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数学故事代数的由来

萌到你眼炸
564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07: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被自己感动-月度工作总结格式


小学趣味数学故事代数的由来
本文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趣味数学故事
代数的由来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代数学这个词,是从拉丁文来的,不过它最早的源头是阿拉
伯文。因为发明这个词的人是阿拉伯数学家花 拉子模。
花拉子模大约生活在1400年前,出生在波斯北边的城市花
拉子模,所以他的名字 也叫这个。据说他出生于一个商人的
家庭,所以有机会跟着父亲的商队到处游历。他到过阿富汗、
印度好多国家,后来定居在巴格达,所以,他对这些国家的
科学都非常了解。后来,他担任了阿拉伯王 朝的官员,对天
文、地理、数学都很精通。
花拉子模生活在阿拉伯王国最强大的时代。那个时 候,阿拉
伯正在不断对外扩张,它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个大洲。
中国的史书上把它叫做大食 国。大食国吸收外国的文化,把
希腊、波斯和印度的书籍都翻译成阿拉伯文。所以,阿拉伯
科学 家就有很多可以研究的资料。花拉子模就是在这样的条
件下研究代数学的。
一般说来,“教师 ”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 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第 1页共4页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责。花拉子模写了一本书, 叫做《代数学》。
他在这本书里讨论了方程的解法,第一次给出了二次方程的
一般解法,还把方 程的解叫做根。这个说法一直用到现在。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br>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 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 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br>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 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 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后来,这本书传到
欧洲。有个叫罗伯特的科学家把它翻译为还原于对消的科< br>学,也叫做方程的科学。这就是拉丁文里面的代数学。这样,
欧洲的数学家们也了解了代数的知识 ,后来还有许多人不断
地去研究它。
第2页共4页


在中国,代数学 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1859年,那个时候还
是清朝。中国数学家李善兰和一个英国数学家一起,翻译了
一本英国的代数学方面的书,当时就定名为《代数学》。李
善兰还指出了,所谓代数学,就是用 符号来代表数字的一种
方法。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
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 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
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
作文就 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
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 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
时,恰好是 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
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 底,其主要原因
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
议论文的“三要素 ”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 来
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
是无“米”下“锅”。于是 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
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 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
第3页共4页


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
足够的“米”。
花拉子模的《代数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
财富。
第4页共4页

福州大学招生办-参赛感言


离婚协议-助人为乐的作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亳州师专-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


中央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环保知识手抄报


福建高考分数查询-教师党员总结


端午节传说故事-反思怎么写


清朝野史-基金考试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