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5《玲玲的画》教案设计
千里送鹅毛的歇后语-英文地址
5 玲玲的画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解放孩
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
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学会观察;解放孩子的
嘴巴,使孩子多
说……”《玲玲的画》是一篇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我们更应该本着“解放学
生”的理念,以玲玲的情感变化为主要线索,以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中蕴含的道
理为突破口,揭示课文主
题。因此,本设计让学生随着课文内容不断深入理解,
自悟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课件的帮助和教师的语
言渲染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并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个性化朗读和分角色朗读
。最
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肯动
脑筋,坏事
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同时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
词卡片;将课文中爸爸说的话做成相关的课件;准备三幅与
课文前后内容相符的画。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至少读三遍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1.导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赛
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
玲”。(板书“玲玲”)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
2.识字:“玲”是形声字,右边“命令”的“令”表示字音,要读准后鼻
音。左边是王字旁,表示字义
。王字旁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的、美好的东西。“玲
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这里
指人的名字。
3.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补全课题)一起来读课题。
4.过渡:玲玲的画怎么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玲玲的画》,在文中寻
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形声字形旁表义,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学习“玲”的字形,理解
“玲”的意思,让学生记忆
深刻,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和故事的主
人公玲玲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还
要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并准备全班交流。
3.教师课件出示生字,检查读文识字的效果。
(1)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其他学生适时补充。明确“幅”
的读音是fú。
(2)引导学生归纳,可以采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的生字有:玲、详、幅、评、
催、啪、脏、懒、糟。注意组词区分“催——崔”“幅——副”。
“并”和“肯”可以用口诀记忆:并——“倒八开”;肯——“上止下月”。
(3)开火车给生字口头组词。
(4)开火车读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逐步
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
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在语文活动
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再读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指读。
2.学生试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名读,齐读,分男女同学读,读准生字的读音。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
了。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
了起来。
要注意指导学生重读“得意地”“端详”“就要”“啪”“掉”“伤心地”,
突出玲玲情感的变化。
4.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课文
内容。
引导学生明确这是写事类文章总结内容的好方法。
6.推荐组员在全班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
和点拨。因此,从初读读准、读通到再读读顺,教师有意识地让
学生经历难度逐
渐提高的过程,在看似简单的教学流程中,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的方式,完成对课
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分析课文、懂得道理打下良
好的基础。
四、指导观察,分类识记
1.出示生字:画、幅、评、奖、纸、报、另、及、拿、并。
(1)学生齐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以及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生字的结构分类观察和识记:
①上下结构的字:奖、另、拿、并。
②左右结构的字:幅、评、纸、报。
③半包围结构的字:画。
④独体字:及。
2.教师范写,边范写边指导。
(1)“奖”笔画较多,书写时把上下两个部分都写得扁一些,“大”字出头
部分要稍短。
(2)写“纸”要注意,左窄右宽,结构要紧凑。
(3)“画”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上
面的长横,然后写中间的“田”字,
最后用“”围住。
3.学生练习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找出有特点的学生准备
进行展示评价。
4.评价书写,找出优缺点,二次练写,强调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
学段的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
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培
养学生良好的
写字习惯。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的范写过程,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
每
一画中。
五、趣味游戏,巩固识字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字,
并能口头组词。)
2.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给学生带来了愉快的
学习体验,
为长久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导入新课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不过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要先
考考大家,大家敢
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课件出示生字)指读、比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第二关:读文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两个人物?
第三关:举办朗读课文擂台赛。
2.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连闯了三关,
现在就让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
之旅吧!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复习方法、
多种形式的读,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办朗读擂台赛更是低年级孩子乐于参与的学习方式,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情绪饱满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一)读第1~3自然段,悟高兴之情。
1.指生读,引导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读懂了什么?
2.(1)教师板书“得意地端详”,引导学生思考:“端详”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找近义词法”理解“端详”。
(2)指名表演“端详”这个动作。
3.(1)课件出示:“得意地端详”“得意地看”,引
导学生比较理解:两个
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吗?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感悟两个词语的
区别,知道“端详”表示看得更
认真,欣赏的时间更长。
(3)练习用“端详”说句话。
4.启发想象:如果是你,画了自己满意的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玲玲的心情。
6.师生共同点评。
(二)表演读第4自然段,悟难过之情。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学生读,引导其他同学思考:当玲玲正得意洋洋地
欣赏自己的杰作时,发生了什么事?
2.指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不小心、弄脏。
3.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辛苦一晚上画出的得意之作变成这样,此时此刻你
的心情会怎样?
4.文中的玲玲面对此时的突发事件是怎么做的?
5.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伤心地哭。
6.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怎么安慰玲玲?
此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说话,还要教会学生关心他人。
(三)读第5~8自然段,展开辩论,悟满意之情。
1.指名读描写玲玲“又笑了”的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2.出示两幅画:图1为弄脏了
的画,图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
说一说:玲玲为什么又笑了?(找出第7自然段的内容读一读
)
3.引导学生思考:爸爸的主意好吗?好在哪儿呢?
4.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动脑筋改画——更好。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画什么?
6.出示三幅画:第一幅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
有小花狗的画;第二幅是弄脏
了的画;第三幅是添上了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交流:你更喜欢哪一幅画,
为什
么?
7.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明明是一件令人伤心的坏事,怎么变成好事了呢?
(四)读第9自然段,感悟道理。
1.课件出示爸爸说的话,在小组中讨论:读懂了什么?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指名答,教师相机板书:动脑筋想办法,坏事变成好事。
3.教师扮演爸爸说这段话,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深化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
4.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
5.仿照“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用“只要……就……”写
句子。
(五)分角色表演读全文,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指生分角色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3.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紧紧围绕玲玲的情感变化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多
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
,读中表演,读中感悟,读中思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关
心人物心情。爸爸简短的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让学生
品读爸爸的话,使学生能够在品读中理解句子蕴含的道理,从品读中潜
移默化地
受到启发和教育。课件的适时展示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巩固生字词。
2.出示会认字,开火车口头组词。
3.出示会写字,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及间架结构。
4.重点指导:(1)“报”的笔顺是:。(2)“及”的第一笔是
“丿”。(
3)“拿”上下两部分都要写得扁一些,“手”的第一笔撇写在横中线
上。
5.学生练写。
6.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详细指导,既能帮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有方法
地
识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创设
情境,分组讨论:同学们,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现在就请大家分组,动动脑筋,看能
不能把下面的问题变成好事情。
课件出示:
(1)小女孩摔了跤,裙子破了。
(2)妈妈发现孩子的裤子短了,可是还能穿。
2.引导交流,妥善解决。
(1)在破的地方补上一朵小花。
(2)在裤腿下面加一道宽边又能多穿一年,很节约。 <
br>3.拓展延伸: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玲玲这样坏事变好事的情况
吗?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你是怎么处理的?同桌交流后和大家分享。
4.小结: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
往往能变成好事;
要是肯动脑筋,看起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发展学生
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
困难,逐渐养成爱动脑的习惯,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发。
在自然而然的
情景下,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将文本语言融入自己的语言中,轻松实现了文本语
言
的外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抓主线,理清思路。
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
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了)”是本文重要
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
的主题所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并围
绕这条线索
展开学习。
2.联系实际,将读书与生活相联系。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有读和悟的
学习
过程,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在阅读后的沉淀。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重点,让学
生感悟到:
通过动脑筋,有些坏事能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