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语文试题含解析
清明节禁忌-国培心得体会
吉林省白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寒来署往,秋收
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惠风和畅,莺飞草长,
_________
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____________;秋天明月朗照,五谷飘香,_________
___;冬
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①是生命的张扬
②是生命的纯熟
③是生命的萌发
A
.③①②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项最恰当。根据四季的特点的对应关系作答。“春天惠风和畅,莺飞草长”自然对应“是生命的萌发”;
“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自然对应“是生命的张扬”;“秋天明月朗照,五谷飘香”自然对应“是生
命的纯熟”。此题比较容易。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蹂躏 寂寥 明信片 荒诞无稽 诲莫如深
B
.荡漾
曙光 口头禅 谈笑风声 精雕细琢
C
.幅射 煽情 入场券
轩然大波 出言不逊
D
.徘徊 酝酿 度假村 目不暇接 蔚然成风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诲莫如深——讳莫如深。
B.
谈笑风声——谈笑风生。
C.
幅射——辐射。
二、名句名篇默写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不
义而富且贵,
____
。(《论语·述而》)东风不与周郎便,
_____
。
(杜
牧《赤壁》)
_____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
居易《钱塘湖春行》)何当共剪西窗烛,
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___
___
,闻
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马作的卢飞快,
_
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中通外直,
___
,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
。(周敦颐《爱莲说》)《江城子·密州出猎》
中,苏轼借
用典故,以守卫边疆的将军自许,希望得到朝廷信任,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____
,_____
?
【答案】(1)于我如浮云
(2)铜雀春深锁二乔
(3)大漠孤烟直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
乱花渐欲迷人眼
(6)却话巴山夜雨时
(7)杨花落尽子规啼
(8)弓如霹雳弦惊
(9)不
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解析】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详解】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
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
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
中的“铜雀、孤、霹雳、蔓、亵、焉、遣”等
字词容易写错。
三、现代文阅读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家缝纫店
李汀
①小店在一棵
小叶榕树旁,绿油油的树叶遮挡了店名,只从窗户玻璃反射出“老家缝纫店”五个字。
每天上下班,我都
要经过这家小店,布料的那种青草和泥土味迎过来,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
入的每一口气都那
么干净纯粹。
②那天一时兴起,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店。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静静坐在一台老式缝纫
机前,埋着
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笑容安静地绽放。她手上的鞋垫已经
绣出一朵花
的雏形,是桃花绽放的样子。她头也不抬,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便看哈。”那声音温暖地
传入我的耳
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
③小店只有几平方米,却很整洁,一排木架子上一字
摆好小布鞋,还有叠好的布围裙。这时,屋子里
一幅“中国梦,我的梦”的十字绣吸引了我,我静静欣赏
着。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
个人都有一个梦呢。”我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
的鞋垫看,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
④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沉甸甸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
下笼罩过来。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
布鞋,一张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
绳一针一线地钉。钉好一双千层布
鞋底,需要密密麻麻钉上两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做好。
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
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针尾,针头露出来,再用牙齿把针头
扯起来。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
反复两千多次。母亲扯线有时用力过猛,线头“嘣”一声断了。断了,
接上,母亲有的是耐心。生活需要
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干不成。母亲常这样告诉我。
⑤我
端详着这一双双千层底布鞋,心里盘算着,做一双鞋需要十几个夜晚,这些布鞋,需要多少个夜
晚?我眼
前的这个老人,她把日子过得这么安静,这么平和。做好一双千层底布鞋,摆一双在木架子上,
她为自己
的劳动由衷地欢喜。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
⑥我从木架
子上抖开一张布围裙,摊开一看,心里一惊:好精致的围裙。一张橘黄色的布围裙,做成
了双手拥抱的样
子,优雅极了。这样的围裙系在身上,做一顿心爱的午餐或者晚餐,用双手拥抱那些蔬菜
的气息,用双手
感受生活的味道,想起来就满满的幸福。我问:“这围裙多少钱?”老人抬头看我,笑嘻
嘻地说:“三十
元。”我递钱给老人,老人满脸笑容地夸我:“一个懂生活的男人。”我摇摇头说:“我
给母亲买的,母
亲喜欢。”我确实觉得母亲系着这围裙,倚门看我吃着可口的饭菜,一定很温暖。
⑦小店在一条热闹的
大街上,人声嘈杂,老人却视而不见。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
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
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走进这家小店,我或者买一
双千层底
布鞋,或者买一双鞋垫。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
拂过一样
,平展而安静。即便什么也不说,能够在小店门口呼吸一下那些布料的气息,心里也会安逸很多。
⑧一
天,小店贴出一张告示,告知小店搬去了东城。我赶紧骑车去找。一条街上,清一色的小店,传
出“哒哒
哒”响的缝纫店,散发着木香的小木工店,满屋子小背篼、小箩筐、小斗笠、小蒸笼的篾具店,
还有摆着
小铁锤、小锄头、小镰刀的铁具店。我走进“老家缝纫店”,老人一眼认出我,不停地给我说,
这街上人
气旺,整条街都是小商小店。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
让我们小
店都经营得很体面。
⑨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一棵小叶榕树下,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篾具店、铁具店
,我很激动,为这
个城市拥有这些小店激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小店,为我们
的日子积聚着点点
滴滴生活的便利与温暖。
⑩回到家里,我有了新的愿望,哪天退休了,我也
要去东城开家小店,做老布鞋垫,做千层底布鞋,
天天享受那种布料带来的幸福味道。
1
.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情节
经过小店,布料的青草和泥土味迎来。
拐进小店,老妇人低声招呼“我”。
“我”从木架子上抖开一张布围裙
②
______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拂过一样,平展而安静。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4
.文章第④段是什么记叙方式?在内容、情感、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
.
①声音温暖,像母亲的问候。
②走到小叶榕树下,看到城市小店经营体面。
2
.比喻修
辞手法,把老妇人的话比喻成春风,表现出老妇人和“我”说话时的亲切和气,使我有如沐春
风之感。
3
.①精神矍铄: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笑容安静地绽放。②平和安静:招呼我的声音温暖
,像母亲
的问候。③勤劳朴实:一双双千层底布鞋,都是一针一线钉起来的。④生活优雅:一张橘黄色的
布围裙,
做成了双手拥抱的样子。⑤懂得感恩:小店搬至东城,街上人气旺,滔滔不绝地讲这个城市好。
4
.插叙。内容上:补充描述了老妇人做千层底布鞋的场景和过程,使得老妇人的形象更加全面
立体。情
感上:交代了“我”对千层底布鞋感情深挚的原因,天下的母亲都一样的辛劳勤苦。结构上:与
结尾相呼
应,感受着老妇人和母亲千层底布鞋承载着幸福和温暖,“我”也要创造幸福的生活。
“我”的心理感受
像置身田野,每一口气都干净纯粹。
①
______
心里一惊,觉得围裙精致。
为小店和老人们激动,感到生活便利和温暖。
【解析】
1
.考查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
br>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第②段是“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
br>店的情节,“我”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便看哈。”“我”的心理感受是:
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第⑨段情节是“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一棵小叶榕树
下,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篾具店、铁具店,“我”是感受是:很激动,为这个城市拥有这些小店激
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
2
.考查赏析文句。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心
里也会像被春风拂过一样”看出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将老妇人的话比喻成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妇
人说话时的亲切和气,带给“我”如沐春风之感。
3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
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
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
可。如: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像极
了母亲的一句问候。——亲切;小店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人
声嘈杂,老人却视而不见。她要么专心绣着
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
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
—说明老妇人做事细致耐心;我从木架子上抖开一张布围裙,
摊开一看,心里一惊:好精致的围裙。一张
橘黄色的布围裙,做成了双手拥抱的样子,优雅极了。——说
明老妇人生活优雅、做工精良,手艺好。
4
.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
心事件有
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此段看到老妇人做的千层底布鞋,由此插叙见过母亲做千层底布鞋,对主
要情节起
补充、衬托的作用;突出人物性格;由老妇人想到自己的母亲,进而联想到天下的母亲都一样的
辛劳勤苦。
突出主题,“我”也要创造幸福的生活。同时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结构严谨。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蝴蝶胸针的男人
①记得那是盛夏
的一个下午,坐在这座城市唯一没装空调的5路公交车的右侧门边上,最能感受到太
阳火辣辣的妖娆。
②途经火车站时,那堆满站台的满带咸味的人群,让我不住地懊悔自己耐心欠佳,等不住就上了这辆破车。为了不再在光秃秃的火车站广场呆上半个小时,焦闷地等下一班5路车颠来,站台上的人推搡着使劲地往上挤着。
③最后挤上来的,是一个驮着笨重大麻袋的中年男子,挤到我旁边的时候,挨挨挤
挤的满车乘客让他
再也没能挪动一步。他定定地站在我座位旁边,左手护着麻袋,右手微举,试图拨弄一
下人群,为他的麻
袋找个可以安置的地方,但始终没有成功。我斜瞄了一眼中年男子,望着那个在地上滚
了不止多少回的破
麻袋,臆想着刹车时麻袋撞着我头的恐怖画面。皱了皱眉,下意识把自己努力地蜷了又
蜷,再用力地往外
挪了又挪。“喏,放这里”,我用下巴指了指脚下好不容易腾出的一点儿空地,对中年
男子说。
④他看懂了我的示意,边放麻袋边嘿嘿的对我笑着说:“谢谢啊”,露出一排不大整齐的玉米
色牙齿。
讶于他这句憨憨的回谢,我抬头礼貌地回应了一句后,不免好奇地对他细细地打
量一番:敦厚的个子,黝
黑的皮肤,烙了个烟洞的灰色西裤扎一件白色衬衣,我敢断定他是个外出做工的
农村人。突然,我发现了
好笑的一点:这个其貌不扬甚至有点穷酸的男人居然在旧西服领子上别了一枚银
色的蝴蝶胸针,虽然不怎
么精致。这人太“土气”了,简直不伦不类!金色的蝴蝶身体上用弹簧连住彩色
的串珠翅膀,稍微晃动一
下,翅膀就会微微颤起来。这种胸针我是见过的,小女孩们喜欢买来别在胸前,
或别出心裁地夹在衣领上,
以前流行过一阵,但像这样别在一个中年男人的胸前,还是第一次见!因此,
我眼神不由得多停驻了几秒。
⑤“嘿嘿,这个是买给我小女儿的”,中年男人好似看懂了我的疑惑,继
续解释道:“我在外边打工
的时候,看见城里的姑娘都戴这个。嘿嘿,好看!买个回来给我女儿。你看,
这个翅膀还能动呢!”停了
停,又怕我不明白似的,补充了一句,“怕放袋子里压坏了,就别在身上啦!
”说着,中年男人还用他右
手粗大厚实的食指轻轻地拨了拨蝴蝶翅膀,又嘿嘿地笑了起来。
⑥
望着眼前颤动的蝴蝶彩翅,再看了看中年男人脸上绽满幸福褶子的脸,在这闷热的5路车上,我第
一次舒
展眉毛,对他露出会心的一笑:“嗯,是挺好看的”。
⑦“我女儿12岁了,像她妈,特别爱美,拿回
去给她戴,肯定好看,她肯定高兴……”他仿佛受了
鼓舞,显出掩饰不住的快乐和幸福,那神情好像马上
就会站在家门口,看到他时时刻刻念个不休的妻子儿
女。
⑧我不由得肃然起敬,重新打量着这
个别蝴蝶发卡的男人,他不整洁,不富有,不显要,甚至不懂得
怎样回避别人的眼光,但这丝毫不妨碍他
的快乐,他的幸福,他的满足!
⑨就这么简单,他付出一份劳动挣的一份收入,买了一枚蝴蝶胸针带回
来给自己的女儿。他是幸福的,
那个就要带上蝴蝶胸针的女儿也是幸福的,幸福得让我感动。这种原汁原
味的真情对于长期生活在城里的
我,对于包围在城市里那片矫情的、倨傲的空气中的我,对于生活差不多
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憧憬和激情的
我,是多么值得寻味啊。
⑩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的事情:让自
己爱的人接受一份朴实的爱的馈赠,同时得到他们的爱。我深深
地感动着,在这样一个本来燥热烦闷的下
午,我是多么幸运啊,从一个不在乎别人怎么说的出外打工的父
亲身上,找回了如此简单的哲理,得到了
如此美好的感觉!
(作者李晓影,文章有删改)
1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以“别蝴蝶胸针的男人”为标题的好处。
2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
停了停,又
怕我不明白似的,补充了一句,“怕放袋子里压坏了,就别在身上啦!”说着,中年男人还用
他右手粗大
厚实的食指轻轻地拨了拨蝴蝶翅膀,又嘿嘿地笑了起来。
3
.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
望着眼前颤动的蝴蝶彩翅,再看了看中年男
人脸上绽满幸福褶子的脸,在这闷热的5路车上,我第一次舒
.
展眉毛,对他露出会心的一笑:
“嗯,是挺好看的”。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的
事情:让自己爱的人接受一份朴实
的爱的馈赠,同时得到他们的爱。”的理解。
5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
【答案】
1
.本文叙述了“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别
蝴蝶胸针的男人,开始对他并无好感,后来产生钦
佩之情的事情,并表达了由此获得的“原来幸福是如此
简单”的感悟。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
了文章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男子对胸针的小心保护和看着胸针时开心的样子
,表
现了男的朴实憨厚以及对女儿的爱。
3
.“绽”,“绽开,绽放”的意思,在这
里巧用动词,写出男子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样子,表现了男子为
女儿付出时满满的幸福感。
4<
br>.这是作者从男子身上得到的感悟:出于对女儿的爱,男子用自己劳动挣的一份收入,买了一枚蝴蝶胸针带回来给自己的女儿,这简单的行为是父女之间爱的传递和表达,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幸福。此句流露了作者对男子的钦佩和赞美,表达了这原汁原味的亲情带给自己关于幸福的感动和触动。深化了文章主题,升华了主旨。
5
.示例1: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先写男人的怪异打扮、不伦不类,这是
抑;之后写男人别胸针的行为
源于对女儿的爱,这是扬。由此突出我对男人的敬佩和赞美,更好地表达了
“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的感
悟。
示例2:对比的写法。文章将“我”得知别胸针原由前后对
男人的态度进行对比,由最初觉得他“土气”
到后来的“肃然起敬”,突出了“我”对男人的敬佩和赞美
,更好地表达了“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的感
悟。
【解析】
1
.
考查标题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
准确
无误。从内容上看,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让自己爱的人接受一份朴实的爱的馈赠,
同时
得到他们的爱”这一文章主旨。同时从结构上讲,以“别蝴蝶胸针的男人”为标题设置悬念,新颖别
致,
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2
.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人
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怕
放袋子里压坏了,就别在身上啦”为语言描写;“用他右手粗大厚实的
食指轻轻地拨了拨蝴蝶翅膀”为动
作描写;“又嘿嘿地笑了起来”为神态描写。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
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
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对胸针的小心保护
和看着胸针时开心的状态,及对表
现人物的性格和主题的意义。
3
.考查词语的表现
力。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
的本义和基本义,能
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中年男人脸上绽满幸福褶子的脸”中的“绽”本义:
绽开,绽放。语境义
:巧用动词,也就是运用了移用的修辞手法,把用来形容花朵的修饰词语移来修饰人
的笑脸。用以刻画男
子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样子,表现了为女儿付出时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4
.考查
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
点明主旨
的作用。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的事情:让自己爱的人接受一份
朴实的爱
的馈赠,同时得到他们的爱”一句是作者从男子身上得到的感悟。“如此简单的事情”是指用自
己劳动挣
的一份收入,买了一枚蝴蝶胸针带回来给自己的女儿。“让自己爱的人接受一份朴实的爱的馈赠,
同时得
到他们的爱”是说这简单的行为传递和表达了父女之间的爱。此句深化了文章主题,表达对由这种
简单的
行为所带来的这份亲情的赞美。
5
.题干要求就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的其中一点写出发现和
见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
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有突出艺术特点的区域,找到关键
语词句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如文
章对比的写法的运用。“我”对男人前后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
差:“土气”与“肃然起敬”构成对比。对
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了“我”对“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的事情
:让自己爱的人接受一份朴实的爱的馈赠,
同时得到他们的爱”的感悟。所以这种对比的写法更能够表达
情感,突出中心。
6
.阅读陈峰的《不畏苦寒 自得其芳》,完成小题。
①一位朋
友对紫苏情有独钟,遂买了几盆回家,经常浇水、修枝。然而,待紫苏长成后,却始终不闻
其香。朋友不
禁感慨:看来有些“关心”实属多余。
②同为紫苏,置身野外,香味清爽而持久;放于室内,照顾有加
,反而失去了芬芳。植物的这种特性,
与人的职业发展规律颇有几分相通之处。俗话说,马厩里养不出千
里马。从艰苦环境中历练出来的人,经
过反复摔打、磨炼,其工作能力、心理素质往往更胜一筹。并且,
在这些人看来,困难既是挑战的同义词,
也是成功的垫脚石;不回避眼前的苦,恰恰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
现。
③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惧艰险、不辞劳苦,
情
系百姓,为民服务,牢牢扎根基层一线,才能丰富阅历,增强本领,赢得群众的认可。当年兰考风沙最
大
的时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用心血浇灌出绿荫成片的焦桐树;海南乐
东
县委书记林北川,总是天不亮上班,天黑了还没下班,找最难的事去做、找硬骨头去啃,引领边陲贫苦
山
乡大变样。正是依靠无数党员干部带头“自讨苦吃”,一件件大事水到渠成,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干
群
间的距离也因此大大拉近。
④通向成功的道路不会平坦,在前进过程中遭遇困难或挫折,总
是难免的。但正如宝玉没有雕琢难以
成器,火石不受摩擦不能产生火花,人生如果不经历一番艰辛、不挑
战一次苦难,也难以燃旺生命的火炬。
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对1000多个洼地进
行比选,走遍西南山区上百个窝凼,最终找
到“天眼”最适合的建造地点。一家国外天文台在他逝世后发
文哀悼:“我们怀念他的勇往直前和对天文
学的热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砥砺攻
坚克难的坚韧意志,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一
往无前地迈向目标,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精彩与自信。 ⑤事实上,苦难并不意味着阴郁的回忆;从某种角度看,它见证了过去的奋斗,具有别样的光彩。上
山下乡的经历,就对习近平总书记影响相当深。苦难或逆境,磨砺着人的心智,能助人增长才干。学会与
困难愉快相处,不因工作的受挫而消极颓废,也不因生活的磨难而丧失斗志,会涵养化压力为动力、理性
看待事物的平和心态。
⑥“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
程度的教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
愈细,香得愈浓烈。”世界上没有无解的挫折,也没有过不去的
沟坎。当我们习惯在逆境中积蓄前行的力
量,或许就会发现,原来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1
.理解文章题目“不畏苦寒 自得其芳”的含义。
2
.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
.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
1
.那些不畏艰难险阻,
从艰苦环境中历练出来的人,其工作能力、心理素质往往更胜一筹,这
样的人能从磨练中获取修养和教益
,拥有坚韧的意志,因此才能收获更多的精彩与自信。
2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人经受
磨难比作宝玉经历雕琢和火石经受摩擦,生动形象地从反面论述经
历磨难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
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历经磨难,才能收获更多精彩与自信
(或“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唯不畏苦寒
者,方可自得其芳。”)
3
.首先提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
的观点;然后列举焦裕禄和林北川不
辞劳苦、干出实绩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述对于党员干部来说
,不辞劳苦,情系百姓,才能赢得群
众的认可的道理;最后得出党员干部“自讨苦吃”才能成大事、解难
题、拉近干群关系的结论。
【解析】
1
.分析关键词语含义及作用。答这
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
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结合关键句子“砥砺攻坚克难的坚韧意志,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一往
无前地迈向目标,我们就能收获更多
的精彩与自信”“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
养、不同程度的教益”来理解。 <
br>2
.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
、道理
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
具体有
力地论证了……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
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④比喻
论证:
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
论证方
法,答题时要找全。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人经受磨难比作宝玉经历雕琢和火石经受摩擦
,生动
形象地从反面论述经历磨难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3<
br>.概括作者思路。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此段首先提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的观点;然后列举焦裕禄和林北川不辞劳苦、<
br>干出实绩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述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辞劳苦,情系百姓,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
br>的道理;最后得出党员干部“自讨苦吃”才能成大事、解难题、拉近干群关系的结论。
四、文言文阅读
7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进学斋记
[宋]张耒
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
于学。士会食而问肴蒸,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皙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
子病而易大夫之箦
②
,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
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攮掇
其土苴,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
之。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
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元丰之乙丑,余宦于咸平,治其所居
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以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
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
④
,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
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②箦(
zé
): 竹编床席。相传曾子为维护
礼法,临终前坚持换掉
了大夫专用的席子。③攮(
nǎng
)掇其土苴(
jū
):摘取其中的糟粕。④向,朝北开的窗户。
1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
..
B
.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
C
.固已大异矣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
D
.朝夕处乎其中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3
.选文
第一段通过举例论证了“①
__________
”的观点,再以②
_______<
br>和③
______
作对比,强调了自己
的结论:④
_________
________
(不超过20个字)。
【答案】
1
.
D
2
.我是个懒惰的人,因此借鉴古人的方法,给屋子起名为“进学”,并且写了这篇文章,希望早晚以
此
警诫自己。
3
.
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古之君子
后之君子(学者)
后之
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德修身。
【解析】
【分析】
1
.
A
加冠,二十岁
帽子。
B
相比
靠近。
C
差别
以……为异。
D
都是,在,介词。
2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
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
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
句中重点的词有:故:因此。道:方法。书:写。
3
.第一段举士会的例子,论证了“饮食、
游观、疾病之际”写任何时候无时无刻都在进学修身。“古之
③
①
君子
,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与“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攮掇其土苴,比于
古之
人大可愧矣。”将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进行对比,论证了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德修身的观
点。
【点睛】
参考译文:
古代的君子,饮食、游览、生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
习。士会在吃饭的时候向人请教烹调的方法,那么在
饮食之时未尝不在学习。曾皙在舞雩台吹风唱着歌回
家,吹风唱着歌回家,就是在游观之时未尝不在学习。
曾子生病,坚持换掉大夫才能享用的精美席子,那
么生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啊。如今所说的求学的人,
既抄袭那些表面文章,又窃取其中的糟粕,与古人
相比,真是应该感到羞愧啊。二十岁做了官,那么就在
二十岁时放弃学习;壮年做了官,就在壮年时放弃
学习。因此后代的君子大概在做官数年后,于言语笑貌、
感官享受等方面玩味研习之时,他与刚开始追求
进取以儒士自称的人相比,在学习上差别本来已经太大了。
元丰乙丑年,我在咸平做官,把住所的西屋
加以修理,就着旧屋的结构加以完善。将这间屋子打扫翻新后,
于是取来《诗经》、《尚书》、古代史书
摆放屋子里,夏天时就把门打开,到冬天就把窗子堵住,早晚呆在
屋中。我是个懒惰的人,因此借鉴古人
的方法,给屋子起名为“进学”,并且写了这篇文章,希望早晚以
此警诫自己。
8
.古诗文阅读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
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
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昊人开布大
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
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
,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而颇以畋鱼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日:“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祜<
br>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菜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
br>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
br>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
br>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其家。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
br>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
br>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
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①羊祜(hù):(221年-278年),字叔子,晋代著名战略家、军
事
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②都督:动词,统领,总领。 ③庠(xiáng)序:泛指学校。
④绥(suí)怀:
安抚。⑤孟献:春秋时鲁国大夫。 ⑥晏氏,名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⑦翕然:安宁、和顺的样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祜患之
(
_______
) (2)晏弱城东阳而菜
..
子
服(
_______
)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_______
)
(4)刈谷为粮 (
_______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并以清德闻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B
.祜之始至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C
.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或异二者之为
..
D
.祜卒二年而吴平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r>..
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与昊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景、尚子弟
迎丧,祜以礼遣还其
家。
4
.选文最后一段中的羊祜与《出师表》中的诸葛亮,二者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案】
1
.以…为患;筑城;赞赏;割。
2
.
B 3
.(1)与吴人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要离开的,都听任各自的心愿。(2)潘景、陈
尚的子弟
来迎丧,羊祜按礼节遣返他们。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
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羊祜担忧这事。患:担忧
;②齐国的晏弱在东阳筑城而莱子畏服。
城:筑城;③羊祜赞赏他们为自己国家而死的气节,并用隆重的
礼节殓葬他们。美:赞赏;④割下谷子做
军粮。刈:割。
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
”“之”“为”“而”的用法。
A
.介词,因为
连词,用来;
B.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
C
.介词,表被动
代词,指心理
活动;
D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故选:
B
。
3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重点词语:“开布大信”,开诚布公,互相信任
;
“听”,听任。句子翻译为:与吴人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的,都听任各自的心愿。②
重
点词语:“以”,送给;“遣还”,送走。句子翻译为: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羊祜给他们礼物后
送
走。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
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
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
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
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
.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
行举
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根据文中的最后一段看,以及《出师表》中
对诸
葛亮的记叙,两个人都是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选自《晋书》
作者:房玄龄
年代:唐
参考译文:
羊
祜,是泰山南城人。祖辈世代做二千石一级的官,都以清廉有德操而闻名。晋武帝有灭吴的打算,
任命羊
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率军队兵出南夏,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一带百姓
的爱戴
。与吴人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的,都听任各自的心愿。吴国石城的守军距离襄阳
七百余
里,常常骚扰边境,羊祜担忧这事,最终用巧妙的计策让吴国罢免守军。于是晋国戍边巡逻的士兵
减少了
一半,所减士兵用来垦荒八百余顷,收获很大。羊祜刚到荆州时,军中没有百日的存粮,到了他镇
守荆州
的后期,有可供十年的粮草的积蓄。
羊祜鉴于春秋时鲁国的孟献子在武牢筑城而郑国惧怕,齐国的晏弱
在东阳筑城而莱子畏服。于是羊祜
率军队占据险要之地,建起五座城池,收取肥沃的土地,夺取了吴国人
大量的资财,吴国石头城以西,都
成为了晋国的地方。从这以后前后来投降的人不断,于是羊祜更加注重
品德和信义,来安抚初降的吴人,
已经很明显的显示出吞并东吴的雄心。每次和吴国人交战,都要预先约
定日期,不采取埋伏或袭击的方式。
有军士抢掠二个吴人做俘虏,羊祜就派人遣送他们回家。吴国将军陈
尚、潘景来侵犯边境,羊祜派兵追击
并杀了他们。羊祜赞赏他们为自己国家而死的气节,并用隆重的礼节
殓葬他们。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
羊祜给他们礼物后送走。一次羊祜的军队经过吴国境内,割下谷子
做军粮,然后又计算所有谷子的数量,
给吴人送去丝织品作为补偿。每次聚会众人打猎,常常到晋国的边
境即止。如果鸟兽先被吴人射伤后被晋
兵得到了的,羊祜都原封不动地归还对方。这样吴国人都对他心悦
诚服,称羊祜为羊公,而不称他的名字。
羊祜病,要求回朝。等皇上侍座后,他就当面陈奏征伐吴国的
策略。病情渐渐加重,他又举荐杜预代
替自己。羊祜死后两年,吴国就被平定,群臣向武帝称贺,武帝端
着酒杯流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
啊!”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於子驾豕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
破一畦。宁
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
耶?”商
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
⑤
颠之倒之乎
?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
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
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
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
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
盖有激者
⑦
也。”①商於(
wū
)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
shǐ
):猪。③扼(
è
):牛
拉东西时驾在颈上
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几:差不多,几乎。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有
激者:(心中)有
不平之气的人。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商於子怒而弗应
:
___________
吾悯而诏子:
_____________
吾岂不
知服
田必以牛:
___________
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
______
_____
⑥
④
①②③
2
.用“”给下面
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子 过 矣 耕 当 以 牛 以 其 力 之 巨 能 起 块 也 蹄
之 坚 能 陷 淖 也。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豕纵大,安能耕耶?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4
.本文是一篇讽喻性小品文,目的是借古喻今。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作者讽喻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答案】
1
.
不
告诉,告诫
难道
回头看
2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3
.(1)猪即
使大一些,(又)怎么能耕地呢?(2)你为什么不把指责我的话去指责治理百姓的人呢!
4
.作者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庸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用猪耕地,形象生动地讽刺了统治者
不
能任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
词义。解释时要注
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诏:告诉,
告诫。顾:回头看
。
2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
划分依据,一
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
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
文意你错了!耕
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
之中。即可推断
出正确答案:子过矣
耕当以牛
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
br>
蹄之坚能陷淖也。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
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
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
翻译,如:同“猪”。安:怎么。耶:句末语
气词,呢。子:你。牧:统治、管理。
4
.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
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本书是一篇讽喻性小品文。作者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
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点睛】
参考译文
商於子家里很贫穷,没有牛用来耕田,就牵一头大猪向
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
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指责他说:“你
错了!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
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猪即使大一些,(又)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
目而视不回应。
宁毋先生说:“如今您用猪
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你却发怒还不回应
我,是为什么啊?”商於子
说:“你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你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驾牲口耕田
必须用牛,
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没有牲口,耕种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
用贤人,那
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你为什么不把指责我的话去指责治理百姓的人呢!”宁毋先生
回头对弟子
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啊。”
五、名著阅读
10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老迅,
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绍兴,我们同去。”这是范爱农在绍兴光复后的第二天
上城时对鲁迅
说的话,可见革命胜利后他内心的无比喜悦。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
的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人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
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C.《简·爱》中的罗切斯特与简·爱互相倾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罗切斯特拐弯抹角<
br>地试探简·爱的心思,而简·爱则极力维护自己敌人的尊严,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
D.《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
留
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回得五庄观,那大仙又让道童抬一大锅油出来,架起干柴,发起烈火。顷刻间,那油锅热腾腾。大圣
见
那台下西边有一个石狮子,便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油锅滚透
后
,大仙说:“把孙行者抬下去!”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砰”的一声响,溅起些滚油点
子
,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大泡!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原来是一个石狮子在锅
里
。
以上文字出自《西游记》,这位大仙是
_______
(名字).他惩治唐僧师徒
四人是因为
___________
。
【答案】C
镇元大仙;
孙悟空推倒(毁掉)了人参果树。
【解析】
【分析】
【详解】
(
1
)
C
项“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
说法错误,简爱最终和罗切斯特结了婚,得到
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爱情。(
2
)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
确把握所给语段出自哪部名著
,文中人物是谁,与之相关还有什么故事情节。通读文段,此文段是《西游
记》中镇元大仙回到五庄观,
得知人参果树被毁之后,捉住师徒四人要油炸孙悟空的情节。
六、诗歌鉴赏
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
.诗人在山西村中看到了哪些生活场景?
2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
时夜叩门”,主人应声开门后,“我”这位不速之客会怎样解释呢?请用
第一人称表述。
3<
br>.《江上》中“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
br>之妙。请对其妙处作简要赏析。
【答案】
1
.农家设酒杀鸡招待客人的热闹场
面;村人吹箫打鼓,热热闹闹迎接春社祭祀的场面。
2
.提示:能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语句连贯、符合语境即可。
3
.既写出了山水紫绕,千帆竞渡的白然风光,又借山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了人生感悟:不甘屈从阴暗,不<
br>怕青山阻隔,便能拥有千帆竞渡的开阔心境,便能战胜眼前的迷茫与困难。
【解析】
【分析】
1
.考查对诗中展现生活场景的理解。首联写诗人到了农家,农家
留下客人,准备了丰盛的“腊酒”“鸡
豚”来款待,渲染出农家设酒款待客人的热闹场面;颈联描摹了南
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箫鼓齐鸣,衣冠简
朴,表现祭社祈年的热闹场面。
2
.考查根据
作品内容进行合理推断与想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抓住人物在文中
的言行表现,
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当时的心理活动,要运用第一人称,诗人因
为对田园生活
的喜爱和不舍,所以夜晚又来冒昧打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即可。
3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
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
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青山缭绕疑无路”,山是纠结盘曲的,诗人放眼
远望,视野被“青山缭绕”
的阻断,重重叠叠的青山似乎阻住了江水的去路,仿佛前程一片渺茫。“忽见
千帆隐映来。”诗人笔锋一
转,在“青山缭绕”之中,船转了个弯,忽然远远地看见“千帆”在山林的掩
映下,正隐隐约约向近处驶
来。视野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正告诉诗人前途远大,道路无穷。诗人借山
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人生感悟
: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作文
1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日,某市公交车挤上了一个抱小孩的年轻妇女,售票员对一个正专注向外看的靠窗小伙说“请给这
p>
位妇女让个坐!”
小伙歉意地点点头说:“没注意,不知道。”说着,连忙站了起来。
这妇女坐下后,轻蔑地冷
笑道:“哼,不知道,装死!”回过头去对同伴说:“臭美的,还要当活雷
锋。”
小伙子突然
说:“大嫂,我的东西去在座位里边了,请让我拿一下!”妇女信以为真,刚刚站了起来,
小伙子一屁股
坐了下去再也不动了。
该事件中小伙子的报复行为,是对还是错?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莫把义务当美德
“给需要让座的乘客让个座”早已是耳熟能详的公交车宣传
标语,近日因为一次抢座事件,我们有必
要重新思考这个被我们提倡宣扬甚至理所当然的观念。
公交车是一个封闭移动的公共场所,每位乘客上车时都支付了同样的费用,因此都具有使用作为的权
利
。倘若并非出自本人意愿,强迫或变相强迫其让出自己的作为,无疑是对其权利的一种侵害。小伙子和
抱
孩子的妇女同是乘客,在公交车车厢座位有限而乘客超额的情况下,应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既然小伙
子
先上的车,他就有使用座位的权利,哪怕此时他并非没注意身边的妇人,只是假装专注地看窗外的风景,
也无可厚非。
但是小伙子在售票员的提醒下,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妇女。这体
现的是人与
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德,也顿时让原本冷漠的公交法规有了温度。妇女不仅不心存感恩,还恶
言辱骂,这
几句几句不堪入耳的牢骚却凉透了小伙子的心,也浇灭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让座本是美德,
在妇女眼里
俨然成了义务,成了理所当然。这样的行为不仅毫无道德素质科研,甚至近乎一种人身攻击,
难怪小伙子
会心存怨气,伺机报复。小伙子的报复行为虽是一种狡黠和欺骗,却也是事出有因,只为了出
一口怨气,
事实上也并未对该妇女造成伤害。既然报复的动机情有可原,其报复的结果也无伤大雅,因此
道德的天平
不应向妇女倾斜。
在我看来,道德对自己,是最好的法律,对别人,是最坏的刑罚
。在这件事上,我们不妨退一步,更
宽容的看待这位小伙子的报复行为。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属于材料作文。
对于要求“
小伙子的报复行为,是对还是错?发表你的看法
”
,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文要求
写一篇评论,
所以文中首先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观点要鲜明。对于小伙子的报复行为,虽然被界定为<
br>“
报复
”
,但通过
读材料我们发现,这种报复是有原因
的。当我们的善举没有被对方理解,反而被对方怒怼的时候,这种
“
报
复
”<
br>是可以理解的。
观点确立之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和道理作为支撑,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