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
11月份节日-水浒传读后感100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
《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性。
教学重点:
经历通电导线与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
能通过科学严谨的分析建立解释,得出电流产生磁性的科学结论。
教学准备:
小铁钉、小磁铁、13套小灯泡电路器材。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师:(结合课件引入)同学们,在很久以前,人类还只能用电
池生产电,但是用
这种方法生产的电太少,成本也太高,没办法大规模使用,所以那时人们仍然只能用<
br>油灯或蜡烛照明。直到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的重大发现,才为
人类大规模
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电才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我们才有了今天多姿多彩
的生活。那这个造福全人类的重
大发现究竞是什么呢?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在《电
和磁》的学习中(板书课题),重做奥斯特的实验,
看看在座的各位小学生,有没有
能力取得和奥斯特一样的伟大发现!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请举手(为体验
成功、体会
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做铺垫)。
二、科学探究:
<一>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发现:电流能产生磁性
最新优质教育word文档
1、了解实验装置——复习电流方向与指南针的性质,为通过分析建立解释进行
铺垫。
师:请看屏幕,这是我们实验要用到的简单电路(在展台出示组装好的小灯泡电
路,安
装好电池)。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
流过电路,再回到电池的负
极)。
师:(展台出示指南针)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用什么样的东西可以使它偏离南
北方向
?用铁靠近指南针会怎么样?为什么?(边演示边说明:指南针有磁性,能像
磁铁一样能吸铁,所以铁能
使它转动);用磁铁靠近指南针会怎么样?为什么?(边
演示边说明:磁铁也有磁性,与指南针会因为同
极相斥异极相吸而转动)。除了铁和
像磁铁这样有磁性的东西以外,还有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指南针转动?
小结:只有铁和像磁铁那样有磁性的东西才能让指南针转动。
2、展台演示实验方法:
实验的方法:
由组长安排一位同学把长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让导线方向与指南针的方向一
致,并一直保持不动,再安排另一个同学按住开关,接通电流,仔细观察:接通电流
时,有什么
现象?接着关闭开关断开电流,看看又有什么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
记录下来。
实验要求:
(1)、实验要多做几次,看看每次实验的现象是否相同(确定不是偶然现象);
(2)、观察记录好实验现象后,再用导线不同部分靠近指南针,再做几次,看看
实验现象与刚
才是否相同(为认识“通电线圈能集中磁性”做铺垫)。
3、分组实验:
板书“接通电流”和“断开电流”
到各组巡视指导(纠正方法、了解发现、提醒记录)。
4、交流汇报:板书学生观察到的现象。
预设:如果学生说出转动方向,也进行板书,然后引
导学生找出实验现象的相同
最新优质教育word文档
点——接通电流时,指
南针偏转;如果学生没关注到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则不刻意引
导他们关注。
板书: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
5、分析实验现象,建立科学解释:
(1)引导质疑:看到这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有没有什么疑问?(指南针为什
么会偏转?)
(2)指名回答,板书:电流能产生磁性?
(3)引导分析,建立解释:
师:“电
流产生了磁性”这个句话实际上包含了两个观点:一是有磁性产生,二是
磁性是由电流产生的。(课件出
示:有没有磁性产生? 磁性是由谁产生的吗?)有
没有磁性产生?怎么就确定有磁性产生?磁性我们看
不见也摸不着。磁性是电流产生
的吗?怎么就认定是电流而不是其它东西?请同学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自己的观
点和理由。注意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不仅要说出自己的观点,还要说出理由;认真
倾听,并对同伴的
观点提出自己赞成或反对的理由;根据同伴的发言,修正或完善自己的观点;思考怎<
br>样用语言清楚的叙述自己的想法。
交流汇报:1、有没有磁性产生?(因为只有铁或有磁性的磁
铁才能让指南针偏
转,导线是铜芯和塑料皮的,不能使指南针偏转;指南针旁边又没有铁的东西,说明<
br>不是铁让指南针偏转的,只能产生的磁性让指南针转动的。)2、磁性是谁产生的?(接
通电流,
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回到原位,只改了电流一个条件,说明只能是电流
产生了磁性。)
(4)出示奥斯特的发现——“电流能产生磁性”,体验成功。
过渡语:看来电流确实能产生
磁性!(打勾)你们的发现和奥斯特的一样吗?(出
示课件,揭晓答案)我们的发现和奥斯特一样吗?我
们小学生有没有能力取得和大科
学家一样的大发现!真能干!
6、体会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同学们没有仔细观察,没有留意到指南针的
轻微偏转,会有这个重要
发现吗?如果大家没有提出问题并思考“为什么会偏转”,会有这个发现吗?这
说明
最新优质教育word文档
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对我们的科学研究是多么的重要!
<二>探索增大指南针偏转角度的方法:◆
1、提出问题:用什么办法可能会使指南针偏转角度更大一些呢?
过渡语:让我们继续保持这
两个优点,看看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能不能取得新的发
现。刚才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很小,不容易引起我们的
注意,用什么办法能使偏转角度
更大一些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方法:A增加电池;
B用短路的方法增强电流;C用
导线圈;D、学生想不出方法。如果学生不能提出增加电池可给予提示:
“刚才我们
只用了一节电池……”如果学生不能提出用导线圈的方法,可引导:是不是只有这一
小节导线中的电流会产生磁性?
若学生提出第一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电池增多,电流很强,可
能会烧断
小灯泡的灯丝,电就不能流回负极,不能形成电流,也就不会产生磁性,进而引导学
生
想把小灯泡拿掉,形成短路电路。
2、用短路电路增大偏转角度实验:
(1)演示短路电路的组装:拆掉连接负极和灯泡的黑色导线,把长导线直接连
到电池负极。
(2)提示: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看到
现象后马上断开
电路。
(3)分组实验验证,体验成功。(如果在上一个实验学生用时过多,则改为演
示实验)
3、用通电线圈增大偏转角度实验:
(1)分组实验:试一试,线圈怎么放,指南针的偏转角度最大?
汇报:给线圈通上电流,能加大指南针的偏转角度吗?线圈怎么放置,指针偏转
的角度最大?
(2)分析解释:为什么用通电线圈时的偏转角度会比直导线更大?(把整条长
导线中电流的磁
性集中到了一起)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可以结合展台演示进行提示。
<三>应用:用导线圈检测废电池是否还有电。(展台)
过渡语:这样就算电流很弱,我们用
导线圈集中起来的磁性也会比较强。这个发
最新优质教育word文档
现有什么用处呢?
出示废电池,放入电路,让学生发现已不能点亮小灯泡。引
导思考:这节废电池
一点电都没有了吗?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教师利用展台演示,引导体会电生磁现象
的简单实际应用——做成电流检测器。
三、小结、延伸——给学生自主提出科学问题的机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
趣。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分析“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这个现象,得出了
“电流能产生磁性”的重
要科学结论。那在今天的实验中,你们还有没有什么感兴趣
的问题呢?(学生若提不出,可以举出实验中
例子给予提示:磁铁的磁性能把铁磁化,
电流的磁性能不能呢?磁铁的磁性能吸铁,电流产生的磁性能不
能吸铁呢?磁铁有南
北极,电流的磁性呢?为什么“电流能产生磁性”这个结论能开启大规模使用电的大
门,让电走进千家万户呢?)愿意在课后研究这些问题吗?那就请同学们回家后,自
己找电池、
导线等实验材料做实验进行研究,相信通过你们的细心观察与积极思考,
一定能有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电 和 磁
接通电流 偏转
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 电流能产生磁性
断开电流 回到原位
最新优质教育word文档
接通电流时的现象:
断开电流时的现象:
接通电流时的现象:
最新优质教育word文档
断开电流时的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 电
和 磁 》说 课 稿
龙三小 陈庆国
一、教材分析:
《电和磁》是小学六年
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起始课,学生在本课获得的科
学结论——电流能产生磁性,是学习《电磁铁的
磁力》《神奇的小电机》等课的基础
与前提。教材安排的活动比较多:一是利用小灯泡电路与指南针让学
生初步发现通电
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二是用短路电路增大指南针的偏转角度;三是在这两个实验的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电流能产生磁性”这个科学结论;四是用
通电导线圈进一
步加大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解释;五是应用通
电导线圈能加大指南针偏转角度这一
发现制作电流检测器。由于学生在第一个实验中
已经发现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这一奇怪的现象,自然
而然得就会产生 “为什么”
的疑问,这时引导学生去分析解释得出绪论,时机更恰当效果更好,所以我
对教材安
排活动的顺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课我设置了三条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性。
最新优质教育word文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通电导线与线圈使指南针
偏转的实验,发现电流可以产
生磁性。教学难点是:能通过科学严谨的分析建立解释,得出电流产生磁性
的科学结
论
三、教学设计:
我对本课的设计分为谈话引入、科学探究、小结延伸三个部分。
引入时我先通过谈话与课件,
让学生认识奥斯特的发现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这个发现究竟是什么;接着以“看看
在座的各位小学生,有没有能
力取得和奥斯特一样的伟大发现!”引入新课。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的求胜
心理,又能
增强学生得出结论后的成就感,还能为情感目标“体会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对科学研究
的重要性”做一定的铺垫。
在科学探究部分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一>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发现:电流能产生磁性
我先利用展台介绍实验器材:
组装好的简单电路和指南针,并借机复习简单电路、
指南针的特点、铁和磁铁能使指南针转动等相关内容
,为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建
立解释得出绪论”的突破进行复习铺垫。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
小灯泡电路的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方法指
导方面,我让学生改变导线的方向与位置再做
几次,多观察到几次偏转现象,这样做
一方面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不是偶然现象,使科学探究思维更严密,
又有利于学生观察
到更多的现象(如只有重合时指南针才会转动、导线在不同的方向与位置时指南针转<
br>动方向不同),产生更多的疑问,为在小结延伸部分把科学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后课外
做好铺垫。
然后,我组织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与交流汇报,分析实验现象、建立科学解释,得
出科学结论。对
“电流能产生磁性”的分析解释我进行了这样的指导:把它分为“有
磁性产生”和“磁性是由电流产生的
”两个结论,引导学生讨论“有没有磁性产生?”
“磁性是由谁产生的?”这两个问题。这样安排学生的
思维更清晰,逻辑性更强,也
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最后,通过反问让学生体会“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达成本课情感态
度目标
<二>探索增大指南针偏转角度的方法
最新优质教育word文档
这一部分包括用短路电路和线圈加大指南针偏转角度两个实验。先引导学生推测
加大偏转角度的方法,再
进行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分析解释通电线圈能加大转动角度
的原因。
<三>应用:制作电流检测器。这是对通电线圈能加大偏转角度的简单应用。
在小结延伸部分
,我先小结本课的科学结论,接着让学生说说:在今天的实验中,
你们还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呢?引
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指南针有时逆时针转动,
有时又顺时针转动?为什么导线与指南针重合才会转动?这
个发现有什么作用?等
问题,把本课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后与课外,并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最新优质教育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