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巡山小妖精
680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2: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话务员招聘-二手房购房合同范本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阅读 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
作:____________让 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所选的3
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教学本单元课
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
有针对 性地运用阅读方法。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
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 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
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 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
维能力、表达能力。
内容
竹节人
课时
2
内容简说
回忆童年时竹节人游戏给
作者带来的快乐。
以科学的视角探索宇宙中
的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1.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
重要文段。
3.能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
路。
4.能根据阅读任务和材料提取有效信
通过四组材料,从故宫博物
院的结构、太和殿修复的历
故宫博物院 1 史、故宫博物院官网简介、
平面示意图四个方面来介
绍故宫博物院。
息。
5.学习阅读记叙文、科普文、非连续性
文本的方法。
6.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
历史文化的情感和勤于思考的兴趣。
教学要点
宇宙生命之谜 2
习作 2 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1.能结合生活体验发现生活的美好之
处。


2.能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情感,表
达自己的看法。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出不
同阅读任务的不同阅读方法。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
积月累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人入迷时的场
景。
3.能有条理、有逻辑地口头表达观点。
4.朗读、背诵古诗《春日》。


语文园地 2
9 竹节人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
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明确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竹节人”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 你们小时候最爱玩什么玩具?有动手制作过玩
具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今天,咱们要回到20世纪,去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爱玩什么样的玩具。
(板书课题:竹节人)
3.生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们有疑问浮现出来吗?
预设1:什么是竹节人?
预设2:竹节人怎么玩?
5.课件出示:
师: 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
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 的共
鸣,围绕题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快地接触到文本的
核 心。
二、初步感知,完成阅读任务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完
成阅读任务单。
课件出示: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
2.在读课文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出示课件,介绍范锡林。
课件出示: < br>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50年一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
农,后 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
二级。江苏省第八届人 大代表。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睁开吧,长长睫毛的
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 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3.指名小老师带读本课17个词语,注意纠正字音、字形、字义,全班齐读。
威风凛凛(lǐn)
别出心裁(裁:设计;选择。)
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设计意图】
高年段不仅要识记字音、字 形、字义,更重要的是能联系积累和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
意思,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4.生齐读词语。
课件出示:
疙瘩 疲倦 冰棍 橡皮 跺脚 颓然 沮丧 威风凛凛 呆头呆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5.将生字新词放回课文中,同学共享阅读的智慧,指名学生来分享填写的阅读任务单。
6.给出示例: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
第2~4自然段
第5~18自然段
第19~29自然段
7.对应阅读任务中需要关注的相关段落,梳理文章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三部分(第5~18自然段):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部分(第19~29自然段):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阅读,不再局限于了解文本,重在学习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能力。通过寻
找阅读任务中对应的 内容,引导其围绕中心、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能
提升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 章脉络的能力。
8.刚才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现在你们认识竹节人了吗?知道竹节人是怎么做成的
吗? 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吧!
课件出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
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 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1)制作竹节人有哪些步骤?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抓住动词“锯”、“钻”、“穿”)
步骤:
步骤一: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步骤二: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步骤三: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做成四肢。
步骤四: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
玩法:把制作好的竹节人 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手舞之、
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注意事项: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
(2)完成玩具制作指南。课件出示:
竹节人制作指南
所需材料 毛笔杆、工具刀、纳鞋底的线
1.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制作步骤
2.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3.

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当四肢。
4.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
玩法
把制作好的竹 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
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温馨提示: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否则前功尽弃哦!
(3)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1:自己手工制作,非常有趣。
预设2:从“就成了”可以看出,这个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所需的材料是极其简便的。
【设计意图】
根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寻找与制作竹节人相关的段落,再抓住段落中重点的 动词,
使学生充分了解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写出竹节人的制作指南,感受制作竹节人过程的简单
有趣。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趣的竹节人,通过梳理文章脉 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明
晰了三个阅读任务需要着重关注的相关段落,并完成了阅读任务。为完成任 务,我选择的
阅读方法是:先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玩具制作的部分。读完后再把制< br>作过程的关键步骤理一理,用表格的形式来完成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有针对性地阅读,完成接下来的两个任务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忆“竹节人”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竹节人》, 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围绕“竹节人”讲了哪些
内容吗?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有趣的竹节人交朋友。(板书课题:竹节人)(齐读)
【设计意图】
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回顾既是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熟悉文
本内容。
二、精读文本,趣斗“竹节人”
1.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是这么的有趣,难怪大家全迷上了—— 斗竹节人(生答)。要完成第
二个阅读任务,我们该怎么读书呢?
2.生交流。
3 .师小结: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句子,读一读,把体会到的乐
趣简要地写一写 。
4.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乐趣呢?一起交流分享吧!
(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①师: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课件出示: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


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生1:作者把课桌上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有夸张的色彩,写得很有趣。
生2:桌面上豁开的 裂缝像黄河长江一样,感觉在这样的课桌上玩斗竹节人很有挑战性,
很刺激,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 深渊一样。
②师:这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句子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正是这样的课桌反而成了“我们”玩< br>竹节人的好场所。
(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①师: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 站
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
小伙 子差不多。
课件出示: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 放在一起,那就
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课件出示: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
揍。
②师:这几段中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有哪些呢?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1:叉腿张胳膊、威风 凛凛,非常威风,当线卡住的时候又会显出呆头呆脑的傻样子,
给人感觉又很可爱有趣。
预设 2: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我感觉竹节人
就像一个力大无穷的 斗士,充满能量和斗志。
③师: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现竹节人的有趣可爱?
预设:“斗士 ”与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形成对比,以及“挺着肚子”的拟人手法,生动
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 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游戏的快乐与胜利的喜悦心
情。
④指生读本段。
(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①师: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
②生汇报,师总结。
③师: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找 到两根针织机上
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
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就的脑袋,做
了一套 纸盔甲。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 牵引下,课文的
层次感更加的清晰,同时教师的梳理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浓浓童趣。 5.过渡:斗竹节人乐趣多多,以至于同学们在全班级大规模的激烈搏斗中入迷,忘记上课。
听,古 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响起,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生齐读课件内容:
课件出示: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6.他们玩得那样入迷,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家的入迷的呢?
(1)下课热闹围观游戏。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 ,
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预设1:“一圈的黑脑袋”“攒着”说明下课观看斗竹节人游戏的人非常多,课桌旁围满
了人。
预设2:“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游戏非常激烈,围观的同学
们都非 常激动,从侧面烘托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
①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发生了什么样的状况他们才 会“跺脚”?又是哪一种情况引来他
们“拍手”?为什么要“咋咋呼呼”?他们咋咋呼呼地大概会说些什 么?
生1:当时比赛肯定特别激烈,其中一个竹节人还差一点就取得胜利了,大家都在为它加
油鼓劲。
生2:竹节人搏斗的时候威风神气,让人忍不住为它拍手叫好。
②生带着痴迷的感情齐读第19自然段。


(2)上课也忍不住玩竹节人。
课件出示: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 将
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 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
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生1:上课的时候,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偷玩竹节人,可见竹节人对他们的诱惑非常大。
生2: 上课也有同学观看竹节人游戏,“伸长脖子,恨不得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这些举
动都说明了大家对竹节 人非常入迷。
师小结:他们下课玩,上课也忍不住玩。从这些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充分感受到
全班对竹节人游戏的痴迷,让我们带着对竹节人游戏的痴迷齐读第20~21自然段。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细致分析关键词句,想象补白画面场景,体会斗竹节人的有趣和同学 们对
竹节人的痴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和同学们对竹节人无限的喜爱。
三、深入挖掘,体会情感
1.最后,作者还写了竹节人与老师的故事,你们能讲得出来吗?应 该从哪几个方面给我们
讲述呢?
预设: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故事。
2.请同学们根据你们刚才归纳的阅读方法,完成这个阅读任务吧!
课件出示:
讲讲文中关于老师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上课时,学生偷玩竹节人。
老师没收了学生的竹节人。
我们发现老师也在偷玩竹节人,他也喜爱竹节人。
3.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试试吧!
上课了,有的同学还是忍不住偷玩竹节人, 老师生气地把他们的竹节人没收了,下课
后却发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他也喜爱竹节人。
【设计意图】
结合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再利用好的阅读方法进行体悟和 表达,


学习阅读的最终指向之一就是学会表达。
4.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1)一开始,老师的态度怎样?
课件出示: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从 “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伸手一拂”“一把抓去”这些词可见老师对孩子们上课
玩竹节人的做法非常 生气。
(2)后来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 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
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 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后来,老师的态度变得 “全神贯注”“忘乎所以”早已沉浸在玩竹节人的快乐之中,
多么有趣的一幕啊!说明老师也喜爱竹节人 。
5.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你从这句中读出了什么?
课件出示: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读出了“我”心情的变化,原本的沮丧和对老师的不 满荡然无存,“我”感到了快乐,
因为老师也和“我”一样迷上了竹节人,这令“我”感到心满意足。他 惩罚“我们”并不
是因为竹节人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我们”在不应该的时候玩罢了。
6.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可以删去
吗?
预设1:讲述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突出竹节人这个有趣的童年玩具甚至受到了老师的青
睐,抒 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
预设2: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和老师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7.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玩竹节人的 叙述与
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老师也自己偷偷斗


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对于“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
而深感自豪。作者用童年的回忆告诉我们:简易的物质也能带来心灵的快乐和满足!
【设计意图】 < br>文本的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让人忍俊不禁,教师在这个环节抓住关键
词句,揣摩人 物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充分想象人物心理,对人物的感受更加立体化了。
四、布置作业
1.试做一个竹节人,给小伙伴讲讲它的玩法。
2.写一个与老师有关的童年故事。
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1.会写“迷、尚”等14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重点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难点
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谜、嫦、娥、尚”等13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根据文章阅读提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在进入今天的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宇宙了解多少 呢?老师这里有几个圆
圈,把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填入相应的圆圈内,试试看吧!
(课件出示:先出示图,再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

2.找一位学生上台来写出自己的答案。
3.宇宙是浩瀚无边,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尘。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这也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4.生齐读课题。
5.我们要探索宇宙生命中的什么谜题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知道吗?
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6.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这个谜题吧!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 生对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大小进行区分,让学生对宇宙的浩渺有
清晰地认识,导入本课的课题 之后,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这篇科普文是要探究什么,为后
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自读提示: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按提示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检查预习:(1)指生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发达 理论 类似 猜测 起源 适当 氧气 提供 能源 昼夜 神秘
观测 拍摄 斑点 枯萎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因素 考察 培养


(2)重点理解:
读音:抵御(yù)。
词义:“起源”意为“开始发生;事物发生的根源”。
字形:“干燥”与“急躁”的区别。
【设计意图】
这篇科普文中有不少科学术语,例如“倾角”“陨石”等。首先,要让学生掌握 这些
专业术语的正确读音,其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读上,还需要会理解。
对 于科学术语,可由教师做出适当的解释,让他们对天文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课件出示:
自由地朗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
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生2:从理论上来说,宇宙是无限的。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生3:还写了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生4:还有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阅读提示告诉我们,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主要意思的一句话。
师:是的,每个自然段都有 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理
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的方法之一。
【设计意图】
通过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从而完整地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在梳 理完之后,还要深入
思考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概括和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是
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到每个自 然段的总起句并进行整合,梳理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 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
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从而得出“宇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待探 索”的结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2.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授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宇宙生命之谜》,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作者围绕 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
哪些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从而得出结论:宇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待探索。
2.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一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吗?
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 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理出文章
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是六年级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要多训练,多巩固。
二、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找出解答这一问题的相应段落。
第2~9自然段在回答“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一问题。
2.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怎么做呢?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内容我 们要仔细读,着重阅读第2~9自然段,其他对这个问题帮助
不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略读。
【设计意图】
文本是一个载体,不能为了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读课文,而是学会解决问题时的 阅读
方法。高年级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内容,更要通过文本教方法。
3.朗读课文,找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①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
②必要的水分。
③适当成分的大气。


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4.科学家是怎么分析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通过与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进行对比分析: 符合条件的,就是可能有生命存在;不符
合条件的,就是没有生命存在。
课件出示:(用动画一一排除以下行星)
课件出示: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缺氧、缺水、表面温度极高。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 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
摄氏度。
5.了解火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第 5自然段中作者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作者用了“唯
一”一词,说明太阳系 中除了火星之外,没有别的星球还可能存在生命了。如果去掉“唯
一”,意思就大不相同。这体现了科普 文语言的严谨性。
【设计意图】
科普类文章往往较为直接,我们可以从标题,甚至从文段的 开始或结尾轻易发现文章
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科学有理地完成论证过程,则是重点。本文中, 我们发现
通过排除、比较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支撑论据。而通过句首以及句中的关键性
词汇“理论上”“至少”“可能”“唯一”可以加强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符合科学精
神。
三、引导质疑,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1.质疑释疑。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
关的论据,证明你的观点。
课件出示:
观点一:有生命存在。
观点二:没有生命存在。
观点三:未证实。
观点一:有生命存在(第5自然段)。


(1)从理论上说,宇宙无限,地球不是唯一。
(2)火星与地球相似:
①自转时间相似。
②有昼夜、昼夜长短相近,有四季更替。(作比较)
(3)科学家的两种猜测:
①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②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而变化,是火星表面植物在变色。
观点二:没有生命存在(6~8自然段)。
(1)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不成立。
①拍摄的火星照片证实火星上没有运河。
②近距离观测证实火星表面颜色的四季变化不是植物在变色。
(2)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 、温度低、无磁场,“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作比较、
列数字)
(3)飞船着陆火星,两个重要结果:
①火星的土壤未检测到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
②火星表面未发现微生物存在。
观点三:未证实。
生命物质也许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师小结:同学们能通过仔细阅读, 提取与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论证,有理有据,
整合有效的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学习科普 文恰当的阅读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
看出来,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人们能否移居火星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是培 养学生逻辑思
维能力、推理能力、严谨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
2.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件出示: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师小结:你们 的分析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道理,通过第2~9自然段的仔细分析,作者
得出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 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的结论。科学家们经过


理论上和实际上的种种考证, 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但我们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
命存在的可能,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四、总结全文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文章行文思路,你们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吗?
课件出示:
文章写作顺序:
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得出目前的结论
2.学习完这篇科普文,你们有什么启发吗?
生1:要学会针对相关问题,寻找有效的信息,把细读与略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生2: 科普文是在向我们传授科学知识,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语言非常的科学严谨,也值得
我们学习。
生3:我们要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学习态度,课文中有的信息也可能不准确,要查阅
相关资料再加以 判断。
3.师小结:在这堂课中,我们发现科普类文章往往结构明了清晰,我们可以从标题、文段的开头、结尾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科学、有理有据地完成论证过程,
则是学习的 重点。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排除、比较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支撑
论据。而通过句首以及句中 的关键性词汇“理论上”“至少”“可能”“唯一”可以加强
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性,符合科学精神。另 外,还要培养自己乐于思考、勤于质疑的学习
态度。
【设计意图】
学习完本文,梳 理清这篇科普文的写作思路,以及在探究问题时需要掌握的阅读技巧
和阅读态度,实现文本知识的学习与 能力的升华。
11
*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图,画出游览路线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3.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的布局特点。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难点
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去过故宫吗?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2.介绍故宫。(课件展示,学生朗读)
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 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
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十四年 才竣工,迄今已有近
6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六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对 国家实行统
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
筑群。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事 实上,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
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 地。此外,还有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 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恢宏气势吧!(板书课题:故宫博物院)(齐
读)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为略读课文,没有课后题和要求会写的字。只用粗略地读,了解课文大意即
可。
二、明确任务,找到方法
1.同学们,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1:文章篇幅特别长。
生2:这篇文章里,我们不认识的字特别多。
生3:文章的内容都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但分成了四个阅读材料。
2.这篇文章围绕“故宫 博物院”为我们出示了四个阅读材料,文章篇幅特别长,也出现了
很多生字。但请同学们注意,本篇文章 打上了星号,是略读课文。也就是在读的时候,粗
略地读,了解每篇材料的大意即可。个别实在不理解的 字词可以先跳过。
3.同学们瞧一瞧,这篇文章给我们布置了什么样的阅读任务呢?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4.结合我们之前学习的阅读方法,想一 想:要完成这两个阅读任务,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
的阅读方法呢?
生1:学《宇宙生命之谜》 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阅读,
与阅读任务关联不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略读 。
生2:要学会提取相关内容里面有效和重要的信息。
5.要完成这两个任务,我们应该重点阅读哪些材料呢?
生1:要计划故宫一日游,画故宫参 观路线图,就得知道故宫各个景点的方位,要重点阅
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生2:要当 一个讲解员,就要知道故宫的历史以及故宫有哪些特色景点,可以重点阅读材
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课件出示: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材料一、三、四)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材料一、二、三)
【设计意图】 对于这样篇幅较长、生僻字较多的略读课文,老师的教学不宜过多,要多给学生思考
和交流的机会, 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只有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阅读任务,
才可以让学生学习思路明晰,学 习目的明确。
三、依据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1.完成阅读任务一
(1)材料 一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为我们介绍了故宫的哪些主要建筑?根据作者的方位介
绍,粗略画出方位图。
(2)生交流。
(3)师小结: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师总结: 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
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 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
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 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


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 门至神武门离开故宫。
(4)课件展示完整的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5)阅读材料四的平面示意图,我们要注意什么?
①阴影部分是未开放的区域,我们不能进入参观。
②要根据一定的顺序和方位进行参观游览。
(6)阅读材料三,我们能提取什么有效信息呢?
参观的顺序是自南向北,午门为入口,神武门为出口。
(7)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三、四和梳理的方位图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用箭头标注。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提取材料一的重要信息,对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建筑方位有粗略的认识 ,再
通过对比材料三中的故宫平面示意图,精细修改故宫参观路线图,还要注意参观的方向是
固 定的。
2.完成阅读任务二
(1)阅读了材料一、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最喜欢哪一 景点?请用横线画出,并
做上批注。
生1:故宫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生2:我很喜欢太和殿。那里有很多雕刻精美的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生3:故宫的建筑布局方正,整齐统一。
课件出示: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2)如果让你介绍故宫博物院,你还能从材料三中提取什么可用的信息呢?
生1: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生2: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价值很高——它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文化遗产。
(3)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两个景点,每个人都当小小导游,为你的同桌进行解说。
(4)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解说词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仔细品味语言文字 感受故宫建筑的恢宏气势、建筑物的精致美观、布局的方正整


齐,这既是高段品读文段的 要求,也是为进行解说做良好铺垫。
四、总结全文
祖国有着壮丽的大好河山,有着世界文明 的历史文化遗产,等待着我们去领略其风采。
当阅读文字材料时,要带着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提取有效的信息,让所见所
闻真正成为自己的阅历。
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审题,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写作。
2.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因素。
3.能够将一件事情写具体生动,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情的独特感受。
重点
语句通顺,能够围绕中心将事情叙述完整。
难点
1.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使叙述更加生动具体。
2.能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情感真挚。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恰当审题,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写作。
2.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使叙述生动具体。
3.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件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美食、旅行、梦想、创意……是它们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绚
丽多姿, 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你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吗?你有什么令你感到快乐的爱好吗?是 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习作吧!
课件出示:


____让生活更美好
微笑 诚信 梦想 创意
运动 集邮 旅行 种花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美好的回 忆,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板
书: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美好的画面,思考:
课件出示:
1.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些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2.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恰当可行的具体内容,如:美食、旅行、走亲访友、阅读、宠物……并
说出美好的事物 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三、审题指导
文章,其实就是把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情感 ,用准确精练、生动优美的语言,
新颖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断提升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了解生活的内 涵,把握生命的本
质,是对生活的一种发展,一种享受。
“____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半命题作文。
课件出示:
1.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
2.写作视角要尽量与众不同。
3.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
4.关注写法。
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思路:
1.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
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来。一般来讲 ,我们可以按照“家庭、


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 自己熟悉的素材。
2.写作视角要尽量与众不同。
当你拿笔构思时,马上就想到的内容,尽 量不要写。“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这个
题目,它的落脚点显然在“更”字上。
3.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
从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这就具体得多, 就能通过自我的生
活细节来写活名著、科学、自然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而且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 动
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关注写法。
尝试围绕中心将事情有序地写出来,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把事情写完整。把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①事情的经过要分步骤写仔细,每件事都是由几个小步骤、小环节构成的,要分步写细致。
②事是由人做的,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
③写好事情的起伏要有一波三折的情节。
④记叙的条理要清楚。
⑤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5.例文简析——以《竹节人》为例。
(1)文章第一部分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了竹节人,点明了让生活变得美好的具体事
物。
(2)接着描述“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表现人物对游戏的喜爱之情。
(3)再接下来, 文章描写了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了“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文章这
个部分层次清晰地刻画了乐趣的具 体表现,由浅至深,次序分明。
6.学生自拟提纲,并完成作文。
【设计意图】
写好作文,审题是第一要素。其次,要选取适当的素材,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明确
自己的行文思路,这 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并以此修改自己的作文。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
一、范文赏析
爱让生活更美好
一阵阵的鼾声奏成爱的旋律,因为有爱,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题记
随着秒 针一圈圈的转动,窗外的几户人家也渐渐把灯熄灭。台灯下,我的笔不停地挥
动着,睡意一阵阵袭来,堆 在桌上的一沓卷子,愈发使我烦躁,而耳边传来的一声接着一
声的鼾声,使我愈发不耐烦。
我瞟了一眼身后正在酣睡的爸爸,心里充满了烦躁。于是不由分说,我摇醒爸爸,冲
着睡眼惺忪、还不知 道什么情况的他大声吼道:“你说陪着我学习,你自己却睡着了!看
我作业多故意气我是不是?”爸爸听 后先是一愣,然后叹了一口气走出了我的房间,又轻
轻地关上了门。
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听到爸爸的鼾声,心里虽然奇怪但也没去深究。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玩到 天快黑了才回家,还没进家门就听到了那久违的呼噜声。
推开门,一眼就看到爸爸倚在沙发上睡着了,桌 子上摆着几碟简单的炒菜,一看就是爸爸
的手艺,而他身上搭着的一层薄薄的毛毯随着呼噜声有节奏地起 伏着。不难想象,爸爸在
忙碌了一天回家后,还不忘给我做晚餐,做完一切后,他疲惫地倚在沙发上睡着 了……看
着这一幕,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小时的我,在爸爸的鼾声中入睡,而那鼾声也 总会在我调皮的坏笑中停止,随之而来
的就是爸爸慈爱地捏着我的鼻子捉弄我。时间慢慢流逝,我已经长 大,现在的我也已不是
那个听话的乖乖女,回家以后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我一次次的任 性和犟
嘴。然而爸爸对我的爱始终没变,人人都说“父爱如山,为我撑起一片快乐的天空”,而
我却说“父爱如海,宽容地包容我的一次次过错,默默地给我他最深沉的爱”。
父亲的爱,让我品尝到了生活的美好。
二、老师点评
本文的精妙在于文笔 细腻,情感真挚。考生避开了写母亲、写关爱的题材,巧妙地选


取了爸爸的“鼾声”,并 且以“我”对爸爸鼾声态度的转变为切入点而获得新的立意。本
文有丰富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形象 地传递出小作者真挚的情感。
三、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四、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五、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4.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春景,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
重点
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难点
分析段落细节,并学会根据不同的文本或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仿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带领学生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激发学生思考:你们从这篇文 章中学到了
什么?哪篇文章中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在学习《竹节人》这 篇课文的时候,有几个阅读任务是要找到与这个任务相关的段
落去进行分析体会的。
生2:《 竹节人》中,“我”和小伙伴们玩竹节人痴迷到上课都忍不住偷着玩的细节,给我


留下了 很深刻的印象。
生3:《故宫博物院》篇幅很长,我学会了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阅
读。
生4: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的时候,我学会了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细读,关联不大的
内容可 以略读。
生5:我还知道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选取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整合概括。
2. 看来,同学们通过这三篇课文的学习,学到了不少阅读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交流平台中
的三个同学的心得 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吧!
课件出示:
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 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
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课件出示: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 读
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
玩竹 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
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
法。
3.生齐读。
4.生交流。
5.师进行总结:
课件出示:
读书时,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
料。
阅读时,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略读相结合。
二、词句段运用
(一)写话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以下三句描写人对某事入迷的样子的语句,圈出当中描写动作、神态的词
语。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 拍手,咋咋呼呼,
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课件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
睛闪着异样 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
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 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
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 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
笑,然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2.学生分组汇总圈出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每组派代表分享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第一段:
摆:表现玩竹节人的阵势大。
攒着:涌向一个点,说明大家都被竹节人深深吸引,围成一团。
跺脚拍手:表现了同学们观战时激动的样子。
咋咋呼呼:声音描写,表现同学们随着竹节人游戏的紧张气氛变得激动起来。
(2)第二段:(学生小组做动作演示)
伸长脖子:描写出后面的同学好奇张望的样子。
从肩膀上探过来:生动表现出大家唯恐错过游戏过程的样子。
(3)第三段: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写出罗丹纠结的样子。
叽里咕噜:声音描写,表现罗丹的投入。
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将眼神的变化写出动感。
踩得吱吱响:用地板的声音表现出罗丹激动的样子。
手不停地挥动:手脚并用,富有戏剧性。
痴痴地微笑:表现出罗丹的愉悦。
吁了口气:一系列激动过后,罗丹终于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
3.朗读这三段话,再次感受人物入迷时的生动场景。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分析三个场景当中的动作、神态描写,学习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让表
达变得更加生动形 象。
4.播放一段有关人“着迷”的视频(2分钟左右),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用3~5句话描写人物的状态。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将读写相结合,能让学生快速的学以致用。
(二)表达训练。
1.学生快速阅读例句,理解加点部分在段落中的作用。
课件出示: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
..
一般应在-50—15℃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 水紧
..
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 有
..
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
..
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生:有了加点的词语可以使表达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2.师生总结出此类表达的特点:“观点 + 原因一 + 原因二……”
3.生根据“竞选 班级体育委员”和“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这两个语
言环境,按照说明文的逻辑格式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示例一】我觉得担任体育委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一是要有良好的身体 条件,体育
成绩优异;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心地为班集体做贡献,能够为老师和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是组织能力强,声音洪亮。我觉得自己非常符合以上几点,可以胜任体育
委员这一职 务。
【示例二】妈妈,我希望每周三放学后能踢一会儿足球。首先,我特别喜欢踢足球;其次,
踢足球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能锻炼身体;最后,我向您保证,我一定会按时完成作业,
绝对不会影响 我的功课。请您答应我的请求吧!
4.师点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2.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春的词语。
课件出示: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2.出示关于春的诗句。
课件出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男女生互读。
【设计意图】
朗读这些诗句,既是对关于春天的诗句的回顾,也是对 语文的一种积累。在进入课文
之前,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春的气息。
3.同学们,当春天 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
那样痴情,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 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朱熹的《春日》。(板书诗 题:春日)(齐读)
4.读了这个诗题,你能理解诗题的意思吗?
生:春天的日子。
5.春天的日子,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感受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热情。
二、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朱熹,字元晦,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 学家、思想家、哲
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 弘
扬儒学的大师。
三、初读古诗,自主学习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地朗读《春日》,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熹(xī)、泗(sì)、滨(bīn)的读音。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了解诗意,感情朗读
1.生再次朗读,与同桌交流诗文的大意。
2.通读诗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读懂诗句)
汇报交流:
预设:本诗主要写了诗人朱熹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天。
课件出示:
胜日:好日子。 寻芳:寻找春天。
滨:水边。 一时:短时间。
等闲:平常、随意。
3.指导朗读。
(1)如果此时我们一起去 寻找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第一、
二句诗,把你的心情读出来。(指生感情朗 读第一、二句诗,教师适当评价)
(2)诗人看到泗水河边的春景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描绘画面,教师评 价补充:“万紫千红”这个成语就出自朱熹的这首诗,原本是说
色彩很丰富,现在还用来形容无限美好的 景象和丰富多彩的事物。
出示万紫千红图: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漫山遍野这么美丽的景色 ,你的心情会怎样呢?谁来读读诗文第三、
四句?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3)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诗意来 感受诗境,并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


爱。
五、诵读古诗,以读悟情
1.多美的春天啊!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这首古诗,再次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老 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轻快的音乐,请同学们先欣赏,再起立,和着音乐朗诵、吟唱这
首诗,可以配上喜欢 的动作。(配乐吟唱古诗,加上喜欢的动作)
3.教师小结:诗歌不但可以用诵读来表现,还可以用吟 唱、绘画的方式来展示。同学们,
你们看,这是一幅多美的寻芳图,其实春天就在这破土而出的小草上, 就在这竞相开放的
花朵上,就在我们悠扬的歌声里。
六、了解背景,升华内涵
1. 其实,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正是因为朱熹爱读书、才识渊博,他才成为南宋著名的哲
学家、文学家、教 育家。
2.泗水这个地方是春秋时孔子云游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因此诗人到泗水滨寻找春天,实质是在书海中求知,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师板书:书海求知)
3.今天,同学们 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跟随诗人朱熹去寻找春天,我们发现不光大自然的春
天是万紫千红的,在书海中也有 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就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春天、书海的
春天里恣意行走吧!











现代诗歌赏析-江西省会计网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胸外科实习小结


汽车促销活动方案-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合同标的


成人高考语文-于文凤图片


致200米运动员-世界七大自然景观


漯河医专-群众路线剖析材料


李月增-郑州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