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答案)

巡山小妖精
796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03: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君王论-埃及新闻


《观察物体(二)》同步试题

一、填空

1.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考查目的: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到几何体的形状。

答案:左面、正面、上面

解析:从正面看到的是列数和层数,从左面看到的是行数与 层数,从上面看到的
是行数与列数。本题中几何体有2行、3列、1层,从正面看到的图像应为3列1层 ,
故第二幅图是从正面看到的;从上面看到的图像应为2行3列,通过对照原图发现第
三幅图是 从上面看到的;从左面看到的图像应为2行1层,故第一幅图是从左面看到
的。

2.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


考查目的:能 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到几何体的形状,并能够分清左、右两位置看
到的图形形状的差别。

答案:上面、正面、右面、左面

解析:此问题的判断方法同1题。几何体有3行、3列、2层,从正面看到的图像
1 53


应为3列2层,故结合实际判断第二幅图是从正面看到的;从上面看到的图像应为3行3列,通过对照原图发现第一幅图是从上面看到的;从左、右面看到的图像应为3
行2层,故第三 、四幅图是从左、右面看到的。这里还要注意分清左、右位置,原图
的最后一行的层数作为从左面看左起 第一列的层数和从右面看右起第一列的层数,故
发现第三幅图应为从右面看,第四幅图应为从左面看。< br>
3.


在上面的图中,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

那么,是从( )看的, 是从( )看的,
是从( )看的,是从( )看的。

考查目的: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到几何体的形状。

答案: 上面、左面或右面、正面、后面。

解析:此问题的判断方法同1题。几何体有1行、2列、3 层。从正面看到的图像
应为2列3层,故结合实际判断“大象”是从正面看到的;从上面看到的图像应为 1
行2列,通过对照原图发现“小羊”是从上面看到的;从左、右面看到的图像应为1
行3层, 故第“公鸡”是从左或右面看到的。这里还要注意分清正面和背面的差别,
由于“老虎”看到的和看到的 图形正好相反“大象”,故此“老虎”是从背面看到
2 53


的。

4.如图:


(1)从( )面和( )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2)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

考查目的: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到几何体的形状。

答案:左面和右面或正面和背面、上面

解析:几何体有3行、3列、1层。从正面和 背面看到的图像均为应为3列1层,故结合实际
判断从正面和背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左、右面看到的图 像应为3行1层,故从左面和右面看到
的形状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像应为3行3列,通过对照原图发现 图形是从上面看到的。

5.仔细观察,找一找

(1) (2) (3) (4)

小明通过观察上面的四个几何体看到了A、B两种形状,如下图:


① 从正面看,是图(A)的有( )。

② 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

3 53


③ 从左面看,是图(B)的有( )。

④ 从上面看,是图(B)的有( )。

考查目的:能从不 同位置正确观察多个几何体的形状,并能够分清相同形状的观
察位置。

答案:(1)(3)和(4)(3)和(4)(2)

解析:四个几何体中只有(1) 号几何体只有1列,因此从正面看是图(A)的是
(1)号;四个几何体中只有(3)号、(4)号几何 体只有2列1层,因此从正面看是
图(B)的有(3)号和(4)号;四个几何体中只有(3)号、(4 )号几何体只有2行1
层,因此从左面看是图(B)的也只有(3)号和(4)号;四个几何体中只有( 2)号几
何体只有1行2层,因此从上面看是图(B)的只有(2)号。

二、选择

1.从右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2.下面的几何体从侧面看,图形是的有( )。


4 53


①(1)(2)(4) ②(2)(3)(4) ③(1)(3)(4)

3.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回答问题:


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有( ),从左面看形状相同的有
( )。

①(1)(4) ②(2)(3) ③(1)(2)

4.给添一个小正方体变成,从( )面看形状不变。

①正面 ②上面 ③左面

5.认真观察下图,数一数。(如果有困难可以动手摆一摆再计数)


上面的几何体是由(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①5个 ②6个 ③7个

考查目的:(1)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几何体的形状;(2)、(3)能从不同位< br>置正确观察多个几何体的形状,并能够分清相同形状的观察位置;(4)通过图形的变
换,考察观 察位置与形状的关系;(5)通过立体图形的计数,考查学生对遮挡的认
5 53


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答案:1.②;2.③; 3.①②;4.③;5.③

解析:1.从右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行数与层数,对照实际几何体 从右面看右起第
一列应有2层,因此选择②。2. 从侧面观察到的是几何体的行数与列数,图形是的几何体应有1行2层,(1)(3)(4)都是符合条件的,因此应选择③;
3.从正面看到的是 列数与层数,这里(1)(4)图都是2列、2层,且对应位置看到
的形状相同,因此第一问选择①。从 左面看到的是行数与层数,这里(2)、(3)图
都是2行、1层,且对应位置看到的形状相同,因此第 二问选择②。4.几何体的变化
是第一行右面增加了一个小正方体,从遮挡效应看这种变化不影响从左、 右观察的结
果,所以选择③。5.如图,显露在外面的小正方体可以看到共有5个。但是由于小正
方体不能够悬空放置,故第2行、第1列必然有3个正方体,所以第2行、第1列、
第1、2层的小正 方体看不到,需要计算进去,因此共有7个小正方体,所以选择③

三、解答

1.小丽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出了下面的立体图形,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序号
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的立体图形有( )。

(2)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立体图形有( )。

6 53


(3)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的立体图形有( )。

(4)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立体图形有( )。

考查目的:能从不同位 置正确观察多个几何体的形状,并能够分清相同形状的观
察位置。

答案:(1)①⑤⑥;(2)②③④⑤;(3)②③④;(4)①⑥

解析:从正面看 到的形状是的立体图形需有2列、1层,题目中只有①⑤
的立体图⑥这三个几何体符合条件,因此选择① ⑤⑥;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形需有2行、1层,题目中只有②③④⑤这四个几何体符合条件,因此选择② ③④
⑤;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的立体图形需有3列、1层,题目中只有②③④这
的立体图形需三 个几何体符合条件,因此选择②③④;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有3行、1层,题目中只有①⑥这两个几何体 符合条件,因此选择①⑥。

2.摆一摆,用方格纸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7 53



考查目的: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几何体的形状。

答案:

8 53



解析: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 是列数和层数两种数据,从左面看到的是行数与层数
两种数据,从上面看到的是行数与列数两种数据。根 据这样的思路,对比实际图形就
可以判断对应看到的图形了。

3.下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


考查目的:通过立体图形的计数,考查学生对遮挡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答案:(1)4个(2)5个(3)4个(4)5个

解析:此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对 被遮挡的小正方体的计数,四个小问题中只有第
一个在第2行、第1列、第1层有一个小正方体被遮挡住 了,其余三题均无遮挡问
9 53


题,可直接计数。所以图(1)是由4个 正方体摆成,图(2)是由5个正方体摆成,
图(3)是由4个正方体摆成,图(4)是由5个正方体摆 成.

4.如图:

上面的几何体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
么,

(1)只有1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

(2)只有2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

(3)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

(4)只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

(5)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

考查目的:学生空间想象力的考察。

答案:(1)1个 (2)0个 (3)1个 (4)4个 (5)2个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即底面也 需要计算在
其中。由于正方体有6个面,因此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小正方体,
即只有一面没有涂色的正方体,很显然两个独立凸出的小正方体即为所求,所以第
(5)问:只有5个面 涂红色的有2个小正方体。接下来考虑只有4个面涂红色的,即
只有2个面被遮挡的,很显然几何体四个 角上的小正方体即为所求,所以第(4)问:
只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4个小正方体。由于几何体是由8个 小正方体拼成,现在已经
确定了6个小正方体,剩下的2个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发现,即第2行、第2列 和第
3行、第2列这2个小正方体。其中2行、第2列的小正方体5个面均被遮挡,只有
底面被 涂色,因此这是只有1面图色的小正方体。第3行、第2列的小正方体3个面
10 53

< p>
被遮挡(正面、左面、右面),因此这是只有3面图色的小正方体。所以第(1)问:
只有 1个面涂红色的有1个小正方体,第(3)问: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1个小正方
体。自此8个小正方体 都已被找到,所以第(2)问:只有2个面涂红色的有0个小正
方体。

《运算定律》同步试题

一、选择
1.32+29+68+41=32+68+(29+41),这是根据(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
律和结合律
考查目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灵活应用。
答案:C。
解析:加数的位置变换了,同时两两结合在一起凑整计算更简便,所以此题既应用了加法交
换律 ,也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2.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30 B.a×b+a×C=a×(b+C) C.4×a×5=a×
(4×5)
考查目的:对乘法分配律及乘法意义的理解。
答案:B。
解析:判定是否应用了乘法分配律,首先看题中是不是含有两级运算。C项只含< br>有二级运算,因此首先排除C;A项没有体现两个加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的乘法分配律
的实质,所 以也排除掉。
3.125×4×25×8 的正确的解答方法是( )。
A.(125×8)+(4×25) B.(125×8)×(4×25) C.(125+25)×
11 53


(4+8)
考查目的: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辨析。
答案:B。
解析:题目只含有二级运 算,因此它就只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而A项和
C项都含有两级运算,所以是不符合要求的。
4.下面算式中正确的是( )。
A.500÷25×4=500÷(25×4) B.5000÷(125×8)=5000÷125÷8
C.368-32+68=368-(32+68) D.12×26+74=12×(26+74)
考查目的:运用定律辨析,建立模型化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判定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及除法性质进行选择的。A和C< br>选项的问题是类似的,从算式的右边往左推,都应该去掉括号时变号,而算式左端却
没有变号;D 选项之所以先算(26+74),是因为学生“简便算法”的观念先入为
主,看见能凑整的数就不管不顾 地一味凑整,都是在为了简算而简算,这是错误的;
只有B项符合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 于用这个数除以所有除数的积所
得的商。
5.与38×101相等的算式是( )。
A.38×100+1 B.38×100+100 C.38×100+
38 D.39×100-1
考查目的:乘法分配律的变式练习,加强对分配律的理解。
答案:C。
12 53


解析:要想找到与38×101 相等的算式,首先要明确38×101的意义, 是101个
38。A项38×100+1表示的是比100个38多1,也就是比101个38少;B项 38×
100+100表示的是比100个38多100,也就是比101个38多了;D项39×10 0-1表
示的是比100个39少1,也就是比101个38多;只有C项38×100+38表示的是 100
个38再加一个38,也就是101个38,所以选C。
二、填空
1.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用符号○、△、□表示乘法结
合律。
考查目的: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答案:a+b=b+a,○×△×□=○×(△×□)(答案不唯一)。
解析:把字母或符号 当作具体的数据放在加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的模型中,把
抽象知识用字母或符号具象化,加法交换律是 两个数据交换位置,而乘法结合律是三
个数的运算,在运算的过程中,数据不改变位置,可以改变运算顺 序。
2.计算37×25×4时,为了计算简便,先算( )乘( ),这样
做是根据( )。
考查目的: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答案:25,4,乘法结合律。
解析:观 察题目中的数据和符号的特点,依据乘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先算
25╳4得到100,然后再乘3 7就可以算出结果为3700,计算的过程既简单又快捷。
3.25×(4+8)=( )×( )+( )×
( )。
考查目的: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3 53


答案:2 5,4,25,8(答案中,乘法算式中的数据没有前后顺序的限制,两组乘
法算式的加和也不限制前后 位置。)
解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先分别算出4和25以及8和25的积,分别是100和
2 00;然后再把乘积相加得300。
4.800÷16÷5=800÷(□ × □)。
考查目的:除法运算性质的应用。
答案:16,5。
解析: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 ,等于用这个数除以这几个除数的积,因此可以用
800除以16与5的积,也就是用800除以80, 结果等于10。
5.小明把8×(2+□)错算成8×□+2,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
( )。
考查目的:结合乘法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
答案:14。
解析:8×(2+ □)可以理解为8个2与8个□的和是多少,而小明错算成8×□
+2,也就是1个2与8个□的和,显 然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7个2,也就是
14。
三、解答
1.田字格本每页有88个格,小明2014年共练了125页,他一年共练了多少个汉
字?
考查目的:根据乘法运算定律,灵活解决问题。
答案:125×88
14 53


=125×8×11
=1000×11
=11000(个) 解析:这道题是求88个125是多少。125乘8得1000,而88可以理解为11个8
相乘所 得的积,因此这道题就可以变成求125×8×11的积,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先求
出125×8的积是 1000,然后再乘11,得11000。
2.饲养场的4头奶牛25天可以挤牛奶1500千克,平 均每头奶牛每天可以产牛奶
多少千克?

考查目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答案:① 1500÷(4×25)=15(千克);
②1500÷4÷25=15(千克);
③1500÷25÷4=15(千克)。
解析: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正确解答此题,但此题的落脚点还是在利用运算定律
和性质使计算更简单更快 捷,所以建议选用第一种方法。
3.如下图所示,学校给四年级的125名同学准备校服,现在买比原来省多少钱?
15 53



考查目的: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答案:106-98=8(元);125×8=1000(元)。
解析:每套衣服原价与现价 的差是8元,而需要购买125套,所以就是计算125
乘8的积了。而如果先分别求出按原价购买12 5套的价钱和按现价购买125套的价
钱,然后再求差,这样无形当中就加大了计算的难度。
4.市政府准备在街心花园建一个花圃(见下图)。这个花圃需要占地多少平方
米?

考查目的:在认真观察数据特点及图形的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割补或平移的方法
正确简捷地计算 出图形的面积。
答案:26×13+34×13
=(26+34)×13
=60×13
16 53


=780(平方米)
解析:把上面的图形割补成两块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 是26×13和34×13,
而两个长方形的宽都是13,因此就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也可 以按乘法意
义理解为求26个13的和与34个13的和,这样既解决了如何求这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问题,又使计算简单而快捷。
5.新新文体用品店运进6800个乒乓球,每25个装一袋,每4袋装一盒。

考查目的: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答案:
①6800÷(4×25) ②4×25×70
=6800÷100 =100×70
=68(个) =7000
(个)
68<70 700
0>6800
答:准备了70个盒子,够用。 答:准备了70个盒子,够用。
解析:这题既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解答,也可以利用除法性质解决;但 两种方法
的共同之处就是都要求出4×25的积,也就是要求出一盒装多少个乒乓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同步试题

17 53


一、填空

1.0.586是由( )个0.1、( )个0.01和( )
个0.001组成的。

考查目的: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

答案:5,8,6。

解 析: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它表示几个0.1,十分位上是5,就表示5
个0.1;小数点右边 的第二位是百分位,它表示几个0.01,百分位上是8,就表示8
个0.01;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 千分位,它表示几个0.001,千分位上是6,就表示
6个0.001。

2.一个 数的百位、个位、十分位、千分位上都是最大的一位数,其它各个数位上
都是0,这个数是( )。

考查目的:小数的数位顺序及小数的写法。

答案:909.909。

解析:先写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根据题意知,百位和个位 上是最大的一位数,
因此在百位和个位上写“9”,百位和个位的中间是十位,十位上是0,在十位上写
0;然后在个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十分位和千分位上也是最大的
一位数,因 此在十分位和千分位上写“9”,十分位和千分位的中间是百分位,百分
位上是0,在百分位上写0就可 以了。

3.把0.5改写成用百分之一作单位的数是( )。

考查目的:小数的性质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答案:0.50。

解析:用百分之一作单位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即将0.5改写成两位小数;根据
18 53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只需在0.5的末尾添上1
个“0”即可,0.50与0.5相等,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满足了题目用百分之一
作单 位的要求。

4.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身长5厘米,合( )米,体重不超过2克,
合( )千克。

考查目的:名数的改写。

答案:0.05,0.002。

解析:将5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是将低 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
位的名数,应该用除法,米与厘米间的进率是100,用5除以100,利用 小数点移动
的规律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05米;同理,将2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
位的数,也是将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也应该用除法,克与千克间
的进率是1000 ,用2除以1000,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
到0.002千克。

5.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的近似数是7.00,这个小数最大是
( ),最小是( )。

考查目的:求小数近似数的灵活应用。

答案:7.004,6.995。

解析: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的近似数是7 .00,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
这个三位小数比7.00大,舍去千分位后是7.00;另一种情况是 这个三位小数比7.00
小,千分位向百分位进1后是7.00。要求这个小数最大是多少,考虑舍去千 分位后是
7.00的情况,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千分位,千分位是1、2、3、4时,根据“四舍五
入”法,可以舍去,而只有千分位上是4时才可以同时满足“舍”与“最大”这两个
要求,因此这个三 位小数最大是7.004;要求这个小数最小是多少,就要考虑千分位
向百分位进1后是7.00的情况 ,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千分位,千分位是5、6、7、8、9
时,根据“四舍五入”法,可以向百分位进1 ,而只有千分位上是5时才可以同时满
19 53


足“入”与“最小”这两个要求,因此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6.995。

二、选择

1.百分位是小数点右边第( )位。

A.二 B.三 C.一

考查目的:小数的数位顺序。

答案:A。

解析: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

2.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

A.2.10008 B.210.008 C.2100.08

考查目的:小数的读法。

答案:B。

解析: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读整数的方法,末尾无论有几个< br>0
都不读;小数部分

0
要读,如果小数部分有连续的几个
0
,要依次读出每一个
0


3.在下列小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小数是( )

A.5.830 B.0.006 C.7.08

考查目的:小数的性质及小数的数位与计数单位。

答案:A。
< br>解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
’小数的大 小不变”,
在三个小数中只有第一个小数
5
.
830
的“
0
”在末尾,因此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
变。也可以从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角度考虑,第一个小数的“
0
”在千分位上,表示
20 53

千分位上
1
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去掉“
0
”后小数的大小不变;第二个小 数去掉“
0

后,
6
由原来在千分位表示
6
0
.
001
变为在十分位表示
6

0
.
1
,小数的大小会发
生变化;第三个小数去掉“
0
”后,
8
由原来在百分位表示
8

0
.
01
变为在十分位表

8

0
.
1
,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4
.把
9
先缩小到它的
倍。

,再扩大到新数的
100
倍,结果是原来的( )
A

100

B

1000

C

10

考查目的: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及应用。

答案:C。

解析:把
9
缩小到它的,就是
9
除以
10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除以
10

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 位,得到
0
.
9
,这个
0
.
9
就是题目中 所说的新数,然后根据
题意再把
0
.
9
扩大到它的
100< br>倍,也就是
0
.
9

100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乘
100
就是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
90
。显然,
90
÷
9
=
10
。所以,最后得到的结果
90
是原数
9

10
倍。

5.把49963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并精确到百分位是( )位。

A.4.99 B.5.0 C.5.00

考查目的: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小数求近似数。

答案:C。

解析:把
499630000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小数,就是在亿位的右面加上小 数
点并化简得到
4
.
9963
亿;再将
4
.
9963
亿精确到百分位,即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千分
位,千分位上是
6
,要 向百分位进
1
,百分位是
9
,加上进上来的
1
,满十向十分 位进
1
,十分位也是
9
,加上进上来的
1
,又满十向个位进
1
,个位上
4

1
等于
5
,十分
21 53


位和百分位上都是
0
,得到的近似数是
5.
00
亿,因为题目要求精确到百分位(以
0
.
01
为 单位),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所以小数部分的
2

0
不能去掉。

三、解答

1.100千克小麦可磨面粉70千克,平均每千克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千克 ?一吨小
麦可磨面粉多少千克?

考查目的: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根据数量关系利用小 数点移动的规律计算解决实
际问题。

答案:70÷100=0.7(千克);1吨= 1000千克,0.7×1000=700(千克)。

解析:已知100千克小麦可磨面粉7 0千克,求平均每千克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千
克,就是把70千克面粉平均分成100份,求其中的一份是 多少千克,用除法计算,
70÷100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除以100就是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得到平均每
千克小麦可磨面粉0.7千克;1吨=1000千克,求1吨小麦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就< br>是求1000个0.7千克是多少千克,用乘法计算,即0.7×1000。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
律计算,乘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到一吨小麦可磨面粉700千克。

2.何龙每分钟走25米,他1小时40分可以走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考查目的: 运用速度、时间、路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及应用进率、小数
点移动的规律进行名数的改写。
答案:1小时40分=100分,25×100=2500(米),2500÷1000=2.5 (千米)。

解析:要求何龙步行的路程,就得知道他步行的速度和时间。已知步行的速度是< br>每分钟25米,步行时间是1小时40分。需要先将步行时间1小时40分改写成100
分,然后 用“速度×时间=路程”计算出路程为25×100=2500(米);最后根据问
题,还要将2500 米改写成以“千米”为单位的数,米与千米的进率是1000,低级单
位“米”改写成高级“千米”要除 以进率,2500÷1000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2 53


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2500米=2.5千米。

3.公园健身场是一个长方形,把健身场的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数的
图所示。

后,如下

(1)请算出这个健身场的实际长和宽。

(2)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考查目的:根据缩小到原数
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的结果逆推出原数,利用 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计算解
答案:(1)0.5×100=50(米),0.2×100=20(米)。

答:这个健身场的实际长和宽分别是50米和20米。

(2)20×50=1000(平方米)。

答: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

解析:已知健身场的长和宽缩小到原来的 后分别是0.5米和0.2米,那么健
身场原来的长、宽就是缩小后长、宽的100倍,用0.5米和0 .2米分别乘100就是健
身场原来的长与宽。计算0.5×100和0.2×100,可以直接利用小 数点移动的规律得
到结果。在求出健身场的长和宽之后,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长乘宽即可求< br>出这个健身场的面积。

《三角形》同步试题


23 53


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 崔 钰

一、填空
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 )个角,( )个顶点。三角形具有( )性。
考查目的:三角形的特点和特性。
答案:线段,三,三,三,稳定。
解析: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三 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角
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按角分类有( )、( )和
( );按边分类有( )三角形和( )三
角形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考查目的:三角形的分类。
答案: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边,等腰。
解析:三角形按角分类有直角三 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按边分类有等腰三角形和
等边三角形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3.一个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6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厘米。
考查目的: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综合应用。
答案:15厘米。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即第三条边可能是3厘米,也
可能 是6厘米。到底是哪一个,还是都可以,还需要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一步判断,如果是3
厘米,3+ 3=6,与第三边相等,所以不能是3厘米;如果是6厘米,3+6=9>6,所以第三条边
是6厘米。 此时,三角形的周长是3+6+6=15(厘米)。
4.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24 53


考查目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答案:180°。
解析: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5.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顶角的2倍,这个三角形顶角度数是( )°,底角
度数是( )°。
考查目的:综合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特点等知识解决问题。
答案:36,72。
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一个底角是顶角的2倍,可以把顶角 看成1份,底角就
是这样的2份,另一个底角也是2份,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共有1+2+2=5 (份),三角
形内角和是180°,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80°÷5=36°,底角是36 °×2=72°。
二、选择
1.下面第( )组中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考查目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答案:A。
解析: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在判断时,只要两根较短的小棒长度之和 大于第三
边,那么这三根小棒就能拼成三角形。选项A中,两根较短的小棒之和是5厘米,与第三根小棒
长度相等,所以不能拼成三角形;选项B中,三根小棒长度相等, 任意两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
根,所以能拼成三角形;选项C中,两根较短的小棒之和是7厘米,大于第三根小棒的5厘米,
所以也能 拼成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7 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25 53


A.3 cm B.4 cm C.7 cm
考查目的: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答案:C。
解析:三 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以把每一个选项先看作是第三边,再算一算此时
这三条边是否满足三角 形的三边关系。选项A,3+3=6<7,所以不是;选项B,3+4=7,与第
三边相等,所以不是; 选项C,3+7=10>7,可以。
3.下面各组角中,第( )组中的三个角能组成三角形。
A.60°,70°,90° B.50°,50°,50° C.80°,95°,5°
考查目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答案:C。
解析:依据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进行判断。选项A中三个角的和是220°,所以这三个角不能
拼成三角形,也 可以这么想,如果这三个角能拼成三角形,那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
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 ,而在这三个角中,两个锐角之和是130°,所以这三个角不能拼成三角形;
选项B中三个角的和是1 50°,所以不能拼成三角形,也可以想,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中每个角
应该是60°,而这三个角全 是50°,所以不能拼成三角形;选项C中三个角的和是180°,所以能拼
成三角形。
4.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 )90°。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考查目的:三角形内角和和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答案:B。
解析:三角 形的内角和是180°,钝角三角形中的钝角大于90°,所以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小于
90°。
三、解答
26 53


1.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考查目的:三角形高的含义,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答案:如下图。
< br>解析:利用三角板上的两条直角边来画高。先用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的底重合,
沿着底 的方向平移三角板,直到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底所对的顶点,从顶点起沿这条直角边画底的
垂线,顶点到垂 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要画的高,最后要标注直角符号。
2.明明用小木棍围成的篱笆稳固吗?如果不稳固 ,你能帮他添上一根小木棍变得稳固吗?试
着画一画。

考查目的: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
答案:不稳固;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形成三角形。 解析:明明用小木棍围成的篱笆是正方形的,不稳定,而再用一根小木棍钉在正方形的一条
对角线上 ,就形成了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篱笆就不易变形了。
3.已知一个三角形(每条边长都是整厘 米数)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最长边的长度最大是
27 53


几厘米?
考查目的: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答案:9厘米。
解析:三角形任意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两条较
短边长度之和,另一部分是最长边 ,且两条较短边长度之和应大于最长边,20÷2=10(厘米),
此时,两部分长度相等,最长边应短 一些,所以是10-1=9(厘米),另两边之和是20-9=11
(厘米),11>9,所以,最长边 是9厘米。
4.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形状完全一样的玻 璃,
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第( )块去。这是因



考查目的:准确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答案: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生活中,篮球架、自行车等地方 都会看到三角形,它还有一个
层面的含义就是当三角形的三条边或三个角确定了,这个三角形也就确定了 ,不会再出现其他样
子的三角形。由这层含义的理解再看图中的三片碎玻璃,第③块上有两个角,根据这 两个角就可
以确定第三个角,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也就随之确定了。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60°,其他两个内角各是多少度?这是( )三角形。
考查目的:综合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及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解决问题。
答案:60°,60°,等边。
解析: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已知的60°角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 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两种情
28 53


况进行研究。第一种情况:已 知角是顶角,则根据等腰三角形角的特点,可以求出它的底角是
(180°-60°)÷2=60°,所 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60°,它的三个角都是60°,它是等
边三角形;第二种情况:已知 角是底角,根据等腰三角形角的特点,可求出它的顶角是180°-60°
×2=60°,这个等腰三角 形的顶角是60°,它的三个角都是60°,它是等边三角形。综合以上两种
情况,可以得出结论:其他 两个内角都是60°,这是等边三角形。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同步试题

一、填空

1.□-13.7=37.4,□中应该填( )。

考查目的: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

答案:51.1。

解析: 已知减数和差,求被减数。因为被减数=减数+差,所以□=13.7+37.4,
经过计算,正方形里 应填51.1。

2.已知甲数是82.3,比乙数多53.41,乙数是( )。

考查目的: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

答案:28.89。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甲数是大数,乙数是小数,53.41是甲、乙两数的差。因
为小数= 大数-差,所以乙数=甲数-差,即乙数=82.3-51.1,经过计算,乙数是
28.89。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或“-”。

13.28-(5.4+7.28)=□○□○□。

考查目的:减法性质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答案:13.28-7.28-5.4。

29 53


解 析:根据减法性质a-b-c=a-(b+c),可以知道13.28-(5.4+7.28)
=13. 28-5.4-7.28;再观察数据发现13.28和7.28的小数部分相同,两数相减差是
整数, 计算起来更加简便、快捷。所以在得到13.28-5.4-7.28的基础上要让数带着
符号“搬家” ,即13.28-(5.4+7.28)=13.28-7.28-5.4。

4.计算7.92+(14.87-8.49)时,要先算( )法,再算( )
法;结果是( )。

考查目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答案:减法,加法,14.3。

解析: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运算,所以当 算式中有括号时,要先算括
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计算结果时,不要忘了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 的0去
掉。

5.用“千米”做单位,计算4千米63米-198米=( )。

考查目的:小数减法。

答案:3.865千米。

解析: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制关系,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因为1千米
=1000米,1米=0. 001千米,所以4千米63米=4.063千米,198米=0.198千米,
4.063千米-0. 198千米=3.865千米。

二、选择

1.6.357至少加上( )才能得到一个整数。

A.0.357 B.3.643 C.0.643

考查目的:小数加法。

30 53


答案:C。

解析:题中“至少”二字限制了要找到距离6.357最 近的整数,而且是加上一个
数,所以这个整数要比6.357大,还要最接近,可以确定是7。7-6. 357=0.643。

2.两个小数相加,一个加数减少3.4,另一个加数增加2.95,和
( )。

A.增加0.45 B.减少0.45 C.减少0.55

考查目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答案:B。

解析:分析题目可知减少的多,增加的少,所以两数和会减少。3.4-
2.95=0.45。

3.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3.7,差( )。

A.增加3.7 B.减少3.7 C.不变

考查目的:小数减法。

答案:A。

解析:被减数不变,也就是总 数不变,从中减去的越少,剩下的越多。所以当减
数减少时,差就会增加。

4.4.6+3.7+10.4=4.6+10.4+3.7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
律和加法结合律

考查目的:加法运算定律。

31 53


答案:A。

解析:题目中等号右侧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就 使4.6+10.4的和为整数了。
所以题目中只使用了加法交换律。

5.6.74-(3.26+1.74)=( )。

A.6.74-3.26+1.74 B.6.74-1.74+3.26 C.6.74-
1.74-3.26

考查目的:减法性质。

答案:C。

解析:减法性质的应用,不仅要注意被减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也可以 连续减
去这两个数;同时还要注意数据的特点,交换减数的位置,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

三、解答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1.21-13.18 21.5-16.65 3.49+12.4+6.66

考查目的:小数加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案:18.03,4.85,22.55。

解析: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还要看清运算符
号;算后要主动验算进行检查。


32 53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4.6+3.3+4.4+6.7 37.12-19.78-2.22

24.75-4.96-6.75 12.64-(2.75+7.64)

考查目的: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答案:19,15.12,13.04,2.25。

解析:观察数据特点、符号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合理进行分组。



3.开心文具店在开学之初做促销活动。

33 53



买一个铅笔盒和一个转笔刀有几种买法?选择一种算一算要花多少元?

考查目的:小数加法的笔算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答案:4种;1 5.64+12.9=28.54(元),15.64+3.78=19.42(元),18.3+
12 .9=31.2(元),18.3+3.78=22.08(元)。

解析:题中说明了各款文 具的价钱,求一共要花多少钱。这是一道已知部分量,
求总量的题目,要用加法。先要有序制定购买方案 :


再按要求计算出要花的钱数。


4.李伯伯 将一根长3.6米的竹竿垂直插入池塘中,插入池塘底部淤泥部分是0.6
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1.4 米。你能算出池塘水深多少米吗?

34 53


考查目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简便运算。

答案:3.6-0.6-1.4 =0.6(米),3.6-(0.6+1.4)=0.6(米),3. 6-1.4-
0.6=0.6(米)。

解析:对题目中的条件、问题要清楚。条件: ①竹竿长3.6米;②底部淤泥0.6
米;③露出水面1.4米。问题:求水深多少米?我们可以通过画 图帮助思考这个问
题。这道题的已知条件与问题是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求部分量用减法。



《图形的运动(二)》同步试题

一、填空

1.如图是一种常见的图案,这个图案有( )条对称轴,请在图上画出对称
轴。


考查目的:巩固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及对称轴的画法。

35 53


答案:2。

解析:这个图形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加了半圆,实际上只 要知道了长方形的对称
轴的画法,就可以画出这一题的对称轴。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


考查目的:回顾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的挑出轴对称图形。

答案:


解析:除了第三个图形直角三角形外,其余图形都能够找到某一条直线,使得图
形沿 这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因此,除第三个图形外,其
余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
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不同图形对称轴的寻找。

36 53


答案:3,1,1。

解析:学生对于对称轴的寻找,习惯于水平或垂 直的方向,特别是等边三角形有
的学生在寻找对称轴时可能会漏掉斜着的两条。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 准备一些图
形,进行验证,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还有斜着的对称轴。

4.图形(1)向( )平移了( )格;图形(2)向( )平移
了( )格;图形(3)向( )平移了( )格。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平移的知识掌握情况。

答案:上,2;左,4;右,6。

解析:平移后和原图有重叠时,先要选取一个点, 再找到它的对称点,然后数一
数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平移了几个格。

5.小汽车向( )平移了( )格;小船向( )平移了( )格;
小飞机向( )平移了( )格。


37 53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平移的知识掌握情况。

答案:右,8;左,7;上,4。

解析: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时,把一个图形向某个 方向平移几格,不是指原图形
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有几格,而是指原图形的每个顶 点都向这
一方向平移了几格。

二、选择

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正方形 B.圆 C.长方形

考查目的:是否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找到对称轴。

答案:B。

解析:学生首先要了解不同图形的对称性,特别是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要使大小两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应采用第( )种画法。


考查目的:组合图形怎么找对称轴。

答案:B。

解析:组合在一 起的图形要想找到对称轴就要同时考虑到两个图形的特点,进行
综合比较,虽然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但是 组合在一起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对称轴。

3.把图形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 )图形。

38 53



考查目的:准确找出平移后的图形。

答案:B。

解析:要想准确 地找到平移后的图形,就要了解平移的本质──原图形的每个顶点
都向这一方向平移了几格。可以从原图 中找到一个点,按要求平移,看看哪个图形符
合。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与原图形成轴对称

B.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一个图形可由另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变换得到

C. 图形的平移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

考查目的:了解图形平移的本质。

答案:C。

解析:了解平移后图形的特点,平移后的图形只是位置改变,方向、大小均没
变。

5.如图,大矩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阴影的宽为2厘米,则空白部分
的面积是( )。

39 53



A.36平方厘米 B.40平方厘米 C.48平方厘米

考查目的:会利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

答案:C。

解析:利用 平移的知识,把阴影部分的面积缩一缩,通过平移把空白的地方拼在
一起,变成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 的长方形,再来求面积。

三、解答

1.在一个长30 m,宽14 m的长方形草坪上有两条相交的小路,那么草坪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考查目的:检查学生是否可以利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答案:29×13=377(m
2
)。答:草坪的面积是377 m
2


解析:可以将4块草坪平移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长方形。这个新长 方形的长是
30-1=29(m),宽是14-1=13(m),所以草坪的面积是29×13=377 (m
2
)。

2.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40 53



考查目的:学生是否可以自己正确画出对称轴,并且不重不漏。

答案:


解析: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各有1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圆有无
数条 对称轴。

3.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使得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考查目的:补全对称图形及方法的训练。

答案:

41 53



解析:这是一道补全轴对称图形的题目,主要步骤有三点:①找关键转折点; ②点出其对应
点(对应的一组点到对称轴的格数相等);③连线(对应线所占格数相等)。
4.分别画出将

向下平移4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是否可以准确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答案:


解析:要画出将

向下平移4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先要描出
□< br>四个
顶点向下平移4格、向左平移8格后的新位置,再把四个顶点顺次连接起来,就可得
到符合题意要求的图形。

5.把图形向右平移7格后得的图形涂上颜色。

42 53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判断出平移后的图 形,是否了解平移的距离不
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有几格,而是指原图形 的每个
顶点都向这一方向平移了几格。

答案:


解析: 要正确判断出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先在原图形上找到一个点,按照要求平
移这个点,找到对应点所在的图 形,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同步试题

一、填空

1.看图填空。

如图,甲、乙、丙三人各集邮票3张、5张和4张,乙给甲( )张时,三个人
的邮票同样多。


考查目的:掌握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几个不同数据的平均数。

43 53


答案:1。

解析:结合生活实际问题中的数据3、4、5的含义,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
数。

2.观察统计图,请你算一算,填一填。

三年级平均每组植树( )棵;第( )组和第( )组植树棵树
比平均棵数少;第( )组植树棵树与平均棵数持平。


考查目的:充分利用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答案:8;一,四;三。

解析:可以采用“看图,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也可 以采用“先求和,再
平均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3.看图回答问题。

44 53



(1)收入最多的是( )月,支出最少的是( )月;

(2)5个月一共收入( )元;

(3)( )月余额最多,( )月和( )月余额同
样多。

考查目的:体会复式条形统计的特征和优点。

答案:(1)2,3;(2)19900;(3)3,4,5。

解析:结合生活中 的收入与支出问题,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比较的特点。读
图,获取正确的数据信息,不要把收入与支 出的数据弄错了。

4.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45 53



(1)数码相机( )月的销售量最多,普通相机( )月的销售
量最少;

(2)( )月两种相机销售量差距最大。

考查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由图可
知,数码相机4 月的销售量最多,普通相机4月的销售量最少;且4月两种相机销售
量差距最大。

答案:(1)4,4;(2)4。

46 53



解析:根据图中1月份的信息和统计表的信息,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根据下面统计图填空。


(1)乙品牌的电视机二月比一月销售量增加了( )台;

(2)甲品牌第一季度共销售电视机( )台;

(3)三月份甲品牌电视机销售量比乙品牌少( )台。

考查目的:结合电视机销售情况,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7 53


答案:(1)7;(2)253;(3)4。

解析:引导学生学会看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看统计图正确解答实际问题。由图
可知,乙品牌的电视机二月比一月销售量增加了 87-80=7(台);甲品牌第一季度
共销售电视机台84+91+78=253(台);三月份甲品 牌电视机销售量比乙品牌少82
-78=4(台)。

二、选择

1.某公司上半年生产饮料42万箱,平均每月生产( )万箱。

A.42÷12 B.42÷2 C.42÷6

考查目的:考查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

答案:C。

解析:上半年有6个月,求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万箱,相当于把42平均分成6份。

2.丽丽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是95分,期中英语是91分,数学是
( )分。

A.90 B.95 C.99

考查目的:考查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体会移多补少的方法计算平均数。

答案:C。

解析: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可以用举例计算验证的方法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计算。

3.师傅和徒弟两人用3天合作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234个,第二天生产
287个,第 三天生产293个,平均每人生产( )个。

48 53


A.(234+287+293)÷2

B.(234+287+293)÷3

C.(234+287+293)÷2÷3

考查目的:结合具体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整体考虑问题中已有的多个信息,找准
所求平均数对应的份数。

答案:A。

解析:要求平均每人生产的零件个数,需要先求出两人生产的零件个数总和,再
除以2即可。3 天是多余条件,打破“先求和时,几个数相加就就除以几”的思维定
势。

4.三年级 4个班同学捐图书,一班和二班共捐23本,三班捐了15本,四班捐了
22本,平均每班捐图书( )本。

A.20 B.15 C.5

考查目的:结合具体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中已有的多个信息,找准
所求平均数对应 的份数。

答案:B。

解析:要求平均每班捐图书多少本,需要先求出4个 班的捐书总数,再除以4,
即(23+15+22)÷4=15(本)。理解一班和二班共捐23本,已 经是两个数的和,
不必再相加。

5.五个人踢毽子,丽丽踢了39个,明明踢了28 个,华华踢了10个,另外两个
人踢的个数比明明少、比华华多。这五个人踢毽子的平均数应是( )。

A.大于10小于28 B.28 C.大于28小于
39

49 53


考查目的:平均数概念理解的综合练习。

答案:A。
解析:先估算已知3人的平均数范围,再估算5人的平均数范围。可以利用设数
方法,先设另外两人 踢的个数,再计算5人的踢毽平均数。

三、解答

1.下面的统计图是鲜花店本周四种花的销售情况。

(1)平均每种花销售多少支?

(2)如果你是花店老板,下周要购进鲜花,你会怎样进货?


考查目的: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答案:(1)140支;(2)多购进玫瑰花和康乃馨。

解析:对已有销售数量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对下一步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 130+110+170+150)÷4=140(支)。答:平均每种花销售140支。

50 53


(2)由图可知,玫瑰花和康乃馨的销售量比较多,所以应该多 购进玫瑰花和康乃
馨。

2.下面是小亮组和小玲组回收废纸情况。


从回收废纸的情况看,哪组同学环保意识好?为什么?

考查目的: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答案:小亮组环保意识好。因 为小亮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大于小玲组平均每
人回收的废纸数。

解析:通过计算 体会平均数时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小亮
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56÷4=1 4(千克),小玲组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60÷
6=10(千克),14>10,即小亮组平均每人 回收的废纸数大于小玲组平均每人回收的
废纸数。

3.下表是2013年~2014年某校六年级1~4班各班近视学生人数统计。


2013年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是近视眼?2014年呢?你有什么建议?

考查目的:平均数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答案:7人,8人。建议如下(答案不唯一):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多
51 53


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

解析:综合运用所学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2013年
平均每班近视眼的人数为(8+5+6+9)÷4=7(人) ,2014年平均每班近视眼的人
数为(8+4+11+9)÷4=8(人)。由此可发现,小学生的近 视人数在逐年增加,
可提出如下建议(答案不唯一):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多注意用眼卫生,
保护视力。

4.上周自行车销售记录:周一15辆,周二12辆,周三10辆,周四 9辆,周五
2辆,周六38辆,周日32辆。

(1)上周平均每天销售自行车多少辆?

(2)明天是周六,店里要准备多少辆自行车合适?

考查目的: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答案:(1)20辆;(2)40辆(答案不唯一)。

解析:综合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5+12+10+9+24+38+32)÷7=20(辆)。答:上周平均每天销售自
行车20辆 。

(2)根据自行车一周销售量的平均数和上周六的销售情况可知,这周六准备40
辆比较合适(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5.小明和小刚练习50米蛙泳,每次的成绩如下。


52 53


(1)他们两人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并填在表格里。

(2)假如要选他们两个当中的一个去参加比赛,你认为应该选谁?为什么?

考查目的: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增强应用意
识。

答案:(1)小明的平均成绩:(110+102+112+100)÷4=106(秒);

小刚的平均成绩:(104+110+107)÷3=107(秒)。


(2)选择小明参赛,因为练习50米蛙泳平均每次用的时间少,速度快。

解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路程一定时,时间越少速度越快。


53 53

对偶句-生产工作总结


节后收心-搞笑留言


网络与生活-师德计划


浙江高考录取-写事的作文800字


李奈映-护士长述职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查询


成人高考英语作文范文-辞职报告模板


标准简历表格-护士长进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