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河南新乡学院-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
人间处处
有真情。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主题安排教学内容的。一共选
入了四篇课文:《穷人》、《别饿坏了
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
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
一曲曲人间真情。
《穷人》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的作品。讲的是渔夫和妻
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劳
动人民的悲惨。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
书机会时,摆书摊的
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
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
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
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唯一的听众》记叙
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
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
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
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
敬佩、
感激之情。
《用心灵去倾听》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
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
了“我”对苏珊
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围绕“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展开一次辩论。通过
辩论,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
神;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
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这次习作内容是:写一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与人之间相
互关爱的事,学习
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的写法;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细化)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单元18个生字,认读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
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
和他们的美好心灵;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
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引导学
生从老教授的言
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
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
人深深的感激之情;通过
理解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
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
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单元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
夫妇的高尚
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
习,
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的每
一个需要关心的人。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建议:
单元导语中点出本组教材的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
人物
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于
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二是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
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
发美好情感的。因此在本
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人间真情”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
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
感受人物美好
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
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口语交际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在
学生辩论过程中要进行调控、指导,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发挥
出色的水平;二
是引导学生善于倾听、接受别人合理的见解,不断完善对知识的认识。习作教学
时,可引导学生回忆本组课文抒发情感的方法,然后针对实例或举例进行指导。
下面我就选取精读课文《
唯一的听众》和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讲讲自己
的一些教学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精读课文《唯一的听众》
1、音乐导入,揭示文题:
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
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
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
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
付出艰辛的努力。读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学生通过认真朗读思考,了解本文作者记叙了自己在一
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
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之后,再理清文章的脉络:本文由两条
线索,一条是作者的
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教授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
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3、 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
心理、行动变化两方
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围绕“作为‘我’唯一的听众,老教授做了什么”这个
问题,引导学生找出
老教授对“我”讲的几段话,弄清楚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她为什么这么说。使学生学
习读文思考、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
学一起探究,围绕老教授的言行展开学习,帮助学生
理解人物美好的心灵,理解
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
人、
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除了抓人物语
言,也可适
当地注意文章中人物神态的描写,这样可使学生对老教授这个人物了
解得更加深刻。
课文情感真挚,适合于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老教
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
住“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体
会“我”总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情感升华:“我”,从老教授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
得了成功,能
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老教
授
,感谢她的热情鼓励,感谢她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
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
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
得帮助,懂得关爱。 同学们,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2)本文语言质朴、清新、
很有美感。在教学时,除了围绕老教授言行和“我”
心理、行动上的变化进行学习外,要注意引导学生注
意赏析文中一些美妙的句子,
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
的小
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
打动着每
一位读者。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做他们的倾听者,不吝啬自己的微
笑和鼓励,让孩子从我们这里找到自信和满足,
健康地成长!
(3)拓展阅读,加深感悟:《改变一生的闪念》,《小小的善》等。
(二)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
书机会时,摆书摊
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本课旨
在赞扬书摊主人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
达了“
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让学生感知到生活是复杂的,有时候需
要一些着意的谎言,它不是欺骗
,与讲诚信并不冲突,做人应该追求真善美,对
这个世界,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善良、宽厚的心,并随时尽
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所
采用的方法仍然是对重点词句的朗读、体会、感悟,理解这些关键句子在表情达<
br>意上起到的作用,这也是对如何刻画人物品质的学习。最后安排一个小练笔,对
学生理解残疾青年
的良苦用心是很有帮助的。我的教学思路是:
1、导入谈话,整体感知:
学习课文之前先讲
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通过欺骗导入课
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
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
自读课
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
一印象而
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课文中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为了帮助我能继续
看书,才谎称家中有马,赞扬了残
疾青年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由
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2、突破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展现
人物美好心灵,
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并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突破学习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1)从哪些地方
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
匹马”,用意是什么?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
解了人物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从字
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体会其中的感情。
(2)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
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
痛打了“我”,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
维护了青
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
下去。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让学生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
的语言、行动、心
理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美好心灵。
3、总结全文,练笔拓展:
(1)课
文写残疾青年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他不计
得失,乐于助人的品质令我们感动。你
身边也有不少这样感人的事迹,请拿起笔,
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下来。
本单元习作要求通过具体
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
关爱他人。设计这样一个练笔,是为习作积累素材。
(2)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
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
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
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
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设计这样一个练笔,帮助学生理解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体会“我”对残疾<
br>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口语交际
1、故事揭题:
用一个故事抛砖引玉,打开学生话匣子。
《论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子和他的妻子上街之前,小孩
哭闹着也要跟
着去,他不让小孩去,他妻子就哄着说,我们回来杀猪拿猪肉给你吃,因为小孩
贪
吃,这样就敷住了小孩跟路的想法。回来之后,曾子说不能欺骗小孩,我要把
这只猪杀了给儿子吃。
你们同意曾子的做法?意见发生分歧,我们这节课就开一次辩论会:讲诚
信与善意的谎言
2、自学学习提示,明确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
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辩论的要求: 辩论时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
要说清楚自己的
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3、自由练说或小组交流:
按要求进行准备,组内交流。
4、全班分成正方、反方两组,临时调整座位进行辩论:
教师此时应成为辩论会主席,辩论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畅所欲
言的同时,注意进行适当的调控
和指导,让学生明白辩论不是争吵,而是要用事
实说话,使对方心悦诚服才是。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
:(1)用事实说话,事
实胜于雄辩;(2)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理服人;(3)运用反问,增强语
气;
(4)辩论时说话要文明礼貌、得体大方、机智敏捷而又不失诙谐幽默。
5、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诚信是美德, 是大前提, 社会应该弘扬诚信,时时讲诚信,
事事讲诚信,做
到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不论大小长幼,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
环境,营造强有力的诚信氛围,诚信很重要,但是有些场合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
(四)习作
习作的选材是非常重要的,完成习作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我们
每个人都肯定与真情相遇过,但学生不一定能忆起,所以互相交流启发这个环节
相当有用。确定了有价
值的题材,再学习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环境、心理、
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的写法
,完成习作。重视修改习作这个环
节,从自改到互改,既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又是一个相互学
习欣赏的
过程,对最后构成一篇优秀习作大有裨益。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
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br>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文章多角度、
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
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作出的努
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
化为日常行为。
《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
的
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
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
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
类要重视和
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
br>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青山不老》,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
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
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
的时
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这次口语交
际的内容是: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就“珍惜资源,保护
环境”这个主题跟同学交流:可以谈谈应
该怎样珍惜资源;也可以谈谈生活中你
是怎样珍惜资源的,或者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可以提出问题,大
家一起讨论解
决的办法。
本次习作提供了两个方面的话题,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进行。一是针对
生活中
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
向有关部
门反映;二是看漫画写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的重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细化)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1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理
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体
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4)读课文,
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
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
感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
达上的特点。
(5)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认读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加深对地球的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
感,体会人类与大
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
存的土地、家
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人
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热爱地球,
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
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
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
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
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
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
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
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
事的习作练习,引
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下面我就选取精
读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讲讲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路,
供大家参考。
(一)精读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激发兴趣,突出题眼:
本文被誉为是有
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向我们表达了印
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
对土地的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
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答案是广
阔、肥沃、美丽等等;为什么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理解“神圣”
的意
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通过填空,突出“神圣”这一题眼,
中心十分明确。
2、围绕“神圣”,理清脉络:
课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
血肉关系,强
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从结构上说,这篇课文属于总
分
总的结构。第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
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
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
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9~11自然段则进一步阐
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
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3、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感知“神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
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
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第一部分,可重点探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
神圣的?”引导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学生汇
报交流时重点理
解表现“神圣”的词句,并相机指导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
感受文中描述的万物都充满了灵性,感受
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这部
分课文再现了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
因此朗读基调
应平和,侧重表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同时,还可以补
充
资料,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对“西雅图”这个城市有更深
入的了解,从而更加理解印
第安人对这片神圣的土地的眷恋之情。
(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
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
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
市,它拥
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
土,还
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
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
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
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
,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
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
br>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4、研读课文二、三部分,理解“神圣”:
课文寓意深沉
、内涵丰富,是教学难点所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
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在学习第
一部分的基础上,以“面对这片神圣
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探讨,让学生
再次研读文
本,通过朗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自由感悟,使学生通过优美的
语言
,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
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
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重
点理解“空气与
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
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
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4)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这些重点语句,都需要引导
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借助生活事例和经验来理解。
还可以联系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体会,加深对这个道理的
认识。这一教学环节,紧
抓题眼“神圣”组织教学,通过充分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
,
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反
复出现,不仅
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朗读时,
先是体现一个长者谆谆教诲的语气,最
后作者再次表明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以
及保护土地的决心,应充满力量感。
本文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语言优美、内涵
丰富、情感充沛,只有在诵读
中才能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
关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
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
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
陶。设计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神圣”,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
读,又引导学生
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美与震撼力。本文的背景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
离,课外资料的收集与运用对文章本身是
有利的充实,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领悟,
更激发了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情感。
5、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
们,你们一定要
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后,出示“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
的自然物。 让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这一训练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把课外搜集的资料
用到课堂上来。需
要学生模仿课文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将语言诗化,因此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
发展。
(2)选做题: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
写自己的
发现和感受。
(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
这篇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
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
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
的时间在晋西北
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选编这篇课文
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
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
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
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
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本课,用阅读提示中
的问题
带动全文的学习,将课堂主动权合理地交还给学生,体现略读课文教学“敢于放
手”的特
点。与此同时,教师的点拨又引领着学生对课文内容层层深入,使学生
从对“奇迹”产生的惊叹转移到对
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深化对
课文的理解。
1、出示资料,认识老人:
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课文的学习,能认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
境”的重
要性,但对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了解甚少,因此课前教
师引导
学生了解这方面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看图或其他资
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
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在此基础上导入课文: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
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
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一是默读课文,思考:这
位老人创
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二是联系课文,想一
想作者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
习,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3、感受“奇迹”,领悟“青山不老” :
引导学生交流汇报第
一个问题时,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既可以
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
得到增强。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
树
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
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
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
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15
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
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
况下创造奇迹的? 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对老
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
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
的含义: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
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
就是他生命的价值。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
西──与
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
一切将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
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
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
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
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
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4、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本
文语言生动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学生在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了语
言文字的魅力,积累了好词佳句
,又在读后感受的交流中深化了认识。还可以引
导学生写话: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
什么吗?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
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
br>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同时也增强学生表达、倾
听和乐于与他人交
往沟通的能力。
1、揭题导入,唤起回忆: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
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
境休戚
相关、密不可分,懂得要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2、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通过阅读学习
提示,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就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个主题跟同学交
流:可以谈谈应该怎样珍惜资源;也
可以谈谈生活中你是怎样珍惜资源的,或者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可
以提出问题,
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
3、分组合作,展开讨论:
围绕“为什么
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组织学生自由分组,展开
积极讨论。合作学习,资源
共享,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学生根据表达需要对
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学
生交流环节中老师和学生要
注意评议,在集思广益中达成一致的意见。
4、结合生活实际,引
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
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着眼现实,对学生环保
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5、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留意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
张浪
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要进行提醒,将环境保护的大主题,落实到日常行为的小细
节中。
(四)习作
本次习作提供了两个方面的话题,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进行。一是针对生
活中
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
向有关部门
反映;二是看漫画写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的重要性。
1、写建议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建议书的内容是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
向有关部门提
出改进建议。(2)建议书的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
称;日期。(3)完成习作之后要加强评议和修改。
2、看漫画写感受:
首先要引导学生看
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然后认真读题,明确题意;小
组交流图意,试写初稿;自改互改,朗读赏析,
交流评议;再次修改,誊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