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中国信息大学-职责描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
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
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
组成和大小,会用这
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同时,
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
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
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
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受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
形、正方形的
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
步认识条形统
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0 以内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
形等活动中,直观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
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
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
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
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
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
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
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
边形的一
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
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
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
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
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
方形、
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
、白纸、各种彩色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
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
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通过摆给出的图
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
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
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
数学的乐趣,积累对
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
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
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
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
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
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
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
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
面,这也是长方体
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
让我们来动手试
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
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
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
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
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
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
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
我们是用
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
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
这样
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
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
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
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
获?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 圆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
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
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
名字?这是我们已经
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
为大家
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
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
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
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
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
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
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
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
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
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
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
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
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
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
。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
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
、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
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
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拼一拼
预习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感
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平行四边形的一
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
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
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
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
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
(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
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
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
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
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
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
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
,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
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
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
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
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
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
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
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
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
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
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
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
(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
相等的特征,
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
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
折一
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
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
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
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
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
灯
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
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
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
br>(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
用小
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
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
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
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
望同学们回家后,
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七巧板
预习要求:
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一看教材第4页的内容,并根据课本内容拼一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
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
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
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最大?
②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 (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 (课件闪动平行四
边形,让学生观
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四边形”)
(3)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
□
5 +1 + 1=7(块)
三、拼一拼,练一练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
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①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②集体展示。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七巧板
5 +
1 + 1 =7(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图形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科书6—7页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
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
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
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
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
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
行正确的划
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
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
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
3要往哪
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
br>(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
着
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
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
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是用“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
要,都是基础
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
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
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
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
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
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 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 12 课时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口算题
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8—9页,然后试着算一算:6+9= 7+4=
6+8=
15-9= 13-9= 12-9= 14-9=
16-9=
教学内容:第8—10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
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
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
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1)引
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
个?)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3)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5)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
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
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
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
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作业设计: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板书: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1-9= 2 18-9= 9 17-9=
8
课后反思;
14-9= 5
12-9= 3
第二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1)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
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
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复习重难点: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一、基础练习
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三、小结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2)
教学要求:
1、要求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br>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
、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
解决问题的能力。<
br>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
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
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作业设计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十几减8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13页,在课堂练习本试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学内容:十几减8(第13页
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
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
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
以采用这种思考
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
13—5=8
)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第五课时
:十几减7、6
预习要求:
看一看课本第14页图中的内容,与小朋友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试练习做一做的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7、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
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
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
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
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