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之小说阅读必考题型精讲精练专题9:主要人物的作用

玛丽莲梦兔
624次浏览
2020年08月12日 08: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搞笑的表白短信-震撼心灵的作文




2020年高考语文之小说阅读必考题型精讲精练专题:主要人物的作用
★★必备知识★★

【题目设定方式】
(1)小说中塑造某某人物对小说主题有何作用?
(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解题思路展示】

(1)结构作用(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内容作用
A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 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
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B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 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
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 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经典例题★★

一、(2015高考浙江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
小 ,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
来 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 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
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
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 ,厂里没有食堂,烤肉




刘就是他们 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
们则多半是 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
的饭,爱上 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
到烤肉刘这 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
还参加劳动 ,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
自己坐的凳 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
炮的这一盘 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
北的、山西 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 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
烂,总是一件油乎乎 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
说不清有多大岁数, 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
不,他总是要三个 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
这个),自言自语 :“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 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
哪?”小伙子没有 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
都到当街去打,不 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
压根儿就没人注 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
个,出去一拳准 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 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
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 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 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
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 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
块钱, 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①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的开支。
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答案】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 ,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
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②作者以 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




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答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又老又 丑、邋遢且遭人鄙夷的老人,然而他却能在别人说自己坏话时捍
卫自己的尊严,即使整个过程显得有些滑 稽可笑,但这种行为是令人尊敬的。文章最后写老人攒了不少钱,
这件事说明老人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有想 法的,其内心世界是很复杂和丰富的。地位低微并不等于人格微贱,
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题。从“小伙子 们看看他,不理他”“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等可以看出,作者对老
头受到周围人的漠视的处境是十分同 情的,再结合文章最后的文句也告诫我们,要对下层人士多一些关怀、
尊重和理解。
二、(2014高考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 已经
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
亲自 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
..
“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
..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 ,不知怎么一时兴
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 ,说
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 后院
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
低声 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




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 出来,
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 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
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 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 名的赵老板,也有
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 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
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 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 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
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 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
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
动了 。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答案】小说塑 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
都应该诚信、 宽厚、与人为善。
【解析】应根据题意要求分两步解答。先是分析人物形象,再是概括作品主旨。分析 人物形象,要着眼于
全篇,从人物的言行和故事情节着手。概括本文主旨,要在整体阅读把握文意的基础 上,关注体现文章要
旨的段落和语句,尤其要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实战过关★★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提 琴




保·琼斯[美国]
从我 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
它已成为 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 的绿天鹅
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 并且让我
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 从意大利
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 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
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 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
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 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
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 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
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
拉 ·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 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
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 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 头一件事便是将
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 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
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 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
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 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
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 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
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 br>“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
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
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
可并不 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
格勒的女 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 br>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
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 ,“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
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 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
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 。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答案】主要性格特点:能体贴理解他人。(答“善解人意”、“成熟懂事”也可)(2分)
作用:①“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③通过“我”侧面烘托“父亲”的形
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这是一道 人物形
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侧面主




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 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
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 格进行解释分析.文章以“我”的亲身经历来叙述,这样“我”既是贯穿全文
的线索,又能使文中的人和 事更具真实感;同时写我这样做,是因为受到父亲可贵品格的影响,通过“我”
侧面烘托“父亲”的形象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孝 心
司玉笙
第一次配了这辆公车,他就想回老家看看父母。
老家离县城不远,是黄河故道上的一个小村庄 ,几十户人家。父母大半辈子就在这故道上种粮扒食、
栽藕捞鱼,整天一身尘土两腿泥。上学时他就想, 等以后有了条件,一定将二老接到身边,让老人家好好
享享清福-—父母养育之恩,当儿女的一生一世也 报不完哪!
大学毕业后在县政府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几年后就当上了科级干部,结婚生子,还有了一 套面积不
小的房子。搬进新居,他就想把大和娘接来一起住-—“大”是这一带乡下延续了千年的对父亲 的称谓。
大和娘来了。进了屋,二老的眼睛瞪得老大,坐不敢坐,脚不知道往哪儿放。爱人热情地邀老 人几个
房间都看了一遍。
娘惊叹道,乖乖儿,你这不是到天堂了么?
爱人说,比你儿强的人太多了——我们才只有这一套房子!
大听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呛住了,唇上的胡子抖着。用手一抹,咳嗽算是止住了,胡子却还在抖动。
他知道大的脾气,就岔开话头,说,您二老就住下吧,房间也早收拾好了,想吃啥给您弄啥,中不?
不中,不中,你娘和俺离不开家。
这不就是家吗?
这不是家,是馆堂,俺这身子咋也不能落这儿。
爱人说,听老的,听老的。
就这样,父母来了,看看就走,从不在城里过夜。
就在昨天,他被补选为主抓科技的副县长, 当天就给他配了这辆车。车虽然旧,可车况不孬,适于下
乡。于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老家看看。
车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庄里了。一进这熟悉的农家院,只见老爹摆弄着一根绳子,却不见娘,就问,大,我妈哩?




父亲额上的筋绷紧了,说,啥时喊起妈来了,俺只知道你有个娘。
喊啥不一样?
父亲说,你也喊俺爸吧——烧死你啦!
大,我不是那个意思。
父亲看看他,问,你是咋回来的?
他指指院外的小车,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坐它回来的!
父亲说,小儿,俺也想坐坐车,很多年没坐过了。
大,上车!
俺不坐它——坐不惯。
怎么啦?
俺坐惯了土车子——这洋玩意硌腚。
还是这车舒坦。
小儿,身子是舒坦了,心里可生赖了……
那你想坐啥车?
大朝院子的一角努努嘴,喏!
那里放着一辆老式手推车,旁边还有一只羊。看到这辆车板都开 了缝的旧物,他就想起了上大学前的
那些日日夜夜——就是靠这辆车,父母风里来雨里去,顶起了家里的 一片天。
视线里,父亲苍老的背影和那些岁月留下的画面叠合在一起:大不止一次坐过这车,他也不止 一次用这
车拉过大!
走呗!父亲一声唤,他便不由得应了一声,好嘞!
车把已掉转过来,那只羊也被拴在车后。
大,咱上哪儿去?
找你娘去。
俺娘在哪儿?
在东地摘豆角儿。
他两手抓起车把,看大坐牢稳了,弓背拉车往外走 。刚出院子,司机见状慌得赶紧开门下车,一溜风
跑过来。
大爷,你咋能叫县长拉车!
他不是县长,是俺儿!




我来,我来!司机要夺车把。
你上车里坐着去,我和俺大拉拉呱儿。
司机摇摇头,翻翻眼皮站定了。
出了庄,田野吹来的风好爽。车后的羊不住地咩咩叫。越走, 他的步子越轻快。庄里人见了,热情地
与这爷儿俩打招呼。打罢招呼,扭脸笑去了。
父亲说, 小儿,只要你回家,见人该喊啥喊啥,可别装大——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你
就是当了市里 、省里的官儿,也别忘了你是从这庄里走出去的,你可别忘了你是谁!
他说,大,我知道了。接着又说,大,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儿。
小儿,啥事?
我想这车该换了,换一辆电动三轮也好。
父亲说,想着哩,是该换了——这事你不用操心。有俺和你娘哩……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大,眼里亮晶晶地闪着什么。
咋不走了?
他强压泪水,声音哽咽地说,大,我这当儿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孝敬您您才舒心。
小儿,百姓是父母,你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大和娘的最大孝敬!
大,儿记住了!
(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漓江出版社)
问题:小说中父亲形象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形象特点:吃苦耐劳;朴实本分;关爱儿子的成长,心中有大爱。
(2)用意:①间接表现“他”的孝心及“他”对尽孝的理解;②揭示小说主题:百姓是父母,
把百姓的 事办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一是对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的概
括。回答第一问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和父亲相关的描写,概括他的特点。 回答第二问时可以从情节、主旨、
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思考,结合原文进行作答。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 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




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 地看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
很气派。阳 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 些天,他从晒谷场
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 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
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我想象 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 移动的晒谷场,周围
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却 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
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 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
甚至,双手圈 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爹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 ——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
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躁不安地跑起 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
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
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他四顾着,像 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
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 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
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 ,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唯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




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喃喃地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
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 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
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径 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 ,想体验当船长的
感受。这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那场“沉船”的风暴就 发生在这儿。大海
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有删改)
你认为作者塑造的“疯子船长”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小 说中的“疯子船长”热爱航海事业,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
弃船逃跑, 他选择和沉船在一起。他因没能保住自己的船只,深受刺激,成了“疯子”。小说讴歌了“疯
子船长”的 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将其以“疯子”形象展示给读者,引发人们对悲剧英雄的命运的思考与同
情,提醒人 们对悲剧英雄要多一分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作用,特别是对社会现实的影响,作答 本题时,要结合原文,明确“疯”
的原因:他原来是船长,在应对一场海上风暴时,船舱进水,大家都弃 船逃跑,只有他选择和船在一起,
但是最终还是没有保住那条船,于是受到刺激,疯了。由此可以看出他 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人,他热爱航海
事业,热爱自己的船只,是一位勇敢无畏的英雄。由此引发现实中的人 们对悲剧英雄的命运的思考和同情。
四、 除夕夜里的流浪汉
苍苍松柏
灯光点亮了小镇,鞭炮声在除夕夜里迭起。
窗内,人们围坐推杯笑语;屋外,夜里寒风刺骨, 偶有烟花起落。小男孩隔着雾气迷蒙的窗户,觑见
了一条熟悉的人影,又是那个流浪汉!他正在除夕的夜 色中流浪!
小男孩始见那个流浪汉是在春天。那时的流浪汉干瘦,腰板还是直挺的,肩上掮着根系了两 袋垃圾的
扁担,身上裹着披散斑驳的棉袄,顶着鬈髭结块的及肩散发,走近了闲坐着的人们。如果不是那 一对灰蒙蒙
的眼仁久久还会一转动,那扁担上的就不止是两袋垃圾了。
“嘿,老头要钱抽烟不 ?”小男孩循声看去,一个中年男人叫住了流浪汉,“我拿钱给你去买烟抽,




要不要?”中年男人脸上泛起笑容。
“你给我烟抽嘛。”流浪汉停在中年男人身边,像小孩索要糖果似的看着他。
中年男人稍稍离 了离了流浪汉,继而笑道:“我这儿有五角和一块,你看哪张买得烟,说对咯,就拿钱
给你买烟抽。”围 坐的人闻言大都忍着笑。
“我不晓得,一块买得烟抽不嘛。”流浪汉问。
中年男人几乎遏制 不住大笑:“一块囊个(怎么)买得到烟抽,五角要比一块大得多咯嘛,你真勒是捡渣
渣(垃圾)脑壳捡 搭铁(蠢笨)咯!”
流浪汉闻言憨笑,说:“他们都说我憨,你给我五角,买烟抽嘛。”
“ 给你给你,快去买烟,不耽误你捡渣渣咯,你一天工务繁忙得很。”中年男人搜索一阵丢给了流浪
汉,或 许这是他第一次笑着给别人钱。
流浪汉接过钱像孩童接过久望的糖果,嘴里嘟囔着:“谢谢咯,谢谢咯 ,买烟抽……”然后笑着渐渐走
远。
“你囊个骗人家憨包哦!”围坐的一个妇女眼角堆着笑意道。
“哪点骗了嘛,说给钱就给他钱 !不是骗嘛!”春风吹散了笑趣,拂过流浪汉渐渐远去的乐滋滋的背
影,却也吹皱了小男孩的心,一种无 法言清的东西壅塞在他的胸口。
后来,小男孩听大人们说起,才知道流浪汉不是本镇的,家人都不在了 ,平日靠捡渣渣(垃圾)度日;
也会在别人酒宴后帮忙清理,充当廉价的劳力,人算勤快,手脚也还是麻 利的,报酬往往就是残羹与香烟。
第二次见到流浪汉是在秋天,小男孩和方到山上主持完修缮庙堂的奶奶在路上遇到了流浪汉。
流浪汉凑近了老人,笑道:“给我五角钱嘛——买烟抽,五角钱……”流浪汉脸上堆起的满是褶子,只
见 他原本干瘦的身子越发单薄,竟有了几分佝偻,肩上的扁担却不见了踪影。
老人刚从庙堂里出来,微笑道:“我这儿没得五角,你去问哈其他人。”言罢,趋步叫着小男孩跟上。
流浪汉又紧跟上来:“五角,给我五角嘛……”
老人不搭不睬直至摆脱了流浪汉,对着小男孩说教道:“遇到这种憨包,就不要理睬他。”
“我有一块的零钱的嘛?”小男孩高兴的掏出兜里的一块钱,举到奶奶面前。
“你给他一块,他就会一直缠着你。这种憨包见得多咯。”老人不高兴地说。
“那就给五角……”小男孩小声说。
“不行!走!”奶奶生气的把小男孩的一块钱塞回兜里,扯着他的手快步走开。
“为什么呢……”小男孩心里犯嘀咕。
“五角,给我五角嘛……给我五角嘛……”流浪汉断断续续的声音渐渐被丢在了身后。




再后来, 听说流浪汉逢着谁都会开口要五角 钱,捡渣渣成了一件不要紧的事,而大家还是会说他是“憨
包”,却通常一边笑着赶紧走开。至于流浪汉 如何会养成向人要钱的习惯,小男孩隐约有了答案;而自此
以后,看见庙堂里威风凛凛的神像,小男孩就 会厌恶陡生。
……
除夕夜里,流浪汉第三次走入了小男孩的视线,那熟悉的身影在烟花迷雾里渐渐清晰。
“哎, 老爷爷在外头很冷吧,也饿了吧?”小男孩想到。这会子大人们聊得正起劲,竟没有人发现小
男孩偷偷兜 了一些吃食,悄悄溜出了和暖的房屋。
“老爷爷,过年好啊!这些吃食您拿去吃吧。”小男孩拽了拽流 浪汉的棉袄,小手举着吃的,笑盈盈
的站在流浪汉跟前。此刻小男孩的心里没有以往两次的空虚,似乎被 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烟花又起,五彩的光芒在流浪汉黑黢黢的眼仁里熠熠闪光……
也许,新年的春天里,小男孩会再见到流浪汉,还有那肩上掮着的系了两袋垃圾的扁担。
5.小说中“小男孩”是怎样的形象,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 )“小男孩”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1分),他关爱弱势群体,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1分)
(2) ①(情节结构)小说以“小男孩”的所见所闻为线素,见证人们对流浪汉的不同态度,使作品< br>结构严谨,增强了真实性; ②(人物塑造)“小男孩”对流浪汉遭遇有关切,有同情;“小男孩”的单纯
善良与成人的世故冷漠(“中年男人”的表面是善行,实际是取乐及“奶奶”的唾弃,求佛庇佑却无善行 )
等形成了鲜明对比; ③(主题表达)“小男孩”是揭示作品主题的关键,而“小男孩”没有受中年男 人和
一心拜佛的奶奶的行为影响,给予弱势群体应有的人格尊重和关爱,做出了继承优良传统美德的表率 ,用
善举传递了温暖与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作用。概括 人物形象需要梳理文意,根据男孩的
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以根据 小说三要素和主旨进行答案的组织,
要做到头脑清楚,逻辑清楚。




大连财经学院官网-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工会工作报告-职业生涯规划书


英国偶像-优美写景散文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房地产销售经理岗位职责


刘半农-优秀员工事迹


吉林师范大学就业网-搁浅鲸鱼


汕头公务员报名系统-2014安徽高考理综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学生会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