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
雨的成语-2012中考成绩查询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
《故宫博物
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
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
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
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
题。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
习任务,学习不同的
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
br>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
生活中的点滴事物
,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
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
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回忆童年时竹节人游戏给
竹节人
2
作者带来的快乐。
以科学的视角探索宇宙中
宇宙生命之谜
2
的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
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
览重要文段。
3.能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
思路。
教学要点
1.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
4.能根据阅读任务和材料提取有效信
通过四组材料,从故宫博
物院的结构、太和殿修复
故宫博物院
1
的历史、故宫博物院官网
简介、平面示意图四个方
面来介绍故宫博物院。
息。
5.学习阅读记叙文、科普文、非连续
性文本的方法。
6.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
爱历史文化的情感和勤于思考的兴
趣。
1.能结合生活体验发现生活的美好之
处。
习作
2
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2.能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情感,
表达自己的看法。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出
不同阅读任务的不同阅读方法。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人入迷时的场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语文园地
2
日积月累
3.能有条理、有逻辑地口头表达观
点。
4.朗读、背诵古诗《春日》。
景。
9 竹节人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
带来的欢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1.字词教学
本课14
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可把本课
的词语进行分类,分别有“跺脚”“大
步流星”“轻手轻脚”这类跟动作有关的
词,“疙瘩”“冰棍”这类名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
类形容词,还有
“沮丧”“忘乎所以”这类描绘神态的词语。不同类型的词语要有不同的学习策
略,比如在学习“威风凛凛”的时候,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体会竹节人有气势
的样子。在识记“跺脚”
“大步流星”“轻手轻脚”时可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
的理解和记忆。理解“别出心裁”中“裁”字的字
义,积累“威风凛凛”“别出
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
2.阅读理解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
进行阅读品析。阅读
应该有更强的目的性,要与锻炼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阅读
方法相整合。本课学习,要理清三个不同的阅
读任务,通过快速浏览与精读相结
合的方法精准找到与阅读任务密切关联的文段内容,并
抓住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
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总结本文的表达方法。既重视对学生阅读分析与整合
能力的训练,也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会,这是六年级语文学习的方向。
3.表达运用
学会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
相统一的表现。学生在学习
文章后,能学会通过说明性、叙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
的情感,做到语言形式与表情达意的统一,实现了文
本学习的迁移运用,把学习
落实到语用上。
1.预习提纲
(1)通过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与三个阅读任务相对应的文本段落。
(3)用“______”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做批注,写写你的感
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明确阅读任务。
一、谈话导入,引入“竹节人”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小时候最爱
玩什么玩具?有动手
制作过玩具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今天,咱们要回到20世纪,去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爱玩什么样的玩具。
(板书课题:竹节人)
3.生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们有疑问浮现出来吗?
预设1:什么是竹节人?
预设2:竹节人怎么玩?
5.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师: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
故事?让
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回顾自
己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
学生的共鸣,围绕题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又能最
快地接触到文本的核心。
二、初步感知,完成阅读任务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
遍,并完成阅
读任务单。
课件出示: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
2.在读课文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出示课件,介绍范锡林。
课件出示: <
br>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50年一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
村插队务农,后
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
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江苏省第八届人
大代表。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
年,《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
奖,中篇小说《秘道》
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3.指名小老师带读本课17个词语,注意纠正字音、字形、字义,全班齐读。
威风凛凛(lǐn)
别出心裁(裁:设计;选择。)
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设计意图】
高年段不仅要识记字音、字
形、字义,更重要的是能联系积累和语言环境理
解词语的意思,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课文内容。
4.生齐读词语。
课件出示:
疙瘩 疲倦 冰棍 橡皮 跺脚 颓然
沮丧 威风凛凛 呆头呆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5.将生字新词放回课文中,同学共享阅读的智慧,指名学生来分享填写的阅读任
务单。
6.给出示例: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
第2~4自然段
第5~18自然段
第19~29自然段
7.对应阅读任务中需要关注的相关段落,梳理文章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三部分(第5~18自然段):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部分(第19~29自然段):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阅读,不再局限于了解文本,重在学习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能力。
通过寻找阅读任务中对应的
内容,引导其围绕中心、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快速提
取有效信息,能提升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
章脉络的能力。
8.刚才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现在你们认识竹节人了吗?知道竹节人是怎么
p>
做成的吗? 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吧!
课件出示:
把毛笔杆
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
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
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
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
弃。
(1)制作竹节人有哪些步骤?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抓住动词“锯”、“钻”、“穿”)
步骤:
步骤一: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步骤二: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步骤三: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做成四肢。
步骤四: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
玩法:把制作好的竹节人
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
能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注意事项: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
(2)完成玩具制作指南。课件出示:
竹节人制作指南
所需材料 毛笔杆、工具刀、纳鞋底的线
1.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2.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制作步骤
3.
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当四肢。
4.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
玩法 把制作好的竹节人的鞋
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
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温馨提示: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否则前功尽弃哦!
(3)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1:自己手工制作,非常有趣。
预设2:从“就成了”可以看出,这个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所需的材料是极其简
便的。
【设计意图】
根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寻找与制作竹节人相关的段落,再抓住段落中重点的动词,使学生充分了解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写出竹节人的制作指南,感受制
作竹节人过程的简单
有趣。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趣的竹节人,通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了文章的
主要
内容,明晰了三个阅读任务需要着重关注的相关段落,并完成了阅读任务。为完
成任务,我
选择的阅读方法是:先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玩具
制作的部分。读完后再把制作过程的
关键步骤理一理,用表格的形式来完成制作
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有针对性地阅读,完成接下来的两个任务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复习旧知,回忆“竹节人”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
了《竹节人》,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围绕“竹节人”讲了
哪些内容吗?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有趣的竹节人交朋友。(板书课题:竹节人)(齐读)
【设计意图】
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回顾既是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他们更好
的熟悉文本内容。
二、精读文本,趣斗“竹节人”
1.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是这么的有趣,难怪大家全迷上了——
斗竹节人(生答)。
要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我们该怎么读书呢?
2.生交流。
3
.师小结: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句子,读一读,把体
会到的乐趣简要地写一写
。
4.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乐趣呢?一起交流分享吧!
(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①师: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课件出示: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
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
缝里掉下去了。
生1:作者把课桌上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有夸张的色彩,写得很有趣。
生
2:桌面上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样,感觉在这样的课桌上玩斗竹节人很有
挑战性,很刺激,好像一不
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一样。
②师:这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句子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正是
这样的课桌反而成了“我
们”玩竹节人的好场所。
(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①师: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
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
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
美比赛中那脖子老
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课件出示:
将鞋线一松一紧,
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
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
倦,也永不会倒下。
课件出示: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
子净挨揍。
②师:这几段中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有哪些呢?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1:叉腿张胳膊、威风
凛凛,非常威风,当线卡住的时候又会显出呆头呆脑
的傻样子,给人感觉又很可爱有趣。
预设
2: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我感
觉竹节人就像一个力大无穷的
斗士,充满能量和斗志。
③师: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现竹节人的有趣可爱?
预设:“斗士
”与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形成对比,以及“挺着肚子”的拟人手法,
生动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
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游戏的快乐与
胜利的喜悦心情。
④指生读本段。
(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①师: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
②生汇报,师总结。
③师: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找
到两根
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
把偃月刀
,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竹节人粘
上一个橡皮雕就的脑袋,做了一套
纸盔甲。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
牵引下,
课文的层次感更加的清晰,同时教师的梳理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浓
浓童趣
。
5.过渡:斗竹节人乐趣多多,以至于同学们在全班级大规模的激烈搏斗中入迷,
忘记上课
。听,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响起,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生齐读课件内容:
课件出示: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6.他们玩得那样入迷,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家的入迷的呢?
(1)下课热闹围观游戏。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
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预设1:“一圈的黑脑袋”“攒着”说明下课观看斗竹节人游戏的人非常多,课
桌旁围满了人。
预设2:“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游戏非常激烈,围
观的同学们都非
常激动,从侧面烘托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
①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发生了什么样的状况他们才
会“跺脚”?又是哪一种情况
引来他们“拍手”?为什么要“咋咋呼呼”?他们咋咋呼呼地大概会说些什
么?
生1:当时比赛肯定特别激烈,其中一个竹节人还差一点就取得胜利了,大家都
在为它加
油鼓劲。
生2:竹节人搏斗的时候威风神气,让人忍不住为它拍手叫好。
②生带着痴迷的感情齐读第19自然段。
(2)上课也忍不住玩竹节人。
课件出示: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
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
我们肩膀上探过
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生1:上课的时候,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偷玩竹节人,可见竹节人对他们的诱惑非
常大。
生2:上课也有同学观看竹节人游戏,“伸长脖子,恨不得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这些举动都说明了大
家对竹节人非常入迷。
师小结:他们下课玩,上课也忍不住玩。从这些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充
分感受到全班对竹节人游戏的痴迷,让我们带着对竹节人游戏的痴迷齐读第
20
~21自然段。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细致分析关键词句,想象补白画面场景,体会斗竹
节人的有趣和
同学们对竹节人的痴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和同学们对竹节人无限的喜爱。
三、深入挖掘,体会情感
1.最后,作者还写了竹节人与老师的故事,你们能讲得出来吗?应
该从哪几个方
面给我们讲述呢?
预设: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故
事。
2.请同学们根据你们刚才归纳的阅读方法,完成这个阅读任务吧!
课件出示:
讲讲文中关于老师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上课时,学生偷玩竹节人。
老师没收了学生的竹节人。
我们发现老师也在偷玩竹节人,他也喜爱竹节人。
3.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试试吧!
上课了,有的同学还是忍不住偷玩竹节人,
老师生气地把他们的竹节人没收
了,下课后却发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他也喜爱竹节人。
【设计意图】
结合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再利用好的阅读方法进行体悟和表达,学习阅读的最终指向之一就是学会表达。
4.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1)一开始,老师的态度怎样?
课件出示: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
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
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
犹酣的两个竹节
人被一把抓去。
从“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伸手一拂”“一把抓去”这些
词可见老师对孩子们上
课玩竹节人的做法非常生气。
(2)后来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
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后来,老师的态度变得“全神贯注”“忘乎所以
”早已沉浸在玩竹节人的快乐之
中,多么有趣的一幕啊!说明老师也喜爱竹节人。
5.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你从这句中读出了什么?
课件出示: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读出了“我”心情的变化,原本的沮丧和对老师的不
满荡然无存,“我”感到了
快乐,因为老师也和“我”一样迷上了竹节人,这令“我”感到心满意足。他
惩罚“我
们”并不是因为竹节人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我们”在不应该的时候玩罢了。
6.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
可以删去
吗?
预设1:讲述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突出竹节人这个有趣的童年玩具甚至受到了
老师的青
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
预设2: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和老师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
忆。
7.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玩竹节人<
br>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
老师也自己偷偷斗
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对于“我们”的竹
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作
者用童年的回忆告诉我们:简易的物质
也能带来心灵的快乐和满足!
【设计意图】
文本的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让人忍俊不禁,教师在这个环节
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情
绪变化,让学生充分想象人物心理,对人物的感受
更加立体化了。
四、布置作业
1.试做一个竹节人,给小伙伴讲讲它的玩法。
2.写一个与老师有关的童年故事。
《竹节人》是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
节人、老师没收竹节
人后也偷玩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
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
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有目的性地
阅读”这一阅读策略。
1.故事情节层层深入。本篇
文章以儿童视角行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
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一段时间
,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
人。”童年的一段趣事就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的文字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汩汩<
br>而来。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
觉中感受到了斗竹节人的乐趣。
2.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
任务。
这三个阅读任务由说明到理解感悟,最终指向表达。三个阅读任务又由快速浏览
到略读,
最终指向精读。无论是语文能力的学习还是阅读策略的实践都在层层推
进,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
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根据不同的阅读
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两个语文要素。 3.阅读策略层层整合。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
组合,前后联系,逐步
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这种阅读策略已经自然而
然、春风化雨一般地运用了“
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
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双线并进。
10 宇宙生命之谜
1.会写“迷、尚”等14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重点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难点
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1.字词教学 本文共14个生字,有学生会认的词语,例如“嫦娥”“揭开”“干燥”。
教学时,注意“燥”字的
偏旁部首,可借助形声字中形旁表意的特点来进行识记,
可通过肢体表达来理解“揭开”这一动词。在本
篇科普文中,一些生词是科学名
词,例如“倾角”“磁场”“陨石”,要注意“磁”字的读音,将“磁”
和“滋”
两个形近字进行区分识记。并通过引入相关科学知识和图像介绍,使学生理解这
些科学
名词,也能更好地为深入文本服务。另外,要注意“抵御”一词中“御”
的写法。将形、音、义相结合指
导识字词教学。
2.阅读理解
本篇文章围绕“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
命存在?”这一
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有生命存在的天
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经过一系
列的分析与研究,得出结论: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
是一个未解的谜。
为了
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文章讲
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再来进一步思
考要了解这一问题,需要着重关注文本中哪些
与之相关的内容,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提取关键信息,从
而得出自己的思考和
结论。高年级的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梳理、提取、整合信息的方法。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对于这类科普性
的文章,应引导学生通过
学习,能向他人表述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思考,在与人交流的过
程中,能根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1.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中你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
天文知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
/p>
1.会写“谜、嫦、娥、尚”等13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
语。
2.朗读课文。根据文章阅读提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在进入今天的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宇宙了解多少
呢?老师这里
有几个圆圈,把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填入相应的圆圈内,试试看吧!
(课件出示:先出示图,再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
2.找一位学生上台来写出自己的答案。
3.宇宙是浩瀚无边,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尘。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4.生齐读课题。
5.我们要探索宇宙生命中的什么谜题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知道吗?
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6.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这个谜题吧!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
生对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大小进行区分,让学生对宇宙
的浩渺有清晰地认识,
导入本课的课题之后,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这篇科普文是
要探究什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自读提示: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按提示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检查预习:(1)指生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发达 理论 类似 猜测 起源 适当 氧气 提供 能源 昼夜 神秘
观测 拍摄 斑点 枯萎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因素 考察 培养
(2)重点理解:
读音:抵御(yù)。
词义:“起源”意为“开始发生;事物发生的根源”。
字形:“干燥”与“急躁”的区别。
【设计意图】
这篇科普文中有不少科学术语,
例如“倾角”“陨石”等。首先,要让学生
掌握这些专业术语的正确读音,其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
仅仅停留在会读上,
还需要会理解。对于科学术语,可由教师做出适当的解释,让他们对天文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课件出示:
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生2:从理论上来说,宇宙是无限的。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
的星球。
生3:还写了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什么
样的条件。
生4:还有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阅读提示告诉我们,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主要意思的一句话。
师:是的,每个自然段都有
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
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的方法之一。
【设计意图】
通过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从而完整地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在梳
理完之后,
还要深入思考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概括和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在教授
学生
阅读方法,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到每个自
然段的总起句并进行整合,梳理出了文章的主
要内容:作者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
能有生命存在,生命
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从而得出“宇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
p>
待探索”的结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2.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授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宇宙生命之谜》,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作者围绕
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从而得出结论:宇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
待探索。
2.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一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吗?
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
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
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是六年级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要多训练,多巩固。
二、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找出解答这一问题的相应段落。
第2~9自然段在回答“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一问题。
2.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怎么做呢?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内容我
们要仔细读,着重阅读第2~9自然段,其他对这个
问题帮助不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略读。
【设计意图】
文本是一个载体,不能为了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读课文,而是学会解决问题时的阅读方法。高年级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内容,更要通过文本教方法。
3.朗读课文,找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①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是零下五十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
②必要的水分。
③适当成分的大气。
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4.科学家是怎么分析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通过与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进行对比分析:
符合条件的,就是可能有生命存
在;不符合条件的,就是没有生命存在。
课件出示:(用动画一一排除以下行星)
课件出示: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缺氧、缺水、表面温度极高。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
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
一百四十摄氏度。
5.了解火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第5自然段中作者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作者用
了“唯一”一 词,说明太阳系中除了火星之外,没有别的星球还可能存在生命了。
如果去掉“唯一”,意思就大不相同 。这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严谨性。
【设计意图】
科普类文章往往较为直接,我们可以从标题 ,甚至从文段的开始或结尾轻易
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科学有理地完成论证过程,则是 重点。
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排除、比较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支撑论据。而
通过句首 以及句中的关键性词汇“理论上”“至少”“可能”“唯一”可以加
强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符合科学精 神。
三、引导质疑,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1.质疑释疑。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存在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呢?请同学们在文中
找一找相关的论据,证明你的观点。
课件出示:
观点一:有生命存在。
观点二:没有生命存在。
观点三:未证实。
观点一:有生命存在(第5自然段)。
(1)从理论上说,宇宙无限,地球不是唯一。
(2)火星与地球相似:
①自转时间相似。
②有昼夜、昼夜长短相近,有四季更替。(作比较)
(3)科学家的两种猜测:
①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②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而变化,是火星表面植物在变色。
观点二:没有生命存在(6~8自然段)。
(1)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不成立。
①拍摄的火星照片证实火星上没有运河。
②近距离观测证实火星表面颜色的四季变化不是植物在变色。
(2)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
、温度低、无磁场,“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作比较、列数字)
(3)飞船着陆火星,两个重要结果:
①火星的土壤未检测到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
②火星表面未发现微生物存在。
观点三:未证实。
生命物质也许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师小结:同学们能通过仔细阅读,
提取与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论证,
有理有据,整合有效的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学习科普
文恰当的阅读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人们能否移居火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是培养学
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严谨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
2.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件出示: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师小结:你们的分析都有一定的理论
支撑和道理,通过第2~9自然段的仔细分
析,作者得出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
的宇宙之谜”的结论。
科学家们经过理论上和实际上的种种考证,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但我们仍相信地<
br>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四、总结全文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文章行文思路,你们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行
文的吗?
课件出示:
文章写作顺序:
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得出目前的结论
2.学习完这篇科普文,你们有什么启发吗?
生1:要学会针对相关问题,寻找有效的信息,把细读与略读相结合,提高阅读
效率。
生2:科普文是在向我们传授科学知识,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语言非常的科学严谨,
也值得我们学习。
生3:我们要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学习态度,课文中有的信息也可能不准确,
要查阅相关资
料再加以判断。
3.师小结:在这堂课中,我们发现科普类文章往往结构明了清晰,我们可以从标题、文段的开头、结尾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科学、有理有据
地完成论证过程,则
是学习的重点。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排除、比较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