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及反思

绝世美人儿
834次浏览
2020年08月12日 08: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四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册)教案(含反思)
分宜镇中心学校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任一年级数学课程,本班共62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
具有一定 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
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 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
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 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
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 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
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 充分的
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
再 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 0以内数的
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
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
使学生初步 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
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 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
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 ,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 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
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 用,学习
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 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
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 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
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
分的认识外,“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 规律,初步培养学生
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 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
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 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
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 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
1.认识计数单位 “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
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
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 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
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和整数,经历与他 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3.经历 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
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1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
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
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 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6、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
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7、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8、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知识。
9、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约59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2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3课时
备注
2月24日至 课前准备
2月28日 一、认识图形(二)



3月3日

3月7日
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例1:十几减9



2、例2:十几减8、7、6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3课时

3月10日至 3、例3:用数学
3月14日 4、练习


3月17日至 5.例4十几减5、4、3、2
3月21日 6.例5、例6:解决问题




3月24日至
7、练习五
8、练习六
3月28日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六 3月31日至 三、分类与整理
4月4日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3课时
2课时


3





4月7日至
4月11日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和数的组成
2、读法和写法
3、练习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机动1课



4月14日

4月18日
4、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5、解决问题
6、摆一摆、想一想

3课时
1课时
1课时



4月21日

4月25日
7、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2课时
减法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3课时






4月28日

5月2日
五、认识人民币 劳动节放
假一天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2课时
的进率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2课时


十一

5月5日

5月9日
3、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
1课时
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课时


十二
5月12日

5月16日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2课时
数:例1

4课时

十三
5月19日至 4、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5月23日 例2、例3
机动1课


4




十四
5月26日

5月30日
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例4、例5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七、找规律
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八、总复习
3课时
2课时
4课时
1课时

5课时

10课时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6月2日至
6月6日
6月9日至
6月13日


6月16日至
6月20日
6月23日至
6月27日
期末总复习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 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
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 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
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 些特征,并
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
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 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 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
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

5



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
能力和创新能 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
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
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和3个角

6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
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 ,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
观察结果 。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
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和3个角
教学反思: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 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感
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 验进一步抽象
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br>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

7



步感知其特征,并会识别;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 学与
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课时: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把长方 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
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
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 ?他介绍得对吗?”接着
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 什么名字?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
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8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
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 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 学生回答。
③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 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
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 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
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
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 ,看看能拼出什么
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
——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 么图形?”学生回答后,
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 图形的
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

9



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 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
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 )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
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 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 ,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
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 ,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平面
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 子的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4 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10



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
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
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拼一拼,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
(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
(3)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
5 +1 + 1=7(块)
三、拼一拼,练一练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
(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①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②集体展示。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七巧板 5 + 1 + 1 =7(块)
教学反思: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
我和我的学生们都 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
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 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
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


11





第四课时: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科书6—7页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 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
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补砖块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学具袋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 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
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 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
你的想法!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 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
一加。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完成P6补砖块练习。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10
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
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 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
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
观演示。用后面书 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
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
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3)观察。先提问,
4的对面是?(3,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

12



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
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 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
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在进入新知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帮助图形宝宝分一分,学生的情绪再 次高涨,立
刻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
放在一起,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初步认识了各类物体外观形状。分类时还采
用了小组合作的 方式,这样即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
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


认识图形(二)复习题
一、填空:
1、正方体有( )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相等的( )形;长方体有( )个
侧面,对面都( )。
2、摆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 )根火柴,摆一个长方形最少需要( )根火柴。
3、正方形有( )条边,它们都( );长方形有( )条边,对边( )。正方
形和长方形都属于( )边形。
4、用手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它们的大小( )。
5、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二、我会判断。
1.对的画“√”,错的画“×”.
(1)用8个小正方体就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
(2)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球.( )
(3)一张纸是长方体.( )
(4)老师用的粉笔是圆柱形的.( )
(5)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
(6)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

13



(7)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 )
2.判断下图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不是(是画“√”,不是画“×”).

( ) ( ) ( )
3.判断下图中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是画“√”,不是画“×”).

( ) ( ) ( ) ( )
三、数个数。
1、


( )个三角形 ( )个三角形

2、










( )个长方形。 ( )个正方形

五、它们折出来是什么样子?连一连









14






六、数一数,填一填。







七、补墙砖问题。







( )+( )+( )+( )+( )=( )







( )+( )+( )+( )=( )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 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
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 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
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 “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5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四、课时安排: 13课时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2、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学具盒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 一次生动有趣的游
园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
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16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 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 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
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 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
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布置作业。
五、总结:
今天 我们学习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看着减法想与它相关的加法,从而想出减
法题的得数;教师引导学生 概括出十几减9的两种方法:做减想加和破十法。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7



15-9=6
想加算减 破十法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 许多教学资
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
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如加减法的含义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
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9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

18



(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 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
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 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四.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的内容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
算法)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
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
特点,在 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
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 化的教学。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19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 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
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
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8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
8=5或13—5= 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20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
人的学习潜能。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
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
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 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 ,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内容:教材14页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7、6
教学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21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 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
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 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
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
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 13-6=
教学反思:
简化 计算的思维过程.从详尽地说出计算步骤,到想到“破十”,说出得数:如12-5=7,
12拆成10 和2,10-5+2=7.也可以用口诀简化思维过程,直接说出得数。退位减法是
以进位加法为重要基 础的,也要求学生口算十分熟练,因此要反复训练。在课堂中我还
制作了活动口算卡片让学生视算,或者 我口报加数让学生听算;也发给每个学生一套
1—9的数字卡片,两人一组,每人出一张卡片,口算和是 几,差是几。






22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
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
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http:www. m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 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
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 br>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
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
—8、12—5、12—4、 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
一套写上5、 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 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
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 、“13—8”卡片的
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 旁,再
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作为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条件,尽量给
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 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

23



喜悦, 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究与创新。
“凑十加,用十减”容 易学,但要分两步计算,延长了思维的时间。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教材17页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加十减补,减 十加补”较为有利,但补数概念比较抽象。“用口诀做加法,根据
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思维过程比较 简捷,但需熟记口诀与理解加减法的关系。一般
教材中常采用“凑十加,用十减”的方法,也有在讲了凑 十加后,再用口诀帮助熟记的。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最后都要求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教材18页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
观点的启蒙教育。

24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为
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
“公园 ”,“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
班交流,小组交流还 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
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 火花。



第八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教材19页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
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 ,
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
就在自 己身边。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
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25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20页 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
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 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
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
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 论
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引 导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创新,体现了数
学学习的本质。教师则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 体现在:①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板书,促
进学生对表格的分析,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②通过课件演示, 对学生可能遗漏的重

26



要规律进行预设,对教材进行 补充,拓展学生的思维。③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活动,让学
生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进一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体验合作学
习的重要性。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教材21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
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 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
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 ,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
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 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
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 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
了几个。
4.教师:
刚才我们用摆 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
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 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
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
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 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
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 减法计算。

27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 猜想、推理、交
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低年级儿童年龄小,< br>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如做游戏、听故事、竞赛等激
起学习的兴 趣。因此,本课教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游览数学王国的童话情
境,将学生带到了新奇的学习 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了
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22页 练习五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
7个,还要写几个? 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
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
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我把本节课的教 学环节和试教时处理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整理的
过程,每个四人小组一套算式卡片,在 合作中,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来把这些算式排排队。
我认为,如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说出为什么 这么排的时候,其实已经发现了
规律。如果给学生一个现成的表格,或者根据规律来把表格补充完整,这 样就是把学生
的思维框住了,发现表格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服务。

28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
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
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
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 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
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 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
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新 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

29



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 ,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
有机地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 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
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 动。



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 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
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 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
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 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
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 八方,
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
就 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30





练习课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水果图片、图片:聪聪和明明、音乐《小燕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老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出示图片:聪聪和明明)今天,数 学王国的聪聪明
明和大家一起上一节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课。看哪个小朋友在这节课表现得最棒?
(老师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
1、引入口算练习。
老师:你们会背《花园果园》吗?一起来背一背,看谁背得好听。
(学生背短文:我们村种了 许多果树。春天,果树开花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
了。我们村成了花园。)
老师:瞧!多美丽的花儿!(出示苹果花、梨花形状的卡片)
谁算对了,老师把花儿送给他。

8
+
3


11
-
311
-
8
4
+
9 13
-
4 13
-
9 5
+
7 12
-
7 12
-
5

31




5
+
6


11
-
5 11
-
6
9
+
5
14
-
5 14
-
9
老师:请小朋友先把花儿轻轻放好,看谁保管得好好的,回家后送给爸爸妈妈。
(意图:用花 儿做成的口算卡片,淡化了数学课的枯燥,给数学课增添文学色彩,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多姿多彩。口算 卡片的呈现方式是一道加法题接着两道减法题,集
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思路。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 和习惯的培养。)
2、引入看图计算的练习
请学生再背短文:秋天,果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
老师在黑板上贴出雪梨苹果图。




□+□=□ □+□=□
□-□=□ □-□=□
老师: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几个雪梨?你们 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
道减法算式吗?请你们打开小方格本来写一写。看谁写得又对又漂亮 ?
老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以及书写姿势。
(意图:利用看图计算的形式体验加减 法之间的联系,增强“想加算减”的自觉性。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小活动
老师问:春天,谁从南方飞回来了?(燕子)
音乐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
老师带领学生听着音乐做小燕子的动作。
(意图: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 中玩,愉快身心。也为后面的
过关练习做好铺垫。)

4、引入解决问题的练习。
老师:小燕子说,家乡的变化真大呀,小朋友也长大一岁了,小燕子想考考大家是

32



不是变聪明了,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对比练习。
(1) (2)

?只 6只



12只 ?只
□○□=□ □○□=□

先用投影出示第一小题。
老师:请大家认真看图,想清楚知道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计算。
然后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交流:
从图里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有12只蚂蚁,走了4只,屋里有几个?)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从12只里面去掉走了的4只,剩下的就是屋里的只数。)
同样方法完成第2题
比较两题的计算方法。
老师:这两题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老师小结:由于数 学信息不同,问题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不同。你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顺利过关了。
(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从符号所表达的信息和数据中抽取问题进行计算,以提高初
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通过对比,知道求部分数和求总数的方法是不同的,为
后面的练习打好基础。)

第二关:基础练习。
(1)一共要采13个蘑菇。


33
已经采了8
个。





还要采几个?
□○□=□( )

出示题目。
老师: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




她已经算了多少道口算题?
□○□=□( )

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交流: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老师小结:我们要看清楚题目里的 已知条件和数学问题。求总数的用加法计算,求其中
一部分的用减法计算。下面的题目有点难哦,看看你 们是不是真的变聪明了。
(意图:通过综合练习,训练了学生在具体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共要算17
道口算题。
我还要算8道
题。
第三关:变式练习。
一共有14朵花。


①其中左边有6朵,右边有几朵?
□○□=□(朵)

34



②其中黄花有9朵,红花有几朵?
□○□=□(朵)
投影题目。老师读题。
让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意图:这类题目有些学生容易做错,学生往往被图画误导,而文字却被他们忽略了。
他们经 常写成6+8=14或9+5=14,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同时也
增加了计算的 练习面。)
第四关:(拓展练习)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差点就过不了关。现在是最后一关,请你们加油啦!
请看图,想一想,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人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老师总结 :小朋友真厉害!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也可以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只要我们用心去找,生活 中处处都有数学。
(意图:这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和问题,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加法或减法 问
题,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进一步沟通加法
和减法 之间的关系,熟练“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同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关练习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层层深入。从看图列式,最后让学生自己编题提问题。
有意识训练了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 力。)

三、游戏活动。
老师:小朋友真厉害!能顺利通过小燕子的考验。小燕子说它还发现了家乡的一

35



个大变化就是有了武广高铁“和谐号”,小朋友你们坐过没有?坐火车要注意 安全,守
秩序,有礼貌。好!现在我们一起玩游戏“开火车”。
师生边做动作边唱: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火车开动啦。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
车跑得快!呜、、、、、、火车到站了。(学生停唱 )
老师走到一名学生面前,举起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说:你来算一算,该上几号车
厢?如果 学生答对了,就让学生跟着老师后面当车厢,也可以让学生拿卡片当火车头请
其他学生口算。游戏继续。
9+8 11-6 16-9 15-7 3+8 12-5 12-6 8+7 15-6
14-5 7+7 14-6 14-8 13-6 7+9 6+6 13-7 12-9
(意图:一年级学生毕竟年纪太少了,连续的过关练习使他们身心有点疲倦。快 乐的游
戏是成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法宝。这个游戏也训练了小朋友的合作精神。)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练习课

12-4=8 5+6=11
5+8=13(个) 17-8=9(道)
14-6=8(朵) 14-9=5(朵)
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是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之后的有关退位减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巩固
练习课。一年级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都较浅。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基
本养成了 较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专心听讲,认真写字,大声回答问题等。但是学生在
计算退位减法的时候速度较 慢。在情景图中他们最容易做错的是减法,有些学生不会找
数学信息或总数,也有些学生不太会用语言表 达图意和数量关系。针对以上的情况,同
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我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综合练习。


36








第二单元测试(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题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1. 159=( ) 2. 128=( )
想: 9加( )等于15, 想: 8加( )等于12,
15减9等于( ). 12减8等于( ).
3.8+( )=12 5+( )=14
8+( )=15 8+( )=16
4+( )=11 7+( )=13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面划“√”(每题3分,共15分)












总分

1、拿球拍的是右手。 ( )

37



2、小鸟的后面是小兔。( )

3、花在蜜蜂的下面。( )
4、填一填




第一行

在第二行第三格。( )
在右边。( )

三、 口算题(每题1分共 20分)
1. 11-9= 158 = 128 = 148=
1410= 1610= 178=
2. 118= 138= 159= 187=
129= 168= 148= 188=
149= 179=


38
9=
169=
139=
18



四、算一算,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每题2分共12分)
11 - 8 ○4 13 - 8 ○6 15- 7 ○9
14 -9 ○5 12-7 ○4 5+ 9○ 13

五、算一算,找规律( 每空1分,发现规律2分,共10分)
11 12 13 14
-9

15 16 17 18
我发现( )

六、 解决问题(1-5每题 5分, 第6题 6分, 共 31分)
1、看图列式并计算.

2.、
13个

一、
○ □ = □

39



3、

4、一本书有18页, 方方看了9几页没看?
□ ○ □ = □
5、小华做了15朵花, 送给幼儿园8朵, 他还有几朵?
□ ○ □ = □
6、要送13份礼物,现在剩下4份,送了几份?
□ ○ □ = □
教学反思:
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 决问题是很重要一部分,
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围绕逛超市的事 情,创
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的情景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
活 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
数学的价值,增强了 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 习学生
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
学 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

40



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 求,既不
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
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
形的认识,从中感 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
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 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
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 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 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
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特征,
单元教学难点:
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
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教学反思: 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重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
生观察能力。通过 让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
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思考 ,进一步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
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 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41






第二课时 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 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
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 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 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
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 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 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 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 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
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42



教学反思: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 体验分类。通过分一分,使
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让学生明
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
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育
效果良好。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录像: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里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中会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教学互动
(1)播放录像
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 笔。
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
同一类的物品 放在一起。
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
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呢?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43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的图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
许多方便。
(2)分一分自己的学具袋。
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这些物体分别有多少?哪个最
多?哪个最少?让学生体验分 类的方法和统计的思想。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放学后,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自己房间也分类整理一下
吗?
教学反思:
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的物体进行
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在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
品的过程 中体会整理与分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
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更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分类统计的能力。
2、通过操作 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进一步
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 习惯。
教学重点: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
教学难点:
把同一些物品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大海图(海鸥、美丽的鱼、贝壳、虾……现在正有一群小朋友和他们 的爸
爸妈妈到海里去游泳了)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信息。
二、教学互动
1、引导学生有序看图并提问题。
1)观察大屏幕,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吗?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3)板书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2、解决第一个问题。
1)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正在游泳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按性别、年龄……来分类。
2)把这些游泳的人分类。(出示统计表)
一起看一看,表中的类别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学生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教师可

44



总结说明是分类情况,也就是把这里的人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师巡视指导,奖励填得好的学生。
3、解决第二个问题。
1)解决第二个问题时 ,可不可以用你们刚才学过的分类统计法来解决呢?这些漂亮的
船只可以怎样分类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 或四人一组来一起分一分。
2)反馈展示
3)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统计呢?
(4)观察这些表格,从每种表格中可以读到什么信息?
(5)总结分类统计的方法。
这种统计的方法就呢分类统计。(板书:分类统计)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验分类与更更的过程,在分类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按不同标准对物体分类的方法。培
养学生合作交 流意识,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
的密切联系,养成有条有理的生 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

2、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4、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教学重点: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单元课时:9课时

第一课时: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例1及35页“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
用,知道10个十是1 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百位及计数单位“百”,深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45



教学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展示课件,美丽的草地上出现了两群小羊,每群10只羊)
同学 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绿色的草地上来
了两群可爱的小羊,请小朋 友猜一猜这里有多少只小羊?(请一位学生站答)
到底有多少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19、20只)有20只。
看, 嫩嫩的草,真好吃,又来了许多只羊,估一估,现在有多少只羊?你是怎样估
出来的?(先前后同桌讨论 交流,再请一两位学生回答)
你们猜得比20多得多,现在我们就不能用20以内的数来表示了。
教师揭示课题: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比20更大的数--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一)、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1、到底有多少 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到朋友(将10贴在黑板
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 友呢!
2、(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
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在课本上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
比较,你对100 有什么感受?
(二)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1、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完后一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多媒体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
了谁来帮忙?
教师:对,他请了10来帮忙,10个一是多少?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10个一是
10)。 所以他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这是1捆,这是1捆,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
是21。21是由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生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
时, 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添1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
再让学生说说30 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添1是多少,40里面
有几个十;39、49、79 、99后面分别是多少等?
(三)感受100,体会“十”和“百”的关系。
1、99再添1是多少?学生回答是100.
教师:对,99再添1是100。那我们就这样 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
少呢?学生回答是100.
教师:对,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2、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说100里面有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个十是100。
(四)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1、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20)
2、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有几个两捆小棒?
学生操作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个20是一百)
3、现在把你们面前的100根小棒快 速的分成两组,并且两组数量要相等,分完后
观察每组有几根小棒。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板书(2个50是100)

46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过渡:刚才我们借助学具认识了 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现在我们一起进入数学乐园吧!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情境图):你们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
教师: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还,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教师: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3、大力士搬砖块。
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块。看!(呈现下图)
大象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学生回答:7个十就是70,也就是搬了70块砖。
教师:你怎么快就数出来了?
教师(呈现下图):大象还差多少块砖就搬了100块了?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哦,原来10个十是100(呈现下图)。
教师小结:刚刚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数,在生活中还有 许多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在
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思考,时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做一个有心 的孩子。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5个20是100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 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 几十九,接
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但是其中的一些学困生却连顺数
都很困难,他们的数感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可能还需要找出适合他们学习的方式才行。


第二课时: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材35页 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培养学生估数的意识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47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用具:
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二、教学例2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老师想考考你们,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这是一百,减少1个十是多少?再少1个十呢?再少1个十呢?……20.
2、现在这是20,老师再添1根是多少?再添1根呢?……29,再添1根是多少?
(30)
对,当数到9根小棒,再添1根就又凑成1个十,20加1个十就是30.
3、 你还能接着往下数吗?
31、32、33、34、…39.再添1根是多少?(40)
你是怎么想的?
对,当我们1根1根地数数到几十九时,接下来就是下一个整十数了。
4、你们能从40数到56吗?
你还能从56数到67吗?
真棒!你能数出67后面的3个数吗?
谁能数出78后面的 5个数呢?还想数吗?(84、85、……100)
5、师:请数出35根小棒。
师 :大家都数出了35根小棒。那是不是35根呢?我看不出来,想想怎样摆才能让
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 呢?
请一位同学来演示。
师:请同桌相互检查看看能不能看出是35,摆错的学生改正过来。
师:看着你摆的35根小棒,同桌相互说说有几捆、几个单根?
生:有3捆,5个单根。
师:3捆中有几个十?5个单根中有几个一呢?
生:3个十5个一
师:非常棒,35里有3个十和5个一。并板书!
师:请从35开始继续数小棒,一直数到4 2根。当数到39根时,再添上一根就有10
个单根,将10根捆成一捆,就是4捆,也就是40根,所 以39后面的一个数是40。
请学生看着数出的42根小棒,同桌说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6、进行口头数数:
教师说数学生数:从45数到63。
同学们会数小棒,也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老师这也摆了小棒,你能
帮我解决问题吗?
四十二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五十七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8个十和2个一组成( )。
6个一和3个十组成( )。
一百里面有( )个十。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说组成。
(1)教师出示汤圆图。

48



师:图上画的是汤圆,你能看出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吗?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汤圆?
(2)教师出示铅笔图。
师: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啊?(请学生回答。)一共有多少枝钢笔?
(3)同桌为一小组,一个摆数,另一个说数的组成。
四、课堂练习
1.练习:
老师这也摆了小棒,你能帮我解决问题吗?
四十三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五十六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8个十和2个一组成( )。
6个一和3个十组成( )。
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估一估,数一数
4、数出下面各数后面的五个数。
五.全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 活中注意观察、思考,时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做一
个有心的孩子。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
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 组成时。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0个、52个东西,并思考怎样
摆能让别人很容易看出是几个十和几 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像,抽象出数的组成。这样
由具体形象到到抽象,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 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
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 学生充分动手
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 br>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时 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
第二册36-37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49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2、数的组成,17、42、35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
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 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
(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 !因为11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1,在个位上拨1。”(并
指名回答怎样写和读11 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那么20呢?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 ,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其实
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三:出示纽扣图,学生观察,并数出各种颜色的纽扣个有多少粒。
黄色纽扣:四十粒
蓝色纽扣︰二十七粒
红色纽扣︰三十三粒。
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0?(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拔珠并回答)
学生边说边动手: 40由4个十组成,所以只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不拨。但是在
写的时候个位用“0”补上,写作:4 0读作:四十。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0,所
以读作四十”
2、引导学生用计数器上表示27和33。
(1)学生拨珠子:十位2颗,个位7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27 全班齐读“十位是2,个位是7,所以读作二十七”
(2)33如上教法。
(3)33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不一样)
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各位上的“3表示3个一”
3、教学100的读与写。
(1)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有多少粒?(100粒)
(2)怎样用计数器表示一百呢?怎样写并读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写作:100 读作:一百。
4、引导学生总结怎样读数与写数
(1)出示数位表和一个两位数的数字,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从右边起 ,第一位数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
位。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左边)起。
四、练习巩固:
1、比一比。二十四和四十二的4和2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2、教材P37页“做一做”第二题。
3、选择题:“95”这个数的最高位是( )
A十位 B百位 C个位
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呢?
想一想: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边开始?

50



读数、写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
占位。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 40 27 33 100
读作: 四十 二十七 三十三 一百
从右边起,第一位数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左
边)起。

教学反思:
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 ,而且这些
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不过少部分学生会出现一个误区:就
是只看数字是否相同,而不看它们所在的数位。如59和95,他们只看见5和9,就草
率地填上等号 ,结果59=95,当然就错了。我就用他们的名字进行启发:张杨和杨张的
名字是一样的吗?于是他们 就理解了。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八第39、40页第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
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难点: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 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 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 第40页第12题。

51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
“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 人。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
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 感知十进制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理
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 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第五课时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
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 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
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 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
7、8、9、0 。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 8、
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52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 ,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
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 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
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 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 □>66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学生第一次猜数时,设计的是问“猜一猜,这个数十几多?”随后的3个数都是
这样猜,然后再猜具体数。通过猜“几十多”,引导学生认识“第几行第几个数是多少”,
为学 生写百数表及其后续的猜数作准备。但我问成了“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给学
生的猜数游戏增加了难 度,虽然我也更正了问法,但很多学生都猜“是多少”,在说原
因的时候用去了不少时间。这一环节比预 想的用时多了很多。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④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⑤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53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画图。圈一圈。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 br>学生主动建构新知。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让学生通过 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
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 的主动建构。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合作学习。学生要 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
人协作。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之间
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生< br>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七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准备:
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 百氏饮料,
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54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 口算
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
一看 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30+8= 77-7= 70+2=
9+20= 10+5= 28-8=
65-5= 3+20= 90+9=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通 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
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 算,整体效果还不错。运用小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
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养 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生学习的意
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八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55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
3.第49页第3、5题。
4.第50页第6、7题。
5.第50页第8题。
教学反思:
通过游戏竞争的方式巩固新知识,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大大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从生活中引入新课,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熟悉的买酸奶的情景
导入整十 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
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第九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
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 协作,三个
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 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
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 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
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
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

56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9○79 63-3○70 1+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 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
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
节课的活动教学中,教学中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
段灵活运 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 堂上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 堂气氛。



复习课(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 习,使学生能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能熟
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 数,把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复习重点:
理解数位表,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复习难点: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作业纸 学生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1、小朋友,喜欢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

57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哪位同学跟老师玩,如果,你赢了,老师奖给你一颗小红 星,如果
我赢了,你将要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请你从25起,一个一个数,数到32;请你从60起,十个十个数,数到100;从98起,一个一个往前数,数到90……)
刚才小朋友数 到的数,都是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数。揭示课
题:“100以内数的复习 ”
2、数盆景(出示盆景图)
师:最近,同学们和老师为了美化我们的新校园,都从家里带 了许多的小盆栽回来,我
这里有一堆盆栽,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盆,好不好?看谁最快数出来?(一共 40盆)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小结:数数时,我们有各种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 数;可以两个两个地数;可以五个五
个数;还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二)猜数游戏,复习数的组成
1、写数。要求小朋友从1~100这些数中选择自己最喜欢 的一个数,写到卡片上。(提醒
学生,别让小伙伴看到自己写的数)
2、猜数。老师在自己的卡片上也写了一个我喜欢的数,你们想知道我写了一个什么数
吗?
(教师作示范:我写的这个数是由3个十和6个一组成,请问这个数是几?学生回答)
你们能像老师那样,让小朋友们猜猜你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吗?
(1)请个别同学说数、猜数,教师一边把学生说出来的数板书在黑板上。
(2)同桌互相说数,猜数。并把数字卡片帖在自己的胸前。
(3)完成书上的2、3题
(4)找规律
请个位上是0的小朋友站起来。这些两位数有什么特点?(个
位上的数是0)谁能说出个位上是0的其它两位数?[10、20、30、40、50、60、70、80、< br>90]
教师小结:这些数又叫做整十数。
请个位上是5的小朋友站起来。 还有哪些两位数,他们个位上的数也是5?[15、25、
35、45、55、65、75、85、95 ]学生口头回答。
请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字一样的小朋友站起来,你能说说十位上的“×”表示什
么?个位上的“×”表示什么?还有哪些两位数,它们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11、
22 、33、44、55、66、77、88、99]
(4)相应练习——完成练习纸上的1、2题(出示相应练习题)
(三)比较数的大小
请两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自己胸前卡片上的数并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
要提高教学 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
力,针对这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 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
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 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
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 的成绩,首先要
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 br>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
的。从而自 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58






复习课(2)
教学目标:
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数位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估算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示课题
师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到南极作客,认识了许多的南极动物,今天南极动
物们也到我们班来作客了 (课件出示南极动物:企鹅、海豹、海鸥),它们还给同学们
带来了一些礼物和数学问题,想和小朋友们 一起对100以内的数进行整理和复习。你们
高兴吗?(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 :快看,小动物们来了!(课件出示带数的南极动物)企鹅挂着数2、海豹举着数
7、海鸥衔着数9。
二、师生合作 整理知识
1、写数。选择你最喜欢的两个动物,用它们身上的数字组成一个 你喜欢的两位数,
并把它写下来。
2、交流。小组内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两个小动物 ?你写的数是多少?能用一句
话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数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的选择地板书)
3、发现。每选择两个小动物,它们身上的数字就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它们的意
义一样吗?如 果选择企鹅数2、海豹数7,它们可以组成27和72。说一说27和72里面,
分别有()个十和() 个一;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4、数位与计数单位。出 示数位表,店堂生数位表中填出他们组成的两个两位数,
如27和72,结合数位表及计数单位说说7和 2表示的意义。
延伸:
a. 谁能说出个位上是2的两位数?
b. 谁能说出十位上是7的两位数?
“55”的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哪些两位数,它们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
c. 数位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们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d.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起。
5、比较大小。板书学生组成的所有的两位数:27、72、29、92、79、97
要求:把黑板上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 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练习。
(3) 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4) 小结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6、数的顺序。课件播放海鸥说的话:大家好,哪位同学来和我玩“剪刀 、石头、
布”的游戏?如果我输了,我将会拿到一颗小星星;如果你输了,你得回答我一个问题。
预设的问题:
a. 请你从47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58;

59



b.
c.
d.
e.
f.
请你从60起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从100起,倒着往前五个五个数,数到75;
从99起,倒着往前一个一个地数,数到85;
与“7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0后面的第5 个数是( )。
7、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a. 课件出示图示,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算式,然后计算。
b. 动手计算,说说算理。
三、巧设练习 巩固提高
(一)估一估、数一数。(看谁数得快)
课件播放企 鹅说的话:大家好,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幸运星,你们知道有多少吗?
(每个学生有一张印有40个小 幸运星的作业纸)
请同学们每数10个圈一圈,再填空:有( )个十,是( )。
(二)说一说。(看谁说得对)
1、我比69多1,我是( )。
2、我是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我是( )。
3、我比最小的三位数小1,我是( )。
4、我是最小的两位数,我是( )。
5、10个十就是我,我是( )。
6、我是最小两位数与最大两位数的差,我是( )。
7、我是比54大,比57小的单数,我是( )。
(三)猜一猜。(看谁猜得准)
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你能根据我的提示猜出讲桌上这此商品的价格
是多少吗?( 师生活动,教师要准确应用“比谁多得多、比谁少得多、比谁多一此、比
谁少一此”的语言提示学生进行 猜数)
(四)玩一玩。(看谁玩得好)
1、游戏规则:(每个学生发一个幸运号码)用数学方法点“小兵”,要求被点到者
做动作。
如:请个位是1的小兵起立,报出自己的号码。
请十位是3的小兵起立,做个有礼貌的动作。
2、师生玩“点兵”游戏。
3、生生玩“点兵”游戏 。(小组或同桌)
(五)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请写出两位数,要求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差2。
a. 学生尝试。
b. 展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c. 发现:可以先确定十位如十位从1——7,个位就从3——9。
十位从9——2,个位就从7——0。也可以先确定个位。
四、课堂小结 情知共融 课件播放海豹说的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南极小动物到你们班来作客,你们高兴吗?
这节课你又有什 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 展的终身学
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

60



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 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
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



复习课(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 能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
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把握1 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体 验到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作业纸 学生的数字卡片
复习重点:
理解数位表,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复习难点:
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 猜数游戏引入:
师:张老师这里有一个数(52),你能猜猜是多少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与一定的提示。
师:恭喜你,答对了。张老师的体重也正好是52公 斤。(板书:52)看到52你想
到了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数位、组成、 顺序、大小、
小结:52是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2,十位数字是5。它是由5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与它相邻的数是51和53,51比它小1,53比它大1。

6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板书:数数 读数 写数 数的组成 数位(百位 十位
个位) 大小比较 (看十位 十位大则数大;十位相同,个位大则数大;数位越多则数
大) 多得多 少得多 多一些 少一些(相差很大时 相差不大时)
张老师的体重是52公斤,易朵的体重是25公斤,看到25,你 想到了什么?看谁想
到的最多?
学生根据刚才的复习,自由的说,教师引导学生尽量多说。请两到三个同学说。
师:小朋友真 厉害,说得这么好。张老师想起一位同学上来和老师比赛玩“石头、
剪子、布”的游戏,
二、 复习数数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哪位同学跟老师玩,如果,你赢了,老师奖给你一颗小红星,
如 果我赢了,你将要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
问题:
1、从25起,一个一个数到32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8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小结方法 :刚才我们能用各种方法数数,有一个一个数,有两个两个数,有五个五
个数,有十个十个数,还能倒着 一个一个往前数。这些数都是100以内的数,今天,我
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数。揭示课题:“10 0以内数的-整理与复习”
三、猜数游戏,复习数的组成
1、反馈:小朋友,你们都会数数了吗?
2、写数。要求小朋友从1~100这些数中选择自 己最喜欢的一个数,写到卡片上。
(提醒学生,别让小伙伴看到自己写的数)
师:1-100 ,这么多的数字宝宝,你最喜欢谁?选择一个写在你的卡片上,不要让
你的小伙伴看到了?
3、猜数。老师在自己的卡片上也写了一个我喜欢的数,你们想知道我写了一个什
么数吗?
师:我写的这个数是由6个十和3个一组成,请问这个数是几?(学生回答)

62



你们能像老师那样,让小朋友们猜猜你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吗?
(1)请个别同学说数、猜数,教师一边把学生说出来的数板书在黑板上。
(2)同桌互相说数,猜数。并把数字卡片放在桌上。
3、师:刚才小朋友说了不少数的组成,你们学得真好。电脑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
教一下大家:
1、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5,十位上的数是7,这个数是( )。
2、4个十和8个一组成( )
3、8个十是 ( )
板书:75 48 80
4、拨数,找规律(数位 数的顺序)
1、你能把80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吗?生拨计数器,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十位上拨8个珠子,个位上不拨。
2、请个位上是0的小朋友站起来。这些两位数有什么 特点?(个位上的数是0)谁
能说出个位上是0的其它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按照从小到大,10个10个增大的)
3、你能把75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吗?生拨,说说是怎么拨的?
生:十位上拨7个,十位上拨5个。
4、请个位上是5的小朋友站起来。还有哪些两位数,他们个位上的数也是5?
板书:[15 、25、35、45、55、65、75、85、95]学生口头回答。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生:个位上都是5,十位数字是由小变大。
5、在这些数中有一个很特殊的数,它是几呢?你知道它是谁吗?为什么?
生:55,因为它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同,都是5.
师:这对双胞胎兄弟,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十位上的5表示什么?个位上的5表示
什么意思?
可让学生先猜,然后说说理由。如果说不出,师提示: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是相同
的。你能把他 拨在计数器上吗?这对双胞胎兄弟5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十位上的5表示
什么?个位上的5表示什么?
6、请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站起来,还有哪些两位数也是这样的?

63



板书:[11、22、33、44、55、66、77、88、99]
7、最大的两位数就在这些数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比它大1的数是几?它是
几位数?
板书:100你能把它拨在计数器上吗?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百位上拨一个,十位和个位上不拨。
8、相应练习
你能按照顺序把下面的( )填满吗?
( )、79、( )、( )、82、( )
( )、99、( )、( )、96、( )、( )
52、54、( )、( )、60、( )、( )
31、( )、35、37、( )。
56、58、( )、62、64、( )、68、( )。
( )、30、35、( )、45、( )。
40、( )、60、70、( )、90、( )。
小结方法:按一定顺序写数,先要看清这些数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变 化的,再
看每一次是增加几个或减少几个,最后填上合适的数。你们都会按照顺着写数了吗?
四、比较数的大小
1、师:今天上课发言最积极的是: 。说一说,你们卡片上的数字分别是多少?
大家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数字的大小。你是怎么判断的? 请两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自己胸前卡片上的数。让同学们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请3位同学到讲台 前按自己胸前卡片上数的大小排队。人数依次增多。
2、把板书中:75 48 80 55 100这些数宝宝排排队,你会排吗?
3、猜数(数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卡片,你还能猜对吗?
教师写一数,让学生猜。可适当提示学生所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4、出示两丛鲜花,分别 写上“比70大的数”与“比50小的数”。请学生做一回
小天使,让学生把卡片,根据自己先前写的数 按要求贴到相应的花上去。

64



小结方法:给数排队 前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排好
后要仔细检查,有没有多写或漏写,有没有 抄错数,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你们都会
比较大小了吗?
5、根据花朵的数量,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说话。
四、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真会学,很多知识多装进了小脑袋,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个问题。
1、从( )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百位是第
( )位。
2、读数和写数都从( )起。
3、1—100各数中,( )到( )是一位数,
( )
到( )是两位数,100是( )位数。
4、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新 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
知识”转向“引起活动” 得到“经历、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
“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 点。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
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 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的
研究也表明: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学生无
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目标:

65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元、角间的进率关系及互化。



第一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教学重点: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 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66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
又出示1元问: “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
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50角=( )元 20角=( )元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年 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
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 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
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 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
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 缺乏了解。
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因此
在后来修改时 ,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
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第二课时 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
2、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67



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
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2元、5元、l0元、50元、100元人 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
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
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
(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
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教学反思: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
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
鼓 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
也可以两种或多种 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一整课上下来,
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 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
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



第三课时 简单的计算(一)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简单的加法计算

68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人民币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
问:1元可以换成多 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
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l 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知道什么?说一说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5角+8角是几角?
(5角+8角=13角)
教师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6第 二小题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
有在相同单位情况下才能相 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7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第1、2、3题。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 关注知识” 转向 “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 “给出知
识” 转向“引起活动” 得到 “经历、体验”。从本节课的教学可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储
备了“人民币” 的相关知识,我们就需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注重“用教材”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 态度和理性精神,实现教学的
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教师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组学习内容的呈现顺 序和方式,
通过5个连续的活动,创设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以学生的活动为
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的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69



第四课时 简单的计算(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对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使用和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观察,汇报。
“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
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讨论,交流,汇报。
组织看书中方案。
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 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
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
的作用, 并知道爱惜人民币。但个别学生掌握得不够理想。人民币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并
不陌生,但孩子们对人民币 的认知水平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可能生活经验丰富一些,
不仅认识人民币而且能进行简单的使用和换 算,有的学生因为平时不接触人民币,很少
实际运用,所以认识人民币这方面能力比较弱,甚至没有能力 ,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
的难度,这种难度我把它理解为进行探索创新的原动力。孩子眼中的人民币到底 是什么
样的。是课本上的知识?是能带来快乐的花纸,是一种象征国家的骄傲还是一种诱惑,
这 使我陷入了思考,书本知识是抽象的,人民币却是真实的存在着。


70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计算,是多位数加、减的基础 ,是小学
教学应该达到的口算技能。本单元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尝试计算为主要学习活动方式,
在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口算的方法计算,理解计算的意义,重视问题意识
的培养。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数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熟练的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理解它们的算理。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课时:12课时


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材62页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投影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 7+5= 9-4=
8-2= 5+5= 3+5=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
2+7=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

71



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方法。
2、出示课本第62页例1的情景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汇报:桌上放着书,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师:看着这些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怎样计算?
学生个别发言,师板书:10+20
师:那它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请小朋友们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一下。
3、教学例1中“20+10”。
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
方法1:因为1+2=3,所以10+20=30。
方法2:数的组成: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⑵反馈练习
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4、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⑵反馈练习。第48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2=3 3-1=2
10+20=30 30-10=20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
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 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大
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 法。第二,让学生讨
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 安
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使学生 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2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64页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
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数位的概念,懂得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
教学准备: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40+3= 30+6= 20+5= 60+4=
40+30= 30+60= 20+50= 60+40=
2、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两个小朋友在说些什么?你们能读
一读吗?
学生回答,分角色读读图中小林和小红的对话。
2、探究算法。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方法1:接着数:27、28
方法2:先算个位2+5=7,再算20+7=27。
师生共同总结:都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先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
⑷反馈练习: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习: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73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 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
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 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
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25+2=27 25+20=45
教学反思:
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
象的原则,有 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
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 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 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
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65页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74



1、口算:
8+6= 20+15= 31+5=
学生完成后,师生分析每一组算式的不同点。
2、引入新课:
在刚才 的练习中,31+5你是怎样想的?24+2呢?(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把“24+2”改成“24+9”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形成表象。
师:我们班准备下周召开一个联欢会,有两位小朋友为 我们买了矿泉水。请观察画
面,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是什么?
学生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图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师:谁会解答?
请个别学生回答,师板书:24+9
⑴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桌上用小棒摆出24+9(左边放两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边放9
根小棒)
⑵想一想: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启发: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
怎样做?
⑶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再摆一摆,边摆边说说你的思考过
程。
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
⑴抽象:请两名同学分别向大家说一说操作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 叙述进行演示。
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⑵归纳:根 据演示图,你能说说口算24+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
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 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计算过程。
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
⑶小 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
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 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3、反馈练习。
⑴35+5= 63+8=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⑵5+35= 8+63=
先让学生联系本课的知识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
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与整十数相加。
⑶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三)全课小结
教师放手 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
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师在课题上补充“进位”两字。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

75



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 ,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
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 上引导
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
理 ,掌握了算法。




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教材66页 练习十五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
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难点: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第67页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67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 教学的重要
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
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

76



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教学环节虽然进行 的很顺利,教学目的最终也
完成了,但是有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第五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教材66页 练习十五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
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难点: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67页第10题。
2、课本第68页第15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68页第12题。
2、课本第68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
到 “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说明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
让学生多说。我深深 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
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 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
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 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
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 识。


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教学重点:

77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9-6= 30+2= 8+51= 50-20=
2、口答:
⑴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
⑵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8+( )
3、摆小棒算一算。
30+(7-2)= 70-40+5
(二)探究新知
1、过渡: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
办法找出解题 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
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 书课题)
2、教学例1。
⑴出示35-2。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⑵ 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
剩下的再和原 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⑶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
⑷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2题。
3、出示“35-20”。
⑴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 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减
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 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
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⑵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⑶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
⑷反馈练习:“做一做”,注意叙述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 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例1的两题,试
着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78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两位数加一
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要求学生通 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 位数和整十数的计
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第七课时 两位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2-7= 20+4= 35-3=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 算
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教师出示例题。
(板书:36-8=)
⑵操作探疑: < br>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
拿出6根小棒, 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 一试。同
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
进行个别辅导。
⑶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

79



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 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
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 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
得28。
⑷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 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
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 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十加起来。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书: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全课小结
小结时启发学生找出今天 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
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 减法。”(板书:退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 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
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 及语言表
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不过这堂课也有不
理想的地方,新授的地方花的时间短了点,对学生学习的把握和课堂驾驭连接方式不够,
应谨慎地处理调 整掌握学生的学情,忽视了结论,课堂内容的安排有效性较差。



第八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
速度。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80



1、出示课本第72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2、课本第72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72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
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于是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把重点定位在优生理解算 理,后
进生重点掌握算法,初步理解算理这一目标上。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遇到了一
些 问题。有一些学生在练习课上表现得不是很积极。



第九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
速度。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1题。
2、课本第73页第14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本第73页第13题。
说说从图上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是什么。
思考一下,该怎样列式?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2题。
2、课本第73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81




教学反思:
课前,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通过这一环节,我想帮助学生回忆两
位数加一位数 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为今天这节课的口算做好铺垫。在学生口答之后,
我分别挑了一道两位数加一位 数和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
的。其实在这一环节中,既然我的目的是让学生 回忆算理,我就应该让优生说一说自己
的想法,通过他说,再引起其他学生的回忆,达到复习的目的。


第十课时 小括号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 17-8= 5+4= 8+4=
5+6= 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 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
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

82



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
引导学生计算。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 有括号的,先
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 )=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
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
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这就是 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摸清底细,熟知学生水平。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
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 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数学学习的基础却是不
尽相同的。因此,在上每一节数学课之前,我 总是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基础,课堂上
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第十一课时 小括号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小括号,巩固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还记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二、新知
1、课本第76页第5题。
2、课本第77页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课本第77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样解决?
4、课本第77页第8题。
5、课本第77页第9题。
独立完成。
6、课本第77页第10题。

83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比赛中增长 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
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 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 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
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 知识方面的信息
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学前班(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 br>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
级新生的心 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
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十二课时 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
2、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
的口算。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6+6+6=18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拓展应用 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84



我在课堂上主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了学生 。对于学生人数多的教学班,教
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总被个别成绩优秀,表现活跃 的学生占据着,
导致中、下层学生老是被教师忽略。为了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状况,我遵循课标中“人人< br>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
本理念,我 通过精心设计,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式”教学情
境,让课堂教学成为整体学 生的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十三课时 连减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昨天的三个小朋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
吗?
(二)新知
出示课本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论交流。
汇报板书每次都减去9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28-9-9-9=1
说明什么呢?
5、验证做法
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验证呢?
小组讨论。9+9+9+1=28
6、拓展应用 课本第7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85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学
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探讨问题,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学生在这节课还要学会验证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这对于一年级
的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掌握 起来有点困难,因此在后面的练习中还要进行
巩固。


第十四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求“两数相差”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
2.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爱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所给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视频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来 复习,看看大家对求一个数
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掌握情况怎么样。
(板书课题: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看图填空,再列式计算。
○○○○○○○○○
□□□□
求( )比( )多多少。
求( )比 ( )少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小结:一般过程:求一个数比另 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都是把比较大的那个数分
成两部分,从它里面减去与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
2.填空。
15只小鸟比8只小鸟多( )只。
8只小鸟比15只小鸟少( )只。
□ 读题后,在头脑中想象,独立列式解答。
□ 说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两种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比较 得出:两个问题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解答时都需要
先找出较大的那个数,从里面去掉与较 小的数同样多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3.教材第78页第2题。
(1)投影出示彩图,根据图意,说出获取的信息。
(获取的信息是:小羊每天产5瓶奶,大牛每天产36瓶奶。)

86



(2)根据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比—比看哪组提的问题最多。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所提出的问题。
①大牛、小羊每天一共产奶多少瓶?
②小羊比大牛每天少产奶多少瓶y
③大牛比小羊每天多产奶多少瓶?
(3)独立解答上面三道题,并说一说分析过程。
①5+36=41(瓶) 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
②36—5=31(瓶) 较大数—较小数=差
③36—5=31(瓶) 较大数—较小数=差
4.练习十四第7题。
(1)投影出示彩图,根据图意,说出获取的信息。
(从图上知道了小明射中了12个球,小东射中了8个球。)
怎样求小明比小东多射中了几个球?
(小明和小东比,小明射中的多、小东射中的少。小明射 中的12个可以分成两
部分,一部分是和小东射中的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东射中的个数多 的部
分。从12里面去掉8个,就可以知道小明比小东多射中了几个)
板书:12—8=4(个)
(2)提出其他的问题,开解答。
(9小明和小东一共射中了几个? 12+8=20(个)
②小东比小明少射中了几个? 12—8=4(个)
5.练习十四第8题。
(1)投影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杨树有46棵,柳树有38棵,松树有27棵,杉树有19棵。)
(2)两人—组,—人提出问题,另一人解答,
(3)通过提出的这些问题和我们的分析解答过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也就是另—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求总量,就是把各个部分的数加起来)
三、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自主检测。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又有
了更新 的、更深的认识,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瓶颈:大部分 学生在上课前就已懂得基
本的计算方法,使得课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即便是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学生还是进 行枯燥
的重复叙述算法。最后究其原因还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到位。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
分 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 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
种算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 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
算法,算出得数。




87





第十五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并能 合
理、灵活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提高学生归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00以内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以及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猜测: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和×××同学的
年龄 加起来是35,我几岁?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揭题: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知识算出了老师的 年龄,真能干。这其实是我们上学
期学过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学期我们继续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 法。今天,我们一
起来对本学期学的《10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看看谁能更加牢固 地
掌握这一知识。
(板书:100以内加减法复习)
二、系统梳理,形成网络
1、我们先来看看小朋友们整理得怎么样?(预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需要对本单元
知识 进行整理的表格,要求每个学生早一天先各自独立地对本单元的知识作初步的整理
和复习。)
2、全班整理完善表格,然后同桌交换一下表格,互相检查。
3、学生相互补充整理。
还有一条该怎么填?(随机而行)没关系,等一下我们肯定能找到。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升
我们已经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老师要出几道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
么样, 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一)基础性练习
练习一:31+6 47+7 90-1
57-8 64+7 79-8
1、估一估(估算时应注意什么呢?)先估后算这样比较快。
2、算一算(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⑴你是怎么算的?
⑵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现在要变个小魔术了,看!这些算式就变成了什么?
练习二:31+26-8= 47+7+7= 90-8-8=
1、估一估
2、算一算
(二)综合性练习
小朋友做得真棒,下面老师奖励带大家去儿童乐园玩一玩。

88



1、课件出示:
(比太空船便宜9元)
2、这张价目表你能看懂吗?
小火车的价格怎么算?
完整表格:现在你知道这条毛毛虫应该填什么了吗?
3、老师玩了两项刚好花了50 元,猜猜我玩了哪两项?玩一次太空船比木马贵多少?
如果我玩了3项,还剩下1元,你猜我又玩了哪三 项呢?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给你40元,你最多可以玩几项?有哪些玩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三)思考性练习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数学摩天轮上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1、课件出示有数娃娃的图形:
问:仔细观察周围的8个数娃娃,想想中间藏着数字几?怎么想?
根据学生回答重点板书:30+40=70
25+45=70 →十位的2加4怎么会等于7呢?
34+36=70
50+20=70
2、大家的眼睛真亮,那你还能再创造一道□+□=70吗?
出现错误时,追问:怎么改就对了?还可以怎么改?
老师也想来写一写,(两道写完后问:你知道我接下来写什么吗?为什么想得那么
快?
引导共同得出规律,并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时不仅要学会算,而且要学会看和想。
3、机动:那你还能写□-□=70吗?(不允许写整十数)
四、课堂总结,回顾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到表格)你最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这节课在小朋友的合作下,我们共同整理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表现真棒,
在以后的复习中,小朋 友也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去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为缺乏 层次,没有让学生体会从动作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
思考这样一个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 的形成。100以内的加、减法计
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 的好坏将对以后
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今后的教学应放慢速度弥补学生对算法的< br>理解,使之巩固对加减原理的理解,做到不只会算还知道为什么这么算,怎样算更为简
便。





第七单元 找规律
单元教学目标 :

89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
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单元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单元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找规律(一)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教学重点: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
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 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
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 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
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出示主题图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 ,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
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 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
书课题:找规律)
2、教学例1。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你能把规律找
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
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 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
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
次以 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完成第89页第1题。

9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教学反思:
本课基本围绕 “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
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 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
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 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
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我和同学们融 为一体,顺利地
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太仓促,< br>并且减少了学生的回答次数。



第二课时 找规律(二)
教学目标:
能根据图形排列的规律找出数字排列的规律。
教学重点:能按照规律画出后面若干个图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三角形、圆片、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ΔΟΔΟΔΟΔ(ΔΟ)
★☆★☆★☆(◇◆)
二、新授
教师:复习题中第1题同学们都选对了,也说出了它的规律,如果让你们继续往下摆 一
组,你知道应
该摆什么吗?
学生:因为一组里是一个Δ一个Ο,所以只要再摆一个Δ一个Ο就可以了。
教学例4。
教师:现在老师这有几个碗,谁能用它来摆一列有规律的图形。
碗的个数排列有什么规律呢?
(出示第二行图形)这行图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规律?如果接下来摆一组应该怎么
摆?

91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填上一种最满意的规律,可以让别的同学顺着规律往下面 画一组。
2、第89页第2题。
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
生参与装扮教室,用3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设计制作灯笼 ,给学生带来了创
造的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
的规律,还有不同数量变化的规律。我先让学生自主操作,如遇困难可以求助组内同学
或老师合 作完成,然后展示成果。



第三课时 找规律(三)
教学目标:
从图形、形状过渡到数字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巩固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小棒、花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Δ□ΟΔ□Ο

■■□■■
二、新授
教师在黑板上带学生摆例题3第一道题。谁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往
下摆一组吗?
教师:这道题的规律我们在前几堂课都有介绍过,你能不能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
题还 有没有什么别的规律呢?(小组进行讨论)
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启发学生:我们用几个正方形摆图 形,那么这个图形我们就可
以用什么表示?那么这一排的图形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呢?
教师:对了,我们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规律。谁会接下来填一组数呢?(出示第二
行的方块图)这行可以 怎样表示呢?接下来应该这样填呢?
用数字标示图形的个数,这些数字是怎么变化的呢?

92



2、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照书上继续往下摆一组,然后把数字填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第2个是5,
第3个是9?后面应 该怎么填?将几个同学的书拿上来展示,全班订正。
3、教学例4。
出示例4
没有图形的帮忙,你能找到规律吗?
教师板书出数字,那么他们之间的规律又该如何表示呢? 接下去该如何填呢?(让
学生填在书上,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第87页做一做第2题。
2、第89页第3题和第5题。
教学反思: 学生运用心中的“规律”创作出一串串漂亮的灯笼,为“六一”节增彩,个个都成为了
小小设计师。 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自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环节。同时,
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 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
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整节课以 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领
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来认识“什么是规律”。本来复 杂的理论解释,用游戏
的形式来表现,一下子显得浅显易懂,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规律”。



第四课时 找规律(四)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 、猜测、验证等活动,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
做出一定的猜想。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93



完成规律,揭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情境图。
小红遇到了这个难题,你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观察,摆一摆,指名说一说。
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条怎样的手链呢?
问题是什么?
2、要帮助小红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应该要先做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摆一摆,再讨论。
这条手链中珠子的规律有哪些?最后面的珠子只 有一颗黄色的,说明少了什么颜色
的呢?掉了哪2颗珠子呢?
3、要知道掉的是不是这两颗,怎样检验呢?
4、完成第4题。
让学生自行填写在书上,并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8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
2、课本第89页第4题。
哪种颜色的珠子的数量是没有变的?
3.课本第90页第9题。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接下来的学习,通过生动活泼的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处感官,环节清楚, 层
次分明,有张有驰,学生一直处于“玩中有学,学中有乐”的状态中。当学生认识了规律,
并 积极探索规律的时候,让他们摆一摆的规律,玩一玩规律;当他们在学中感到累时,
让他们舞一舞规律, 感悟规律的多种形式。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
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点:完成相关练习

94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迅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本第90页第6题。
二、新授。
1、(完成第10题)让学生圈出合适的图形, 并说出理由。第二行的图形,由学生
说完理由和答案后,再由学生来判断对错。
2、完成第7题。
让学生找出规律后自己涂在书上。
3、完成第13题。
先让学生照规律摆出后面两个图形,再让学生根据图形写成数字的形式。
如果只出现前2个图形,还可以有什么规律?说明要确定一个规律一定要连续出现
两次或更多次。
4、完成第11题。
让学生自行填写在书上,并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算一算,找出规律,说明 相邻的两个数
之间并不一定差相同的数。
2.1、2、4、5、7、( )、( )
3.1、1、2、3、5、8、( )、( )
4.小鸡根据胸前的号数按规律排队,其中一只小鸡没有按规律排队,请你把它找出
来。
教学反思:
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用”中实现“再创造”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 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在学生探索出各种规律后,接
着举例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欣赏有规律的图片,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从
生活中来又回到生 活中去的规律,使学生在研究现实现象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和发展数学,领悟到了数学的无穷魅 力。本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
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内容安排较多 ,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
减少了学生的回答次数。



第八单元 总复习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 ,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95



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 这一块内容中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单元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及进位加法;钟面的认识;人民币的 认识;物
体的相对位置。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 即:11—2=9
lO-5=5 5+3=8 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师随意指一道式
题, 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
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
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

96



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 学知识。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
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 的含义、加减
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br>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
调动各种感 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把
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 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
的乐趣。



第二课时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
的意义. 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
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和整十数
教学难点:

97



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准备:
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 以内数的读、
写法,加减法。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
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2.发散练习.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板书: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 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
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 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
一样,谁能拨出来?
板书:ll、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
再看个 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3.课堂练习。

98



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五、复习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 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习100以内的笔算。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
③ 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
位上的数合起来再 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 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
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 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让学生在生
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能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第三课时 元角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点: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
认识.

99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4)1元2角=( )角 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习。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 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
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 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
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 个学生的回
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 等充满激情的话语,
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


第四课时 图形分类统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100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500字-抗日英雄事迹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温州大学研究生院


小学生作文我的理想-新年致词


河南大学分数线-中专生毕业论文


情人节送什么给老婆-上海财政网


给女朋友的道歉信-我最敬佩的老师


宁阳一中-江西国税


审计学专业大学排名-导师带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