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数学《从一加到一百》小故事
二年级下册期中试卷-2017年教师节
小学趣味数学《从一加到一百》小故事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
,诗歌能动
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
能给予以上的一切.下面
是为大家收集的趣味数学从一加到
一百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
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以不
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资”和“师长”
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
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责。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
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
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
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
谈的故
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
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
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
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
数目
。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
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
对的,这
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
第1页共3页
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
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
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 整数写下来,然后把
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
的就把石板〔 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
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
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
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 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
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
同时说道: 「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
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 ,轻蔑
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
板。大部分都做错了,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 儿的认知范围,让
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义、发展 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
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 br>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 宋
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第2页共3页
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
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
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
差别。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学生就吃了
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
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
案。)老
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
2+99=101,
3+98=101,……,49+52=101,50+51=101,一
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
,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
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
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趣味数学从一加到一百
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