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精品教案

别妄想泡我
858次浏览
2020年08月12日 08: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南宁市三十三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材分析
一、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 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
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 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 活动,
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
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一) 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和例3]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
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 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
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 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 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
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 ,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
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 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
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3]
(5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
米2、米2 、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


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
根据统 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 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
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一)具体目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 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 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
统计表 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 br>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 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
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具体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
验。
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这 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人 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
以 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通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
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
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同时,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
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
用 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认识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
让 学生体验立体图形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
分的 认识外。“找规律”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
培养 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分类与整理部分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
会进 行简单的分类。也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
最简单 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个 学期的数学学习后,极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数学有了一定
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但也发 现有个别同学计算能力较弱,有好大一部分同学遇到较灵活的思考
题,有畏缩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将 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 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发挥个体
思维作用,相互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有 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 100以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的数的大小。会 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
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 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 方形、正方形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
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 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
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 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2课时
例2————————————————————————1课时
例3————————————————————————2课时
例4————————————————————————2课时
例5————————————————————————1课时
例6————————————————————————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分类和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数的顺序的比较大小—————————————————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9课时左右
例1、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例4、例5————————————————————————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
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 br>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
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 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
联系,可以 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要将生 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
想 、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5.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主,让学习成为自觉行为。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学内容 : 认识图形(二),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及拼一拼。
单元新课标分析: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简单图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形拼图。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 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
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
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
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立体图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画掌握平面图形;学生已
经有搭积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用学过的、没学过的图形拼图,提高理解平面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 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
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
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 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
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 :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 :
认识图形(二)(3课时)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认识平面图形

课时
周次
第一课时
第一周
新课标分析:经历从实 际物体中抽像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
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常见的平面图形。能辨认长方 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
行四边形等简单图形。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 图形之后编排的,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
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此学生学习平面 图形要比立体图
形困难。
学情分

教学目

学生已经有了立体图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画掌握平面图
形。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讲授法 演示法
多媒体课件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今天我们就来搭积
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
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 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
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
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 面,这是长方体
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
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
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
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 来动手试
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
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
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
长方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
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
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
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
长方形。
二次备课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
长方形 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 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
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
识了长方形,那么 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
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
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
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
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自主认识平行四边形。
①请 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积木,
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它的每个面的形状。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
流, 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
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4)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
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
什么图形呢 ?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
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
方 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
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
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
看。
(5)放手认识三角形。
①引导学生认识三棱柱。提问:从三棱柱上我们可以
认识什么图形呢?
②交流后概括:这些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 活中。瞧,这
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
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 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
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
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 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
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
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
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
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
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 )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
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
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
的 不断开的
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五、总结延伸: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
的数学活动 .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
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
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
的 不断开的
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当堂检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知道了什么?
取正方形纸一对折张,再对折 。知道了什么?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知道了什么?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拼一拼

课时
周次
第二课时
第一周
新课标分析:通过观察、操作,初 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教材分 析:教材选取题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的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所采用的 画、折、剪、拼等活动,都能调动学生多感官的
投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七巧板这一素材 的引入,既让学生感到
熟悉,又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 br>化融入数学学习中。
学情分

教学目

学生已经有搭积 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用学过的、没学过的图形拼图,
提高理解平面图形。
1.通 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
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
的边的特征。
讲授法、演示法
卡纸: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两个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
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
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
方形的 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
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
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
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
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相
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 ,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
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强调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
二次备课


三种图 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
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
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
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 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
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
来 试试!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
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 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
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
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
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 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
动 ,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
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 形。每出现一种拼法,
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6)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正方形纸)
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7)折好后把两个长方形剪 下来。要想知道这两
个长方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
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 全一样。
(8)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 形?学生分组活
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长方
形、正方形。
三、小结
这 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


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 的图形拼成
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板书设计: 图形拼组
当堂检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练习课

课时
周次
第三课时
第一周
新课标分析: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会用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教材分析:教材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 ,既可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又能促进
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学情分

教学目

学生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熟练掌握需要加强。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 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
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练习法、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
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
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
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二次备课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5题。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当堂检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第26页。
新课标要求:课标明确指出:在本学段中学生结合具 体情境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熟练的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的情景,选择适 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 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
出解释。
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 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
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 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
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 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
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第4、5页有关的练习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对凑十法已经非常熟练,因此学生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
减法就相对容易一些,但是本 部分的内容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
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破十 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 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 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
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 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十几减9

课时
周次
第四课时
第一周
新课标分析: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 算,熟练的口
算2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 样重要,学生学习这部分
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
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但是 用“想加算减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依据,也是
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的重要基础。由于这是学生上 一个学期学习的口算内容,到
本学期时计算的熟练程度会有一定的下降,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相应的练习 ,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正确、熟练地应用“想加算减”作准备。
教学目1.

教学重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教学难点: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
十6
9十9 9十2 9十5 9
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
13
9十( )=14 9十( )=
15
9十( )=16 9十( )=
17
3、15-4=?直接说出得数。说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
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
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
样想?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
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
二次备课


励学生多动脑 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
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
学 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
6)同时板书得数“6”。
引导学 生比较:15-9与15-4,它们有什么不
同?5-9不够减,怎么办?用小棒摆一摆,同位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
大致有:破“十”法、去尾法、相加算减法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说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
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
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
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
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
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
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5 - 9 =
我是这样想的: 10-9=1 9+ =15


1+5=6 15-9 = 6
当堂检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

课时
周次
第一课时
第二周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熟练的口算 20以内的减法,经历与
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本节课是安排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内容,为了进一步
巩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安排了本节课进行练习。
学情分

教学目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等方法计算十几减9,但是部 分学
生掌握的不是很好,需要进一步练习。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口算卡片
讲授法、演示法
二次备课

(1) 9+( )=13 9+( )=16 9+( )


=15

13-( )=9 16-9=( ) 15-9=( )

9+( )=18 9+( )=14 9+( )


=17
任意指一道“十几减9”
让学生说一说它
18-9=( ) 14-( )=9 17-( )
的题目,
的计算过程。
=9

(2) 12-9=( ) 11-9=( ) 17-9=


( )

(3)用8,9,10,17中的三个数写一个加法算式和


一个减法算式。


(4)在○里填上“+”或“-”。

9 8 = 1 13 10 = 3


一、复习:


二、练习:
1、完成第3题。
师抽拉卡片学生开火读
2、第4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 学生说出得
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 学生说出得数。还
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
做到又对又快?(让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练习二第五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2-9=
破十法:10-9=1 想加算减:9+3=12
1+2=3 12-9=3

教学评

随堂检测:
计算:11-9 14-9 17-9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
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再计算。


12-9 15-9 18-9 你发现了什么?
13-9 16-9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十几减8

课时
周次
第二课时
第二周
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 本运算,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减法,经历与
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 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
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8、7、6”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
的“风车”,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2-8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
同思路思考 ,得到不同计算方法。
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 再
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
在保证学生自 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学情分


教学目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
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
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2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

二次备课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


(1)8+3= 8+7= 8+4= 8+6=

8+5= 8+8= 8+9= 8+10=


(2)13-9= 16-9= 12-9= 11-9=

15-9= 18-9= 17-9= 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破十法、想加算减都


可。


二、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公园里看了小朋友们卖气球的情况,下


面我们来看看他们买风车的情况好不好?

三、新课讲授

1、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从图中我们都


能知道什么?

图中熊猫一共做了12个风车,小朋友们要买8个,

根据图意应该怎样列式
还剩几个?
计算还剩几个风车呢?
2、探索尝试
同位交流一下,在本上写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汇报展开交流算法。
出算式。
破十法: 10-8=2 2+2=4 所以:12-8=4

想加做减法:因为 8+4=12 所以 12-8=4


连减法:12-2-6=4 所以12-8=4

……
教师提醒学生选择适合
四、补充练习:
一、基本技能训练:


1、出示: 自己的算法计算。
8+( )=12 8+( )=14 8+( )


=15 8+( )=17

12-8=( ) 14-8=( ) 15-8=


( ) 17-8=( )


2、探索交流:

擦掉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3.交流汇报算法:相加算减、破十法均可。
五、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
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允许学
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8= 12-8= 13-8=
14-8= 15-8= 16-8=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十几减7、6

课时
周次
第三课时
第二周
课堂检测:
练习三1、2题
这里12、15、14、17、都
减一个什么数?揭示课
题:十几减8


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减法,经历与
他人 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材编排了两位同学共同赏鱼的情境。通过对话可以
看出,两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观察,获得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的问
题。这就为数学学习提供了现实而有意义的素材。
学情分

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在这里不再出现直观图,而是让学生 以已
有的操作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
逐步实现从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教学目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 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


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熟练地进行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卡片
讲授法、演示法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
13
5十( )=11 7十( )=
14
9十( )=16 6十( )=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4、导入
一年级一班的同学继续在公园里玩,大家看看明明
和乐乐在干什么好吗?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情境图例3:明明和乐乐在干什么?他们讨
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叙述信息和问题
一共有13条金鱼,黑的7条,红的几条?
一共有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几条?
2、探索算法
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13-7=6(条)
13-6=7(条)
二次备课

























师评价:观察的真仔细,
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
吗?







你能说说算法吗?
交流汇报算法
三、巩固练习。
1、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5页的第3题: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P14做一做1、2、3题
四、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什么?(十几减
7、6)
像十几减7、6这样的题目,我们该怎样
计算呢?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 13-6=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十几减8、7、6练习课

课时
周次
课堂检测:
练习三4、6、9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
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
数,最后写出算式。

第四课时
第二周
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 减法,经历与
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练习三的第3题除了练习减法口算还隐含熟悉算式和
渗 透函数思想。第4、9题是要求比较高的口算混合练习题。第5、6题是变换形
式增加趣味的给算式找得 数的口算练习。
学情分

教学目

学生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但是计算还不够灵活快速,需要多加练习。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
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
的观点的启蒙教 育。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2. 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
二次备课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
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
式,教师在巡视 过程要加
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
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

—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


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


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

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


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

“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

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


“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6的练习课

教学评

课堂检测:
1、看图列算式。
?个





16个









2、计算。
11-8= 15-7= 16-9=
12-9= 12-6= 16-8=
14-9= 14-7= 15-8=
11-9= 14-6= 17-8=
15-6= 11-6= 15-9=
17-9= 13-6= 14-8=
3、你知道 里 里填什么吗?
15 -7 +4 -6 +8

18 -9 +7 -8 +5

4 +9 -7 +5 -8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十几减5、4、3、2

课时
周次
第一课时
第三周


13个
?个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 算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一样,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
功之一。《标准2011》提出了到学期末每 分钟能做8—10题的目标,而且将发展
学生的“运算能力”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运算的正确、灵 活、合理和简捷
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例4是在学生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8、7、6的基础上
编排的。教材内容的设计,没有出现直观图和计算的方法,只是由小精灵提出:
“你是怎样计算的?” 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完成十几减5、4、3、2的计
算。


学情分

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经验,学生可 以用前面学过的计算
方法完成十几减5、4、3、2的计算。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体< br>会并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
教学目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二次备课





练习法、课件
通过练习,提高运算的正确性、灵活性。
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
13
2十( )=11 5十( )=
14
4十( )=12 4十( )=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






拓展练习:( )-8《5,
( )中最小可以填
几?
14-( )》5,( )中
最小可以填几?最大可
以填几?


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教学评

课堂检测:
填空。 1、


3
2
5
= 11- 12-
3
=


2、填表。
被减数
减数
11
4
12
3
11
5
11
2
14
5
13
5
4
4


1、









11-5 15-6
12-4
14-8
11-2
13-5
你能把得数相同的卡片连起来吗?
13-7
12-7
4、“六一”儿童节一年级有13个节目要表演,已经表演了4个,还要表演几个
节目?


5、看图列式计算。



?个

11个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学情分

教学目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
课时
周次
(个)
第二课时
第三周
课标要求:熟练的口算20以内 的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练习
四共安排了10道练习题,主要是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进行综合性的练习。

学生已经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但是计算还不够灵活快速、准确 ,需要多
加练习。通过练习争取达到课标要求的每分钟完成8—10道的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
法。
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正确熟练地计算,争取达到每分钟完成8—10道的目标。

练习法,讨论法,发现法。实物投影。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1题。
2、完成P18页的第4题。
(1)教师根据第4题提供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游
二次备课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
订正,指名要求学生说出
戏,并记录“捉小鸡”的过程,逐一写出相 应的算式: 思考过程。
12-1=11,12-2=10,12-3=9,12-8=4……


(2)让学生观察算式中的变量与不变量,感受其中
所蕴涵的函数思想。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完成P19页的第8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举例说明得数相同是什么意
思。
(2)观察每组中的3个算式,寻找“突破口”,确定
每组中算式的得数。
(3)让学生自主尝试,填出所缺的数,并交流各自
的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填数。
5、完成完成P19页的第9题。
6、完成P19页的第10题。
第10题可以用比赛的形式进行。
告诉学生:凑数慢而且容易遗漏,可按一定的顺序
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课堂检测:
教科书练习四的第5、7题。
解决问题(一)

课时
周次













学生看图,自主观察,收
集信息,独立完成书上的
练习,后集体订正。


第三课时
第三周
课标要求: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
作出解释。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
了什么?”“怎样解答?”和“解答正确吗?”3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本例题呈
现了通过画图 来辅助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画图既反映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
度,又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
学情分

学生已经知道了“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知道了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例
5的不同就是增加了一个“多余的条件”。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
中是没有 用处的就可以了。
教学目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2、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
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二次备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
自 己的语言讲—讲画面
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
合,互述画面内容。
能从所给信息中组织有关的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
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
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
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练习:
(1)一年级六班有男生20人,女生22人,一共有
多少人?
(2)一年级六班有42人,男生有20人,女生
有多少人?
(3)一年级六班有42人,女生有20人,男生
有多少人?
让学生自行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教科书第22页练习五的1、2、4题。

解决问题(二)

课时
周次






小结:第(1)题是知道男
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
数用加法。 (2)、(3)两题
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
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
数是多少用减法。
第四课时
第三周
课标要求: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 果的实际意义
作出解释。例6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
的 多少的基础上编排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 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
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提供了画图(或操作)的策略,借此帮助学生 理解
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沟通“比多少”问题与原来所认识的减法模型之间
的联系,从 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
道理。
学情分

学生已经知道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也已经知道了已知整
体与其中的一部 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教师需要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小
华所套中的圈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 小雪套的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是比
小雪多的5个。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从小华套中的 12个里面去
掉和小雪套中的同样多的7个,剩下的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那一部分。
教学目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 一步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摆一摆。
二次备课

1.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2. 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及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20个圆片。
a.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5个 。
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生:第一行的○和第二行的 同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 ,这样
一个○对着一个 ,正好就看出它们同样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b.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第二行摆
7个 ,如图:
看着你摆的图,你想说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咱们来进一步学习这种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6:
提问:我们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能用学具摆一摆吗?也可以在本上画一画。教
师巡视
教师演示:
学生列式后要说一说,为
什么这样列式




交流:先摆12个圆形,
摆在一排,表示12个圈,
再在下一行摆7个圆形,
小华: ○○○○○○○ ○○○○○ 表示小雪的圈。
小雪: ○○○○○○○


怎样解答?组内讨论。
组织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小华所投的分成 哪两部分,求小华比小雪
多套中几个,就是求的哪一部分,应该怎样想?算式
中的12、7、5 各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关系。
现在请小朋友们看板书,小组讨论:求小雪比小
华少几个?应该怎样想?与求小华比小雪多几个有
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 果,教师小结:这两种说法实际
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罢了。因此
都用相同的 方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
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2.独立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 两个数,要求一个
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
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 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
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
减法计算。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解决问题练习课

课时
周次
教科书第23页练习五的第5、7题。



第十课时
第四周
课程分析:结合具体情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
些知识加以解决。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教授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 br>个数少几”的例题之后,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分析方法,安排的一节练习课。
学情分学生基本掌 握了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



教学目

数少几”的问题,但是至于多的是哪一部分或者是少的哪一部分,学生不太 清楚,
需要学生通过进一步练习达到理解的程度。
1. 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
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这两个问题。
2. 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1. 会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2. 能正确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练习法,讨论法.
实物投影。课件。
二次备课
课前三分钟新闻交流
1. 口算下面各题。

14+9= 20-5= 9+8= 12-7= 16-3= 5+8=

16-9= 12-4= 8+7= 4+12= 14-6= 15-9=
2、比多少。

3. 填空。

(1)20比100 少( )。

(2)16比2 多( )。
比 多
(3)8比17 少( )。


(4)16比19少( )。

二、综合练习

1. 练习五第9题。
比 少
(1)看到这个图中,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由学生独立解答下面两道题。

(3)反馈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分析过
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
程。
一、基本练习


板书:17-8=9(个)
个数比另一个 数多几,首
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
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
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 br>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
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
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分小组进行
讨论。(略)
让学生说说自己提的问题,并独立解答。
2. 练习五第8题。
投影出示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
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练习五第6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
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教学评

随堂检测:
1、小白兔和小灰兔共收 了16个萝卜,分给小灰兔9个,我们共用了18分钟,
小白兔有几个萝卜?
2、小兰浇了1 7棵树,小明浇了9棵树,小兰比小明多浇了几棵树?小明比小兰
少浇了几棵树?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整理和复习(一)

课时
周次
第十一课时
第四周
课标分析: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 ,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减
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材分 析:教材中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
综合、概括能力。同时巩固口算 。
学情分

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 在教学中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
各种感 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已经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但是计算还不够灵活快速、准确 ,需要多加练习。
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3﹑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学会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练习法,讨论法,发现法。实物投影。
二次备课

1、听算练习
课前三分钟新闻交流
12-8= 14-9= 13-6 18-9 11-8


15-9 17-6 17-8 14-8 12-5


2、想一想,填一填

14-8=( )


想:10-( )=( ) ( )+4=( )

13-4=( )


想:( )+( )=13

3、看图列式计算并想想两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朵

一、复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11朵


□○□=□( )


?朵






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11朵
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


二、整理发现规律:

1、18-9= 15-8= 15-7= 15-6=


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

然后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


2、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引导观察:


1、出示: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比一比,赛一赛。

任意指题说得数.


(2)分组完成.找出得数是2﹑3﹑4﹑5﹑6﹑7﹑8﹑9

的算式分别是什么?

(3)老师提问:看一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么排列的,
5、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
答案。
(4)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
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
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
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
4、展示学生排出是减法表。
题目重点练习。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堂检测:
课本练习六第1、2、3
整理和复习(二)

课时
周次
第十二课时
第四周


课标与
教材分

课标分析: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 基本运算,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减
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材分析:材中“ 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
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引导学生用 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在解题要求上 ,从根据题意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

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 学中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
各种感官参 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
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目

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3﹑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
课前三分钟新闻交流
1﹑口算。

7+5= 12-5= 8+6= 18-9=
背退位减法表
一、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4= 6+9= 14-5= 16-8=
5=8= 14-6= 2+9= 7+7=
3﹑看图列算式.先说图意再列示计算.
图略 □+□=□
□-□=□
□+□=□
4﹑独立完成练习六第二题。做完后提问什么时候用
加法计算,什么时候用减法计算?
5﹑独立完成练习六第4题。
先分析题意,再列示口算。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完成P24第二题。说明自己的理由。
师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你的好朋友来
(2)破十法:
先用10-9=( )
再用( )+( )=( )
想: 9加( )等于15,
15减9等于( ).


2、按要求填数。
15-9=( )
(1)想加算减:


解答好吗?
(3)连续减:9可以分成

2、独立完成练习六第5、6题。
( )和( )
先用15-( )=( )
再用( )-( )=( )

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
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
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评
课堂检测:

1﹑练习六的第7题。
2﹑在□里填数。
□+7=16 □+8=14 17=8+□
12-□=7 13-□=8 7=14-□
3﹑练习六的第8题。

评价课,单元检测1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单元检测题
一、 填空题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 ,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5个十是( ),( )个十是100。

3.7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个一和8个十合起来是( )。

5.92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个一和( )个十组成32。

6.74是 ( )位数,74里有( )个十和( )个一。

7.一个数,个位上3,十位上8,这个数是( ),读作( )。

8.57里,5在( )位上,表示5个( ),7在( )位上,表示7个( )。

9.88左边的8在( )位,表示( )个( ),右边的8在( )位,表示( )个(

10.69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和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11.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



12.比89大1的数是( ),比它小1的数是( )。

13.60比( )大1,比( )小1。

14.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的数比个位大1,这个数是( )。

15.你最喜欢的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 )( )( )。

16.你最喜欢的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 )( )( )。

17.比45大,比60小的两位数中,个位是9的数有( )、(


二. 在○里填“>”、“<”、“=”.

5○11-5 7○12-5 14-6○9 11-2○4

7+4○7+5 8+8○7+9 12-6○14-7 13-6○14-6

2. 15-( )=7 4+( )=11 11-( )=5

( )-9=3 9+( )=14 12-( )=8

7+( )=12 13-( )=6 ( )+6=11

13-( )=4 ( )+8=15 ( )-6=6

三、 口算题

1. 13-6= 8+7= 11-3= 14-5=

6+9= 15-7= 17-8= 14-7=

9+6= 11-7= 12-7= 3+8=

14-6= 13-5= 4+8= 12-9=

8+6= 16-7= 13-4= 11-9=

12-8= 13-7= 11-6= 13-9=

9+7= 14-3= 18-7= 16-2=

15-6= 6+7= 12-3= 9+4=

。 )


6+5= 9+9= 6+6= 7+8=

18-9= 12-6= 8+7= 14-9=

四、 文字叙述题

1. 一个加数是7, 另一个加数是9, 和是多少?

2. 被减数是12, 减数是4, 差是多少?

五、 应用题

1. 飞机场上有11架飞机, 又飞来5架, 现在有多少架?

2. 盒子里的小皮球取出9个, 还剩下7个, 盒子里原来有几个小皮球?

3. 张生种了6棵树, 加上秋生种的一共15棵, 秋生种了多少棵?

4. 大生有13个气球, 里面有8个红气球, 其余的是黄气球, 黄气球有多少个?
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新课标分析:学生能根据给 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
关系。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 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文字呈现
整理数据的结果。
单元教材分析: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
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
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单元
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整理统计这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有较大提
高,这是这次数学课程教材改革比较大的变化之一,应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
学情分析:学生入学不 久,对于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生活中的分类思
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 如商店、超市等地方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所以学生已经有了分类的生活体验,
再加上前边学习认识物 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
状”作为分类的标准 ,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单元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难点: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约2课时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分类与整理

课时
周次
第1课时
第5周
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感受分类与
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
的 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文字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
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 平。
例1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
类教学的目 的。教材呈现了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
边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 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学情分

学生入学不久,对于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 分类,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生
活中的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超市等地方的物品都是 分类摆放的。
所以学生已经有了分类的生活体验,再加上前边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
生 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
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 归为不同的类。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学起来比较容
易。但统计知识是学生初步涉及,教师要注意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
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课件 动手操作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发现法。


教学过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引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我想买铅笔,怎样找?
超市的物品为什么容易找到?
2、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3、明确分类提问:
你想怎样分一分吗?
引导学生说出:把同样放在了一起。
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
题)
4、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你能用你的方法把你的
分类整理一下吗?(分组整理)
组织交流,并选取喜欢的整理方法。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
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
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
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
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
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七1、2题
(1)第1题。涂在书上。
(2)第2题。指 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
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苹果、梨、桃各是同一
类的。
二次备课


有那么多的气球,那么漂
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 br>么不同的地方?(板书:
形状、颜色)
能按照形状分一分并告
诉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
个吗?(学生活动、讨论)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讨论:大家记录的方式不
同,仔细观察整理的结
果,有什么发现?
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
整理的结果相同?
分析:哪种气球最多?哪
种气球最少?















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学评

课堂检测:
1、教科书第30页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最后自己完成。
2、实践作业:帮妈妈整理衣橱,自己整理书橱。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分类与整理

课时
周次
第2 课时
第5周
课标分析: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数 据的收集和整理
宜多合作,而看图表回答问题宜独立思考。
教材分析:例2从做游戏分组的问 题出发,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组,并将分类的结
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继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 过程中与分类统计的
过程。新编实验教材在低年级就单独设单元进行编排,说明这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有较大提高,这是这次数学课程教材改革比较大的变化之一。
学情分
学生已经理解了分类的含义、学会了分类的方法,例2只提示了两个分类的标准,
重点是让学生认识 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
同时使学生看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 结果也不同,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
类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目

1、使学 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
2、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 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1、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2、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媒体课件 学具盒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

春天来了,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去春游。
教师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有四个家庭分成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
怎样分,你能不能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次备课






学生完成题卡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
字。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人数


人数

6

6
大人
8
孩子
4











让学生明确: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讨论:
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
三:小结
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
之间的关系。
四、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0页第4题。
(1)整理象形统计图,强调整理的方法。
(1)同样是这些人,为
什么分类结果不同?
(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
方?


(2)在第(1)题整理的结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

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3)让学生说说“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可以
提出什么问题?”
2、教科书第31页第5题。
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统计表呈
现出来。
3、教科书第31页第6题。
(1)先让学生读出象形图中的数据并改写到简单统
计表中。
(2)然后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最后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问题。
教学评课堂检测











价 1、
2、
教科书第32页第7题。
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书包。
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新课标分析: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倡算法多样化、加强 估算、降低笔算难度和熟练要求、提倡使用计
算器等等,这些是《标准》的重要理念。具体要求:在现实 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
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 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 单的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它包括:数的认识、解决问题以及整 十数加一位数和
相应的减法,数概念是整座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 容,教材根据儿
童已有的经验和心理发展规律,按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 本单元的教学处
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 知、理解“十进
制”“位置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因此,本单位的教学非 常重要,因为它
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 活中也有着广泛的
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 内的数。20以内的数由于数字较小,学生感知起来比较容易,并且
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20内的数决一 些实际问题。100以内的数相对较大,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并不
常用到。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会 数100以内的数,部分发展较好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或者家庭教育中已经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少部分学生已经能进行100以内数的口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的
分化是较大的,部分学生掌 握起来还有困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 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
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 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
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8课时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数数 数的组成 课时
周次
第一课时
第5周
新课标分析:在 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


教材分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
进行估计。 < br>教材分析:数的认识由20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增大了,内涵更丰
富了,抽象程度也 更高了。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
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 生根据已有经验,充分操作学具,用自
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 弄清数位的意
义,领会读数、写数的法则。
学情分

学生对100并不陌 生,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会数100以内的数,但对“100有多大”
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教师要注意加强 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学生的分化是较大的,
部分学生的学前教育比较弱,掌握起来还有困难。教师要注意 加强对这部分学生
的关注。
教学目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算意识。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
物,并进行简 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正确数
出几十九后面一个数。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
媒体:课件 小棒 计数器
一、情景导入
1.复习20以内的数,加深理解20有多少。
2个十再添上1个一是二十一;二十九由2个十和9
个一组成;二十九接着数是三十,表示3个十。
2. 迁移类推,让学生直观数全班人数。
(1)接着全班人数数,后面一个数是几,是几个)
十几个一? )
二次备课



复习:
从1数到20。
提问:11、15、18、20十位上是几?个位
上是几?各表示什么?
它们是由几个十和几个
一组成 的?

(2)三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几?四十九后面
呢?五十九后面呢?
二、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1.课件演示100只小羊画面,让学生 估一估大
约有几只羊。(春天,地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一群可


爱的小羊来到草 地上,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你是怎么估测的?)
2.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1)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
(2)汇报交流,突出方法多样化,并进一步提
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A、1个1个数,100个一是100。(十个放一堆)
可让回答的同桌同学之一先从65, 1个1个数
到75,并说出75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接着另一
同学从75数到83,并说出 83的组成,最后,全班同
学从83数到100。小结时,突出数几十九后面的一个
数。
B、2个2个数,以同桌两个两个起立,进行数
数。(二十个放一堆)
(3)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








数数,觉得这样既好数,又看的清楚。请观察一下,
十根扎一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出示十根十根扎
好的100根小棒)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十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4)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么说?(100


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
三、练习,并在练习中进三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培
养能力:
1.猜数。
(1)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的数是几?
(2)6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7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4)数出77后面的5个数。
2.“提问——回答”游戏。(同位间游戏)
教学评

1、完成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
2、填空。
(1)4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


C、5个5个数,请一生
上台边操作小 棒边数数,
然后全班学生同桌两人
合作,5根5根数小棒。


(2)8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的数是( )。
(3)89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4)数出57后面的5个数。
(5)100里面有( )个十,有( )个一。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读数 写数 课时
周次
第二课时
第5周
新课标分析:在现实情境中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材分析: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呈现了3种颜色共100个纽扣,
从记录3种颜色纽扣 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个纽扣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
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教材体现了:数纽扣 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
—写数、读数的编排层次,逐渐提高抽象程度,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 示数,直观
地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等。
学情分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十位”、“个位”,知道了
各数位上的数 字所表示的含义,这些都对读、写“100以内的数”打下了基础。
100以内的数相对较大,为了让学 生掌握数数中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
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 学化”的过程。这个
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教学目

1、进一步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使学生能进一步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1、进一步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会整十整十地数。
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媒体课件 小棒 计数器
(一)复习:
1、指名按要求数数或全班一起数。
从2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60起,十个十个地数到100
从89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74起,一个一个地往前倒数到52
(二)探究新知
二次备课






1﹑教学例3: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
指名学生回答:黄:四十三 绿:二十七 红:三
十三
(1)让学生摆出43根小棒。
老师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43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43里面有几个
十几个一。
43里面有4个十和3个一。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
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
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2)老师摆出“27”“33”根小棒,让学生先观察,( )。
再与同桌互相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几个一。 (5)75里面有( )个十
3、读数、写数:
谁知道43怎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
名回答)
和( )个一。
3、填空。
(1)42里面有( )个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43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和( )个一 。
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3,
写作:43
读作:四十三
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7?(指名回答)
(2)8个一和7个是合起
来的数是( )。
(3)69前面一个数是
( )。后面一个数是
想:27由2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 )。
在个位上拨7。
写作:27
读作:二十七
教师拨珠子:十位3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33
全班齐读:十位是3,个位是3,所以读作三十三
读作:三十三
5、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
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
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
(4)数出91前面的5个
数。
(5)十个十是( )

2、出示计数器。
(1)教师告诉学生:计
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
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
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
位 ”、“个位”。




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三)练习:
1、做37页,做一做 2
讨论:“33”中两个‘3’
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2、38页练习八第3题和第5、6题(可先独立完成,什么?为什么同一数字
再指名答) 表示的意义却不同呢?
4、小结:
(1)写数时,要先写十
位,再写个位.十位上 是
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
就写几。
(2)读数时,先读十位
数,再读个 位数。十位上
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
是几,就读几。
教学评

(四)课堂检测:
1、写出48后面7个数来。
2、写出个五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3、填空:
47、---、49、---、51、---、53、---、55、---
10、20、30、---、50、---、---、---
45、50、55、---、65、---、---、---
4、49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60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87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5、读数和写数都从( )位起。数数位从( )起,第一位是( ),第二
位是( )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读数、写数的练习课

课时
周次
第1课时
第六周
新课标分析:在现实情境中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 十进制、位置制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
维却是以象形思维为主。为了妥善解决好这一矛盾,让学生掌 握抽象的数概念,


教材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贴近学生生活 、容易找
到,而且多种多样。这些学习资源既是形成抽象数概念的桥梁,又为培养学生的
数感提 供了直观支撑。数的认识由20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增大了,
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 高了。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
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 根据已有经验,充分操作
学具,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弄 清数
位的意义,领会读数、写数的法则。
学情分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 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但100以内的数相对较大,
而且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并不常用到, 所以需要再次加强练习,巩固100以
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提高学生读、写100以内数的正确率。
教学目1、

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
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 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熟练读写数,理解数字各位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练习法
媒体:多媒体。
一、复习。 二次备课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2、先把计数器上的数位补充完整,再在计数器上画1、
珠子,表示出44这个数,左边的4在()位 ,表示
()个(),右边的4在()位,表示()个()。
3、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前面所学的知识
进行专门的练习,重点是读数和写数。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读数、写数。
出示计数器图: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学生展示 :读数并说出每
位上数字的含义,并说出
如何写。多找学生说,加
深印象。
你能读出和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吗?同位交流,独
立写出
2、归纳总结读数写数的方法。
3、复习数数、组成。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 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 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 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三、教科书练习八的有关练习题。
(1) 第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感受数的作
用。
(2) 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 第40页第10题。
4) 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 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教学评

四、课堂检测:
1.写写,读读




A、这些圆片一共是多少
个?
B、你是怎样数的?
C、怎样数比较快。



写作: __________ 写作: __________ 写作:__________
读作: __________ 读作: 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
2、 我是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7个十和2个一是72。 ( )
(2)七十二写作702。 ( )
(3)65和73之间有7个数。 ( )
3、填一填。
(1)3个十和5个一是( )。8个一和一个十是( )。
(2)6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是4,十位上的数是3,这个数写作( )。
(4)写出78后面连续的5个数( )、( )、( )、( )、( )。
(5)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
位是( )位。
(6)75十位上的数字是( ),表示( )个( );个位上的数字是
( ),表示( )个( )。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课时
周次
第2课时
第六周
新课标分析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
的顺序和位置。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 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教材分析:例4教学数的顺序。通过填写百数表,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 系,
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同时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准
备。例5 教学数的大小的比较。分两个层次: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
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借助 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
两个两位数的大小。最后,教材以“这样的数怎样比较大小 呢?”引导学生适时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学情分

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会数100以内的数,“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 对学生
来说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这一部分对学生来
说也不 陌生,大部分学生都能知道给定的两个两位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这


节课需要教师指 导是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

教学重
难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一、

复习。 二次备课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
是5,低位上是9,这个
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
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
数写作( )。












教学方法:讲授法、发现法
媒体: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4放大图两幅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
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
十 一百
3、 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4。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讲秩序﹑
讲规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定,做事情才会不影响到他人。生活中的数也是这样的,它们有大
小﹑有顺序,各有不同却又相互联系。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
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2)、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 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
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
逐项完成。
(3)、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


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 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


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 数都一样,十位上的
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
来)。
2 2.教学例5。
1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
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4)、教师提问:第4行
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
第8个数是多少?55前
面一个数是多少?





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
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 (2) 出示计数器图。
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
示多少?”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
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
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 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
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
的大小 ,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 ○ 37 88 ○ 90 □ < 95 □ > 66
35 ○ 36 61 ○ 59 □ < 75 □ > □





又问:“23和25这两个
数相比较,哪个数
大,哪个数小,应该
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大
家齐读式子两遍。


3、练习九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九第3题,限时完成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四、课堂检测。
练习九第2、5题。
多些 少些 课时
周次
第3课时
第六周
新课标分析:理解符号<,>,=的含义,能 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 材分析:例6通过让学生整体观察3个瓶子中球的个数,使学生通过对比,在
具体的情境中直观感知10 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
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表 达能力。教材在呈现的细节上,
更方便教学,易于学生学习。
学情分

学 生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知道了可以用“<,>,=”表示两个
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本节课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
了用符号表示外,还可以用语言来表述。
教学目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 一些”
“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
“少得多”
师:同学们,比一比教室里老师和学生人数,男
生和女生的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1人,学生42人,老师和学生的人数相差
的程度怎么样?(相差很大)
你能换一个词来说一说老师和学生人数的大小
关系吗?
二次备课








老师比学生少很多。
学生比老师多得多。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
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
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
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
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
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4题。(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 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
豆吃了多少只害虫?(2)小跳吃了多少只害虫?
2、第43页“做一做”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
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
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教学评

四、课堂检测:
1、选一选,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

问:多很多和多一些
相同吗?少很多和少一
些呢?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
15,从中感受到l0到15
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
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
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
球比蓝球 少一些.








苹果有40个,雪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雪梨可能有多少个?
6个

36个

56个



2、猜一猜。
王老师今年30岁。
李老师比王老师小一些。
赵老师比王老师大一些。

28
( )老师

3、 连一连
红五角星85个

蓝五角星15个

黄五角星78个

绿五角星20个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解决问题 课时
周次
第4课时
第六周
蓝 比黄 少得多
绿 比蓝
黄 比红
多得多

少一些
红 比蓝
多一些
33
( )老师
60
( )老师
新课标分析: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
义作出解释。
教材分析:例7除了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外,重在丰富学生解决
问题的策略,体 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本例题体现了多
样化的思想:可以画图,也可以用数的组 成来解决,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数,
以后还可以列算式解决。
学情分

学生已掌握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来解决本例题应该不存在问题,但在多样性
方面会有所欠缺,教师 应加强指导。

教学目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 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
(1)3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5个十和5个一组成( )。
(3)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看谁数得快?
★★★★★★★★★★★★★★★
★★★★★★★★★★★★★★★
一共多少个?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哪种方法最快?(10个圈一圈)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
串?
二次备课







汇报交流: 一个一个的
数;2个2个的数;10个
10个的数……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
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
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
样解答?


A、 (1)画图。圈一圈。
B、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
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学评

五、课堂检测。
圈一圈,填一填。
1、67个贝壳,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2、有30个桃,每盘放4个,放几盘?
3、45个乒乓球,6个装一筒,能装几筒?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
周次
第1课时
第七周
新课标分析: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小节内容是为了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 的口算做准备而安
排的。从教师购买写字本的情境引入教学,并以“一图四式”的形式呈现算式,
既为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提供了直观支撑,又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与前面的教学和学生 已有的知识经验相沟通,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学情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 初步建立起了100以内的数的数感,已经掌握了100
以内数的组成,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了 解,因此,本小节学生掌握起来
并不是很难。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计算的方法 ,并让
学生充分地表达和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
互助的学 习氛围。
教学目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迁移、雷同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读减法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
媒体:多媒体。
一、学前准备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填一填
2个一和8个十合起来是()。
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二次备课



3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00里面有()个十。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
相应的减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8
) 课件动态出示例8根据此活动,要求学生提出
一个数学问题。
师:图中的老师在干什么?(在买写字本)
师:对,老师在给学生们买写字本,售货员阿姨给老










师30本,又给老师2本,现在老师现在老师问大家,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如:一共买了多少个本子?
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选出“一共 买了多少个本子?”和
“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
列出算式并解答。
“一共买了多少个本子?”列式可以是30+2,也可以
是2+30.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把两部分合起
来用加法计算。)
计算30+2或2+30时,根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
和2个一组成32,和 是32.











还剩几本?列式是32-2.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计算32-2时 ,根据百以内数的组成好,从3个十2
个一中求掉2个一,得3个十,差是30.
(2)补充练习。
学生现摆小棒,摆完后对照的小棒在写算式。
50+6=56 56-6=50








20+8=28 28-8=40
50+2=52 52-2=50
(3) 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个别辅导


让学生感悟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
会计算。
三、小结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四、课堂检测:
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
周次
第2课时
第七周
新课标分析: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
的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
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材分析:为了巩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为学生提供了
丰富的学习资源 ,选取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
易找到的实物。使学生在巩固整十数加一 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同时,
还体会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

学生已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数的计算方法,练习时注意调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注意
学生之间的 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
氛围。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笔头表 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读减法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发现法
实物投影 课件
教学过一、

基本练习。 二次备课







口算:
40+6= 78-70= 8+50=
90+3= 84-4= 79-70=
二、 重点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限时口算。
重点 练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先


让学生计算,然后说说三个算式之间的联 系。
2、练习十一第2、3题
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组内讨论:怎样解
决这个问题?
汇报后把解决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3、练习十一第6题
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4、练习十一第7题
同位讨论怎样解决后,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5、练习十一第8题
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说说怎样想的
教学评

1、计算。








40+7= 50+3= 6+70= 36-6= 2+60=
23-3= 17-7= 74-4= 10+9= 55-5=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0+( )=35 56 = 6 +( )
3+( )=32 30=38-( )
57-( )=50 40=( )-8
36-( )=6 84=4+( )
3、共有38粒豆子,小蚂蚁运走了一些,还剩下8粒,小蚂蚁运走了多少粒?
4、学校有20个篮球,又买来6个,现在有多少个?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摆一摆 想一想 课时
周次
第3课时
第七周
新课标分析: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体验运用所学的知
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用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的活动,以表格 的形式
将抽象的数位、位置概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且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
地体会到 :同样数量的圆片摆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不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
数位及位置概念的理解。还通过引 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
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 中发展形象思维能
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出示了活动的两个范例,


学生可以仿照教材的样子进行活动。
学情分

这个活动要求学 生对数位和位置的概念比较熟悉,所以在开始活动前,教师利用
数位表和计数器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在 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
的精神,学生的操作一开始可能是无序的,要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和 不断地摸索,
自己发现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在摆圆片的过程中,教师要随
时 提示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互
相交流。
教学目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一、复习。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实物投影、课件
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个位)
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
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 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
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
人负责记录,然 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2

表示的数是:11











十位
○ ○
表示的数是:20
个位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 上的两上小圆
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
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 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
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
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
○○○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
○○○
○○○○
5、小结:
教师提问:
(1)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 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 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 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
(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
呢?
个位
○○○○
○○○
○○

表示的数是:4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
个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
出。(投影片)
圆片数
2
3
4
5
6
……
三、拓展训练,总结提升。
1、教师给大家出示一些数:8、17、26、35、44、53 、
62、71、80,你们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珠子表示出
来的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9、18、27、36、45、54、 、72、81、90.
表示几个数
3
4
5
6
7
……




































3、教师出示一个数“16”,你们知道它是几个珠子表< br>示出来的吗?请你们把摆这几个珠子表示出的所有
的数说出来。
4、出示:
现在老师一个数都不给出来,一个 表示一个
数,那么,方框中的这些数是用几个珠子表示出来的
呢?方框中分别是哪些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大家的激情很高,下课后如果你还有兴趣的
话,还可以在摆一摆,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四、课堂检测:
每个同学拿出10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认识人民币

课时
周次
第1课时
第八周


课标与
教材分

新课标分析: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在货币流 通、商品买卖中使用的人民币主要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
面值的人民币。因此,本单元教材的安排比较 突出以“元”为主线,让学生在重
点认识元币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同时开展主要以 元为单位
的购物活动及简单计算。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深切体会到“元”是
人民币 的常用基本单位,感受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

人 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人民币也
不陌生。认识这些以“元” 为单位的纸币,学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同面值的
的元币之间的兑换。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 学生掌握起来也没有什么难
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对人民币的认知基础存在较大差 异,
为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有效的教学活
动。
教学目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会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会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
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讨论法。
媒体:课件、人民币的模型。
一、学前准备: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2、1元=( )角 10角=( )元
6元=( )角 9元 = ( ) 角
80角=( )元 70角=( )元
3、请你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学生到台前来,边摆边说.
二、探究新知:
二次备课











1、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学习例3
出示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
观察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出示放大的几张人民币正反面,仔细观察,互相说说
你在人民币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互说。
各种面值人民币背景特色、鲜花、数字、毛主席头
像…….
人民币右下角是盲点,你们知道盲点的作用吗?
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
民币。




2﹑
请看到书上的54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
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 样?像这样,在人民币
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
使用的
3、学习例4大额人民币的兑换
小明和妈妈买完东西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
的钱包里只有这些钱(大额人民币),没有1元怎么
办?
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 )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1元









平时买东西我们会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呢?
一张20元可以换( )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10元



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
可以换几张?
4、模拟购物
(1)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教师出示一张2元币,并提问:用1元币来换老师
的2元币,应用几个?
②教师出示一张5元币,并提问:用1元币来换老师
的5元币,应用几个?
③教师出示一张10元币,并提问:用1元币来换老
师的10元币,应用几个?
(2)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教师出示一张10元币,并提问:“你应拿几张5
元币才 能换取老师手中10元币?一张10元币可以换












5张( )元的?”
②一张5元币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
的?一张10元币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
元的?
(3)还可以想到什么?

一张50元币可以换2张20元的和1张10元的.
一张100元币可以换1张50元的和1张10元的和2
张20元的.
三、练习
1、做一做:
(1) 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
的单位元和角以及 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 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 活动,进一步
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了解
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十二4、5题。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课堂检测。
教科书第56页练习十二第6、7题。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

课时
周次





老师谈话:面值最大的人
民币是多少?(100元) 面
值最小的人民币是多
少?(1分)以分为单位的
分币有什么?(1分.2分.3
分)
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
分币来和我换?

第2课时
第八周 < br>新课标分析: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例5教学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教材从最简单的数据入
手,分为两个层 次编排: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第一个层
次中,教材以直观形式呈现并提示了基本 方法,第二个层次直接借助逆向思考得
出“18角=( )元( )角”,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为后续计算的教学
做好准备。例6从学生熟悉的买气球的情境引入,教学关于元和角的简单计算。这里的计算只包括需要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的单名数加、减法和不退位、不进位
的复名数加、减法计 算。不涉及名数多样化的复杂计算,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
学情分

学生在这里 是第一次接触对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进行计算,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
难。教师应注重对计算过程的细致指 导,开始可以让学生借助直观学具,并调动


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完成计算。以后逐步完成 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让
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目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 人民币在社会生活,
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对人
民币有哪些了解?你还想学习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课题 :简
单的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5。请你摆出1元2角
学生独立完成,选出有代表性进行交流,学生在台上
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学生交流方法。 板书:1元2角=12角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发现法。
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 )元( )角
学生独立完成57页做一做的第1题。
2、教学例6。
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
1、 在计数单位相同的前
出示例6气球图: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
据你的 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
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提下可以对计数单位的
个数直接进行加、减。
2、 计数单位不同时要先
学 生独立完成57页做一做第2题,老师指导学困生。进行单位的换算,只有单


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课堂检测:
教科书第59页练习十三的第2、3题。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二)

课时
周次
位相同才能直接加、减。
第3课时
第八周
新课标分析: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例7教学解决问题: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买需要的东西。例题中的的< br>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因为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
在解决问题策略的 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学情分

这种问题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在本例 题的教学中,由于数量关系简单,数据也
比较小,有些学生可能很容易找到答案。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 展示自己的思维
过程,进而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策略:尝试——调整,有序罗列。尤其
是当数据较大时,这两种策略会非常有效。
教学目1、
标 2、
使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解决购物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
思考。
3、沟通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一、复习导入:
填一填:
5元4角-4角=( )元
10元-7元=( )元
2元-5角=( )元 ( )角
5元8角+4角=( )元( )角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发现法。
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和玩具。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5角-2角3分=( )角( )分
7元8角-5元=( )元( )角
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元、角、分的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熊最近开了一家商店,咱们快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58页例7主题图。
1、 理解问题:






















指导看书。
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
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买的方案?
5+8=13 6+7=13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问题中用了一个词“正好”,“正好”是什么意思?
2、 引导学生有方向、有顺序地思考。
请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解答呢?
) 教学“尝试——调整”策略。
让学生随便的选出2本,计算出结果。根据结果应
该怎样调整?
教师小结:在试的过程中难免 一次就试对,应该根
据试算的结果和信息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第一次试
算的结果大了,就把一 本调整成价格更便宜一些的;
反之,第一次试算的结果小了,就将一本调整成价格
贵一些的。直 到找出答案。
) 教学“有序罗列”策略。
先选出一本,然后按顺序试一试,这样的方法行
吗?
让学生按这种方法试一试。
学生思考后汇报。
讨论:这样选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归纳:有序思考,想得全面。
教师小结:先选出一本,再拿这本和其他杂志一本本
地 按顺序去搭配,虽然看起来有些麻烦,但能够不重
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答案。
3、 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问题解答的正确吗?我们应该怎样检查?
把选的两种杂志 的价格加起来是不是正好是13元,


用这个标准检验一下,看看你的解答是否正确。
4、 在帮助小动物解决购书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
收获?
5、 教师小结:我们 今天又学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
法,一种是先尝试再根据试算的结果进行有方向地调
整,另一种 是按顺序罗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它们都
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
三、巩固复习,拓展提高。
处理第58页的“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在审题后思考 :如果你先选一本,你会选
“4元”一本的去试吗?为什么?你会选择“6”元一
本的去试吗? 为什么?
教师小结:选数据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怎样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
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课堂检测:
教科书第59页练习十三第4、7、8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
位)

课时
周次
第1课时
第九周
新课标分析: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 百以内的加减
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材分析:教材从写字的情境图引出两个 实际问题,列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
后,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在编排上采用左右对比 的方式,将演
示算理的小棒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对照,使学生“理清法明”。最后再通过
比 较在计算时的不同,使学生总结并深刻领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 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
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学生 在第四单元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
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但主要运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缺乏对算理的理解 。本节
教学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这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 加整十数。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
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发现法。
媒体:课件、小棒
学情分

教学目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1、
30+6 40+5 20+6
二次备课
30+60 40+50 20+60
比较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4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根据数的组成填空
45=( )+( ) 38=( )+( )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相互说说你有
哪些加法问题?
1)小林要写多少大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
了多少大字?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独立列算式: 25+2 25+20
研究25+2和25+20计算方法
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怎么算?
小组交流讨论方法。
小组展示汇报。
1) 计算25+2时,先算5+2=7,把单根和单根合起来,
再算20+7=27



7
2) 计算25+20时,先算20+20=40,把整捆的和整捆
的先合起来,再算40+5=45




40


3) 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讨论,
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 十数,在计算方法上不同,
加一位数是加几个一,在个位加这个一位数;加整十
时是几个十,在 十位上加几。
、 三、巩固练习。
1、64页做一做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2、64页第二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3、66页第一题
比较对应两题的计算方法的异同。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课堂检测:
教科书第66页练习十五第2、3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课时
周次
第2课时
第九周
新课标分析: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运算的意义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
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材分析:例2的编排层 次与例1基本相同:实际问题引入—列式并探索算法—
整理并呈现算法—由具体到抽象地使学生掌握算法 ,并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思想。
教材呈现了两种算法。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凑十法”印象深刻,会 很自
然地迁移到这里,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理解算理很有帮助。第二种算法是先把单根
的小棒相加 ,再和两捆的合在一起,类似与竖式计算,既突出了“进位”的道理,
又为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每种算 法的呈现仍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算式图相对照
呈现,突出了算理,并且以“先算……”突出了这两种算法 的不同,进而突出了
每种算法的重点。
教材呈现了两种算法。第一种算法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 习中对“凑十法”印象深
刻,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会很自然地想到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
学生理解算理很有帮助。第二种算法,由于上一节课学生刚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
数(不进位加) 的计算方法,所以对第二种方法的掌握也并不难。教师要注意加
强这两种方法的对比,突出两种算法的不 同,感受“进位”的必要性。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学情分

教学目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
媒体:课件



教学过


+30

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
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 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
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
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 创设情境
一年级一班要召开联欢会,班长和副班长为大家准备< br>了矿泉水,请大家注意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
息?
(箱子里有24瓶,桌子上有9瓶)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瓶水?
箱子里的比桌子上的多几瓶?问:谁知道这个问题用
什么方法解决?(用减法) 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解决,
我们来解决“一共有多少瓶?”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先算24+10=34 34-1=33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 到
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
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3、练 习: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2+7 5+23 4+64 8+
一、复习
1、6+5= 7+8= 3+8= 3+9=
20+40 32+10 40+48 56
二次备课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
算 。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
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 br>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五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
观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学情分

教学目

课堂检测:
教科书练习十五第4题、第65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

课时
周次
第3课时
第九周
新课标分析:结合具体情境,体会 整数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
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材分析 :练习十五共安排了16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主要意图是巩固两位
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并用 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学生已经掌握,但对题率和计算速度
还有待提高。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2、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
口算的速度。
3、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学方法:练习法
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加)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练 习,希望小朋友能正确、
快速地口算相关的题目。
一、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0+3= 2+30= 26+8=
4+36=
25+3= 20+30= 45+8=
7+36=
76+3= 69+30= 73+8=


9+36=
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 比一比,找联系。
7+6= 9+5=
6+4=
27+6= 39+5=
6+54=
观察上下两组题有什么联系?
让学生先根据题目中的数目,估计 得数是几十
多,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估算的理由,再通过自己的计
算来验证自己的估算。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交
流,引导学困生思考。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7题
让学生先看懂图意,找出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题
中的条件和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然
后独立计算。
三、提高练习。
1、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6 、12 、——、 —— 、—— 、—— 、—— 、
——。
2、小明套中了3个圈,共得了51分 ,他可能套中了
哪三个圈?用算式表示出来。
31 17 3 20
15 34
3、 ☆和△分别代表什么?
☆ + ☆ = 40 ☆ =( )


△ – ☆ = 72 △ = ( )
四、拓展练习。
1、小丽先踢了23个毽子,又踢了20个。小红至少
要踢( )个才能超过小丽?
2、月月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9页,第二
天读了13页,第三天应该从第( )页读
起?

教学评

课堂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26+7= 2+39= 6+18=
26+9= 57+5= 29+4=
48+5= 9+83= 37+9=
2、哪道题计算错了,把它改正过来。
55-2=53 ———————— 14+6=19 ————
————
64+7=71 ————----—— 60+27=67 —————
———
3、在○里填上“>”、“<”或“=”。
46+5 41 38+5 43 78
78+8
3+52 30+52 64+6 50+8 36+5
26+5
4、解决问题。
(1)36只小蚂蚁做操,旁边还有6只小蚂蚁在指挥,问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 (只)
(2)小明和小红在踢毽子,小明踢了20个,小红踢了25个,两人一共踢了多
少个?
= (个)
(3)小白兔拔了16个萝卜,小灰兔拔了6个萝卜,两只兔子一共拔了多少个萝
卜?
= (个)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练习课
课时
周次
第1课时
第十周
新课标分析: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
法。经历与他人 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
习的难点。练习十五共安排啦16道练习题和思考题,主要意图是巩固两位数加
一位数、整十数 的计算,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理 解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只是个别同学不很熟练。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一步巩固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
数的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对题率。
教学目

1、 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 法。
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熟练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媒体:课件。
一、口算练习
32+5 46+9 29+8 62+30
56+8 20+37 50+6 45+30
24+5 91+7 9+63 40+56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
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让学 生先根据题目中的数目,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并
让学生说说自己估算的理由,再通过自己的计算来验二次备课




对比:32+5和62+30
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
同?


证自己的估算。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用送信的游戏来练习第10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9、11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16题。
要求:(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怎样计算得分?
(3)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68 的第13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结果是
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完成P68 的第12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
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乘法做准备。
教学评

课堂检测:
1、教科书上P68 的第14、15题
2、口算
32+5 46+9 29+8 62+40
50+6 45+30 24+5 91+7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
位减法)

课时
周次
第2课时
第十周
新课标分析:结合具体 情境,体会整数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
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材分析: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编排体例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
进位)、整十数的的 编排体例与编排层次基本相同。同样采用左右对比编排的方
式,按照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动手操作 ——整理算法——突出重点的层次
进行编排,同时将直观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相对照,突出算理。最 后通过比
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深刻领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本节
教材着 重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问题。为了突出这一点,教材
将直观教具由小棒变为计数器。 计数器虽比小棒的抽象性强,但能更好地体现位
值得思想。学生通过下面标注数位的计数器及计数器上不 同颜色的珠子,能清楚
地看到“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算理的理< br>解。


学情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 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
算方法,本节课既是前面已学过的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 一步学习
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计数单位相
同才能 直接相加”,在此基础上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问题对
学生来说没有难度。教师需要加 强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指导就可以了。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
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
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 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目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2﹑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发现法。
媒体:课件、小棒
二次备课

1、口算

70-30 60-40 73-3 96-6

2、64=60+( ) 98=8+( )

这两道题计算时
3、结合“35+4”和“35+40”说一说两位数加一位数、< br>说一说:
有什么不同?
整十数怎样计算。

二、出示例1(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图

1、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

2、怎样知道左边还剩多少本故事书?,右边的小朋

友还剩多少动漫书?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

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

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

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


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

一、复习:


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35-2, 先算5-2=3,
再算3+30=33.
(2)35-20,先算30-20=10,
再算10+5=15.
三、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独立解答,并说一说第一列2道
题的计算方法。)
2、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评

课堂检测:
1、判断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儿。
37+2=57 ( ) 66-50=61( )
98-20=96 ( ) 39-9=30( )
2、教科书第71页做一做第2题。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
减法)

课时
周次

回顾比较:
(1)“35-2和35-20”
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35-2”和“35+2”
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3)“35-20”和“35+
20”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
能直接相加、减。
第3课时
第十周
新 课标分析: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
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 法的过程。
教材分析:这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同
时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利用上节课的情景图所提供的一个条件和一个小朋
友已有的钱数提出一个问题 ,并从问题中引出36-8的减法算式。得出算式以后,
又通过一个小朋友提出的“怎么算呢”的疑问引 出摆小棒的方法。摆小棒时,一
个小朋友提出“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这个问题即反映了退位减 法的难
点和关键,同时也表达了学生的认知和冲突,它可以起到启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
问题途径 的作用。教材中的摆小棒图,特别是右边小朋友的摆法和想的过程非常
重要,反映了退位减法的实质,为 学生发现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方
法提供了依据。
通过前两小节加法口算的学习, 同学们理解了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计算的道理。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可直接运 用知识迁移进行计算,
可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其方法,而退位减法相对难一些,要充分利用“6减8不< br>够减怎么办”的认识冲突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计算是
枯燥的,特别是联 系几天数学计算,有的学生已经感到乏味了,因此如何激发学
生对计算的热情是提供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

教学目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掌握两位数 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
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
媒体:课件



教学过

一、复习准备: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
位数和整十数的 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
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
计算。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教学例
2)
1)出示例2情境图
从图上你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36-8)板书:36-8
为什么这样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
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
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
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
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70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
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
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堂检测
练习十六第7、8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练习课

课时
周次
第4课时
第十周
二次备课


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
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
和17-9是怎样算的。























追问学生:这种方法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


课标与
教材分

新课标分析: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运算 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
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材分析:两位数 减一位数、整十数计算的关键是第一步先算什么。教材安排了
专项习题。在进行练习时,可针对计算的关 键步骤进行专项练习,即说出每一题
先算什么,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之后再进行完整的口算训练。教 学两位数减
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为此安
排5 个习题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巩固加深理解。
学情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 学们已经理解了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计算的道理,只是个别
同学不很熟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 深理解,使学生牢固掌握“两位数
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

1、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 速的
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
媒体:课件
一、口算练习
32-5 46-9 29-8 62-40
50-6 45-30 24-5 91-7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11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4题。
要求:(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
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第72的第13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结果是
二次备课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
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
的思考过程。


















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


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3 的第12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
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三、补充练习:
7 -6=

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可能
是?
差最大是几?
差最小是几?
教学评

课堂检测:
1、练习十六3、10、14题
2、思考题独立完成。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小括号

课时
周次
第1课时
第十一周
新课标分析: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教材分析:含小括号的 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
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由实际问 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
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征自己的思路过程,从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小括 号的重
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明确含有小括号
的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在一年级的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连 加、
连减及加减混合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学生
知道有小括 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
加、减混合式题即可。
学情分

教学目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
括号的两步加、 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
考的方法 。
3. 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
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 练习法
媒体:课件 、学具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课件出示:
二次备课
填括号:
5+( )=11


10-( )=5
18-( )=9
3+4+9= 3+2+1=
16-( )=11
9-3-4= 10-3+7=

10+5-2= 7-0-6=

师:先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你愿意


有自己学会的知识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利用课件动态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积


累感性经验。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你从图上知道些

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谁能完整的地说一说?

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


还剩几个五角星?

2.动手操作,确定解题思路

(1)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

或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3)交流学生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师:

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说一

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


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

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

种思路: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3.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


解题思路吗?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

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师:按

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该

怎样列算式?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

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
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先算2+3吗?
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
4.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
(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意思
师: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


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 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

有以下几种标法:在2+3下面画一条线表示先算。
把2+3用方框框起来表
(2)认识小括号,感受优越性 。 组织学生说说感
示先算。把2+3用括号括
受,用一个统一的符号来表示。 揭示“小括号”板
4+3+3= 5+0+3=


书课题。
(3)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师将算式10—2+3
加上小括号,再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板书:
(4)总结提升,明确小括号意义 师:一个算式中
含有小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做一做。 课件出示,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
计算。
完成后比较每组算式的特点,并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二)趣味练习
2、课件出示“小动物找车厢”,让生连一连,说说是
怎样想的?
3、找朋友 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连一连,再说
出想法。
(三)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第3题 先说清图意,再列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小括号,知道了在什么情
况下使用小括号,而且还能利用小括号来解 决我们遇
到的实际问题,你们真了不起!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
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教学评

课堂检测:
1、比一比,算一算。
起来表示先算。·····


















对比:
10-( )=5
10-(2+3)=
这两道题里的括号有什
么不同?
8+4+7 13-6+3 8+(4+7) 13-(6+3)
2.专项练习
12-(3+5) 5+(2+4) 6+(9—3)
15—(10—6) 20—(5+5) 7+(1+9)
3.自己写出两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并说说先算什么。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小括号练习课

课时
周次
第2课时
第十一周
新课标分析: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析 < br>教材分析: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
加、减混合运算的 基础上编排的。教材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
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征自己的思路过程 ,从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小括号的重
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明确 含有小括号
的加、减混合运算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

学生在一年级的 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连加、
连减及加减混合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 运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学生
知道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 含有小括号的
加、减混合式题即可。
教学目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
加减两步式题.
2、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重点: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的。
难点:理解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教学方法:讨论法 练习法
媒体:课件、学具
一、复习
1.口算.
4+3+2= 8-6-1=
9+6-8= 12-7+6=
2.算一算,比一比
8+4+7 13-6+3
8+(4+7) 13-(6+3)
二、练习大括号习题
出示实物图.
二次备课
复习:
还记得小括号有什么作
用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
顺序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也来帮助小熊
算一算好吗?拿出事先
准备好的圆片,在课桌上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们俩
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 好!快帮
助我算一算盘子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
子里的糖说:“糖纸有不同的颜色, 这里黄色的有2
块,绿色的有3块,红色的有7块,你们想一想该怎
样算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块 糖?”
甲:我猜小兔是这样算的:先把2块黄色的和3


猜一猜小兔和小
块绿色的加起来是5块,再加上7块红色的是12块.
摆一摆,
狗是怎样算的.
师: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应该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生: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2加3得5,再


算5加7得12.

师:先算的2加3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教师完成板书:









乙:我猜小狗是用另外一种方法算的:先把3块

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合并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


色的和10块合起来一共是12块.用算式表示出来,

就是先算3加7得10,再算2加10得12.

师: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

生: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3加7得10,再

算10加2得12.

师:先算的3加7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三、教科书练习十七的有
关练习题。
教师完成板书:
1、课本第76页第5题。
2、课本第77页第6题。

2+ (3+7)=12

10
12

解决?
4、课本第77页第8题。
5、课本第77页第9题。
独立完成。
6、课本第77页第10题。

教学评
课堂检测

独立完成,集体订
正。
3、课本第77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样



比一比,算一算
18+6+4 30+5+7 25+6+4= 22+10+8

18-(6+4) 30+(5+7) 25+(6+4) 22+(10+8)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连加

课时
周次
第3课时
第十一周
新课标分析: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
义作出解释。
教材分析:例4是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教材在编排上继续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
般步骤,并丰富 了解题的策略。教材呈现了画图、列表、列算式、倒着减等多种
策略。通过对例4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同 数连加的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积累
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为今后学习乘法作些铺垫。
学情分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如画 图等。
本节课的“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
学生用以 往的两位数相加的方法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 并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 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
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 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
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 较熟练的口算。
教学方法:讨论法 练习法
媒体:课件 、学具
一、质疑激情
导语:小朋友们,今天佳佳、浩浩和小芳要和我
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它吗?(课件:他们折星 星
图)佳佳折了6个蓝色的小星星、浩浩折了6 个
黄色的小星星、小芳折了6个绿色的小星星,他
们一共着了几个小行星?
二、学习新知
1、 引导观察
看屏幕观察。(屏幕上原来显示有6个黄星星,接着显示拿来6个黄星星,停顿一会,最后显示
二次备课
复习:
8+4+7=
40+20+8=
36+40+2=
13+7+54=
提问:
(1)这样的算式在数学
上叫什么?(连加)
(2)在计算连加时,我
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
左到右的顺序,


(3)先说说每一题的运
算顺序,再计算。
A:师:现在桌子上一共是几个小星星?18是怎

么得来的呢?你能列算式吗?

B:学生小组讨论


C:汇报列算式

学生可能回答:我看见原来有6个,接着再拿来

了6个,算式是6+6。

师板书6+6,问:那后来这6个是一起拿来的吗?


生:不是,是先拿6个,再拿了6个的。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看见原来有6个,接着拿来

6个,最后再拿来6只,算式6+6+6。

师板书6+6+6


这里板书出现2道算式6+6和6+6+6

师问:你们觉得哪道算式更加符合这幅图的意

思?

让生讨论,得出6+6+6比较好。

师问:第一个6表示什么?第二个6表示什么?


第三个6表示什么?

2、 连加的含义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一样。


师: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 出示课题

连加

4、 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A问:6+6+6=8,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想法告诉


你的同桌

B同桌交流

C学生反馈
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
地数 出来的。◆6个加上
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
6个是12 个,再加上6
定。 并板书出来
个是18个。◆先拿来来6
5、 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个,加上又拿来的6个,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
共是12个。

的顺序,先算6+6=12把12先记在心里,再算

12+6=18(板书)

6.巩固练习
又拿来6个绿星星)
师:刚才奇奇一直在看着我们上课,那现在他想
出几道题来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吗?


三、练习
计算(卡片口算)
7+2+1 2+2+4 6+4+0 2+
2+1 3+2+0
四、应用拓展
1、你们知道吗?奇奇把他的好朋友们也带来了
呢.快来看看
(出示苹果图 )
有几个苹果?
怎样解答?

教学评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课堂检测 书80页第8 题。

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

课时
周次
第4课时
第十一周
新课标分析: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
义作出解释。
教材分析:例5是从被减数中减去3个相同数的实际问题。教材在编排上继续体
现了解决问题的 一般步骤,并丰富了解题的策略。教材呈现了画图、列表、列算
式、倒着减等多种策略。通过对例5的学 习,学生可以对同数连加的问题有比较
清晰的认识,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为今后学习除法作些铺垫 。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如画图等。
本节课的 “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
学生用以往的两位数相减的方法 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 的方法。

学情分

教学目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
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练习法
媒体:课件、 学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昨天的三个小朋友又给我们
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新知 出示课本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二次备课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
论交流。 汇报板书每次都减去9 这就是我们今天
学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验证做法 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验证
呢?
小组讨论。9+9+9+1=28
6、拓展应用
课本第7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八第3题
(1)学生自己思考、解答,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2、练习十八第4题
先让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再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教学评





板书28-9-9-9=1 说明什
么呢?







课堂检测:
1、 填一填:

70 -6 -6 -6


2、32个苹果,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






32 -( ) -( ) -( )

-( ) -( )


列式:

3、有25枝花,每瓶插6枝花,这些花可以插满几瓶?

-6
-( )







































课题 练习课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周次 第十二周
新课标分析: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
义作出解释。
教材分析:练习十八公安排了10道练习题,主要意图是利用多种方式,巩固本
单元所学习的解 决“同数连加”和“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 生对“同数连加”和“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已经有
了自己的理解,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 解。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有意
识地培养学生收集、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
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
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媒体:课件
一、复习。
1、 口算。
53-20= 77-40= 6+44= 38-5=
16-8= 4+58= 51-9= 66-30=
37+7= 45+30= 40+16= 63-7=
2、 每辆车能坐5人,三辆车一共坐多少人?
方法一:可以用加法解答。



方法二:可以列表解答。
车辆
人数

口答:3辆车一共坐( )人。
1
5
2

3

+ + = (人)
二次备课


3、 有26个乒乓球,每5个装一盒,可以装满几盒?
方法一:可以用画图解答。



方法二:可以用减法计算。
26 -5



回答:可以装 盒,还剩 个。

二、教科书练习十八的有关练习题。
1、游戏:找朋友。
课本第79页第5题。
A、先让学生通过口算算出得数,将得数相等的用线
连起来。
B、指导学生思考:除了可以用线连起来,还可以用
哪个数学符号连接?
2、口算。
课本第80页第6题。
A、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B、选出带小括号的算式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课本第80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让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
决?
4、课本第80页第9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让学
生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据观念,渗透< br>简单的统计思想。
5、课本第80页第10题。
怎样才算可以一起乘坐呢?
-5 -5
-5 -5


A、
B、
C、
教学评

让学生仔细审题,全面的收集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
一、填空。
1、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读作( )。
2、66是( )位数,( )位上的6表示6个十。
3、100个一是( ),它里面有( )个十。
二、计算。
54-5+30= 76-6-8= 87-9-10= 43-(3+27)=
39-9(9-5)= 90-(16+4)= 8+(4+7)= 47+(18-9)=
三、在○里填“>”、“<”或“=”。
73+5○37+5 48-7○48-9 56-20○56-2
72+8○8+72 36-4○36-5 57+3○3+57
四、解决问题。
1、有3盒酸奶,每盒10瓶。一共有多少瓶?

2、有3盒蛋糕,每盒切成8块。25个小朋友每人分一块。够吗?

3、水果店运来苹果34千克,梨5千克,香蕉20千克。
(1)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
(2)梨比香蕉少多少千克?
(3)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课题
主备人
课标与
教材分

整理和复习(一)

课时
周次
第2课时
第十二周
新课标分析:《标准(2011 )》将“运算能力”作为10个核心概念之一给出了明
确的描述,并将其写入总目标的“数学思考”中。 可见 ,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
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 策略、
反思并解释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而言,口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教材分析:本单 元的复习与整理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100以内加、减法的
口算;二是两步加、减式题的运算顺序 和计算;三是解决问题。教材在题目的选
取上独具匠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容、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比 较,在比较中加


深认识。
学情分

有关100以内的加、 减法的式题,学生在前面已经有了系统的学习。本节课把这
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完成计算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容、方法等
多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算理。经过复习整理 和反复练
习,教师可以对100以内的口算适当提出一些时间方面的要求。
教学目

教学重
难点
教学方
法与媒

教学过

一、整理复习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
的口算,以及解决问题等知识。为了使大家进一步掌
握这些知识,今天我们来对所学的知 识进行整理和复
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比较:a、57+2和75+2
B、57+2和57+20
C、57+2和57+9
明确:两位数的个位上是,2就和几相加。
2在哪一位,就和哪一位的数相加。
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如果满十,就要向前一
位进一。
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
由。
二次备课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
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 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
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媒体:课件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学生思考: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
立进行计算。
让学生观察第3题,使学生发现小括号都是加在第二
步运算的位置。 让学生思考:如果加在前面可以吗?
(17+6)+8该怎样计算呢?与不加小括号的运算顺
序 一样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3题。
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
3、练习十九第11题。
4、练习十九第13题 独立计算,汇报。
(三)课堂小结。
教学评

课堂检测
1、怎样算得快
65+8= 58-40=□
先算□○□=□ 先算□○□=□
再算□○□=□ 再算□○□=□
60-8= 50+36=
先算□○□=□ 先算□○□=□
再算□○□=□ 再算□○□=□
2、两步计算。
47+4-20= 61+20-9= 73+7-18= 3+26+9=
90-8-20= 48+(18-9)= 17+(54-4)= 73-(13+7)=
3、3、解决问题。
(1)小丽做了30朵小红花,小华做的和小丽做的同样多。他们的一共做了多少
朵小红花?

(2)今天是学校开放日,要来48位家长,已经放了30把椅子。还缺多少把椅
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数线-赞美母亲的名言


高考数学平均分-体育部工作计划


哥几个走着经典语录-抽奖活动主持词


新加坡电子签证-离职书范本


清明节诗歌-志愿表


张家港市财政局-事故反思


郁闷的句子-满月酒红包贺词


在职研究生考试成绩查询-计算机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