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不见泰山-元旦主持词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2-17
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熟悉
的生活情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境
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单元学习重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单元学习难点:采用多种算法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第一课时 买铅笔1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4= 9+6= 10-8= 15-5=
+
8+7= 4+9= 16-5= 8+8= 5+9=
3.填一填
9+( )=13 ( )+9=15
1 18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
出
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
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
学信息,提出一
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
几枝铅
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
师: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
师:15-9怎
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
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 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15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
10-4=6
(3),破十法 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 1+5=6
(4),想加法算减法 因为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 10-8=2 2+6=8
3.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 18
17―9= 12-9=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算一算。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4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10-9= 11-9=
16-9= 13-9=
18-9= 19-9=
12-9= 15-9=
生独立完成,师订正结果。
3.游戏“摘苹果”(3页第4题)
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
式,同学们必须准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
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
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提供的题目
有:10-9=
、11-9=、16-9=、13-9=、18-9=、19-9=、12-9=、15-9= )
四、发展练习(3页第5题)
投影主题图,让学生自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结:松树上长了17个松果,小松鼠摘了一些后,还剩9个松果,小松鼠摘了多少个松果?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板书设计:
买铅笔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有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
15-9=6
方法:(1)数 一根一根的减 (3)把15分成10和5
(2)把9分成5和4 10-9=1
15-5=10
1+5=6
10-4=6
(4)9+(6)=15
15-9=6
3 18
第二课时
捉迷藏2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5页。
学习目标: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一年级一
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春游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吧!
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6人;那么有找到藏起来的人,就应该
用减法。
13-8=5(人)
师:说得非常好!加一颗星!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看着这图文应用题,不断的说,进一步明确减法运算的意义,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师:13-8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
br>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 18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
从13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8分成3和5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师板书:13-3=10 10-5=5
(3)破十法 把13分成10和3 先用10-8=2,再用2+3=5
师板书:10-8=2 2+3=5
(4),想加法算减法
因为8+5=13,所以13-8=5
师板书:8+()=13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 10-8=2 2+6=8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尝试练习课本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3.游戏“摘苹果”(3页第4、5题)
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
个算式,同学们必须准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
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
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
四、发展练习(3页第3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X k B 1 . c o m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5
18
板书设计:
捉迷藏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13-8=5
方法:(1)数 一根一根的减 (3)把15分成10和5
(2)把8分成3和5 10-8=2
13-3=10 2+3=5
10-5=5
(4)8+()=13
13-8=5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3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7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让学生在
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7、减6的减法。w W w .x K b 1.c o M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具准备:课件、圆片。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圈可爱的小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到来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出示两幅图,在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草地上还有多少只)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7=5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
1. 12-7=5的5要怎么算出来的。
6
18
(1)教师示范
先摆了12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5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又对。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因为7+5=12,所以12-7=5。(师: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
②因为12=10+2可以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
③因为7=2+5可以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
……
(6)请几名学生上台讲述以上方法。
2.小练习
11-6=
14-6=新|课 | 标|第 |一| 网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说明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幻灯片:14-7=,12-6=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试一试。
(2)学生做完后反馈,并说说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画。
课本P7,第2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2.比比谁算得快。
课本P7第4题,用最快的速度写出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
7 18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鸭
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12-7=5
①7+5=12 12-7=5
②12=10+2 10-7=3 3+2=5
③7=2+5 12-2=10 10--5=5
第四课时
开会啦4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9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
下,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11人
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引入新课----
开会啦
二、新课讲授
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
2.动手操作。
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
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
指名回答
3.谁能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1-7=4
8 18
指名说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第1、2题。
(考查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先让孩子们观察说一说,然后再列算式。)
2.课本第9页第3
、4、5题。(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加深印象,并提高孩子们的计算
水平。)
3.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小组比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新-课-标-第-一-网
板书设计: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 ○ ○ ○ ○
○ ○ ○ ○ ○ ○
△ △ △ △ △ △ △
11-7=4
第五课时
跳伞表演(一)5
学习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
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
9 18
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
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
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
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新-课-标-第-一-网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5.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
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
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
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10 18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 黄色:6个 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
第六课时 跳伞表演(二)6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1-12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农场鸡生蛋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意义,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活动一:农场鸡生蛋情境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解
决了这数学问题,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
神。
二、活动二: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2页第3、4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情境图列出减法算式.
2.出示图片“送信”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对完成较好的小组奖励。
3.完成课本第7题。
11 18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11-5=6(个)
第七课时 美丽的田园7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3-14页。
学习目标:
1.在美丽的
田园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并能解决与
相关的应用
题。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听过)丑小鸭听说咱们班同学非常聪明,想出题考考你们,如果你
们
全答对了,他就能变成白天鹅,你们想让它变成白天鹅吗?(想)那你们有信心答对吗?(有)好请同
学们看
大屏幕,幻灯出示题,请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新|课 | 标|第 |一| 网
师:出示
“美丽的田园”课件,并板书课题。噢!他把我们带到了一处美丽的田园,看看这美丽的田园里
都有什么
?那些是你认识的?
生:花树鸟鹅羊
师:看老师的板书:鸟树鹅羊花。你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
师:说的非常好。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从这幅画面你获得了有关花、鸟、树、鹅、羊的哪些信息?
生1:湖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
12 18
生2:天空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鸟。
生3:岸边有7只白羊,5只黑羊。
师: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提的数学问题多?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有关鹅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只鹅?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求一共有多少只鹅?就是把湖里的8鹅和
岸上的6只鹅放在一起,一共是14只鹅。所以用加法计算:
8+6=14.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哪个多,多几只?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
生:一共14只鹅,岸上6只,水里8只,水里的鹅比岸上的鹅多,8-6=2,多2只。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道题是把总数14只鹅去掉岸上的6只
,剩下的就是水里的8只鹅,所以用减法计算:14-6=8。
生:老师,我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生:老师,我能解决这个问题,用减法计算:14-8=6
师:刚才在解决鹅的问题中,我们写出了四个算式,从这几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有三个算式是:6+8=14 14-6=8
14-8=6。w W w .x K b 1.c o M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总结的
非常正确,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就是,减法是加法的
逆运算。
师:同学
们,你们能根据上面解决鹅的问题来解决图上的其他问题吗?请在小组内快速的讨论与完成,组
长做记录
。
指多名学生汇报,尽可能多地提出问并解答。
师:每个同学都在积极的动脑筋,提出了这
么的问题,你们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
人。下面请同学们再来做几道题。
二.巩固练习
13 18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幻灯出示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三.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鹅:一共有几只鹅?
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那个多,多几只?
6+8=14
8-6=2多2只
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14-6=8
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14-8=6
……
第八课时 练习一8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5-16页。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学习重点:巩固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X k B 1 . c o m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2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14 18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
br>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
。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15、16页第1、5、7、8题)
(1)学生观察图找出数学信息及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
第15页第3、4、6题,同学们自
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第九课时 做个减法表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学重、难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
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
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1)可以找的数相同的。
(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
(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15 18
3.做个减法表。
(1)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交流。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减法表。
2、把下面的减法表填写完整。
四、总结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第一课时
内容 看一看(一)
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是小红生日,妈妈带她到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却不高兴
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
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照片。(课件出示小红的照片)
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照到小红的脸呢?
你能帮她解答吗?
说得真不错!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二、 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16 18
今天老师给同
学们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
看,看到了哪
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同一方向观察。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同桌间说一
说。
学生汇报。
对!我们要仔细观察事物,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
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
果。
三、
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四、 多种练习,巩固知识。
1.比比谁的反应快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后
快速说出来。
2.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五.课堂小结
回忆下,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些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从前面看 从后面看
从侧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内容 看一看(二)
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过程:
一、复习引入
17 18
猜一猜
1.(出示图片)这是淘气从上面看到的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猜一猜,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魔方、粉笔盒。。。。。。
2.(出示图片)这是笑笑从侧面看到的一个物体形状,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书柜、衣柜。。。。。。
1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