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doc
生日快乐祝福短信-梅州高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年级
姓名 成绩
第一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仰慕 凛冽 鞠躬尽瘁 一代天娇
B.隐诲 嬉闹
眼花潦乱 夜色苍茫
C.取缔 笼罩 重峦叠嶂
抑扬顿挫
D.迁徙 羁拌 脍灸人口 锋芒毕露
2.下面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勉强(qiǎng)
魁梧(wú) 忧虑(lǜ) 瘦削(xuē)
B.佳肴(yáo)
嗫(niè)嚅 锃(zèng)亮 沏(qī)茶
C.尴尬(gà)
蜷(quán)缩 肖(xiào)像 哽咽(yè)
D.强(qiǎng)制
枯蔫(yān) 瞥(piē)见 妊娠(shēn)
3.下列句子用词语代替,有误的一项是( )
A.(声音)高低起伏或停顿转折。(抑扬顿挫)
B.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千方百计)
C.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不经心)
D.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眉飞色舞)
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你一定不会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不可爱。
B.你不会不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是可爱的吧?
C.你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可爱吗?
D.难道你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不是可爱的吗?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觉得那星星像是妈妈充满责备的眼睛。(比喻)
②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拟人)
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拟人)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比喻)
⑤能不忆江南?(设问)
⑥秋,乘着凉爽的风来了,踏着金黄的落叶来了,唱着动人的歌来了。(拟人、排比)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 1 页 共 9 页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⑥
6.对下列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似乎听见火山爆发的远古的声浪。
②那座古桥,是我要首先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③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脆。
④听了苏珊的话,使我感到愉快。
⑤这奇妙的电话机里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⑥长大以后,离开了家乡,也知道了电话是怎么回事。
A.①②③有语病,④没有语病。
B.②③④⑤都有语病。
C.④⑥有语病,⑤没有语病。
D.①②③④⑤⑥都没有语病。
7.体会句子中的省略号的作用,下面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欲言又止)
B.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
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
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C.“我简直记
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
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
些什么呢?”(表示话未讲完)
D.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8.对下面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夫皱起眉,
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
br>B.“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
子。(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C.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语言描写)
D.“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
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
前。(心理活动描写)
9.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荒老娘”于华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一人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
自”)
B.他的晚年,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来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
“晚
年的他”)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 2 页 共 9 页
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
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
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10.下面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作品反映了沙俄专治时期劳动人民
的苦难生活和他们崇高的优秀品质。
B
.托尔斯泰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战争与和平》《复活》《悲惨世界》是他的三
部长篇小说。
C.《别饿坏了那匹马》通过善意谎言被揭穿的过程的讲述,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
D.《用心灵去倾听》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
11.下面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不反对他看书。”父亲说话变得嗫嚅(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B.偷看书的时候,羞愧不已的我根本不敢回头去看他那张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廋)的脸。
C.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指充裕或宽裕)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
D.然后,父亲的两巴掌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地抽在我的脸上。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唯一的听众》有关段落,完成下列问题。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 )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
(
)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
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
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
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
③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
( )。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于
是继续拉了起来。以
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
直
很( )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④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
)门窗的房间里,
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
)了衬衣。
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
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
乐和幸福。我也
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她慈祥的眼神(
)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⑤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
曲让专修音乐的
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
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 3 页 共 9 页
⑥“聋子!”妹
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
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⑦……
⑧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
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
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曲。每当拿起小提琴,我眼前就浮现
出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2.在文中第三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在正确的一项是( )
A.平静 兴奋 羞愧 B.羞愧 平静 兴奋
C.兴奋 羞愧 平静 D.羞愧 兴奋 平静
13.第四段从人物描写的方法看,该文段主要是对老人的
方面的描写。先选出
正确的一项( )
A.神态 B.动作
C.外貌 D.心理
14.第四段中,老人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原因是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发觉自己变了。 B.演奏者的琴声很动听。
C.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D.老人的鼓励和支持使作者的琴技突飞猛进,老人有一种成就感。
15.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指的是被人夸赞的感
觉。
B.当有人遭受挫折时,我觉得他最需要的是支持、鼓励、关心。
C.文章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D.老教授的谎言是不道德的。
16.选文第一段与第四段的空缺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A.真正
经受 关紧 湿透 平静
B.简直 承受 紧闭 浸湿
安静
C.简直 经受 紧闭 湿透 平静
D.真正
承受 关紧 浸湿 安静
17.选文第四段中对“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练琴时注意力太集中,以至于忘记了她是个聋子。
B.由于老人的鼓励,“我”的
琴技不断提高,所以在“我”的眼里,老人不再是一个聋子,
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用音乐在交
流。
C.老人神态安详,举止优雅,让人想不起她是聋子。
D.“我”练琴时,精力集中在对老人的观察上,由观察所得的结论。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 4 页 共 9 页
18.破
折号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请为“不过——她是一个聋子”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选
择正确的解释。(
)
A.表示解释说明或补充。 B.表示话题的转换。
C.表示话语的中断。
D.表示声音的延长或语意的转折。
19.选文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自终很
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
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二)阅读课文《穷人》相关选段,回答问题。
①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
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
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
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
着白色帐子
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
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②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
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
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
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
只有鱼。不过,感谢
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
?上
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③……
④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
先投入眼
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
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
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
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
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
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
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
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
,还
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甜。
⑤……
⑥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
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
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0.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内容有环境描写,通过对比突出了桑娜勤劳能干。
B.第四段中有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说明西蒙的家境更凄惨。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 5 页 共 9 页
C.在恶劣的环境中桑娜的丈夫出海,说明她家景贫穷。
D.桑娜把孩子抱回了自己的家中,可见她比西蒙更爱孩子。
21.对于选文第④⑥段中有关人物的描写,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肖像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活动描写
D.环境描写衬托
22.下面有关对桑娜及家景的评价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善良,乐于助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B.勤劳能干,关爱自己的丈夫。
C.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中,是经过思想斗争的,因为她喜爱孩子。
D.桑娜家要比西蒙家的生活好过。
23.选文第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话未说完。 B.次数的省略
C.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D.表现了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24.下面对选文第六段中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桑娜担心她的丈夫会生气,“忐忑不安”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自己会被丈夫痛打一顿。
B.
桑娜开始后悔自己做出收养孩子的决定,“忐忑不安”的原因主要是犹豫着是否将孩子
送回西蒙的家里。
C.桑娜深知自己家境的窘困、丈夫奔波的劳苦,抱回两个孩子无疑会使生活雪上加霜,“忐
忑
不安”的原因主要是担心丈夫能否答应收养这两个孩子。
D.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是出于桑娜的自作主
张,“忐忑不安”的原因主要是桑娜担心丈夫
的归来会使事情败露。
25.下面对选文第六段中“揍我一顿也好”一句中的“也”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也”字在这里可有可无,可以去掉它,语意同样明确,心理活动同样合乎情境。
B.“也”字在这里表示强调,肯定了桑娜的自作主张必然会带来挨顿揍的结果。
C.“也”字在这里可有可无,它只是作者的一种语言表述习惯。
D.“也”字在这里不是可
有可无,它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桑娜即使挨打也心甘情愿收养孩
子的决心,表现了她善良的心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 6 页 共 9 页
第二卷(70分)
注意:把以上所有选择题答案都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1
25
12
30
13
31
14
32
15
33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8分)
1.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缩句)
2.他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改为转述句)
3.放学了,老师对我说:“我来关窗,你去关灯!”(改为转述句)
4.鸟儿在枝头上跳来跳去。(改为拟人句)
四、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1.轻诺 。(《老子》)
2. 不立。(《论语》)
3.
,不能动人。(《庄子》)
4.诚者, ;诚之者,
。(《礼记》)
5.有所期诺, ;
,时刻不易。(《袁氏
世范》)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①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
《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
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
太太,就住在12
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②“聋子?”妹
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
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
聋子!”
1.第一段中“这个秘密”指的是什么?(2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 7 页 共 9 页
2.第二段中,“多么荒唐!”荒唐的事是指什么?(2分)
3.文中老太太的外貌特点是怎样的?用原话回答。(2分)
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选段内容。(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9分)
一枚硬币的出息
①有两个年轻人一同去寻找工作,其中一个是英国人,另一个是犹太人。
②他们怀着成功的愿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③有一天,当他们走在街上时,同时看到
有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
就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了起来。
④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⑤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中不免有些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
出息! ⑥后来,两个人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
屑一顾地走了,而
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⑦两年后,两人又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
找工作。
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地发了财呢?”犹太青年
说:“因为我不会像你那样绅土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边走过去,我会珍惜每一分钱。而你连
一枚硬币都不
要,怎么会发财呢?”
1.结合生活,谈一谈本文中“一枚硬币”的象征意义。(2分)
2.文中两位年轻人在寻找工作时,有何不同?(3分)
3.为什么两年后英国青年仍然在寻找工作?请写出原因。(4分)
五、作文(40分):
有一位老人乘坐火车,在车子行进的过程中,他不小心将一只放在窗边
的新鞋子掉
了下去。他思索片刻,干脆将另一只鞋子也丢了出去。大家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一只鞋子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了,丢出去,万一有人捡到它,还能配成一双鞋。人,有时候
是要放弃一
些东西的。”在生活中,尽管我们不能轻言放弃,但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放弃的,
比如在学习与娱乐之间,
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在上课与上网之间,在漂亮的文具与减轻
父母负担之间……都需要我们学会选择,学
会放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 8 页 共 9 页
请以“学会放弃”为主题写篇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在600以上。
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
第一卷:
1.C2.D3.D4.C5
.D6.C7.C8.C9.C10.B11.C12.D13.B14.D15.D16.C17.B18.D
19.
D
20.D21.D22.C23.C24.C25.D
第二卷答案:
三.1.它站在卵石上,凝望着江面。 2.他笑着对我说,过来,让他看看我
的马草。
3.放学了,老师对我说,他(她)来关窗,我去关灯! 4.鸟儿在
枝头上边歌边舞。
四.填空:①必寡信 ②民无信 ③不精不诚
④天之道也
人之道也
⑤纤毫必偿 有所契期约
五.阅读。
(一)1.每天清晨,我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的演奏,并得到了她的鼓
励。
2.“我”竟然认为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是个聋子。 3.非常瘦,满头银
发。
4.“我”终于知道了老太太并非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一名
教授。
(二)1.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注意紧抓、抓紧、抓住身边的每一个
机会。 2.犹太青年:脚踏实地;
英国青年:好高骛远,没有做到脚踏实地。
3.英国青年在寻找工作时,好高骛远,不珍惜身边的机会,
没有做到脚踏实
地
六.作文。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