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优秀说课稿

余年寄山水
707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4: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山西省招生考试中心-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网



人教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
全册优秀说课稿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版权所有,违法必究)



1 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敖阳小学 温小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亿以内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
学程 序三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
一是教材内容:《亿以内数的认 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大
数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数 的基础上扩展的,
让学生感知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亿以内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能为以后读数写数、认识亿以上的数做好铺垫。
二是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
识目标:认识亿以 内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数位数
级等概念,初步认识亿以内的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操作、分析等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从课堂中渗透爱的教育。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识计数单 位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数位、数级的概
念。并把认识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确 定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还为学
生准备了计数器,数位顺序表教学卡片等。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精神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主要尝试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以情境
教学法,激发学习欲 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实际操作法、设疑讨论法、引导
分析法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操作、思考、讨论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使他们在活动中学
会合作交流、发散思维、总结知识 。
三、说教学程序
并将教法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程序当中。以学生学为主导,我设计以下四个
环节: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上课一开始我创设以下情境,今年的8月8日,肆虐的“莫拉 克”台风重创
我国的台湾地区。请看,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激起学生心
中 爱的火花。台风无情人有情,暑假在希望工程培训班的敖阳小学老师们也自发
为灾区捐款了。我请同学们 读这组数据,重点理解12280,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
单位和数位,这样的复习为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 铺垫。之后我改变一组更大的数
据,这么大的数到底是多少呢?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遇到困惑了,由此 激发了
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轻松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取材这样的情境,内容紧贴
生活,既 能巧妙的引入新课,还让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本课教学我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 生,以学生合作交流为主,逐
步探究新课内容。我将新课知识分以下两大类进行教学:
1、认识计数单位和他们之间的进率。
同学们已经学过个十百千万,可比万大的数,到底是多少呢?引导学生探
讨。 首先我设计小组 操作一:重点理解计数单位十万,同学们都知道一千一千
的数,10个一千就是一万。那么一万一万的数 呢?拿出计数器拨一拨 ,想一想,
议一议。有了学生的理解,再以课件动态演示,形象总结这一知识。 一万二万一
直到9万再加一万是10万,满十要向前进一,得出万的左边就是十万。十万的
认识 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理解了十万,我想百万、千万、亿的认识,可以放手让
学生自己来理解了,这正是发 挥学生自主性探究知识的好机会。于是我设计小组
操作二:
(1)十万十万的数,10个十万是多少?十万位左边就是什么位? (2)一
百万一百万的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 百万位左边呢? (3)一千万一千万的
数呢?
借助计数器,带着这些问题在小组内实际操作,积极探讨,通 过学生的交流
和老师的指导,我想他们很容易得出答案。小组内总结出的想法,让学生代表上
台 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的收获,让他们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和喜悦。轻松
得出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 个百万是一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也许有的学生不
知道亿这个概念,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加以点拨。在新 的教学理念指引下,这样的
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变老师教为学生学,在学生的动手动口 动
脑中很轻松的突破本课这一难点,从而很好的认识这些新计数单位。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有了这些知识做铺垫,我直接提问: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学
生举 例中,结合满十进一这一特点,不难知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是10,并强调相邻的重要性 。 2、认识数位和数级。
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学生们会知道他们的数位分别是十万位、 百万
位、千万位和亿位,并整理成数位顺序表表。
数位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那么怎样 能更快更准的把它记下来呢。为了
便于记忆,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将这些数位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几 组呢?有
了这样的问题,我让学生内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将想法填在整理好的数位表学习
卡上, 也许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分法。这时告诉学生为了便于计数,在数学里统一
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 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分为万级,
今后还要学习亿级等更大的数级,这样的设计打破陈旧的 传授式课堂教学,在学
生的探索中获得新知,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知识的能力,又可很好的把握数< br>位顺序表和数级这一重点。
认识了本课概念,及时找出导入新课时的数据:全国小学生捐款1 258000
多元,说说每个数字分别在什么位?各表示多少?了解每个数字代表的数值, 这
样就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亿以内数的大小。
(三):知识运用,全面扩展
基础练习:填一填和判断题加深对本课计数单位、数位等数学概念的理
解。 拨数活动: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些数,从生活中收集数据,体会数学知识来
源于生活。
猜数游戏:猜一猜下面的数各是多少?提升对数的感悟。
开放性的活动: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用到了亿以内的数?发散学生的思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一组有代表性的图片中扩展。更深刻了解大数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知识与生活联系。试着读读,不会读没关系,这正好为下
节课读数的学习留下了悬 念。
体验素材:到底亿以内的数有多大呢?这是我留给学生的体验素材,让他们
自己去体会 一亿的大小。我设计的练习形式多样,既注重对知识的巩固,又让他
们在游戏中获知,在活动中扩展,感 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取爱数学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总结收获
对于板书,我注 重知识性和概括性相统一,力求体现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新
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我利用板书总结全课,让 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梳理能力,让他们体会到获得知识的自豪。
以上就是我这堂课教学的设计,谢谢!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
育英小学 胡平宁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
本课课题是《亿以内数的认识》 ,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
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计数单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亿以内
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生活中
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知
道亿以内各 个计数单位、十进制关系,掌握数位顺序,知道数位、数级,会读亿
以内的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 的读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
序表 ,理解位值的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一些科普知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清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和数位 表,
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体会更大数的实际意义。
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表现在每级中间或 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必须让学生明
白哪些情况下读0,哪些情况下不读0。
四、教材编排的特点:
本课教材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的,上节课提到学生熟悉的记 数单
位: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然后引出万级的计数单位:万位、十万位、百万
位、千万位 等计数单位,由于万级数都小于亿,所以教材把此部分的内容称为亿
以内的数,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又有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教材适当安排
了一些相关练习题,不仅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还有助于学 生对本节内容的消
化及巩固。
五、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搜集大数信息2条。 (二)说教法
一、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动手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
灵 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之所
以采用这种教法,是针对学 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
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 问题,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
学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
二、本课在提问方式上, 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
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基本 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
自主探索的空间。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三、密切了解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
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 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三)说学法
一、分层次安排数数活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把数直观的在计数器< br>上拨起来,帮助学生抽象和概括出更大的数。指导学生学会在动手中学,在实践
中学的方法。
二、在教学中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引导学生将更大数与身边可以感
受的具体“参照物” 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三、布置学生收集更大数的信息,让学生体会数据在描 述或交流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说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以
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 念,在设计教学时,我安排了以下几点:
一、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教师可先播放课件列举一些关于中国的数据,如:
我国南极长城站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17501 千米。我国陆地面积 9600000平方
千米 。截至2009年末,河北省人口已达到70344050人 。然后让学生用口头来
描述,觉得用原来 学的计数单位很难正确描述这些数据,从而引出新的课题,教
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内容。并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3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唤起学生对个级的印象,可以这样< br>设计: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读出这些数5464、6300、3005,小结万以内的读法,
精心 筛选,助您成功


指名说出万以内数位顺序表(数位、计数单位、及进率)。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并寻找和新知的结合点。让
学生自愿的学习新知,也更 容易掌握新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学生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 ,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主动获
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
是十万,十个 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教师板书:十万、百
万、千万。
然后让学 生观察板书,思考拨珠过程,教师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
数单位.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
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亿以内 的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说明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分清数位
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 位上的计数
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
上 „„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
认识数位分级: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 p>
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
万、百万、 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知识,并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板书,进一
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3、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 (1)出示不同的数
据:
510000 9407000 30050600
观察:各数有什么区别呢?(都是含有两级的数)
像这样含两级的数该怎样读呢?你能不能应用刚学过的知识再结合以
前学过的知识自己读出这几个数呢?
两级的数怎样读?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
情况下,“0” 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
法上有什么不同?
(用试读讨论方法,突破难点、鼓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总结亿
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思考讨论: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引导学
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
①看看这个数是几位数,根据 数位顺序表给这个数分级,每四位一级。②从
高位往低位读起:先读读万级,后读个级。读万级时,按照 个级的方法来读,只
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设计意图:本课重点是会读亿以内的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讨论,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交流,不仅自己明白了本课的重点,也了解了一些科普知识。先让学生回顾旧知,
同时通过拨计数器自然的掌握10进制在亿以内数的认识中照常使用,并了解计
数单位的作用和扩展。 同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主动
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应用知识,体验成功
1、出示第一题:学生对照数位表读出各数。
2、出示第二题:先读题,再让学生写数,然后全班交流。
3、出示第三题:引导学生通过销量逐年增加,联想到关心体育的人越来越
多。
4、知识拓展:用1、2、3、4、0、0、0、0这八个数字,试写出下面的数。 只
读一个“零”的数:10203400、10000234、20014300、32100004等 读出两个“零”
的数:10203040、31020400、10023004、30040120等 一个“零”都不读的数:
12340000、30001240、23004100、43201000 等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需要更灵活,也要联系生活实际,应体现数学从生
活中来又回到 生活中去。)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
高。) 五、课后作业
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亿以内的数?调查一下,把这些数写下来,读一
读。 六、说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读作:三千零五万零六百
板书简洁,突出重点,列举了亿以内数的各种情况下的读法,对学生掌握亿
以内数的读法有很大的帮助。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
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 位,并且
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
的读法 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
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 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
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正确读、写亿
以内的数.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 计数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亿以内加法和减
法,乘数和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 学重点是万级数的读
法和写法,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获取新知,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 br>综合能力.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材1页—3页,例1、例2,2页—3页做一做,练习一1
—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 数单位“万”、“十万”、
“百万”、“千万”和“亿”.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一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学
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
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造.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算盘、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1)、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万里面有( )个千.
(2、)( )个一百是一千,( )个一千是一万.
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师 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首先把“百
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 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
以内的数位顺序.
3.读数练习:
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学生进行读数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
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
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
(引导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后面类推亿以内数的读法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1)、投影出示:
①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944000人.
②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③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5471000千克,增值6705000
元.学生自由读一读上 面3句话.
(2)、导语:
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 常用到这些比万
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新授: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①学生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 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呢?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主动获取知识
的能力.)
学生根 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
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 万是一千万.
教师板书:十万、百万、千万.
②认识“一亿”:
用 刚才的方法,我们接着往下数,十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学生认知有
难度,可能会说出,十个一千万是十 千万,在这时,教师要同学生一起数,并指
明,十千万就是“一亿”.)
教师板书:一亿,并指出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看
投影:
自由读一读.(把抽象的数形象化)
③结合板书,教师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亿以内的
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
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①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②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板书: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写一个“位”字.
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③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 十、„„千
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千万
写在 千万位上.
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教师
出示卡 片:数字“5”,把它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同学分别说出它的计数单位.
④认识数位分级: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
四位为一级.个、十 、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
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知识,并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⑤反馈训练:
请同学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完成练习一1、2题.(灯片出示)
(3)、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先读出下面各数:
28、308、4007、3070








这些数都在哪一级?表示多少?
如果把这些数放在万级,又表示多少呢?
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数在个级时表示多少“个”
在万级时表示多少个“万”
(渗透个级数与万级数读法的内在联系.)
②教学例1: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珠算上分别拨上二十八万和三千零七十万.
学生对照数位表,先写出阿拉伯数字,然后自己试读这两个数.
引导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类推出万级数的读法.
同学之间互相汇报试读结果.
③反馈训练:2页做一做.
④思考讨论:
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读万级里的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在后面加一个
“万”字.
(4)、教学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
①出示例2: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观察:例2与例1的各数有什么区别呢?
(例1都是整万数,例2是含有两级的数)
像这样含两级的数该怎样读呢?你能不能应用刚学过的知识再结合以
前学过的知识自己读出这几个数呢?
②学生试读例2的三个数.
24600 640700 10030040
思考讨论:
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
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
(用试读讨论方法,突破难点:鼓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③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④反馈训练:3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第3题:读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通过此练习,使学生弄清个级的数与万级的数在读法上的联系与区 别,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法则的第二条)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充分说、读,面向全体,引导学生根据读数法则来读中间、末尾带
零的数.
3.判断:
(1) 4080500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
(2) 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
(3) 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
(此题考察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4.出示活动数字卡,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5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东关小学:黄静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对于本节课,
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
标及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加
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四课时,教学内容包括
教材13页例4及“做一做”和练习二1、2、6题。
2、教材地位和作用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
材一开始就联系生活,先呈现我国面积最大的6个省份的数据,并配以反应该地
区特点的图片 ,从小精灵的提问出发,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己探索比较亿以内
数的大小的方法,然后教材设计了一系 列不同层次的练习,意在巩固和发展学生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比较数的大小的 能力。本节教材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
是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亿以内 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对亿以内数
的深入认识;另一方面,学好了本节课内容,也为以后学习更大的 数大小比较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已经能够很熟练的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同时在本单元的 前3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知道了什么是数位、
计数单位、数级和位数,在这样的知识基 础上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会
比较容易的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亿以内的数上,进而 完成本节课的
教学任务,但在位数相同的数的比较时,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 年龄特点
和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②通过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
的能力。
2.过程与方 法: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比
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成功体验,增加学习 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爱国主义情
感。
(二)教学重难点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针对本节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学情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①创设情境: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 体验和理解数学,所以
本节课我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 br>境中掌握知识。
②旧知迁移: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万以内数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亿以内数的比较方法和它是相同的,所以我选用迁移类推法。
③引导法: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独立思考 、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
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 投入到探
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所以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亿以内数
的大小 比较方法,顺利突破难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 而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
①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课标明确提出:在第二学段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针对本节课教材特点,学生有能力探
索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②旧知迁移: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与万以内数的方法是相同的,所以选
用旧知迁移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③归纳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亿以内数的比较方 法,在学生初步得
出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方法,顺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自主探 索、旧知迁移、合作交流及归纳概括,使学生深入理解位数相同
的两个数的比较方法,既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
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
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接下来,
我再具体谈谈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 本节课的基础,所以首先通过游戏的
形式,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回顾了旧知,还为后面旧知的迁移 作好了准备。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针 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带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
山”的情境,然后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在介绍六个省份的面积之后, 让学生自主选择两个省份进行比较
并汇报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使学生初步感知位数不同的好比较,而位数 相同的则
不太好比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合作交流,深入理解,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汇报(指名充分汇报、反复 汇报)得出位数相
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反馈练习
在 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后,通过基本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
固方法,熟练地进行亿以内数的 大小比较。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这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 的知识,又对本节课做
了拓展延伸,符合课标中“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 识。用集
体的智慧对个人的总结查漏补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6 2题和P18 6题
这两道题层次不同,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又是对 本节课知识的一
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七、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哪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设计意图: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 本节内容的总结和反思,使学生
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记忆新知。
以上就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评委对本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整万数的改写与省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整万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
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 教学整万
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目。
教学目标:
1、经历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的过程。
2、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万”为单位
表示数。 3、体会用“万”为单位表示事物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二、说教法和学法
借助第五次人口普查 、土地面积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多媒
体,展示生活中这样的大数目,让学生感受整万数 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设计理念
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身边的数据出发引出大数,从而让学生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去读数,激发学生的学
习欲望。 3、通过 师生共同合作、探讨认识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相关数学顺序
表,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一个逐步形成过程, 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培养了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 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
学习新知;三、巩固应用、深化新知 ;四、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吗? 学生答不出,教
师介绍。
香港回归的时间: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的时间:1999年12月20日。 师:
请同学们看这两面旗。
出示两幅旗的图片,介绍旗子的图案
师:这是我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一方面丰富学 生的社会知识,培养关心祖国、关
心香港和澳门的感情。并自然引出人口问题。)
2、交流读书了解到的数据信息。 师:你们想了解一下这两个地区有多少人
吗?请同学们翻开书第58页,自己读一读。 师:把自己读书了解到的数据和有
关信息交流一下。 学生说出两个地区的人口数。 香港:6780000人 澳门:440000

师:这两个数据是我国2000年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统计的结果。 (了解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数据信息和有关问题,使学生知道数据的真实性。)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据,并写出来。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数,
并写出来。
教师在数据后面写上“读作”两字。 请两个人板演。
师:来!一起检查一下,这两个同学写得对不对? (既是读写数的练习,
更是下面数的改写的实践经验。)
2、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据有什么 特点,然后指出: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
为单位的数比较简便。并鼓励学生自己改写。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数,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个级都是0。 生:
是整万的数。
师:说得对。像这样个级都是0的数,我们把它叫整万的数。在实际生活和
使用时,为了读写方 便,人们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如,我们知
道10000可以写成1万。
( 观察数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启发,在学生以有的知识背景下进行自主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己改写数的 正确率。)
3、交流、检查学生改写的结果。 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改写。
6780000=678万 440000=44万
(交流改写时的想法,一方 面分享、学习他人的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培养
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4、提出试一试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 7200000=720
万 ............
(在学生再次自主写数、改数和丰富的数据交流中,总结整万数的改写方 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使学生经历方法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改写方法。)
(三)、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1题,学生看图读文字,并写出横线上的数。 (感受大数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通过用两种方式改写,巩固学生写数,改写数的知识。) 练一练第2题,出示图片和相应的文字,要求学生读一读,再改写,最后订正,说说改写
的方法。
(再次感受大数与生活的联系,巩固改写的方法)
(四)、网络学习。
利用模 拟网络课件搜索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
生回家后,实际上网查一查。
(利用模拟课件,满足了解各省、市、自治区人口数的要求。启发学生课外
网上学习。)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了解到了那些知识?
3、你还想了解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我在设计板书时用红笔突出整万数的 改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突出
教学重难点,充分体现了板书的概括性,指导性。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求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 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和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用四舍五入法求 近似数。这部分内容
不好总结,但是与过去的旧知识联系紧密。由讲故事引入课题,进而渗透旧知,由复习省略百位、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类推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
数。这样引导,有利 于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近
似数。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四)说教法
这部分知识与旧知联系比较紧 密,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帮助学生
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出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 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首先由情景引入课题,
进 而复习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此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
行四舍五入,帮助学生类推 :
1、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那么省略万
位后面的尾数时 ,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要
强调,只要根据尾数的最高位,不要管尾 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2、千位上不满5怎么办?
3、为什么中间用约等号,而不用等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可
以用等号连接吗?
4、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五)说教学设计

(1)师:我们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把下面各数省略千位
后面的尾数,求 出它们的近似数.
4926≈5000 9375≈9000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根据哪一位上的 数进行四舍五入?(看
百位上的数,然后用“四舍五入”法)
师:比万大的数,也可以用 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板书课题:求近似数)
(2)出示例题6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84380 726310
a.根据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想一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怎
么求它的近似数.
b.分小组讨论,然后试做.
c.小组汇报结果:
84380≈8万 千位是4,舍 (不管后面的数字是几)
726310≈73万 千位是6,比5大,入
(3)练习: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63599≈6万 709327≈71万 637000人≈64万人
(4)教师质疑: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位后面的
尾数求它的近似 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讨论交流,引导归纳)
A、相同点:都是计数单位发生变化(从以“一”作单位变成以“万”作单
位)
B、不同 点:整万数的改写,改写前后数的大小不变,用等号连接;省略万
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值),数的大 小发生了变化,用约等号连接.
三、课堂练习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在○里填上“>”、“<”或“=”,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58140○62140 70265○120800
35万人○350000人 20万○199999
410200○409300 85万○850001
质疑:①20万 = 199999,因为199999的个位到万位每位上都是9,四舍五
入后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 万位上是9,再加上进来的1,是20万,所以这两
个数相等,这样想对吗?
学生讨论并归纳①比较大小要用原数比较.
②可把20万写成200000后再与199999比较.
师:那么85万 = 850001对吗?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40400 400400 44000 50004 9054
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0000=( ) 280000=( ) 2800000=( )
4050000=( ) 10070000=( ) 76410000=( )
4.写出横线上面的数,然后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1)北京西郊大钟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三十万零八十四个字.
(2)一个劳动模范退休后,用十多年的时间为国家栽树三十万七千五百棵.
5.思考题:填空
19□785≈20万 20□968≈20万
问:□内可以填入哪些数字?近似数比实际数大还是小?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哪个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有什么问
题吗?
五、布置作业
1.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40400 400400 44000 50004
2.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0000 280000 2800000
4050000 10070000 76410000
3.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
85079 319000 560890
430820 20114536 697010
板书设计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数.






数的产生说课稿
《数的产生》一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一节教学内容,它的< br>安排和选择吐出来数学的文化特色,与学生认识大数、理解整数的意义有一定的
联系。
说教材
《数的产生》讲述了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材通过列举
简 单的事例,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
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计 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说教学目的
1.我为本课时设置的教 学目的有三个:A、初步认识数的产生过程及自然数
的一些性质和特点;B、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 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
位顺序及相应的计数单位;C、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2.教 学目的设置的依据。通过数字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古代计数方
法介绍的探索与学习,对学生进行 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
的思想渗透,突出教学的文化特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
说教法、学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特殊 性,我设计的教法为“创设情境、引人课堂、必
要介绍、拓展视野、放开课堂、大胆探索”,学法为“收 集资料、合作探索、归
纳学法”。我认为通过师生通力协作,必定有满意的课堂效果出现。
说 教学流程

一、 数字情景导入
1、 师:老师请你们欣赏几幅有趣的画,想看吗?(课件展
示:用数字组成的美丽图画。)
师:这 是一个调皮兔娃娃正朝大家做鬼脸;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在碧
波荡漾的湖面上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这 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你在这
几幅图中发现了什么?
2、 实际数字导入(略)。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还真离不开数!
二、 合作探究(了解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1、 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了解数的产生。
2、 (师小结,演示课件):人类对 数的认识就是从结绳记
数开始的,那已经是300万年以前的事了。随着劳动的进步,各国相继出现了自己国家的数字,到这时数已走过200多万年了,又出现了我们今天使用
的阿拉伯数字,这个过 程又是900年。数就是这样产生的。
3、 独立探究,归纳总结十进制计数法。
(1)导入数位和计数单位。
(2)探索十进制计数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师:同学们请拿出你的题纸,试着把这张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展示
数位 …… 万







个级


数级
…… 万级
万 千 百 计数单位 ……
学生作品)
师:为什么要这样填呢?
指名生说。


师:你的想法很有 道理,这说明每4位是一级,那从右数第5位是?第九位
是?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强调:两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必须是“相邻”。让学生列举说明什么是
相邻。
师:那我们就把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d 计数法叫
做十进制计数法。(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4、读出下面各数
我国人口总数 位1295330000人,而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
000000000双,需要砍 伐25000000棵大树。
(启发学生把这些数字放在数位顺序表上。)
(1)读了上述三个数,你想说什么?
(2)联系生活,自主学习自然数。
三、课堂小结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自然数师无限的,人类对数的研 究也是无限的,从古人结绳记数发展的今天,
已经走过漫长300万年了,但仍然有无限的奥秘等待我们 去探索。同学们,让我
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世界,去创造更多数的奇迹吧!
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提纲挈领、引人注目”之功效,我采用图表法进行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
用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自然数
概念
0
教学反思
教学完《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我有如下感受:
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课前,我就布置了学生收集相关的“数”的产生
的资料,初步感知“数”的产生历 史及变化过程;上课后,我将数位的产生融入
“数的产生”这样大的背景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王国的博大 与神奇。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利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给予学生思
维的空间 。如:我在教学“探索十进制计数法”一节时,给学生提供一张不完整
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填写完整并 说出依据。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填写,
就会发现“相邻两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既而明白 :相邻两单位进率是十
的计数法就是十进制计数法,课堂效果十分明显。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三、困惑与反思:本节课对十进制计数法教学法的设计虽然取得了较明显的
效果 ,但对于“数位”、“位数”、“计数单位”这些概念该不该讲?怎样讲才
能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我感 到困惑。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西苑小学 四.三 陈江霞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的内容。
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
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
产生、发展的历史,并 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
标:
1 、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
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 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
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
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 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
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为此,在教学“数的产生和
十进制计数法”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 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
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 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
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 制计数法。
四、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 一心理特
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
学生的 认知能力。
五、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 在以师生
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
课的特 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
道。其实啊,我们跟 数已经成了老朋友了。但是你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这些数
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课件出示数的产生过程 。
2、教师应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准备好的小石子、绳子和木板,结合教材
中的三幅图来 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如何用小石
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如何用结 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又如何用在木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引出数学一一对应思想。
3、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 4、教
师利用课件展示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故事。
(二)、呈现新课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 4,5,…,
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的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 br>数。
(2)请同学们例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数,加深对自然数的印象。 (3)
请小组讨论研究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数
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 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
大的自然数。
2、十进制计数法
(1)、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到万级为止的数,但是,还有比
亿更大的数存在着 ,(出示数位顺序表)教师在计数器上现场贴上亿级的数位。
(教师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更大的数, 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为
顺序表后面用“…”,表示后面还有其他数位。)
(2)、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
(3)、小组讨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请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最后,
教师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名称,在黑板上板书。
(三)、课堂总结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2、全体回忆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
然数。
3、全体回忆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围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
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 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
在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教学理念来开展教 学活动。为此,我在精心组织下充
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
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充分显 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亿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
主讲人: 吴翠丽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的第九课时。
2 、教材分析:教材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通过
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的拟人素材 ,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的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
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 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
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及写法。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写法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出多
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 对
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
生对大数获得 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
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
数级,十进关 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
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 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培 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
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三、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 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
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 须获得有价值的数
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
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
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 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 程序。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的拟人素材,生动地
引入世界人口的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对照数位 顺序,安排了3个亿以上的
数让学生试读,先出整亿的数,使学生看出只需按照各级或万级的数的读法去 读,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然后出个级、万级不都 是0的数,教学中间或末尾
有0的数的读法。然后由学生自己探索读数的规律,进而进行练习巩固。
本课有两个大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的是二、三教学环节重复运用,即亿
以上数的写法用同读 法进行教学的。
练习设计了5道题,2道读法题,2道写法题还有一个思考题。最后是回顾
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评价。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全部内容
二、编写意图:
“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
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战士了算盘和计算
器的实际应用、 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
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三、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让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
目的计算,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
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外部结构及常用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 的四则
运算及同级混合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五:教学程序设计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创设情境,揭示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用实 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的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
琐,由此激发学生: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 地算出结果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
算工具?)在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再请 学生说说在
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的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
到数目较大或较繁的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 的内容,通过
交流计算器的应用场合,让学生感受计算器使用的普遍性。) 2、 合作学习,
探索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
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 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的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
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
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 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
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设计意图:这里创设学生充当 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使学生在同学,老师的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 功能。)
第二层次,探索,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首先提问: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会用吗?(学生基本会用计算器计算,
所以给予 学生表现的机会)我们来个比赛好不好?接着教师组织比赛,让学生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用计算器计算及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试一试
765+469 589×76 41600÷128 765+496-296 816÷68
×27
1、 10月1日,西山景区接待游客7358人,每人交纳门票费35元,这一

的门票收入有多少元?
2、 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照这 样计算一年(按
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学生先自己用计算器尝试操作,把计算 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请速度最快的
同学上台演示(实物投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探讨 ,交流,使
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步计算或同级两步计算只要从左到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同
级两 步计算不必分步操作。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基本上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组织比赛活动、让学< br>生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
互补充,让学生 教学生,从而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
学生不仅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的方 法,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应用,引导发现规律
①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两题,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②分组比赛,第1,2小组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第3,4小组必须
用计算器来计算。看看 谁快。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5+20 82-62 1000×5 76549+3568 87×45 1305÷45
(设计意图 :比赛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使学生感受到:对于一些可以
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 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
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 ,不可过分地
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③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先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
2857×5 142857×6
请学生先用计算器求出各题的积,然后观察各题中相乘的两个数及所得的
积,自主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做适当总结:这几
道算式第一个乘数都是1 42857,,第二个乘数分别是1,2,3,4,5,6,它们的
得数与第一个乘数一样,都是由1, 2,4,5,7,8这六个数字组成的六位数,
不过各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但如果把这个六位数的乘 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
一个圆面上,可以发现这六个积里各数字的排列顺序是一样的,只不过起点不同:
乘1的积是从最小的数“1”开始,乘2的积是从第二小的数字“2”开始,乘3
的积是从第三 小的数字“4”开始„„,乘6的积是从最大的数字“8”开始。
(2)再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先出示: 1×1= 4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让学生用计算器各自独立计算出得数,然后再出示 111111×
111111= 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
让学生再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让学生谈谈遇到的问题(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些数显示出来了)。
最后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 出后四题的得数,并
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及依据,确认发现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作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使学生体验计算器的有用性,提高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4、 后进行全课总结。
整个活动,老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设疑激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
体作用,使学生不仅 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与创造性,以及成功的喜悦,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3页~27页的
“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 和生产
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
在现实 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
能提高计算为今后学习电子计算 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
制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
②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 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
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③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力。
4、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
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生一台计算器。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
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 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 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 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
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力。其次要特别注意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
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 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
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课始时 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
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 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 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
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 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激趣法。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 “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
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 br>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
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拿出一个计算器)问:认识这个吗?生:认识!计算器 。师:是啊,
我们经常见到,那么,你会使用吗?生:(异口同声)会!师:那好,老师考考
你 们。(多媒体展示王叔叔的采购清单情境)。(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
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 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
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 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
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
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 么吗?谁来向
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
精 心筛选,助您成功


和键盘)
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 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
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 )
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归纳计算器的作用是用来计算的)
4、出示一组例题:2818+493= 2800-1798= 2191×35= 56÷7=
1033-6600+76014= 2345-39×21=(4人小组合作交流,并做好记录 ,然后汇
报,最后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在这几道练习中,我重点讲解了
“2345 -39×21=”这道题。由于学生使用的大多是普通型计算器,计算时,为了
方便就要用到“M+”键 和“MC”键,向学生讲清如何运用。
(以上设计,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争强好胜的 心理,通过
自主探索,大胆尝试,并通过教师的有效帮助,让学生自己认识了计算器的各种
按键 的功能,并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突破
了这节课的重点。)
(三)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向学生展示人类伟大的创 造过程和聪明
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四)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先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找出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9999×1= 9999×4=
9999×2= 9999×5=
9999×3= 9999×7=
②小组讨论找出式子的规律。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以上题目 ,让学生通过利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比较得数找规律填
最后三个式子。既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 脑思考、动口表达来参与学习过程,
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五)、联系生活,扩展延伸。
①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多媒体展示)
②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分成两队进行比赛,两队队员身高情况如下:(单位:
厘米)
一队: 162 154 140 149 156 139
二队: 136 157 151 158 150 160
你们知道那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回应了开头的引入。)
(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亿有多大说课稿
高桥小学 陈迪辉
一、教材分析
《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
体验,帮助学生 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
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 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
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 程,利用可想
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
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感受一亿有大 ,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
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三、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
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
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 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 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
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 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
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五、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
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
练学生的元认知 能力。
六、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 我们在以师
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
节课 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最后
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
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
由1个 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
成的、由10000个万 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 二.实
践操作 (一)称一称
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
滥了,波涛汹涌的 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
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 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
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 ,立刻展开救
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
过 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
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 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
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 ,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
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 百
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
都笑 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
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 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
吗? 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 (学生猜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 (学生
讨论)
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方案1、先称 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
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或用倍比关系算)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
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 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
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 ,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
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 2500000克=2500千克=5000斤
重,现在知道刘恩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 米,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
吧?
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 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
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 br>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
(学生计算)13×(2500×1000)÷400=81250(天)≈223(年) 知道
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 (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2、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 本一本的
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
成后 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
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反馈,指名读得数。
(3)进一步探究。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
合 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
后看书上的算式。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
么感想? 3、排一排。 谈话:刚才 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
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
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
度。
谈话 :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
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 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
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 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
成千米来算。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
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
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
(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
量、1亿秒有多长„„)
你能把你想研究的有关1亿的问题,设计方案写出来吗?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2 角的度量
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
英山畈小学:胡丽华
一、 教学内容
我执教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角”。本课内容是
第二单元 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起始课。
二、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 、射线和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
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 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生 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
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 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
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教学,我给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进
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能力训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
展空间观念。
素质培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形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 学情分析。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比较积极但还不够稳定, 知识和思维还是有
一定的局限性,操作口述能力比较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
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学法与教法。
在教法上,我注重学生对形状的直观感受,联 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采用设疑诱导法、启发式谈话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 展探
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经历过程获得新知。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多媒 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 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 在组内
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
与合作的 精神。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力促课堂的有效互动,努
力构建和谐课堂。力求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及参与者这样新的教学理念。
七、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提出目标
1、活动引入:你们用过手电筒吗?其实手电筒的灯光 也有数学知识,你们相信
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有关直线、射线和角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说明:数学来源于 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所以在引入的设计上,我选用学生最熟
悉的生活用品手电筒灯光上的数学知识来引 入射线及线段。因为学生熟悉,所以
他们感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二、独立思考,探究新知。
1、探究直线、射线的特征。
(1)自学课本。
学生自学课本第35页,独立思考直线、射线各自的特征。
说明: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
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习者为中 心。因此我让学生带
着这问题自学课本35页的内容,学生一边自学先独立思考,教师再来引导,因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此培养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组内交流。
学生相互交流自学的收获。
(3)汇报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 汇报,重点引导学生从线的形状、端点个数、延长情况
等方面进行汇报,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对线的 认识。在此环节中教师要特别
关注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互相质疑,以及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平等、 互动
的过程中认识直线、射线的特征。
(4)充分体验,建立表象。
教师要做好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展开想像。感知无限延伸。
说明:由于“无限延伸”的射线( 直线)在生活中难以找到直观形象的例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验到“无限性”。因此,在教学中我 尽可能创设机会,
让学生在一定的直观经验支撑下,经历“感知一表象一想像”的过程,使学生头
脑中直线和射线的表象逐步变得清晰,得以较好的体验“无限性”。 从而了解“无
限延伸”的特征。
2、整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1)小组讨论三者的关系。
师:刚才我 们分别认识了直线和射线,那么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线段有什么联
系与区别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一起 填表。

线段
射线
直线
图形



端点



延伸



长度



先画出图形,观察比较后再填表。
(2)学生完成后讨论。总结三种线的区别
板书:线段 两个端点 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 一个端点 向一端无限延伸
直线 没有端点 向两端无限延伸
(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3)做一做。
画一画,数一数,相信你们会有发现的。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①经过一点画直线。 ②经过两点画直线。 ③从一点出发画射线
说 明:这个活动我是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我主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
习方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断 地扩展和完善自我,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从而
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而小组合作,更是培养了学生团队 合作的意识。
(4)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
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说明:学生对直线的特征已有所认识 ,之后我再设计了一个画图游戏:我让
学生画经过一点画直线,经过两点画直线,过一点画射线。看谁画 得多,这样一
个简单的活动使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画法,也认识到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
历 “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发现规律,渗透极限思想。
在这里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 法为: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合作
交流法。让他们在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 等一系列活动中认识直线、
射线线段的特征,能得记得住,记得牢。
3.完善角的认识。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
从射线引入角的定义,并在黑板上演示过一点的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是
角。
说明:由过一点画 射线自然地引出角的含义,便于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学角的有关知识,又 一次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展
示自我的机会。
三、练习巩固,检测成效。
设计意 图: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学生应用新
知,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一个 重要阶段。单纯的习题练习,是有些枯燥无
味的。因而在练习巩固中,我创设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学 习情境,从而可以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把枯燥无味的习题放入五关,,让学生去闯关从
而激发其热情,让他们觉得学习开心。而设计的五道练习题,都是由浅入深,有
层次性,使每个学生在 练习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练习1、火眼金睛: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射线?哪些是线段?
练习2、明辨是非:几道典型判断题,这几题学生在认识中非常容易出错。、
练习3、选一选。
练习4、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练习5,下图中有( )条线段,( )条直线,( )射线。相对
于 前三道题,此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
学习。
三、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说明:我在最后的两至三分钟里, 利用一点点时间,师生共同来交流评价这
节课的表现及收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发现自我,并欣 赏别人。
(2) 师:今天,我们又进一步学习和认识了直线、射线和角。我们的知
识一天天 在增长,如果说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些线来表示你们日益增长的知识,
你们喜欢用哪条线来表示?
说明:在最后,我采用了一个寓意深长的结尾,耐人回味。我问学生,用今
天所学的线来 表示他们日益增长的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并让学生感悟到虽然知
识是无限的,但只要善于学习,知识是 可以日益增长的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中卫三小 马德虎
一、解读教材,说内容: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 br>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以后,进行教学的,它也是本单元
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 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
大量的学生活动,就是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 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
学生探索活动转变。把过去老师的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在老师 引导下
的学生探索活动。可这个活动具体怎么进行?在备课时我想了很多,向同组两位
老师也请 教过,细读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找到不少的教学画面,想尽量展示用
多种测量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可是 我想活动这么多,课堂时间够吗?由此,我开
始思考课堂情景的有效性,就在我苦恼时,一个教学设计给 了我启发:以前的教
学经验告诉我,角的度量学习之所以不会,拿着量角器开车,最重要的是对量角器的认识不到位,于是我就想——应该以量角器的形成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这
让我对教材有了更 加深刻的理解。也就是确定以更小的角来做量角的单位的体验
过程会更好,因为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 的集合。
二、说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学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 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
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 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关系。
3、要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
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三、说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推导 出量角器的结构和原理,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
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情况下,怎样确定量角器对准角
的顶点,边上是怎样放置 的,读哪圈刻度。
四、关注学生成长, 说学情:
学生已经探究过角的认识,学习了角以此 为基础,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
我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先用大小一样的若干个小角拼角比较大小并引导 学生活动
验证,得出把半圆平均分成十八份的量角工具。接着让学生测量大小不等的角,
用这个 量角工具不能正好量出一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小小角的概念,
得出将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的 量角工具。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出量角
器的概念,探究如何读角的度数,体验量角的一些要点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注
重学生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直观与抽象灵活转换,努力让学生体验量角器形成
的过程,获取数学的体验。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力图通过量角器的形成,使 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取角的度量的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 验。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六、关注体验,注重生成,说教学程序:
(一)以一幅美妙的美术图画作为导课的素材,这样课前导入,是以学生已
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同时 “孕伏”了本节课“角度”的知识点,同时还培养了
孩子热爱社会的情操,有效提升学生参入课堂活动的 积极性。
(二)质疑促趣,引入新课
接下来我用活动角演示使学生再一次明白角的大小与两 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将演示过程抽象成了数学模型。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高度与品质。
(三)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用小角量角: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 br>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探究,并进行活动反馈,让学生实践体验用小
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的方法。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
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 途径。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
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激活 它有利
于后续学习。
在交流反馈时,我有意识的提出,用这样方法小角一个一个是零散的,量 起
来是比较麻烦的。我们能不能发明一种方法,比用小角的方法更加精确,又不那
么麻烦,更加 方便?
在这一环节,我提前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利用材料,探索出了比较角的大
小方法。使 得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比较方法也是多样的,
但是又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顶点重合 ,一条边重合。同时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
用统一的度量单位(小角)来进行比较的优点与重要性;通过 比较,感受小角这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个单位是不够精确的,在数学中还需要 引入更加精确又方便的方法,引出下面的
教学内容。
2、导出量角工具:
在上个环 节的基础上,我用课件演示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拼成半圆的过程。
并引导提问:大家仔细看这是一个半 圆形是由多少个小角组成的?同时让学生明
确中心的一个点就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让学生运用这 个工具量角,学生
自然发现用这个工具量角会出现有的角多出一点,有的角会少出一点,也就自然
而然的体验出只有把小角分细一点、小一点,量角才更准确。
本环节通过学生“成功”的探究与比较 ,让学生感受到用半圆工具“量”的
方法确实很方便,也比较准确。通过“失败”的探究再比较,学生再 次感受到“分”
得还不够细,还要再细致一些。层层抽丝剥茧,越来越接近精确的量角工具;使
得量角工具的出现是呼之欲出、水到渠成。比较的方式方法越来越精确,同时也
更加符合人们探索知识的 过程。
3、认识量角器。
我告诉学生:为了精确的分出角的大小,我们就把半圆工具里的小 角,平均
分成10份,一个小角被分成了10个小小角(课件演示)这样,整个半圆就被平
均分 成了180个小小角。 一个小小角就是1度,这个一度就是我们计量角的单
位,用小圆圈表示。我和学 生共同写一个一度。然后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个一度?
我适时提出180个一度写的密密麻麻的也不好看 ,为了把它我们可以简化一下。
(出示完整的量角器)。
接下来我结合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量 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33度、80度、
135度、并能指出用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来读数,让学生找 出量角器上对应的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角,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在 “认识量角器——用量角器量角”这样并行不悖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解
决问题;然而又在不断地生成 疑问。整个认知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由复杂到明朗”,符合儿童的认知渐进过程。问题 的不断提出,又不断地冲击
着儿童的思维,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学完”了量角器。通过手势等身 体
言语,精确刻画了“从哪里开始量”的问题,不知不觉间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上
的重点与难点 。
4、用量角器量角。
为了让学生能准确的量角,我有意识把量角的过程分为6个层次来进行:
1、利用课件出示一 个摆放错误的量角器让学生认读,使学生明确量角的要
点,我结合学生发言板书(板贴:点对点)角的定 点要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角的一条边和0刻度线也要重合。(板贴:边对线)结合课件修正错误的角 的摆
放。读数要看另一边的要领。
2、利用手势读角的度数练习(课件出示80度、140度、反向40度)
这一环节主要在学 生明白了用量角器量角的要领之后,让学生明确如果角的
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就要读外圈刻 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
度线重合,就要角的内圈刻度。
3、示范量角:让一个学生上黑板量角,边量边说怎样量的。教师示范写一
个角的度数。
4 、认识钟表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实质是在告诉同学,角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而并非是静止的图形。如果 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
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5、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判断2个 角大小是否相同。在学
生完成练习后再说一说,通过量这两个角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 br>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岔开的大小有关系。
6、学生独立量角完成教材练习3。由学生独立量角,再集体校对。
这样设计练习,注重“由 扶到放”,由“看图读数——看图纠错——总结方法——
拓展知识点”,层层递进,看为练习,实为新知 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
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所有知识点,都是基于学生的探 索活动
与发现自然生成的,学生“吃”得毫不费力又津津有味。
(四)强化理解,总结延伸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如果你是量角器,
你想对同学们说点 什么?即使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与培养。
六、课后反思:
细节决定成败,精心的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教材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 br>情况进行二度开发。整节课还在许多环节的预设上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整合。“角
的度量”历来是 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2个:一
是量角器的摆放,其核心就是量角器的结 构没有真正理解,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
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其本质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 过程,他们将
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往往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不少学生还不会量角,量角器都不知道怎么摆放。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那
么费力地教,总结概括 出“二合一看”等等要诀,学生学的效果反而不好呢?经
过对难点的成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我明白了: 因为以前的我们“只见树木不见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森林”。我们讲了“角的 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一条边和0度刻度线重合,
看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但没有讲量角的实质 是什么,缺乏整体把握。同时
对角的概念把握的不够真切。角从几何的概念去理解就是一条射线绕一个端 点旋
转而成的图形,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图象。
虽然我这节课我找到了解决 量角器陌生的的对策:追踪量角器设计者的
思考轨迹,凸现种种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展示 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理解“用量角器量角的原理”,理解“量角器上为什么要有两圈刻度”。也就是说把学生的角色从“量角器的使用者”提升为“量角器的制作者”,引导学
生进行对量角器的再 创造,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原理。但是就角的
动态过程做的还远远不够,只在练习时利用钟 面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来渗透这一本
质,但是学生大大的不理解。.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 始,慢慢打
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由此,我课后对教学
预 设又重新思考了,应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来突破这以教学难点.
在导课环节下功夫,具体做 法如下:
1:伸展运动.带着学生把两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
他 们跟着我从两臂重合开始,一臂不动,另一臂慢慢展开,并一起读:0度,1度,2
度,3度,4度,5 度,10度,20度……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100
度,110度……180度,… …,360度.然后我引导说: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所有的角
都是从0度慢慢张开的. 这个活动学生很 感兴趣,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角
从0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 想象角的动态
变化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
活动二:穿针引线.在刚才的肢体动作只是粗线条的 感受,而第二个活动则开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始进入精细化的认识了.拿出一 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条射线,再用一根带黑线的
针从射线的端点处穿出.这样,纸上的射线和穿出来的 黑线就能形成动态的角了.
我把量角器摆在上方,在实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来.从0度开始,师问:这 时角
的边所对应的刻度有两个:0度和180度, 该读哪一个 往下数的时候数内圈还是
外圈 学生很聪明,立即回答说读0度,该读外圈.随着老师缓慢地拉动针线,
学生从外圈0度开始,也逐一读 出了相应的数据,一直读到180度.接着,我又换了
一个方向,从另一边的0度开始,这回学生反应可 快了,读内圈,因为这次的0度
在里面!……
学生在动态中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数的变化 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
方向为0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改变的原理.这一活动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 定
了表象基础.
在完成上面几个活动之后,我想本节课的难重点就会一一化解。
另外存在的问题还有:
1、学生动手量角的时间不够充分。
2、具体演示的方法不到位(视频投影仪出现故障)
3、就读内外圈刻度时让学生没有及时总 结一个角一定是从小到大的,所以
无论读内外圈哪个刻度,一定从最小也就是0度读起。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角的分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1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
分类>> (板书:课题)下面我将就教材、教法 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
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首先让我来说说教材。
一、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小 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 br>量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
察,动手实践,探 究掌握锐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 “ 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二)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四年级 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
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
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分类探索的过程,体会与他 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
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
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难点要适当的说明为啥是难点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呢?接下来我说(交上去的说课
稿,这句话不需要)
二、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 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根据教
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 小组讨论
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的
自主探 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
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一块更
像学法,不像教法,特别是我划线的部分。
(二)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利用教材12个三角形组成的图 案,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引用课题“三角形的分类”放手让学生动手操
作,小组讨 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归类的依据,归
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进而培养学 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下面重点说一下本节课
的教学过程。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三、教学过程:
教具:两把扇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 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因此,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整个过程都有用“师:”和“生”来区分师生活动,可以让人看的更清楚。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新课开始,我向学生出示谜语:“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 动无风动,
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淘淘”——打一生活用品。在学生进行积极猜测之后,
最后揭示谜底——扇子。 并向学生展示扇子.要说明扇子和本节课的关系,否则怎
么叫“导入” < br>【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本节课后续学习作铺垫。以下都按
照这样的格式改。 (二)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通过改变扇子的角度,向学生展示直角、钝角、锐角,紧接着改变扇子的角
度,直观地向学生演 示平角的形成过程,请学生进行过程描述,并抽象出平角的
图形,进行演板。再利用两把扇子演示周角, 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然后抽象
出周角的图形。板演周角的画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抽象的数学 知识同具
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接着,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发
现新知 ,我设计了两个课堂活动。
活动一:动手实践,感悟数学 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没有扇子如何动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手操作用活动 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然后再动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
数。(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探究实践,为学习角的分类作铺垫)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分类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
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数学问题。老师 给每个小
组准备一个万宝囊,什么万宝囊?快去找找里面有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量出角 的度数。小组研究怎样分类。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
锐角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 平
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360°
紧接着, 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你发现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情绪又一次高涨,共同总结出:
1个平角=2个直角。
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这一环节的设计, 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提高量角的技能,
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合作意 识,为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堂练
习 1、排一排
()角<()角<()角<()角<()角
这一题,我让学生上黑板上来做,这样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进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巩固。
2、在46°,130°90°2 70°25°107°180°360°,这些角中,哪些是锐
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钝角?哪些是平 角?哪些是周角? 3、时钟在十点,时
针与分针成多少度的角?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三种练 习题,内容由浅入深,难度初步增加,让学生体验
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并给学生自主 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
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课堂小结
在小结环节, 我让学生谈体会,概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由我进行补充,出
示本节课知识要点,对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好 的大胆思考的学生予以肯定,并提出
希望,这样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
及时进行补充讲解和答疑。并让他们发现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本节课我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角,从
而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课程理念。这样既
使学生掌握了基 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与减负的
效果。应该有两个作业,一个是练习这节 课学习的基本知识的,目的是巩固课堂
所学。第二个是应用类的,也就是你这个开放性的。
最后我说说板书设计:
四、板书设计
板书我设计得比较简单,主板书我固定在 黑板左边,副板书放在黑板的右边,
主板书主要是书写角的分类,副板书主要是让学生在黑板上画角,标 出各角的度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数和课堂练习。(副板书随时可以擦去,这样 的板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把握本
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又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直观清楚地呈现给学生 ,以便于
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板书
第五单元 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 平
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360°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一些粗浅的认识与构想,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其中
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
谢各位评委老师。
总体不错,就是格式还需加强,要打印出来对比一下。你和小余一起相互看
看,取长补短。祝你 成功!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角的画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 习了有关线段、角的概念、公理、性质,以及线段的画法之
后学习的,角的画法是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 为后继学习中能正确合理的画出角,
能根据角的关系解决几何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2、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画角的和、差、几倍、几分之一;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
(3)、培养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类比思维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
难点:画角的和、差的第二种方法(移角的方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二、教法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探究——主体参与 性学习与类比
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探究——主体参与性学习作为一种探 索式教学方法,体现了认知心理学。如在
用三角板画特殊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活动的方法,启发学 生通过主动动手
操作、思考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进而完成知识的内
化,使书本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课堂不再成为“一言堂”,学生也不再成为
教师注入知识的“容器” 。
类比发现法是学生通过已学过的方法类比总结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如:角
的画法 的总结与五角星的画法。它也体现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 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如在突
破难点时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知 识的产生过程与方法的
合理性,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 br>的学习兴趣,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更完美地体现。另外,电脑软
件具有良好的交互 性,可以将教师的思路和策略以软件的形式来体现,更好地为
教学服务。
附:教学用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
三、学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问 题情景,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
点拨,学生以自己的动手活动与类比思考努力找到了解决 问题的方法。学生作为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教学主体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 注意,努力思索解决疑问的方式,这才使自己
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得到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习能 力的培养问题,达到
了教学的目的。
附:学习用具: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和正三角形、正方形纸板
四、教学过程
在课 堂导入、新课讲授及终结阶段的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自我动手能力
和自我发现的能力,发挥学生作为 教学主体的作用,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
(一) 导入阶段
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是同学们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几何图形,你能够画出这
样标准的五角星吗?
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画两条线段的和、差、几倍、
几分之一有几种方法?如何画?
生: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用直尺度量出线段的长度,然后计算出线段的和、差、几倍、几 分之
一,再用直尺画出。
第二种是: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生口述,师用多媒体演示)。
师:与线段的画法类似,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角的画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教师板书:§1.7 角的画法。
(二)讲授阶段
1、借助线段的画法(多媒体形式),提出问题。
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 ,也可以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用量
角器能测量角的度数,能否用量角器画出某度数的角呢?学生自 由讨论,动手试
验。
尝试训练画一个角等于35度。
然后教师以 画65度角为例详细讲解画角的具体操作方法与过程。借助动画,
解决疑问,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准 备。

(1)画线
(2)对中(端点对中心)并合线(射线合零线)
(3)描点(在相应刻度处描点)
(4)画线(角的另一边)
2、变式训练,提高学生识图和画图能力,突出重点。
下列图中已给出一条射线,你能按要求画出角吗?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AOB=35度(2)∠COD=60度(3)∠EOF=45度(4)∠MON=70度 < br>3、类比画两条线段的画角的和、差、几倍、几分之一的两种方法,试探索画角
的和、差、几倍、 几分之一的方法
尝试训练已知如图中∠1和∠2,画一个角使它等于∠1+∠2吗?
然后教师动画演示突破难点。

4、通过例题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口还需动手,通过例题 ,使学生巩固方法,加深认识,初步具备解决相关
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突出重点,进而突破难点。
例一、如图,已知∠α画出它的余角。
(1)、让学生回忆余角的定义。
(2)、实质是画90度角与∠α的差的方法。
(3)、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画法。
(4)、教师演示动画并进一步强调注意移角 方法中的:“顶点重合、一边重合、
和在外、差在内” 。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5)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
例二、利用三角板,画105度的角
(1)你手中的两个三角板有多少度的角?利用你手中的三角板画角,比一比谁
画出不同大小的角最多 。(15度、30度、45度、60度、90度、180度、…………)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有什么规律?
(3)你能利用三角板画出105度的角吗?自由 讨论,各抒己见。(学生板演画
图,教师板书画法。)
(4)教师动画演示并作评析:利用三 角板画角,需设法用30、45、60、90、180
度的角的和差表示。
(5)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1、2
例三 画本书开头的五角星。
1、让学生 利用手中的正三角形、正方形试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它们的中心,探索
正三角形、正方形的画法。
2、教师演示正三角形、正方形的画法。学生总结画法并画出五角星。
3、师生一起听国歌欣 赏红色五角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并体现数学源于
生活、用于生活。
(一) 终结阶段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概念,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
学生完成四道练习 题。这四道题都采取了直接使用量角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难度中等,使学生接受画角的方法,并能使 用工具解决简单几何问题,同时为下
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打好基础。教师等学生完成后,叫成绩中等的学生 起立回答,
如果有错误,让其它学生起立纠正。
2、课堂小结
通过对角的和、差的两种画法的小结,使学生理清这节课的重难点。
3、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1.5第6(3)、7,通过作业反馈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
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课后








角的分类和画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 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
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 角和周角,通过观
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
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 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
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
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 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
三、教学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 来
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
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 根
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
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 而言数学的学
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
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 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这时学生兴趣高涨,
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对了 ,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
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 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同学们,除了刚才找 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扇中还有特殊的角。
(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演示。 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
演平角的画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
形 ,周角的顶点,两条边在哪?(板演周角的画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抽
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活动一:
动手实践、感悟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为
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操作机会。
首先动手操作,用活动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然后再动手操作,
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数。
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实践,为学习角的分类作了铺
垫。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分类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 充分从
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
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
个万宝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数,并标
明度数,小组研究怎样分类。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锐角小于90o 直角等于90o
钝角大于90o而小于180o 平角等于180o 周角等于360o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情
绪又一次高涨,纷纷举手说: 1个平角=2个直角 一个周角=2个平角=4
个直角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 对角的认识,提高量角的技能。然后充分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为学生亲身经历 探索问题,解决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课堂练习:
1、排一排:(明白五种角的有序排列) ()角<()角<()角<()角
<()角
2、在46o、130o、90o、270 o、25o、107o、180o、360o这些角中()是
锐角,()是直角、()是钝角,()是平 角()是周角。
3、你能只量一个角的度数就知道其他三个角的度数
吗? 1 2 3 4
∠1=40o∠2=() ∠3=()∠4=()
4、时钟在十点时,时针与分针成()度角。
5、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本节课我
设计了五道习题,内容由浅 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成功感,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
感。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以兴趣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三 维目标的落实为
目的,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
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说课稿
---42团学校李艳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 数、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笔算
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与估算乘法、笔算乘法、 解
决问题。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今
后进一步学习 小数乘法积累经验。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多 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
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 生充分
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认知力,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法。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
示速度的含义及读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主 动参与及作业展示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
来的快乐,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教学中更应该强调方 法的探索,能正确
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探索能口算两位数乘一位,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作为教学重点。把两位数分成两个数,个位数和十位数
分别与一位数相乘, 积相加的口算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难点。关键把两位数分成十
位数和个位数,然后再乘一位数。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节课是计算教学, 本课教学运用五环教学法,学生先预
习后上课,先 提前一天布置预习指导作业,上课时第一个环节进行预习指导作业
展示,让学生畅说,教师暂不做回答, 待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做简短的评价,并
将有问题的作业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找 出解决问题的办
法。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
现,有所创新。
2、说学法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 p>
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
本节课中, 先通过学生自学,再以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学习口算乘
法的计算方法,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 中的主体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对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
首先用练习题来唤起学生以前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 知识。然后开
门见山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二)预习作业展示
1、课件出示 各类交通工具图,告诉学生老师要去外地出差,乘坐那个交通
工具快,让学生说说。
学生会 很快说出,这时教师让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会比较数据得出,不一定
知道复合名数,它在学生学习中第一 次出现,因此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说出速度通
常表述方法,并强调书中的表示速度的单位是复合名数,如1 6千米小时读作:
16千米每小时,含义就是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6千米。
2、课件出示例1,学生汇报预习口算乘法的计算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学生不同的算法,由16×3得出几种口算方法:10×3=30 6×
3=18 30+18=48,用例竖式的办法在心里计算。 由160×3得出类似上述的两种
方法外,还有可能 想出“16个十乘3得48个十,就在48后面加个„0‟得480”
的第三种口算方法。引导学生对比 不同算法的特点,确定最优化的算法。
(三)小组探究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汇报完毕后,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优化算法,然后再进行交流,在学生交
流的过程中, 以学生教学生,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四)教师讲评
教师小结口算乘法的技巧。
(五)学以致用
同学们独立完成第46页的口算,答案填在书上,之后抽学 生说一说口
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课堂活动中的第二题对口令游戏的形式在教师与学生或
者学 生与学生之间操作,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笔算乘法说课稿
张晓凤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 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
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 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
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不会感到困难。但是,< br>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和
情况,因此,这一 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
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
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 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最基础的计
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针对 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
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 引导、设疑
等教学手段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
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
数相比,三位 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
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 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
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
握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

3、情 感与态度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
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 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
法。
难点为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
重点,增强教学 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
环节:
(一)、复习铺垫 巩固旧知
通过复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让学生亲历两位数乘两位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 p>
数的笔算过程、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后面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笔算方法. 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对乘法笔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有力的
支撑。然后引出课题。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引入例1
(出示题目):李叔叔从通辽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
千米,求李叔叔所在的通辽市到通辽有多少千米 ?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45×12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给予学生的时间,并且允许同桌间可以互相讨论。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说,只要 学生说的是对的,不管是复杂还是简单,
教师到给予肯定,这也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而正如课前所料, 大部分学生选择
了列竖式计算,因此重点选了几位做对的同学,让其说说思考过程,重复的叫学
生说,毕竟列竖式计算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算法多样化以后的优化。
3、教师设题,让学生任答一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自然的引入到算理的教学,并同时初步的强调了需要
注意的地方。
4、初步检验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
完成题卡一,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新知掌握情况。
(三)巩固强化,内化新知
这个环节设计一个改错的练习,通过改错又一次的强调了注意点,而这注意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点正是本课的难点。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枣林小学 李传国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第七册数学第三单元 的内容,即教材第
53页例2和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二、说
学生
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说编排意图 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
生进一步认识“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
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 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与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例1一样,一方面使 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
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 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 学习
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
因数末 尾有零的乘法106×30。 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
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 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
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 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 第2题的重点 既
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
些问题在前面 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
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
3、鼓励算法多样化。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文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例
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 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
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 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
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四、说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
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 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
性。 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
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五、说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
问题。
难点:简便写法的算理。
六、说设计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 。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
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 题。
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
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七、说教学过程 < br>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计算的素
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 景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白
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 题。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
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 很少接
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计算例题,
这样就 比较枯燥;如果为情境而情境,不切实际的造一个情境,那又有背数学和
生活相联系。以本单元45页主 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
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一方面 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
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 br>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三个算式与前一课学习的区
别,明确这节课学习 的目的。又让学生回忆0在乘法中的特点,特别是复习了三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
口算的算理。为下面自 主探索迁移作知识准备。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
有乘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 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
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 重点和
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
还有一个 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
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 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
乘。 在练习方面,我结合教材有针对性,让学生做课本53页的做一做,再次突
破本课的重点。
课堂小结,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和习惯。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说课稿
镇巴县渔渡镇中心小学 马良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的内容。本
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 握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具备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能力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在此之前学生经历 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
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经 验为学生
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
供了前 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特制定如下三维目
标:
知 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
系。培养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能 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
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五味子的功效-山西兴华职业技术学院


世界奇闻-评语范文


厦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律师事务所实习日记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招生网-半年工作总结ppt


云南高校-托福考试试题


简历中的特长爱好-购房合同书样本


古典文学名著-失意是什么意思


华北水利水电分数线-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