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湖南文理学院分数线-2017年3月1日
海珠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拮据诘责
出差参差不齐 B.稽首滑稽 帷幕唯唯连声
........
C.干涸禁锢 取缔根深蒂固 D.商酌焦灼
嚼蜡咬文嚼字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羁绊 风雪载途 仙露琼浆 润如油膏
B.时辰
义愤填膺 言行相故 兀兀穷年
C.陨落 即物起兴 语无伦次
格物至知
D.鄙夷 盛气陵人 孜孜不倦 巧妙绝伦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战狼2》___
__,登上了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宝座,引起广泛关注。这部电影吸引观众的原因
很多,有出神入化的拳脚
功夫,也有_____的坦克大战,更有中国军人“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
的_____。电影不仅
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中国式英雄展现的家园情怀也点燃了众人心中
的爱国热情,传递了正能量
。
A.气冲斗牛 骇人听闻 坦诚相见 B.气冲斗牛 惊心动魄
赤胆忠心
C.气势汹汹 惊心动魄 赤胆忠心 D.气势汹汹
骇人听闻 坦诚相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当灵感迸发时,美妙的文辞会不断地流泻于笔端,这是源自作者平时注重积累的原因。
B.《傅雷家书》虽然体现了傅雷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但是也凝聚着傅雷对儿子深厚的爱。
C.近日,为了迎接《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召开,广州地铁开启了一系列的文化传播。
D.海珠区黄埔古港历史悠久,是广州著名景点,它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5.下面的情境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3分)
生日当天,小童收到了舅舅寄来的
礼物,开心地给舅舅回了一条短信:“您的礼物我笑纳了,
..
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爱戴。
我会像令郎那样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
......
您一件礼物,希
望您喜欢!”
1
A.笑纳 B.爱戴
C.令郎 D.惠赠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5分)
2017年某区九年级语文期末统考学生作文失分原因统计表
项目名称
内容
语言
结构
文面
具体内容
中心、选材
语句、表达技巧
条理、详略
卷面、字体
所占比例
58.26%
24.91%
10.13%
6.70%
(1)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分)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该区即将参加2018年中考的学生提两点建议。(3分)
二、(2小题,15分)
7. 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
D.经纶世务者,望峰息心;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E.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F.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青山独归远,荷笠带斜阳。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_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4分)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诗仙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的才气令众人折服,他的诗情为世人倾慕。在《春夜洛
2
城闻笛》中,他异乡闻笛,抒发了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乡愁;在《月下独酌》里,
他邀月共饮,书写出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寂寞。
8.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然后能自强也(《虽有佳肴》)
.
(2)不蔓不枝(《爱莲说》)
.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
(4)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
(5)公输盘诎(《公输》)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1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
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徧,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
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公问其故 故余虽愚
....
C.何以战 以此夸能
D.必以信 信义著于四海
....
10.把“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前,曹刿没有听从乡人的劝告,坚持拜见鲁庄公,因为他认为“肉食者”目光短浅。
B.在曹刿与庄工的三问三答中,曹刿认为衣食分人只是小信用,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3
C.曹刿以“夫战,勇气也”为依据,提出战争中要抓住“彼盈我竭”的时机发动进攻。
D.“长勺之战”中,庄工“下视其辙”是为了下车察看齐国的军队是否在周围设有埋伏。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
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
。
(1)从上阙中找出直接描绘太守形象的句子。(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四、(10小题,39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7分)
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
李晓
①贺知章垂暮之年,告老还乡,见物是人非,不禁
生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的感慨。“乡音”是一枚镌刻在我们身上的独有印记,生生不
息、根脉相传,它是来自故乡的慰藉,
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底色。
②方言历经千百年,不断被筛
选、吸收、同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些夹杂着泥土气息的话语,
或源于市井生活的寻常琐事,或源于茶
余饭后的家长里短,它收纳了民间的智慧,采集了地域的精
华。翻过一座山,音调就转变;走过一陇田,
意义大不同。正是因为这种特色,才赋予了方言承载
文化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载体,我们的文化才得
以遍地开花、异彩纷呈。以融入了方言的地方
戏曲为例,无论是秦腔豫剧,还是京剧黄梅,那些生动鲜活
、合辙押韵的戏词,唱出了亦俗亦雅的
风情,也唱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试想,如果唱词千篇一律,那么
何来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何
来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正是因为方言的独特性,才带来它的不可替代性,
这是地理与历史赋予我们
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③如今,传统的乡音却变了味道
,它被贴上了“土、俗”的标签,并成为衡量“有无文化”的
标尺。打工返乡的青年们羞愧于它的腔调;
一些年轻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普通话,即使自己
会讲方言,但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很少教
孩子说方言。方言的日渐衰落,牵动我们的不仅
4
是乡愁,它还折射出一种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这或许是我们最该扼腕叹息之处。
④文化不能
简单地用“优劣”二字加以评判。你可以津津乐道上海方言的机智敏捷,也可以大
加赞赏天津方言的诙谐
幽默,还可以对齐鲁方言的纯粹耿直加以欣赏,它们是多元、独特而又平等
的。对于方言的流失,我们更
应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考量。今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频繁往
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员流动日见
增多,这种流动对方言的冲击显而易见。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城市文明对乡村文化碾压式的优势显现,
使包括方言在内的农村文化不断被漠视,而这种文化信号
的衰减很可能是无可补救的。
⑤方言
早已成为与故乡这片土地难以割裂的一部分,任何语言不假思索地堆砌于此,便会显得
水土不服、格格不
入。好比我们的容貌与声音,与生俱来,独一无二,倘若真用人工的方式加以改
变,自会有它的蹩脚与尴
尬。方言就是那告知了我们“从何处而来”的文化源头,我们在奔波忙碌
中找寻地域文化自信,却不经意
间忽视了它。它以自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因素
汇集起来,无论是民俗故事,还是戏曲
民谣,以及属于这个地域的秉性与品格,这都是地域文化的
特色,也是地域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链接一
粤语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对我国古
代文化和语言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全国七
大方言中,粤方言是最古色古香的,保留了大量原汁原
味的古汉语词汇,像“企”(站)、“悭”(节
省)、“卒之”(最后)等;还保留了大量古文的倒装句
,如“你行先”(“你先走”),“畀一文你”(“给
你一块钱”)等。有研究指出:广东粤语源于中国
古雅言。我国古代有一种民族共同语,先秦到两
汉时期称为“雅言”,宋朝以后称为“官话”。如今汉语
许多方言都保存着雅言的一些元素,而保存
雅言元素最多的是粤语。
(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用语,是民间语言。方言承载了一
个地方
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也是维系地方民众之间感情的纽带。而推广普通话则是增进地方文化交流
的重要途径,也扩大了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普通话和方言应当互补共荣,和谐共存,相得
益彰。普通话是推广,方言是传承,都有利于我们建立文化自信。
(选自曹志耘《普通话与方言如何相得益彰》,有删改)
链接三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要从“我”做起。我们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棵
大树的根;自古
流传至今的文化经典,就像一根根枝干;而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像是一片片的小叶子。
文化自信,
就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从根输送到每片小叶子上。由此,这棵树才能根深叶茂、绿树成
荫,
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自信和自豪。全民族文化自信了,我们就知道如何认识、理解、融合外<
br>来文化,就能怀着我们的文化自信,理性、稳步、踏实地走向世界。文化自信,存在于每一位中国
人对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选自孙晓云《书写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有删改)
13.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方言收纳民间智慧,采集地域精华,一旦形成,就会生生不息、根脉相传,几乎不发生变化。
B.上海方言机智敏捷,天津方言纯粹耿直,齐鲁方言诙谐幽默,体现了方言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C.当今社会,由于人们漠视包括方言在内的农村文化,所以出现城市文明碾压乡村文化的现象。
D.粤方言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和倒装句,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
14.下列对“方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同的方言展现出不同的文化魅力与价值,延续着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弥足珍贵。
B.如今,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给方言带来的冲击,使地域文化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
C.方言把某片土地上的文化因素汇集起来,担负承载本土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的使命。
D.推广普通话增进了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扩大了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15.下列对材料中的“文化自信”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方言是地理与历史赋予我们的珍贵文化财富,不仅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是地域文化自信
的根源所
在。
B.普通话和方言并非是有你无我的对立,而是互补共荣、和谐共存、相得益彰的关系,都有利于
建立文化自信。
C.为了正确认识、理解外来文化,彻底消除它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要强化中
华民族文化自信,稳
步走向世界。
D.每位中国人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有助于把民族文
化发扬光大,让我们及子孙后代都感到
自信和自豪。
16.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分点概括。(4分)
17.文章第③段提到“方言的日渐衰落,
牵动我们的不仅是乡愁,它还折射出一种地域文化自信的
缺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4分)
6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22分)
元青花
梁晓声
北
京某写字楼的八楼,两年前由一位段姓老板买下,作为其公司的总部。段老板喜欢收集陶瓷
精品或古董,
放玻璃罩内装点于办公区各处,连办公区外的大堂及电梯两侧也有所陈列。
大堂内的前台小姐芸二十二
三岁,山东农家女,自幼失母,没考上大学,只有民办的“高级职
业学校”文凭。芸来到北京,这里干一
年那里干半载,所学大众服装设计专业便荒废了。
上班数日,芸便领教了久坐之辛苦。客人纷至,对她
反倒成了好事;整日也没几个电话,也无
来人,她就连起身走走的机会也没有了。
芸已将几个
玻璃罩内的东西看够了,她最不想看到的是一个青花瓷胆形瓶。它正对着她摆在电
梯右侧,大约是为了使
来客一出电梯就看得到。玻璃罩内还有纸牌,上写“元青花”三字。据说,
是段老板花一笔大钱从拍卖行
竞拍到的。那么值钱的东西居然摆在种地方,芸一直有些迷惑。
芸上班时的愉快,是韩姐出现之时。韩
姐四十几岁,是公司的清洁工,丈夫是收废品的。韩姐
拖拖拖到芸那儿,倘若办公区没人出入,她就会拄
着拖把与芸说上一会儿话。那时,她俩就会越聊
越亲近。韩姐是个实诚的女人,认为谁是好人,便将谁视
为亲人。芸多次替她到三楼接盒饭和纯净
水,她觉得芸是好姑娘。
一日,韩姐从办公区清理出
几册刊物,走到大堂,全掉地上了。芸见其中有本《说文解字》,
如获至宝。韩姐见她喜欢书,问她更爱
看哪一类。芸说自己没上过大学,知识少,还是想看知识类
的。之后韩姐就经常从她丈夫所收的旧书中选
出一些给芸。一套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到《论语》《中庸》《大学》等巴掌大的袖珍书,
成了芸的最爱。芸读那类书受益匪浅,久而久之,
知识大增。
有人问她记那些知识有什么用,答曰:“人不学,不知义。”
半个月后意外发生了。韩姐正擦
“元青花”的玻璃罩和架子,电梯门一开,迈出了一对青年男
女。他们发现下错了楼层,嘻嘻哈哈地互相
责怪、逗贫。韩姐分心地直起了腰,也许腿蹲麻了没站
稳,扶了架子一下——架子倒了,玻璃罩碎了,“
元青花”也碎了。
办公区有人出来,见状大呼:“清洁工闯祸了!”转眼办公区跑出来许多人,皆叱责
韩姐:“你
怎么搞的?”“你赔得起吗?”“等着吃官司吧你!”
韩姐奔向了楼梯。芸顿觉不
祥,追随而去。段老板也出现了,所有人都向他表示惋惜和对韩姐
的气恼。段老板却问:“她人呢?”人
们一时大眼瞪小眼。“还不快去找人!”人们这才知道最该做
7
的是什么事。
韩姐跑到了一座立交桥上,欲寻短见。幸而有芸紧紧跟随,没让悲剧发生。而公
司那边乱了套,
四处寻找的人纷纷归来,都说找不到。段老板坐立不安,如热锅上的蚂蚁,半夜后,不得
不报警。
天快亮时,民警在芸的住处找到了她和韩姐。那时韩姐已近崩溃,而芸差不多已对她说了一百
遍这样的话:“有我在你身边,你就休想死得成。”
“你是怎么劝她的呢?”
“我
说,再普通的人的命,那也是宝贵的人命。再珍贵的瓷瓶,也不过就是个瓷瓶,怎么能比
得上人命宝贵?
我相信段老板是懂理的人,绝不会为难你。”
“对,对,我是那样的人!”
“那,你绝不难为她?”
“当然!我还要感谢你呢。她没出事,对公司是莫大的幸运!我听别
人说你爱看书,都看什么
书?”第二天,在段老板的办公室,他平易近人地与芸交谈了一个多小时。芸说
了自己都看了哪些
书后,段老板问她背得出《百家姓》不?芸不但背得滚瓜烂熟,还向段老板讲了段姓的
来历。他又
请她背《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什么的,芸同样张口就背,一次磕绊都没有。
段老板
只字不提“元青花”花了多少钱买的。他说:“像你这么好的记性,没上过大学太遗憾了。如果有
可能上大学,你想学什么专业呢?”芸毫不犹豫地说:“大众服装设计。”
不久,芸到一所民
办大学上学去了,是段老板找朋友推荐的,并替她预交了大学四年的学费。
芸离开北京那天,公司不少人
送她。
人们回到公司,一出电梯,见架子又摆在那儿了,玻璃罩内是那“元青花”碎片。纸牌却换了,
其上写的是“此元代青花,碎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段某亲写以铭记。”
韩姐却因留下阴影辞
职了。段老板也未挽留,给了她一笔“精神损失补偿金”。他对芸和韩姐
的善举,使他赚足了口碑还被选
为当年的“北京市道德模范人物”。
我的一名学生在他的公司上班,向我讲了此事,说那所谓“元青花
”只不过是段老板花三百来元钱
从潘家园买的仿制品,嘱我只要不写那“元青花”是怎么回事,其他但写
无妨。而我觉得,即使写
了那“元青花”是怎么回事,段老板的形象也还是蛮高大的。一事善,一意佛。
(选自《读者》,有删改)
18. 通读全文,在横线处补充情节。(4分)
芸:帮助韩姐,得书受益—— ① ——畅谈读书,背诵经典—— ②
19.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8
(1)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
段老板坐立不安,如热锅上的蚂蚁,半夜后,不得不报警。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芸毫不犹豫地说:“大众服装设计。”
....
20.
文末交代了“元青花”实为仿制品,作者在前文中已有多出伏笔,请具体分析。(4分)
21. 文章
结尾说“即使写了那“元青花”是怎么回事,段老板的形象也还是蛮高大的。”你认同这
一评价吗?请结
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4分)
22. 当有人问读书求知有何用时,芸说:“人不学,不知义”。请
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4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每个
人的生活都是这样,一步又一步,走出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出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
或许会陷入困
境;或许会让人愉悦催人奋进,或许会使人感伤令人沮丧。走出一步,可能是获得,
也可能是失去。
请以“就这样,走出了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
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
称。
海珠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9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 D 2.A 3.B
4.D 5.C
6.
(1)学生在内容项(中心、选材)上失分最多,在文面(整齐、清楚)上失分最少。
(3)示例:①
写作要确定好中心,立意力求深刻;②写作要选好素材,避免落入俗套;③写作要
围绕中心选材。
二、(2小题,15分)
7. (1)AE
(2)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因思杜陵梦
;③自缘身在最高层;④夕日欲颓;⑤谁家新燕啄春泥;⑥
零落成泥碾作尘
(3)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8.(1)勉励;(2)生枝蔓;(3)以……为乐;(4)道歉;(5)通“屈”,理屈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6分)
9.C
10.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
竭
了。
11.A
12.(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作
者以魏尚自比,表达希望朝廷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者来赦免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
感情。
四、(10小题,39分)
13.D 14.D 15.C
16.①
方言是镌刻在我们身上的独有印记,是来自故乡的慰藉;②方言收纳了民间的智慧,采集了
地域的精华;
③方言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底色,承载文化的使命(或方言体现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延续文化的生命力
);④方言折射了地域文化自信;⑤方言是告知我们“从何处而来”的文化源头;
⑥方言有助于研究古代
文化和语言;⑦方言承载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⑧方言是维系
地方民众之间感情的纽带。
[1.解释方言与故乡的关系+2.放眼于故乡的情感+3.不自信的具体表现+4.自信缺失的后果和
影响]
10
17.方言是“乡音”,是我们和故乡的
联系纽带,忽视方言会疏远我们和故乡人的情感。同时,认为
方言“土”“俗”,不愿讲方言,是对方言
的不重视、不自信更是没有正确认识方言的地域文化价值,
久而久之,人们便忘了自己的根,从而影响地
域文化的传承。
18.①意外发生,劝慰韩姐;②获得援助,求学圆梦
19.(1)运用动
作描写,“坐立不安”生动地刻画了段老板对韩姐的担忧,他既担心闹出人命良心
难安,又担心报警后真
相曝光遭人耻笑。
(2)“毫不犹豫”形容人处事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体现了芸渴望继续读书,
是一个有理想、
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
20.①“元青花”如果是真品,必定价值不菲,就
不会直接摆在公司大堂电梯右侧;②“元青花”
被摔后众人表示惋惜和对韩姐的气恼,段老板毫不在意,
只是担心韩姐的去向;③和芸交谈时,段
老板只字不提“元青花”花了多少钱买的;④“元青花”被摔后
,段老板并不痛惜,反而资助芸上
大学,给韩姐大笔损失费。
21.示例一:我认同这一评价
。虽然段老板把仿制品当珍品陈列,为了自己的面子始终未说出真相,
有虚荣心,但他能够以人为本,关
心韩姐生死,资助芸求学,体现了他善良的一面。所以他的形象
也还是蛮“高大”的。
示例二
:我不认同这一评价。段老板把仿制品当珍品陈列,即使在“元青花”被摔碎后也始终未说
出真相。即便
他资助芸求学,补偿韩姐损失费,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表现他虚荣心强,形象算不
上“高大”。
22. “人不学,不知义”指的是读书人使人明理、向善、知义。文中的芸因广读经典而明事理、讲<
br>仁义,懂得生命比任何东西更重要,既帮助了韩姐,也成就了自己。生活中,我们也是通过学习获
得知识,学会做人。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3.按要求作文。(60分)
作文分项分等评分表
项目
内容(30分)
11
一等
30—24
切合题意
二等
23—17
符合题意
三等
16—12
基本符合题意
四等
11—0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情感真挚
语言(20分)
20—16
语言准确
流畅、生动
结构(6分)
6
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文面(4分)
4
卷面整洁
字体工整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情感真实
15—11
语言准确
通顺
5
结构完整
条理较清晰
3
卷面较整洁
字体端正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情感基本真实
10—6
语言基本通顺
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泛
情感不真实
5—0
语言不通顺
语病多
4—3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基本清晰
2
卷面基本整洁
字体清楚
2—0
结构不完整
调理不清晰
1—0
卷面不整洁
字迹难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