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故事演讲稿欣赏11份
湖北文理学院分数线-安师大教务管理系统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故事演讲稿欣赏11
份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
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由于它的结构
完整、图形对称、布
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其美
的因素。就连数学家罗素也认为:“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
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
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
学的热爱.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
数学中不是不存在美
,恰恰是缺少发现。在复杂的数量关系、
代数式、几何图形之间,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寻求数学的“形态美”。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地使用好教材,维
护神秘的数学美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是巨
大,当学生引起对
某一数学现象突发奇想时,要积极鼓励,不要简单地认为那
是想入非非,或许
他有着独特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
教学不再是那样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了。
一直以
来,我总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
何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
中。尤其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说,要始终认认真真地集中注
意力学习,再加上教学设施不够丰富
,只能靠黑板、粉笔、
多媒体来开展教学的环境,这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然而最近我的一次连续性实验,却取得了我意料之外的
效果。那天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
我尝试着
在班中四个小组里展开竞赛,学习解题方法、解题步骤、解
题格式、解题思想等各方面
,只要做得出色,都可以得分,
类似现在流行的益智互动类电视节目,最后算出总分,宣布
赢得
比赛的小组,胜出的小组可以得到老师用红印章印出的
五角星。第一次比赛后,我觉得效果不错,随口说
了下一课
我们继续比赛,谁知孩子们兴致勃勃,没有赢的小组争相说
下一次一定要获胜。
于是我在学习后面的3节内容时,都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说实话,我也没有偏向于哪个组,
巧的是,四节课下来,正
好每个组都胜出了一次。我曾担心哪个组实力太强,会连续
赢,这样会
使得别的小组失去信心,那我的“好方法”也就
落空了。可喜的是,不需要我的“暗箱操作”,孩子们居
然
能够打成平手,我也为他们高兴。
当然,这样的比赛肯定也存在着问题,我想,我将继
续
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多去反思,争
取能够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走
出一条不错的路子。
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
家庭作业其
中一项是,回家用刀片把一块橡皮切成两个小立方体,在每
个面上分
别写上1、2、3、4、5、6,明天带来,上课用。马
上有许多学生问:是不是做成搓麻将的骰子那样
。
师:是啊。
生:做成搓麻将的骰子我爸爸要批评的。
师:你必须
跟家长讲清楚,投骰子的过程中也有数学知
识。你也可以让你的家长看我们的数学书上的图示,这样你<
br>的家长就不会批评你了。
生:那我们拿家里搓麻将的骰子可以吗?
师:可以。
本来我觉得这次回家作业也并不特殊,就是学生自己做
两个小立方体或者从家
带两颗骰子。但学生与平时不一样的
提问,倒让我觉得很奇怪。对学生来说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难
道离他们那么远吗?在小时候他们都没有用骰子进行加减
法练习吗?难怪去年的24点练习,有些学生始
终不肯拿道
具来。
第二天,我给学生的题目是两颗骰子同时投掷,每次朝
上的两
个数字的和,可能是哪几种情况?其中可能性最大的
数字和是几?要求两人一组,每人投掷50下,最后
通过统
计,得出结果。学生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数学活动中去了。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
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
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过程
中学习
数学。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利用操作材料、操作活
动的特点,变教数学为学数学。使用
可操作的教学材料,便
于学生想象生成数学知识的现实情境,使学生获得建立概念、
探究规律的
机会和途径。学生的操作活动,又使以往一人演
示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
索式学习。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可以真正实现由讲懂、
教会向弄懂、学会的转变。操作、游
戏类型的数学,学生是
非常感兴趣的,并且通过操作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我将坚
持这一做法。
yan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