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绝世美人儿
763次浏览
2020年08月12日 09: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乌克兰留学费用-复活读后感1000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任一年级数学课程。本班共有xx人,其中男生有xx人,女生
有xx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
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 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
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 已经达到
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
是一些动手操 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
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 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
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 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 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一),找规律,分类
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 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 ,这册教材
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
读法 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
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 、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
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 些口算在日
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

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
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 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
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 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
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 让学生体验
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 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找规律”引导学生探
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 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
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 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
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
学生的数 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
够:
1.认识 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
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 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
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以
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
估计和交流 。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
加、减一 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


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
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
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
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
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
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
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 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6、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
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7、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8、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
知识。
9、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
程。
六、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约59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3课时
备注
2月24日 课前准备
一、认识图形(二) 一 至
2月28日


3月3日 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至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3课时

2课时

3月7日 1、例1:十几减9




3月10日

3月14日

2、例2:十几减8、7、6 2课时
3、例3:用数学
4、练习
2课时
1课时

3月17日5.例4十几减5、4、3、2 2课时
6.例5、例6:解决问题 3课时

四 至
3月21日


3月24日

7、练习五
8、练习六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3月28日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六 3月31日三、分类与整理

4月4日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3课时
2课时




4月7日至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4月11日 1、数和数的组成
2、读法和写法
3、练习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机动1
课时


4月14日 4、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课时
至 5、解决问题 1课时
1课时

4月18日 6、摆一摆、想一想

4月21日 7、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2课时
应的减法
3课时



九 至
4月25日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4月28日 五、认识人民币

5月2日
劳动节
放假一

1、认识人民币,元、角、2课时
分的进率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2课时
加、减法

十一

5月5日

5月9日
3、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
1课时
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一)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课时

5月12日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3课时


十二 至 十数 2课时
5月16日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
十数:例1
5月19日4、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
十数:例2、例3

4课时
机动1
课时 十三 至
5月23日
5月26日 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
十数:例4、例5 3课时
2课时
4课时
1课时

5课时

10课时



十四 至
5月30日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6月2日至 七、找规律
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十五 6月6日
6月9日至
十六 6月13日 八、总复习
6月16日
期末总复习

十七 至
6月20日
十八 6月23日

6月27日





姓 名

民族

出生年月 父 亲 母 亲 住 址 联系电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一年级学生花名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 br>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
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 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
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 体图形间的一些
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
感知图 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 四边形、三角
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
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
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 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
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 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
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
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


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
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
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和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 ,哪些涂成紫色,
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
观察结果 。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和3个角
教学反思:
学生在入校前 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
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学生 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
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
念。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
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 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
并会识别;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 观念;通
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
感受数学与现 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课时: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把长方 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
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
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
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
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 ?他介绍得
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
再出示圆 :“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
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 ?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
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学生回答。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 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
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
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


一样,你 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用它们拼一拼,看看
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 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 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
另一个新朋友— —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 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
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br>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 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
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 br>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
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 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
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 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
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
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 平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
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 及辩证地分析问题
的能力。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4 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 br>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
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
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拼一拼,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
(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
(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
生这个)
(3)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
5 +1 + 1=7(块)
三、拼一拼,练一练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
(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
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①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②集体展示。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七巧板 5 + 1 + 1 =7(块)
教学反思: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
学习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 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
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 意知识的
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



第四课时: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科书6—7页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 养。知识点
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
知道,可以 看右边。
教学难点:补砖块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学具袋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 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
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 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 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
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 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
砖块数,再加一加。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完成P6补砖块练习。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10
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
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 前后以及左右之
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
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 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
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
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3)观察。先提问,
4的对面是?(3,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
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
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
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 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
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在进入新知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帮助图形宝宝分一分,学生的情绪< br>再次高涨,立刻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让学生大胆地
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 ”放在一起,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初
步认识了各类物体外观形状。分类时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 方式,这样即使
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
合作成 功的喜悦。


认识图形(二)复习题
一、填空:
1、正方体有( )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相等的( )形;长方体有( )个
侧面,对面都( )。
2、摆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 )根火柴,摆一个长方形最少需要( )根火柴。
3、正方形有( )条边,它们都( );长方形有( )条边,对边( )。正方
形和长方形都属于( )边形。
4、用手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它们的大小( )。
5、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二、我会判断。
1.对的画“√”,错的画“×”.
(1)用8个小正方体就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
(2)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球.( )
(3)一张纸是长方体.( )
(4)老师用的粉笔是圆柱形的.( )
(5)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
(6)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
(7)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 )
2.判断下图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不是(是画“√”,不是画“×”).

( ) ( ) ( )
3.判断下图中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是画“√”,不是画“×”).



( ) ( ) ( ) ( )
三、数个数。
1、


( )个三角形 ( )个三角形

2、










( )个长方形。 ( )个正方形

五、它们折出来是什么样子?连一连











六、数一数,填一填。







七、补墙砖问题。







( )+( )+( )+( )+( )=( )







( )+( )+( )+( )=( )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 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
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 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
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


感受数学的作用 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
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 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
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 br>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
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四、课时安排: 13课时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2、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学具盒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 一次生
动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
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
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
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
方法:想9加几得15, 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
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
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
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布置作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看着减法想 与它相关的加法,
从而想出减法题的得数;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9的两种方法:做减
想加 和破十法。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6
想加算减 破十法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 br>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
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 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
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 、加减法之间的
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
方法。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
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
的题目。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9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
在 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 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四.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的内容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
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
学生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


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 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
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
教学。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
几”的题目;
2、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
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 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
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
片。)
(2)再用虚线套住8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


样列式?(13—8= 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
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
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
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
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 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
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 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
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内容:教材14页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
几减7、6
教学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 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
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 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
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
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
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
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 13-6=
教学反思:
简化 计算的思维过程.从详尽地说出计算步骤,到想到“破十”,说出得
数:如12-5=7,12拆成10 和2,10-5+2=7.也可以用口诀简化思维过程,
直接说出得数。退位减法是以进位加法为重要基 础的,也要求学生口算十
分熟练,因此要反复训练。在课堂中我还制作了活动口算卡片让学生视算,或者我口报加数让学生听算;也发给每个学生一套1—9的数字卡片,两人


一组,每 人出一张卡片,口算和是几,差是几。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
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
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http:www. m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 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
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 br>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
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
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
13 —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
友”游戏。
游 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
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 “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
—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 里。”边说,边跑上讲台,
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 br>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 的学习活动
条件,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
的机会,多 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
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究与创新。 “凑十加,用十减”容易学,
但要分两步计算,延长了思维的时间。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教材17页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加十减补,减十加补”较为有利,但补数概念比较抽象。“用口诀
做加 法,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思维过程比较简捷,但需熟记口诀
与理解加减法的关系。一般教材中常 采用“凑十加,用十减”的方法,也有在
讲了凑十加后,再用口诀帮助熟记的。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最 后都要求
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教材18页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
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
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在课 堂上,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
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公园 ”,“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
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还 是同桌交流,
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
情,碰撞 出创造的火花。



第八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教材19页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
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
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
到的 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 己身边。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
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学起
来轻松而有趣。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20页

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 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
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 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
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 题的时候看清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
总数 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
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 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引 导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创新,
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教师则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 体现在:①通过
适当的提问和板书,促进学生对表格的分析,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②
通过课 件演示,对学生可能遗漏的重要规律进行预设,对教材进行补充,
拓展学生的思维。③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让学生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
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进一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重 要


性。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教材21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
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 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 一个对一个地摆,这
样便于观察。
提问:
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
个。
教师边提问 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
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 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
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
刚才 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
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 ,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
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
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 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


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 一个数多的,用减法
计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 br>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
察、操作、猜想、推理、 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和技能……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 欲旺,容易被符
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如做游戏、听故事、竞赛等激起学习的兴趣。因
此,本 课教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游览数学王国的童话情境,
将学生带到了新奇的学习活动之中。并 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培养了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22页 练习五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
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
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 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
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
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和试教时处理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让学生动
手操作整理的过程,每个四人小组一 套算式卡片,在合作中,根据你发现
的规律来把这些算式排排队。我认为,如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已经 能够
说出为什么这么排的时候,其实已经发现了规律。如果给学生一个现成的
表格,或者根据规 律来把表格补充完整,这样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框住了,
发现表格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所服务。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
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
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
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上计算 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
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 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
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br>要精心考虑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
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 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地渗透解决问
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 境,情境的创设
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
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
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 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
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 说计算过程的
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
听的学生 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
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 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
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
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练习课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水果图片、图片:聪聪和明明、音乐《小燕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老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出示图片:聪聪和明明)今天,数 学
王国的聪聪明明和大家一起上一节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课。看哪个小朋
友在这节课表现得 最棒?
(老师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
1、引入口算练习。
老师:你们会背《花园果园》吗?一起来背一背,看谁背得好听。


(学生背短 文: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春天,果树开花了,梨花开了,
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
老师:瞧!多美丽的花儿!(出示苹果花、梨花形状的卡片)
谁算对了,老师把花儿送给他。

8
+
3



11
-
311
-
8
4
+
9 13
-
4 13
-
9 5
+
7 12
-
7 12
-
5
5
+
6


11
-
5 11
-
6
9
+
5
14
-
5 14
-
9
老师:请小朋友先把花儿轻轻放好,看谁保管得好好的,回家后送给
爸爸妈妈。
(意 图:用花儿做成的口算卡片,淡化了数学课的枯燥,给数学课增
添文学色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多姿多 彩。口算卡片的呈现方式是一道
加法题接着两道减法题,集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思路。同时注重学
生的情感和习惯的培养。)
2、引入看图计算的练习
请学生再背短文:秋天,果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
了果园。
老师在黑板上贴出雪梨苹果图。





□+□=□ □+□=□


□-□=□ □-□=□
老师: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几个雪梨?你们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两道
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请你 们打开小方格本来写一写。看谁写得又
对又漂亮?
老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以及书写姿势。
(意图:利用看图计算的形式体验加减法之 间的联系,增强“想加算
减”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小活动
老师问:春天,谁从南方飞回来了?(燕子)
音乐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
老师带领学生听着音乐做小燕子的动作。
(意图: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 中玩,愉快身心。
也为后面的过关练习做好铺垫。)

4、引入解决问题的练习。
老师:小燕子说,家乡的变化真大呀,小朋友也长大一岁了,小燕子
想考考大家是不是变聪明了 ,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对比练习。

(1) (2)



?只 6只



12只 ?只


□○□=□ □○□=□

先用投影出示第一小题。
老师:请大家认真看图,想清楚知道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计算。
然后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交流:
从图里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有12只蚂蚁,走了4只,屋里有几个?)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从12只里面去掉走了的4只,剩下的就是屋里的只数。)
同样方法完成第2题
比较两题的计算方法。
老师:这两题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老师小结:由于数 学信息不同,问题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不同。你们的
眼睛是雪亮的。顺利过关了。
(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从符号所表达的信息和数据中抽取问题进行计
算,以提高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通过对比,知道求部分数和
求总数的方法是不同的,为后面的练习打好基础。)

第二关:基础练习。
(1)一共要采13个蘑菇。



已经采了8
个。


还要采几个?
□○□=□
( )

出示题目。
老师: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




她已经算了多少道口算题?
一共要算17
道口算题。
我还要算8道
题。
□○□=□( )

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交流: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老师小结:我们要看清楚题目里的已知条件和 数学问题。求总数的用加法
计算,求其中一部分的用减法计算。下面的题目有点难哦,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变聪明了。
(意图:通过综合练习,训练了学生在具体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
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关:变式练习。
一共有14朵花。




①其中左边有6朵,右边有几朵?
□○□=□
(朵

②其中黄花有9朵,红花有几朵?
□○□=□
(朵)


投影题目。老师读题。
让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意图:这类题目有些学生容易做错,学生往往被图画误导,而文字却被
他们忽略了。
他们经常写成6+8=14或9+5=14,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
题。同时也增加 了计算的练习面。)
第四关:(拓展练习)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差点就过不了关。现在是最后一关,请你们加油啦!
请看图,想一想,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人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 br>老师总结:小朋友真厉害!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也可以提出用减法
计算的问题。只要我们 用心去找,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意图:这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和问题,提出自己认为合 理的
加法或减法问题,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进一步 沟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熟练“想加算减”的计算
方法。同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过关练习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从看图列式,最后让学生自己编题提问题。有意识训练了学生
的看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游戏活动。
老师:小朋友真厉害!能顺利通 过小燕子的考验。小燕子说它还发现
了家乡的一个大变化就是有了武广高铁“和谐号”,小朋友你们坐过 没有?
坐火车要注意安全,守秩序,有礼貌。好!现在我们一起玩游戏“开火车”。
师生边做 动作边唱: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动啦。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火车跑得快!呜、、、、、、火车 到站了。(学生停唱)
老师走到一名学生面前,举起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说:你来算一算,
该上几号车厢?如果学生答对了,就让学生跟着老师后面当车厢,也可以
让学生拿卡片当火车头请其他学 生口算。游戏继续。
9+8 11-6 16-9 15-7 3+8 12-5 12-6 8+7 15-6
14-5 7+7 14-6 14-8 13-6 7+9 6+6 13-7 12-9
(意图:一年级学生毕竟年纪太少了,连续的过关练习使 他们身心有点疲
倦。快乐的游戏是成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法宝。这个游戏也训练了小朋友
的合作 精神。)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练习课

12-4=8 5+6=11
5+8=13(个) 17-8=9(道)
14-6=8(朵) 14-9=5(朵)
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是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之后的有关退位减 法以及解决
问题的巩固练习课。一年级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都较浅。经过
一个学期的 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专心听讲,认
真写字,大声回答问题等。但是学生在计算 退位减法的时候速度较慢。在
情景图中他们最容易做错的是减法,有些学生不会找数学信息或总数,也< br>有些学生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图意和数量关系。针对以上的情况,同时为今
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我认 为有必要进行一次综合练习。






第二单元测试(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题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1. 159=( ) 2. 128=( )
想: 9加( )等于15, 想: 8加( )等于12,
15减9等于( ). 12减8等于( ).
3.8+( )=12 5+( )=14
8+( )=15 8+( )=16
4+( )=11 7+( )=13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面划“√”(每题3分,共15分)












总分


1、
2、
小鸟的后面是小兔。(


拿球拍的是右手。 ) (


3、花在蜜蜂的下面。(
4、填一填



第一行

在第二行第三格。(





右边。( )

三、 口算题(每题1分共 20分)
1. 11-9= 158 = 128 = 148= 189=
1410= 1610= 178=
2. 118= 138= 159= 187= 169=
129= 168= 148= 188= 139=
149= 179=

四、算一算,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每题2分共12分)
11 - 8 ○4 13 - 8 ○6 15- 7 ○9
14 -9 ○5 12-7 ○4 5+ 9○ 13

五、算一算,找规律( 每空1分,发现规律2分,共10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

我发现( )

六、 解决问题(1-5每题 5分, 第6题 6分, 共 31分)
1、看图列式并计算.


2.、


一、

□ = □


13

3



4、一本书有18页, 方方看了9几页没看?
□ ○ □ = □
5、小华做了15朵花, 送给幼儿园8朵, 他还有几朵?
□ ○ □ = □
6、要送13份礼物,现在剩下4份,送了几份?
□ ○ □ = □
教学反思:
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 决问题是


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
料时,围绕逛超市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
问题的情景中,把学生的学习 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 的价值,增
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 教学的,通过上学期
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
是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
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 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
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 基础上
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
但那时只是用 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
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 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
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
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
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 方体的形状,通过
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特征,
单元教学难点:
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
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教学反思: 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重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
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 让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考、
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思考 ,进一步
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
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第二课时 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
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
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 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
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 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
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 ,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
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 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 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
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 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
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 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
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 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
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通
过分一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
合作学习的意识。让 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从学生
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形成愉悦 的学习心理,积极主
动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育效果良好。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
力。
2、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录像: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里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中会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教学互动
(1)播放录像
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
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
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
一 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
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
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
分呢?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的图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
柜台里。
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
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分一分自己的学具袋。
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这些物体分别有
多少?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让学生体验分 类的方法和统计的思想。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放学后,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自己房间也分
类整理一下吗?
教学反思:
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
分的 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在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过程 中体会整理与分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
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 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更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分类统计
的能力。
2、 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
类,进一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 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
教学难点:
把同一些物品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
果也不相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大海图(海鸥、美丽的鱼、贝壳、虾……现在正有一群小朋
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到海里去游泳了)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信息。
二、教学互动
1、引导学生有序看图并提问题。
1)观察大屏幕,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吗?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3)板书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2、解决第一个问题。
1)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正在游泳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按性别、年龄……来分类。


2)把这些游泳的人分类。(出示统计表)
一起看一看,表中的类别谁知道是 什么意思?(学生不一定能说得很
清楚,教师可总结说明是分类情况,也就是把这里的人按不同标准进行 分
类)
教师巡视指导,奖励填得好的学生。
3、解决第二个问题。
1) 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可不可以用你们刚才学过的分类统计法来解决呢?
这些漂亮的船只可以怎样分类呢? 你们可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来一起分
一分。
2)反馈展示
3)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统计呢?
(4)观察这些表格,从每种表格中可以读到什么信息?
(5)总结分类统计的方法。
这种统计的方法就呢分类统计。(板书:分类统计)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验分类与更更的过程,在分类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按不同标准对物体分
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 流意识,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养成有条有理的生 活习惯,能用学
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
和几个一组成
2、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4、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教学重点: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单元课时:9课时

第一课时: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例1及35页“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
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 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
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百位及计数单位“百”,深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展示课件,美丽的草地上出现了两群小羊,每群10只羊)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 节?(春天)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绿
色的草地上来了两群可爱的小羊,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有多 少只小羊?(请
一位学生站答)
到底有多少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19、20只)
有20只。
看,嫩嫩的草,真好吃,又来了许多只羊,估一估,现在有多少只羊?
你是怎样估出来的?(先前后同桌 讨论交流,再请一两位学生回答)
你们猜得比20多得多,现在我们就不能用20以内的数来表示了。
教师揭示课题: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比20更大的数--100以内的数。 (板
书课题)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一)、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1、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到朋友(将
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 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2、(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 br>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在课本上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 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
认识的20比较,你对100有什么感受?
(二)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1、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完后一看就
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多媒体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
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教师:对,他请了10来帮忙,10个一是多少?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10个一是10)。 所以他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这是1捆,这是1捆,这是
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21是由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生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
数到拐弯数时, 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添1是多少?”,并将
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 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
35的组成;39添1是多少,40里面有几个十;39、49、79 、99后面分别
是多少等?
(三)感受100,体会“十”和“百”的关系。
1、99再添1是多少?学生回答是100.
教师:对,99再添1是100。那我们就这样 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
10捆又是多少呢?学生回答是100.
教师:对,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2、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 。谁能说说100里面有几个10?10个十是


多少?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个十是100。
(四)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1、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
棒?(20)
2、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有几个两捆
小棒?
学生操作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个20是一百)
3、现在把你们面前的100根小棒快 速的分成两组,并且两组数量要相
等,分完后观察每组有几根小棒。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板书(2个50是100)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过渡:刚才我们借助学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现在 我们一起进入数学乐园吧!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情境图):你们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
教师: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还,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教师: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3、大力士搬砖块。
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块。看!
(呈现下图)大象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学生回答:7个十就是70,也就是搬了70块砖。
教师:你怎么快就数出来了?
教师(呈现下图):大象还差多少块砖就搬了100块了?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哦,原来10个十是100(呈现下图)。
教师小结:刚刚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数,在生活中还有 许多数学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思考,时时发现生活中的数
学,做 一个有心的孩子。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
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5个20是100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 个五个地数、十


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
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
本不会。但是其中的一 些学困生却连顺数都很困难,他们的数感相对来说
要差一些,可能还需要找出适合他们学习的方式才行。


第二课时: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材35页 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
和几个一组成。
4、培养学生估数的意识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用具:
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二、教学例2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老师想考考你们,一百里面
有几个十?
这是一百,减少1个十是多少?再少1个十呢?再少1个十呢?……
20.
2、现在这是20,老师再添1根是多少?再添1根呢?……29,再添1
根是多少?(30)
对,当数到9根小棒,再添1根就又凑成1个十,20加1个十就是30.
3、 你还能接着往下数吗?
31、32、33、34、…39.再添1根是多少?(40)
你是怎么想的?
对,当我们1根1根地数数到几十九时,接下来就是下一个整十数了。
4、你们能从40数到56吗?
你还能从56数到67吗?
真棒!你能数出67后面的3个数吗?
谁能数出78后面的 5个数呢?还想数吗?(84、85、……100)
5、师:请数出35根小棒。
师 :大家都数出了35根小棒。那是不是35根呢?我看不出来,想想怎
样摆才能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 呢?
请一位同学来演示。
师:请同桌相互检查看看能不能看出是35,摆错的学生改正过来。
师:看着你摆的35根小棒,同桌相互说说有几捆、几个单根?
生:有3捆,5个单根。
师:3捆中有几个十?5个单根中有几个一呢?


生:3个十5个一
师:非常棒,35里有3个十和5个一。并板书!
师:请从35开始继续数小棒,一直数到4 2根。当数到39根时,再添上
一根就有10个单根,将10根捆成一捆,就是4捆,也就是40根,所 以39
后面的一个数是40。
请学生看着数出的42根小棒,同桌说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6、进行口头数数:
教师说数学生数:从45数到63。
同学们会数小棒,也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老师这也摆
了小棒,你能帮我解决问题吗?
四十二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五十七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8个十和2个一组成( )。
6个一和3个十组成( )。
一百里面有( )个十。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说组成。
(1)教师出示汤圆图。
师:图上画的是汤圆,你能看出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吗?
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汤圆?
(2)教师出示铅笔图。
师: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啊?(请学生回答。)一共有多少枝钢
笔?


(3)同桌为一小组,一个摆数,另一个说数的组成。
四、课堂练习
1.练习:
老师这也摆了小棒,你能帮我解决问题吗?
四十三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五十六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8个十和2个一组成( )。
6个一和3个十组成( )。
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估一估,数一数
4、数出下面各数后面的五个数。
五.全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思考,时时发现生活中
的数学,做一个有心的孩子。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
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教学反思: < br>在教学100以内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0个、52个东西,
并思考怎样摆能让 别人很容易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
像,抽象出数的组成。这样由具体形象到到抽象,由 浅入深,每一步都是
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


的基础上,逐步建 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
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 方式。





第三课时 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
第二册36-37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2、数的组成,17、42、35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
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 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
(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 !因为11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1,在个
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怎样写和读11 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那
么20呢?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 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
样表示呢?“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 的。”
三、新课:
1、教学例三:出示纽扣图,学生观察,并数出各种颜色的纽扣个
有多少粒。
黄色纽扣:四十粒
蓝色纽扣︰二十七粒
红色纽扣︰三十三粒。
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0?(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拔珠
并回答)
学生边说 边动手:40由4个十组成,所以只在十位上拨4,在个
位上不拨。但是在写的时候个位用“0”补上, 写作:40读作:四十。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0,所以读作四十”
2、引导学生用计数器上表示27和33。
(1)学生拨珠子:十位2颗,个位7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27 全班齐读“十位是2,个位是7,所以读作
二十七”
(2)33如上教法。
(3)33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不一样)
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各位上的“3
表示3个一”
3、教学100的读与写。
(1)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有多少粒?(100粒)
(2)怎样用计数器表示一百呢?怎样写并读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写作:100 读作:一百。
4、引导学生总结怎样读数与写数
(1)出示数位表和一个两位数的数字,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从右边起 ,第一位数个位,第二位是十
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左边)起。
四、练习巩固:
1、比一比。二十四和四十二的4和2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2、教材P37页“做一做”第二题。
3、选择题:“95”这个数的最高位是( )
A十位 B百位 C个位


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呢?
想一想: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边开始?
读数、写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
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 40 27 33 100
读作: 四十 二十七 三十三 一百
从右边起,第一位数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
和写数都从高位(左边)起。

教学反思:
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 br>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不过少部
分学生会出现一个误区: 就是只看数字是否相同,而不看它们所在的数位。
如59和95,他们只看见5和9,就草率地填上等号 ,结果59=95,当然就
错了。我就用他们的名字进行启发:张杨和杨张的名字是一样的吗?于是他们就理解了。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八第39、40页第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难点: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 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 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 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 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
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
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 br>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
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 位“个、十、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 探
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第五课时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
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 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
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
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 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
3、4、5、6、7、8、9、0 。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
5、 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


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
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
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
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
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 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
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 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 □>66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学生第一次猜数时,设计的是问“猜一猜,这个数十几 多?”随后
的3个数都是这样猜,然后再猜具体数。通过猜“几十多”,引导学生认识
“第几行 第几个数是多少”,为学生写百数表及其后续的猜数作准备。但我
问成了“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给 学生的猜数游戏增加了难度,虽然
我也更正了问法,但很多学生都猜“是多少”,在说原因的时候用去了 不少
时间。这一环节比预想的用时多了很多。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④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⑤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画图。圈一圈。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 br>学生主动建构新知。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
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 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
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 的主动建构。
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

< br>合作学习。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本节课我在
设计教学时,把合作学习 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讨论、
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 效率,保证每一
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七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准备:
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 /p>


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 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
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
难 ,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30+8= 77-7= 70+2=
9+20= 10+5= 28-8=
65-5= 3+20= 90+9=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
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整体效果还不错。运用小
棒的拼摆,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 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
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生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



第八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
大小。
3.第49页第3、5题。
4.第50页第6、7题。
5.第50页第8题。
教学反思:
通过游戏竞争的方式巩固新知识,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大大
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生活中引入新课,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利用
学生熟悉的买酸奶的情景导入整十 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以生活实际
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国学达人挑战赛-湖北财政厅公众网


关于法律的作文-租房合同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学校工作总结范文


诸城一中-毕业生登记表模板


少先队入队仪式-修仙小说排行榜


会计专业学校排名-陕西交通技术学院


思想跨年-党员个人对照材料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宿州人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