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英镑兑换人民币-高考素材
【10篇】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
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
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
像故意回避似的。东
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
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
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
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艺术而不仅是
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
师们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
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
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
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
安排桥梁。假如安
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
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
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
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短文中划线的词语“往往”能否去掉?请你写出这个词语的作用。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A.
举例子 B. 做比较
C. 打比
方 D. 下定义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对象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你觉得下面图________最符合该段所描
绘的景象。
一:池沼上一模一样两座桥。
二:池沼上一座桥,河边有堆砌整齐的石岸。
三:池沼上两座不一样的桥,河岸边有高低曲折的石岸。
【答案】
(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
(2)B
(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
(4)三
【解析】【分析】(1)此类
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
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2
)这是对说明文说明
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
方
;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
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
充填空即可。(4)解
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
部。(2)B(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 (4)三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
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
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
文第二自然段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
度、湿(shī
sī) 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
(lèn nèn)
, 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
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
(shì sì) 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
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
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
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
跟
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能从文中找到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艳丽—________
湿润—________
安全—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仿写一个:________。
(4)本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
【答案】
(1)shī;nèn;shì
(2)干燥
;干燥
;危险
(3)拟人;略
(4)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析】【分析】(1)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
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
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
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
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
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
性误
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
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
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
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
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
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
而达到化抽象为
具体的目的。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
拆分成几个
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1)shī;nè
n;shì;(2)干燥;干燥;危险;(3)拟人;
略;(4)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
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评】(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
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
出来。 <
br>(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
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
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
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
两个拱形的小
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
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
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
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本段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2)“这种设计”是指: ________。
(3)这种设计的优点是:
________。
【答案】 (1)中心;总领全文
(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
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
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解析】【分析】(
1)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
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
概括信息,结合语言
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
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
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
是其中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中心;总领全文;(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
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
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风长。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
一场,养活你这
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
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
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
犁,能赶驴,柴比
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
高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③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没
收成,县衙门还派衙
役向庄稼人要官粮。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1)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概括一下。
(2)用“________”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3)枣核学了哪些本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扶犁 B.
赶驴 C. 打
柴
D. 蹦高
(4)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A. 总起全段 B.
承上启下 C. 总结全文
【答案】 (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
(4)B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
话并了解每句话的
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
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
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
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
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
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
的中心句在段首。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
较判断正误。
(4
)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
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第
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总结上面的内
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是过渡句。
故答案为:(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
学了很多的本领。 (3)D(4)B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________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
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____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
几
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1)选出描写神态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谦虚 傲慢 恼怒
轻蔑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
②“不敢,铁罐兄弟。”陶罐________地回答。
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
④“住嘴!”铁罐________了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相提并论:________。
②和睦相处:________。
(3)“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这句话说明( )
A. 陶罐认为碰撞不等于坚强,和睦相处不等于隔弱。 B.
陶罐为自己
的懦弱辩解。
(4)文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
A. 说明罐子的用途。
B.
说明罐子的用途是盛东西,表明了陶罐不愿和铁罐碰撞的态度。
C.
说明陶罐害怕和铁罐碰撞,故意说它们是装东西的。
(5)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请连一连。
陶罐________ 傲慢、狂妄自大。
铁罐________
谦虚、毫不软弱。
【答案】 (1)傲慢;谦虚;轻蔑;恼怒
(2)把不同的或差别巨大的人或事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彼此很好地相处
(3)A
(4)B
(5)谦虚、毫不软弱;傲慢、狂妄自大
【解析】【分析】(1)
补充句子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词语组句的
能力,前后表达要一致,合情理,然后再根据句意来补
充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
容,比较判断正误。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
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
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傲慢、谦虚、轻蔑、恼怒
(2)①把不同的或差别巨大
的人或事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②彼此很好地相处。
(3)A(4)B(5)1、
谦虚、毫不软弱。 2、傲慢、狂妄自大。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描写神态的词语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
解词义。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关羽和周仓的故事
三国时期,
蜀汉大将关羽降伏了一个叫周仓的人。这人是个大力士,长得
非常魁梧,打起仗来更是勇狂极了,如虎入
羊群,每次打仗都能立下大功。大
家都夸周仓厉害,周仓也为自己的成武而沾沾自喜。
有一天,关羽和周仓两人赶路去某地,中途到一棵树下休息。
关羽看见树下有一群妈蚁在爬来爬去( )便对周仓说( )周仓(
)你不
是军中的大力士吗( )今天我们来比试比试( )看谁力气大( )周仓一听很
高兴,心想:那你输定了!于是说:好哇,怎么个比法?是摔跤还是举重?关羽
道:我们今天不
比别的,比比看谁打死的蚂蚁多。
什么,打蚂蚁?我周仓打过老虎,斗过狼犬,杀过无数耗将,打蚂蚁那是
小菜一碟!周仓哈哈大笑。
不要小看妈蚁!说不定,你还不是它们的对手呢!
那你看我的吧!周仓不以为
热,伸出拳头,用力一砸。砰”的一下,地
面被他砸出一个大坑,可蚂蚁安然无恙,他却痛得哇哇大叫。
关公伸出食指,
轻轻一捏,一下捏死了好几只妈蚁。周仓看得哑口无言。
做事,不仅
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只会蛮干
是不会有效的。关公意味深长地说。周仓惭傀
地低下了头。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三国时期,___
_____(谁)降伏了周仓,周仓是个________长得非常
魁梧,打起仗来更是_______
_。
(3)关公是通过什么事来教育周仓的?
(4)关公想告诉周仓什么道理?
(5)请分别说说关羽和周仓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关羽:________
周仓:________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州
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
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
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
拱形的小
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
过。这种
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
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
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档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困<
br>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
前爪相互抵着,各自
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
动,真像活了一样。
(1)文中说明赵
州桥是最先使用这种设计的词语是________。这种设计的
好处是:________和____
____。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大意。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看到赵州桥的设计,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8.【答案】 (1), :“ , ? , 。”
(2)关羽;大力士;勇猛极了
(3)关羽通过与周仓比赛打蚂蚁来教育周仓。
(4)做事,不仅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只会蛮干
是不会有效的。
(5)聪明、善于教育。;有勇无谋但知错就改。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
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
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
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
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
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要
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
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 :“ , ? , 。”
(2)关羽、大力士、勇猛极了
(3)关羽通过与周仓比赛打蚂蚁来教育周仓。
(4)做事,不仅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只会蛮干
是不会有效的。
(5)关羽:聪明、善于教育。周仓:有勇无谋但知错就改。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
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
9.【答案】 (1)颗;根;件
(2)颜色和光泽很耀眼。;头脑迷糊,眼睛看不清东西,形容已饿到极
点。
(3)D
(4)凤凰在大旱之年帮助百鸟渡过难关,百鸟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
每逢凤凰过生日的时候,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凤凰表示祝贺。
(5)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到在任何时
候,我们都不能浪费食物,要懂得珍
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
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
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
习惯合理搭配。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
较判断正误。
(4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
可。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
而理解文本的
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颗、根、件 (2)光彩夺目:颜色和光泽很
耀眼。头昏眼
花:头脑迷糊,眼睛看不清东西,形容已饿到极点。(3)D(4)凤凰在大旱
之
年帮助百鸟渡过难关,百鸟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每逢凤凰过生日的时
候,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凤
凰表示祝贺。 (5)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到在任
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浪费食物,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
成果,从小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人生观。
【点评】(1)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
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
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据说公元336年,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
鸣山时,看见了沙
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
个石窟,供奉佛像。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
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
座唐宋木结构建筑。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
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河南
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
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
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
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
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
视着________。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
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
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
br>引_______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1)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横线上。
引人注目 成千上万 芸芸众生 德高望重
①据说公元336年,
有位________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
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
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
个石窟,供奉佛像。
②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
________。 ③特别________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
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
④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
引_______
_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介绍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大石窟,其中世界上现存规
模最宏大的是________,讲述
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故事的是________,“东方
的维纳斯”指的是________。 (3)请你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用“________”
画出来。并写
一写这样写的作用。
(4)读了短文,判断正误。
①这三座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②这三座石窟都是佛教胜地。
③只有中国人喜欢去这三座石窟游览。
④从这三座石窟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伟大。
【答案】
(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
窟;云冈石窟;龙门石
窟内的主佛(卢舍那大佛)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
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
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的宏大。
(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
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
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语
段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我
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
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列数字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的事物更科
学,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
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
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
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明
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
的宏大。
(4)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
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
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列数字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
法。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