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
韩国免签-十八大召开时间
第三单元
【教材简析】
本组由《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四篇课文及口
语交际•习作三和回顾•拓展三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
立讲诚心,动真
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
形象,抒发真情
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教学课时】
《穷人》
《别饿坏了那匹马》
《唯一的听众》
《用心灵去倾听》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拓展三
共计
两课时
一课时
两课时
一课时
两课时
一课时
九课时
9.穷人 教材简析】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 晚,
桑娜与渔夫
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
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
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 困和悲惨。
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
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
题目?
2
、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 ?托尔斯泰的资料。
4
、
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 质疑
1
、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
、
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 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
、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
什么,可以
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 交流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
、 穷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2
、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9
穷人
住的差 吃的差 劳动条件差 疾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交流
“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
、
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
、
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
、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4
、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5
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A、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B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C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6、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 品质。
⑴ 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⑵ 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⑶
同桌分角色读: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⑷
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
三 、点拨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
同
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此时,你想对
桑娜和渔夫说些什
么?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
争与和平》、《复活》等。
【板书设计】
9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
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作业布置】
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 有《战
1
、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
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
以后。
2
、 学生续写。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
青年谎
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
己得失、想方设法让
“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 深深的感激之
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
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
特殊的欺骗。齐
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质疑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 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 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三、交流、点拨
1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
人物情感。那么
“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2
•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3.
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4•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四、拓展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
是一个怎样的
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板书设计】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作业布置】
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11.唯一的听众
【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了 “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
能够在各种文艺
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呵护、鼓励年轻人成才
的美德,表达了 “我”对德高望
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质疑、引导、朗读、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以及“我”对她
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
鼓励,以及
“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情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
就是这首曲子的
一一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
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
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
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一一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
•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
质疑、交流
1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好好地读读课文)。
2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
记想想这两个
问题的答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的老妇人
(2)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 •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2.
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第二课时
一、 默读课文,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交流、点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
样的情况下说
的。
A:
—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
不敢在家里练
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相机出示)“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
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
要这样说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
“我”勇气和
力量。)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再读老妇人的话。
B: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
时此刻,她心里
在想 ----------------- ?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C:你还找到了哪句?
(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
不断努力,继
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喜滋滋的,有
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2.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
5-8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 催我上进。
(1)
你有什么问题吗?
(2) 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
化,也流露
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
(出示词语):难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对我的评论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
站着练琴了,家
里人对我的这一变化——难以置信。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
(出示词语)潜滋暗长(理解)
(3 )有一次,她竟说 引说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的老妇人
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4)为什么我会忘记老人是一个聋子?为什么我会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 水”?
3. 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
个怎样的老妇人
呢?
()的老妇人(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4.
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所有的话,都凝聚在 他的琴声中,
(相机出示
12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 激动)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小结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有哪些变化?为
什么有这些变
化?
6•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三、拓展
1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
你的人?
(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
2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老人给我鼓励、信心、力量、帮助
【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2、用心灵去倾听
【教材简析】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 ,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 地记录了
“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
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
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
唐、
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 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
培养年轻人的
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
1、
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
只是为了能
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 “我”
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
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
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
文去用心感受。
二、质疑
1、大声朗读课文, 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读正确,
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 再读一遍。 自己特别
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交流
1、 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 第二个母亲)
( 1)出示句子: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 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齐读)
(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
的第二个母
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 3)学生交流谈感受。
(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 面对我的求助,
如果换了其他人, 可能会怎样做? (不
予理
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 爱心。
( 5)再次齐读: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 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 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
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
的幸福。
3、 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 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
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 对待生活……)
4、 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 就要离开了,苏珊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交流练笔。
四、拓展
1、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
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
!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 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 不再陌生,
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家庭!
2、 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板书设计】
12* 用心灵去倾听
【 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
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 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 5
分钟。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
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
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2)分组:根据
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
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二、要表达真情实感
举例启发
(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
(2)
教师总结、点拨。
三、搜索题材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 令你
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
地点(家里、
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
爷奶奶、老师同学……)等角度
去搜索题材。
四、布置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
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 物的
!
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
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
热爱)
B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
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C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
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 了信心)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
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二、日积月累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
2.自由读句
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5.学生自由吟诵。
6.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三、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4.拓展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片段)
作业布置】
课后积累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