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巡山小妖精
898次浏览
2020年08月12日 07: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文艺晚会主持词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夹缝夹袄 匀称称心如意 拾金不昧拾级而上
......
B.
憔悴荟萃 默契锲而不舍 殚精竭虑怒不可遏
......
C.
龟缩龟裂 斗志斗转星移 发愤图强令人发指
......
D.
脊梁贫瘠 胸襟噤若寒蝉 勘测水位堪当重任
......
【答案】
C
【解析】

n
称心如 意
chèn
,拾金不昧
shí
【详解】A.夹缝
jiā
夹袄
jiá
,匀称
chè

shè
级而上。
B.憔悴
cuì
荟萃
cuì
,默契

锲而不舍
qiè,殚精竭虑
jié
怒不可遏
è

u
斗转星移
dǒu
,发愤图强

令人发指

C.龟缩
guī
龟裂
jūn
,斗志


n
,勘测水位
kān
堪当重任
kān
。 D.脊梁

贫瘠

,胸襟
jīn
噤若寒蝉

故选C。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对垒 端详 抱佛脚 脱贫攻艰 首屈一指
B.
驱动 交融 博眼球 风云变幻 充耳不闻
C.
幅员 营销 迭罗汉 不可名状 独树一帜
D.
寒暄 急燥 唱双簧 山清水秀 鞭辟入里
【答案】
B
【解析】

【详解】A.有误,“脱贫攻艰”中的“艰”应为“坚”;

C.有误,“迭罗汉”中的“迭”应为“叠”;
D.有误,“急燥”中“燥”应为“躁”;
故选:B。

3.
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
_____
(《关雎》)
(2)子曰:“
_____
,可以为师矣。”(《论语》)
_____”。(3)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侧面衬托江流之急的句子是:“
_____
(4)边塞风光,独特壮观。王维出使塞上,描绘了塞外“
_____
_____
”(《使至塞上》)
的奇美壮丽风光:岑参歌咏白雪,再现了边地“
_ ____

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的雪压冬林景象。
(1).
(1)【答案】在河之洲
(2).
(2)温故而知新
(3).
(3)有时朝发白帝
(4).
暮到江陵
(5).
(4)大漠孤烟直
(6).
长河落日圆
(7).
忽如一夜春风来
(8).

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 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
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 字。本题中应注意“洲”“暮”“陵”
这几个字的写法。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4.
《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 物的习性巧妙结合。请从下面人物形象
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
②猪八戒
【答案】①“孙悟空”示例:《西游记》中把孙悟空聪明好动的性格和猴子机灵顽皮 的习性
巧妙结合。比如,孙悟空拜师学艺,听讲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被祖师训斥;菩提老祖传
口诀后,他很快就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等本领,后因人前卖弄被祖师驱逐。②“猪
八戒”示例 :《两游记》中把猪八戒懒惰的性格和猪好睡的习性巧妙结合。 比如,唐僧师徒
途经平顶山,猪八戒去 巡山,才走出不远,就钻在草里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
山。
【解析】

【详解】①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塑造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孙悟空这一人物
取自 哪一动物,这类动物有何鲜明的特点。读过小说我们知道,孙悟空是一只石猴,猴子当
然就是“尖脸缩腮 ,金睛火眼”,猴子是最活泼的动物,这就切合表现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
的神通和机智、好动的性格。比 如悟空拜师学艺,听讲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被祖师训斥;


菩提老祖传口诀后,他很快 就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等本领,后因人前卖弄被祖师驱
逐。
②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 因触犯天条被贬下界托生为猪,后被唐僧收留为徒。猪的体形特征
和习性,就是长鼻大耳,行动蠢笨,而 且又是贪吃好睡,这都符合作者所要赋予猪八戒的性
格特征的需要。比如,唐僧师徒途经平顶山,让猪八 戒去巡山,才走出不远,他就钻在草里
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山。

5 .
《水浒》常把两个人物放在一个事件中来塑造,充分展示人物不同的性格。请从下面两个
选项 中任选一项。结合所给故事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①鲁智深与林冲(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②李逵与宋江(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答案】①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在野猪林救下林冲,一 路保护林冲安全到了沧州府。塑造
了讲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②李逵因为买鱼,误把所养的鱼都 放跑,与张顺几人打
架,被张顺,用激将法引上船,两人在江上打了起来。结果张顺把李逵拉下河,李逵 不识水
性,被张顺制服。塑造了李逵爽直大方,却又十分的霸道野蛮的形象。
【解析】

【详解】①本文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特点的理解和《水浒传》主要故 事情节的掌握。
金圣叹在《水浒传读法》中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 ,
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花和尚鲁达,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
直粗矿,勇而有谋,胆大心细;豹子头林冲,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作者
在小说中把两个人物放在一个情节塑造,一是在对比中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二是通过对人
物形象的塑 造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小说故事更加精彩。本文更加侧重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
掌握,给合人物特点和故 事情节选择作答即可。
②黑旋风李逵 粗鲁耿直、纯朴、莽撞;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济弱扶贫,精 明练达,但
有浓厚的正统观念与忠君思想。作者在小说中把两个人物放在一个情节塑造,一是在对比中< br>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小说故事更加精彩。
本文更 加侧重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给合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作答即可。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之前,也有《离


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 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
篇名句却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 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
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 唐诗中多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 ,便于
记诵。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答案】(1)把“改善”替换为“提高”(2)格律诗的普及
【解析】

【详解】(
1
)考查病句修改的能力。该题属于词语搭配不当,程度应该用“提高”。
(2)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要贴切,语
意要 连贯,逻辑要严密,语句要通顺。文段前半部分指出唐诗的一个特点是口语化、平民化,
并且读来朗朗上 口,易于记住;后半部分提出唐诗的广为流传取决于格律诗的广泛出现,故
空白处可以填写“格律诗的普 及”。

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30字)
河南日报2019年5月9日讯“传民族薪火、展中原风 采”。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登封观星台举行 。上午11时,火
种采集仪式正式开始,手持采火棒的火种采集使者从观星台顶端楼梯缓缓走向采火器, 来自
全国不同民族的56名小歌手身着各民族盛装,诵唱《二十四节气歌》,礼赞先贤智慧。以火
种采集仪式为标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帷幕全面拉开。
【答案】我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举行。
【解析】

【详解】考查对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此题所给出的话语材料是一个语段,比较简单,根据
消息 的结构特点,第一句就是这则消息的导语,即本段的中心句。然后对这句话进行概括,
只要把握住它的要 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
式”和“在郑州登封观星台举行 ”这三个关键信息就好解决了,不需要后面的提示语。因此,
可以拟写成“我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举行”

【点睛】仔细地分析这种题型,具有以下特点:(1
)给出的新闻语段话语材料字数较多。(
2


对拟写的 内容都有字数限定的要求,不得突破。拟写新闻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
度概括与归纳。因此, 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话语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再在此基
础上,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 信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如果命题者给出的是新闻(既我们从狭义上讲的消息)语段中的话语材料只 有一段,那么导
语就是第一句;若是两段或两段以上,那么导语就是第一段。这种概括法,一般来说,导 语
句(或段)都比较长,不可能是现成的答案,必须对导语中的要点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才能
够 达到指定的要求。当然,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有些新闻标题的拟写还需要根据后面主体
部分中的提示语 来完成。

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 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向来
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介绍该会徽主体图形的 构图要素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
理,语言简明得体。)

【答案】 会徽主体图形由腾飞向上的龙、凤及两侧的色带组成:龙凤形似阿拉伯数字“11”,
恰为本届运动会的 届次,又寓有“龙凤呈祥”之意;两侧旋转成半圆的橙色与蓝绿色的色带
分别代表着黄河与长江,寓意天 南地北各民族的团结凝聚。会徽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
似,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华民 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解析】

【详解】题干给出的是第十一届少 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由上方的图案与下方的文字
说明两部分构成,所以介绍时可按由上到下的顺 序,或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整个较
长案由一龙一凤的飞舞构成,一龙一凤形成“11”,表示这 是第十一届,飞舞的幻影书写着
“2019 郑州”,表示举行的年份与城市;而一蓝一黄两条飞舞的幻 影与龙凤又能正好是
“中”字的变形。再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可知一龙一凤寓意着龙凤呈祥。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 ,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
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 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
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 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 修剪过的头发,几乎
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 着才能
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
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
而标致的髻 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
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 。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
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
她照顾父 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
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 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
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 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
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 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
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 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
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 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
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 ,削尖的铅笔已被拿
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 做这些
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 中不知不觉地衰
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 往
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
那 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
不及原来的四分 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
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
活动,以促进 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
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 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
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 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
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 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
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 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


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 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
对我坐着 ,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
嘘,轻一点。我轻轻 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
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 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 ,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
度简要概括。
(2)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
析。
(3)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 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
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 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 注。你赞
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1)母亲年轻时梳头发,姿态优 美;母亲操持家务;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
母亲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疏。
(2)作者写 晨曦中母亲梳理乌黑的秀发是要通过对比写出母亲头发今昔的变化,写出岁月
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如今 再给母亲梳头,已经稀疏斑白,从而写出了母亲为这个家的付出
与爱,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3)作者给病中的母亲梳头,连用二个“不要”,深情地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呵护,写出< br>了此时的母亲需要子女的照顾,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从前照顾自己的感恩。
(4)作者因替母亲梳 头,忆起童年看母亲梳头的往事,感叹岁月流逝,作者又忆起儿时母
亲对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想起从前 不懂得体谅亲心。作者为母亲梳洗,以无限的怜爱,回
报母亲养育之恩,体现家庭浓浓的亲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了解全文在意的基础 上,用简洁的语句
概括事物即可。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做的四件事,第一 件事


是②段,主要叙述了母亲年轻时梳头发,姿态优美;第二件事是③段,写母亲操持家 务;第
三件事是④段讲述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第四件事是⑤段写母亲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
疏。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与分析。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文章第②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
景,然后 再写“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就是为了让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母亲为了家人无私 的付出,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与感激。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首先要确定赏析的 角度,本题题干已经界定了赏析
的角度,这样就可以从提示的角度联系文章内容加以解答。如文中画线的 语句“不要惊动
她”“不要惊动她”连用,属于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作者唯恐惊动母亲的 情
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4)本题考查主旨的探究。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 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本
文的主旨可以从家庭亲情、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几个方面分析。作答 的过程中尽量作到
创意解读。比如:我赞同主旨是表现家庭亲情。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母亲年 轻时
梳头发,姿态优美;母亲操持家务;母亲为子女准备削尖的铅笔;母亲头发逐渐变得花白稀
疏。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 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


皆当世业
,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
便名世矣 。”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
书 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的杜甫,再到“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
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 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
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 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
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 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
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 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 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
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 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
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 都养成了读书
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 ,延续繁衍,生生不息;
“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 染、潜移默
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 br>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
数千载 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
因为其中有对优秀 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 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
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 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
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 种子”以新内涵。
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 才能
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 ,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
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 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
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 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
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
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答案】(1)重视读书,让读书扎根心间。
(2)开篇介绍“读书种子”的由来,解释内涵 ,引出论题;引用黄庭坚的话,作为道理论
据,引出下文对读书重要意义的论述;富有内涵,吸引读者阅 读兴趣。
(3)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彭德怀注重学习而且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学习,做一个“读


书种子”的分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示例:我读过《朝花夕拾》, 领略了鲁迅的童年,琐碎的记忆在书中重现,不一样的年
代,一样的快乐,童年,真让人怀念。这本书滋 润了我的心灵,让我的心永远年轻。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 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
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 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
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 再看文首文尾。结合课文内容
可知,从“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 特有的文化禀赋”
中概括为:重视读书,让读书扎根心间。
(2)本题考查理解开头语段的作 用。议论文开头段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的作用,
具体答题规范格式可参考:开头通过写……的 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合第一 段的内容可知,开篇介绍“读书种子”
的由来,解释内涵,引出论题;引用黄庭坚的话,作为道理论据, 引出下文对读书重要意义
的论述;富有内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 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
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 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划
线语句内容可知,列举彭德怀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彭德怀注重学习而
且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学习,做一个“读书种子”的分论点,使论证更 有说服力。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结合题目的提示,选择其中任何一句话
来举例即可。注意要选择名著,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言之有理即可。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 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p>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 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二)诸葛孔明 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
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 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
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 ,孙氏

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
可以取。言如蓍龟

,终身不 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 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蓍
(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求闻达于诸候 隔篁竹,闻水声
..
B.
以伤先帝之明 明灭可见
..
C.
兵甲已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
D.
陛下亦宜自谋 肉食者谋之
..
1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3.
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
的感情?
14.
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答案】
11. D 12.
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3.
这两 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先帝白帝城托孤、临危受
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 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
刘禅。


14.
千百年来,他被誉为“智慧”“正义”的化身。有关他的传奇很多,“未出茅庐,三分
天下”构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北伐曹魏,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曾发明木牛流马、
孔 明灯,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弩,可一弩十发俱发。诸葛亮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杜甫曾评价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
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


与天 争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
算得上模范军师、 模范丞相、优秀相父。所以称他“千载人”。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 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
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 ,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
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不同,闻:出名闻:听到;
B.不同,明:英明明:明亮;
C.不同,足:充足足:值得;
D.相同,均为“谋划”的意思。
故选:D。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 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由是,因此。感激,感动奋激。许,答应。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 意
思。句意: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 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
容,把握文章主题。语段(一)的前两段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 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
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 父子的心愿。
作者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目的是表
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在理解文意 的基础上解答。在分析诸葛亮这个人物时,
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①“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可结合语 段(一)中“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驱驰”和语段(二)
中的“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取”进 行分析。
②可以结合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进行分析:如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


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③可以结合诸葛亮一生的科技成就进行分析:木< br>牛流马、孔明灯,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弩,可一弩十发俱发。
【点睛】(一)参看译文:我本 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
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 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反而降低身份,委屈自
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我因此有 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
奔走效劳。后来正赶上兵败,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 紧迫的关头接受命
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 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任命以来,早晚
忧虑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 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
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 已经充足,应该勉励并率
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有限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 复兴汉室,
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革,进< br>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 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请)治我的罪,来
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 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
失职,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 ,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
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如果您能这么做,那)我就感恩戴德感激不尽了。现 在我将要远离
陛下,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不止,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二)参 考译文:诸葛孔明是千年中少有的一个人,他用兵行军,都是本着仁义和节制的原
则,自那时三代以下, 没有过像他这样的人。大概因为他的操行、心地、制度、行为,全部
都是出自诚意。他生在乱世,亲身在 田地上劳作,假使没有徐庶的推荐之语,没有刘玄德的
三顾茅庐,那么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名声显达是 一定的了。他一开始见到刘玄德,就论述
不能同曹操争强,可以和孙权互为援手,但不能图取他,只有荆 州、蜀地可以谋取的大政方
针,言语如同刻在竹板、龟甲上一样,终身没有改变这个策略。

15.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 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 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 狼。
(1)词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答案】(1)上阕描绘的心态和举止体现了词人之“狂”,如出猎时的英勇气派,出猎队伍
的浩大,观看 出猎的百姓之多,以孙郎自喻的豪迈等。下阕主要表现在对词人胸怀、气概的
刻画,如“遣冯唐”“射天 狼”皆由“狂”生发而来。
(2)示例:描绘了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抒写了词人的爱国思 想和豪情壮志;
运用比喻,“雕弓如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力量,表明了为国效命的决心;引用“射 天
狼”等典故,委婉地指出了边防重点。
【解析】

【详解】(1)本题考 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以从作者心态、举止、胸怀、气概等方面考虑。
例如,从出猎时的装束气派“锦帽 貂裘”和“倾城随太守”的庞大气势以及“亲射虎,看孙
郎”的雄心壮志,都是“少年狂”的具体表现。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
定当 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句中的“天
狼”,即喻指辽 和西夏。挽弓射箭要冲锋陷阵,可以看都以为爱国英雄的形象。作者以形象
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 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
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 廷的壮志豪情。可以从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修
辞手法三个角度加以说明。
【点睛】参考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
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 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
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 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 何妨?什
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作文
16.
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 让我更出彩


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时钟对指南针说:“什么时候你都指向南方,真是太固执了!”指南针微笑着回答:“如
果我像你一 样不时地指向不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一 读书,让我更出彩
清风 撩起素帘,露出天中大片的红云。微风涌进,满屋的墨香四处逃逸。我深吸着这让
我迷恋的空气,又缓缓 吐出,耳畔只剩书页不安翻动的声音。
我凝视着泛黄的书页,里面扑出一股醇香。恍然间,身边只剩一 片空白,空气中仍夹杂
着淡淡的墨香。
我怔怔地向前探索着,我在寻找着什么?抑或是,什么 在呼唤着我?空白的世界让心闷
得慌。我不语,脚下缓缓地走着,那股醇香仍在我身边流转。
突然,那片刺眼的白浮出模糊不清的文字,我大惊,脚下加快了步伐:是它吗?是它!
那是我寻找的东西 !迷蒙的雾遮了我双眼,但我仍马不停蹄,深吸着潮湿夹杂着陈香的空气,
心头为之一震,匆匆向未知走 去。
雾渐渐消散,前头露出一角盎然的绿。我大喜,向它奔去!却突然间,耳边传来刺耳的
蝉 鸣,我猛然抬起头,发现一切都没有变,南柯一梦罢了。空气中的墨香愈发浓郁,窗外红
云已不知所踪, 却见紫云悠然飘着。
有时候,梦与现实只有一线之差。好比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 是蝴
蝶做梦变成庄周?真真假假,孰知?我擦去心中的杂念,悠悠升起一句话:不变的是,一路
伴我的书香。
读书好比品茗。一壶好茶,有的人拿它解渴,两三口便见杯底,浑然不知其味;有的人< br>慢慢品尝,细细地斟酌,送入口中阵阵清香,其间味道多变,真让人回肠荡气啊!读书亦是
如此, 把读书看作是任务的人,我并不认为他会读出多少味儿来。静下心,抛开世俗之事,
捧一本书,其乐亦无 穷!
在我不长不短的人生之道上,伴着我的,是淡淡的书香。读书之乐,读书之趣,是无法
用 言语表达的。书,如一条幽静的小路,把人引入一片辽阔的天空;书,如一片蔚蓝的海,
让人沉溺在这片 蓝中;书,如一只小小的萤火虫,给在漆黑中迷途的人指引……带给我的,


是一个纯净的 世界,一片自由的天空,还有那让人心静的芳香。
读书,读的不仅是文字,更多的,读的是一种心境,一种素养。
读书,让我获得了美好心境,读书,让我更出彩!读书,让我更出彩!


例文二 找准位置,实现价值

人生如画,浓墨泼洒,淡泊与浓烈相辉映;人生如歌,高低迷离,嘈杂与清脆皆成曲调;
人生如酒,婉转 悠长,热烈与缓淡亦爽朗。人生之中,无数长路寻览,“淡泊与浓烈”,“嘈
杂与清脆”,“热烈与缓淡 ”皆取决于你对自己位置的认知。

朱元璋不过一乞丐,却能成就大明王朝,名传后世 ;陈胜不过一耕者,却能力抗暴秦,
改写历史;司马迁不过一狱囚,却能“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因为他们能选准自己的
位置,蓄积自身的力量,厚积薄发,所以终成大业。

选准自己的位置,是为了让自己突显更大的潜质。

她,千古第一女词人,父亲的藏书 将她浇灌的外秀如花,内蕴如竹。本以一支如椽巨笔
与丈夫琴瑟相和,但在家国有难,山河破碎之时,她 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愁与亡
国之恨抽丝剥茧般地进行纺织,最终,为世人留下了一首首灵魂绝 唱,也激励了一代代英雄
人物。没错,她就是李清照。她一支与赵明诚趣谈金石文的笔转而用来勾勒半壁 江山。是她
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也用对了手中的笔。她的词,使一代又一代激昂的青年人前仆后继地向< br>前奔跑着。正是她认清自己的位置,才得以名垂千古。

选准自己的位置,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上九天揽明月。

古代中国,做官乃是文人 雅客一生所求。就有那样一群人在认准自己的位置后,勤学苦
练,韦编三绝,因而美名永传。昔日有苏秦 握锥刺骨,孙敬悬梁系发,文当投斧求学,儿宽
带经而锄,张舒牧羊编简,匡衡凿壁引光……一个个勤奋 的学子,不在乎家贫无光,不在乎
艰苦无食,顽强地汲取知识的养料,最终留下一段段佳话。

选准自己的位置固然重要,然而加以努力才能够使自己的成绩更加光彩照人。所以说,
我们也应该在认准自己的位置后,勤奋地学习,努力地奋斗,让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选准
自己的位置者 ,方能事半功倍;反之,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而终日忙碌者,却事倍功半。

风华正茂的 李天一,没能够在现实社会中看准自己的位置,误入歧途,最终走入法律的
制裁圈;才高八斗的青年作家 韩寒目光浅短,在众多作品中专挑社会阴暗面,遭到一阵又一
阵辱骂。两者都因为没有看准自己的位置, 终而成为娱乐届的风口浪尖之士。为了避免类似


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要认准 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的价值,为自己、为他人、
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日新月异的社会,定有你正确的方向;色彩缤纷的世界,定有你准确的位置。我期待每
个人在社会中,都 能顺利找到自己的坐标,真正选准自己的位置。


【解析】

【详 解】(
1
)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补写的内容是写作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种活动、一本
书、一句话、一种品质,如诚信、合作、自信等,最适合写成记叙文。仔细审题,

让我

要求所补写内容与我有必然联系,“更”、“出彩”是写作的重点,可见所写内容对我的成
长 有助推作用。其中“更”有比较的意味,例如“合作让我更出彩”,可以采用对比、铺垫、
烘托、渲染等 手法。可以详写一件事,也可以写成长中互相联系的多件事,表现生活中坚强、
积极向上等等,要注重细 节描写,写明具体原因,注重人物心理刻画,适当抒情议论,画龙
点睛。这样文章才会有灵魂。
(2)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内容,确定写作主旨。“读懂”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千万不能 看到只言片语就轻易下笔。这则材料源于动物世界,叙写的是时针与指南针的对话,
指南针能正确认识自 己—“什么时候都固执地指向南方”,所以才不会被人当垃圾扔掉。分
析材料可知,指南针的成功在于清 醒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价值,自我价值就是表现的中
心内容。再者审读材料,就要深入挖掘材料的内涵 ,确定写作内容的主旨。材料往往有“点
睛”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寓意性强的材料,这是材料的关键。为 了降低审题的难度,往往命
题人已在材料中用关键句点明寓意。如“固执”地 “指向南方”“如果我像 你一样不时地
指向不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就是关键句。一个人,哪怕是个看起来一无是
处的人,总会有他自身的价值存在。要清楚自己价值所在,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在这则
材料 中,通过对话我们不难看出,“指南针的固执”其实就是它“清醒认识自我”“给自己
定位准确”“始终 坚持”“不改初心”“始终如一”“坚持自我”“目标明确”等等。根据
材料作文的“主旨一致原则”, 作者所写出的作文应该跟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一致的。一般
来说,深入挖掘出了材料内涵,就等于确立了自 己的作文主旨。然后确定选择自己得心应手
的体裁进行写作。
【点睛】(
1
)写作提示:半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审题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
写作的内容和范围,不能 错误的理解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
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 正能量;再者,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材要精确,


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 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
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 键词语。


2
)写作提示:材料作文写作
时,要仔细研读材料,应 把握住两点:一是从材料中提炼关键词。二是把握立意角度。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解析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
一、【
2019
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B
.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C
.则有去国怀乡(国家)

D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行道之人弗受
..
B
.然则北通巫峡康肃忿然曰
..
C
.感极而悲者矣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D
.其必曰其真无马邪
..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
人,吾与谁归”。
B
.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 平实;写景多
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
.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 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
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
.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br>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

1

C
2

A
3

C 4
.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
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解析】
< br>1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
境,弄清句 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C.
“则有去国怀乡”中“国”是“国都”的
意思 ,不是“国家”。故答案为
C

2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 理解。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行道之人弗受(之:
..
助词,的助词,的);B.然则北通巫 峡康肃忿然曰(然:既然这样……的样子);C.感极
..
而悲者矣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而 :表顺承表转折);D.其必曰其真无马邪(其:代词,
....
古仁人语气助词,表推测)。 故答案为A。
3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以 物喜,以己
悲”,而“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见他们的理念是不同的。故答案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 平时的学习注重
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 的
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
“ 以(因为)、庙堂(指朝廷)、忧(担忧)、远(偏远)”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
废了的事业都 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
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 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 流水,浩
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
通向巫峡 ,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 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 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 倒下,船桨折断;傍
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 官离开
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 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 花,香
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
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
歌声响起了 ,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
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 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 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
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 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
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 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
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 人忧愁
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
2019
年中考山东济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 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 知马也!
(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
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
辱于奴隶, 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
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 ,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
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
(注)骥:千里马。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喂养


C
.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
.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
.人不知而不愠
B
.康肃笑而遣之
C
.野芳发而幽香
D
.乃记之而去
7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
.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
.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
.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答案】

5

C
6

A
7

D
8
.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9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解析】

5
.< br>C
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见:通“现”,表现,显现。“才美不外见”:它的
才 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6

A
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与例句相同。都表转折。
B
表修饰。
C
表顺承。
D
表顺承。
7

D
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从“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 奶,不惜也”
几句分析,没有表达“洋溢着不平之气”。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 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
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 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
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 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如如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副词“难道”。第二个“其”: 表揣测的语气副词“恐


怕”。“邪”:疑问语气助词“吗”。
9
.本 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
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好像日行千里的权力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
听从于人的”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一若千里之权

不操于己

而听于人。此题要注意把相关
的几个意思之 间划开。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 常有。所以即使有名
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 称。(日
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
和美德不 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 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
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 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
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品德是千里马
的品 性中原本就具有的,它不像气力,气力虽然出生时就具有,但还有待于后天的培养。因
此,把千里马当作 千里马,了解它不能使他的品性有所提升,不了解它也不会使它的品性受
到损伤。品性的修养在于千里马 自己,而是否能使千里马驯从则在于人。辱没在喂马的人手
里,是没照顾好。死在马厩里,那是不爱惜啊 ;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不能体现出来,那
是没计算好食量啊。韩愈所说的千里马,按日行千里的食量 来喂养它,马的本领就体现出来,
不按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马的本领就消失了。好像日行千里的权 力不是掌握在自己手
里而是听从于人的。这样的千里马虽然还是千里马,但是它本来所拥有的东西不就会 失去很
多了吗!

三、【
2019
年中考重庆
B
卷】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阡陌交通(
________


..

2
)便要还家(
________




3
)便扶向路(
________




4
)处处志之(
________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
奈。
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
.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
幻。
13
.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 br>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



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答案】

10
.交错相通

同“邀”,邀请

沿着、顺着

做标记


11
.(1)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 代,他们竟然
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12

C
13
.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 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


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交通,交错相通。处处志 之:处处都做了
标记。志,动词,做标记。
11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 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 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
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鲜美: 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
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 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2

C
项理解错误。“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这里的人不想出去,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
13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由内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甘②其食,美
其服,安其居,乐其 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知两文描绘的
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 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 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
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 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
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 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
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 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 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
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 的房舍。还有肥沃的
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
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
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
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
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
与人 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 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
他们,听完以 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
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 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
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 ,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
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 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


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
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链接材料: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 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
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 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四、【
2019
年中考山东泰安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也。
14
.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夷吾举于士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必先苦其心志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

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6
.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


14

A
15

C
16

B
17

C
【解析】

14

A
朗读节奏划分正确。其它几项改为:
B
曾益


所不能。
C
必先



其心志 。
D





敌国外患者。
15

C
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从”之意。
A
引出处 所,可译为
“到”。
B
引出处所,译为“在”。
D
引出比较的对象“ 余”。
16

B
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内心忧困,思虑阻
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A

D
“困”与“ 衡”翻译错误,应分别为“忧困”与“阻塞”。
C
“作”翻译错误,应为“有所作为”。 17

C
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说 明了在经历
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也就是“生于忧患”的道理。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
管夷吾被 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
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 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
饿 ,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
他所不具备的能 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别人愤
怒 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
度的大臣和足以 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
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五、【
2019
年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亼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曰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 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 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
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 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
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 云‘学而不思则罔’,
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 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
之乎?不 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
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 ,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
(xuán)
: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
_____


②缀公卿之后(
_____


③莫逾自厌(
_____


④迨年事蹉跎(
_____


1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当余之从师也乃记之而去
..
B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
C
.王生好学而不得其法濯清涟而不妖
..
D
.以昭炯戒可以为师矣
..
20
.翻译下列句子。

1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21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18
.热水;

跟随;

满足;

到,等到。


19

C
20
.(1)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菜肴可供享用。 (2)凡是老
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21
.①在学习 中,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不自我满足。②在学习中,勤思好问,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解析】

18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
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 义。此题多古
今异义词,如“汤”:热水。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迨”等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


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9
.C句中加点词 语意思相同。都是连词,表转折。A前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后者代词。B前者,比 得上;后者,像。D前者目的连词,来;后者介词,凭借。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 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
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 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
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 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如“寓”:住。“逆旅”:客舍;旅店。“再食”:两顿饭。“悉”: 都。“识”:记。“是”:
这。
21
.题干要求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 了怎样的启示。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
首先理解好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 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宋濂
的求学经历及李生的话告诉我们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 探索,具有恒心
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 努力,
与客观学习生活条件关系不大。在学习中我们要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该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还有应当尊重老师,特别是要虚
心接受别 人的意见。
(一)译文: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 风凛冽,大雪深达几
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 水,用
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
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
左边佩戴 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
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 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
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 ,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
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 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
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二)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 于学习,
确实是这样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 br>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
你只 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
呢?”王生更加 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
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 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优秀的人而跟随他,是
希望听到真理啊!我话还没有说完,你 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想要把人挡在千里之外,难道是
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 的,没有超过自我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


呢?不这样,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 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
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您说得对。请允许我把 您的话刻在我座位的右侧,当作座右铭,
用来告诫(自己)。”
六、【
2019
年中考浙江宁波卷】文言文阅读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
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 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
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 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
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 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 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
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 br>②
学问识见。孟子“生
于忧患”“存乎疢

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
(chèn)
疾:疾病,比喻忧患。
22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
)示(
_____

A
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
给人看
C.
表示
D.
教导


2
)谕(
_____

A
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
告诉
C.
知道
D.
比喻

2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
)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24
.(圈点 ·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
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
双重否定,强 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
;
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

③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 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
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
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
_________
”去做;面对困境 ,可以用
古人的话“
_________
”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 ,可以提醒自己

_______
”;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
____________
”。
【答案】

22

D B

23
.(1)爱惜 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
(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24


(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
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 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
告诉儿子遇 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
望。


25











【解析】

2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注意“示”是一词多义,“示”在
解释时 要结合具体语境,“示儿”意思是教导儿子,“示”意思是“教导”。“谕”也是一
词多义,“谕”在解 释时也要结合具体语境,“谕儿书”意思是告诉儿子(一些道理)的信,
“谕”意思是“告诉”。此题考 查较为巧妙,从相似文体的对比阅读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文言
实词的理解能力。
23
.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
点字词以及常见句 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所为”,所做的事;“未遑”,没有空闲(
余力
)
;“效”,效仿。句意:
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
(< br>富贵人家
)
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
(
余力
)
效仿
这种做法。
②句重点词语有:不易处之境,逆境
(
不顺的处 境
)
;掌:増长。句译:凡是遇到逆境
(
不顺的
处境
),都能増长学问和见识。
24
.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根据题干所给示例。我们需要 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写出他


的语境义。(
1
)句中的“切莫”的意思 是千万不要,孙枝蔚告诫儿子读书不要爱惜书,“便
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认真学 习书中的知识才是正道,不可本末倒置,
将爱书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是做不好学问的;(
2< br>)句中的“安得……乎”是反问句式,人
生在世,哪能那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相处?从文中“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
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这些句子可知 ,吴汝纶希望自己的
儿子能够学会忍让,不要争强好胜,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不断进步。
25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需要根据所给提示,选出正确答案。①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的 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③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 意思是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
情,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 本的意思是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
,

果看坏

了一本书
,
不妨再去买一本来,⑤忍让为居家美德的意思为忍让是为人处世的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 ,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的意思是如果必须要以相互争夺才能取得胜利,
才是真正的愚蠢,自己给自己 增添烦恼,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的意思为生存在忧患之中。
根据翻译,再结合所给提示,可得正确的序 号为(
1
)④,(
2
)⑦,(
3
)③,(
4
)②。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 br>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 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
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 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
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 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开始读古书时
,
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
,
过分的爱惜
,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
必须动手圈圈点点
,
如果看坏

了一本书
,
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
做的事
,
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饭碗
,
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
,
本应当珍惜
,


家里 穷
,
只有这件器皿
,
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
,
把它珍 藏起来吗?儿女
应当知道。
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 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
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 ,那么就是
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 br>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

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



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
锻炼

,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七、【
2019
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
陵崔州平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
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 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
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
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26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躬耕于南阳
______


2
)先主器之
______


3
)先主遂诣亮
______


4
)孤不度德量力
______

27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 人 可 就 见 不 可 屈 致 也 将 军 宜 枉 驾 顾 之
2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9
.甲乙两文都写 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
备?
【答案】

26
.(1)亲身、亲自

(2)器重、看重

(3)往、到、拜访、访问

(4)衡量、
估计、推测、考虑


27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8
.(1)先帝没有因为我 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
访我。
(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29
.①诸 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
屈);③诸葛亮认为已 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解析】

26
.试题 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


如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
境,弄清句子的意思 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躬”是“亲自”;“度”是
古今异义词,“估计、推测”的意 思。
27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
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
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
“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的意思是: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
委屈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 屈尊亲自去拜访他。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


将军 宜枉驾顾之。
2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
)句中的“以(因为) 、卑鄙
(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顾(探望)”几个词是赋分点;(
2
)句中的“犹(尚且,还)、谓(认为)、计(计策)、 安(怎
么)”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29
.试题分析:考 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揣摩人物的心理。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出山,主要原
因是没有遇到明主。之所以诸葛 亮在刘备“三顾”“三往”后才相见,是因为诸葛亮被刘备
的真心诚意所感动,认为刘备是一个礼贤下士 、渴求人才有道明君,自己可以施展才华实现
自己人生抱负了。这可从文章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 莫之许也”可以看
出来。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甲】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 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
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 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
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 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
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乙】诸葛亮亲 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
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 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
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 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
这个人,是人间卧伏 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
“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 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
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


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 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
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 ,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
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 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
样的办法呢?”
八、【
2019
年中考四川凉山州卷】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br>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 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 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 之后,日侍
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0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非木柿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B
.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
C
.足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
D
.以中有足乐者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
...
31
.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苫等重重困难。
B
.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力求做到
“业有 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
.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
.好的 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
师名人与游”,得以“预君 子之列”。
3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答案】


30

A
31

C
32
.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解析】

30
.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是,均翻译为“这样”;B.之 ,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愚公;C.足:脚足够值得。D.以,介词“因为 ”的意思

认为

连词“用来”。故选A。
31
.考查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文章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

勤且


的好学精神。画波浪线的句子,并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并没有表现出他的机智。
故C不 正确。
32
.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语句翻译时,要扣紧关键词语,根据文言句式,进行适当 的增删
调换,使语句通顺流畅。该句把握住关键词语“寓”:寄住;“逆旅”:旅舍;“再食”:
两顿伙食;并注意添加主语“我”。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 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
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 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
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 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
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 我更加仰慕
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 br>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
婉些, 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
请教;有时遇到他大 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
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 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 冬时节,刮着猛
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服
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
板 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戴着用红色帽带 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
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 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 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
是像这个样子啊!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 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
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 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
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九、【
2019
年中考安徽卷】


(甲)亲贤臣,远 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 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陛 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

,亲爱
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 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

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 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3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
:__________
..

痛恨
:__________

2
)未尝不叹息痛恨
..

3
)愿陛下亲之信之


:__________


4
)不私于物


:__________



:__________

5
)今则不然

3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
)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5
.(甲)文段中,“亲 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
____________
”,(乙)文段中,对待
“君 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
36
.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 br>思。
【答案】

33
.(1)这里表示原因

(2)感到痛心、遗憾

(3)希望

(4)用私情

(5)这样


34
.(1)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35


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


36
.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
【解析】

33
.考查文言词汇的解释。可根据句意理解词义:(1)这是西 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2)没
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
感到叹息痛心遗憾
的。( 3)
希望
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4)
不存
私欲
。(5)现在却不
这样

34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 ,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 词汇,运用“增、删、调、换、
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 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
1
)悉:全。(
2
)亲爱 :亲近重用。
35
.考查文本内容理解。甲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愿陛下 亲之信之,则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文,陛下贞观之初,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轻亵小人,礼重
君子。直接影响立身成败。
36
.考查词语的含义。“唯善是与”出自陛下贞观之初 ,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
善就是美德。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砥砺名节,不私于物,符合



的标准。
参考译文
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 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
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 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
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 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
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乙文:君子立身为人,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陛下在贞观初期,励精图治,注
重名节 ,不存私欲,乐于施与,亲近重用君子,疏远贬斥小人。现在却恰恰相反,亲近小人,疏
远君子,疏远君 子是敬而远之;亲近小人,是轻信重用。太近就看不到别人的缺点,太远就不知
道别人的正确。
十、【
2019
年中考重庆卷】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7
.解释下列加点的司珸。
(1)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


(2)佁然不动(
_____

..
(3)俶尔远逝(
______

..
(4)以其境过清(
_____


3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9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短 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
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 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
.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 悦;同时也借水声
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
.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 “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
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 br>.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
方法写出了溪 流的曲折蜿蜒。
40
.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 还有更为深层的
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


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
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

一遇和景


伸展支体,亦以为 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⑴ 仆:对自己的谦称。⑵已:过一会儿。⑶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
⑷和景:温暖的日 光。
【答案】

37
.可:大约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忽然

清:凄清


38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39

D
40
.(1)被贬谪的境遇,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 禁在“圆土”中无法解脱;(2)面对小石
潭的美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欢愉,最终还是会泛起“凄神 寒骨”的伤感。
【解析】

37
.考查对文言文词汇的的理解。理解文言词 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 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
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 。可:大约。“佁
然不动,俶尔远逝: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以其境过 清: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清:凄清、冷清。
38
.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
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 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
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 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


到完美。(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其岸
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 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重
点词语:犬牙:像狗的牙齿。
39
.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写作手法。
D.
“斗折蛇行”,是采用比喻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所以选D。
40
.考查 主题思想探究。分析这道题需要结合柳宗元被贬的背景。《小石潭记》作者描绘了
小石潭的石,水,鱼, 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
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 凉凄苦情感。[链接材料] “警如囚居圆土”“然终不得出”
等句表现出对统治者的不满,表达了对统 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
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
【点睛】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 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
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 走下去看见
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 br>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
蔓,遮 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 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 间
(

)
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
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 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 ,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 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
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 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
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
十一、【
2019
年中考天津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
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
皆 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
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 子谒余,撰长书以为

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 善学者矣。其将归见


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 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岂知予者哉?
4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岁:岁月

B
.不必若余之手录 若:像,如同

C
.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

D
.言和而色夷 和:谦和

4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
C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
B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
D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
4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
比。
B
.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
.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
生 。
D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答案】

41

A
42

A
43

C
【解析】

41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
A.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中的“岁”是指“每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年”,不是“ 岁月”。故答案为
A

42
.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与掌握。
A.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中的“博士”
..
是指当时掌管经常传授的学官 ;现在的意思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故答案为
A

43
.试题分析:考查对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
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从自己的 亲身经历和体会,强调学习的“勤”,来勉励马君则要
勤奋学习。所以,
C
项的“作者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
案为
C

十二、【
2019
年中考江苏淮安卷】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br>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年
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 欲汝曹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
妄是非 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
施衿结缡,申父母之 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
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

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
天下 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

辄切齿,州郡以为
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 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③龙
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 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敕:
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 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44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申 父 母 之 戒
45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意与日去

③乐人之乐
_____________


④数郡毕至
_____________


4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47
.“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48
.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答案】

44
.申父母之戒
45
.①使……增长

②离开

③以……为乐

④全,都


46
. ①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②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
干须要勤学苦练。 ③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
⑥⑦
④⑤
③< br>②


子孙效仿他)。
4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
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
苦学习。要学得真知。 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枳
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 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
功。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 的意义。
48
.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 “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
表达了 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教
厚谦虚、节约不失威 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
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 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
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 谆谆教诲。
【解析】

44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 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
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 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
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申







戒”意思是“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句
中“申” 是动词,所以根据语法特点停顿为:申父母之戒。
45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 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
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 ,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非
学无以广才”翻译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意思是“ 增长”。“意与日去”翻
..
译为“意志随岁月而流逝”,“去”意思是“离开”。“乐人之乐 ”翻译为“把别人的快乐

作为自己的快乐”,“乐”意思是“以……为快乐”。“数郡毕至” 翻译为“几个郡县的人

都来了”,“毕”意思是“都”。
46
.此题考查 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
语序调整。(1)“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句中“以”意思是“用”,该句属于倒装,语序应
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据此翻译即可。(2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夫”属于句
首发语词,没有意义,语序正常,据此翻译。(3)“吾常为 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这
是一个省略句,应为“吾常为之寒心”,“是以”意思是“因此”,“效 ”意思是“效仿”。
据此翻译。
47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甲文中可 知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须静也

都提到了

宁静

的作用,宁静对于学习和修养身心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理解
作答。


48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特点。甲文采用的是对比论证,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进行对比,突出了



的 意义。


或枯落

用到了比喻论证,使说理生动形象。乙文首先用 到了举例论证,通过列举马严和马
敦的事例,并将二人与龙波高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做人要厚道谨慎, 不随便论人长短,恭
谦节俭。据此作答。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 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
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 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
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 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
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 终枯败零落,大
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
(乙)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
在前 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
耳朵可以听见, 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
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 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
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 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
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 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
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 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
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 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
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 习龙伯高不成功,还
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 不成功,
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
子孙向他 学习的原因。”
十三、【
2019
年中考湖南衡阳卷】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 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4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B
.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
C
.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D
.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5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肉食者谋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
.①可以一战 ②以君之力
..
C
.①战于长勺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
D
.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5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必以情。


2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
再而衰,三而竭。

5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
才能。
C< br>.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
出他的“鄙 ”。
D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
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53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答案】

49

D
50

B
51
.(1)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2)作战,< br>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
第三次 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52

B
53
.鲁国取胜的原因有 :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
民的支持;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 正确指挥。
【解析】


49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A.参与夹杂;B. 种类连接;C.请(允许我)请教;
D.所以所以。故选D。
50
.本题考查文言虚 词。A.代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凭借
凭借;C.在比;D.表示承接 关系表示转折关系。故选B。
51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 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 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 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
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


2
)鼓,击鼓;再,第二次;竭,尽。
52
.B.有误。“显示 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是错误的。曹刿知道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
于民”,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 战争中准确把握进军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53
.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首 先结合当时背景来看:鲁国能以弱胜强,重要原因就是鲁国
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其次结合文章内 容分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
现了鲁庄公的取信于民,因此得到人民的支持;“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写出了曹刿在战场上审时度 势的正确指挥,这
也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 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
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
(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 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 用的猪牛羊和
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
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
使不 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
事,可以(凭借这 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 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 车,察看齐军车轮碾
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
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 一次击鼓能够
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


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 ,
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
望 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十四、【
2019
年中考四川成都卷】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
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也,岂直五百里哉?”
5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B
.吾射不亦精乎(精湛)

C
.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D
.故不错意也(同“措”,安放)

5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下车引之介冑之士不拜
..
B
.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
..
C
.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
..
D
.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
..
56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57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
值得炫耀”“要不要 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
.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 油翁现身说法,
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
.三组选文皆用对比。 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
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 王盛气凌人。
D
.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 ”就显
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答案】

54

A
55

B
56

B
57

C
【解析】

54

A.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55

A.
代词,指代元方

结构助词,的。
B.
都是介词,用。
C.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并列。
D.
连词,况且

副词,将近。故选
C

56
.本题考 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关键词语:虽:即使。易:交换。直:只是。故
B
正确。
57

C
项分析有误。乙文应是:卖油翁神闲气定对比康肃骄傲自信。
参考译文:
【甲】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 有到,现
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
就是没有 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尧咨问卖油翁:”你 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
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
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 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
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 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
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 他送走了。
【丙】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
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
为我 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
君扩大领土,但是 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 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


五百里呢?”
十五、【
2019
年中考四川达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
谒当以属礼,此 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令老仆艺

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 曰:“曩

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

橐< br>⑤
金数千,纳之
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
种。
5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

B
.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

C
.御史诣学宫(诣:到)

D
.属吏咸伏谒(咸:都)

5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倒悬之父命之
..
B
.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
C
.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
D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
60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
正面提出自己心 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
.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 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D
.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 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
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61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62
.包拯、海瑞 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
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 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答案】

58

A
59

A
60

B
61
.(
1
)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
)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

62
.围绕“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勤政爱民”谈即可。
【解析】
< br>58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A< br>项错误,
岂不诚大丈夫哉: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所以,“诚”应翻译为:真正、确实。 < br>.
59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A
项中的两个“之”都用作 第三人称代词,他;
B
项,
这条

代词,他;
C
项, 用

把;
D
项,是

向。故选
A

6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
项错误,通读全文,孟子没有使用对比的手法表 达对景
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在这篇文章中,孟子首先用了一个反问句:


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 定。其次,孟子
进行了分析,回答了

公孙衍、张仪之流

为什么不 能称为大丈夫。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
只是通过言



来说明女 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这里值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
丈夫,但是,夫

君有过,妻 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

和而不同

。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
流, 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妾妇之道
”< br>还不
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

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
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
61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词类活用、一
词多用、古今异 义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换。(
1
)句难度不大,译文:得志的时候和
老百姓一 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
)句的“市”翻译为买,译
文 :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


62
.本题考查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认为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
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 这才叫作大丈夫;乙文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权、刚正不阿、清正廉洁
的海瑞形象。围绕上述内容做答即可。
译文:
【甲】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 怒,诸侯就害怕,他们
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

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
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 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丈夫!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 br>里,
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 道路



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
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 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
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 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 谕。御史来到县学学
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 谒见御
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
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
诉别人说: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
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 (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
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 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
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 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十六、【
2019
年中考湖北黄冈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
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 br>(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

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
以十数, 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 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
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 ,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 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
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6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__________

1
)荷担者三夫
___________

2
)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

3
)母置之,吾 计已决矣
________

4
)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______
..
6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
C
.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
D
.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
..
65
.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 括 一 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
66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
)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67
.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
她能看出儿 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
_____
;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
____

【答案】

63
.肩负、扛(挑)

覆灭

放弃,放下不管

称职


64

D
65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66
.(
1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2
)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


”< br>这个数目来计
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



这个数目来计算( 此句可意译,翻译出大意即可)

67
.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答出一点即可)

见识深远、处事周密(答出一点即
可)


【解析】

63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br>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


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荷:

,肩负。称:
chèn

称职。
64

A
哪里

表示陈述的语气词。
B
到,介词

对,向。
C

< br>因。
D
都是代词,代人。
65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 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
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 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
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 现象。语句意思是:现
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 人。故停
顿为: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66
.本题考查文 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
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 意以下关键词:汝:你。固:顽固。彻:通。为:
做。
67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 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 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
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赵奢之妻对丈夫和儿子 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国王面前支持丈夫,
反对儿子。可知她观察细致入微;对于赵母的劝说,赵王不听, 赵括的母亲说如果有了不称
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答应不会连 累你的。说明
赵母有预见性,想的长远。
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北山 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
来进去(都要)绕 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
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 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
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 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 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
(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 用箕畚装了(土石)运
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
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 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
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 么样呢?”北山愚公
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 ,我还
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
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乙)赵国的大将、封为 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


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 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
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 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
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 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
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 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
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 赵括一日作了
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
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

而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买下来(总想扩充
自己的私有)。

国 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
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 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
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 :“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
大将不称职责的情况发生,

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

”赵王说:“不会连累你
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 ,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
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十七、【
2019
年中考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②予 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br>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 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 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




2
)去国怀乡(
__________

< br>.



3
)宠辱偕忘(
__________



6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70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 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
事。
B
.“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
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

68
.(1)同“嘱”,嘱托

(2)离开

(3)一起


69
.(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70

C
【解析】

68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 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
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属”,通假字,同“嘱”,意为“嘱托”;“去” ,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
一方,与‘来’相对”,古义为“离开”;“偕”, 本义即为“一起”。做题时要结合语
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69
.本题考查的是 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 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 此,这;大观,雄伟景象;备,详尽。
(2)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许;何,为什么。
70.C.“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是错误的,应是表现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情
感变化” 。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 ,各种荒废了
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
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 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
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 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
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 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
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 多在这里聚会,观赏
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 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
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 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
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
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 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
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 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
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 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
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 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
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 璧。渔夫的歌声
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 愉
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 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
故呢?是因为古时品 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
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 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
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 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
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 ,我同谁一路呢?写于庆历六
年九月十五日。
十八、【
2019
年中考山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


之; , , , 。吾师道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②从而:动词,学习。③庸:副词,表示反问,岂。
71
.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生平吾后 ③亦先乎吾 ④其闻道也
A
.①④②③
B
.④②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72
.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
__________
”,主张不拘于
_____ _

______
,向比自己
有专长的人学习。(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答案】

71

D
72
.传道授业解惑

地位(或“贵贱”“地位高低”等)

年龄(或“长少”“年龄大
小”等)


【解析】

71
.从标点分号的使用可以看出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前后结构相同、互相对应。从上< br>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可以选择下句应为“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故选
D

7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作 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
当猜测,理解文章内容。文章第二句,一个判断句总 写了老师的价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
解惑也。翻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 题的人。(注意第一空为
原文填写)。最后一句总结师道的根本: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
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为: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 br>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
老师存 在的地方。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 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
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 我,我(应该)
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 跟
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
位 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十九、【
2019
年中考湖南株洲卷】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短文两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
与 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73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①古来共谈 共:共同 ②高峰入云 入: 耸入
..


B
.①五色交辉 交:交相 ②四时俱备 俱:都
..
C
.①猿鸟乱鸣 乱:纷乱 ②沉鳞竞跃 竞:争相,争着
..
D
.①盖竹柏影也 盖: 只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
..
7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75
.“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

73

D
74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75
.①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② 这句话同时
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解析】

73

D
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改为:①盖竹柏影也。盖:表示原因或推测,译为“大概”或“原来”。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7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 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
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 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
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 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如“亦”:也。“寝”:睡觉。“相与”:一起,共同,一同。还有 “相与步于中庭”:介
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75
.考查对重要语句 的言外之意。“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自
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 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语气里带有自豪之感,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也引发一种感慨,感 叹,既表达了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
自己能陶醉于美景的得意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归隐志趣。
(一)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
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br>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
水中的 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
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 的景色了。
(二)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 83
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
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 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
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 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 错,原来是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
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二十、【
2019
年中考江苏盐城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
子曰:“是焉得为大 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
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

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 败奔,同敞危坐不

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 尽弃桂林走。城

中虚无人,独式耜

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 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
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 共死乎?”式耜喜,
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 异室声
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

):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76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往之女家
______


2
)或败奔
______

______

3
)同敞危坐不去


4
)适同敞自灵川至______

77
.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 异 室 声 息 相 闻 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
78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
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
C
.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
D
.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79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军中以是服同敞。


2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80
.(乙 )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
说明理由。


【答案】

76
.(1)通“汝”,你,你的

(2)有时

(3)离开

(4)恰逢


77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78

D
79
.(
1
)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2
)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80
.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
脸色一 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解析】

76
.本题考查文 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女:同“汝”,
你的;适:恰逢。 < br>77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以及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来进行翻译。< br>虽















人日







和翻译为:虽然(两人)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但
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根据翻译,可以断句为:虽异室
声息相闻两人日 赋诗倡和。
78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
、结构助词,的
代词,它,指书籍;
B
、表疑问语
气,哪里

语气助词, 不译;
C
、于是

竟然;
D
、两个“诚”都翻译为真的。故选
D

79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 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
句式的语序调换。(
1
)中的“以”翻译为因此,译文:军中的 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2)
句难度不大,阅:经过;颜色:脸色;译文: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 了一下自己的衣服
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80
.文中的同敝,“式耜 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
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 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面对敌人,他将国家大义凌驾于生命之上,宁 死不屈,正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
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 有学过礼吗?男
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 你
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
天下最正确的位 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
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 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
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 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张同敝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为人大方、讲义气。每次带兵打仗,就骑着 马走在将士
的最前面。有的时候战败,将士都逃跑了,但是张同敝端端正正地坐着,不离开前线,将士< /p>


们看到了就再次投入战斗,有时会取得胜利,军中众将因此都很佩服他。顺治七年,清军攻
破了严关,将士们都放弃桂林逃跑了。桂林城中空无一人,只有式耜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敝
从灵 川到达桂林,拜见了式耜,式耜说:“我是桂林的留守将军,应当死在这个地方。你没
有守城的职责,何 不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呢?”同敝认真地说道:“从前的人以只有自己成为
君子为耻,你难道不让我和你一 同赴死吗?”

式耜大喜,拿出酒和他一起喝,一直到天亮,
清晨时分,被清军所擒, 让他们投降,他们不愿意。下令让他们做和尚,也不愿意。于是,
就将他们关在民房里。虽然(两人)被 关在不同的屋子里,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
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 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
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我不是懦夫


如何科学坐月子-科普工作总结


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元宵节短信祝福


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处分思想汇报


讲规矩有纪律-曹刿论战练习题


过年作文400字-古代酒杯


广东高考改革-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好看


描写夏天的四字词语-最牛高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