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玛丽莲梦兔
795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09: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家春秋-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我能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虾真有趣,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 子轻轻碰一下食
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
钳 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
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 休息。
(1)这是一段描写小虾________的文字。从________等动词中可以体现出< br>小虾吃东西非常小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________的人。
(2)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从小虾吃食物的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 (1)吃东西时;碰、后退、再碰、捧;细心观察的人。
(2)下课了,操场上好热闹!有的同学在唱歌;有的同学在玩耍;有的同
学在聊天……
(3)小虾吃东西时非常小心。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
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 ,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
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有的……有的……
有的……”是排比句。
(3)结合第一题回答。
故答案 为:⑴吃东西时;碰、后退、再碰、捧;细心观察的人。⑵下课
了,操场上好热闹!有的同学在唱歌;有 的同学在玩耍;有的同学在聊天……⑶
小虾吃东西时非常小心。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
文,养成熟练的语感。
(3)体会动作描写,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
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 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
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 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 br>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 顺势一________,________到
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
于甩掉‘漏’了!”
(1)选择合适的词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纵 蹿 歪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 _______,________到树
上。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①在老虎的心里,“漏”像________;在贼的心里,“漏”像________。


②老虎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逃命,贼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逃命。
(3)你觉得文段的哪个地方有意思?为什么?
(4)看到老虎和贼狼狈的样子,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答案】 (1)歪;纵;蹿
(2)粘胶;旋风;用树把“漏”蹭下来;蹿上树
(3)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逃命 的情景非常有意思,他们没有弄
清楚事情的真相,盲目地逃命,样子狼狈极了。
(4)你们各怀鬼胎,不安好心,所以才会做贼心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
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
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 表达更准确。(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解
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 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
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 br>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歪、纵、蹿 (2)粘胶、旋风、用树把“漏”蹭下来、蹿上
树 (3)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逃命的情景非 常有意思,他们没有弄
清楚事情的真相,盲目地逃命,样子狼狈极了。 (4)你们各怀鬼胎,不安好
心,所以才会做贼心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点评】(1)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
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 容之一。(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
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
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风长。爹说:“枣核 呀,白叫我欢喜了
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
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②枣核很 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
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 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
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③枣核 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
役向庄稼人要官粮。庄稼人纳不上粮,衙 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1)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概括一下。
(2)用“________”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3)枣核学了哪些本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扶犁 B. 赶驴 C. 打
柴 D. 蹦高
(4)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A. 总起全段 B. 承上启下 C. 总结全文
【答案】 (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
(4)B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 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
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 ,组成
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 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
一种形式,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
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 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
较判断正误。
(4 )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
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第 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总结上面的内
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是过渡句。

故答案为:(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
学了很多的本领。 (3)D(4)B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①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
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 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②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
垂下,妈妈顺着 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 、香肠、面包、花生、牛
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啧吧啧吧地吃了起来。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他们也
只是奇怪地 互相望了一眼,又继续吃起来。
(1)从语段中选择恰当的拟声词填空。
________地跳着 ________地吃起来 肚子饿得________叫
(2)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Ⅰ句①写出了妈妈出现在树下以后,“我”的心情变得有些________。
Ⅱ句②“我有点儿高兴”是因为________;“又有些失望”是因为________。
(3)猜一猜,妈妈背着一大包好吃的东西过来,她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案】 (1)嗵嗵;啧吧啧吧;咕噜噜
(2)紧张;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没被妈妈识破;妈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孩

(3)天黑了,妈妈引诱“我”回家。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
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结合语境恰当搭配。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 知


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嗵嗵2、啧吧啧吧、咕噜噜 (2)①紧张②自己变成了
一棵树,没被妈妈识破、妈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孩子 (3)天黑了,妈妈引诱
“我”回家。

【点评】(1)此题主要 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运用,准确地使用象声词,
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头脑和不高兴(节选)
“没头脑”成了 建筑工程师以后,首先就想设计一座少年宫,让全市小朋
友能同时在里面玩儿。他画了张图纸,是一片三 四百层高的大楼群,剧场、运
动场、图书馆……应有尽有。
少年宫很快建成了。“没 头脑”还收到请帖,被邀请去那儿看戏。一路上
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的还抬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 …“没头脑”心想:去少
年宫玩儿怎么跟去露营一样呢?
“没头脑”来到少年宫,刚 想进门,门卫拦住他,问他怎么没带食物和被
褥。“没头脑”纳闷儿:“看戏还用带那些玩意儿?这可太 新鲜了!”门卫解释
说:“这地方太大了,楼房太多太高了,楼里光有楼梯没有电梯,也没有指示
牌,要找到剧场,没有十天半个月还真不行。不带吃的还不饿死?”
“没头脑”心里直懊恼 :电梯和指示牌给忘了!设计图纸的时候怎么不好
好想想呢?没法儿,“没头脑”只能跟着大伙儿,像没 头的苍蝇一样,乱碰乱撞
地往里走,一层一层地往上爬。起先几天还好,五六天后,大伙儿全爬得垂头< br>丧气地,没了精神。
(1)给短文中的划线词语选合适的意思。
①新鲜:________
A.(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B.新奇、稀罕
C.(事物)出现不久
②精神:________
A.英俊,相貌、身材好
B.人的意识、思维活动
C.表现出来的活力
(2)“没头脑”设计的少年宫的缺点有( )(多选)
A. 没有指示牌 B. 没有提供食物 C. 只有楼梯没有电
梯 D. 楼太高太大
(3)用“________”画出与门卫的话相呼应的句子。
(4)你觉得“没头脑”是个怎样的人?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子
那是许多年前发生的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因为在这件事中我也看
到了金子。
那一年的春(cūn chūn)天,村里的两个小女孩小琴和英子提着篮子,
拿着小铲子去南村(cūn chūn)挖野菜。
呀!这里有好大一片野菜。孩子们的手又快又巧,不一会儿,小篮子里
装(zhuāng zuāng)满了野菜。小琴挖着挖着,突然,刀尖碰到了一个硬硬的
东西。她用小铲子一挑(tiāo tiǎo),从松软的土里挑出了一个黄澄澄的、亮晶
晶的圆片。“哎,这是什么呀?”小琴叫起来。“ 这是不是金子?”英子把圆片掂
一掂说,“我看肯定是金子!”于是她们急忙向村里跑。
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找到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经过。老
村长笑着,看了看孩子们说:“这 不是金子,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钉帽。”孩子们
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村长笑呵呵地继续说:“可我发现了更多的、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
子。”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春________(cūn chūn)天 南村________(cūn chūn)
装________(zhuāng zuāng)满 挑________(tiāo tiǎo)
(2)全文共________个自然段。
(3)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事。
(4)照样子,写词语。
黄澄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7.【答案】 (1)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梧桐树
;芽苞
;许许多多
(3)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
微笑着睁开眼睛。; 芽苞的绽放;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4)首尾呼应;这样写能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校园里的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表示时间类词语的归类。细读语段找出
即可。
(2)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这类
题实际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 文章思想内容。做好此类题,首先应整体感知
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关键词语,联系相关段落、前 后句来深入理解其
思想内容及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对比喻这个修辞的运用。比喻就是 打比方,用浅显、具
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
点,但不是同一类事 物。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要多积累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和作
用,此处是首尾呼应, 可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完整,强调主题,加
深印象,引起共鸣。


故答案为:(1)春天、夏天、秋天、冬天(2)梧桐树;芽苞;许许多多
(3)比喻句: 一个个灰白 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
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芽苞的绽放;小弟弟微笑着睁 开眼睛(4)首尾呼应;
这样写能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校园里的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点评】(1)此题考查对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
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
境,从内容、结构等角 度分析作答。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天的云
云,是变幻莫测的。夏天的云,最为迷人。
你瞧!早晨,①碧蓝的天上衬着几朵雪白的云朵, 好像是一只只活泼的
小山羊。几只小鸟从它们的身上掠过,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跟它们打招
呼,交朋友。
黄昏到了,云儿们都变身成了火烧云,这次不仅仅只有一种颜色,有
黄 、红、紫……各种颜色。啊!那边有一只凶猛的狮子在追杀一只小白兔,那只
小白兔忽然转了个弯,就不 见了,那只狮子也不知去哪儿了。哇!那边的云变
成了紫红色!那条长长的云仿佛一根仙女的紫丝带,我 真想用一架高级摄像机
给它拍下来。大地一片金灿灿,每一件事物都变成了金色。
暴 雨前的云又换了一张脸,变得凶神恶煞。顿时,②天空乌云密布,这
儿一片,那儿一片,好像天要塌下来 了。忽然,轰隆一声,雷在天空中清晰地
闪了一下。过了一会,来了一场倾盆大雨。美丽的云彩顿时消失 了,只有一些
黑色的云布满了天空,不知是谁把墨汁打翻了,害得白云变成了乌云!
不久,天上又出现了迷人的白云。夏天的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我爱
夏天的云!
(1)划线的句子①和句子②,哪一个是比喻句?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2)短文描写了哪几种云?
(3)第三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云( )的特点。
A. 形状多 B. 变化快 C. 颜色多
(4)短文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请你按照这个结构,用“”给短
文分段。
(5)全文突出了云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句子①是比喻句,把云比成了小山羊。
(2)短文描写了早晨的浮云、黄昏的火烧云、暴雨前的乌云三种云。
(3)B
(4)第一自然段后面画“”,第四自然段后面画“”,第五自然段后面画
“”。
(5)全文突出了云变化多端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夏天的云的喜爱之情。
【解析】【 分析】(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
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 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 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分析句子,比较判
断正误。
(4)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
部分。按“总—分—总”的构段 方式划分,第一自然段后是总写,第二、三、四
自然段是分述,第五自然段是概括”。
(5 )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
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 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
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

故答案为:(1)句子①是比喻句,把云比成了小山羊。 (2)早晨的浮
云、黄昏的火烧云、暴雨前的乌云三种云。 (3)B(4)第一自然段后面画
“”,第四自然段后面画“”,第五自然段后面画“”。 (5)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
的一致 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给短文分段的能力。
(5)此题考查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一片树叶
冰心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
的梦。
我4岁 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
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玩赏了半天 ,我忽发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
是树伯伯身上一部分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 样的大
树!
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 br>土里。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
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我想叶子大概
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 ,一定会长得更好!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
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树吐芽……
长 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
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 大树,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根支柱,替我们
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那件事,我
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 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
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作“幼稚”而随手抛弃吗?人每走一步会从身上遗落一些< br>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也是最珍贵的。
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从画线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我”( )的心理。
A. 忐忑不安 B. 认真严肃 C. 紧张慌乱
(2)“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中的“那件事”指的是________。
(3)种树叶后,“我”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用自己的话概括。
(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 )
A. 说明儿童内心的幼稚 B. 表现童心的珍贵 C. 展示童年生
活的丰富多彩
【答案】 (1)B
(2)“我”种下一片树叶,坚信它能长成参天大树
(3)“我”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结果是等到春天来临,树叶也没有发
芽。
(4)B
【解析】【分析】(1)抓住关键词与来理解。“虔诚”表现“我”种树叶时 的
认真、严肃,坚信种下的树叶一定能长成大树的心理。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 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
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 容。一般指
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
是其中 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 ,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
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2)“我”种下一片树叶,坚信它能长成参天大树
(3)“我”蹲在 种树叶的地方等待。结果是等到春天来临,树叶也没有发芽。
(4)B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 活泼可
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
不忍将它们 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
的欢乐。
真的,它 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
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 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
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 ”字令人欢快,“哭”
字一看就像流眼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
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
下,它们更能生发出 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
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 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


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 族一样拥有这么
丰富的书法瑰宝?
我的使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丰富它吧!
(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填空。 < br>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方块字比成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3)作者从( )两个方面写了汉字的魅力(双选)。
A. 高强度悟性的结晶
B. 具有强大的再生活力
C. 每一个汉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D. 书法艺术中无穷无尽的变化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写出你对下列汉字的感受。
看见“太阳”这个词,你感受到 ________;看到“森”这个字,你感受到
________;看到“________”这个字 ,你感受到________。
(5)根据短文中作者表达的感情,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今,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人们能快速地在键盘
上敲打出自己需要的汉字,但书 写汉字的能力却急剧下降,经常出现写错别字
或者“提笔忘字”的情况。

你觉得,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应该怎样做?写出你的想法。
【答案】 (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
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2)孩子;鲜花;精灵
(3)C,D
(4)热和力;一棵棵大树;休;人坐在树下
(5)人们应该多拿起笔来书写汉字,少用电子产品。
【解析】【分析】(1)反问句 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
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 …呢?”等。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考查对比喻句的理解,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
较判断正误。
(4 )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
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 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
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


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2)孩子、鲜花、精灵 (3)CD(4)热和力、
一棵棵大树、休、人坐在树下 (5)人们应该多拿起笔来书写汉字,少用电子
产品。

【点评】(1)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
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
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
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
句顺即可。
















增长幅度-感谢老师的文章


知天命-团队精神读后感


打破常规作文-可行性报告模板


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今年万圣节是几月几日


建党90周年-代办租赁合同


配电房管理制度-华中科技大学教务科


美丽的春天作文-最新英语国际音标表


莫言语录-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