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全国安全用药月-求包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一、阅读策略概述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
和基本能力,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
了四个阅
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四年级上册“提问”
单元、五年级上册“提高
阅读的速度”单元、六年级上册“有
目的地阅读”单元。
阅读策略就是阅读文章时所要运用的
方法或技能。学生
掌握阅读策略后,可以更快的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文章,进而
提高阅读效率。需
要注意的是,“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
有所不同。阅读方法是指具体的方法
,阅读策略则是对阅读
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读者要根据阅读目的与文本材料的
不同
,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阅读
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
。阅读策略是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
的
,但不是阅读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对阅读方法起指导和
调控作用 。 “策略”强调有意识地使用方法
,是上位概念;
“方法”阅读的时候具体的信息把握与处理、思考手段、途
径。
二、单元主题要素解读及单元目的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安排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两个
关键词和训练点分别是“阅读目的”和“
阅读方法”。“阅读
1
目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
是“自己主动阅读的目的”,另
一类是“外在要求阅读的目的”——即我自己要读和别人让
我读
。
基于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阅
读方法”,是指理解读物内容,从中
接受信息所采用的手段
或途径。
教材之所以提出“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前挡的阅读
方法”,心理学基础是“阅读监控”。
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在“2018年统编小学语文二、
三年级教科书专题培训”会上的学术
报告提到:有目的地阅
读是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实际上就
是我们讲的阅
读监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对前面三至五
年级相关阅读策略的一个综合运用。我们讲自我监控,那么
在读之前、读之中、读之后应该怎么样去做呢?阅读监控是
贯穿整个阅读过程中的:在阅读前,
通过阅读的目的,选用
恰当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通过自我提问,加强自我监控,
调整阅读速
度,根据理解的水平,不断调整阅读策略;在阅
读后,反思阅读理解达到的水平,评价自己是否完全达到
了
阅读的要求。研究发现,高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灵活地运用各
种阅读策略来达成自己的阅读目标
。当然不同的文本、不同
的要求,需要我们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20世纪90年代的
大量研究
表明,带着目的去阅读可能会选择不同阅读策略,
2
最终也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有良好的促进。(《小学语
文》2018年第9期,4-12页) <
br>阅读策略单元在编写体例上属于阅读单元,而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
,虽然阅读策略
单元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为主要目标,但是要重视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
。不管了解、习得哪个阅读策略,都应
在对课文内容有个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并在阅读理解的
过程中,认识、获得并实践该阅读策略。还要引导学生并将
获得的阅读策略,迁移运用到以后的阅读实
践中,培养学生
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按照单元安排的课文顺序,严格按照设定的
教学目标水
平标准进行教学。如上介绍,阅读策略单元的几篇课文是一
个整体,以阅读策略教学
目标的达成为中心,呈现阅读策略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发展性,相互联系十分紧密,
阅
读策略教学目标水平要求是一篇比一篇高,前一篇课文目
标的呈是后一篇课文目标达成的基础,任何调整
课文教学顺
序都会打破这个单元的整体性,都会破坏该单元阅读策略教
学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
和发展性,所以,阅读策略单元的
教学,必须按照单元安排的课文顺序,严格按照设定的教学
目
标水平标准进行。
阅读方法原本没有好坏之分,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用
合适了,就能够比较
快速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效率。
3
三、“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在本单元
中的学习提示
本单元安排了三
篇课文,《竹节人》是叙事类散文、《宇
宙生命之谜》是事理说明文;《故宫博物馆》是群文性事物说明文。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章的篇幅都比较长,
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需要有过去五年级培
养出的良好的阅
读速度。同时,按照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的关注要求,即关
注默读训练的能力提
升,提高默读速度,学习学会浏览,要
能够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不必通篇精读。
每篇课文编者
都安排了相应的阅读任务(即阅读目的),
针对于这些问题,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竹节人》一课开始就提出了阅读提示:“同一篇文章,
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
也会有所不
同。”这里提出了“不同的目的”,说明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
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
,确定合理的阅读目的,每次阅读的
需求不同,目的也就不同,阅读方法和关注的重点自然也就
不一样。
如何确定阅读的目的?
阅读提示是这样写的“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我觉得,由于是初次接触“有目的
的阅读”,学生还无法独立自主地生成“
阅读目的”,开始阶
段需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提出或布置来帮助学生建立阅
4
读目的。文章给了3个阅读目的(任务),分别是:“写玩具
制
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
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
br>在课文学习中,每个任务相应的阅读方法,比如“为完
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个任务,可以
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这就是“浏览+
精读+整合”的阅
读方法,先采用浏览的方式,对文章做鸟
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
然后根据阅读目的,对与阅读目的相关
的内容进行精读,弄
清词句含义,抓关键词句梳理信息、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
对同类内容的
共性特点进行概括,原文复述、抓关键词句简
要复述,同类合并简要复述等方法,可以针对性的选择。逐
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最后整合信息,有条理的表达,实
现阅读目的。
“‘体会传
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则是<
br>“默读浏览+精读批注”的阅读方法实现阅读目的,先快速
提取“怎么做玩具、玩玩具”的有关信
息,对相关部分的内
容进行整体把握;在对关键词句进行研读批注:哪些句子体
现出了乐趣,抓
住写“自己感受”的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想
想当时作者的感受,并写下来。
5
而 “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
要关注
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
起因、经过、结果”
则采用了“默读浏览+精读+概括” 的
阅读方法实现阅读目的,先快速提取与老师的有关信息,再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提炼,最后概括起来进行故事的
复数属。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会引导学
生生成不同的阅读
目的,那么对文章关注的重点也就有所差异,采用的阅读方
法也就不同了。学
生通过阅读目的,舍弃掉文章中无关信息,
根据需要搜集材料,既提高了阅读速度,也获得了自主阅读<
br>体验,在不同的方法实践中不断进行体会和积累,最终形成
阅读策略。
《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则在开头就提出了问题:宇宙中,
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疑
惑的解释
便形式生成了阅读目的。编者在课文两侧进行了批注,如“浏
览了这一段以后,发现它
对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
助。”暗示与主题没有关联的信息,要跳过;“每个自然段往
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是我要注意找出来”则提示
找中心词句,读懂段意。其实是在运用三年级
就开始学习过
的“抓关键词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在提示学生阅读有关
“说明性”文字,为了
快速把握课文大意,先找到“提示主
要意思的语句”,就把握了这段话的意思,把握了这段话的
6
意思,如果感觉与自己要找的信息不符,那就可以不再细读
,
直接往下面去寻找。这些批注以呈现阅读思维的形式去提示
阅读方法,快速实现阅读目的。
“这一段对解决问题很重要,画出关键词帮我理清了生
命存在的条件。” 这一段,仍然是先“
找到提升了这一段话
主要意思的语句”:“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
又必须具备什
么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之后,认为至
少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两个设问句,一个概括性的“
答
句”,提示了这一段要讲的主要内容,“条件”,与“天体中
的生命存在”是有密切关系的,
所以,“批注”说“对解决
问题很重要”。
对“很重要的段落的阅读”,作者给出的方法是:
勾画
关键词,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什么样的词是关键词?说明
了“生命存在条件”这样的意思
的词语,也就是提示勾画关
键词能够帮助理清思路;“这段的段首提到了地球外的其他
行星。通
过提取相关信息,我知道这些星球上是不存在生命
的。” 这一段,其实是依据上面的“条件前提”对其
他行星
“是否存在生命”做出的推断。阅读时,可能有两种心理状
态——第一种,是了解推演过
程并明白结论;第二种是直接
从结尾处找到“关键语句——‘不可能存在’”,了解这一段
的信
息。所以,根据作者的不同目的和内心需求,方法选择
也有两种,一种是读过,明白结论,把握结论;一
种是直接
7
把握结论,却不需要明白结论是怎么来的。
提示了提取关键信息有助于帮助解决问题;“前面
排除
了那些不具备生命存在条件的行星,这一段提示火星上有可
能存在生命,关于火星的内容很
重要。”则告诉我们要抓住
中心句,聚焦重点。这一段的阅读目的是了解一下:“其他
星球是否
也有生命存在”,而第五段在“段首”关键语句“唯
一还可能存在”,直接提示了这一段的重要——有没
有?问
这个问题,其实是期待有,这一段看,是满足阅读期待的文
字,就要认真读:火星的条件
,与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相
同或者相似的地方,提取信息。——部分原始条件、远距离
观察到
可能存在的证据。第六-七段,是近距离观察到的实际
情况对人们所做推测的否定。可谓一波三折。结论
竟然是“难
以存在”。这些批注用提示阅读方法的形式去呈现阅读思维
形成的过程,告诉了我们
实现阅读目的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两种不同的批注形式,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在阅读过程中,
根
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要采用舍弃无关信息+留下有用信息
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筛选,再对不准确或不确定的
信息加以甄
别,实现阅读速度的提升,阅读精度的把握。
本课课后做了如下学习提示:1、“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
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
你怎样的启发?
思考之一: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
必要时多读几遍。有的段落和我想要料机的内容关系不大,
8
就不需要细读。思考之二、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
在查资料借以判断”。
编
者这样安排,意图是“回顾前面阅读时采用的方法”,
同时,对前面的方法进行一般性总结。从编者提示
的内容看,
这里的“阅读方法”选择,就是“浏览、略读与细读”的结
合,重要的细读,甚至反
复读几遍,读懂其中的要点,读懂
段落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甚至读懂几个段落的关系;有
关
系但是不重要的,只了解“段落意思”,关系不大的,浏
览一遍就过去了,重要与否,就看段落内容是否
有助于解答
自己“要解答的问题”。
课后以“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
文章?” (1)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
星球是有没有生命的
呢?(2)人类是否可以移居火星?”(教材在这里安排的的
第一个问题,
其实是另外一种阅读目的。在完成课文前面给
出的阅读目的的时候,“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
生命的”这一部分,有的内容是可以作为略读的。比如,“这
一段了解到没有生命存在”,就采
用“略读了解大概信息”
的方式;而如果解决“科学家是怎么判断”的,则需要细读
哪些给出“
否定”的段落——读懂结论,同时读懂“为什么”
会没有。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要
回答这个问题,就需
要重点阅读“四-八段”,去了解“五-八火星的自然条件”与
9
“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的条件”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
根据作者的结论,来做出自己的推测。通过列举两个新的阅
读任务(阅读目的),对学生进行拓
展延伸,实现举一反三,
巩固这节课学到的阅读策略。
《故宫博物院》采用了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的群
文形式。
教材在这一单元安排
了一篇“略读”课文。本文安排了
四个阅读材料,属于群文阅读。在阅读材料前面,编者这样
提
示:“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
不同的阅读人物阅读以下材料?
任务
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
图;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
作讲
解。”
完成任务一,需要学生略读材料一,根据各个段落中的
关键语句,找到材
料中介绍的“景点”名称,再阅读材料三,
了解参观提示,再结合材料“四”,在地图上绘制“一日游<
br>路线图”。
阅读的时候,先对四个材料的内容有个大体了解,然后,
判断“材料二、三
”,对完成第一个任务意义不大,因此,
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不去阅读。
完成任务二,根据任务选择确定:第一和第三个材料之
10
后,再次浏览材料一,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可能有故事”
的
“景点”,然后,确定一两处,细读,把握这一两处景点
的“特点和围绕着这个景点曾经发生的故事”—
—可以结合
材料二,还可以自己在围绕着这个景点去网上搜索与这个景
点有关的资料,去提取“
故事”,完成对这一两处景点“作
讲解”的任务。
四、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统编
版小学语文教材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中的
最后一个,它承担着对前三个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与提升的
作用,也承担着推陈出新的作用。可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
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
系,逐步呈现“有
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让学生的阅读和表
达双线并进。
《竹节人》
作为 “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在
课前导读中直接给
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
玩具。”“体会传
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
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
恰当的阅读方法。
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
11
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
,
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
生面前。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
细流,汩汩而来。做竹节
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
的喜爱。让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
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
深入
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
这
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表达看法”
这一语文要素。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又一个语文要素。 (二)阅读任务
层层递进
就本文而言,作者阅读的目的是从文中获得信息
来写
作。获得信息为写作服务的目的不同,采用的阅读的方法也
不同。
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目的),老师可以点拨:
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
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
br>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
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
游戏入迷的细节
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2
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
浏览阅读
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
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需要说明的
是:学生在确定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时候,
教师需要指点的内容,并不是“提前告知”,而是针对不同<
br>的阅读目的,让学生去快速的阅读,思考需要重点关注细读
哪些部分,而哪些部分只要浏览即可。
《宇宙生命之谜》
以旁批的形式详细呈现阅读思维过程,做出
示范,并
且提示了实现阅读目的的多种阅读方法:浏览、圈画关键语
句、细读重要部分,指导学
生怎样基于不同阅读目的进行阅
读,并且在课后练习部分提供了相关建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