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假体隆鼻注意事项-成都考试网
第1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1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让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
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
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
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
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来认一认、指一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2.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些图形。
二、新课讲授
1.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
好不好?并说
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物体上找到了这些图形?
生1:我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生2:
我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生3:我从
圆柱上找到了圆。生4:我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小结: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
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
角形。
(2)描一描,画一画。
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图形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师:那你们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
同?
生1: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生2: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
形不能站立。 <
br>小结: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
它叫做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2.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认识长
方形。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
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
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两条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
,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
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
老师改变手中长方形的位置。
师:请大家认一认它还是不是长方形?生:是。
师:这说明无论把长方形怎么放都是长方形。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
的吗?
生1:黑板是长方形。生2:门是长方形。生3:书是长方形。
……
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
师:请你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学生展示。
(2)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正方形。
师: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变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
是正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课件演示。
请你随意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3)认识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
出示三角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三角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生:有三条边,三个角。(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老师改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
是三角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演示。
(4)认识圆形。
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 <
br>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摸摸:圆是
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
三、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
图形朋友说再见了。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说
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反思
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结合生活进行教学,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
验和生活
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
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
中,我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
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2.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
习。在教
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
形、
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用眼观察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的
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
错,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这节课动手
操作很多,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
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
偏离教科书编排的初衷。
第2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重点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汽车图。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是汽车。生2: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
师:你们想玩拼图吗?生: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出示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新课讲授
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
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3)汇报展示。
师: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生1: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出了一
个大的长方形。板书:
生2: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板书:
生3:我
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T”形。板书:
生4: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L”形。板
书:
生5: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板书: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出一个
正方形吗?
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出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师:用两
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
分组操作、交流,展示、汇报。
生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生2: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四边形。
生3: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架飞机。
板书:
师:同学们真能干!拼出了这么多的图形。
(2)用4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图。
师:用4个三角形,拼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全体学生动手拼图,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用4个三角形拼出了什么图形?(把拼法不同的图案展示出来,并加以表扬肯
定)原来图形
之间有这么多小秘密。
(3)仿拼图案。师:最近在我市举办了一次大型中小学生图案设计
大赛,聪聪和明
明获得了一等奖。(出示图案)
看,漂亮吗?选你喜欢的一种图案试着拼一拼。
3.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师:你还能用这些三角形拼出什么图形或图案?一面想一面动手拼,并给它起个名
字。
(1)学生自由拼图,教师巡视。(2)学生大胆创造,设计不同图案。(3)作品展示
交流。
三、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
小结:这节课我们探讨了图形的拼组,发现图形之间有很多的关系,用图形拼出了
很多好看、有
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发明家,高兴吗?让我们在以后的
学习中不断探索,去获取更多知识吧
!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做风车 拼图形
▼教学反思
1.挖掘素材,巧妙切题。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
课导入时,选择富有儿童情
趣的汽车作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并以
做汽车要用不同形状的纸为契机,巧妙地迁移到长方形等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去,既
是对上学
期旧知的再现,同时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2.充分参与,形式多样。指导
学生拼摆图形时,设计了“做汽车”“拼拼摆摆”和“小
小设计师”等既富童趣又具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
动,形式新颖多样,尽可能地让孩
子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
第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在用七巧
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
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
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教师课件出示下图(配乐欣赏)。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出示整套七巧板。)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
学生观察七巧板,了解它的构成。
教师:你们想动手拼一拼吗?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套
七巧板,下面就让我们一
起来做个游戏。
教师(出示例3题目要求):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看看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是从哪儿
知道的。
教师:这里有几个词特别重要,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提炼,教师随机板书“一套”“拼”“三角形”“多”。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二、操作讨论,积累经验
1. 观察想象,初步操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9
教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你先想一想怎么拼,然后再
按照你的想法动手拼一拼,
看谁拼的三角形最多。学生独立活动,动手操作。
2.交流方法,对比启思
教师:你使用了几块板?怎样拼的?学生到黑板前面展示方法。 <
br>反馈典型情况:(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2)用3块图形拼摆。教师:这两种方法有
什么不
同?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
以加入
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拼开始,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
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
多的三角形了。
3.操作交流,拓展创新
教师: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摆三
角形,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
是怎样拼摆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使用七巧板的块数分类汇报。
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如下。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在解决“用一套七巧板
拼三角形”这个问题时是
怎样做的?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教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一般都是先理解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验
证、完善我们的想法,找到用
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教师:课后请大家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
”的内容,看
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几个长方形。
1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
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用七巧板拼图形是
在学习了五种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图形之间
的联系、区别与相互转化的设计突出了一个“巧”字。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起到引
导者的作用,并不时问“有不同的方法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不是很熟练,教学的效率
不算太高
。因此,纵观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在这类活动课中,应充分给学生留出思
考的时间,反复练习会更好,在
练习的量上再做进一步改进。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教学难点
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教师出示算式15-4=
,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
教师让学生结合下面的小棒图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说明算理:把15分成10和5,5减4等于1,10加1就等于11。
二、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小丑叔叔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15-9= 。
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1)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比较算式15-9= 与15-4=
,它们有什么不同?5减9不够减,怎么办?用
圆片或小棒代替气球,试着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学生边汇报边演示如下。
数一数:从15个圆片中一个一个地拿走1、2、3……9,共拿走9个,还剩6个。
连减:先从15里面拿走5个圆片,再拿走4个,还剩下6个。
1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破十法:把1
5个圆片分成两部分——10个和5个,从10里面减去9,把剩下的l
和5合起来就是6。
(4)再次动手操作,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理解“破十法”的算理。
看——教师用课件或实物再次演示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
实物图:
小棒图:
摆——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让学生闭眼回忆15-9的
操作过程。
说——结合操作过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15-9的,先算……再算……
填——让学生根据“先算……再算……”填出下面算式中方框里所缺的数。
15-9=
-9= +5=
3.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计算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都是十几减9。
教师(板书课题“十几减9”):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说一说
我们是怎样计算
十几减9的?
教师:都是先算10-9,这样的方法叫做“破十法”。说一说怎样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
9?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使学生能够把对算理的理解上升为掌握
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
4.补充介绍“想加算减法”
教师:在计算15-9=
时,除了同学们想到的方法,还可以这样想(呈现下图)。
教师:因为9+6=15,所以15-9=6。
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教师:谁能试着说说还可以怎样计算15-9= ?
教师:用想到的加法去计算减法,这样的方法叫做“想加算减”。
练习后思考:19-9的计算方法与其他3道题的计算方法一样吗?
三、归纳整理,发现规律
教师:请同学们将今天所学习的十几减9的算式排排队。
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7-9=8 18-9=9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
起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求
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说
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
想:9+( )=15 15-9=( )
还可以想:5减9不够,用10减9=( ),( )+5=( )。
▼教学反思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
知识,因为
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了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有几个气球”时,引
入
算式15-9以后,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手中的小
1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棒来计算“1
5-9”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用各种方法来计算,
有用直观图数出结果的,有
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有用想加算减法求出结果的,有
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
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
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2页的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
计算十几减
9的题目。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9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3.9+(
)=14 4.9+( )=17
15-9=( )
18-9=( ) 14-9=( ) 17-9=( )
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二、教学互动
1.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以游戏形式进行,每组派代表当“小鸽子”,黑板上贴着鸽子窝,让“小鸽子”飞回
自己的窝。
学生活动:各组派代表参加游戏。
2.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将1
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
必按顺序),卡片
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
激发
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它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口算比赛。(练习二的第5题和第7题)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的第6题。
(1)提出要求:提问,仔细看图,在小组内说图意。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算式?
(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活动:看图理解题意并回答,再列式计算。
2.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的第8、9题。
(1)提问:仔细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算式?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1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师: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这两道题。
学生活动:看图理解题意并回答、列式计算。
3.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的思考题。
(1)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让男女生上台演示,并用图示说明。
(2)组织讲评。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演示后,得出结论,交流想法。
〖板书设计〗
练习课
○ △ ○ △ ○ △ ○ △ ○ △ ○ △ ○ △ ○ △ ○ △
○
○(男生) △(女生)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也是多样的,教师应当尊
重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课程标准》提出的
这一点在计算课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的一
节巩固练习课,我在课堂中注意以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在实际操作中
不断巩固提高十几减9的计算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的
能
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最后一题思考题的解题过程
中,我引导
学生以学具的操作来直观地解决了问题,从而也帮助学生积累解决复杂
问题的经验。
第3课时 十几减8
7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
课我们去公园看了一(1)班的小朋友买气球的情况,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
买风车的情况,好吗?生:好
!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例2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从图中我们能知道什么?
生:熊猫一共做了12个风车,小朋友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风车?
师:根据图意,应该怎样列出算式计算出还剩几个风车呢?
生:用减法算,
算式是12-8= 。
2.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独立尝试,合作探究。
师:如何计算 12-8= 呢?请先开动小脑筋想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尝试、交流。
1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汇报、展开,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①破十法:10-8=2,2+2=4,所以12-8=4。
②想加算减:8+4=12,所以12-8=4。
③连减法:12-2=10,10-6=4,所以12-8=4。
④把12分成10和2,2-8差6,10-6=4,所以12-8=4。
……
(3)尝试运用,多种择优。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算这两道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学生自由
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又让学生体会“想加算减”的
方法的优越性。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生: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
减法,我们发现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
的方法比较简便。
师:有道理,希望同学们要多加练习。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例:12-8=4 12-8=4
想加算减
破十减
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想:8加(4)得12
想:12可以分成10和(2)
12减8得(4) 先算10减8得2
再算2加2得4
▼教学反思
在教学十几减8时,教师从情境图出发,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
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还
注重启发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讲道理,说理由。对于学生合理的算法,教师都
要给予肯定。这样既让
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又体验到在众多方法
中最优化的那种方法。
第4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7、6退位减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重点难点】
熟练地进行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2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师:一(1)班的同学继续在公园里游玩,我们去看看明明和东东在干什么好吗?生:
好!
二、新课讲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3情境图。
师:明明和东东在干什么呢?
生1:他们在看金鱼。生2:他们边看金鱼边讨论问题。
师: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呢?
生1:东东问明明:一共有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几条?
生2:明明问东东:一共有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几条?
师: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两个问题吗?生:能。
师:那好,请同学列出算式,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探索算法。
(1)独立计算,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红金鱼:13-7=6黑金鱼:13-6=7
师:你是怎么算出13-7=6,13-6=7的?能给明明和东东讲一讲吗?
(2)交流、汇报算法。
生1:从明明和东东的对话中,已经说出了黑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
6条。生2:求
黑金鱼的条数,10-6=4,4+3=7,7条黑金鱼。求红金鱼的条数,10-7=
3,3+3=6,6
条红金鱼。
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2:破十法。
生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红金鱼6条,黑金鱼7条。
生4:这样算得快,7+6=13,13-7=6,13-6=7,7条黑金鱼,6条红金鱼。
师:你这用的是什么方法?生4:想加算减法。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
(3)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
理由。
(4)教师有导向性地小结。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
发,乐意运用“想加
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法”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十几减7、6)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
师:像十几减7、6这样的题目,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教师可随意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
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红金鱼:13-7=6
黑金鱼:13-6=7
▼教学反思
学生是有差异的,正确认识和处理
这种差异,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是使每个学生
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这里,教师尊
重学生的差异,能根据学
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计
算,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真正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16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并掌握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快速计算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熟练进行口算十几减8、7、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5= 7+8= 7+6= 15-7= 6+8=
5+7=
5+6= 13-7= 18-7= 14-8= 17-6=
16-8=
2.师:这些算式都是我们学过的对不对?那它们都是什么内容呢?生:十几减8、7、
6。
师:对,那我们今天就来复习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
二、练习讲授
1.完成课本练习三的第4题。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抢答游戏,全班分成若干组,然后每
2组PK,每次派一个
代表上来,我说一个算式看看谁先回答,回答对的得一分,回答错的扣一分,怎么
样?
生:好!
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在比赛中培养学生快速口算能力和团结合作
精神,式子可以重复来使用,老师注意
带动学生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2.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习题。
3.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活动:独立连线。
4.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
在巡视过程中要加以提示,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5.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多媒体出示大象搬木头的图,让学生观察。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根木头,一头大象在运木头)(点击多媒体出现画面)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根木头,大象已经运走了6根,还剩几根?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12-6)
6.口算比赛。
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9题。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
7.完成课本练习三的第10题。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生:左边的鸭子加上右边的鸭子为15只,白鸭子加上黑鸭子为15只。
师:那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式子?
生:15-7=8(只)15-6=9(只)
注
意:带动学生逻辑性思考,让学生明白题目中简单的逻辑关系并列出式子,使学
生能根据已知条件解决简
单数学问题。
2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生: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老
师对学生的引导要循序渐进。本节课中老师不仅促进了学生心算
能力,而且还引导了学生解决简单的数学
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
第6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5、4、3、2退位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多样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熟练、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9= 12-7= 12-8= 14-8=
16-9= 17-9= 13-6= 14-7=
11-9=
15-7= 17-8= 15-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选取有代表
性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
样算的,老师板书“破十法”“想加算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几减几。(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六道题目。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8、7、6,这几道题是十几减5、4、3、2。你会算吗?
生:会。
师:好!请你自选3道题先算一算,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探究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12-5= 。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计算12-5的?
生1:我用“破十法”算的。10-5=5,5+2=7,所以12-5=7。
生2:我是用“想加算减”算的。想:5+7=12,所以12-5=7。
2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②出示11-4= 。
师:谁会算?生3:10-4=6,6+1=7,所以11-4=7。
生4:还可以用“想加算减”算。4+7=11,所以11-4=7。
③出示12-3=
。
师:这道题可以怎样算?
生5:10-3=7,7+2=9,所以12-3=9。
生6:还可以这样算:因为3+9=12,所以12-3=9
④出示11-2= 。
师:我们一起来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两种方法算一算好吗?
生:好!
师:开始算。
生:10-2=8,8+1=9,所以11-2=9;2+9=11,所以11-2=9。
2.归纳、总结。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计算十几减5、4、3、2和十几减9、8、7、6
的方法,你发
现了什么?生1:计算方法都是相同的。生2:都可以用“破十法”计算。
生3: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师:说得很有道理。计算十几减9、8、7、6
、5、4、3、2的方法是一样的,一般用
两种方法:一种是想加算减,另一种是破十法。你喜欢用哪种
方法算,就选择哪种
方法。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这
道题通过加法和减法的对应练习,主要是帮助学
生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几。学生先独立完
成计算,然后说一说自己
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8页练习四的第1、4题。这两题
是情景题,练习时,应先让学生独
立观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同桌或小组同学及时交流,说说自己的想
法,互相取
7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长补短,达到独立探索,又互相促进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了十几减几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
让每个
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然后教师指着例4的6道题再次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
几的两种一般方法:①想加算
减;②破十法。同时说明,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方法计算。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12-5=7 11-4=7
12-4=8 11-3=8
12-3=9 11-2=9
破十法 想加算减
▼教学反思
在探究十几减几的算法
时,照顾到学生的认知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
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
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
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第7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练习四。
2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并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熟练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来对上节课所学的十几减5、4、3、2进行巩固加强。
二、练习讲授
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张算式卡片,同时又给出5把分别贴有3、4、6、7、9卡片的
椅子,
让学生将卡片放到相应的椅子上去,看谁又快又准。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呢?请学生自己给它找个家。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
科书第18页练习四的第2、3题。第2、3题除练习减法口算外,还隐含熟
悉算式和渗透函数思想的作
用。第2题可以先在图的旁边口算出得数,再写出算式
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看得数的变化规律,帮助记得
数。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请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2.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教科书第18页练习四的第5题。
本题是要求比较高的口算混合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时要细心准确,实际也有适当
熟练的要求。
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教科书第19页的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第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4.完成教科书第19页的第9、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提问:大家知道怎么算减法了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设计〗
练习课
13-8=5
13-5=8
因为:8+5=13 因为:10-5=5
所以:13-8=5
所以:3+5=8
▼教学反思
掌握了之前学习的十几减9、8、7、
6的内容,学生再学习十几减5、4、3、2时较
为轻松,大部分学生都已能自己迁移知识解决新知。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3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
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3.感受画图在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
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课件出示:“老鹰抓小鸡”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看图,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教师:怎样计算还有几只小鸡?你会解答吗?
教师:你解答得正确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全面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
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1.明确条件和问
题,理解题意
(1)收集信息。
教师出示教科书例5情境图。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信息。
想一想——让学生先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
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
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
摆一摆——教师将条件与问
题制成活动的纸条。让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摆放
在一起,不用的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
——让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教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
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这个
问题时没有用,是多余条件。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画图的意识,明确问题结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教师: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
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得
更清楚、更明白吗?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图示如下。
教师:观察同学们画的图,尽管大家所用的符号和画图的样式不完全相同,但都表
示
的是哪两个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根据图,想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师:你能不能用列算式的方法计算“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6-9=7(人)”。
3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
3.回顾反思,强化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
(1)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学习检验方法。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解答的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我们解答的结果是
正确的呢?
学生1: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学生2:7+9=16(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用加法检验了我们的结果是正确的。
(2)回顾反思,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与策略。
教师: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分几步?教师:用什么
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义,选择解答方法?
教师:是不是我们找到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时,都要用到呢?
教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第
一步要通过看图、看文字弄清楚知道了什么,问
题是什么;第二步要弄清楚哪两个信息和问题有关系,学
会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
题,然后通过画图、操作等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方法;第三步则要
回
顾检验解答的方法和结果是不是正确。
三、巩固练习,选择相关条件解决问题
1.完成“做一做”,教师:要求“母鸡有几只?”哪两个条件有关系?谁是多余条件?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教师:观察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的图,用哪两个信息可以求出“藏起来几人”?
3.完成练习六第5题
教师(呈现第25页第5题图):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且解答出来。
四、课堂总结 <
br>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
▼教学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本节课
是学生初步尝试应用
数学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设计上根据课题的目标,进行了大
胆的改革,打破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由生活实际引入,使
学生从观察中领悟,在思考与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
中深化,体现了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
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教师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有利
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
题的情况和事例,让学生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中体验与感悟
数学,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
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例6及“想一想”。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
类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重点难点】
1.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3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一(1)班的同学元旦那天去公园游玩的情景吗?
生:记得。
师:那好!我们今天去看看小雪和小华套圈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并解决其中的一些
问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6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小雪套中了7个圈,小华套中了12个圈。
生2:要求的问题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
道题是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这
样的问题怎样解答呢?下面
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先拿出学具小圆片,摆一摆,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比较好呢?生:
先摆
12个圆片,摆一排,代表小华套中的12个,再在下面排7个圆片,也摆一排,代表
小雪
套中7个。
师:这种摆法很好,请大家一起摆一摆,请注意一点,从左边起,上下要对齐。
学生动手操作。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看着自己摆的圆片比一比,比的时候思考下面3个问题:
(1)谁
跟谁比?(2)谁多谁少?(3)多的那排圆片分成几个部分?是哪几个部分?
汇报、交流。
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谁跟谁比?谁多谁少?生:是小华和小雪比,小华的多。
师:小华的个数分成了哪几个部分?
生: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
师:小华的个数中,表示和小雪的个数同样多的部分是几个?表示比小雪的个数多
的部分是几个?
生:表示和小雪的个数同样多的部分是7个,表示比小雪的个数多的部分是5个。
师:根据我们的推理过程,思考怎样列算式?
生:12-7=5(个)
师:12-7=5(个),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2-7表示从12个里去掉同样多的7个,就求出小华比小雪多5个。
板书:12-7=5(个)
3.研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多少”的问题。
师: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呢?生: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黑板上的图看出来的。
师:很聪明!请大家先用学具摆一摆
,然后看着自己摆的学具比一比它们的个数。
请学生操作学具,叙述比的过程,然后请一位同学说比的过
程。师:小雪比小华少
套中几个圈?哪部分是小雪比小华少的?请你指给同桌看。
指定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指。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雪比小华少的部分和小华比小雪多的部
分是相同的。小华比小雪多几个,小
雪比小华就少几个。师:根据刚才的推算,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12-7=5(个)
4.比较、小结。
师:请你观察这两个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
3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问题有什么联
系?(这两个问题表示的意思一样的,只是叙述形式不同。)它们解答
的方法一样吗?(一样,都用减法
计算。)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都是属于求两个数相差
多
少的问题,所以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都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来计算。一个数比另
一个数多几与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少几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同的。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教学反思
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套圈游戏来学习求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
用题,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比较感兴趣。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先让
学生初步感
知,再操作讨论,层次性强。讨论主要围绕“谁与谁比”“怎样比”等问题进行,让
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比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讨论用学具摆一摆,使他们在摆的过程中
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
数多几的过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
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
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
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无
论是算还是摆,
7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
都要特别重视学生对“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等问题的思考,并
根据这些问题去寻
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10课时 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的内容。(“整理和复习”第1题,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的整理,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
规律。
◆教学重点
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同学们,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20以
内退位减
法,并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教师先拿出口算卡片(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36张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卡片),同桌
互相出题进行口算练习。
2.谁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
的算式共有多少道?(学生可能说出各种不同答案:反应快
3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的学生很快数
出手中的卡片一共有36张;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说出十几减9的算式
有8道,十几减8的算式有7道…
…十几减2的算式有1道,加起来一共有36道)
3.下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口算卡片分类,想一想怎
样能很快记住这36道题。分的过
程中,同桌互相讨论。
二、整理归纳
1.看表口答。
(1)找出哪几道题是十几减9的,哪几道是十几减7的……读一读并直接说结果。
(2)教师在表中任指一道算式(如:12-7),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算式。
(3)找出减数与差相同的所有算式。
(4)教师任指一道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在计算中用到哪些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过程中可用“破十法”计算,也可以用“想加算减”等
方法计算。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
16-8= 10-8=2 6+2=8
15-7= 10-7=3 5+3=8
小结:16-9,这个“6”就是…
…(生:被减数个位上的“几”),这个“1”就是……
(生:破10去掉9后剩下的1),所以十几减
9就可以直接用“几+1”来计算了。(板
书:几+1)
生1:我发现“十几-8”的退位减法可以直接用“几+2”求出得数。
生2:我发现“十几-7”的退位减法可以直接用“几+3”求出得数。
……3.教师总结儿歌:(课件出示)退位减,我会算。
十几减9,几加1,十几减8,几加2,十几减7,几加3,
十几减6,几加4,十几减5,几加5。
4.用这样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
15-8= 16-7= 18-9=
17-9= 17-8= 14-7=
师:同学们的发现太有价值了!有了这么多好方法,我们就可以计算得又对又快!
三、整体观察退位减法表
1.继续观察减法表发现规律。小组内进行交流,准备汇报。(课件出示减法表)
2.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及时整理学生思路。
(1)从相同的被减数角度观察。被减数不
变,减数减少,计算结果增加;减数减少
1,计算结果就会增加1……
(2)从相同的减数角
度观察。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1,计算结果就会多1;被减
数少1,计算结果就会少1。计算结果随着
被减数变化。
(3)斜着看每组算式,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相同的数,计算结果不变。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和问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1)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教学反思
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脑指挥
双手,双手促进大脑
,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自己给20以
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卡片分类,整理成一张
表,并从中找出排列的规律,这是一个再
4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发展、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同桌交流或者小组交流的
形式中自主探究,激发了学
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精神体验。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6页的内容。(“整理和复习”第2题,练习六第4~8题)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各种形式的解决问题的类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
16-7= 11-5= 13-4= 14-6=
12-7= 15-6=
1.指名口答。
2.任选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二、整理复习
1.出示教科书第24页的第2题。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2)要求“小丽比小林
多得了几朵”需要
什么条件?(3)列式解答。
2.出示教科书第25页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的意思,再独立列式。
3.出示教科书第25页练习六的第5题。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2)要求“小月折了几只”需要什么条件?
(3)列
式解答。
4.出示教科书第26页练习六的第6题。
请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
先说图意,再列式。
5.出示教科书第26页练习六的第8题。
(1)让学生看图说图意。(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个别汇
报。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
2.看图算一算。
(1)草莓比梨多几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4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课堂小结
1.你在这个单元学会了哪些知识?
2.说一说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2)
1.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12-9=3(朵)
2.11-5=6(个) 13-4=9(支)
3.14-8=6(只)
4.(1)14-7=7(棵) (2)14-7=7(棵)
5.(1)16-9=7(棵) (2)柳树和柏树一共有多少棵?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构建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内协作互动,亲身
经
历知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中,每个环节都是学生自己
动脑、动口、动手,积极
研究,表述想法,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复习,学生
在已有基础上对原先学过的内容进行更高层次上
的再学习,加深了对所学数学知识
的理解,提高了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
学生的创新
意识。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
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
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
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
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
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我们帮助他整理一下房间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
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就找到了帽子了?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
便,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研究分类与整理。
二、讨论
教师(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4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师: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
教师:能按照形状分一分并告诉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吗?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教师:现在请大家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教师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数
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使学
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呈现方式的特点。
2.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还可以怎样分
?教师:请大家按颜色分一分,选择一
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分类的结果。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体会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三、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
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1)教师带
领学生完成第2题的第(1)题。(2)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第2题的第(2)题。(3)
讨论:分的都
是这些卡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2.拓展练习
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
放录像:生活中的分类(超市、图书馆、家中的储物柜)。
引导学生感受分类的作用。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1)
气球分类: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力求遵循知识的发
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
生智力”的教学
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发现、
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2.在本节课的教
学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标,教学过程靠标,课程结
构达标。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
重激发学习兴趣,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例2。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4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能用表格的形式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一大一小的两个杯子,一大一小的两个球。
师:这些东西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1:我按大小分:大盒子、大杯子、大球是一类,小盒子、
小杯子、小球是另一类。
生2:我按形状分:两个盒子是一类,两个杯子是一类,两个球是一类。生3:
还可
以按用途分:盒子和杯子是能装东西的,球是不能装东西的。……
2.揭示课题:同学们
按照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等不同的标准给这些物体进
行了分类。那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
结果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呢?这些结果可以
怎样清楚地表示出来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按不同标准分类。
出示例2情境图。
师: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生1: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分一组,小孩分一组。生2:按男、女分:男的分一组,
女的分一组。
7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
生3:按高矮分:高的分一组,矮的分一组。
生4:按左右分:左边的两家人分一组,右边的两家人分一组。
……2.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
(1)引入。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把这些人可以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高矮分,
按左右位置分……选择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会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那用什么办法可以清楚地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呢?生1:用文字。生2:用图形。生3:用数字。生4:用表格。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老师要告诉你们,用表格表示
分类的结果最清楚。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表格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2)出示表格。
表一 表二
教师:请同学们先按年龄把这些人分组,看怎么分?每组有多少人?把结果填在表
一中。
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展示。
师:请同学们再按性别把这些人分组,把分组的结果填在表二中。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汇报、展示。
师:还可以怎样分组呢,请各组再选择一种分类方法把这些人分组,把结果填在下
4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面的表格里。
人数学生分组活动。展示、汇报。
三、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只要大家能说出
恰当的理由,都
可以给物体分类,另外,还学习了用表格可以清楚把分类结果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操作,放手让学生说,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生从参与数学
活
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学会了按多个标准分类,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
分类的结果。教师以平等
的身份参与讨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给予充分的尊重,给
学生留下思考、探索与表达的空间,教师真正成
为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
者,而学生也在积极的情感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
第4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
作用,
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认识百位及计数单位“百”,深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下图中的1~20各数。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45、70、98),看看你们认识吗?
教师: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课件呈现一些较大的两位数)。
教师: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5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教师:到底
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
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
的好朋友呢!
教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
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
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
你对于100
有什么感受?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盆里拿出2l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完后一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教师:对,他请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
21。
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好,下面我们在2l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
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教师
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
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
说说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
的组成;39再添上1是多少,40里面
有几个十;39、49、79、99后面分别是多少等。
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再添一就是多少?教师:对,99再
添一就是100。那我们就这样10根一捆
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少呢?
教师:对,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
教师: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说100里有几个10?
教师:10个十是多少啊?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教师: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教师: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小棒两捆两捆地合一合,看看100里有几个20。
教
师(呈现未结成捆的100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
用数就能从10
0根小棒中拿出大约50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
三、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3个十是30
……
9个十是90
10个十是100
▼教学反思
5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节课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
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
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进行估计来建立数感。2.重视让
学生进行实践
操作。例1和例2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
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整节课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
作,注意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
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合作学习的
氛围,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
息交流,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第2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的例3及“做一做”,练习八第5~7题。
△教学目标 <
br>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在个位上用几颗
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能够正确地、
熟练地
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计数器)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上个学
期我们借助计数器学会了读、写
11~20的数,今天咱们继续借助计数器来学习读、写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读
数写数)二、探索新知
1.出示计数器。
师:计数器从右边起,
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
“个位”。
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支铅笔。
这里共有几支铅笔?(有24支),有几个十支和几个一支。(2个十支和4个一支)
学生回
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支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
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
个数写作“2
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这
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3。
(1)上面3种纽扣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下面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问:这个
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
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
没有,就写0”。写作:“40”,读作:“四十”
。
(3)下面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听。个别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
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占位,如30、40、50……
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5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
100的读写。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
;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
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三、课堂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
“0”占位。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从右边起,
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读法
和写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读数和写数的过程是综合运
用本单元所学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
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重要的概
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
念;同时它又是后面要学的大小比较、百以
内的计算的重要基础,对于例3的教学
流程应该让学生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
数器上用珠子表
示——数的读、写这样的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小棒是小棒,计数器是计数器,在头脑中它们之间是割裂的,
没有任何联系。
为此我设计了将24根小棒图与计数器对应摆,让学生体会24中的
两捆小棒表示2个十,应放在计数器
的十位上,4根小棒表示4个一,应放在计数器
的个位上,让学生通过思考初步建构小棒图与计数器之间
的关系;在认识100时又
让学生体会思考10个十就是100,100根小棒应放在计数器的百位上,
让学生再次体
会小棒与计数器之间的关系。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八的内容。(练习八第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
理。
2.能够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
3.会正确地写出和读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数的高位起。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能正确读
写
100以内的数。
5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给小动物找家。
(1)在黑板上贴五间房屋图,屋顶上写着75,36,21,100,另一间空着。
(2)给几个学生戴上动物头饰,根据数的组成,找各自的家。
(3)小猫的家个位是1,十位是2,这个数是21,小猫找到了家。
小鸭的家是10个十,这个数是100,小鸭找到了家。
小狗的家是3个十和6个一,这个数是36,小狗也找到了家。
问:熊猫的家在哪儿?
学生可能误以为是写着75的那一间,要引导学生分析5个十和7个一,是57。
(4)学生在练习本上连线,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练习八第8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7
2.完成教科书练习八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完成教科书练习八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完成教科书练习八第11题。
独立完成。
5.完成教科书练习八第12题。
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使学生能对所猜的数进行简单的、有
条理的推算。
如:知道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9,利用所学知识思考,符
合这个条件的数还有27,36,
45等。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的例4及“做一做”,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100以内数的数目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5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探究和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1.教师出示:五十七、六十六、八十九、二十三、七十、一百、三十八,要求学生写
数。
2.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师:以上这些都是100
以内的数,那么100以内的数还有哪些呢?它们之间的顺序又
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100
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顺序)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
写。师
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三个问题。
(1)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
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
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2)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
现。 <
br>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
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
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
4、5、6、7、8、
9排列(0没写出来)。
(3)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3.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
个位和十位的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这一斜行
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
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
开始逐渐缩小到1……
4.让学生填满表中的空格,重温10
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
找数,师生间也可互问互答,
形式多样。
5.按第2题的要求给指定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
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
6.进一步探索百数表得排列规律。可让学生4人一组,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如:
每一行都是10个数,除第一行外,每行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每一竖行也都是
10个数,这些数的个位
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整十数排在最后一
竖行如10,20,30,…
三、课间活动
1.大屏幕出示100以内完整的数目表,课件演示下面三种图形在不同位置框
出的数,
用不同的颜色显示,领着学生读这些数,同时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2.猜数。
(1)图A中左上角是15,另外三个数是多少?(16,25,26)
(2)图B正中间是23,另外四个数是多少?(13,22,24,33)
6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图C中正中间是59,另外四个数是多少?(48,50,68,70)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能说说数的顺序间有什么关系吗?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100以内数的数目表
▼教学反思
<
br>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写百数
表时,因为学生
已经有了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所以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
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
,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
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通过对百数表横、竖
等方位的观察,使学生
对100以内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
些
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
能力,同时
提高学习的兴趣。
第5课时 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九第3、5题
△教学目标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6
1.使学生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正确运用“>”、“<”或“=”。
○教学难点
探索并总结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较大小)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小棒比较42与37的大小。 <
br>(1)猜数游戏。①小朋友们,请你们猜猜老师手中小棒的根数。②验证:学生猜对
后,再让一名
学生把10根扎成1捆摆在讲台上。学生说数,教师写42。③只看一眼
小棒根数(事先放在投影仪上,
用纸盖好)。学生猜对(37)后,把3捆又7根小棒
移到讲台上,教师写数37。
(2)比
较42与37的大小。左边42根小棒,右边37根,谁来说说这两个数谁大谁
小,用什么符号链接?(
用“>”连接)你是怎样想的?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
37的后面,所以42>37。②根据数的
组成来比较大小。42是由4个十2个一组成的,
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37。③42
比40多两根,37比40少3根,所以
42>37。(3)利用刚才的方法,比较大小。(手势表示)
6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利用计数器比较大小。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23,请学生读书,教师板书。
请一位学生上台拨数,要求拨的数比
老师拨的要大。(学生在个位上多拨几颗珠子)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拨?(个位上的数比老师个位上
拨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请全班学生拨数,要求拨的数比老师拨的要大,并请每位学生把老师拨
的数与
他们自己拨的数写在练习纸上,再用“>”或“<”比较大小。
(3)学生汇报,教师
板书,并引导学生提问: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有没有简便的
方法?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而个位
上的数不一样时,怎么办?(十位上的
数一样,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教师小结:两个两
位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则
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
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
个两位数就大。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
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你学得开心吗?请同学们把今天这节课最开心
的事说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
的小伙伴听,好吗?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42>37
23<25
▼教学反思
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6
要让学生聪明起来,首先就要让他们愉快起来、自由起来,只有愉快的心态和自由
的氛围才可能
有智慧火花的闪现。把“比较方法”巧妙地蕴涵在游戏比赛中,让学
生在一次次轻松、刺激的比赛中来感
悟并总结出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本节
课我不断变换角色,启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游
戏、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我都让学生痛痛快快的玩,开开心心地学,轻轻松松地
悟。
在这节课中,传统教学的知识点几乎都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教师只在关键的
知识点上
进行追问。少插“路标”多“设疑”,引导学生把相关的内容学透,最终让
学生获得成功。
第6课时 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九的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发展学生的数感。
2.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100以内数的
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数学用语描
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6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
1.按顺序写数。
2.
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82156二、探究新知
投影出示例6。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种颜色的球中,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
2.学生汇报:红球最多,有58个,黄球最少,只有10个。
3.那红球跟黄球相比,结果怎样?黄球跟蓝球相比呢?
4.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
红球比黄球要多,黄球比蓝球要少。教师提问“多
多少”“又少多少”,学生思考后得出“红球比黄球多
得多,黄球比蓝球只少一点”。
5.“多得多”一词用得非常好,“只少一点”我们习惯说“少一些”。
谁再说说?(指名几位学生说)谁能反过来说说?
6.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比较数的大小,这节课我们
学习了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
些、少一些”这些数学用语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考考你。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小明的邮票数比小娟多得多,小红的邮票数比小
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6
娟少一些。
本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画“√”)(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画“○”)
2.请你说一些“多一些、少一些”的例子,好吗?
四、实际应用
1.
接下来我们去水果店走一走(出示第43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
组,每人说一句话,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订正。
2.同学们说得真好,小青蛙要来考考我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
第45页第4题,
请你猜猜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
3.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用一句话表示
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想一想,你能用语言描述出
我们身边出现的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多些、少些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反思】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
识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
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
、“多得多”、“少得多”
数学用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针对教学目标
,教学
时应该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
整
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数量关系,以表
6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示两个数之间
的关系。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
的数学。3.采用欢快轻松的教
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枯燥的说教。在授课过程中
可以从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及不同的提问方式,从
各种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的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批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教学例7。
师: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这里有一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
2.观察图,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3.学生观察汇报。
(1)有很多的珠子,题目中告诉我们有58个。(2)要10个穿一串
。(3)问题是:
7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6
能穿几串?(板书:能穿几串?)
二、知识新授
1.先小组内讨论,看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
(1)圈一圈,每10个一圈,能圈5次。
(2)用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
(3)1串是10个,2串是20个,5串就是50个,还剩下8个。
……
(有人能够用其他方法解决,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教师追问: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不要急着做出选择。
2.小组合作,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汇报,谈感受。
(1)喜欢圈一圈,因为这样看得清楚。
(2)喜欢用数的组成,因为这样更快。
……
小结:刚才大家用了这么多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老师觉得大家的方法都有道理,我
们在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想一想,比一比。
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大家想一想,比比谁的方法能又对又快地解
决这个问题。
指名一个学生汇报。
教师指名做得最快的学生来汇报,大家一起验证,让学生感受优化策略。
三、课堂小结
6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能穿几串?
方法一:一串一串地穿
方法二:圈一圈
方法三:借助数的组成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整个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现实
生活,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场景入手,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通过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入手,在小组探究中进
行交流,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新知识,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汇报的过程。
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为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
br>的基础。
第8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的例8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5题。
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6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通过学习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与“加法交换律”等运
算定律。
◆教学重点
能够又对又快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批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0是( )个十。 90是( )个十。
6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8个一和5个十组成(
)。6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
二、自主探究,互动学习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开学以来,班里的同学表现很好,老师来到商店买写字本作为
奖品发给同学们。
售货员阿姨先拿了30本写字本,又拿了2本写字本。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
2.计算30+2,2+30。
(1)引导思考。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问题“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板书)
师: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
师:请同学们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讨论探究。
7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组织讨论计算“30+2=”
①学生小组议一议,说一说怎样计算30+2=,教师巡视,看
看学生怎样说,对学生及
时进行指导。
②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3包是30,30再数2就是32。B.摆小棒法。C.组成的
方法:3个十和2个一组成
32。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解决计算30+2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所以30加2等于32”。
(3)组织计算2+30。
师:要求“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30加2等于32,所以2加30等于32”。
3.计算32-2,32-30。
(1)师:现在我们知道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拿2本发给了两名同学,还剩多少本?
请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组织讨论计算“32-2=”
①学生小组议一议,说一说怎样计算32-2=,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怎样说,对学生及
时进行指导。
②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根据数的组成:32里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下3个十,就是30。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
B.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因为30+2=32,所以32-2=30。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解
决计算32-2=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
成的,从32里减去2个一就剩3
个十,所以32减2等于30”。
(3)组织计算32-30=
请学生计算并说出是怎样算的。
教师小结:几十加几就得几十几;几十几减几就得几十。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让学生齐读题目)
三、课堂小结
师:通
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有关计算的一些知识,你认为在计算这类加减
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30=32 32-30=2 【教学反思】“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一节计算课,这节课要掌握整十数
加一位数及相应
减法的口算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
内数的组成学习简单的加减法,也为今后进
一步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我从生活中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学生和<
br>探索数学的动机,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注重突出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运用
小棒的拼摆,不
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了学生
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7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9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
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
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和“数位”“数值”的概念。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
,学会归纳整
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圆片数与所表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
关系。
○教学难点
探索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
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1个圆片和数位表
,介绍今天学习的知
2.把1个圆片分别放在个位上和十位上各表示什
识与它们有关。
么?
3.同一个圆片,怎么一会儿表示1个一,一会儿又表示1个十呢?
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
小结:把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十位个位
二、知识新授
1.学生尝试,体会数位和位值。
教师操作并提问。
(1)这个数是多少?每个圆片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用2个圆片,摆一个比11大的数,介绍方法,并
变大了。
(3)摆比11小的数。十位个位●●
(4)请学生思考:怎么小圆片一搬家,数就发生变化了,这是什么原因?
2.探索规律,有序思考。
(1)摆一摆,3个圆片能表示几个数?
说说为什么数
(2)由学生评价以上几种摆法,最欣赏哪种摆法。
小结:
把所有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再从个位上移一个圆片到十位上,一直到把所有
圆片都移到十位。或者把所有
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上移一个圆片到个位上,
一直到把所有圆片都移到个位。这样就是有序变化
,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3.用4个圆片摆,不重复、不遗漏、有序排列摆出数。
(1)展示学生作品。
(2)由学生评价,并说一说每种摆法有什么规律,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小结:除了逐一移动
小圆片,还可以交换十位与个位的圆片,这样也不会重复、遗
漏。三、巩固练习
7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梳理发现,探究规律。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察黑板上分别用2个●,3个●,4个●摆出的数,你发现了什
么?
生1:用2个●摆出了3个数,用3个●摆出了4个数,用4个●摆出了5个数。
生2:我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的个数多1个。
生3:我发现每一个摆出的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刚好是摆出的●的个数。
……
2.学以致用,猜想验证。
师: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如果不动手摆●,猜猜看5个●可以摆
出几个两位数,分
别是哪些数呢?
生1:6个。因为摆出的数比●的个数多1个。
生2:可以摆出5,14,23,32,41,50。
师:到底结果如何,现在拿出5个●,动手摆一摆并做好记录,检验一下你们的猜
想是否正确。
学生动手摆圆片记数,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
▼教学反思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
本节课,我注意尽量多给学生留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摆,让学生去
观察,去发现规律,
去归纳整理。学生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
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尤其是学生
在数位上摆圆片、探索摆数规律的活动片
断。学生边摆边说,然后我问:怎样摆才能摆全?这样摆有什么
好处?你更喜欢谁
的摆法?等等,为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有序思考做铺垫。学生用4个圆片摆数,我布置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随后我抓住时机
提出,不摆圆片,
能直接说出用5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不同的数吗?使规律自然
而然地被发现。
第5单元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4题。
7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与1分、2分、5分
的硬币
九种人民币,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2.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同学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呢?(学生答:钱)那
你知道我们
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正确使用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1)]
二、引导探索,认识人民币
1.组内交流,初步认知。
每个小组桌面上放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请同
学们认一认,把
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真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注意要互相
谦让,不要损坏人民币。
2.分组汇报,交流展示。
7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
谁
愿意到前面来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要先说出你介绍的人民币的面值
(就是多少钱),再简单说
说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
人民币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通过看阿拉伯数字知道它是多少元。你通过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人民
币?
师:人民币上大写的汉字还有壹、贰、伍等。
板书:壹、贰、伍
生1:我认识1元的纸币,我是通过看颜色认识的。1元是绿色的。
生2:我还认识5角的纸币,5角的正面有两个少数民族的人像,背面有国徽。
小结:1.认
识人民币的办法很多,不仅可以通过颜色、数,还可以通过图案进行辨认,
也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
辨认。2.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
像热爱我们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
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三、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简单分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
(1)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小组内研究分类的方法。
(纸币和硬币)
(2)学生汇报不同分法,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
单位。
(板书:元、角、分)
2.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老师想买一支一元钱的自动铅笔,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可
以怎样付款。
这些付款方式都对吗?为什么呢?(板书:1元=10角)
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吗?
引导学生拿人民币学具摆一摆。
7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板书:1角=10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交流后强调:认识人民币可以通过颜色、
图案、文字来辨别,
以及1元=10角,1角=10分)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1)
1元 5角 1角 1分 2分 5分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
先是以购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接着再
让学生同桌合作,初步认识了1元
以内人民币的特征后,自然而然地建立了1元=10
角的概念,同理也感受了1角=10分,使学生在头
脑中清晰地建立起元与角、角与分
之间的进率关系。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
参与,有的
是独立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
的
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
了更大的学习兴趣。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2)
△教学内容
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
教科书第54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5~7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通过“换币”
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5元、10元可以换几张的1元,20元、50元、
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的
,以及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的等价兑换货币。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等价兑换货币。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教师出示人民币,请学生认。
师:今天我们还要来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看看小朋友们会不会用人民币呢?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2)]
二、互动新授
1.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
师:(拿出
装着人民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5元的纸币)这张人
民币的面值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上面写着数字“5”。(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
8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师:可能是5角、5分啊。(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
师:对,有“伍圆”的字样。(每说出
一个就把方法归结出来)师:辨别(认识)人民币,
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100元)
生:有毛主席的就是100元。(教师注意纠正)
师:(举起新版50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100元吗?
生:不是,是50元,因为它是绿色的,写着“伍拾”……
师:对了,同学们说得很好,认识
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
进行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例
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2.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1)小组认识活动。
师:我要请
小组长考考大家。首先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同学:
“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
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的
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下组倾听,调控活动方法,适当给予赞扬鼓励。
(2)以抢答方式小组汇报。 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3.大额人民币的换算。
师:小明和妈妈买完东西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的钱包里只有这些钱(出示
大额人民币,如5
元、10元的人民币)。没有1元,怎么办? 生:可以换成1元的。
师:谁可以帮小明换一下?
学生用学具人民币边摆边说。
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8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课件出示:
三、课堂小结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2.师:回家以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
20元=(2)张10元
50元=(5)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2)张50元
▼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
活中,学生也会经常见到一些大面值的人民币,有些学生可能已经认识了
这些人民币。本节课的教学,是
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在教
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
提醒有困难的学生先用学具
换一换,再想一想、说一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的活动解决
问题,
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做一做”时,既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解决一些
简单的
实际问题,又要适时地对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进行指导,做到“扶”
“放”结合,“扶”得得体
,“放”得有度。要做到这点,的确很难,所以,教师为
有待继续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
水平。
8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知道物品价格,通过简单
的加
减解决问题。
2.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
币。
◆教学重点
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
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纸币和硬币)
3. 1元=( )角 1角=(
)分 1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教师给予鼓励。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简单的计算。
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8
[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1)]
二、互动新授
1.师:一把尺子是1元2角,怎样拿钱去买?(课件出示例5)
生讨论:(1)可以拿两张5角,一张2角;
(2)可以用10个1角换一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师:那么,1元2角=(
)角
小结:因为1元=10角,所以1元2角就是12角。
2. 18角=( )元(
)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个别作答。
3.出示教科书例6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们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从图中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回
答可以怎么解决,
教师纠正不合理之处)
最后,教师根据教科书问题,进行集体讲评。
三个问题:
5+8=13(角)13角=1元3角
师:13角=1元3
角,你是怎么想的?生:13角可以分成10角和3角,所以13角=1
元3角。
1元=10角10-6=4(角)
师:为什么把1元换成10角?
生:1元减6角
,它们的单位不一样,只有单位一样的时候才可以计算,因此1元换
8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成10角。
1元+3元1角=4元1角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生:1元加3元等于4元,再加上1角,所以等于4元1角。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1)
例5:1元2角=12角
例6:5+8=13(角) 13角=1元3角
18角=1元8角
1元=10角10-6=4(角)
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认识了人民币
单位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实现对人民币单位间的互化,
学习简单的关于人民币的加、减计算。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计
算。这一
节内容是整学期的过渡,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为两位数相加减的计算奠
定基
础。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熟悉人民币,才会大
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
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模拟购物的活动,不仅增强了
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8
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
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学生
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同认知结构和思维
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达到了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的目的,从而获取交流的实
效,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第4课时
简单的计算(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的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
币的知识。 <
br>2.通过购物活动,解决简单的购买物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初步体会人民币
在社会生活
、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懂得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购物活动,解决简单的购买物品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1元5角=( )角14角=( )元(
)角1元3角=( )角
8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探究新知
教学教科书第58页例7。
出示教科书第58页例7的四种杂志的价格图。
《我是小学生》 《画报》
《卡通世界》 《连环画》
5元 6元
8元 7元
师: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这四种杂志中的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生:是指两种杂志的价钱加起来等于13元。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方法一:
先随便选2本,试一试。
方法二:
先选定一本,然后按顺序试。
共两种答案。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总结。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87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2)
5元+8元=13元
6元+7元=13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依然是元、角的加减法计
算,教学设计先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铺
垫。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在各自思考的基础上以
小组为单位总结出例题
的答案,接着通过总结比较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题中条件有序地进行思考,使学生
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理
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进行整十
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8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口算的算理、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小棒摆出一个你喜欢的数,教
师选出如20、30、50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数叫整十
数(板书:整十数)。今天,有两位新朋友来到
我们班:小猫咪咪和花花(边说边贴上
小猫图),它们可都是钓鱼能手,它们刚钓完鱼回来,你们猜猜它
们各钓了多少条鱼?
可能很快猜中,在小猫的图后写上30条、20条。
如果猜不中,就给
学生一些提示:小猫说钓的条数是整十数,再根据学生说的数提
示多些或少些。
师:都被你们
猜中了,小猫问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钓鱼的条数提数学问题?如:咪咪
和花花一共钓了多少条?咪咪比花
花多钓了多少条?……
师:这么多问题,你们会列出算式吗?生:会。
二、体会算法,解决问题
1.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谁来说“咪咪和花花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是怎样列算式的?生:30+20=50
师板书:30+20=50
师:像30+20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整十数加整十数。 <
br>师:你是怎样算30+20的?先和同桌讨论你的方法。小组内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
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8
最多。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生1:数数的方法,30、40、50。
生2:计算的
方法,因为3+2=5,所以30+20=50。生3:数的组成,30和20组成
50。生4:3个十
加2个十是5个十,就是50。(学生若说不出,可让他们摆小棒后
说)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
多种方法,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那
么怎样列式计算出“咪咪比花花多钓了多少
条鱼”?生:30-20=10。
师板书:30-20=10
师:像30-20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做整十数减整十数。
你是怎样计算30-20的?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小组能想出最多的方法来计
算。
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法。
2.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出示30+40=
和70-3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先摆一摆,再算出来。
请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可多让几个同学说摆的过程。充分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的算理。
三、游戏活动,巩固新知
1.钓鱼比赛。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棒,都学会算整
十数加、减整十数了,还能用这么多种方
法算,小猫们问谁愿意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呀?师:先做钓鱼游戏
吧。我这有很多鱼等
你们钓,可是啊,你要把鱼身上的算式答对了,才能钓上来。出示带有算式的鱼卡<
br>片:
10+20 20+60 50+20 30+4 30+40
100-20 70-10
30-10 80-50 50-40 40+2
70+10 10+80 30+50
20+70 80-30 50-20
70-60 40-20 60-20
9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写算式比赛。
师:你们都算得很快,那么你们能写出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吗?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第一组写得数是50的算式,第二组写得数是60的算式,第三
组写得数是70的算式。要求写出的算
式又对又多,可以选一个记录员,也可以轮流
写,其他人要帮忙检查,看看有没有写错的。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相信这节课你们又会有很大收获,回家与你们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0+20=50
30-20=10
想:3个十加2个十 想:3个十减2个十
是5个十,就是50。
是1个十,就是10。
▼教学反思
1.让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一年
级小学生好动、坐不住,需要教师不断地组织课堂
纪律,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这节课通过创设“
小猫钓鱼”的场景,由猜小
猫钓的鱼的条数——钓鱼比赛——写算式比赛——回家路上,这几个游戏活动
贯穿
整个课堂,把原来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富有趣味,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乐在其中
。2.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
能力。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
生自己去探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不是
老师去说、去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
考,自己去总结,这样的课堂,
不但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来,
掌握了学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9
习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整十数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2.比较以上两组题中前后两算式的不同点。
二、探究新知
1.看情境图提出问题。
9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件演示教科书第64页例1的情境图。显示小林与小
红的对话。师:从这幅图上,
你能看到什么?
生1: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生2:小红才写了20个字。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呢?
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小林一共要写多少
个字”这个问题好不好?谁能列出这个问
题的算式来呢?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25+2,师板书到黑板上。
师:结果是多少呢?现在可以独立思考,直
接在头脑里想,也可以小组合作,用手中
的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
小组汇报。
小组1:先摆5根小棒,加上2根得到7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根。
小组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25根、26根、27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小组3:先算5+2=7,再计算20+7=27。
小组4:用点数的方法算:25、26、27。
3.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是太棒啦!自己就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25+2的结果。现在我们来
看下一个问
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请你再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吧。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生1:先摆2捆加2捆是40根,再和5根合起来是45根。
生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25+20:25、35、45。
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9
生3:先算20+20=40,再算40+5=45。
4.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异同。
师: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学生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
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
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快与你的同学说—说吧。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反思
1.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
准》所赋予的
任务。本案例,从再现学生生活情境人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也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积极地投入到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
数的数学问题中。
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9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积极性、主动
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2.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吸引学生积极
参与到知识建构中来。在探究两位
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学习过程中,不是由教师
担当主角一味讲解,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通
过摆小棒动手操作等一系
列的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都很高,由原来的要我
学
变为了我要学。
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
进位加法的计算。
2.
在观察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的算理。批注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旧知
1.口算。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数学竞技场,我们要在这里让大家比一比谁是今天的数学冠军。
不光要口算
速度快,还要看谁做得对,比一比谁能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
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9
教师出题,学生比赛。
9+8 35+20 4+7 32+5
20+67 4+71 30+50 86+2
评出数学冠军,教师表扬,并鼓励其他人不要气馁。
2.实际应用。
师: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做得不错,有没有信心来解决其他数学问题?
生:有信心完成任务。
师出示问题:我们一年级一班有31名同学,今天又到场了5位老师,
一共有多少人?
如果到场的是30位家长,一共又是多少人?
生1:我解决第一个问题。31
+5=36(人)。先算1+5=6,再算30+6=36,一共到场
36人。
生2:我解决
第二个问题。31+30=61(人)。先算30+30=60,再算60+1=61,一共
到场61人
。
二、探究新知,促进理解
1.创设情境,诱发思考。
师:在前几天我们班举行
的联欢会上,同学们都非常高兴。自己身在其中快乐无穷,
那看别人开联欢会,又是什么感觉呢?生:也
非常高兴。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一年级二班的联欢会。课件呈现例2情境图,显示两位
学生为联欢会搬来纯净水放在讲桌上。(画外音: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好地进行联欢活
动,晶晶和亮亮为大
家送来了纯净水。声音加文字:咱们班有33人,每人1瓶够吗?)
师:通过认真观察,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晶晶和亮亮为大家出了一道难题:送来的纯净水够不够每人一瓶?
生2:要想知
道33人够不够每人1瓶,得知道纯净水有多少瓶。师:你们觉得够不
够每人1瓶呢?估计一下。生1:
可能差一瓶。生2:也许正好。
师:要想准确地知道够不够,我们得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呢?(学生先
在小组内讨论,
然后交流解决方法)
9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生1:数一数纯净水的瓶数。生2:利用加法算一算。
师: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加简易、实用呢?
生:如果数很大,就不能一个一个地去数,那样很麻烦,所以第二种好一些。
师:根据图上内容,你能列出算式吗?生:24+9。
2.动手动脑,探求方法。
师:怎么计算24+9呢?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在头脑中想一想。
学生独立试摆、思考,分组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组织各小组汇报成果:
方法一:点数法。
生1:我们利用点小棒的方法:24根、25根、26根……33根。
生2:我们利用数数的方法:24、25、26……33。
方法二:“凑整十”法。
生1:把9根小棒分成6根和3根,拿出6根与2捆零4根凑成2捆零10根小棒,
可将10根捆成一
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零3根,即33
根。
生2:先算24+6=30,再算30+3=33。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指名说说此种计算方法。
小结:先将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跟剩下的数相加。
方法三:“进位加”法。
生1:用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捆成1捆零3根,再加上2
捆,一共是3捆
零3根,即33根。
生2:先算4+9=13,再算13+20=33。
7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9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指名说说此种计算方法。
小结: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
三、总结学习,课外拓展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师:在课下,运用你灵活的头脑出几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题,可以是口算
题,也可以是实际问
题,去考考你周围的同学。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反思
反思本案例,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和学习。1.
课堂伊始,用竞赛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
热情调动了起来,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学习中。2.探索新知的过
程中,教师放手让学
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并显示不同的算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
br>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培
养,而且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机会。3.练习的设计既注重了活动性、
98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趣味性,调动
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注重了其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逐步推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
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了一定的环保
教育。
第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
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
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
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
年级一班的“小小图书角”正式开业了,
我们先来看一看都有哪些书。(多媒体课件播放教科书第69页
情境图画面)
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9
生1:有故事书,还有动漫书。生2:我知道故事书有35本,借
出去了2本。生3:
我知道动漫书也有35本,借出去了20本。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根
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小组先交流想
法,再汇报。
生1:还剩多少本故事书?生2: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二、交流合作,学习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要解决“还剩多少
本故事书?”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小组的
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做,教师巡视。生:35-2。
师
:那么35-2得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学生分
组讨论。
学生汇报:
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可随机进行引导。
生:先不看十位,先看个位,5-2=3,再把3和30合起来,就是33。
师:你的这种方
法很好,说得也很明白。(这时,教师再征求一下其他组的意见,再
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师: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了,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地说一说?
生:先算5-2=3,再算3+30=33。
师:这位同学说得好不好?鼓励一下。你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说给同桌听一听呢?
学生相互说一说。
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10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全册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