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六级成绩换算-江苏考研成绩查询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
常会咬住一绺头发
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
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
样。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
精”。
(1)查字典填空。
“惯”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
_____。它在字典中
的意思有:①纵容(子女等)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②习以为常,积久成
性。“惯”在“习惯”一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我能用它的另外一个意思组词:
_____
___。
(2)老师傅剃头时________让小沙吃尽苦头,小沙因为________而痛,又
因________而痒。小沙剃头时的感受我们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3)用画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答案】
(1)G;guan;②;娇惯
(2)推剪;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放;碎头发掉在脖子里;如坐针毡
(3)小弟弟喜怒无常,一会儿哇哇大哭,一会儿哈哈大笑。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老
剃头师傅。这样称呼他是因为老剃头师傅剃头
时让小沙感到很痛苦,还收取双倍的钱。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
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
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
特点和要求。惯,音节 guàn ,音序为G,应先查
字母G,再查音节guan。习惯
的惯,应该是习以为常的意思。可以用纵容这个义项,组词为惯坏、娇
惯等。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
文的内容,
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小沙的头发被
推剪夹住,所以剃头让他吃尽了苦
头,碎发落进脖子里,又让他感觉很痒,根
据头发像针一样刺,可以用“如坐针毡”来形容小沙的剃头感
受。
(3)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关联词表示并列关系,用于描述不定时地
先后发生
的两件事。可以写: 小弟弟喜怒无常,一会儿哇哇大哭,一会儿哈哈
大笑。
(4)考查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G、guan、②、娇惯
(2)推剪、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
放、碎头发掉在脖子里、如坐针毡
(3)小弟弟喜怒无常,一会儿哇哇大哭,
一会儿哈哈大笑。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
。这样称呼他是因为老
剃头师傅剃头时让小沙感到很痛苦,还收取双倍的钱。
【点评】(1
)本题考查用音序法查字典的能力。先根据所查字的音节的
第一个大写字母,找到所在的音序,然后找到
汉字的音节所在的页码,即可找
到所查的字。根据字典正文对汉字的解释,可以得到字义、组词等帮助信
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
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造句的能力。先明白划线词语的意思,根据文中的用法,
写出一个形式相仿、
内容合理的句子即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
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
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
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
廊两
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
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
词语是
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
;作比较
(3)进了
;绕过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
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
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
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
;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
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
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2)
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
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
行车马,两旁走
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横
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
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
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
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
桥身的冲击力,使桥
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本段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2)“这种设计”是指: ________。
(3)这种设计的优点是:
________。
【答案】 (1)中心;总领全文
(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
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
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解析】【分析】(
1)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
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
概括信息,结合语言
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
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
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
是其中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中心;总领全文;(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
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
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节选)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
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
了,露出嫩黄色的小
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
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
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
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
家的本领可真了
不起。
(1)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中可以知
道荷叶
数量________,颜色是________的。为了形象地告诉我们荷叶的形状,作者还<
br>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给“冒”字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语吗?(至少两个)
(3)我们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①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
②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 )
A. 因为公园里的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就像一大幅活的
画。
B.
因为画家的本领很了不起,把荷花画活了。
C. 因为画家的本领很高超,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
【答案】(1)多;碧绿;荷叶;大圆盘
(2)钻,伸
(3)才展
开两三片花瓣儿;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
裂似的
(4)A
【解析】【分析】(1)从“挨挨挤挤,碧绿”可以知道荷叶数量多,颜色
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把“荷叶”比作“大圆盘”。
(2)冒的意思是“透出;往上升。”找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
(3)仔细阅读文章,可以从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4)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目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故答案为:(1)多;碧绿;荷叶;大圆盘
(2)钻,伸
(3)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花瓣儿全展开了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因为公园里的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就像一大幅活的
画。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做题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
分析。
(
2)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写出
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双引号里的内容
出现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
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主旨句、关键句等,去分析归纳要点。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庐山的
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
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
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
绒帽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
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
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
转
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
全看清楚,它又
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秀丽——________ 神秘——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符合的词语。
①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________
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把云雾分别比作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想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句话。
6.【答案】 (1)掠;赔;欺
(2)欣赏
;争论
;美丽
;气愤
(3)只
;个
;把
;条
(4)吸引人们坐他们的船
(5)中国船
;热爱祖国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
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
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
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本题主要
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
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
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
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
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
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
配。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再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掠;赔;欺(2)欣赏;争论;美丽;气愤(3)只;个;
把;条(4)吸引人们
坐他们的船(5)中国船;热爱祖国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
义三方面
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
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7.【答案】
(1)循循善诱;抑扬顿挫
(2)C;AD;C
(3)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4)②
(5)你可知道.我们
的老师有多么朴素(热情、漂亮、爱心,耐心甚至是
丢三落四有特点就行)啊?(后面说明这一特点就行
)
(6)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教学楼丢失一串钥匙。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
感谢!
刘老师
6月28日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
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
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
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
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
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②考查
比喻修辞方
法,由“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小树苗。”可知把老师比作园丁,
把自
己比作小树苗。③文中最后一句连用三个(时而……)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
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①
从给出
的词语“循循善诱”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②
从给出
的词语“淅淅沥沥”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
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
样的。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
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判断。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
相同或相似的句式,
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
可。
(6)寻物启事的格式:1、标
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写为“寻物”二字,
二是写为“寻物启事”四字。2、正文:正文十分简单,
无非是某人在某时某处丢
失什么东西,如有拾到者,请与xx联系。3、联系方式,注明联系电话等。最
后标明发文日期。
故答案为:(1)①循循善诱;②抑扬顿挫
(2)①C;②AD;③C
(3)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4)②
(5)你可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么朴素(热情、漂亮、爱心,耐心甚至是
丢三落四有特点就
行)啊?(后面说明这一特点就行)
(6)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教学楼丢失一串钥匙。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
感谢!
刘老师
6月28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
字典理解词义。
(
2)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
生能判断,会应用。③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
学生能判断,会
应用。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
解
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
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写寻物启事的能力。掌握寻物启事的格式。
8.请认真阅读短文,然后完成(1)—(4)题。
绿树赞
是谁把春天的信息
最早告诉人们?是布谷鸟,还是迎春花?不,都不是!
是那些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一棵棵绿
树。它们只是一根探平平淡
淡的绿树。
冬天刚过去,蕴藏在枯枝中的新芽,便喜气洋洋地绽开了嫩绿的笑脸,
(告诫 告诉)人们春天
来了。它不会引起你的注意。因为它不像花朵那样绚丽
多类,也不像蝴蝶那样美丽洒脱,更不像鸟儿有副
清脆悦耳的嗓音儿。绿树那
高大粗壮的身躯,像一把把撑天大伞,不但给大地(增强 增添)了无限的生
机,而且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好处。门窗、桌椅、家具……都是成材的树木做成
的。绿树还能抵
制狂风暴雨和洪水的(危害 危险),为人类造福。我们难道不
应该赞美绿树吗?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照样子写词语。
①例:默默无闻 ________ ________
②例:平平淡淡
________ ________
(3)为什么绿树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4)绿树有什么好处?
【答案】 (1)告诉;增添;危害
(2)头头是道;历历在目;高高兴兴;干干净净
(3)因为它不像花朵那样绚丽多姿,也不
像蝴蝶那样美丽洒脱,更不像鸟
儿有清脆悦耳的嗓音。
(4)可以做成门窗、家具等,还能抵御狂风暴雨和洪水的危害。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
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
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告诫:警告
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告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
道。 增
强:是指质量上增长。增添:是指性质上增长。危险:有可能失败、死亡
或遭受损害的境况。危害:构成
伤害或损害。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①从给出
的词
语“默默无闻”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②
从给出的词语“平平淡淡”
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
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故答案为:(1)告诉;增添;危害(2)①头头是道;历历在
目;②高高兴兴;
干干净净。(3)因为它不像花朵那样绚丽多姿,也不像蝴
蝶那样美丽洒脱,更不像鸟儿有清脆悦耳的嗓
音。(4)可以做成门窗、家具
等,还能抵御狂风暴雨和洪水的危害。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
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
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
累等。
(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
了,在学习的
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文房四宝
古代人写字主要用毛笔,用
毛笔离不开墨、纸和砚(yàn)台、他们把笔
墨纸砚叫作“文房四宝”。以前、全国有很多地方出产这
几样东西,以安徽的产
品最为出名。古代的文人、画家如果得到安徽的笔墨纸现、就会高兴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安徽的“文房四宝”是:宣纸、徽墨、宣笔、歙(shè)砚。
安徽泾(jīng)县是宣纸的故乡。泾县在古代属宣州管辖(xiá),所出产
的纸
就叫宣纸。宣纸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稻草,造纸要用一年时间,经过大
小工序一百多道,造出来的纸又
白又光又薄、而且结实,卷、折都不怕、保存
几百年也不会变色,被人们称为“纸中之王”。
徽墨有很多品种。它的特点是色泽黑润,写起字来特别流畅、能分出浓
淡层次。徽墨做得也很精美,上面
刻着山水花草图案,是难得的工艺品。
学宣笔和宣纸一样,也是泾县出产,它以选料严格、精工制作著称。
用来制歙砚的材料很稀有
,镌刻时很不容易。一块歙砚。往往要用几个
月时间才能制成,所以显得来之不易、异常珍贵。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主要是绕第________自然段写的。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在横线上。
①好像得到极珍费的宝物。________
②得到它非不容易。________
③喜爱得舍不得放下。________
(
3)“宣纸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稻草,造纸要用一年时间,经过大小工
序一百多道”这句话中的“一年
时间”说明________;“一百多年”说明________。
(4)根据短文中的介
绍,纸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徽
墨的特点是______
__、________。
(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宣纸制作精美,是难得的工艺品。
②歙砚珍贵的原因是材料稀有,制作不易。
③安徽泾县是宣笔和宣纸的故乡。
【答案】 (1)6;2
(2)如获至宝;来之不易;爱不释手
(3)造纸时间长;宣纸工序多
(4)又白又光;又薄很结实;不会变色;色泽黑润;写起字来特别流,能
分出浓淡层次
(5)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解析】【分析】(1)第一空考查有
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
然段分得清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第二空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
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
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
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
,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
意。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二自然段。
(2)此题
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短文的过程
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
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
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
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再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有关文内容,
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1)6;2;(2)如获至宝、来之不易、爱不释手(3)造纸
时间长、宣纸工序多 (4
)又白又光、又薄很结实、不会变色、色泽黑润、写
起字来特别流,能分出浓淡层次。(5)①错误;②
正确;③正确
【点评】(1)第一空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第二空考查学生掌握找
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
查字典理解词义。
(3)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
识记。
10.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划船的启示
富尔敦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敦小时候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
孩子,你只是
美术好,别的功课都不行,会留级的。”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
有一次,富尔敦去钓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来费劲极了。他
想____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_
___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个状况呢____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敦坐在空船里,把脚浸
在河水中,心里还在盘
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这是自己的两只<
br>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他又想:“能不能用十字交叉轮子来代替轮船的桨呢?
轮子该怎么造?造
好后装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这些问
题只靠画画是不能解决的。怎么办呢?这时
候,富尔敦才领悟到老师的话是对
的,他决定重新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敦发愤读书,进步很快,后来他成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
者。
(1)在第三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正确的是( )
A.
:“ , 。 ” B. :“ , ?”
C. : , ?
(2)富尔敦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用“________”画出老师的话。
(3)划线的“这个状况”指( )
A.
遇上大风划船太费劲。 B. 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
(4)当小船不知不觉荡到河中心,富尔敦惊喜地发现了什么?用
“________”画出来
。
(5)这次划船让富尔敦领悟到________。
他决定________。
(6)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的感悟是( )
A. 学习知识只需要聪明的头脑就够了。
B. 我们可以只发展爱好,不必发愤读书。
C. 我们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实现理想打好基础。
【答案】 (1)B
(2)孩子,你只是美术好,别的功课都不行,会留级的。
(3)A
(4)原来这是自己的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
(5)老师的话是对的;重新学习科学知识
(6)C
【解析】【分析】(1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
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
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
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
br>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4)、(5)考查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
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
到答案。(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
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
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
容。一般
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
而是其中
的一部分。(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
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2)孩子,你只是美术好,别的功课都不行,会留级
的。
(3)A(4)原来这是自己的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5)老师的话
是对的、重新学习科学知识
(6)C
【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
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
意标点符号的位置。(2)、(4)、(5)此题
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
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6)
此题考
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