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故事

余年寄山水
776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07: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日企面试-上qq


小学数学趣味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
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
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 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
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
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 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
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把
秤踩扁了;有 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
加起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 欢
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就在大家束手无策
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七岁的儿 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
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
多少 ,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
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 画的那一
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
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小朋友,曹冲是不是很聪明?在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时代,曹冲的方法的确很聪明,可是,现
代 的工具非常发达,我们发明出许多的工具来称重的东西,
不须要再大费周章地一筐筐地搬石头。
小朋友,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一只小狗、一袋砂石、
第1页共6页


一颗苹果、一卡车的木头、一台货柜车,分别要用什么工具
来称重最适当?


野猪上当
瘸腿狐狸卖西瓜赔了本,没钱买吃的,饿得肚子咕咕叫,
走路直打晃。



老牛走过来,问:“狐狸,你这是怎么啦?”
狐狸看了老牛一眼说:“饿的,两三天没正经吃东西啦!”
老牛一本正经地说:“要想有饭吃,就要参加劳动!”说完,
老牛干活去了。
“哼,劳动?劳动多累呀!”狐狸眼珠一转说,“嗯,我有个好
主意。”
狐狸一瘸一拐地跑 到野猪家。野猪家有个大筐,里面装着
许多玉米,筐子上面盖着厚布。狐狸说:“野猪老兄,听说这筐里有许多玉米,能告诉我一共有多少吗?”


“保密!”野猪没好气地答了一声。
“哈哈,在我聪明的狐狸面前,不可能有任何秘密!”狐 狸
很有把握地说,“我出道题,你算算,我不但能说出你筐里有
多少玉米棒,连你有多大岁数都 能知道。”


“真的?”野猪觉得不可思议。
狐狸咳嗽了两声,说:“ 把你筐子里的玉米棒数乘以2,
加上5,把所得的数再乘上50,加上你的年龄,再减去250,
把得数告诉我。”
第2页共6页





野猪趴在地上算了半天,最后说:“得1506.”
狐狸立刻说:“你筐里有15个玉米棒,你今年6岁。”
野猪一摸前脑门想,对,筐里的玉米棒是15个。野猪一
摸后脑勺想,今年自己正是6岁。


“神啦!”野猪从心里佩服狐狸。他问狐狸:“你怎么知道的?”
“算 的呀!你算的结果是1506.最左边的两位数15,就是玉
米棒数;最右边的一位数6,就是你的年龄 。”


“你太伟大啦!”野猪抱着狐狸亲了一下。
“伟大不伟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我弄顿饭吃,要有酒
有肉啊!”狐狸显得十分得意。
不一会儿,野猪给狐狸端上来红烧兔子肉、清蒸鸡、煮老
玉米,外加两瓶好酒。狐狸猛吃猛喝 ,临走还拿走4个玉米
棒。
野猪到处宣传,说瘸腿狐狸神机妙算。小猴灵灵告诉野猪
说:“你上了狐狸的当啦!”野猪不信。
小猴说:“你看算式
(2×15+5)×50+6-250=15 ×100+250+6-250=1
500+6=1506.玉米棒数15是你自己写上去 的,乘以100后变
成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数,而年龄6也是你自己写上去的,它
变成了个位数。 这样一做,把两个数分离开了,一眼就可以
看清楚。”
“好个瘸腿狐狸!”野猪快速冲了出去,追上瘸腿狐狸,夺
第3页共6页


过玉 米棒,用每根玉米棒在狐狸头上都狠敲了一下。这下可
好,瘸腿狐狸头上添了4个大包!


采蘑菇的故事
清晨,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走进森林采蘑菇。九时
的 时候,他们准备往回走。走出森林之前,各人数了数篮子
里的蘑菇,四个人加起来总共有72只。但甲采 的蘑菇有一
半能吃。在往回走的路上,甲把有毒的蘑菇全都丢了;乙的篮
子底坏了,漏下两只, 被丙拾起来放在篮子里。这时,他们
三个人的蘑菇数正好相等。而丁呢,他在出森林的路上又采
了一些,使篮子里的蘑菇增加了一倍。到走出森林后,他们
坐下来,又每人各自数了数篮子里的蘑菇。这 次,大家的数
目都相等。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 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 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 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第4页共6页


语感 ,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 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你算算看,他们准备往回走出森林时,各人篮子里有多少
蘑菇?走出森林后,又有多少蘑菇?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 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
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
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 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
不 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 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 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 有了。
聪明的你知道吗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 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 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第5页共6页


资”和“师 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 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责。
第6页共6页

快乐伴我成长-柚子树


爱眼日是几月几号-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造价师合格标准-公司年度工作总结


郑州牧专-新疆职业大学


教师节手工-上海市医保定点医院


长城资料-中学生评语


英雄的事迹-上海复旦附中


预备党员党小组意见-施工组织设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