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学习文档
精典个性签名-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优秀说
课稿
说课设计
《圆的周长》说课稿
隆湖四站小学 赵维科
一、 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
在学生以
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
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
,
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
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
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
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
导论证过
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
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
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
的计算方法、理
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
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第 1 页
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②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
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
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激发民族自豪
感。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
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
“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
的周长计算公
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
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
br>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
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
学习
小组,每组中学生的层次不同,并要求学生配备直尺、
绳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
法测量周
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
第 2 页
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操作
、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交
互运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探究、
发现、解决
问题。
三、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我所准备的教具有直尺、圆形硬纸板、绳子、剪刀,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的学具有直
尺、圆形硬纸板(大中小各一个)、绳
子、剪刀。
四、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这样设计课堂
结构: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用
什么计量单位?再启发学生说出圆周
长的含义,然后组织学
生通过三个活动理解圆周长的含义、认识圆周率、推导圆周
长的计算公式
。接着安排练习巩固知识并引导学生用于解决
实际问题,最后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我的设计意图是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并通
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加深理解,随后安排的
基础题和实践
题,及时地巩固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
五、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我用生动的故事一下子吸引
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
第 3 页
又自然引出课题。】
教师先拿出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
知。
1、认识圆的周长,归纳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学
生通过指一指、
摸一摸,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合作交流,用
学具试一试量出圆的
周长,教师引导总结测量圆周长的基本
方法:绳测法和滚动法。
2、
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疑问一:用滚动法帮小兔出跑道的长吗?那绳测法呢?
疑问二: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那圆的周长
我什么有关系呢?
层层设疑,利用学具
(大、中、小三个圆)引导学生小组合
作将课本63页的表格填完整。圆的周长(cm)
直径(
cm)
圆的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
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通过计算、汇报,讨论发现“圆
的周长总是
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圆的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
与
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3、自学圆周率,引导推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利用
课件介绍圆周率,并利用汇报的形式
得出本课的重、难点:
第 4 页
圆周率的概念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设计
意图:通过动
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活动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
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实三个教学目标。】
(三)实践应用,
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
一层次:基础题帮助小兔计算直径是100米的圆
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2、第二层次:判断题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
绕赤道走一圈大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3、第三层次:拓展题老师想知道文峰中路
那棵老槐树的
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设计意图:帮助学
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
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
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
活
。】
老师问:能过今天的学习,你
(四)归纳总结,共同提高
有什么收获
?
六、说板书
学生答:我知道了……我学会了
设计意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这样突出
了本
课的重点和难点。
七、设计理念课前,我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贯穿始终,不仅
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探索新知埋下了伏笔。课中,
第 5 页
我采用多
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习的多样化。郭
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
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
精神。”
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