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教案

巡山小妖精
552次浏览
2020年08月12日 09: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个人介绍-职业分类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 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
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 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1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布置作业:口算训练第1、2页。
板书设计: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2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 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
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法方法: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 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
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
对边相等 )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
老师发 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
指导)说一说你在做 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
3


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 ,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
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五、布置作业:口算训练第3页。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 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
物体。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4
拼一拼

对边相等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
教法方法: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是方方的、正正的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口算训练第4页
板书设计:







5
练习课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
正方形有四条边

是长长的
是方方的、正正的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 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
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 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
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6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
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
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五、布置作业:口算训练第5页
板书设计:







15—9=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7
十几减九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 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
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 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
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8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板书设计:

(1)9+( )=

15 (2)9+( )=18

15-9=

( ) 18-9=

( )

(3)9+( )=

14 (4)9+( )=17

14-9=( ) 17-9=

( )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 都很好。其中第
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 这
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
—5=8 )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0






十几减8
13—8=
13—7=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出示鱼缸画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 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
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 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
的想法)
11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
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的启蒙教育。
12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
蒙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
现问 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 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
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 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
12—4、16—9、15—8、ll—3 、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
7、8等数字卡片。开始“ 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 举
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
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
学生 :“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13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14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口算训练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
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口算训练





15







第八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
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6







第九课时 用数学(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 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
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7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为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 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
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知道
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 教师再进行总
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口算训练
板书设计:














18
知道了什么: 有16人来踢球,(有用的信息)
现在来了9人,(有用的信息)
我们队踢进了4个(没用的信息)
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几个人没来







第十课时 用数学(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 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19


教师:请大家用摆 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
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 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 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
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 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 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
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 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
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
数比较多,再想 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
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 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2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第十一课时 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
个,还要写几个? 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
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
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2.布置作业:口算训练






21


第十二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 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
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 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
以内退位减法 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
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
吗?
22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布置作业:口算训练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23


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








24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3、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4、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25


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怎样记录分的结果











第二课时 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 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 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26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 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
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 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 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
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 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
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 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
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 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 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
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27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
以内的物体个 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 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8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 成一捆(学生动手操
作)。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 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
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
加2 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 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
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 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 10个十是多少?(10个
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 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
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 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
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29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
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第二课时 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片
30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
“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 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
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
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
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
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 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31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 0”占位,
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
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
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

“0”占位。


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32


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 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 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 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第四课时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3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
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 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
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 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
7、8、9、0 。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 8、9
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34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
关 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
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
“<”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5 60 71 90 19 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 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
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 □>66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35



第五课时 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例6、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 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
些,象刚才的题目 ,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
36


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板书设计:


多些,少些


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作业设计: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3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38


第七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10。
(1)出示挂图
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 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
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追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9


(3)2个一加3个十一共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0=32
(4)练习:第41页“做一做”。
第1题第1小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1题第2小题
让学生摆给同桌的同学看,然后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个别学生如果有困难,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 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
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 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八的第5题。
教 师把题目抄在卡片上,指名口算得数,再全班学生一齐看卡片口算得数,然后让学生
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 。
做游戏:谁最先回家。
一、思维训练
1、小白兔送给小黑兔3个蘑菇之后,他 们篮子里的蘑菇就同样多了,原来小白兔和小黑兔蓝
子里的蘑菇相差多少个?
2、小刚说自己 邮票的张数比13多得多,比90少一些,个位上的数是8,十位上的数比个位
上的数少1,小刚有几张 邮票。
五、课堂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样计算不仅做得对,而
且还做得快。
40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例10、 一共有多少瓶酸奶?
32+2或2+30
还剩几瓶酸姐奶?
32-2=30(瓶)
并说一说理由






第八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个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41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
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 三个人摆不
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 ○
表示的数是:20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 上的两上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
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 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
○○○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十位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2
○ 表示的数是:11
个位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
○○○
○○○○
5、小结:
教师提问:
(1)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 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 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2
个位
○○○○
○○○
○○

表示的数是:4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4) 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投影片)
十位


○○
○○○
圆片数
2
3
4
5
6
……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表示几个数
3
4
5
6
7
……








三、巩固练习。
1、用6个、7个、8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2、用9个圆片不同的数,10个、11个呢
3、学生用11个图片摆的时候,可能出现个位 或十位上有10个甚至11个图片,读数时会出
现困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个位、十位都不能超过1 0。
3、出示进数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是用1个圆片表示的数,哪些用2个圆片表示的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发现的规律,说自己对数、对数学的感受。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43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认识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
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
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 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
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
44


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 、、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
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 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
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 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
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
写乱 画。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分类 : 按单位分: 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
三、换线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 )个1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
四、活动
1、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单。
2、选四名售货员,开始下位购买
五:小结: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45


认识人民币
分类 : 按单位分: 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1元=10角





第二课时: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
P49 例3 例4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钱币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元=( )角 10角=( )元
2、请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一、例3
1、引导学生思考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一张10元可以换( )5元、一张10元可以换( )2元和( )张1元
2、学生之间进行换钱游戏
三、例4
46


面值最大的人民币是什么?人民币最小 面值是多少?教师这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
换?
1角=10分 10分=1角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P49 做一做
师: 10元能买什么?(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
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思维训练
1、盒子里有3个红球,1个白球,7个黄球,如果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哪种可能性大?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对人民币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1元=10角
1角=10分,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1元=10角 10角=1元
1角=10分 10分=1角






47


第三课时: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例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
教学难点: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 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
1元可以换成多 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
1元是10角,1元2角就 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 br>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
左边 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
角。35.9 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
个什么数,怎么 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
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右边表示几角
注意区分:3.50元(3元5角)与35.00元(35元)
3.50元(3元5角)与5.30元(5元3角)
三、课堂作业设计
48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3、4、5、6、7、9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 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
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 ,7角+3角=10角)在操作
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四、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
45角()5元4角 2元3角()23角
30角()1元3角 7元1角()17角
2、利用练习九的第9题,计算下面的题
小明有15元,可以买什么,什么东西买不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都能看懂商品的单价,此外还进行了元、角、
分的简单计算。
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
1元2角 1张1元和2个1角 12个1角
1元2角=12角 12角=(1)元(2)角










49


第四课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7、8)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计算的算理。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具准备:人民币、挂图
教学教程:
一、学前准备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说出物品的单价。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7。
1、出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 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
角+8角=13角教师板 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
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 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
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
我买这两个 1元2角+5角
=12角+5角
=17角
教学例8
(1) 如果有10元,你想买哪件东西,应找回多少元?
10—6=4(元)
10—8=2(元)
15—8=7(元)
15—6=9(元)
2元—5角
=20角—5角
=15角
50


=1元5角
三、课堂作业设计
1、P52 做一做1 做一做2
2、练习九 第10、11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简单的关于元、角、分的计算,它能够帮 助大家解决不少生活中的
问题,以后还会进一步学习。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
例7 甲 5角+8角 乙:1元2角+8角
=13角 =12角+8角
=1元3角 =20角
=2元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5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 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
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 ,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真实小棒
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52


1、口算:3+2 = 4+5 = 6-4 =
30+20 = 40+50 = 60-40 =
1、练习十第1、2、3题
2、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思维练习
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个人,组长的后面有4个人,这个小组一共
有多少人?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就是把几个
十和几个 十相加、相减,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表示把以十为单位的数相加、相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
一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
30-10=20
用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







第二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53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
3+2 = 4+5 = 8-4 = 1+2 = 3+5
= 6-2 =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
2、让学生说一说8-7和80-70是怎么算的?
3、口答
30里面有( )个十 90里面有9个( )
7个十是( ) (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 )个十 2个十是( )
二、探究新知
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 家太小了,
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 br>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综合练习
1、练习十第5题 、第6题、第7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 连加、连减混合等计算式题,它们的运算顺序和前面学过的连
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题是完全相同,只 不过是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3+4=9 9-4-3=2
20+30+40=90 90-40-30=20



54



第三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数学”。能从文字信息中找到所需数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信息中,发 现要求解决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数据,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学具准备:学具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用数学“练习
1、练习十第9题
小图书室有90本故事书,借出40本,还剩多少本?
弄清题意,说出题中所说的是发生在哪里的事情,请同学们找一找要解决这个问题所需
的数据,再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90-40=50(本)
为什么这样算?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
2、练习十第11题
有10棵柳树,有20棵杨树,有30棵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树?
并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
让学生从图和故事中找一找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0+30+20=60(棵)
二、课堂作业设计
计算下面各题
40+30= 90-60= 80-30= 80-80= 9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四、思维训练
想一想,下面每个( )里可以填什么数?
10+30 ﹥( )
55


20+( )﹤25
25+( )=25-(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帮助图书室的小管理员解决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 题时,
首先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90 – 40 = 50 (本)
为什么这样算,还有其它算法吗?
10 + 20 + 30 = 60 (棵)
根据图意,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目标: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具准备: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比一比、填一填:
足球5个 排球2个
足球比排球————3个, 排球比足球———3个
2、口答下面各题
56


8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4=30+( ) 34等于几十加几?
57=7+( ) 57等于7加多少?
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 )+( )
(65等于60加5)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
文书和数 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
57


加。
三、练习:
1、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练习十一第1、2、3、
四、思维训练
甲、乙、丙、丁四人赛跑,已知 丁不是最快,但比甲快,甲不是最慢的,但比乙慢,
请按他们的快慢顺序排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35+3 30+8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35+30
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8+3










第五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58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 课,我们继
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 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
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
知道每人一瓶够 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
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 面三刀位数加一位
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 数凑
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 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
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 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思维训练
+ 46 8 ( ) + 29 5 ( )
59


7 53 ( ) 4 37 ( )
( )( ) ( )(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的是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可以用不同的 方法进行计算,可以用凑整法,
把两位数去整数,也可以把两位数分解先用一位数加一位数,再用和去加 整十数。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24+9=33(瓶)
先算:4+9=13
再算:20+13=33









第六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目标:1、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2、渗透函数思想,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60


26+3= 57+5= 29+4= 26+7= 48+5= 9+89=
说一说 26+7 和 9+89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1)师描述:青青的草地上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有小白兔,也 有小黑兔,它们在草
从里和外快乐捉迷藏,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
(2)用数学知识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 25+8=33(只)
如分成草丛里、外两部分
9+24=33(只)
2、练习十一第4、9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先说出得数,再填 在括号里
15 6 74 7 47 8 33 9 62

21 ( ) ( ) ( ) ( )
2、练习十一第10题
6连续加6,第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6

3、练习十一第11题,看图应用题
四、思维训练
各代表什么数?
+ =40 =(
- =72 = (
五、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掌握那些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9 + 83 = 92 9 + 83 = 92 9 + 83 = 92
80 3 1 82 83+10-1=92



( ) ( ) ( )


61



第七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一第16题
看谁算得对
回答:
57+8 6+56= 25+70= 42+6= 71+9= 7+80= 80-60=
68+5= 15-9= 9+72= 37-7= 48+6=
订正后,说十面的计算方法
42+6=
先用2+6=8 再用 40+8=48
57+8=
先用7+8=15 再用 50+15=65
2、“用数学”14题
(1)学生看到什么?
(2)知道哪些条件?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想的?
二、课堂作业设计
1、练习十一第12题 13、14
三、思维训练:
平平和芳芳都集邮,平平给芳芳3张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原来平平的邮票比芳芳的
多几张?
四、小结:
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通过今天的练习你熟练掌握了吗?
62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2+6=48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
57+8=65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7+80=87 一位数加整十数
80-60=20 整十数减整十数




第八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 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
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 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73=( )+3 94=( )+90 54=50+( )
68=8+( ) 49=( )+( ) 82=( )+( )
2、随意说一个两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二、探究新知
63


例1、
1、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 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
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 -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
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3、4题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例1、 第一个问题,还剩多少元?
35 – 2 = 33(元)
先算5-2=3
再算30+3=33
第二个问题,还差多少元?
35-20=15(元)
先算30-20=10
再算 10+5=15
比较两题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相同:都是把35分成30和5,不同:35-2是将分解出的 5-2,而35-20是将分出的30-20
64



第九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你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 不退位减法了,大家
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
在例1 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标的玩具单 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
玩具,还剩多少钱?”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 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
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65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
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例2、 小汽车单价15元, 赛车36元
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赛车,还要存多少元?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





第十课时 小括号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3、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66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 17-8= 5+4= 8+4=
5+6= 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 、
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 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 ,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
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
④ 引导学生计算。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 有括号的,先算
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 )=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
67


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时 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 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
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 ,知道连
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68
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加小括号的先算


汇报板书6+6+6=18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拓展应用 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第十二课时 连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昨天的三个小朋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新知
出示课本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论交流。
69


汇报板书每次都减去9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28-9-9-9=1
说明什么呢?
5、验证做法
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验证呢?
小组讨论。9+9+9+1=28
6、拓展应用 课本第7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 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的计算
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 数的计
算方法。
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 39+40 36+7 59+2
70


50+16 21+6 42+3 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 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
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 21+6 36+7 59+2 42+3 50+16 39+40 37+40
2、21+6 42+3 25+8 36+7 59+2 50+16 39+40 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两痊数加整十数
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进位
减法 两位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 不退位
退位





71



第十四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求“两位数相差”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
2、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爱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求两数相并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所给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8-5= 36+40= 46+4= 62+7= 64-8= 20+50= 35+9=
80-30= 70-9= 33-6= 38+7= 85-60= 95-40=
2、30+24+5= 60-20-6= 44-20+7= 62+8-40=
二、复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1、P78页第2题。
(1)出示小黑板,根据图意,说出获取的信息。小羊说我每天产5瓶 奶,花牛说我每天产
36瓶奶。
(2)根据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讨论,比一比看哪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大牛、小羊每天一共产奶多少瓶?
小羊比大牛每天少产多少瓶?
大牛比小羊第天多产多少瓶?
(1) 独立解答上面三道题,并说一说分析过程。
5+36=41(瓶)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
36-5=31(瓶)较大数-较小数=差
36-5=31(瓶)较大数-较小数=差
2、练习十四第7题、第8题
通过以上两个练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也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求总量,就是把各个部分的数加起来)
72


3、一年级两个班投包比赛
一班
40分
二班
45分



(1)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一班得了40分,二班得了45分)
(2)两人一组,一人提出问题,另一个人解答。
两个班一共得了多少分?(把一班得的分和二班得的 分数加起来,就可以求出两个班一
共得了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是:40+45=85)
板书:40+45=85(分)
一班比二班少得了多少分? 45-40=5分
二班比一班多得了多少分? 45-40=5分
4、填表

母鸡
3只
公鸡
56只
一共
( )只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会列式计算吗?
(三)课堂作业设计
练习十四第5题、第6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大牛、小羊每天一共产奶多少瓶?
5+36=41(瓶)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
小羊比大牛每天少产多少瓶?
36-5=31(瓶)较大数-较小数=差
大牛比小羊第天多产多少瓶?
36-5=31(瓶)较大数-较小数=差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也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求总量,就是把各个部分的数加起来)

73



第七单元 找规律
第一课时: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
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 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
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 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
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 (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
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大家都能很快记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图形,并且能接着往下摆;可是第 三组却不那么好记
了,而且对于往下该怎样摆,同学们的意见也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74


生答,师演示:
二、 学习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 置教室呢!
(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
板书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 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
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 ,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 的校园装扮得多么
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 扔纸
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三、 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 多有规律
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
让学生说一说 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4、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 谁来说一说它
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四、 巩固练习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 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
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 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75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 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数学
王国通行证”。)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怎栏“找规律”,例1中中的彩旗、拉花、灯笼 、学生都是同一类
事物,排列是按照颜色的不同形成规律,例2中的第一幅图有正方体和圆柱体两种不同 的图
形,第二幅图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它们的排列不但按照颜色不
同,而且按照形状的不同形成规律的,所以我们在找规律时,不仅要看颜色上的形成的规律,
还要看形状 上怎样排列形成的规律。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
例1、 旗子 彩花 灯笼 学生
例2、

例3、












76



第二课时: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小棒、正方形卡片、灰兔、白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索新知:
例4、学生讨论,怎样摆

例5、出示挂图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观察他们摆的图形。
例6
1、 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 学生小组活动。
(2) 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 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 小组交流。
(4) 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5)完成做一做。 先摆5个圆片,再摆3个正方形。
5 3 5 3 5 3
三、课堂作业设计
练习十六 第3题
77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
1、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4 3 4 3 4 3
2、
1 2 1 2 1 2
3、
3 1 3 1 3 1







第三课时:找规律(数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 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
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 学习例7。
78


5 10 15 20 25
3 6 9 12 15
(1) 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 学生小组活动。
(3)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3)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2、做一做
(1) 1 5 9 13
(2) 2 12 22 32
第一组都加4 第二组都加10
三、课堂作业设计
11 13 15 17
20 18 16 14
5 7 9 15 17 19
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数的 排列规律,第一行数相邻两数的差是相等它们的差有的是1,有的
是3或者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 ,找出第行数相邻两数之间的差,从而找出规律。
板书设计:
数学变化规律
例7 5 10 15 20 25
+5 +5 +5 +5
3 6 9 12 15
+3 +3 +3 +3







79



第八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个位、十位 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
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 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
难点:掌 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
小。
学法指导 自主整理,合作复习
学习过程:
一、合作学习
1、复习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讨论,合作完成。
2、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指名按要求数数:
a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b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c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d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e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2)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学生口答。
3、复习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80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100四个数。
(2)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3)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讨论。
二、练一练: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讨论,汇报结果: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 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
什么?(3个十)个 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
拨出来?
讨论,汇报结果:11、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讨论,汇报结果: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口答:100,三位数。
4、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出示课本第93页第1题表格)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提出问题:
a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
b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
讨论,交流。
三、检测达标
1、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2、完成课本第9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3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81



第二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计算知识。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
力。
学习重点、难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巩固练习
学习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复习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2、14-5= 16-9= 13-4= 12-8= 11-6= 9-6=
学生口答完。
小组讨论怎样算的?
汇报结果: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 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
加、减一位数.都是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2、复习100以内的笔算。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
讨论,交流汇报。
应注意三点:①数位 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 ,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练一练:
1、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
31+6=□7 75-6=□9 74-20=□4
82


54+9=□3 37-8=□9 35+30=□5
2、综合练习。
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是100以内的口算题)
3、踩地鼠。
(1)54+6=50 ( )
(2)73-20=71 ( )
(3)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54。( )
(4)23+30﹥53 ( )
4、智慧果。
想吃美味的智慧果吗?开动脑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果实里的算式对了,就能把
它们摘下来。谁先来试试?
( )+62=68
( )-40=53
76-( )=70
54-( )>50
5、课本第56页第4、5、6题,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1、分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两痊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
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减法 两位数减整十数 不退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
“( )”小括号———要先算


83



总复习第3课时 复习图形、分类统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过程与方法: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

实际应用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和分类统计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复习
学习过程 :
一、复习过程:
1、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84



(1)该怎么分呢?
小组讨论,交流。
二、练习巩固,复习统计。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
复习图形、分类统计
图形名称:三角形 圆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总复习第4课时 复习人民币和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动脑筋爱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及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加强学生对“人民币”“找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法指导:


合作练习
85
学习过程 :


一、复习过程:
1、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口答:元、角、分。
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2)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 1元·...人民币。(3)说出各人民币的
名称。
(4)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5)总结进率。
2、练一练:
(1)1元2角=( )角 15角=( )元( )角
(2)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3)课本第96页第10题。
2、复习找规律。
(1)完成课本第96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1题。
(2)完成课本第97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3)完成课本第97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找规律填数。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板书设计
复习人民币和找规律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找规律

86



总复习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学习重点、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 :
一、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讨论交流: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讨论交流: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独立完成。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自主交流汇报。

87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
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 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
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 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
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 计划。教学设计要遵
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 教 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
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 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

3、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 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
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
计是教育技术的 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
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
计者教育思想、 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
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88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
实际来确定教学 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
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 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
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 尽
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
取同行经验,但 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
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 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
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 宗”。在自
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
不要 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
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 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
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 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
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 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
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 且得
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
本剧。所 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
89


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
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 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 出发,要考虑教案
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 思
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
不可能事先都估 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
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 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
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 点积极
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
题,确定好 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
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 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
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 ,一个单元
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
标或教 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三、课件(courseware)是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 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
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1、课件的长度
多媒体课件 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
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 -3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
90


2、多媒体课件
所谓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
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 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3、常用制作方式
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 PPT(用office PowerPoint 制作的幻灯
片),由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 易学,而且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资源,并
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善和加工,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 多加钻研也
可以有反复多彩的效果,能满足许多需要,因此广受欢迎。其他应用较广的还
有 Flash 和 Authorware 以及几何画板(数学老师常用)等等
4、课件制作的几个原则
①教学性 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②可操作性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 ﹑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尽量
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
③科学性 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课件还不如
做实验,但课 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
④简约性 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同一画 面对
象不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注意动与静的对比,前景与背景对
比,线条的粗 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
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 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
疲劳。
⑤艺术性 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
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⑥信息量 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
91


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
⑦适度使用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
补,才能收 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
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 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化学
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理论问题、
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
写教案要几个步骤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 教学目标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
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 教学重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 板书设计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 教学手段 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92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 教学方法 .。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
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 ,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简单说,教案是教师
备课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如何撰写教案,才 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
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
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 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
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同时要改变教案检 查的传统理念和标
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
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
的个性;不是约束教学活动 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唯其如此,才能
93


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倡导教案“留白”。所谓 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 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
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
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 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
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 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
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 设
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
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
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四是教学实施的 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
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 次教学。
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 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
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 格,
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在对
学生教材与培 养目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必须准确、科学,教学环
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括导入语 (由旧课导入新课)、教学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重点提问(互动环节)、课后思考(或作业),教学环 节完备、教学
过程才能完整。
94


二、重点、难点要突出。重 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
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 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
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因而要
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 课程目标体系上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 提纲,
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
供了教学参 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
性劳动。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
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
四 、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使世界变小了,市
场变大了,技术更新快了。 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于其组稿、编辑、出版、发
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应 用的实践。高职教育是
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
理念,用最新鲜的材料 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发
理论,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高职教育教学 管理中,科学规定教师一课
时的备课工作量是2—3小时,一个高校教师每周课时量规定在十课时左右。 这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具体保证。
五、板书设计要力求创 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
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所 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
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一是严密的逻辑
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
95


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
晰、美观大 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
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 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
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 个性化。因
此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六、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 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
完善。一是因为初稿往往有顾此失彼之处;二是教材研究 与教学实施常有灵感
产生,出现新的闪光点及时补充进去;三是需要用新材料与新信息对教案进行
补充;四是备课不是一次性劳动,一节课的备课也不是一次有效,过期作废,
需要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角度补充不足;五是集中备课或教研组活动中从课程
之间的衔接上或交叉中获得提示、补充。充实完善不 是推翻重来,可以利用备
注栏,也可以形成一页纸粘在一角,对照研读。
七、教案以手写为 主,条理清晰,字迹工整。教案撰写是创造性劳动,是对教
师研究能力、写作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的有效 训练,也是对教师书写水平、概
括能力、材料组织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也
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手写教案对教师要求更高,更能真实检查教
师备课质量、 更具有可比性,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写一手好字。出色的手写
教案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鲜活样本 。
八、关于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化时代教
育教学手段 不断改进的成果,对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改进和有益补充,但高职
教育实践证明,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 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
容量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 段的展示、
演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可以大大
96


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电
子 课件的过度使用易于禁锢教师思维,限制了教师临场发挥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一、符合科学性 < br>所谓符合科学性,是指教师要认真贯彻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 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那种远离大纲、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 另搞一套的编写教案的做法是
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纲扣本、有科学性。
二、加强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教师要在钻 研
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同时不
能照搬照抄别人 的经验,要对别人的经验在思考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结合个
人的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写出水平 和个性。
三、注意差异性
由于每一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 教学工作又是一
项创造性工作,因此编写教案也就不可能有千人一面的固定模式,为了发挥每
一 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过分强调要求整
齐划一,在保证教案的基本常 规不漏向外,具体的写法不宜多干预,要因人而
异,形式多样,如果领导对老师的教案要求整齐划一,统 一模式,这表面上看来
很规范,但在实际上束缚了老师的手脚,扼杀了创造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得,教师的教案就不能有统一的模式。
四、讲究艺术性
所谓 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得到
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尤其 是要设计好开头、结尾,首位呼应,要层层递
97


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 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都要经过设
计,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 字也不多说,该什么时候
说,用什么语调说等都应经过精心安排。
五、强调操作性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一种方案,是施工的一种“图纸”他贵在使用,能操作。有
的教师写的教案繁琐, 上课时还得时不时地看教案,因此在基本观点都阐述不
清楚,更谈不上旁征博引,开发学生智能了,因此 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
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该简则简,该繁则繁,好的教案文字
很简练,但从中却能看出教师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有相当的深度,教学思路十
分清晰,能力训练 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有提示性。
六、考虑变化性
教学进度中常常出现离开教案所 预见的情况,教师不能死抠教案而打击学生思
维的积极性,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实际改变原先的教 学计划和方法,满
腔热忱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动机,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答案补充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
题,确定好重点、难点 、疑点和关键,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出什么问
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方案,这样,出现打乱 教案的现象,也不会紧张,
可以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如果我们的教案过于详细 、
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形成束缚,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
拓展的空间,其 教学效果未必理想。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眼睛里有
学生”,就是指要根据学生和课堂不断变化 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无论我们
备课、写教案多么详细、充分,都无法穷尽课堂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情 况,意外
98


事件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
(最近 ,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2012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秀教学案例
评选活动,为使教师对教学案 例有一定的了解,特找一些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
1.什么是教学案例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 境的描述。它讲述
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
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
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 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
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 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
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 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
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是教学事件的真实
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
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
论为主的 ;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
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 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
99


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 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
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 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 计的区
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
措施的简要 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
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 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
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 的目的和功能了。
3、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 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
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 教师,是经过准备的
“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
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
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 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
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 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
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100

俄语字母-辉煌中国观后感


宾汉姆-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


备年货-励志


克劳斯塔尔-北京汇才中学


烧烤节-七夕语录


大学生入党思想总结-留学文书


新春贺词-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


新课标答案-周冬雨高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