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教案
泰山学院-杀马特什么意思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会写本单元28个生字,掌握39个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2.
能够正确、流利朗读本单元课文,有感情朗读《竹节人》一文中描写精彩的部分,感受文中
表达的乐趣。
3. 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学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用所不同”
的阅读策略,并在本单元的阅读实践中加以练习、运用,提高阅读速度。
4.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寻找相关文章以阅读解疑的习惯,掌握阅读思考的方法,提升学生快速阅
读的能力。
5. 通过本单元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文本并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内容阅读的
能力,提升阅读速度。
二、单元教学重点
读懂本单元课文,懂得并掌握“阅读的目的不同
,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用所不同”
的阅读策略,以提升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
三、单元教学难点
懂得并掌握“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用所不同
”这一阅读策略不
仅适用于一篇文章,同样适用于几篇有所关联的非连续性文本。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运用
这一阅读策
略带来的阅读效率的提升。
四、教学课时:
6课时
课
时
教学
内容
课时目标 教学环节 备课人
1.
自主学习“纳、
凛”等15个生字,
随文读准20个难认
字,联系上下文理
解
词语的意思。
第
2.正确、流利、有
一
《竹节人》1
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
初步感知竹节人游
时
戏给作者童年生活
带来的欢乐。
3.
了解课文的故
事情节,理清课文
脉络。
一、导入新课,明确本课学习内容;二、检
查课文预习情况。1.
检查课文中生词掌握情
况,看是否能够做到读准字音,理解文中生
词的意思。2.
检查课文朗读,了解学生课文
朗读情况,看是否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概况课文主要内容。尝试用较为简洁的陈兆翠
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尝试喂课文划分段落,理清
课文脉络。
五、布置作业,再读课文,将自己最感兴趣
的内容多读几遍。
一、复习导入。1. 回顾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
内容;2.
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方面的内
容,结合导读提出的阅读任务,梳理出学生
关注的课文内容。
二、明确阅读任务,回顾掌握的阅读方法,
分组合作探究。1.
读课文前导读的第一部
分,了解阅读方法。2.
引导学生回顾五年的
语文学习生活,说说都学会了哪些阅读的方
1.
复习回顾课文法。3.明确要求,结合梳理出的学生感兴趣
主要内容,
提出阅的内容,尝试运用所掌握的合适的阅读方法,
读任务,唤醒已经完成阅读任务。
掌握的
阅读方法,三、明确阅读任务,小组合作,完成阅读。
分组解决阅读任1.将学生分成6—9个组,分别
选择不同的学
务。 习任务,尝试解决相关问题。(注意给学生
2. 关注课文前的提醒,在交
流的过程中,不仅要展示自己组
导读部分,初步感的学习成果,同时要说说分别采用了怎样的
知
“同一篇文章,学习方法。)2. 结合本组领到的学习任务,
阅读的目的不同,先交流一下你们组将采
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完
关注的内容、采用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课后的
的阅读方法等
会有阅读提示,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学习,除
第
所不同”的阅读方了关注课文内容外,课前的
导读和课后的学
二
《竹节人》2 法。 习提示同样需要认真关注。)3. 再次补充,宋乐敏
课
3. 小组合作交流说说,除课后提出的相关的读书方法外,还
时
“写玩具制作指有哪些好的建议。4. 分组学习,完成相应学
南,教别人玩这种习任务。 <
br>玩具”的部分,能四、汇报交流学习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
够选用恰当的阅读教别人玩这种玩
具。
方法阅读,感悟作1. 找相关阅读活动小组,首先说说为了完成
者是如何用生动活这一
阅读任务,结合前面的阅读提示,你们
泼的语言对这一部组是怎样做的,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等。<
br>分进行介绍的,并2.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在学生展示的过程
尝试写玩具指南。
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或评价,使学生
4. 通过小组合作能将学习成果较为全面的展示。3.
同任务其
交流,感悟竹节人他小组是否有补充或其他形式的展示。(需
带给我的快乐。 要提醒
,关于这一方面的展示,可以采用不
同的方式。关于制作指南和玩的方式,可以
用一段简洁的话
进行描述性的陈述,也可以
引导学生借鉴玩具或产品说明书,以产品说
明书的形式进行展示。都
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如果学生呈现形式过于片面,教师要做适当
引导,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
拓宽学生思
维的广度。)(这一环节将是本课教学的重
点,也是难点。)
一、汇报学习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
带来的乐趣。
1.指小组
说说自己组采用的怎样的方法来完
成这项学习任务的。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
么。(如先找到了
哪些相关的段落,然后如
1. 通过小组合作何读的。)再说说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
交流,
选用适当的学习成果。(如,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自己
阅读方法,感悟体的生活体验,感受传统
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
会传统玩具给人们趣;也可以抓住文中生动有趣的语句,通过
带来的乐趣。
有感情朗读,再现当时有趣的场景等。)2. 学
2. 小组合作交流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
评点展示
“体会传统玩具给小组的展示情况,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3.
人们带来的乐趣”其
他同学习任务小组的展示或补充。(此教
的部分,抓住文中学环节,重点引导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
br>生动有趣的语句,经验畅所欲言,以及感情朗读训练,尽可能
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再现作者所描述的
画面及人们的快乐。)
张色彩和幽默诙二、汇报学习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
谐。通过有感情朗事。
读,再现当时有趣1. 1.指小组说说自己组采用的怎样的方法来
第
的场景。
完成这项学习任务的。先做了什么,又做了
三
《竹节人》3 3.小组合作交流什么。(如要重
点读那些自然段,要讲清楚
课
“讲一个有关老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时
的故事”的部分,2. 讲好故事。(在讲故事环节,要引导学生
能够选用恰当的阅注意如何将
故事讲生动,讲出趣味来。同时,
读方法阅读,感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尊重文中的叙述
作者是如何用幽默内容外,还可以借助前文的描写,加入一些
诙谐的语言和条理合理的想象,如老师怎样
玩的,动作、神态、
清晰的写作顺序对“音效”等。)
这一部分进行介绍3.
师生共同点评,提出合理建议。
的,尝试把故事写4. 其他同学习任务小组的展示或补充。
得生动有趣。 三、回顾总结,掌握阅读方法
4. 复习、总结“阅1.回顾本课书的学习,
说说,你都掌握了哪
读的目的不同,关些学习的方法。2.引导学生明确,除了要掌
注的内容、
采用的握“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
阅读方法等会有所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外,
不同”的阅读策略。 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读文章时,与阅读目
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
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参照本单元语
文园地“交流平台”部分。)
3.提出要求,
在今后的阅读中,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
读,以便提高阅读速度。
张妤
第
四
课
时
《宇宙生命
之谜》1
一、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第九课学到的关
于阅读的
方法是什么。2.读第10课课前导读
部分,说说你从中又获得了哪些信息。(明
确生活中有了
疑问要养成积极、主动寻找相
关文章并获取相关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
听写,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2.指生朗读课文,检查
1. 学习本课生字课文是否能正确、通顺
且较为流利地朗读。
词,掌握文中生词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个别生僻词语的意思。
的读音及意思。 三、跟随作者完成阅读、思考的过程。
2. 正确、熟练朗读1. 我们有
了问题,通过第九课的学习,我们
课文,理清文章主也知道了“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
要内容。 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
3. 阅读课前导读,同”,要想解决自己的疑问,
首先要找到与
明确导读主要内之相关的内容。从而明确要边读边思考,在
容。
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段落,再
4. 在教师引导下,仔细阅读相关的段落。
孙彦芹
结合导读中的问题2. 运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边读边思
“宇宙中,
除了地考的过程。(具体方式,请自行琢磨。我也
球外,其他星球上没有太好的方法。)
是否也有生命存3. 筛选出重要的段落,然后认真细读,从而
在?”阅读课文。梳理出问题的
答案,在全班内交流。(在交
在阅读过程中,结流问题的答案时,注意表达的条理性。)
合课文中的旁批部四、总结学习的方法。
分,跟随作者经历总结一下,在解决“宇宙中,除了
地球外,
一次阅读思考的历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
程。 时,我们是怎样做
的?(除了引导学生关注
第九课相关阅读知识的运用外,还要注意,
本课提供的信息,即当生活
中有了疑问时,
首先要养成寻找文章去解决问题的习惯。然
后根据需要,择取重要内容有选择地
阅读。)
(引导学生关注课后泡泡语中的部分。同时
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生成,肯定学生的合理
认识。)
1.运用所学到的
“依据不同的阅读
目的,选择不同的
阅
读方法和内容”
的阅读策略,仿照
课文旁批中的阅读
思考过程,尝试完
成课后
另外两个问
题的阅读思考过
程。
一、回顾导入。1. 说说上节课是怎样解决“宇<
br>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
命存在?”这一问题的。(如熟读课文,掌
握
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思考,筛选重要信
息;仔细阅读,找出问题答案等。)
2.
结合课后第二题,明确阅读任务。
二、分组阅读,边读边思考,练习做旁批,
经历思考过程,找出问题答案。
1.分配阅读任务,小组内合作学习。2.
练习
旁批,组内共同交流。3.选择相关信息,梳
第
五
课
时
《宇宙生命
之谜》2
连士华
2.培养学生遇到问
题寻找相关文章阅
读的习惯,掌握阅
读思考的方法,提
升学生快速阅读的
能力
。
理问题答案。
三、分组交流自己的思考旁批,并交流问题
的答案。
1. 指生汇报组内思考、旁批的内容。2.交流
所解决的问题的答案。2.其他组进行补充或
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总结学习方法
1.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学到了哪些有
关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方面的知识。
2.布置任务,阅读第11课,提出自己感兴趣
的问题,尝试自己完成第11课的学习。
第
六
课
时
《故宫博物
院》
一、谈话(或复习)导入新课。
二、明确阅读任务,并尝试阅读。
三、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1.说说针对学习任务中的问题,组内同学是
怎样阅读的。(阅读方法的呈现。)
1. 读懂《故宫博物
2.展示自己组内的阅读成果。
院》一课中给出的
(
在展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如画一
阅读材料,借助工
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图要怎么画,除
了画图,
具书等解决不理解
采取这样的参观路线的理由是什么,这点同
的词语的意思。
样要讲清楚,否则,别人不会信服。游故宫
2. 结合课前导读
为家人做讲解,强调讲
解时的语速、语调、
中给出的问题,借
讲解顺序,注意将所要讲解的事情有条理地
助本
单元学到的阅
表达清楚等。) 蒋继凯
读方法,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相关问题。
1. 梳理本单元关于阅读方法的相关知识,提
3.
梳理本单元学
醒学生要熟练掌握这种阅读的方法,
以提高
到的阅读方法,并
今后阅读的速度。
在今后的阅读实践
2. 进一步
拓展:当生活中有了疑问,除了可
中加以运用,以提
以寻找相关的文章进行解题答惑外,还可以
高阅读的速度与能
寻找相关的书籍,从相关书籍中寻找问题的
力。
答案。
3. 思考延伸:结合本单元学到的阅读一篇文
章,选择重点内容阅读的方法,思考:对于一本书,我们将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张建伟 滕州市实验小学永昌校区
六上第3单元第1课时
9.竹节人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纳、凛”等15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3.
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脉络。
二、教学重点
1.
自主学习生字表中“纳、凛”等15个生字,读准20个随文注音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
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脉络。
四、教学准备
1.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借助文中注音,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及本课中出现的生词的
意思。
2. 了解“竹节人”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教师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竹节人》。通过预习,同
学们对“竹节人”有了一些了解,竹节人
是什么?(玩具)
2. 交流童年玩具,感受不同时代、不同玩具同样都能带给我们无限乐趣。 说起玩具,大家都不陌生,你都玩过哪些玩具?(生畅所欲言)那你们玩的玩具和咱们今天学
的玩具
有什么不同?(生说不同)
同学们现在玩的大多是电子类的产品。作者写的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距
现在大约40来年前
的事情。当时那个年代,电子产品几乎没有,但是自制的竹节人也给作者的童年带来
了无限的乐趣,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他的童年时代,感受他童年的乐趣。
(二)检查预习
1. 检查生字词读音掌握情况。
要学习课文,必
须先过字词这一关,本课课文较长,字词较多,通过预习,你能读准他们的字
音吗?
(出示本课生词)
豁开的裂缝 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叉腿张胳膊 威风凛凛
浑身疙瘩肉 赫赫伟绩 鏖战犹
酣 胡乱耸动 金箍棒 窦尔敦 偃月刀 一绺红丝线
风靡全班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弄巧成拙 攒着观战 跺脚拍手
咋咋呼呼
一哄作鸟兽散 悻悻然离去 虎视眈眈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念念有词 全神贯
注
忘乎所以
(指生分组朗读词语,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对生字的读音或停顿做必要强调)
2.
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对于词语,光会读不行,还要理解它们的意思,在预习的过程中,文中还有哪些
词语的意思不
理解,提出来,全班共同交流。
(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指其他学生帮忙
解释。)提问帮忙解释词语的学生:你是怎么理
解的?(交流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是对认真预习学生的肯
定。)
3. 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对于文中的生字读音及生词的意思看来大家都已经能够较
为牢固掌握了。课文比较长,认为课
文能够较为正确的朗读的同学请举手。
(根据学生情况调
整教学策略。如果举手的学生较多,就直接肯定学生课前的预习;如果学生
举手的较少,则给学生几分钟
的时间,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4. 检查课文朗读。
指生分自然段朗读
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较为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对
于学生仍掌握不准的字音要继
续予以强调。另外要随时捕捉学生句子朗读中存在的难点,指导学生
读好文中较难读的句子。
(三)梳理课文脉络
1. 这篇课文比较长,而且又是一篇散文。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
要大体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哪些方面的内容。
2.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
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
师随机梳理出文中最主要的内容,并适时
板书。
(1)竹节人是怎样制作。
(2)竹节人是怎样玩的。
(3)发现老师也玩竹节人。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六、板书设计
9. 竹节人
怎样制作。
怎样玩的。
老师也玩竹节人。
(陈兆翠
滕州市龙泉街道龙泉小学)
六上第3单元第2课时
9.
竹节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提出阅读任务,唤醒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分组解决阅读任务。
2. 关注
课文前的导读部分,初步感知“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
读方法等会有所不
同”的阅读方法。
3. 小组合作交流“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的部分,能够选
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
读,感悟作者是如何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这一部分进行介绍的,并尝试写玩具指南。
4.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感悟竹节人带给我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注
课文前的导读部分,初步感知“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
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
同”的阅读方法。
难点:小组合作交流“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的部分,能够选
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感悟作者是如何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这一部分进行介绍的,并尝试写玩具指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梳理文章。唤醒并梳理已知的阅读方法。
1. 同
学们,上节课我们熟读了《竹节人》这篇课文并且理清了文章脉络,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
要写了一个什么
故事呢?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概述课文。
2.
这篇文章使同学们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他对玩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
恋。
3. 我们发现,这篇课文很长。仅仅把课文从头至尾读一遍就需要很长的时间。通过上节课的学
习,我们也知道,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如果我们只解决文中描写的某一个方面
的内
容,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提高效率呢?
出示:
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师
:比如,这篇课文的开头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三个学习任务,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这
三个学习任务
4. 明确了学习任务,再阅读一篇文章时,针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
篇课文呢?大家可以结合这课教材给你提供的信息及你自己平时的阅读经验,谈谈你的想法。(引
导学
生关注课后的阅读方法提示。)
5.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总结。
通过大家的
交流我们发现,要解决文中的某一个问题,首先要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段落,然
后再认真阅读,提取我
们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解决的问题不同,重点关注的段落也会不同。
那么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我们应该
关注文章的哪些自然段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到相关段
落。
生浏览思考后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3自然段
8—20自然段)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8—29自然段)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20—29自然段)
6. 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已经明确了每个任务应
该关注的内容,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
也会不同。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章时都用过哪些
阅读方法?
生回顾,交流。
7. 教师总结读熟方法:通过刚才的回顾和交流,我发现同学
们在阅读的时候会运用到很多不同
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写读法、跳读法、
浏览法、再读法等。
(二)明确任务,师生合作,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一。
1. 师:明确了每个任务所在的自然段,而且梳理出那么多的阅读方法,相信接下来的学习同学
们一定会特别高效,现在老师将和大家先来共同完成第一个任务。
2. 出示第一个学习任务 (1)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应该重点去关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第八到二十段,为了了解作者是
如何
写玩具指南如何玩这个玩具的,你会运用哪些阅读方法来学习呢?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学习提示,指生读。
先自主学习在书上做标注,然后交流。在
交流的过程中,要先说出自己采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
再说出通过这个方法收获到了什么
。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书上做的标记,重点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及时<
br>发现可圈可点和需要纠正问题的地方,汇报的时候重点关注可单独拿出和全班同学交流)
3.
交流汇报。
(1)预设1:通过默读第三段自然段我了解了这一段作者具体介绍了竹节人这种玩具的基
本制
作方法。
师:的确,默读更有助于思考。那作者是如何描写让你清晰明白如何做竹节人玩
具的呢?咱们
在默读的基础上把这一段精读一下,精读会让你的想法更加细致化。并且用简洁的语言把竹
节人的
基本制作过程写一写。
指生汇报如何做竹节人。
教师针对学生写的情况进行
必要的总结:描写非常有顺序性,先写如何做身子,再写装四肢的
办法,描写还非常详细,使人一看就知
道如何去做。我们写玩具制作指南的时候就可以像作者这样
进行详细的有顺序的描写。
(2)预设2:学习教别人玩玩具的部分时,因为段落比较多,我就先浏览了一遍。
师:浏览能让我们快速的找到最需要的那部分内容。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呢?
出示8--
10自然段
对于特别感兴趣的部分,我们应该再读,再读会有更多的收获,请所有同学都再读这一部分
,
用自己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玩这个竹节人。
生再读,交流玩法
小结:看来,再读自己已经读过的文章或段落,会出现不同的感受,记忆会更加深刻。
(3)预设3:第11-20小节中,有很多词语和句子特别有意思,我就在旁边做了批注。
师:做批注就是我们说到的写读法,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以前的学习中经常用到。这是一种有
思考的阅读
,是一种有个性的阅读。
你给哪些词语或句子做了批注呢?读句子交流你所做的批注。
a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
b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c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
,用铁丝系一缕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竹节人粘
上一个橡皮擦雕就的脑袋,做了一
顶纸盔甲。
刚才那些句子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活泼,这个时
候
你认为应该用哪种阅读方法才能所有人都感受到作者独特的语言特点呢?(朗读)
谁能来读一读刚才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师小结: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在作家的笔下,竹节人
变得有血有肉,仿佛真的成了一名壮士,
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我们要教给别人玩某个玩具的
时候也要赋予它人的情感,将它写
得有血有肉才会更吸引别人来玩这个玩具。
(三)
总结方法,尝试练笔。运用方法自学其他任务。
1.
谁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为了完成任务一都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
指生回顾:默读、快速浏览、写批注、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等。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不同的阅读方法的确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同学们运用
今天所学自主学习剩下的两个任务,我
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 修改自己课堂上的小练笔,读给别人听一听。
2. 自主学习任务二、三
五、板书设计
9. 竹节人
详细,有顺序性
目的不同
语言生动活泼 内容不同
方法不同
宋乐敏
滕州市实验小学永昌校区
六上第3单元第3课时
9. 竹节人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感悟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 小组合作交流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的部分,抓住文中生动有趣的语句,体会
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
诙谐。通过有感情朗读,再现当时有趣的场景。
3.小组合作交流“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的部分
,能够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感悟作者
是如何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的写作顺序对这一部分进
行介绍的,尝试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
4.
复习、总结“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的阅读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
和幽默诙谐。通
过有感情朗读,再现当时有趣的场景。
难点:小小组合作交流“讲一个有关老
师的故事”的部分,能够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感
悟作者是如何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的写作
顺序对这一部分进行介绍的,尝试把故事写得生
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阅读方法,导入新课。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阅读目的的
不同,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不同的阅读方法,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都采用了哪些阅读的方法,这些阅读方
法分别又有哪些优点?
2. 生回忆阅读方法。
3.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完成第二、第三个任务,看我们又能获得怎样的阅读方法?
(二)分组合作学习
1.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任务,组内共同商议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完成选择的阅读任务。
2. 小组简单汇报交流,打算采用怎样的阅读方式完成选择的学习任务。
3.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出示自学建议。
学习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阅读建议)
(1)阅读全文,找到能体现竹节人带给人们乐趣的句子,画一画。
(2)在语句旁边作批注,表达自己的看法。
(3)和同桌交流,说说玩具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学习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阅读建议)
(1)关注相关内容,看看哪些段落可以略看。
(2)和同桌交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怎样讲好故事?
(3)争做讲故事能手。
(三)学习成果展示
汇报展示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小组长与
全班同学分享获得的阅读方法,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点展示小组的
展示情况,并给出合
理化的建议。
1. 抓住文中生动有趣的词句,体会童年乐趣,寻找读书方法。
预设(1):作者是怎样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
明确:自己做玩具,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
让我们通过课文再来仔细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乐
趣。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画出最打动你的句
子,想想他到底是哪一点打动了你?
明确:句子有无特殊描写手法,细节的生动点在哪里?
预设(2):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怎样读,才能感受到传统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这样把桌子上
的裂缝比喻
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这样的修辞方法使语言幽默诙谐,读起来也
生动有趣。
预设(3):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怎样读,才能感受到传统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学生通过“黑虎掏心
”四字词语、“咚锵”拟声词、还有五个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
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
,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
投入、痴迷和喜爱。
师引导
: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同时,这三个词常用作武术招式名,
形象而生动,突出
了招式的威力强大,也就可见竹节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了。第18自然段中的
一组拟
声词让人联想到戏剧中渲染气氛的锣鼓。这两段用简洁的文字烘托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
烈的场面,同
学们斗竹节人时的场面犹如武林高手过招,又似千军万马酣战的古战场,气氛活跃、
阵势浩大。同学们还
等什么,小组之间读一读、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们斗竹节人时的场面比赛最紧
张、热烈!
生尝试反复朗读,边读边想想当时“战斗”时的场景,感受玩游戏时的快乐心情。
2.
联系实际,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走进人物,体会童年乐趣,寻找读书方法。
(1)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怎样读,才能感受到传统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
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
趣。我们在生活中
玩起来也是这样手舞足蹈、忘乎所以!
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走进文中人物,与文中作者一起玩玩具
,一起欢笑,课文就一定读得
声情并茂,打动读者。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读一读吧!
3.
画面想象,体会童年乐趣,寻找读书方法。
预设:
文中第22段中描写老师神态、动作的词
语“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等都表
现了老师的严肃,可怕的形象。
生:想象老师狰狞的面孔,还是忍不住玩的诱惑,体会出传统游戏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乐趣。
……
小结: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中苗的画面,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画
面。
因此,我们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很好的<
br>读书方法。
师小结: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
,玩玩具
的部分,还可以利用想象画面、抓住文中生动有趣的词句、联系生活实际,走进文中人物等都能
使
课文读起来。用声音表现出我们声情并茂,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汇报展示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
组内交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怎样讲好故事?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故事讲清楚
预设:起因:我上课玩节人
经过: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结果: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2)关注人物形象-
将故事讲出趣味
预设: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从这
些神态
的变化,看似前后矛盾中体会出:老师“怒气冲冲”是因为“我们”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并不是
因为他不喜欢竹节人。这并不会影响老师形象,相反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老师形象。
(3)把自己当做书中人物—将故事讲生动
预设:“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
满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
沮丧化为乌有”了体会出:当“我们”看到老师玩竹节人的那
一幕时,肯定惊奇于孩子们喜爱的竹
节人竟获得了老师的青睐,原来看似严厉的老师也有那么可爱的一面
,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很开
心。同时,“我们”也因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给了老师一个放松、玩乐的机
会而感到自豪。老师玩
竹节人的一幕也成了“我”关于竹节人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了。
……
师小结:可见将故事讲生动有趣味,首先要要讲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次可以关注
人
物形象、把自己当做书中人物等,还可以在尊重文中的叙述内容外,借助前文的描写,加入一些
合理的想
象,如老师怎样玩的,动作、神态、“音效”等渲染气氛。
3. 师生共同点评,提出合理建议。
4. 其他同学习任务小组的展示或补充。
(四)回顾总结,掌握阅读方法
1.
回顾本课阅读方法,说说你都掌握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生交流本节课用到的关于阅读的方法,如品味作
者语言的幽默生动与夸张;边读边想想玩游戏
时的画面;有感情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加入自己合理的想
象按照一定顺序讲故事讲生动等方法。
2. 师总结指导阅读方法
两个小组有两种不同的阅
读目的,我们分组学习,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内容,采用不同的
阅读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读文章
时,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
以提高阅读速度。比如,你是带着‘写玩具
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阅读,遇到文
中写‘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时,只要
浏览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指导比较有针对性,
可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
(五)作业设计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写有关你童年玩游戏的趣事。
五、板书设计
9. 竹节人
画面想象
抓住文中生动有趣的词句 体会童真童趣 寻找读书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走进文中人物
写作顺序 事情发展
讲好故事
张妤 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小学
六上第3单元第4课时
10
宇宙生命之谜
(第一课时
)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文中生词的读音及意思。
2. 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3. 阅读课前导读,明确导读主要内容。
4. 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导读中的问题“宇宙中
,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课文中的旁批部分,跟
随作者经历一次阅读思考的历程。
二、教学重难点:
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导读中的问题“宇
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课文中的旁批部分
,跟随作者完成一次阅读思考的历程。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 复习导入:在《竹节人》一课的学习中,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有关阅读的方法呢?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小结:在学习《竹节人》时,我们通过快速
阅读,找到与读书任务相关的内容,然后仔细阅读,
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完成了不同的阅读任务。
这节课,我们走进第10课
《宇宙生命之谜》,
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看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又能了解到哪些好的阅读方法。
2. 明确学习任务:请同学们打开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找到课前导读部分,读一读,说说你从中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交流从课前导读中了解到的信息。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方面:一是
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二是当生活中有了疑惑之后要有寻找文章去解决困惑的意识。同时要养成积极、
主动寻找相关文章
并获取相关信息的习惯
3.
出示: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作者有了上面疑问,并且找到了这篇文章,这节课就跟随作者开启我们的探索之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听写,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课文中的词语你都会写了吗?请大家拿出课本,准备听写。
尚未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生命之谜
沙漠 磁场 抵御 海盗 摄氏度 嫦娥奔月
评价反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指导学生写好“御”“磁”等生字。
2.
指生朗读课文,检查课文是否能正确、通顺且较为流利地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相机理解:“沧海一
粟”“着陆”“厌氧菌”“温室效应”“辐射”等生僻词语的
意思。
3.
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师:要想解“宇宙中,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疑惑,我
们要知道课文都写
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通过预习,你读懂课文了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课文每个自然
段写了什么?
学生分组学习后交流。
预设:
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
第2-4自然段:做出假设,地球
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同时,科学家依据生命存在的
必要条件得出,水星、金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上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5-8自然段:对火星进行科学验证,得出火星表面也没有生命存在的结论。
第9-10自然段:得出结论,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三)跟随作者完成阅读、思考的过程。
1. 师:通过第9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一篇文
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
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为了解决“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
”这个问题,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梳理,
再次浏览课文,想想我们应该重点阅读哪些内容。
2.
引导学生交流:2--8自然段
3. 关注旁批,引导思考
导语中的同学,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边读边思,你在课文中找到他的思考痕
迹了吗?
(引导学生关注旁批)板书:旁批 边读边思
4.
以小组为单位,跟随作者边读边思,完成: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
存在?
出示阅读提示:
1.跟随作者的思考,快速找到相关内容。
2.圈画重点词句,提取关键信息。
3.加工整理,有条理的汇报。(汇报时说清楚你的观点,同时说一说你们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方式:通过快速
读、浏览等方式筛选出重要的段。对于和问题相关的内容
再认真细读,必要时多读几遍,适当做批注,做
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有的段落与问题关系不大,
可以略读,知大意即可。
(四)学生梳理出问题的答案,在全班内交流。
1.(交流前,提醒学生,在交流问题的答案时,注意表达的条理性。)
请大家根据这样句式进行交流:
我们组认为,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
上(“可能”或“有”)生命存在。我们的依
据是 。
2.
预设:
(1) 第3自然段,这一段我们利用勾画关键词语的方法,找到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 <
br>同学们都来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你认为我们依据什么快速而清晰的找出生命存在的四个条
件?
(引导学生关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预设:这样
的表
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条理清晰、翔实充分。)
(2)第4自然段,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以如临其境的形式来感受水星上三四百度的温度
中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
师:是的,这位同
学结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了水星不可能存在生命。那么,我们生活体
验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呢?
预设:a.
金星缺氧缺水,有厚厚的云层,加上“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也不可能
有生命存在。
预设:b.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低于零下一百四十度,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
课堂中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完成本自段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同样在课文旁
作出旁批。)
师小结:结合第3自然段描述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加上我们的生活体验,我们推敲出水星
、金
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上是不存在生命的。这说明,在太阳系,很难有生命的存在。
可是,在浩瀚的宇宙中是不是就一定没有生命的存在呢?只通过这一篇文章就得出这样的结论,
似乎也过
于武断。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现有的信息不准确,我们也需要查查相关的资料
加以判断。 <
br>(出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旁批及课后泡泡语中的部分。同时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生成,肯定
学生
的合理认识。)
(五)总结学习的方法。
1. 总结:这节课,我们在解决“宇宙中,除了
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一
问题时,我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再次回顾梳理阅读策略与方法。
(除了引导学生关注第9课相关阅读知识的运用外,还要
注意,本课提供的信息,即当生活中有
了疑问时,首先要养成寻找文章去解决问题的习惯。然后根据需要
,择取重要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2)作业:根据课后作业中的阅读任务,再次阅读课文,经历思考的过程,初步完成阅读任务。
五、板书设计
10.宇宙生命之谜
关注旁批 边读边思
孙彦芹 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六上第3单元第5课时
10
宇宙生命之谜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所学到的“依据不同
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内容”的阅读策略,仿照课文
旁批中的阅读思考过程,尝试完成课后
另外两个问题的阅读思考过程。
2.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寻找相关文章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思考的方法,提升学生快速阅读的能
力。
二、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到的“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内容”的阅读策略
,仿照课文旁
批中的阅读思考过程,尝试完成课后另外两个问题的阅读思考过程。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寻找相关文章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思考的方法,提升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
上节课,我们是怎样解决“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一问
题的? 指生交流:(如熟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思考,筛选重要信息;仔细阅读,找出
问题答
案等。)
2.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二个新问题。
3. 课件出示问题:
问题一: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问题二:人类是否可能移居火星?
(1)指生读两个问题
(2)下面,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二)分组阅读,习得方法。
1. 小组学习指导。
(1)明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要解决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进行阅读的方法。
(3)自主阅读:运用上节课所尝试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找到相关内容仔细阅读——小结,
找出阅
读问题答案。
2.小组学习。
边读边思考,练习做旁批,经历思考过程,找出问题答案。
3.小组讨论交流。
针对阅读问题,交流讨论自己的阅读成果。
(1)阅读内容的确定。
(2)阅读方法的选择。
(3)问题答案。
4. 小组交流展示阅读成果。
问题一: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1)阅读内容的确定。
①谁来说一说要解决这一问题,要重点阅读哪里呢?
指生交流,明确:第三小节。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
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
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
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
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
密相关,没有水,也就
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
存,但氧气和二
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②展示旁批,了解思考的过程,说说大家怎么找到的。
你旁批时都写了什么?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己的旁批内容,全班学生了解该组学生的思考过
程及旁批成果。)
(2)阅读方法及阅读过程。
①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生命存在应具备的条件介绍清楚的。
指生交流:
本自然段是设问的形式,先问后答。
条目式说明,一是,二是,三是,四是,共四条。
列数字:零下五十,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
用词准确:“至少”“适合”“必要”“适当”“足够”等。
(3)你是否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呢?谁来简要的说一说。
指生交流: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
,至少四条:适合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的大气、足
够的光和热。
(4)知道了“科学家
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太阳系的其他星球是不
是具备这样的条件?
①请同学们默读第4-8自然的,圈出文中提到的星球,思考它们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从
哪里看出
的?
②学生自主圈画学习。
③指生交流明确:
水星 不具备
离太阳近,温度高达三百至四百摄氏度
金星 不具备 缺氧,缺水,温度极高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不具备 离太阳很远,温度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
火星 不具备 温度很低;水汽极少;大气稀薄;无臭氧层,不能抵御紫外线。
④结论:看来,太阳系的其他星球没有生命存在。
过渡:同学们太棒,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人类是否可能移居火星?
(1)用相同的方法交流问题二。
(2)阅读内容:第5-8自然段。
(3)你认为人类是否能移居火星?为什么?
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人类是否可能移居火星?为什么?
②小组达成意见:能或者不能
③小组成员合作,列举支持本组观点的条件。
④全班同学分正方反方,陈述观点,写到黑板上。
能:①火星与地球相似,自转时间相近 ;
②倾角相近,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
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③随着科
学的发展,人类可以克服困难,移居火星。
不能:①火星非常干燥,水汽含量极少。②火星的大气层非
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
氧气含量极低。③火星表面温度很低。④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
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
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⑤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⑥
在火星表面的取样培养中,
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5.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
好。移居火星,确实存在着种种困难。但科学的飞速发展又让很多不
可能变成可能。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
,为科学的发展做贡献,为移居火星做准备。
(三)总结阅读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有关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方面的知识。
阅读方法:浏览、
默读、出声读;品词析句,关注语言;整体把握,关注构段方式;关注问题,
体会说明方法。
阅读策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重点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四)布置任务。
阅读第11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尝试自己完成第11课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宇宙生命之谜
阅读问题:
有无生命 移居火星
阅读内容: 第3自然段
第5-8自然段
阅读方法: 浏览、默读 浏览、默读
品词、理层次 理段意
问题答案: 没有生命
未知
连士华 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六上第3单元第6课时
故宫博物院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故宫博物院》一课中给出的阅读材料,借助工具书等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
结合课前导读中给出的问题,借助本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3.
梳理本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前导读中给出的问题,借助本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
梳理本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能
力。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师: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课
1. 复习交流阅读策略。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在阅读策略上有哪些收获?
预设1.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预设2.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预设3.根据阅读目的选
择重点段落。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看几遍。有的
段落和我想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
就不需要细读。
预设4. 在明确目的、读懂文章、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正确选择与问题相关的内
容。注意
精读与略读,提高阅读效率。
2.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前两课的
阅读方法,完成第11课《故宫博物院》的学习。课前导读部分提供
了两个任务,你会根据不同的任务怎
样阅读以下材料?
(二) 明确阅读任务,并尝试阅读。
1.
明确任务,指名读“阅读任务”。
课件出示
①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②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2. 合作学习,分组尝试阅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阅读任务,并尝试阅读。
教师巡视辅导。①根据阅读任务有没有准确选择阅读材料及相关的段落。
②有没有做到精读与略读。重点部分要多读几遍。
③注重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学习成果。
(三)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1.
说说针对学习任务中的问题,组内同学是怎样阅读的。
预设1. 选择阅读任务“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
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重点阅读材料一
和材料四。在读懂材料一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段落细读并
做批注。最后小组合作绘制故宫参观路线
图。
预设2. 选择阅读任务“选择一两个景点,游
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重点阅读材料一、
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读懂3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选择需
要的重点段落细读并做批注。最后选择一
两个景点做讲解。
2. 展示自己组内的阅读成果。
任务一组展示“游览路线图”。
路线一:午门——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
—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钦安殿——神武门 <
br>路线二:午门——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景运门
——
斋宫——诚肃殿——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
——神武门
路线三:…………
路线四:…………
教师引导:参观路线图并不唯一。思考,如画
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图要怎么画,除了画图,
采取这样的参观路线的理由是什么,这点同样要讲清楚,
否则,别人不会信服。
预设:我们带着阅读问题,重点阅读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读懂材
料一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段落
细读并做批注。圈划主要景点,然后仔细阅读材料四然后按照由南到北的顺
序绘制了游览故宫的示
意图。故宫的主要景点在一条中轴线上,按照我们绘制的示意图游览既省时间又不
会落下主要的景
点。
任务二组展示“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教师引导:游故宫为家人做讲解,强调讲解时的语速、语调、讲解顺序,注意将所要讲解的事
情有条
理地表达清楚等。
(四)拓展延伸
1.
梳理本单元关于阅读方法的相关知识,提醒学生要熟练掌握这种阅读的方法, 以提高今后
阅读的速度。
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②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重点段落。与问题相关的
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看几遍。有的段落
和我想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
③在明确目的,读懂文章,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正确选择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注意精读与
略读,提高
阅读效率。
2. 进一步拓展:当生活中有了疑问,除了可以寻找相关的文章进行解题答惑外,还可以
寻找相
关的书籍,也可以上网查阅相关材料,从相关网站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3. 思考延伸
:结合本单元学到的阅读一篇文章,选择重点内容阅读的方法,思考:对于一本书,
我们将怎样有针对性
地进行阅读,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五、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阅读目的不同 方法不同
选择重点部分 反复阅读
精读略读结合
提高效率
蒋继凯 滕州市荆河街道西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