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证监会发布-洪培博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它的身体比
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梁龙的身体
很长
,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剑龙的背
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
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三角龙的脸上有
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
只角都有一米长。
——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事物巨大的样子。________
声音非常大。 ________
让人看到就害怕。 ________
(2)这一段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恐龙。
这几种恐龙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
(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
剑龙;三角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梁龙
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
有三只大角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
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
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
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
课
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庞然大物、轰响、望而生畏
(2)恐龙的种类、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雷龙
是个庞然大物、梁
龙的身体很长、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
角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
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
好每一空
2.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1)—(4)题。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
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根据短文内容补充完整下表。
荷花的三种荷花的
状态 状态
______
刚开时
__
全开时
__
未开时
______
______
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挨挨挤挤: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傍晚,“我”到公园玩,闻到荷花的香味。________
②荷叶的特点是又绿又大又圆。________
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国盘之间冒出来。”这
里的“冒”字用得非常好,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荷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________
④短文主要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________
(4)用文中划线的词“有的…有的…有的…”仿写一句话。
【答案】
(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
莲蓬;还是花骨朵儿
(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
(3)错误;正确;正确;错误
(4)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
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
空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
较判断正误。①错误;清早,我到公园
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②正
确;③正确;③错误,短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
荷花和荷
叶的。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
br>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有的…有的…有的…” 这是排
比句。
故答案为:(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
小莲蓬;还是花骨朵
儿;(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
常拥挤。(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③
错误(4)略,符合题意即
可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
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
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
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
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
傅还熟练。①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
面
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
儿翘起,那
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小沙连忙摸耳染,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
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
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②一
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
层梯田。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
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形象地
说明________;句②形象地说明_____
___。
(2)联系上下文,对划线的句子“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
顾客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沙主动让“我”剪头,并且非常配合“我”
B. 小沙总是怒视剃头师傅,还骂他是“害人精”,对“我”却不是这样。
C. 在小沙的
心里,只要耳朵还在,其他的都不重要。这也与前文小沙不受剃头
师傅的欢迎相呼应,充满趣味性。
(3)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对“我”进行简单的评价。
【答案】
(1)比喻;“我”剃得快,剃得多。;“我”根本不会剃头
(2)C
(3)喜欢。文中的“我”胆子大,敢于尝试,调皮、乐观
【解析】【分析】(1)确
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
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
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
特点,然后作出判断。①把“姑父的睡衣”比作“一张熊皮”形象地说明“我”剃得
快,剃得多,这是比喻。②把“我理的头”比作“层层梯田”形象地说明“我”根本
不会剃头
,这是比喻。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句
子,比较判断正误。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
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
品质。
故答案为:(1)比喻;“我”剃得快,剃得多;“我”根本不会剃头;(2)C;
(3)示例:喜欢。文中的“我”胆子大,敢于尝试,调皮、乐观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
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
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对划线句子的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4.重点段落品析
要是从牧场的栅栏外面,把辫子嗖的一下甩过去,就能套住牛呢。一下
子
就套住牛角,只要用劲儿拉呀拉的,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
(1)这段话是介绍小真的长头发能________。
(2)用划线的关联词写句子。
要是……就能……
(3)找出文中的一个拟声词,并再写几个。
【答案】 (1)套住牛
(2)要是天气晴朗,我们就能开运动会了。
(3)嗖;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
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要是……就能……”
是假设关系。
(3)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
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
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故答案为:(1)套住牛;(2)要是天气晴朗,我们就能开运动会了。(3)
嗖;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
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
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狐狸、刺猬和青蛙
狐狸、刺猬和青蛙一起走路
,突然看到了一块黄油。青蛙说:“一分三,大家
各吃一份,”刺猬赞成,可是狐狸想独吞这块黄油,不
同意。他想了一个歪点子,
说:“这里有一个坑,比赛一下,看谁先跳进坑里去,又最先从坑里跳出来,
谁就得到
这块黄油。”刺猬听了,就绕着坑来回转,想跳进去。
狐狸也朝坑边走来。
只有青蛙慢慢在后爬,跟着狐狸走。狐狸走到坑边时,
青蛙把他的尾巴咬住了。青蛙暗想:狐狸从坑里跳
出来时,一定会向上翘尾巴。果
然是这样。青蛙借着狐狸的尾巴先跳到了坑里,并且还比狐狸出来得快。
狐狸失
算了,但总想捞到这一块黄油。狐狸又想了一个比赛办法:“我们三个谁活的年岁
最大,
这黄油就是谁的.”
刺猬说:“我活了一百年。”
狐狸说:“我活了一千年。”
青蛙难过得哭了。
“为什么哭?”刺猬、狐狸一齐问。
青蛙说:“我大儿子假如在世的话,有狐狸你这样大:我
第二个儿子假如活着
的话,有刺猬你这样大。”这样,狐狸、刺猬只能跟青蛙的孩子比,更别说青蛙自<
br>己了。狐狸、刺猬都被说住了,狐狸又失算了。狐狸一转身,又想出了一个比赛办
法:谁喝酒醉得
快,谁就拿这块黄油。刺猬说:“我喝一杯酒就会醉。”狐狸说:“我一
闹到酒就醉了。”这时,青蛙摇
晃着身子,好像喝醉了酒。刺猬、狐狸问: “你怎么
了,为什么摇摇晃晃的?”
“
我一听别人说洒就会醉。”青蛙大声地说。刺猬、狐狸都愣住了。狐狸
又失算了。黄油落到了青蛙的手。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狐狸、青蛙、刺猬一同发现了黄油,他们想平分黄油。________
②狐狸共设计三次,想独吞黄油,但都没得逞________
③刺猬也有正义感,但缺少智慧。________
(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3)读文中画横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青蛙________说:“一分三,大家各吃一份。”
②青蛙_____
___说:“我大儿子假如在世上的话,有狐狸你这样大,我第二个儿
子假如活着的话,有刺猬你这样大
。”
③刺猬、狐狸________问:“你怎么了,为什么摇摇晃晃的?”
(4)故事结
尾说:“最后,黄油落到了青蛙的手里。”请你设想一下,青蛙会独
享黄油吗?请说明理由。
(5)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天鹅与黑天鹅
水草丰茂的沼泽地带,居住着一群白天鹅。它们以雪白的羽毛、高雅
的
姿态、嘹亮的歌声,获得周围人们的喜爱,白天鹅感到幸福与自豪。
一天,扑簌簌
飞来几只黑天鹅。白天鹅群顿时出现了骚动,它们窃窃私
语,这只生气地嘀咕,“啊呀,那不是乌鸦的颜
色么?”另一只愤慨地表示,“黑
得像木炭,太丢天鹅的脸了。”白天鹅们商量着如何驱赶黑天鹅,不再
让它们在
这里露脸。
然而,闻讯赶来的人们,见到黑天鹅,无不欣喜若狂,赞不绝口
:“黑天
鹅,黑天鹅,多稀罕的品种,见到你们真是大开眼界。”
“雍容华贵,端庄秀丽,太可爱了。”
白天鹅们开头是惊呆,继而是自卑,它们暗自叹息道:
“看来,人们十分看重黑天鹅,我们将一钱不值了。
谁知,人们爽朗的话语
清晰地传来:“白天鹅,黑天鹅,黑白相间,交相
辉映,大自然蕴含着的美,多么令人心荡神驰呀!”
白天鹅感动极了,它们欢唱着迎向了黑天鹅;黑天鹅分外快乐,扑打着
黑油油的双翅,高歌奔向白天鹅。
从此,白天鹅和黑天鹅很快融合在一起,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_的羽毛
________的姿态 ________的歌声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稀罕——________
爽朗—________ 分外—________
(3)“绝”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断;
②穷尽;③极,最;④走不通
的,没有出路的。“赞不绝口”中的“绝”应该选________种解释
;“绝处逢生”中的
“绝”应该选第________种解释。
(4)白天鹅感到幸
福与自豪,是因为________;后来,白天鹅感到自卑,
是因为________。
(5)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7.【答案】
(1)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
(3)一、二;三;二;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
(4)B
【解析
】【分析】(1)寻找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表
示颜色的词语挑出来即可。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
容,比较判断。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从文章内容
方面进行分析。
故
答案为:(1)画出: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3)一;二;三;例:二
;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4)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依据段意选段落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辨析能力。
8.【答案】 (1)无论;都
(2)不紧不慢地;迫不及待地;耐心十足地
(3)A
(4)性子急
(
5)我认为裁缝说的话没有道理,裁缝完全可以改掉慢性子的毛病,给顾
客做当季穿的衣服。这样不至于
让顾客穿不合季节的衣服被别人笑话了。
(6)他在想:的确是这么回事,裁缝是个慢性子,而我的性
子这么急,如
果大夏天我穿上厚厚的大棉袄,得让人家笑话死了。不行,还是答应他冬天来
取棉
袄吧。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
的是
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是
条件关系。故选“无论……都…
…”
(2)提示语是指对话中除人物说的话之外的启示说明性的文字,包含人物
说话时的表
情、动作、语调、神态、心理等细节,读者凭借提示语可以想象出人
物的各种情态,体会人物复杂的思想
感情和性格特点.捷达是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3)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
然后改成带肯定的
词语。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②“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
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
4)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这类
题实际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
章思想内容。做好此类题,首先应整体感知
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关键词语,联系相关段落、前后
句来深入理解其
思想内容及表达效果。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
合个人的认识。
(
6)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
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
要条理。
故答案为:(1)无论、都 (2)不紧不慢地、迫不及待地、耐心十足地
(3)A(4)性子急(5)我认为裁缝说的话没有道理,裁缝完全可以改掉慢性
子的毛病,给
顾客做当季穿的衣服。这样不至于让顾客穿不合季节的衣服被别
人笑话了。(6)他在想:的确是这么回
事,裁缝是个慢性子,而我的性子这么
急,如果大夏天我穿上厚厚的大棉袄,得让人家笑话死了。不行,
还是答应他
冬天来取棉袄吧。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
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
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
子连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提示语的把握能力。
(3)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
句顺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的授粉
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有些花的
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可是有些花却要靠
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
花的雌蕊上。说是这样结成果实种
子,要比较强健些呢。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
,都找
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
做媒的花最多。在昆
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
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
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
席。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
,散出芬芳的
香气,利用荚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
有些
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
候,昆
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1)花朵怎样才能结成比较强健的果实种子?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自动落粉 B. 靠外界的力量传粉
C. 请昆虫传
粉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花朵可以找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帮助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
绍的媒介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去掉,显得啰唆
B. 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也不知道详情
C.
不可以去掉,因为下面的内容只是作者的推测,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
(4)短文把昆虫比成了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 (1)B
(2)风;水;昆虫;昆虫
(3)C
(4)媒人;这样写让昆虫的作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让语言生动有趣
(5)长出艳丽的花冠、散发香气、准备花蜜。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
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
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
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
补充填空即可。
(3)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
面
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
理解的事物。
(5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
可。
故答案为:(1)B(2)风、水、昆虫、昆虫 (3)C
(4)媒人、这样写
让昆虫的作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让语言生动有趣
(5)长出艳丽的花冠、
散发香气、准备花蜜。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
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
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据说公元336年
,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
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
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
个石窟,供奉佛像。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
座彩塑、4.5
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
完
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
br>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
雅,表情温和亲切,
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
米高,
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________。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
br>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
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
引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1)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横线上。
引人注目 成千上万
芸芸众生 德高望重
①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
,看见了沙
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
个石窟
,供奉佛像。
②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
________。 ③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
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
④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
引
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介绍了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石窟,其中世界上现存规
模最宏大的是____
____,讲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故事的是________,“东方
的维纳斯”指的是_____
___。
(3)请你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用“________”
画出来。并写一写这样写的作用。
(4)读了短文,判断正误。
①这三座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②这三座石窟都是佛教胜地。
③只有中国人喜欢去这三座石窟游览。
④从这三座石窟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伟大。
【答案】
(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
窟;云冈石窟;龙门石
窟内的主佛(卢舍那大佛)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
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
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的宏大。
(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
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
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语
段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我
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
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列数字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的事物更科
学,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
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
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
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明
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
的宏大。
(4)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
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
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列数字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
法。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