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 散文阅读 专题一 鉴赏散文语言的六个“切入口”落实巩固提高
四川二本院校-读书名言手抄报
专题一 鉴赏散文语言的六个“切入口”
一、(2016·安徽黄山市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野 草
[注]
丽 尼
①在间壁的牛房中的母牛真安静,惯常在后
山吼着的松风,也停止了它的呼吸,狗也没
有叫吠。整个的村庄,甚至整个的平原,该是全都睡熟了吧?
②女孩子感觉得这夜晚是过于寂寞的;而生活,也同样安静而且寂寞。她才刚刚十六岁,
母亲在
一年前已经死去了。只有父亲,而他,却每个晚上把她留在这祖遗的房屋里,自己则
到镇上去,一直到午
夜以后才醉醺醺地歪歪倒倒跑回来。
③荒唐的父亲啊!——女孩子叹息着,感觉寂寞和恐怖。她抖了一
抖,拿起火油灯来,
走到了间壁牛房里去,好像在这阴惨而寂寞的屋子里,唯有那匹母牛才是一个可靠的
伴侣似
的。母牛已经衰老了呢。它安静地躺在那里,虽然明知道有人来到它的身旁,但是,却没有
动一动的意思。它的头伏在地面,眼睛好像已经阖上,而骨瘦的身体,在那安静的躺卧姿态
里,似乎更
为显得支离了。年轻的女主人把灯照到它的眼前,端详了一下它的呆滞的眼睛,
于是,抚抚它那带着白花
的头额,忍不住地有着想要哭泣的抽搐了。
④“母亲……”她模糊地嗫嚅着,一滴眼泪不自主地流下了
她的面颊。她记起来,那母
牛是母亲坚持着要买来的。她自己,那时还不过十岁。她也爱这只母牛,它很
驯良,在那时,
它还年轻,有些害羞,怕人摸它的脸面和鼻子,同时,却又非常淘气,爱故意扬起头去,
让
幼小的女主人的手不能顺利地摸到它的犄角。她把它叫作“傻子”,叫作“蠢货”,而它,
.
...
则把尾巴一撅,趁着她还不曾把缰绳系到那脱了皮的柏树上面,就如飞地跑开了。
⑤然
而,记忆却不能永远这么明朗。一层黑的阴影罩上来了。从那时以后,她就被送到
城里去,在一处有如修
道院的学校里被禁锢起来了。老处女们的眼睛是严厉的,言语是急促
而愠怒的。人们不再教她唱山歌,却
教她唱敬神的歌曲。到这时候,是临到别人来叫她“傻
.
子”,叫她“蠢货”了。
.
..
⑥“傻子,敏子,你十二岁了,你可晓得?年纪不小!”可是,到明年,别人又来提醒
她道
:“蠢货,敏子,你十三岁了,还不会作祷告?上帝要罚你的!”
⑦她轻轻地咽了一口气,从牛房里,
照样端着火油灯,再回到堂屋里来。她有一些幻想,
她想着在那遥远的天上,生活应当是快乐的;她想到
她的母亲,那个慈祥的妇人,只在三十
五岁的时候,就死掉了的。
⑧在村头,忽然传来几声断
续的狗吠。她抬起头来,静听着,也许是父亲回来了吧?然
而,狗吠声立刻又停止了,整个村子,一时又
重归静寂。
⑨“是赶夜路的人从村头经过呢。”她又低下头来,继续着她的思想。她有一些秘密,但是,她不知道向什么人去诉说。在乡村里,她感觉着她该疏远每一个年长的人,而对于少
年们,她
更感觉着一种不自主的羞怯。她孤独着,她不会对人说话,而别人,也同样地用着
歧视的眼睛看她,要不
然,就是给她嘲笑:“啊,敏姑,乡下住不惯啊!”或者,“敏姑,到
底是城里人啦!城里人比乡下人好
啊,多斯文!”她感觉得羞惭,感觉得嫌憎和恨恶,然而
有时也感觉得一些自满,可是,有什么可以自满
的呢?
⑩她有着许多的秘密,她感觉得无论怎样也要向一个人倾吐出来。她从那积满灰尘的笔
盒里拿出一根细的铅笔来,在一本抄本上轻轻地写下了两个字:
⑪“妈妈——”
⑫而在灯焰里面,妈妈的慈爱的脸面就好像出现了;仍然是那样含着微笑,眼
睛和嘴唇
仍然是显示着坚决和良善,头发上面仍然是包着那块印着蓝色条纹的头巾。女孩子的手指颤栗了,她深深地望着那个脸面,她想要捉住它,然而,她知道那不可能,于是,低下头来,
在纸上迅
速地写了下去。
⑬“妈妈,我看见您在我的眼前!我在这里是这样寂寞。这是怎样寂寞的地方啊。母牛
阿黄也老了呢,没有精神,青草和黄草都不高兴吃……”
⑭她望望灯焰,母亲的脸面变得多么
模糊啊,好像是有一些泪花挂在她那含笑的眼睫上
面,使那慈爱的脸面变成看不清楚的影子了。她急忙又
低下头来,疾疾地写着,好像怕那模
糊的影子转眼之间就会消逝。
⑮“……妈,我怎么办呢?
您怎样来安排我呢?父亲对我什么事也不管,他忘记我了,
好像他已经不记得他还有一个女儿。妈妈,别
人瞧不起他,瞧不起我们呢。在乡下,没有合
适的人家做亲,人家不要不会作田的女孩子,人们把我们当
作了另外的人。妈妈,我怎么办
呢?没有人理我——我……我……我是一根野草啊……”
⑯油
灯快近熄灭了,只剩有一星如豆的火光,而母亲的影子,也忽地消灭了下去。女孩
子把头俯在案上,手里
握着笔。“母亲,您在哪里呢?”她喃喃着,“我要到您那里去……”
⑰在间壁的牛房里,母牛轻轻地
叹息着。在村子的一端,狂吠声传来了,凄厉而且恐怖;
然而,父亲还是没有回来呢。
(有删改)
【注】
丽尼:原名郭安仁,1909年生于湖北孝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有影响
的散文家。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描
写村庄没有风吼犬吠,结尾处描写狗吠的凄厉恐怖,表现了村庄乃至社
会的死寂,用以衬托女孩的孤独寂
寞。
B.文章具有诗化的结构之美和哀婉沉郁的感伤之情,语言风格独特,清新秀雅,真挚
细微。
C.作者把笔触伸入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描写了女孩贫穷艰难的生存状况,表达了
作者对弱
小者深深的同情。
D.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一系列对比,突显了独处家中的女孩孤苦伶仃、
备
受侮辱和伤害的事实,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E.通览全文,女孩的遭遇令人心酸,其孤独的
原因是父亲的冷漠、不负责任,村人的
讥讽和学校的禁锢。
解析:选CE。C项“贫穷”错,
文中无此意。E项“学校的禁锢”错,而是女孩自身与
村里人格格不入。如第⑨段“有时也感觉得一些自
满”,第⑮段“在乡下,没有合适的人家
做亲,人家不要不会作田的女孩子,人们把我们当作了另外的人
”。
★2.请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简要分析第④⑤段中“傻子”“蠢货”两个称呼的妙处。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两段文字称呼的对象不同,情感不同分析。前
者是女孩
对牛的称呼,后者是人们对女孩的称呼,一褒一贬。
答案:第④段中的“傻子”“蠢货”是女孩对老牛
亲昵的称呼,表现了女孩对老牛的喜
爱之情;第⑤段中的“傻子”“蠢货”则是学校里的人对女孩的称呼
,表现了学校里的人对
女孩的讥讽和侮辱。
(2)理解第⑮段中“我是一根野草啊”一句的含意,并分析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是女孩自叹自己命
运的低贱和人生的不幸的句子。联系题目可以看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女孩对自己像“一根野草”一样无人照顾、无
人关爱、任人践
踏的不幸命运的深沉慨叹。这句话在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
3.文章描写老牛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解
析:此题考查对散文中形象作用的理解。老牛作为文中的一个形象,见证了女孩的孤
独和忧伤,串联了故
事,象征了温暖。可以从情节、人物和主题等角度赏析。
答案:①首尾照应。文章从老牛入笔,以老牛
结尾,首尾照应,使结构更加完整严谨。
②全文线索。文章中老牛贯穿全文,将女孩的遭遇联结为一体,
使结构紧凑严密。③象征母
亲,揭示主题。文章中的老牛是女孩的情感寄托,象征了母亲,借以表达对母
亲的怀念之情。
4.丽尼的散文被称为“内心探索”散文,请根据本文,探究“内心探索”这一特点是
如何体现的。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风格的鉴赏。这篇
散文,以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是人物的
心灵史。可以从刻画人物心灵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等角度简要
探究分析。
答案:①细腻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写。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女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内心独白式的书信,将女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揭示出文章的主题。②以人物
心理意识
来结构文章。文章以女孩的心理意识来联结其遭遇和背景材料。
二、(2015·湖北省宜昌市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登楼赋
余光中
汤汤堂堂,汤汤堂堂,当顶的大路标赫然宣布:“纽约三英里。”汤堂傥汤,汤堂傥汤,
大纽约的入城式锵锵铿铿,犹未过哈德逊河,四周的空气,已经震出心脏病来了。闯过克利
夫兰、华盛
顿,那紧张,那心悸,那种本世纪高速的神经战,总不像纽约这样凌人。比起来,
台北,是婴孩;华盛顿
,是一支轻松的牧歌。
纽约客的心脏是一块铁砧,任一千种敲打乐器敲打。八巷的税道上滚动几百万只
车轮。
驰近哈德逊河,车队咬着车队的尾巴,机械的兽群争先恐后,抢噬每一块空隙、每一秒钟。
谁投下一块空隙,立刻闪出几条饿狼扑上去,霎时间已经没有余尸。不久,潜进哈德逊河底
的大隧道了
。定音鼓仍然在撞着,在空中,在陆上,在水面,在水底。我们似乎在眼镜蛇的
腹中梦游。
终
于,一里半长的林肯隧道到了尽头,开始倾斜向上。天光开处,我们蛇信一般吐出来,
吐回白昼。大家吁
一口气,把车窗重新旋开。五月的空气拂进来,但里面没有多少春天,闻
不到新剪修的草香,听不到鸟的
赞叹。因为两边升起的,是钢筋水泥的横断山脉,金属的悬
崖,玻璃的绝壁。
你走在纽约的街
上,说,纽约啊纽约,我来了。但纽约的表情毫无变化,没有任何人真
正看见
你来了。你感到把一个鼎鼎的大名还原成实体的那种兴奋和震颤,同时也感到深入膏
肓的凄凉。
终于到了三十四街。
昂起头,目光辛苦地企图攀上帝国大厦,又跌了下来。我们推动旋转玻璃
门的铜把手,
踏过欧洲大理石砌的光滑地面。一辆将要满载的电梯尚未闭门,正等我们进去。电梯倏地升
空。十几双眼睛仰视门楣上的灯光。一长串的数字次第亮起。六十……七十……八十……八
十六
。我们在八十六层再转一次电梯,直到一百零二层。人群挤向四周露天望台。
忽然,全纽约都匍匐在你
下面了。三十六点五万吨钢筋水泥,一千四百七十二英尺的帝
国大厦,将我们举到四分之一英里的空中。
我们立在二十世纪最敏感的触须上,二十世纪却
留在千英尺下,大纽约的喧嚣在千英尺下,绕着帝国大厦
的脚踝旋转成噪音的漩涡,不能攀
印第安纳的石灰石壁上来。脚踝踩入曼哈顿的心脏地带,踩入第五街街
面下五十多英尺,但
触须的尖端刺入黄昏的淡霭里,高出一切一切之上。绝对的大寂寞。悬在上面,像一
片云。
已是五月初了,从大西洋吹来的风,仍然冷而且烈。大家翻起大衣的领子。太阳向新泽西的
地平线渐渐落下,西南方的暮云愈加苍茫,一层深似一层的迟滞的暗紫色。哈德逊河对岸,
新泽西城半
掩在烟霭里,像精灵设计的蜃楼海市。向左看,港口矗立着的雕像,至小,至远,
该是自由女神了。更南
是宽敞的第五街,在摩天楼队的夹峙下,形成深长的大峡谷,渐远渐
狭,一直没入格林尼治和唐人街。但
到了曼哈顿岛的南端,又有摩天楼簇簇涌起,挤扁华尔
街上面的天空。
“风好大。我们还是绕去北边吧。”
“你应该穿那件厚大衣的。告诉过你,这是帝国大厦,不是小孩子搭的积木。”
“从这里看下去,那些所谓摩天楼,不都是积木砌成的?”
绕道朝北的看台上,建筑物的秩序
呈现另一种气象。落日更低,建筑物的大片阴影投得
更远,更长。背日的大峡谷陷入更深更深的黑影。从
这种高度俯瞰黑白分割的街面,钢的绝
壁、石灰石的绝壁千英尺一挥垂直地切下去,空间在幻觉中微微摆
荡,荡成一种巨大的晕眩。
你想象自己一失足向下坠落,曳长长的绝望的惊呼加速地向下坠落,相对地,
建筑物交错的
犬齿加速地向上噬来,街的死亡面向上拍来,你犹悬在空中,成为满街眼睛的箭靶。
“你说,一个人在坠楼着地之前,会不会把一生的事超速地复阅一遍?”
“你想到哪里去了?”
“我不过说说罢了。你看看下面的街市,要不要我把你扶高些?”
“我才不要!人家脚都软了。”
“如果我是一只燕子,一定飞下去,啄一顶最漂亮的女帽来送你。”
“那我就变成一只雌燕子——”
“我们一起飞回中国去。”
“也不要护照,也不要任何行李。”(原文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以“登
楼赋”为题可谓神来之笔,这种古典式的标题能给读者造成优美壮阔的
心理定式,然后读者在文章出乎意
料的突转中产生反差性的揶揄快感。
B.文章开篇连用“汤汤堂堂”“汤堂傥汤”两个拟声词,使读者
仿佛置身于难以忍受
的单调重复的机械嘈杂之声中,具有“未见其行,先闻其声”之妙。
C.
余光中的笔不像照相机,更像摄影机,整篇文章只呈现出“马不停蹄”的动态。他
的笔是飞动的车轮,是
流转的眼神,是疾追的步履,是飞扬的思绪。
D.余光中在写景状情中极善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
手法,使文章既生动形象又深
刻精辟,给读者带来了文笔汪洋恣肆、滔滔不绝之感。
E.站在
帝国大厦顶楼的作者,从刚刚折磨过自己的喧嚣闹市超逸解脱,自然方位的升
高也带来了文章意蕴的升高,于是出现了潇洒、幽默和感奋之情。
解析:选CE。C项,“只
呈现出”错,登楼之前多动态描写;登楼之后,动态、静态描
写相结合。E项,没有出现“潇洒、幽默和
感奋”之情,应是在异国他乡的眷念思乡之情。
★6.请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台北,是婴孩;华盛顿,是一支轻松的牧歌。
(2)从这里看下去,那些所谓摩天楼,不都是积木砌成的?
答:
<
br>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这两句话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采用还原
手法的方式
,解释这两句话的含意。
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台北城市纯真温馨,毫无凌人之感,华
盛顿城市节
奏舒缓轻松。将这两个城市与纽约形成对比,突出纽约的凌人。
(2)用反问的句
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纽约摩天楼的整齐划一和冰冷坚硬,也从帝
国大厦与摩天楼的对比中,突出了
帝国大厦之高。
7.文中第五段“终于到了三十四街”单独成段,请简析其作用。
答:
解析:这句话独立成段,是一个过渡段。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作答。
答
案:①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乘车到帝国大厦的经历,下启登上帝国大厦及远望
抒怀;②在内容上,
强调了作者乘车的艰辛,以及到达目的地的欣慰之情。
8.文中第四段说:你感到把一个鼎鼎的大名还
原成实体的那种兴奋和震颤,同时也感
到深入膏肓的凄凉。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感到深入膏肓的凄凉”
的原因以及作品的主旨。
答:
解析: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含意,“鼎
鼎的大名”指的是对纽约和帝国大厦的向往,当
真正走进这个喧闹、拥挤、让人感到逼仄的大都市,特别
是登上这个高耸入云的帝国大厦后,
你才感到自身的渺小和身在异国他乡的寂寞。由此寂寞可知,文章的
主旨是对祖国的眷恋之
情,也可由作者把文章的题目拟成“登楼赋”(与王粲的《登楼赋》同名)得知文
章主旨。
答案:原因:①喧闹的噪音、交通的拥塞、钢筋的丛林、逼仄的空间让作者感到枯燥和
压抑;②冷峻的城市、熙攘的人群、陌生的面庞使作者感到人在异乡的无奈和落寞。主旨:
身在异国的
游子对祖国深深的眷念之情和难以遏止的思乡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