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分析

别妄想泡我
949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3: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浙江高校网-可行性报告模板


第三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单元
内容
地表变化的秘密
1.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

教学
目标
要求
2.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
3.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由。
4.了解火山喷发现象及其种类,认识到火山喷发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
的遭难。
5.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单元
重、难 点


















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改变地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家园 ——地球”单元中,学生认识了风光无
限的地貌,对地球的构造及内部情况、大陆漂移学说有了初步了解 。本
单元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因素,最后让学生获得一个
比较完整的认识:地 表变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
行,永不停息的过程。
本单元采用先总后分 的结构。“地表在变化”作为单元总起,让学生
了解到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一事实。接下来按照引 起地表变化的
原因有自然的力量和人为的力量两种,在各种自然力量引起地表变化又
分剧烈和缓 慢两种,分别学习“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以及“人
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在各种自然力 量改变地表的同时,也孕育了矿
产的形成,能源矿产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开采能源矿产的< br>过程中,又会引起地表的变化,故学习“走进矿产”
“地表在变化”1课时; “地震”2课时;
课时
安排
“火山”1课时; “岩石也变化”2课时;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1课时; “走进矿产”1课时;
整理复习2课时; 共计10课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
审核
1.地表在变化

课时
使用教师
1

编写
使用时间
邵建容

本课安排了2个活动,首先让学生依据一定的 事实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
生的变化,从而了解到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事实;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到地表
教材解读 变化,教材让学生做出自己的推测并说明推测的理由,然后搜集地表形态发生
变化的 资料及了解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地表重大改变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判
断子自己的推测是否存在,为后续 的学习奠定认知上的基础。
活动一: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
探究内容
活动二:改变地表的力量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探究目标
2.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
3.能依据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出地形在改变。
探究重点
1.能依据相关资料判断自己的推测是否存在。
2.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
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变化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反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文字
探究准备
资料
探究方法 推测法 、查阅资料法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化



1.展示: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发生显著
1.学生观看资料后
教师导学 说说自己的想法。
变化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3分钟
左右)
2.提问: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
的?
3.过渡:地表是变化的,它一直在改 变,
这种改变是缓慢进行的,是一个漫长的过
程,因此对于只有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
来讲,是不可能观察到全部过程的。今天,
就让我们来了解地表变化的奥秘。






科学探究
(30分钟
左右)




活动一:
推测曾经
发生的变



1.还记得我们在五年级上册中学1.回忆地球内部的构造。

习的关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吗?谁2.了解“化石”。
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3.阅读资料并根据问题进
2.出示“化石”图片并简单讲解。 行大胆的推理。
3.请阅读 教材第34页的内容:并4.小组交流推理分析结
根据阅读的资料,思考:鱼龙化果,并介绍推理分析的 理
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这是怎么由。
回事?你们能推测出这个地带原
来的地表情况吗?后来发生过什
么变化?
4.介绍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并简
要评价学生的推理分析过程。
活动二:
1.提问:地表在发生着变化,那
1.学生看教材第35页的两
改变地表幅 图,明白:修筑大坝引
么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
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
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
呢?
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
2.提示学生按照:“ 我认为……的
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
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我的理由
有自然的和人为 的两种力
是……”的格式进行推测、记录。
量。
3.过渡:我们推测出的这些力量
2.学生独立推测:哪些力
真能改变地表形态吗?快从资料
量在改变地表形态?并按< br>中去验证一下自己的推测是否真
照“我认为……的力量在
的存在吧!
改变地表形态,我的理由
是……”的格式进行记录。
3.阅读老师提供的相关资
料,验证自己的推测。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回答。
总结拓展 2.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了解本地区2.课后网上查阅、搜集资
(7分钟历史上发生的地表重大改变的情料。
左右) 况。


1. 地表在变化

引起地表变化的力量:自然的力量
板书设计
人为的力量
地表变化永不停息,是一个缓慢、漫长的过程。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
审核
2. 地震

课时
使用教师
2

编写
使用时间
邵建容


教材先用图片资料展示了地 震时的现象,在学生对地震获得初步感知的基
础上,安排了活动“感受地震”,让学生通过动手做一个模 拟实验和阅读教材提
供的资料,知道地震的成因。再用指南车信箱提供强烈地震造成的毁灭性破坏
教材解读 事例,揭示震前预报及地震时懂得如何避震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地震的研究
进程,告诉了 学生地震时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在拓展部分介绍了建筑物防震
的重要意义


探究内容 活动一:感受地震

1.了解地震现象。
探究目标 2.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
3.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

探究重点 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
探究准备 地震发生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筷子、白纸
探究方法 实验法、资料阅读法
个性
化修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导学
(3分钟
左右)
教师指导
1.检查前次布置的“课后调查”完成
学生探究
1.各组小组长检
查后汇报完成情
情况。
况。

2.播放一段地震时的录像资料。
2.学生观看录像
2.提问:地震时有哪些现象?
资料,然后说说地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
震时有哪些现象。
来感受一下地震时的振动和摇晃的感
觉吧!



(一)感
1.交待实验方法:两个同学为一
受震动
组,做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两


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
科学探究
直到纸断裂;另一次是两个同学
(30分钟
左右)
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
折断。
1.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2.小组围绕提出的问题
进行思考、推理,并将结
果记录下来。
3.阅读教材第37页的岩
层运动示意图,了解地震

2.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现象。理解岩层断裂时会
进行推理分析: 释放巨大的能量。 (回顾筷
(1)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子在快要断裂前,两同学
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 ?手手的感受,及断裂后手的
有什么感觉? 感受,帮助学生理解那就
(2)筷子在什么情形下 被折断是一个能量的集聚和释放
了?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么声的过程。(回顾筷子在快要
音? 手有什么感觉? 断裂前,自己手的感受,
(3)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及断裂后手的感受,明白吗?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听到这就是一个能量的集聚和
的声音和感受到的震动能让你想释放的过程 。)
到什么?
3.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的岩
层运动示意图,让学生清楚地了< br>解地震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岩层
断裂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让学
生回顾筷子在快要断裂 前,两同
学手的感受,及断裂后手的感受,
帮助学生理解那就是一个能量的
集聚和释放 的过程。)


1.强烈的地震会常造成毁灭性的1.阅读第37页“指南车信
(二)阅破坏,下面就请大家阅读第37页箱”内容,说一说自己的
读与了解 的“指南车信箱”吧! 感受。

2.播放有关地震纪录片,了解强
2.说一说:面对灾难,我
们应该怎么做?
烈的地震危害,同时进行面对灾


难,团结一致的教育。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1.学生谈谈收获、想法。
总结拓展 了解关于地震的哪些知识? 2.课后按照要求搜集资料,
(7分钟 2.布置课后资料收集任务: 下节课带上备用。
左右) (1)地震前会有哪些前兆?
(2)地震时自我保护的方法有
哪些?








2. 地震

现象:强烈的震动
摇晃的感觉
破坏性极大

原因:地球表面的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发生褶皱,褶皱发生
板书设计
断裂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
审核
2. 地震

课时
使用教师
3

编写
使用时间
邵建容

教材先用图片资料展示了地 震时的现象,在学生对地震获得初步感知的基
础上,安排了活动“感受地震”,让学生通过动手做一个模 拟实验和阅读教材提
供的资料,知道地震的成因。再用指南车信箱提供强烈地震造成的毁灭性破坏
教材解读
事例,揭示震前预报及地震时懂得如何避震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地震的研究
进程 ,告诉了学生地震时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在拓展部分介绍了建筑物防震
的重要意义。
探究内容 活动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1.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由,懂得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探究目标 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
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
探究重点 懂得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探究准备 地动仪图片、震前预兆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搜集地震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探究方法 资料阅读法、实例辨析法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个性化修


教师导学
(3分钟
左右)
1.上次布置的资料搜集任务,你们大
家都完成给了吗?
2.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交流:
(1)地震前会有哪些前兆?
(2)地震时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哪些?
1.各小组长检
查后汇报。
(一)阅
1.过渡:为了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灾
1.阅读第38页
读与了解 的内容,了解科
害,人们从很早就开始对地震进行研
技史。
究了。请大家阅读第38页第1、2、3
自然段的内容。



科学探究
(30分钟
左右)
2.简单介绍“地动仪”、“现代地2.认真倾听,了解“地动

震监测仪”的工作原理。 仪”、“现代地震监测仪”
3.过渡:虽然现代的地震监测仪的工作原理。
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但还不能准3.分组进行综合整理后,
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小组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震级。但是地震前常常会有一些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可进行
前兆,这些前兆对预报地震也有补充。 一定的作用。请大家结合书第38
页下面的几幅图片和你们搜集的
相关资料,分小组进行综 合、整
理一下,待会进行小组展示。
(二)地
震时的自
我保护方

1.过渡: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
该进行自我保护呢?请看下面几
种做好对吗?为什么 ?
2.提示:地震时,人躲在桌子底
下的这一做法,不同情况下要区
别对待。如果是 砖瓦或茅草盖的
一层建筑,可以采用此法;如果
是多层建筑,躲在桌边更安全。
3.课前大家也搜集了很多地震时
自我保护的方法,谁愿意上台来
与大家分享一下?
(三)建1.介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在
筑物与防经历地震时损失最小的实例。


总结拓展
(7分钟
左右)

1.小组内展开讨论:说说
某种做法对与不对及自己
判断的理由。
2.全班交流:说说某种做
法对还是错,然后阐述自
己的理由。
3.自愿上台介绍自己搜集
的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
法。
4.进行室内“地震演练”。
1.阅读第39页“建筑物与
防震”,明白地震时造成的
建筑物倒塌是造成大量人
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课后任务:了解关于火山的2.课后通过网络了解火山
知识。 的知识。


板书设计
2. 地震
地震前兆: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地光和地声
地震时自我保护方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
审核
3.火山

课时
使用教师
4

编写
使用时间
邵建容

火山喷发是一种非常壮观的自然现象。对于学生来 说既抽象,又难理解。教
材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时的图片资料,启发学生在获得事实的基础上推< br>教材解读 想画出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图。然后利用指南车信箱介绍火山的基本常识。
活动“ 火山喷发了”让学生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同
时验证前面的推想。最后让学生认 识火山的喷发对人对环境的影响。
1.画火山图
探究内容
2.“火山”喷发了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探究目标 2.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探究重点 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探究准备 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
探究方法 模拟实验法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个性化修


教师导学
(3分钟
左右)
1.谈话:火山爆发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1.学生自愿分
享自己了解到
同学 们,你们谁愿意把自己回家了解
的关于“火山”
到的关于“火山”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的 部分知识。
2.观看视频资
一下。
料后思考教师
2.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让学
提出的问题。
生看到火 山喷发时的情形,感受到喷
发的力量,看到喷发物,为学生进行
推想奠定基础)。
3.提出问题:当这座火山停止喷发,
冷却后的山体会是什么样的?



(一)画
1.综合整理: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1.根据自己的推想

科学探究 火山图
山山体外形利用实物投影仪投放出画出喷发后的火山
(30分钟
左右)
来。 山体外形。
2.提出: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2.组织学生间的讨
的地貌 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论与交流。
实验看一看吧!
(二)“火1.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1.阅读教材,了解

山”喷发(1)介绍实验器材。
了 (2)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演示实验,并
模拟实验的过程。
强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安全
2.观察喷发后的
注意事项。
“火山” 山体外形,
2.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
验证各自的关于火
喷发的异同,了解 火山喷发的原因。
山山体外形的推
(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的强
想,明了火山锥 的
烈运动而在地壳中某些部位发生断裂
形成过程。
破碎、压力减低,岩浆就会向那里 聚
3.阅读教材第40页
集,并有气体、水蒸气从中分离,致
的指南车信箱资
使体积膨胀,推动岩浆沿地壳中的断
料,借助火山的图
裂向地面运移,岩浆在地表较薄弱的片和音像资料呈现
地方攻破,从而形成火山喷发的现象。
喷发后的火山,锥
本实验 根据自然界火山的喷发原理设
形的火山地貌,碗
计,用煮熟的土豆泥堆出小山,从山
口 或漏斗状的火山
顶往下挖出深坑,填入番茄酱,再用
口等等。
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 然后用加热的
4.阅读第41页资料
方法致使番茄酱体积膨胀,直到番茄
和听老师介绍 ,建
酱冲破山顶形成“火山”喷发。)
立对火山喷发的利
3.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
弊辨证的认识。
山喷发的认识。

4.了解火山喷发的利弊。(教科书第41
页内容和教师 教学用书第65、66页的


“火山资源”)

总结拓展
(7分钟
左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谈自己的收
2.搜集更多与火山有关的资料,与同学获。
交流。 2.利用课余时间搜
集资料,为单元末
时办“科技手抄报”
做好准备。


3. 火山

火山的种类: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
火山的利弊:弊——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利——旅游价值、地热利用、火山岩材料




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
审核
4.岩石也变化

课时
使用教师
5

编写
使用时间
邵建容

本课以岩石也变化为中心,介绍引起岩石变化的 原因。教材编排的内容涵盖
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几种外力作用,教材平行安排了温度、水、植物对岩石变化
教材解读
的作用,让学生可接受课理解,认识到温度、水、植物等对岩石都有破坏作用,认识到这些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
探究内容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探究目标
2.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3.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探究重点 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探究准备 酒精灯、石头、铁丝、布条、烧杯、冷水、稀盐酸、滴管、石灰岩
探究方法 实验探究法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个性化修


教师导学
(3分钟
左右)
学生观看图
片,并大胆推测
叠层板状的蘑菇岩图片,被海水冲刷
岩石变化的原
因。
得光滑圆润的礁石图片。
1.出示:梵净山头重脚轻、千张万页
2.提问学生:这些 岩石原来就是这样
子吗?是什么原因让岩石也在发生变
化呢?
3.过渡:到底是不是我们所说的这样
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明白这个问
题吧!



科学探究
(30分钟
左右)
(一)模
1.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想1.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李

拟温度变
化对岩石
出了破坏岩石的方法,那是怎样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
的影响
的一种方法呢?请大家阅读第42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
页的内容吧! 资料。
2 .提问: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2.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
利工程时是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方法来破坏岩 石。
石的? 3.阅读第43页上面部分内
3.过渡: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容,简要说说 我们怎么仿
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 照古人做模拟实验。然后
4.完善实验方案,交待注意事项。 分组拟定实验计划。
(实验中用布条包住握手部分的4.交流实验方案。
铁丝,防止烫伤;石头要经过反5.学生 分组实验,然后汇
复几次的火烧水浸后,再次放置报交流。
到火上烧烤时,碎裂的小石可能6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
爆裂飞溅,因此还要提醒学生保后组织汇报交流。
持一定的距离。实验的过程要仔
细观察,实验结束后,再一次仔
细观察石头,烧杯里的水,说说
有什么发现?) 4.提问:根据实验现象,推想自
然界中的岩石也会遭遇温度的冷
热变化吗?推想岩石会怎 样变
化?
5.小结:正是因为岩石在昼夜及
四季冷暖交替的温度的变化使得
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时间长了,
石头就会被破坏。


(一)模
拟水对岩
石变化的
作用
1.设问:温度变化对岩石能产生1.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
影响,那对水对岩石变化是否也“模拟水对岩石变化的作
有作用呢? 用”部分,了解实验方法。
2.实验研究,交待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并将实验时
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前要告知学生盐酸有强腐
3.交流实验现象。
蚀性,提醒学生使用时要特别小
4.阅读第43页指南车信箱
内容,了解溶洞和钟乳石
心,不要弄到皮肤和衣物上;实
的形成。
验时要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新的
5.观看音像资料,进一步
认识溶 洞和钟乳石,感受
断面上,保证实验现象清晰可见;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滴稀盐酸之后要学生仔细观察这
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3.讲解: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实际
上是一种稀碳酸溶液,石灰岩是
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这
种酸性的水对自然 界中的石灰岩
会产生实验中同样的破坏作用。
4.播放用音像资料,让学生进一
步认识溶洞和钟乳石,感受大自
然的神奇力量。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谈谈学习收获。
总结拓展 2.你还想了解关于岩石变化的哪2.课后了解水的冲刷和植
(7分钟些知识? 物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左右) 3.课后了解水的冲刷和植物对岩
石变化的作用。


4. 岩石也变化


温度的变化使得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破坏了岩石。(风化作用)
酸性的水对自然界中的石灰岩会产生破坏作用。 (侵蚀作用)
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
审核
4.岩石也变化

课时
使用教师
6

编写
使用时间
邵建容

本课以岩石也变化为中心,介绍引起岩石变化的 原因。教材编排的内容涵盖
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几种外力作用,教材平行安排了温度、水、植物对岩石变化
教材解读
的作用,让学生可接受课理解,认识到温度、水、植物等对岩石都有破坏作用,认识到这些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
1.模拟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探究内容
2.分析植物生长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探究目标
1.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认识到水、植物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探究重点 利用图片会视频资料了解卵石的形成及植物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探究准备
探究方法
河道的剖面图、河道的上游、中游、下游岩石的分布情况图片、碎砖块、带盖
的瓶、水
观察分析法
教师指导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水对岩石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2.过渡:除 了刚才所说的作用外,还
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
岩石的变化。
(一)卵
1.提问:流水长年累月地冲刷着河床1.大胆推想,

石的形成
的两岸,河道会发生哪些变化? 并说出自己的
2.出示河道的剖面图,解说由于水的推想理由,然
冲刷,河床加深加宽了。 后相互交流。
学生探究
1.回忆回答
问题。
个性化修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导学
(3分钟
左右)
3.提问:那河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2.观看图片,
呢? 倾听讲解,验
4.同时出示河道的上游、中游、下游 证自己的推
想。




科学探究
(30分钟
左右)
岩石的分布情况图片,让学生寻3.大胆推想河中卵

找上、中、下游岩石的模样发生石的形成原因,然
了哪些改变?进而明白河道的中后相互交流。
下游会出现的卵石的原因。 4.对比观察图片,
5.过渡:现在,让我们也来做一说一说上、 中、下
个模拟实验吧!卵石的形成模拟游岩石的模样发生
实验: 了哪些改变,验证
6.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将一自己的推想。
些碎砖块放置在一个带盖的 瓶5.拟定实验计划,
中,加入多半瓶水,拧紧盖后,然后相互交流。
摇晃一会儿瓶子,然后打开观察6.分组实验,然后
碎砖块的变化。
7.小结:卵石 的形成主要是在流
水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流水
的冲刷以及石块间的相互碰撞、
摩擦 ,才日渐失去了棱角,个儿
也越来越小,表面越来越光滑。
(二)植
1.出示植物对 岩石变化的作用的
图片,提问:植物对岩石变化有
物对岩石
什么影响?
变化的作
2.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
知道,温度、水、植物等都对岩

石变化产生作用。

总结拓展
(7分钟
左右)

1.分析推理:植物

对岩石有什么影
响?
2.汇报交流。

1阅读教材第44页:华北平原的1.阅读教材第44

形成介绍。 页: 明白因为流水
2.提问:完整地学完了这一课,现
的搬运使得大量的
在你能解释梵净山 的蘑菇岩的形
泥沙在此沉积,沉
成过程吗?
积作用是改造地表
的外力作用的一
种。
汇报交流。


2.讨论解释梵净山
的蘑菇岩的形成过
程。



4. 岩石也变化
板书设计
岩石受到流水的冲刷以及石块间的相互碰撞、摩擦,形成了卵石。(搬运作用)
温度、水、植物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沉积作用是改造地表的外力作用的一种。(沉积作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
审核
5.走近矿产

课时
使用教师
7

编写
使用时间
邵建容

教材解读
探究内容
探究目标
探究重点
探究准备
探究方法
教材在编排上 先让学生意识到矿产与人类密切相关,之后让学生走近矿产,
通过观察矿物标本,了解矿物的特性;然后 选择典型的矿产——煤,让学生根
据资料推断其形成过程。最后介绍了我国开采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以及 人类对
矿产资源的利用。
1.了解矿物。
2.推测煤的形成。
1.知道主要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3.了解煤的形成及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通过推测煤的形成,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
的重要性。 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当地矿石标本,无釉瓷片,刻刀,铜钥匙,铁钉,磁铁,
放大镜等,介绍煤的 形成及开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阅读资料法、推测学习法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个性化修


教师导学
(3分钟
左右)
1.学生凭借生
活经验回答。
请他们说出这几种矿产或矿物能为我
2.说说自己所
了解的矿产。
们提供什么?
1.出示常见的几种矿产或矿物图片,
2.过渡:在我们的周围,如玻 璃、小
刀、铅笔盒、铅笔、钢笔、圆珠笔、
衣服、电线、塑料、工具、车船……
它们都 与矿产资源有关,矿产与人们
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矿产,你
们还了解多少呢?




(一)了
1.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矿物标本,在观1.小组讨论后汇报

科学探究 解矿物
察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怎样来观察和交流。
(30分钟
左右)
认识矿物标本,即:准备研究矿物的什2.观察矿物标本。
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3.整理,并描述观察
怎样记录观察结果。
2.教师给予相关提示。
(1)方法提示:观察前,告知学生一
些常识,在研究矿物 中,最常用的方法
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矿物的实
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
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要看到真正
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
行刻画, 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
的矿物颜色了。
(2)安全提示:在比较矿物硬度时,
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矿石
伤及自己。
(3)记录要求: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
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3.小结:矿物的种类 很多,都需要一定
的条件才能形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
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
(二)推1.过渡: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一种1.阅读第46页内容。
测煤的形矿产——煤的形成。

2.提出问题:
2.根据问题和资 料
(1)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
进行分析推断。尝试
能说明什么?
着总结出煤的形成
(2)煤层中含有大量植物化石,有的
过程。
的矿物特点。


煤甚至还具有完整的树干形状,又可以
3.汇报交流分析推
断结果。
帮助我们推断什么?
4.阅读文字资料,验
(3)这些植物生长在2亿~3亿年前,
证自己的推断。
5.阅读后说说我国
说明什么?
对矿产开采和利用
(4)煤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尝试着
发展的方向。
总结出煤的形成过程。
3.提供介绍煤的形成过程的文字资料,
让学生依据看到的资料验证自己的推
断。
4.提问: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哪些?
5.阅读: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
史。

(三)人1.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类对矿产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资源的利2.小结:矿产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采、
用 合理地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拓展 2.布置课后调查任务:调查本地的矿产
(7分钟资源种类及其利用情况,以及对人们生
左右) 活的影响。
3.课外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
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的图片或文字资
料。

5.走近矿产
1.学生阅读指南车
资料。
2.讨论:矿产资源的
有限和人类的大量
需求矛盾怎么调
和?
1.谈谈学习收获。
2.课后调查和搜集相
关内容。
标本颜色 形状 颗粒 硬度 光泽 条痕 磁性 其它
名称

板书设计







































煤的开采方法: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钻井开采
谨记:矿产有限,不可再生,计划开采、合理利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
审核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


课时
使用教师
8

编写
使用时间
邵建容

本课是想让学生了解,除 了各种自然力量在影响地表变化外,人类自身活动也
是影响的地标变化的重要力量。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 ,伴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教材解读 社会的进步,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深度、广度还在不断增加。这些改 变雨鞋是有
益的,有些却有利有弊,意识到人类必须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使地表形态的
改变向 着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
探究内容 围湖造田的利弊
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探究目标 2.意识到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性。
3.意识到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改变地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探究重点 通过对围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探究准备 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上午文字资料或图片
探究方法 综合分析法
个性
化修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教师导学
(3分钟
左右)
1.提问:在改变地表形态的各种力量
1.学生思考回答。

中,除了各种自然力量外,还有人为

的力量,请大家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
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
2.过渡:人类的活动只是改变了地表
形态吗?有没有其它的影响呢?
(一)阅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提供
1.阅读第49页“指
读“指南南车信箱”提供的
车信箱”
的资料。
资料。
2.交流课前搜集的
2.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文字资料或图片。
3.提问:在刚才的交流活动中获得的
3.学生谈谈自己的
大量的典型色事实面前,你有什么 比
感受。




科学探究
(30分钟
左右)
较深刻的感受?
4.小结:人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外力 作用。因
为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活动
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是
十分可观的。如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自然规律和
社会需要,长期的经济活动塑造了许多地表形
态特征非常明显的人工地貌——梯田、桑基鱼
塘、黄土淤泥坝、围海造田等。世界上不少大城市如墨西哥、东京、大颐、上海等,由于长
期过量开采地下水而产生地面沉降,上海市至
1965年累计沉降达2.6米;有人统计至1965
年,地球大陆面积的8%已为各类工程所覆盖,< br>2000年面积将扩大近一倍;还有在矿产开采、
农业生产、军事活动和其他工程建设中,创造< br>出许多新的地貌形态。(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
的改变也具有双重性,一是创造性地合理利用
或改造恶劣环境;另一则是破坏性地引起灾害
的发生。)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同时
也 要更加关注环境问题。
4.

(二)围
1.识湖泊滩地的地形优势,人们择地而居,在
1.阅读第50
湖造田的页统计表以
那里开垦种植,历史悠久。
利与弊 上的内容,
2.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粮食的需要造成了
说说自己的
理解。
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以洞庭湖为例,出示洞庭
2.观察“洞
湖面积变化历史表及问题,引导学 生展开分析
庭湖面积变
化历史表”,
讨论:
小组围绕问
题分析讨
(1)湖面变化呈什么趋势?
论,做好记
(2)大规模围湖造田会造成什么后果?
录,然后选
3.小结: 从大量事实证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
派代表上台
汇报交流。
处。



总结拓展
(7分钟
左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谈收获。
2.布置课外任务:将本单元搜集的所有资料进 2.完成“科学
行整理,然后办一份“科学手抄报”。下周进行手抄报”。
交流评比。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利:扩大耕地面积 增加粮食产量

围湖造田的利与弊


弊:湖泊面积缩小或消失 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 生态环境劣变


谨记: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
审核
单元整理复习

课时
使用教师
9.10

编写
使用时间
邵建容

经过6课的分阶段学习,学生对“地表变化的奥秘”有了许多零星的认识,
教材解读
通过整理 和复习,让孩子们学会对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
识。通过“科学手抄报”的评比,激 发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探究内容 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
1.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
2. 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
探究目标
3. 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4.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由。
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探究重点
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改变地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探究准备 单元学习记录、科学手抄报
探究方法 知识梳理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个性化修


教师导学
(3分钟
左右)

认真倾听,明
确学习任务和
“地表变化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将一
要求。
1.经过几周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
起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
(一)知《地表在变化》: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查看自己平时
识回顾 的“学习记录”,
的这是事实,影响地表变化分人为的
系统了解本单
和自然的力量。
元知识。
《地震》: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震的
成因和震前的预兆,掌握地震时的一
些自我保护方法。
《火山》:火山喷发是一种非常壮观的
自然现象,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和火



科学探究
(30分钟
左右)
山的种类,认识到火山的喷发对人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
《岩石也变化》: 引起地表变化的几种外力
作用分别是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认识到温度、 水、植物等对岩石
都有破坏作用。
《走近矿产》: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引
起地表 变化的地质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能
源矿产,知道矿产的开采方法,明白矿产与
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关。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除了各种自然
力量在影响地表变化外,人类自身的活动也< br>是影响地表变化的重要力量。我们居住的地
球已经被人类通过许多重要的方式加以改
造, 这些改变有些是有益的,有些却可能有
利有弊。

(二)学1.巡视指导,并对孩子们的学习记录进行评
习记录 定。
2.初步对孩子们的“科学手抄报”进行筛选,
然后分别选取优、差得各两份备用。
1.开卷完成“单
元学习记录”。
2.组内相互检
查、订正。
(三)科1.展台展示选出的优、差作品,让孩子们进1.对作品进行
学手抄报 行评定。 评定,并说说优
2.教师参与其中,给孩子们指出改进意见和在哪里,不足在
建议。 哪里。
2.相互传阅“科
学手抄报”。
1.通过评比,你对“科学手抄报”有了什么1.谈认识。
总结拓展 新认识? 2..课外查阅书
(7分钟2.布置课外任务:什么叫能量?能量有哪些籍和网络,回答
左右) 形式?生活中哪些物品具有这种形式的能3个问题。
量?

科学手抄报
注意:版面、插图、内容、书写等方面的合理性和美观性。
板书设计

西南交大录取分数线-入党申请书3000字


物业管理专业-英语句子成分分析


补习学校-一年级班务工作总结


ynzk-湘潭会计网


奥黛丽赫本个人资料-师德师风


小学生400字日记-波罗的海交易所


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淘宝客服工作职责


为生命着色-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