初三语文一模题带答案

玛丽莲梦兔
523次浏览
2020年08月12日 07: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星岛日报-工资证明格式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熟稔(rěn) 带挈(qiè) 蛰伏(zhé) 岿然不动(kuī)
B充裕(yù) 倔强(juè) 钦差(qīn) 事得其反(shì)
C扼制(è) 蜷缩(quán) 濒临(bīn) 养尊处优(chǔ)
D舷窗(xuán) 安谧(mì) 搭汕(shàn) 笑容可掬(jū)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2分)
这世界没有人不曾受伤,阳光有多么明亮,阴影就有多么( );树长得多
么挺拔,根就会有多么( )。所以,不必惧怕寒冷,也不必惧怕阴影。暖就在
冷的身边,正如美就在丑的身边。通过冷,我们可以走向暖,,它们互相依存,
又互相( ),而我们的生活亦如春江之水( )。
A平淡 曲折 转化 悲喜交加 B平淡 弯曲 变化 悲喜交加
C黯淡 曲折 变化 冷暖自知 D黯淡 弯曲 转化 冷暖自知
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①因为每个人写出的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每个人写信时都有自己的情绪状
态。②每一封手 写书信都如一件精工打磨的孤本,字里行间散发着温度。③人们
常说“见字如面”,殊不知,唯有手写书 信者才有资格用此话。④收信人见到信
上的字,就像见到了写信人的面容,触摸到写信人的心跳。数字时 代的键盘操作,
能够快速地传情达意,但绝无手写书信的温度与细腻,没有那流淌在笔尖下丝丝
缕缕的柔情与意味,更消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鱼笺尺素的浪漫与惊心。
A“快速”是副词,“流淌”是动词,“精工打磨”和“鱼笺尺素”都是并列短语。
B“每个人写信时都有自己的情绪状态。”这个句子中,“写信时”作定语。
C“数字时代的 键盘操作,能够快速地传情达意,但绝无手写书信的温度与细腻。”
一句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第①至④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④②
4下面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日出(节选)》的作者是曹禺,本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
B《鲁滨逊漂流记》采用第一 人称叙述,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让读
者感到真实可信。
C《伯牙善古琴》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春秋时道家的列御寇所着。
D《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一文表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
的心情。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分)
(1)此中有真意,___欲辨已忘言_____________
(2)____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3)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___殷勤问我归何处_____________
(4)______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5)峰回路转,___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村行①
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写。
②原树:原野上的树。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
A.《游山西村》首联写农家朋友的好客 习俗,“莫笑”一句展现农家的厚道,“足”
字表达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村行》 颔联描写初春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有声”暗写山泉淙淙,“立斜
阳”可见晚山可爱,无限好景。 < br>C.《游山西村》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村行》则蕴含诗人对故乡
的思念以及自己 不得志的惆怅之情。
D.《游山西村》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
《村行》风格飘逸,情景交融,淡中有味,明白自然。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 皆
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
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
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 皆若偻。
【注释】①摴(chū)蒱(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 br>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②须臾:片刻,一会儿。
③绛皓驳色:或 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
翻译: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 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
时大风扬起积雪扑打着脸。日观亭东面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隐约看见云中 立着
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奇异的颜色,一会
儿又变成五 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
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
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 的样子。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3分)
A.戊申晦,五鼓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B. 与子颖坐日观亭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C. 或曰,此东海也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D. 而皆若偻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一片云雾弥漫。(自,皆各一分)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 成五颜六色的。(异、五
采各一分,句意通顺一分)
9.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正 赤 如 丹 下 有 红 光 动 摇 承 之
10.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乙:文表达了作者观赏自然美景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阅读选文,完成13-18题(20分)
努力学习的意义
吕不同
①三年前,没上过一天学的外公,被肺心病折磨了八年后,自己在医院里拔
掉鼻管,不理在床边跪成一排 的三个舅舅的哀求,强行要求出院。
②救护车把他送回家后,他坐在自己亲手做的那张帆布椅上,平静 地交代完后
事,把我叫到身旁说:“不同,这个肺心病到底是什么病啊?好几年了,也没搞
明白 。” 我摸出手机搜了一下肺心病,告诉他这病的全名叫什么,有哪些症状。
我每说一个症状,他就嘿嘿 笑着说:“对对对,一点都没错。”
③我念完后,他又问:“那这病最后把人“弄死”是因为什么?” 我闻言鼻
子一酸,不忍再念。 外公看着我说:“孩子,念啊,这有什么关系。” 我犹豫了
一会说:“多器官衰竭。” 外公闻言点了点头,喃喃说了句:“听起来好像很厉
害。”
④沉默了一会,他眯着眼睛看了看 对门门框上贴的春联对我说:“你们年轻
人现在还写对联么?” 我点点头说:“也有人写。” 外公扭 头看我一眼,伸手
叫我把他扶起来,然后叫外婆拿来眼镜和纸笔。一屋子人见状围了上来,还有人
连忙搬来一张小桌子。
⑤外公没有理会他们,戴上眼镜,弓着背,手颤抖着,把本子放在自己的膝
盖上,颤抖着手,一笔一划写了一副对联——
阴阳两隔哀思能抵
人间疾苦天府可消
⑥我看了后说:“外公,这好像是……葬礼上才会用的。”外公笑着说: “对
啊,这就是我给自己写的挽联。”
⑦一屋子人传阅这副对联时,外公又对我说:“你看这 个‘消’字是用三点
水的好,还是用金字旁的‘销’好?” 我还没说话,他突然兴奋起来,叫外婆帮
他把那本已经翻烂的新华字典拿来。


⑧拿到字典后,他先是用力地咳嗽了一下,吐出一口痰,然后扶了扶眼镜,
右手食指在舌头上沾了点口水 ,一页一页地翻开字典,郑重的样子像一个第一次
查字典的小学生。
⑨他查了十分钟。查到结 果后他把纸拿回去,他得背更弓了,手也颤抖得更
厉害。他在“消”字上打了个叉,在旁边写了个“销” 字。写完后,他端详了一
会,然后笑着说:“嗯,这就对了。”
⑩半小时后,他坐不住了躺到了床上。
⑾一个小时后,他喝了一小碗粥。
⑿两个小时后,他开始胡言乱语。
⒀四个小时后,说了几个简单的音节后,他的嘴轻轻合上 ,脑袋微歪,安详
离世。享年八十一岁。
⒁我其实不知道努力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⒂只是那天我看着行将就木的外公坐在灰暗的光线下,弓着背,眯着眼,像
完成一个仪式一样,虔诚 地去搞清楚两个汉字之间的区别时,我忘记了悲伤,忘
记了去想如何在他人生最后的时间里去取悦他、安 抚他。我只觉得全身的毛孔豁
然张开,心里暖流涌动。
⒃那一刻我没觉得他是我的亲人、 我的长辈,我只庆幸自己能看到一个面对
死亡毫无畏惧、毫无恐慌,在人生的终点还充满求知欲的生命。
⒄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努力学习,但至少此时此刻,我还对未知的一切
有着充足的兴趣 ,对那些不顾一切去探寻未知的人充满敬意和向往。
⒅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都不可能参透生死和 永恒,但终归,我还是想多知
道一点,多看一点,把世事里灰色区域的面积,尽量多挤压掉一点;如果对 错即
黑白,我希望它界限分明,清晰可见。
⒆如果死亡是一面镜子,那我希望有朝一日, 在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时,我也
能够像外公一样,不羞不愧,不怨不恼。外公,阴阳两隔哀思怎能抵?
13.细读选文第①-⑨段,请简要概括外公做了哪些事?(4分)
拒绝治疗,强行出院;询 问“我”肺心病到底是怎么回事;为自己写挽联;查字
典弄清楚“消”与“销”的区别,并改正。
14.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神态描写 语言 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公的看淡生死(无惧死亡)(1
分),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精神。( 1分)
15选文第⒁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从上文的 记叙过渡到下文的议论),照应题目(2分);内
容上,引出下文对学习意义的思考,“我”从即将离世 依然努力学习的外公身上,
明白了努力学习的意义(得到了要努力学习的动力)(2分)
16选文第⒆段表达了“我”对外公怎样的感情?(2分)
对外公的敬意(1分)怀念(或:思念、对外公去世的悲伤)(1分)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⒆段画线的句子。(3分)
外公,阴阳两隔哀思怎能抵?


反问(1分),改写了外公的挽联(1分),增强语气,表达对外公的哀思。(1
分)
18.在选文中,“我”领悟到的“努力学习的意义”具体指什么?(3分)
在人生 的终点还充满求知欲的生命,可以毫无畏惧地面对死亡。对未知的一切有
着充足的兴趣,对那些不顾一切 去探寻未知的人充满敬意。(意近即可)
(五)阅读选文,完成19-22题。(13分)
细胞的生死玄机
①我们的容颜在三五天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我们的身体每天都有一“块”< br>改变了容颜。这是因为生命的的基石——细胞一直在新陈代新:新的细胞产生,
继而走向衰亡,之 后这一幕又会重演。细胞虽小,但却关乎生命的生死存亡。近
年来,有关细胞自身的生生死死,又有了许 多新的重大发现。
那什么拯救那些“不该死”的细胞
②按照生物的新陈代新规律,生命细胞 会按照各种不同的时间周期正常死亡
——凋亡,这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细胞凋亡是有秩序的,如果凋 亡过程出现
紊乱,不到该死的时间提前死了,那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例如,人接受射线的过
量辐 射,或者因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等,细胞就如同过早凋零的花朵,活不到预期
的寿命,就会引发感冒等感染 性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等。
那么,该如何挽救那些“不该死”的细胞呢?上世纪末,科学家通过小鼠
实验发现,“蛋白激酶IKK”能够通过激活细胞存活因子——一种能阻止细胞非正
常死亡的特 殊蛋白质,以此来抑制细胞凋亡。但前不久,中国科学家的一个研究
团队发现,这种蛋白激酶的作用还不 仅仅有这一项,这种蛋白激酶同时还发挥着
抑制促凋亡因子——一种能加速细胞凋亡的特殊蛋白质的作用 。这就是说,“蛋
白激酶IKK”在保护细胞正常寿命时是“两手抓”,一方面调动保护细胞寿命的有< br>生力量,一方面打压损害细胞寿命的“坏分子”。这一发现提示人们,未来要挽
救那些“不该死” 的细胞,就可从借用“蛋白激酶IKK”的“两手抓”做法,去研
发预防和治疗细胞不正常凋亡的药物。
不能让“死不了”是细胞逍遥法外
④在人体内,有一类细胞就能摆脱凋亡的命运而长生不死, 它们就是癌细胞。
那么癌细胞为什么“死不了”呢?又是谁把它们制造出来的呢?
⑤我们已经 知道,每条染色体的末端含有一段被称作端粒的特殊DNA序列,
端粒的长度代表着一个细胞的寿命。当 细胞每分裂一次时,它就缩短;当端粒最
终消耗殆尽时,细胞就死亡。但端粒的长度受到端粒酶的调节。 瑞典科学家发现,
正常情况下,一旦胚胎发育阶段结束,除了成体干细胞之外,其他细胞就停止产
生端粒酶了。但是细胞一旦发生突变而重新激活端粒酶,那么当细胞分裂时,在
端粒酶的作用下,这种 怪异细胞的端粒就会变长而不是缩短,于是这种怪异的细
胞——癌细胞就“死不了”了。
⑥那 么,这些要命的癌细胞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我国复旦大学的一个研究团
队证实,当人体内的异柠檬酸脱氢 酶发生突变后,在人体细胞内会生成一种名叫
“2HG”的代谢物,这种代谢物很可能会在人体不断堆积 ,让细胞发生癌变。因此
说这种代谢物很可能就是癌细胞的“制造者”,此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
研究人员也获得了类似的发现。
⑦科学家指出,未来治疗癌症既除了想办法从源头预防“2H G”的代谢物的出
现外,重点要想办法铲除癌细胞的端粒酶,这样就可以让“死不了”的癌细胞“去死”了。


永生不死——永远的神话
⑧尽管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铁律天条 ,可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却似乎并
不想屈从于这个残酷的自然法则,一直在寻找永生不死的途径。
⑨不过,人类在这方面的探索前景似乎并不乐观。爱尔兰的科学家认为,人
类永生不死之梦可能 是永远的梦了,因为我们身体里所具有的某种抑制癌细胞分
化机制,同时也抑制了细胞团发育成再生器官 ,如果解除细胞不死的“魔咒”,
那么人类就会被癌魔包围……
⑩科学家指出,人类能否永生 不死姑且不论,人来对细胞生死玄机的深度探
索,注定将会对消除人类病痛和预防疾病,发挥最基础也是 最重要的作用。
19.阅读全文,人类在探索细胞的过程中,有哪些重大发现?(3分)
研 发预防和治疗细胞不正常凋亡的药物,挽救“不该死”的细胞;铲除癌细胞的
端粒酶,让“死不了”的癌 细胞“去死”;人类无法实现永生不死的愿望。(每
点一分,只答小标题不给分)
20.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举例子 打比方(2 分)具体生动(1分)地说明了细胞凋亡是有次序的,如果紊
乱,就会引发多种疾病。(1分)
21.选文第④-⑦段的说明内容是什么?(3分)
让“死不了”的癌细胞死去的具体原理(如何让“死不了”的癌细胞“去死”)
22.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正常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在正常情况下”指“ 符合一般规律的情况下”,起限制作用(1分);说明在
一般情况下,胚胎发育结束,除成体干细胞外, 其他细胞就停止产生端粒酶了;
(1分)如果删去,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 特点。
(1分)

襄阳教研网-北京服装学院招生网


东方绿舟-听课心得体会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每当就造句


不学无术-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


河南大学分数线-寒假日记100字


我的城市我的家-泰安市人事考试网


河北高考改革-团队精神重要性


合作协议书-超市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