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

巡山小妖精
556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4: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描写坚强的名言-电子商务实习报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全册优秀说课稿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四年组
一、说教材
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它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的基 础之上,认识小学
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拓展,对学生来说,小数所表示的意义与他们的生活
经验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把小数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有一定的
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 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
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结
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教学目
标和重难点 :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读写小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能较正确的进行十进分数和
小数之间的互化;
3、掌握含有小数部分数位的数位顺序表 及小数部分各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培
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通过探索小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数和十进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将抽
象的意义和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形象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确定本课的重
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更好 突出重点 ,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
法和练习法。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思考、 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
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要求,我准备了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探索新 知;3、
巩固运用;4、课堂小结。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此环节通过 让学生做以下习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及整数的数位的相关知识。相机
教师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数 和分数,今天我们来认识数的大家庭中的又
一名新成员——小数。(板书课题)这样设计为学生接下来学 习小数 的意义,小数
部分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又可分为五步:第一步:通过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什 么意思?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小数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也
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第二步:出示1.52、0.25、0.365、121.32这些小数让学生读同时教师板书:
1.52读作一点五二 0.25读作零点二五 0.365读作零点三六五 121.32读作一百
二十一点三二
这时教师指出: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板书)以 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
的部分叫做整数部分,后面的部分叫做小数部分。此时,让学生讨论:小数读法
和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点和不同点?全班交流后,使学生明确:小数的整数部
分就按整数的读 法来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各个数字即可。
第三步:小数的写法。教师读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写完后集体订正,总
结小数的写法。


第四步:小数的意义。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 份,
阴影部分占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两份呢?()五份呢?()师:
这里的、、 还可以用分数表示0.1、0.2、0.5,和分别表示2个和5个,0.2里面
2个0.1,0.5里 面5个0.1.由此可以看出,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是一致的,它们
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同理,把一个正方 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有分数表示,
也可以用小数0.01表示。25份用表示,也可以用小数 0.25表示。0.25表示25
个0.01.。如果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一份用什 么分数表示?引
导学生说出,365份用什么分数表示?小数呢?
像0.1、0.25、0 .365……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叫做小数。(板书)。然后出示以下习 题让学生说出表示的意义。0.21、0.75、0.56
第五步:引导学生认识数位顺序表。出示 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观察:从这个数位
顺序表,你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得出小数点左边依次是个 位、十位、百
位……表示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小数点右边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
千 分位……分别表示几个0.1、0.01、0.001……。
(三)、说巩固练习
用课件出示课本中的练习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
说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板书出来,这样设计,重点突出,一目
了然。
















《测量活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及构思
《测量活动》是北师大版小 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节知识,
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能 把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化为小数。教材创设了学生在教室内进行测量活动的情境,由于 米、分米、
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所以学生可以直接用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表示,或用
小数表示。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测 量本班教室内的物品长度,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长度
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 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
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 用
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测量活动,进一肯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2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改成用“米 ”作单位来表示
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以上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而确定的。
三、说教、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 “ 知识迁
移法 ” 、 “ 操作法 ” 、 “ 观察法 ”、“自主探究” 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平等交流各自对数 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
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 、充分利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及小数的意义,探究单位换算的方法。


2 、 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
3 、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
且有趣的氛围 中理解、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 划突破教学的重、难
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利用教材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 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课前让学生动手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亲身
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促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二)汇报交流,探究方法
1、教师汇报课前测量到的数据:课桌长6分米,宽45厘米。学生汇报课
前测量到的数据,观 察发现:测量数据单位不统一。
2、引导学生质疑:把这些数据的单位都改写成以米为单位?
3、探索把老师测量的结果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据。
4、尝试换算: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7页表格。
5、共同交流:重点交流复名数换算成单名数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8页习题。
2、把“五元五角五分”换算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3、课后在生活中找找还有哪些数量单位也可以进行换算。


(四)总结全课,谈体会与收获。
四、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单位换算
6米=610米=0.6米
45厘米=45100米=0.45米
2米3厘米=2.03米
方法:把长度、质 量等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时,先把较小单位
的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 分数,然后再写成小数,并在后面加上要
写成的较大单位的名称。



《比大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高新二小的张海莲。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北师大版小
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第三节《比大小》。
一、说教材。
本节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呈现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先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高
一些;然后将三个同 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的排


列还是从小到大的 排列;第3个问题“王平的成绩可能是多少”是进一步让学生
理解小数大小的范围。学好本节知识为后面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
算、简便计算以及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好 基础。
基于对教材、学情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
下两点:
1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 、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 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
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本着这一
理念,本课教学采用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对比发现、讨论交流等教
学 方法,自主学习一直贯穿整堂课的始终,因为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
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之 一,是一种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过程中,在教
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采取适合自身特点 的学习方式。因些根据教材
内容,本节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比较、总结概括的方法,体现了“先学 后
教”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预设为以下四个
部分。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说说方法。
26和132 763和768
(设计意图:复习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唤起学 生的知识储备,为探究小数
大小的比较做好铺垫。)
2、今天进行“教学能手”大赛,前两位 选手的得分已分别是9.87分和9.90
分,哪位选手的得分高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 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
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二)汇报交流,探究方法
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自主探索,与同桌交流你的方法
(1)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索比较,有利< br>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归纳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一是加 深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过度:3号选手的得分是9.96分,你能将这三位选手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
来吗?


(三)当堂测试,巩固知识。
1、三个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同桌合作,交流方法。
2、4号选手的表现比2号差一些,比1号好一些,4号选手可能得多少分
呢?
3、完成课本第11页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使 学生加深理
解并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情况,提高学
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快乐学习。
课后和爸爸妈妈亲子互动,玩玩猜价钱的游戏。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比大小
9.90>9.87
9.96>9.90>9.98
整数:比数位,相同时,从高位比起。
小数:先比较整数部分,相同时,再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

总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

起,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探索的空间,学生在真实而富有个性的探索中不仅完成了对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批
评指正,谢谢!
















《购物小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来自贯溪中小,叫靳薇,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四 年级数学
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购物小票》。
一、说教材 《购物小票》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
的有关知识。本节课 是学生在学过整数和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 数大小的比较,本节课将通过量身


高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 的意义及计算方法,重点是让学生自
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了解算理,再通过合作交流得出 小数加减法
计算方法 ,强调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
是: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课件演示,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理
解小数加减法的 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
意识,体验学新 知识的乐趣。
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法中,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
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 学知识与技
能。”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在教法上这节课我准备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重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在小数加减法中的迁移。
2、重视情景的 创设,采取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 生学习计算的内需。
3、教师大胆放手,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活动中,


我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 < br>4、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胆的拚弃教材原有的例题,以情境串的方
式呈现教学内容,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单纯依赖学生的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设计了有趣的 “量身高、
购物”活动,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
问题 ,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
知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主动建 构新的计算技能,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实 现 “自主、互助”的学
习型,课堂建构目标。
四、教学流程
根据四年级学生 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我准备紧紧抓住发现问题,
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
数学化的过程。鉴于以上想法,本课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情境导 入——探究方法
——实际应用——拓展演练。
(一)、情境导入
“乐知者不如 好之者”,有效的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在课前我预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出示一根被老师使用中无意间撕断的米
尺,只知道末端数据,让学生帮帮老师解决一些问题。(这一部 分的设计意图就
是,引出小数减法的意义,)师板书算式,并引导得出第一个课题《小数减法》


(二)、探索方法: 1、小数减法
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顺势 而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独立计算),
接着运用实物投影展示交流(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 就是,因为是学生已经学过的
知识,所以,我重点是想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学生说的话,归纳总 结小
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显示)。
2、小数加法
为了引出小数加法,我先 修复软尺,然后,安排了量学生身高的活动,我会找班
上不知道自己身高的学生来量,(这一部分的设计 意图是:贴近学生生活,激发
学生参与的兴趣),因为,软尺只有1.18米,所以学生就会列出加法算 式,师板
书算式,并板书课题:小数加法。
接着,还是让学生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运用 实物投影展示交流。最后,归纳
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拓展运用
1、安排了购物的情景(在安排购物情景时,把物体图片贴在黑板上,其中有一
个帽子的图片贴的高一点 ,我安排的价格相对的特殊一点,会出现位数相同的加
减,位数不同的加减,整数与小数的加减),让学 生自由购物,并根据购物的情
况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此环节中,安排了一个涂 一涂的练习:1.25+2.41,3.66-1.25(意图是:使学
生理解小数加减法中为什么小数 点要对齐?(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涂一涂),在涂
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在亲身经历 涂的过程后,学生体会
到1和2都是个位上的数,1个一与2个一才能相加,2和4是十分位上的数,2
个十分之一与4个十分之一加起来才得6个十分之一,5和1是百分位上的数,


5个百分之一与1个百分之一才能相加得6个百分之一。也就是相同的数位上的
数要对齐,也 就是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学生涂完后,让他们在小组内先讨论
一下,再汇报。汇报的时候,只要能说 得清楚、明白,我都会肯定。接着,我进
行总结:在小数计算时,我们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 数的加减法一样
计算。
通过涂一涂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计算时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只 有充分理解,
学生才会掌握得更扎实。
2.摘帽子:为什么这顶帽子没人买?学生独立思 考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
能会分两派进行激烈的争论,多数同学由于思维限制认为摸不到,少数同 学认为
老师站在凳子上后再伸手就摸得到。然后我请两派的同学分别发表意见,在认为
摸得到的 同学最终说服摸不到的同学时,我也可以亲自给学生做个示范。在学生
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 发散思维,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参与获 得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探究的乐趣,达到学生乐
学、好学的课堂氛围,训练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着力 点在于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一切本着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出发来设计教、学 活
动。
最后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最后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强调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达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不妥之处,请在座的的专家批评指正,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创
新。 谢谢各位专家!
















《量体重》说课稿
《量体重》是义务教育阶段,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 的认
识和加减法》中的一课。本节知识是在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掌握了小数基本的
加减法之后 ,进行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学习。学好此内容,不仅为将来学习小
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而且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教
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量体重”“智慧爷爷 ”等情境..引出小数
退位减法计算..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探索算法。教材还把“小数进位加法”的探
索安排在“试一试”中..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


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
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
法。 教学准备:课件、星星。
【说教法与学法】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 现。学习学习
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最佳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主 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
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 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
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 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
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1.师:今天数学游乐 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对门
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 心吗? 2.课件出示情
境: 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
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
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 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
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 的
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


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1.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
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
重是... ...(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 38 千克 淘气 45.2 千克 丁丁 33.4 千克2.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
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 ......(退位减法) (1)淘气比
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 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
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 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
物。) 三、探索算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
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3、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4、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么45.2-33.4 就等于11.8。 师:很好..不过这
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 元里面拿出33 元.. 师:你能
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3:(一边
板书,一边讲)我把先45.2 写在上面,33.4 写在下面,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然


后2 减4 不够减,找前一位借1,变成12-4=8,....最后算出来的得数是
11.8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 ,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 ,主动参与,探究小
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
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
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 位学生板演。 3、引
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
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 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 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
识的能力。)
四、巩固和应用 “有奖解答”


1、师:小朋友们都学好了 本领,接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游乐园的“有奖解答”
活动..看谁获得的奖品最多?
2、P16 第一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最准确。 8.25 7.3 10 +1.55 - 2.25 - 2.45 ——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 第
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 个书包和1 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
元? 名称 单价元 书包 32.50 文具盒 7.60 4、分发奖品。(星星——
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
的计算问题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五、总 结 回 顾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
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相信以后遇到
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让学生分享收获,体现了“反思 ”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
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歌手大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歌手大赛》。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 单
元的最后一课。教材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让学生列分步算式,综合算式。这样
的情境十分贴 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小学加减法,能使学生
体会小数加减法计算对人类活动的重要 意义。
二、学情分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混


合运算,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准确的计算,并能用简便
的方法进行运算 。
过程与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
学 难点: 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
难点,在教法上 ,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相互交流,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训练学生温故知新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 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 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
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个程序: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两名同学唱歌引出课题:歌手大赛,再有学生和我喜欢的两名歌手引出要坚决
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图片)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个程
序 : 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1、出示了情境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①、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从学生的问题中板书:谁的
总分高呢?高多少? 3、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同桌交流汇报得
出 9.43-(8.65+0.40) =9.43-


9.05 =0.38(分)
5、强调解决方法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小
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第三个程序: 巩固习题
在这个程序中,我设计了基础练习。 第四个程序:出示简便计算
让学生先观 察数学特征,在进行计算。同桌交流得出应用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进
行计算,还应用减法的性质。 课后反思:1. 教学重点写的不够完整。
2. 在教学简便计算使不应该出示题目,应放手让学生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这样,把学生的思维给限制了。
3. 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教师上的感觉很吃力。




二、认识图形
《图形分类》说课稿
雅畈小学 向长斌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分类》,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的第一 个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
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 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
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拉


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通过联系生活实 际理解、感
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
的分 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
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 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
行分类。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
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较抽象,学生
理解起来还是有 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
征;
2、 通过实际实践,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
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将在教学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学生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来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主要通过 第三个教学环节“运
用拓展,课外延伸”来落实。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 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分类
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行过数 的分类。加上城区学生基础比较好,所
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应该不难。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 形的特性应用
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三、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
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 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
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
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转变教师角色,
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 ,才
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分类
的标准,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 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
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 察思考的前提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
A、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分钟
B、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C、运用拓展,课外延伸5分钟
D、总结评价,交流收获3分钟
E、课堂练习,效果检测10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


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分组尝试分类
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
学生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 一分,说一说。
2、集中交流分类标准
先让学生上台粘贴,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逐步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
边分边交流分类的标准。
3、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类
别特征的认识。。
4、动手实践,探讨特性
先由生活中大桥、伸缩门等图片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果 换成三
角形、平行四边形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亲身体
验、发现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再让学生回忆学生中应用了特性的实例,
加深对特性的理解。
(三)、运用拓展,课外延伸
1、谁能说说图的意思(教材23页第3题)。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2、欣赏图片:其实在 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聪明的建
筑师们不仅利用他们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同时 又利用他们的特性设计出了
不可思议的雄伟建筑。它们中有的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沧桑 ,
但是依然完好无损保持了原样。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欣赏这些有名的建
筑图片,去感 受图形带来的魅力。


3、课外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
定性。
4、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加固摇晃的椅子。
(四)、总结评价,交流收获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自己本节课的学
习满意吗” 学生可 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
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评 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
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
(五)、课堂练习,效果检测
五、说预期效果
如果能按照设计思路顺利完成各 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问题不大。这些图
形对学生并不陌生,类别特征也较鲜明,学生分类应该问题不 大。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会很快体验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大量的应用实例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对学生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整理,使学 生学过的知识成为一个较
为清晰的知识体系。由于分类的依据不同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分法。只要学生能
说出依据,我觉得都应该给予肯定。因此,在让学生分组活动时,让学生说出不
同的分法,我觉 得还是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自主的理念。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
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课时的 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学具
让学生动手操作,补充生活中应用图形特性的图片,比较有效。
由于城区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在分类时出现了很多种分法,教师的预
见性不够,既要让学 生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这点处理的不够到位。《图形分类》
教材容量较少,加上巩固练习设计又较少, 导致时间分配不是很好。

















《三角形分类》说课稿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7页至29页的
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 在学习
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


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
三角形 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
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 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
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 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学生通过 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
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依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
小组讨论”等教 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
是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年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
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我认为 “三角形分类”
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教学准备
多媒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 、固体胶、剪刀等。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
手操作、分组讨论等 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
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 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


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 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
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 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
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 br>象概括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设计意
图 复习铺垫
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
画给大家看一看?
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课件出
示) ①叫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 有边,角,顶点。
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
破难点打基础。 揭示课题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
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
(板书:三角形分类) 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
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给每小组学生分一张彩色卡纸,让学生把附页上的三角形


剪出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让学生选代表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
并说说他们 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然后: ①学生代表自评作品 ②学生互

③老师点评 通 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出三角形分类方法这一话动中,不仅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正让学生动眼 、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
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 课程标准中评
价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
按角分类的三角形
按照教材顺序依次展示第一类锐角三角形,第二类直角三形,第三类钝 角三角,
并出示相应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这三种三角形的特征。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按角分类的三角
形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探究新
知 按边分类的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引入
展示学生以边分类的彩色卡纸。问:学们有什么新发现?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 、探究出等腰三角形
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2、等边三角形的教学
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等腰三角形都只是两条边相等吗?看不出可以拿尺子量一
量。 学生归纳:(课件展示)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等腰三角形,并


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实践。使学生 的主体性得以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动手
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
1、教材28页上的第一道练习题,请个别学生到视频展台做此题, 2、游戏巩

老师左手拿一个三角形,右手拿一张卡纸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出一个 角,
让学生猜这会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设计第一道练习题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形成
技能,培养学生联系新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 生感到有些疲劳时,
这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练习方式,增加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课小结 大家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谈谈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发现的三角形分类方法及各
种三角形特征,不仅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 的语言表 达能力,而
且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
心。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 整个黑
板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按角和边进行三角形分类的彩色卡纸作品。这样安排既便于
学生观察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探索与发现说 课 稿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
形的特点的基础 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有关性质中的探索发现(一)三个内角的性
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 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
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 进一步探索发
现三边性质的基础。


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 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
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合理的组织教学提供 了清晰的思路。主要体
现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的< br>素材,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讨论、交流而获得。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
极探索的活动过程 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另外结合本次共同体研究主题“关注学生直观数学信息的检索与发现,培养
学生阅读教材插图的能力”, 认真研读教材,发现在本课内容上教材呈现了四种
情境主题图:第一是 “引入情境图”——“两个三角形争论内角和大小 ”引起学
生兴趣、质疑,从而导入新课。第二是探索 发现活动记录表和发现结果图记原因
分析图。第三是尝试证明活动的“拼一拼、折一折”两个活动插图, 为学生规范
操作提供了方法指导。第四是“练习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寻找信息,结合信
息将 所学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应用解决简单问题。
二、设计思路
基于教材的内容安排和呈现结构特点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
2. 通过学生画、量、撕拼 、折拼、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动手
操作能力及阅读插图找信息的能力。
3.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 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探
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呈现的各 个情境主题图为线索,我把“三角形内
角和”的知识分为2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探 索发现及简单
应用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的教学。我今天
教 学的是第一课时,分为四个步骤来完成:
一、“复习铺垫,故事引入”:复习有关平角、直角、三 角形的类型的有关知
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改编创设书上27页“大小三角形争论”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二、探索发现、实验证明、得出结论:1.分小组每人 画、量、算,统计讨论
交流,初步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2.验证活动:书上28页提供的两 个
实验活动进一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我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师
生一起先看 书明确方法后再尝试,展示;第二让学生自己看书看懂方法后独立尝
试再指明汇报再次引导学生读懂教材 插图意思,然后再全班一起规范操作一次。
3.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尝试归纳出结论:三角 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度。
三、强化认识,通过出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各种三角形让 学生说内角和
是多少度,形成深刻印象无论大小,形状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然后利用今
天学到的知识回到课始判断大小三角形说得对错,最后介绍帕斯卡发现三角形内
角和的知识。
四、巩固应用:1.设计一般三角形已知两个角度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学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 80度来解决,在这里我也注重对学生阅读插图能力的
培养,让学生看书先说说图上告诉了哪些信息,要 求什么,然后再想办法计算。


2.设计“闯关练习”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积极 主动参与:第一关“算一算”,是
一般三角形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第二关“选一选”直 角三角形
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选择方法;第四关“算一算”等腰三角形已
知顶角 求底角的度数,第四关“算一算”等边三角形求每个角的度数。
五、总结评价:让学生先自己说通 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今天的
表现作评价,最后老师总结和评价学生。
三、教学流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
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它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在整个教
学上力求充分体 现“让学生探索发现获得知识”的教育理念和引导学生“读懂教
材插图”为主题的活动要求,根据设计思 路,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认一认:出示平角、直角、锐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认一认,为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做好 铺垫。
2.情景导入:创设“讲故事”情境,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引出
课题。
(二)探究发现 实验证明 得出结论
1.探究发现: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时, 不能没有探究实践,我让学
生分6人小组每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计算出三个 内
角的度数,然后小组内交流发现,再集体汇报,初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在
180度左右 ,并引导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在180度左右的原因。
2.实验证明:当学生形成统一的发现,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再通


过书上提供的两个活动,让学生自主活动操作尝试。在活动中,我不像过去那样
去告诉学生怎么动手去 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
认真读懂教材插图信息,积极开动脑筋,尝试验 证的方法。这样层层推进,使学
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想像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认识三角形三个 内角和
就是180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及思维的严谨性,并培养了
学生认 真阅读教材,读懂插图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3.得出结论:通过以上两次活动,让学生自主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度的结论。
(三)强化认识
出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各种三角形让学生说内角和是多少度,形成深
刻印象无论大小,形状,颜色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再回到课始的故事,用
今天学到的知识判断 对错并分析原因;最后介绍帕斯卡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
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并体会成功的 喜悦。
(四)应用巩固
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 练习。养成良好
的思维品质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
1.以一般三角形为例,应用巩固: 出示一个一般三角形,已知两个角的度数,
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可以 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利用“智力大闯关”,巩固内化;设计4道闯关题,第一关书上29页 1题:
已知一般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的最基本的练习;第二关选择已知直
角三角形 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种方法解答。第三关;以学
生熟悉的红领巾为例,它是一个等 腰三角形已知顶角求底角。第四关以学生常见


的人行横道标志为例,它是一个 等边三角形求每个角的度数,目的是为了进一步
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从中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
(五)总结评价
通过让 学生自己说收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获得成功的
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信心,还有老师的三句话让学生在以后的
学习中知道只有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开动脑筋,才会真正学到知 识。







《四边形分类》说课稿
七顶山街道中心小学 郭丽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四边形分类》
一课。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现
在,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几乎已经走进了我们一线教师的每一堂课中。下面就《四
边形分类》一课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 技术环境中进行数学教学的。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 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
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 分类,通过分类,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
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相 对应给出的ABC
三组图形,其中,主要是对A组平行四边形和B组梯形进行研究。教学四边形分
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
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基于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课的内容 ,针对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 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教法、学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有目的 培养学
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 视学习结果,更
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
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法,这样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
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 出特征,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将四边形分类?


针对这个核心问题,我主要设计了两个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一、问题情境:屏显各种四边形(无长、正),提问学生:怎样将这些
四边形分类?
解决策略:教师运用引导发现试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判断四边形的两
组对边是否平行 来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分类。观察各
类四边形特点,了解梯形特征,教师再运 用传授试教学,介绍梯形概念,学生记
忆、理解。
这一环节中,我是想开课中就赋于数学知 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
的兴趣和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根据四边形两组对边是否 平行来进行分
类。通过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解决方法二、问题情境:根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点来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属于
哪种四边形?
解决策略:在学生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后,运用多媒体显示
长方形、正方形 ,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特点来判断属于什么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
正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 上,学生小结巩固四边形分类,教师引
出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 本节课的重点,
突破了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看课本,这是一次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过程,更
是一次体验成功喜悦的过程。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在之后设计了简单的练习题,并 且与学生
一起完成书中33页的练习题组,通过练习,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让不同
层次的 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
功的体验。最后全体进行课堂总 结,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 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对学习方法的
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上的体现。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也许不够完美,但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们会体现 出极大地热情,非常投入,获得强烈的感受。这是单纯靠书所达不
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 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
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 握通过多媒体形
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当之处
还望各位教师多多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图案设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节《图
案设计》。
学生 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有关的知识,能在方格式上画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
转后的图形,会画简单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本课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
展,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 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
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


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图案。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 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
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 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
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体现美、发现美。 三、
重点、难点
在本课,我把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作
为重点,把体会 图形的变换的多样性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 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
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本课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发现图形变换的方法,并在小组中 与他人交流,
还能利用这一方法独立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
过 程中通过动手、动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
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
五、教法、学法
教法:组织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并运用知


识。
学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主动发现知 识的产生
于发展,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六、教学模式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数
学问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数学模型。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 4、
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七、教学设计
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新课伊始,教师出示一张PPT,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个图案的特点 。学生会发现
这个图案是一个圆形经过平移设计出来的。接下来,在播放几张这样的幻灯片请
学 生欣赏,并列举生活中见过的类似的图案,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发现生活中
的美。
这样设 计的目的,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 离。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数学模型
结合学生刚才列举的实例,接下去说: 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美丽的图案,那么,
这些图案究竟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个小小的 设计师呢?一
连串的疑问,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出 示教材37页的花瓣图,引导学生发现花瓣图的特点是通过图A变换
来的。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 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说图案设计的方法。
在组织学生汇报时,鼓励学生变换方法的多样化,拓展学生思 维,最后小结图案


设计的基本方法:即平移,旋转,做轴对称图形。 因为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本环节的设计中,
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片 自由的天空,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动
手操作、演示、叙述、总结图案设计的过程, 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同时,使他们在合作中发现图案设计的多样性,体验图案设 计的基本
过程,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
在本课,我依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基本练习,
综合练习和 拓展练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
目的。 (四)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总结知识要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作美。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去感受
学习的快乐 ,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双手创造美、体现美。

《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高陵县泾渭镇西营中心小学 郝高峰
【设计理念】
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基本图形— —“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入手,通过数
它们的个数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 利用这些基本图形为素
材组织教学,使学生感到不陌生而显得亲切、乐于学习。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主< br>地数,由于图形中的线比较多,学生在数个数时容易多数或少数,从而出现不同
的答案引发学生的 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有一定的挑战性。素材中


隐藏着一种数学 方法与策略,在数图形的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去数就会不重不
漏,尤其是数较复杂的图形更要讲究方法。 本课通过讨论不同的数法,体会有条
理数法的多样性,并归纳出有序地数的基本方法。对于有困难的班级 ,教师也可
以用画图演示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图形的个 数,使学生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就会不重复、不遗
漏。让学生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
2、在教学中渗透由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学
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数图形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
二、探究新知
1.以数线段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有序地思考问题。
(1)图中有多少条线段?(多媒体出示)

(2)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先自己数,然后交流数法。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有序思考问题,适时指出要“数算结合”。
2.数角


(1)图中有多少个角?(多媒体出示)



(2)学生尝试数一数后全班交流,体会有序思考问题的优越性。

3.数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也可适时补充稍复杂的数三角形题目,引导学生
体会“数算结合”方 法的优越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4.比较数线段、数角和数三角形有什么联系,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拓展提升
1.数长方形(多媒体出示)

2.逐步增加难度,促使学生思维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四、巩固练习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了数图形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就会不重复、不遗漏。
(2)学会了数图形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是要按一定的顺序。
(3)学会了遇到复杂的问 题可以把问题简单化,知道了把由简单到复杂的
思想方法运用在学习中,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数图形中的学问
1、 数线段 4、数长方形

2、 数角

3、 数三角形
有序思考
数算结合



三、小数乘法
《文具店》——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
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
乘以整数,小数 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
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 、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


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 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
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 析,我确立了该课的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 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
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能
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
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
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 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
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 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
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 学中创设
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 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
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 ,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
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 获知,③深化运用,巩
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 是以开火车的游戏口算导入,口算是
常规练习,画图是复习小数加法的意义,这些都为为学生理解小数乘 法的意义做
了较好的铺垫。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4
支钢 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4表
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 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 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
意义之后,提问“买四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 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
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4,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
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4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
×4的 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
算0.2×4的方法。这样,既 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
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 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
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
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 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
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是多少 ?同时在这
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第一关是试一试: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


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关是涂 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第三关是填一填,
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 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
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第四关是想一想:0.3×4 =1.2,
4×0.3=?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
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最后的解决问题,不 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
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 受到、体
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
师在课 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小数点搬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
数乘法中的第二课时《小数点搬家》,下面是我将对本课进行的授课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会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


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从设疑引趣出发,使学生发现小数点的移动会
引起小数大小 变化的规律。
2、教学目标: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
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四年 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看到小数点在数字中自由的搬来
搬去他们觉得很有趣,并很容 易的注意到小数点搬家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三、【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上,我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四、【说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新课依 始,我就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
事:小数点搬家(板书),小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每份快餐 卖4.00元(板书)
可是一个顾客也没有,小山羊很着急,这引起了小数点的思考(课件)小数点搬< br>家了,每份快餐卖0.40元(板书)有客人来了,小数点很高兴(课件)看着来
往的客人,小数 点并没有满足,它想(课件)小数点下定决心于是又搬了家,它
把每份快餐卖成了0.04元(板书)这 下快餐店的生意可红火了,小数点高兴极


了(课件)
在本环节中 我利用“小山羊快餐店”通过价格的变化吸引顾客的这一情节,把学
生溶入到故事中。接着我提出了这样 的问题:小数点搬了几次家?都是向哪边搬
的?快餐店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时学生都会带着疑问 与好奇积极主动
地去思考。会说:小数点搬了两次家,都是向左边搬的,快餐店价格便宜了,来
的客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思想
及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为学习后面新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心理状态和认知
基础。】
二、自主探索、归纳发现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在教学中我安排以下三个阶段: 观察讨论阶段、
归纳总结阶段、实践应用阶段。
1、观察讨论阶段
在这部分教 学中我采取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
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交流、讨论来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交
流、讨论,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1)从元、角、分间进率分析:(课件)
4.00元表示4元 0.40元表示4角 0.04元表示4分 4元是4角的10
倍,4角是4分的10倍,4元是4分的100倍; 反之4分是4角的十分之一,4
角是4元的十分之一,4分是4元的百分之一。 (2)从计数单位分析 :4.00
元是4个1,0.40元是4个十分之一,0.04元是4个百分之一。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如果说得不够清楚或具体,我会给予适当的引导。】 2、
归纳总结阶段


结合前面的发现,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怎样移动?小数的大小又 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有了前面观察讨论阶段做铺垫,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课
件)4.00 元到0.40元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4.00
元到0.04元小数点向 左移动了两位,小数就会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此时学
生对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会缩小这一规律的 认识仅局限于价格上,而这时我
进行小结(板书)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小数
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
接着我追问学生:如果小数点向 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很自
然地就会说出: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如果向左移动四 位、五位呢?学生都会
轻松作答(„„)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思维的延伸和拓展提供了广阔 、自主的平台,让学生亲历知
识形成的过程,建立正确的表象,享受数学的乐趣。】 3、实践应用阶段
在此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课件)
(1)淘气的小数点总是在28.5中蹦来蹦去,你能说 出下面数与28.5相比较发生
了什么变化?
2.85 0.0285 0.285
(2)帮小数点搬家:53.8÷10 53.8÷100 53.8÷1000
此题的第一小题学生会完成的很顺利,但在计算53.8÷100时,一部分学 生就会
产生疑问: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位不够怎么办?这时我会加以引导,使他们
很快想到 用0补位的方法,从而正确计算。 三、小组合作、拓展规律
在这一环节,我接着小数点搬家这一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 自从小数
点搬了两次家后,“小山羊快餐店”的客人可多了,小山羊着实高兴了一阵。可


是月底一算帐却不开心了(课件),热心的小数点又来帮忙(课件) 小数点向左
搬家,小数将会缩小,价格也就越来越便宜,小数点向右搬,价格又会发生怎样
的变化呢?学生很快会 答出价钱上升了。这时我会进一步追问,小数点向右移动,
原小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再次引导学生 合作、讨论、交流,总结出小数点
向右移动的规律:
(板书)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
两位,这个数 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
来的1000倍。
在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后,我乘胜追机,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课件) 知
道同学们有了 新发现,淘气的小数点又来了,你能说出下面各数与0.0493相比
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0.493 4.93 49.3 四、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猜一猜:(课件)小明不小 心
把身高写成了145米,猜一猜小明的正确身高是多少米?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样
的,我会引 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说出正确的身高。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课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点搬家,你有什么
收获?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会给于充分的肯定。
六、【说板书】
小数点搬家
0.04元 0.40元 4.00元
缩小到原来 左移 右移 扩大到原来 十分之
一 一位 一位 10倍 百分之一 两
位 两位 100倍 千分之一 三位 三


位 1000倍
该板书直观、简洁,明了,既突出重点又概括全面,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
果。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以上是我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 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尝试,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
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街心广场》说课稿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教学是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教材在编排上体
现了以下特点:
1 、“街心广场”教材创设了计算街心广场面积,花坛面积和每块地砖的面
积等情景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三个长方形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
初步感知到小数乘法可以先按整数 乘法计算,再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 、教材还通过情 境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探索地板砖面积,女少可以从
前两个整数乘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小数乘法得 数;可以通过单位名称的转换推
出得数。 3 、教材通过尝试练习:试一试和填一填的活动 ,使学生归纳出
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的规律,这些都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
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 、结合三个长方形面积关系,促能学生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法的小数位
数的关系。
2 、通过具体情境,发现数学信息。培养观察、收集信息的习惯。 3、
能应用这一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4、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 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
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
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 证,
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
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
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 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
神。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 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
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独立思考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引导搭桥在设计这一课时,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自主探究和。因
此 ,我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
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 探索的全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活动 1 :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街心广场的放大平面图,让学生进行讨论
三个长方形的长与长、宽与宽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活动 2 :在计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特征和小数
点的位置,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活动 3 :根据积随因数变化的规律,举出实例让学生探索、解答。
活动 4 :在尝试练习中,师生共同探索、归纳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
小数位数的关系。
总之,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
定的困难就 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教师尊重学生自我发现,尊重学生创新思
维和方法。 【说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识,过渡新知识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接着教师发给每生一张街心广场放大平面图提出问题。 A 、它们
都是什么图形?
B 、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宽之间有什么关系,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
系? 板书课题:街心广场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学生思考,并回答自己的想法。
观察情境图,得知街心广场、花坛和每块地砖的长分别为 30 米、 3 米
和 0.3 米,宽分别为 20 米、 2 米和 0.2 米,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三个
长方形长是依次缩小 到原来的,宽之间也是如此。那么,面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呢?根据长方形面积=长 x 宽,我们先求出三个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 ( 1)街心广场面积为 30 × 20 = 600 (平方米 ) ( 2)花坛的面
积为 3 x 2 = 6 (平方米 ) (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为 0.3 x 0.2 二 0.06 (平
方米 )
学生可能对 0.3 × 0.2 =0.06不大理解,教师引导可以利用单位之间的换
算来求。 0.3米 = 3 分米 0.2米=2分米 3 x2= 6 (平方米 ) 6 平方分米
= 0.06平方米故 0.3 3 ×0.2=0.06
2 、引导探索发现:在乘法中,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
来的
,积则缩小到原来的
。(反之,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另一个因数
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积则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 3 、尝试练习,引导提问,
归纳。
课本第 43 页“试一试,填一填”,可以发现,在4 × 0.3 =1.2 中,两个
乘数共有 0 + 1=1位小数,积 1.2 里也有 1 位小数:在 0.4×0.3 = 0.12 中,
两个乘数共有 1 + 1 =2位小数,积 0 .12 也有 2 位小数。
在 0.13x2 = 26 中,两个乘数共有 2 + 0 =2位小数,积 0.26 是也有 2 位小
数;在 0.13x 0.2 = 0.026 中,两个乘数共有 2十1 = 3 位小数,
积 0 . 026 里也有 3 位小数。
归纳:在小数乘法中,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 、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 43 页的“练一练”第 1 一 2 题。 2 、


基础训练上的相关作业。














“包装”说课稿
高左香
一、说教材
“包装”是北师大版第八册第三单元44---45页内容-----小数乘法的应用。本
节内 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整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学生已经发现了“小
数乘法只有按照整数乘法 来计算,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
数”这一规律之后安排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小 数乘法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巩


固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 含义及其规律,并自觉的应用于
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本节内容和后面的“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手拉 手”(四
则运算)共用作为应用内容。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起承前启后、融会贯
通的作 用。
二、说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
决问 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要获得发展。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良好的估算习惯。 2. 技能
目标:①通过解决“包装”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②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②通过估算把握运算结果的范
围。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注重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
系,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 生活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课标把能有效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作为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首要目标。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能用适当的方 法解决实际
问题,还要能对结果的合理性加以检验。难点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越乘越小”
的道 理,并能正确地对结果作出判断。
四、说学情 在进行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 乘法的运算规律,
小数的意义及其加减法,还有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本节内容重点是学会把小数
乘法
的运算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
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越乘越小”的疑问,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感知其中的道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各知
识之间的相互 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五、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 法。”根据学生的
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
取的教学方法是: 1.通过举例,回顾计算规律,并把它应用到竖式中去。 2.
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直接放在实际问题中来学习并解决。 3. 解决
问题时 采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把学到 的规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 习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当学生能准确说出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时,为小 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基础。如:
0.96×7=6.72 两个乘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就有两位小 数。0.02×0.
9=0.018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通过自己的语言概括,
对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间的关系更清楚明了了。此时的“温故”为后面
的“知新”做铺 垫。 2、复习小数加法竖式跟整数乘法竖式,为小数乘法竖式
做铺垫和对比。
(二) 、创设有情趣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小丽要过生日了,她的好朋友小华
给她买了一件生日礼物,为了把 礼物打扮的漂亮一些,小华走进了精品店,马上
就被眼前漂亮的包装纸和彩带吸引住了---- 出示包装纸和彩带的单价 : “包装
纸每米2.6元, 彩带每米0.85元”。小华量了一下:包装这一礼品盒需要用包
装纸0.8米, 用彩带2.4米,你能帮小华算算包装纸和彩带各需要多少钱吗?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包装纸:0.8×2.6 彩


带:0.85×2.4 2. 计算0.8×2.6 ①小数乘小数怎样算?转化为整 数乘法进行
计算。再由整数乘法竖式要末位对齐引出“小数乘法竖式也要末位对齐”,让学
生找 出乘数的末位并对齐! ②计算。(数位对好后让学生动笔计算) 计算过程
中,强调是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过程,准确算出整数相乘的
积。 ③算出积,再由学生来讨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 用同样的的方法计算
0.85×2.4 先让学生先估计 ,说说把0.85看作多少?把2.4看作多少?结果约是
多少? 再让学生板演竖式计算,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强调:末位对齐!
结果末尾的“0”可以去掉 。结合本题特殊情况进一步验证规律,说明小数末尾
的“0”在小数中也占了一个数位,只是写的时候把 它省略掉了。原始结果仍然
符合前面总结的规律。
4. 小结: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与加法竖式跟整数乘法竖式进行比较) ①不用
小数点对齐,只要末位对齐; ②看作整数算出积; ③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小
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四)巩固练习。 (1) 用竖式计算: 4.8×0.25 4.8×1.2 让学生用
刚刚总结出的规律进行独立计算,让两个学生板 演,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
正。这组练习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2)用竖式计算:0.32×0.8= 0.32×1.2= 再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竖
式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 (3)质疑问难,回顾小结。 完成49页第4题。(请
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645×0.9 ○645 1×
0.95○1×1.2 2.43×1.1○2.43 3.14×1.5○3.14×0.55
通过这组练习,体会小数乘法中乘数大于1和小于1时 ,积的变化规律。举例让
学生了解怎样就越乘越小?怎样就越乘越大?


(五)作业的布置。布置小数的竖式计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说课稿
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6-47页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教材
分析:
在“包装”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本节课学生将
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 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 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
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心得:
本节课从教材内容的呈现上,改掉了过去那种单纯乘法笔算的 内容,教材提
供的素材更加生动、有趣,并有意识地增加估计的内容。通过爬行最慢的哺乳动
物 ——三趾蛞蝓的信息,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
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 实际应用。由于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与小数乘法
相关的一些内容,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 尝试解决小数乘法中的新问题,
在关键处给予点拨、指导,紧紧抓住积的小数点位置这一重点进行教学。 并为学
生提供质疑、交流的机会,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地掌
握和理解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
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驾驭课堂的 能力。 教学方法:
1、 自主探究, 2、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幻灯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的计算, 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们,怎么样,
准备好了吗?请看大屏幕。
1、比比谁的眼力好。2、计算。(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集体
订正)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得还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乘法的计算。
(板书课题:小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是什么吗?有
一种动物叫三趾蛞蝓,它是目前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你们想知道它的爬
行 速度吗?(出示课件: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 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 认真


看,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告诉我们大家。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提问题)板
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例如: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1) 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2.1×2.15=
(2) 估算,你能估计出大约爬行多少米吗?并说出估计的方法。 在此基
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
(3) 尝试计算,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同桌重点讨论:如何确定
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集体验证。) (4) 演
示规范的小数乘法竖式。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是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
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 是3位小数。)
师提出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独立列式计算并
讨论交流如何处理“0”的问题?) 师演示规范的竖式。
思考 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边不乘,直接写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数
乘法当成整数乘法说说道理。
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同学们到底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 法掌握的怎么样,下面就检验一下。(大屏
幕出示相关题目。)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展示典型作业
1、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仪展示作业。集体订正


2、继续出示第二个“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各题,说出每题积的小数位数,
再独立计算。等 大多数学生完成,知名板演,集体订正。
3、分组练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做题的效率。
4、给得数点上小数点,考察学生是否眼急手快。以抢答形式完成。 四、
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审题后先独立思考再解答,集体订正。 五、通过今天的学
习,你有什么收获?








《手拉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教学内容】《 手拉手》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六课时内容,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体会小数计 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
验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态度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与过程:1.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


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
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以及乘法分配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迁移
应用。
【教学关键】在比较归纳中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二、 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实际,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1.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这节课中,我从解决问题入手,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将教学课堂延
伸到课外,学习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2.将类比、迁移思想渗透其中,在两个比较中总结归纳。
本节课的小数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简便计算是整数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简便运算的延伸,所以学习过程中,我注意比较讨论、迁移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
了两次比较,第一次引导学生将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进行比较,归纳得出小数混
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第二次引导学生比较12.8×3+7.2×3和(12.8+7.2)
×3 两个算式,归纳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通过这两次比较,
使学生在类比、迁移中适时 延伸知识的应用,达到本节课的技能目标,突出本节


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 的引路人。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习题板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
组讨 论等形式,体验数学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学生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
程,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激 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这节课 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
系,从而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
2.比较、迁移、归纳法。
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将整数混合运算、简算与小数的进 行比较,通过观察比
较、迁移类推,使学生顺理成章的归纳得出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也适用。
3.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法。
数学的教学,精讲多练是 根本。因而我在新课学习后,精心设计了一部分练
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既提高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四、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遵循这一主旨,我在本节课中,着重以下学法的指导:
1.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法。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自己独特的 思路,他们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法。因而课上
我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使他们在独 立思考与解决中得到逐
步锻炼和成长!
3.合作、交流、探究法
有了独立思考、独 立解决问题作为前提,合作、交流、与探究在学习中更必
不可少。这其中不仅培养的是一种合作意识,更 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交流
与探讨中可以了解别人的思考方式、体验多方位思考的学习观。这节课中,< br>我适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体验探究、比较归纳,使学生发现其中
的规律,利用规律解决 问题。
五、 说教学程序。
课标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
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实施的生活背景中,为他们提供实现的机会。根据这一
理念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五个大环节:
(一)复习旧知。
出示复习题:42×90+50 65×64+65×36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感知贫困山区的学生学习条件的 恶劣,从而向
学生发起手拉手爱心捐赠的号召,渗透爱心教育。随机板书课题:手拉手。
2.根据图片的感知,课件接着出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三)尝试解决,交流总结。
1.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后尝试计算解答。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解答方法,教师板书列举。


3.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4.教师出示12.8×3+7.2×3=(12.8+7.2)×3
5.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归纳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
(四)应用新知,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脱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交流并指导纠正。
(五)拓展延伸,升华教育。
课件出示拓展延伸问题:
(1) 学生分小组合作计算。
(2) 师生交流计算结果。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手 拉 手
小结一: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12.8×3+7.2×3=(12.8+7.2)×3
小结二: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
四、观察物体
《节日礼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我今天授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 节日
礼物》一课,,本节课内容包括由低到高和由远及近观察同一物体,体会不同的
位置看到的 范围也不一样。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
性差等年龄特点,我制作了如下课件 ,现将本课的课件设计思路作一简单介绍:


新课开始,我用课件播放 学生感兴趣的《坐井观天》故事,使枯燥的数学
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 初步体会到观察位置不
同,观察的范围也不同,为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由低 到高观察物体时,由于内容很抽象,如果让学生去想象,有一定难
度。我巧妙的使用三维课件突破教学重 难点,将课本上静止的图片做成形象逼真
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空间形象的直观经验,丰富了表象,并很 快判断观察位置
低——观察的范围小,观察位置高——观察的范围大。
在由远及近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示课本中A、 B两个观察点,
让学生体验观察的范围:位置远----观察范围大,位置近----观察范围小后,我
大胆的创设了一个C点,让学生再次感知观察点离小屋越近,观察的范围就越小,
这样效果就会 很理想。 在解决试一试时,题目要求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
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这个问题时, 我先用课件演示小明站在A点所能看到的范
围,这样演示科学规范。为学生画出B点小明的观察视线起到 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拓展练习时,课件展示一组画面,有由低 到高的观察顺序,也有由近及
远的观察顺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本课的课件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以利
用的教学资源,注 重图像、声音、文字设计的合理性,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课 件中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恳请各
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天安门广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 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天安门广场》。
说教材
一、北师大版四 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天安门广场》的学习。是在前面学
生通过观察《节日礼物》,体会了从高低、远 近看同一景物,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今天这节课,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 建筑物的位


置和形状,确定照片的拍摄位置,体会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 的画面不同,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部分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是在一 年级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和二,
三年级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们为学生学习从不同 的位置
观察物体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说学生
学生已有的能力是从三个 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
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学生提供同一物体从不同 位置观察到的画面,让学
生想象、判断这些画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
学知 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基本技能。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
水平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和方位。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 重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的变化。由于这是让学生
透视二维的画面解决三维的问题,对四 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教师创设 情境法,指导学生通过学生通
过亲身体验,感受,比较,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获得观察经验,提升空间 观念,


来完成对知识点的突破。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 的空间能力,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
动探究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反 馈式教学法,主
要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探究、班内交流分享、评价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升华、
拓展应用达标等六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说过程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
理念,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将这堂 课设计
成五个环节完成。
一、创设情境(5分钟)
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 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然后提问
学生。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以前学习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另一方面是借此提
高学生的兴趣。
二、小组探究讨论、班内交流分享、评价质疑问难(15分)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58页的上半部分。
1.师: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提出那些与观察有关的问题?
3.让学闭上眼想象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天安门广场的样子。
教师出示58页下面的四副图片。
4.让学生讨论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5.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和方法。
6.评价学生的回答,生评或教师评。


7.验证猜想;和你前面的猜想有什么不同。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的中应用,通
过猜测、想象、判断推理 建立空间想象的意识,培养想象能力,正真体现“做数
学”的理念。
三、拓展应用达标 (10分)
1.课本59页的第一题。
2.课本60页的第二题。让学生说出是如何判断的。
3.游戏:出示学校照片让学生说出是从什么方位拍摄的。
四、梳理总结,课外延伸 (5分钟)
五、总结概括升华。(5分钟)
1.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到过或感受到的因位置不同而画面不同的现象。
2.谈谈你的收获。
说板书
1.板书上课题。2.板书“位置”二字。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五、小数除法
《精打细算》说课稿
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是来自远安县荷花中心小学的章雄,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精打
细算》。
一、教材分析
《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本节


课是以整数除法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本班学生对于整数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但仍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和指导探究法。
四、学习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算法,探究算理,来顺利
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一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二是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
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六、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 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理解并掌握被除数有余数,
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利用课件引出让学生帮我选择到哪家超 市买鲜奶更便宜,让学生根据自己
的生活经验去估计、猜测,从而得出结论:我们自然要买便宜的!从而 渗透“生
活要精打细算”的思想。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到: 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
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把问题 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学 生
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在汇报时让学生对几种算法进行展示、交流、辨析,让学
生在宽松的学 习氛围里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
的小数点对齐,通过几种算法的总结比 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
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算法进行了合理的优化。接 着我出示了两道
相似题目的练习,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
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试一试
7.42÷7= 1.2÷5= 13.8÷15
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 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
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 学生讲
明计算方法。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
果部分学 生不能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2、小诊所: 题目没有定, 想从学生那里找些资源。以学生的错例为练习,
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 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习)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
明会捐给( )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 )元钱。
此题联系生活实际, 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 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课外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 ,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从
而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现课改精 神。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参观博物馆》说课稿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 节课是在学生熟练的掌握了整数除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
也是学习出数十小数的除法 的基础,它的学习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除法打下基
础。
二、说目的要求
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掌握整数除以


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仍有一定得困难,同时学生在今后学习小数除法时,出
现的一些困难 都是由于计算方法掌握的不扎实造成的。
根据上述分析以及《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
目的要求:
1、通过“参观博物馆”这一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中小数点的位置,以及正确理解“补0继续除”的道理。
【说学情】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对整数除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的
程度不同,能力 好的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起来较容易,还有部分学生则有一
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照顾到 大部分的学生。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 主辅
以情境导入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进行教学。
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流程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进行小组合作、
合作交流,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尝试、分析,归
纳出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说教学流程】
在整个流程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
定为:“复习旧知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巩固内化------”,
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复习旧知
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现在考考大家预习的怎么样?
1、25÷5 = 250÷50=
96÷24= 48÷12=
出示练习题。
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规律
2、1.2÷4= 7.2÷9=
1.25÷5= 13.5÷6
复习旧知出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
(二)、创设情境
通过“参观博物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
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 活。
小红文打给在上海打工的爸爸:国内长途每分7角,打电话共花了85.4角,小
华打 给在美国留学的舅舅:国际长途每分7.2元,打电话共花了45元。谁花的
钱多?小华花钱多,但她却 说自已打电话的时间比小红时间短,到底谁打电话的
时间长?这时板书课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三)、自主探究
怎样才能知道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学生回答要算 出各自打电话的时间,让学生先
独立列式计算,在计算小红打电话的时间时学生可能感到困惑,除数是小 数怎么
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一个数除以小数。
启发学生:我们刚刚复习 了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还刚刚学完整数的除法,谁能想
出办法?(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除数是整数来 计算呢?)接着让学生独立探
究,在学生独立探究的时候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 除数
变成整数时,那被除数要怎么办才能保证商不变呢?(商不变的性质)
(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找出
原因。如除数 要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位数不够的要在被除
数的末尾补“0”,商的小数点要和被 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总结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 br>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
够的,在被除数的 末尾用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这时教师引 导学生把王汉文同学打电话的“每分7角,打
电话共花了85.4角”,改为“每分0.7元,打电话共 花了8.54元”,再算时间,
最后得出结论,到底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王汉文)
(设计意 图:对教材的数字略做改动,是为了先降低难度,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
梯度式解决问题。同时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
方式,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 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
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创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同提高的意识。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再通过启发、点拨突破难点
(四)巩固内化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了基本训练(练一
练的1、2、3 )和综合练习(书上练习)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一下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 为主
体,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合作交流。
今天我执教的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 小数除法中的第三节,除数是小数的小数
除法,这节课是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幅小红和小华打长途电话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探索谁打
的时间长,通过不同的方法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进行计算。
为此,我设计的目的要求为:1、通过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景,体会到
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 会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
有关的实际问题。
根据此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景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使学生体会 到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按照
教材呈现了一个“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 情景,让学生判断机灵狗和小华谁说得
对,并想办法帮他们解决。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他 们对数学知识
的理解。
2、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想出要用除法算式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除法算式和前边学 的
有什么不同,并使学生体会到:如果能把除数变成整数就好办了,接着,让同学
们以小组为单 位探索出把除数变成整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优
化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为 整数较为简便。接着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
另一个人的时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并 逐步体会将没有
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之前,两次让 学生估算,并在精确计算后,引导学生相互验证,
意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3、巩固练习
在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后,我安排了两道练习题,教材65页 的
1填一填,让学生体会如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教材65页的3森林医生,题目
呈现了学生计 算小数除法时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避免了在
练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谁打电话时间长》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除法中的第三 节,除数是小数
的小数除法,这节课是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本节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幅小红和小华打长途电话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探
索谁打的时间长,通过不 同的方法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进行计算。
为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 情景,体会到
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
有关的实际问题。
根据此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景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 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
按照教材呈现了一个“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 景,让学生判断机灵狗和小华谁
说得对,并想办法帮他们解决。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他们 对数学
知识的理解。
2、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想出要用除法算式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除法算式和前边
学的有什么不同,并使学生体 会到:如果能把除数变成整数就好办了,接着,让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出把除数变成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优
化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为整数较为简便。接着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
另一个人的时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
学过的知识转化 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之前,两次让学生估算,并在精确计算后,引导学生相互
验证,意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3、巩固练习
在学生初步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后,我安排了两道练习题,教材65页的
1填一填,让学生体会如何把除数转 化成整数;教材65页的3森林医生,题目
呈现了学生计算小数除法时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分析错误 的原因,避免了在


练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人民币兑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 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67-68页
的内容。本课主要教学求积、商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
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通过“人民币兑换”的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 切联系,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
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亲身
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白求积、商的近似数计 算方法,从中体会到转化的


数学思想,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上述,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民币和外币兑换”的教学情境,体会求积、商近似数的必要性,
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1)能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二、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 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
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 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
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情境引入。
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情景是问题的外衣,在起始 环节,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实际
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并体验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
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
学的价值 和美,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从生活素材入手,
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对知识


的探索。
2、注重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与学习活动 获取
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猜一猜,试一试,
说一说, 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生生
互动,师生互动。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 br>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
作,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
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引导-合作- 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
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景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使学生体会 到求积、商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按照教材呈现的一个“美国小朋友寄书 ”的情境,并想办法解决。使学生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
在学生想出6.7美元折成人 民币时要用乘法计算时,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得出结果
后发现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使学生认识到积的近似 值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
近似值。接着出示第二个情境“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可兑换多少美元 ?”
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巩固练习 在学生初步掌握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后,我安排了教材67页
的试一试,让学生体会如何按要求取近似值;教材68页的练一练,涉及到了多
个国家的货币与人民币 的兑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联系生活,总结引伸。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确保知识系统掌握。










《谁 爬 得 快》说 课 稿
四年级 北师大版
育才小学 苟世登
一、说 教 材
《谁爬得快》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第五课时,是
在学习了小数 除法和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认识循环小数。
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


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
本的例6,例7通过计算两 道除法应用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
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 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
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 织
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
两个数相除时 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学生以前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 ,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
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 循环小
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
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循环小数。
2、会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会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 练习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 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 br>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注重
师生、生生之间的 互动与交流。
依照新理念,我积极构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运用——
总结拓展” 的教学思 路,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悦感、成就感的体验,乐于
与他人协作、交流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积极 地发展。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自
我探 索、体验、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再设计,合理使用
了一些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 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真正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
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取广泛 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
教学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
发展。
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
将有较大的影响,也 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 数学活动
的机会,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知“循环”。
本节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感知循环的意义,学生知道后,


我 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周日到周六的循环,白天
和黑夜的循环等。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活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这个游戏简 单有趣,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
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 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
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 生懂得数学来
源于生活。】
(二)在实践中探究,认识“循环”。
(一)什么叫循环小数。
1、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两种小动物的资料,
你们感兴趣吗?
2、介绍资料:蜘蛛3分钟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
3、根据这份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分男女生两组比赛解决问题:(蜘蛛、蜗牛每分钟各爬行多少米?)
5、师:为什么不往下除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引导学生
总结这两个小数的特征)
小结:有一些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一些数字按一定顺序不断
重复出现,就象 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一样,不断循环重复,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
小数。
【设计意图:通 过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认识了循环小
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 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
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三)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加深理解“循环”。
1、师: 你们知道循环小数还可以怎样表示吗?你想怎么简便地把它表示
出来?(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想怎么表示就怎么表示。)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有创意,在国际上有一种通用的表示循环小数的 简便
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如果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
个点;如果 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2、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
0.666… 2.1515… 0.58383… 6.245245…
3、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出了五 道判断题,让学生应用
概念进行判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激趣挑战,巩固新知。
同学们这么快掌握了新知识,蜘蛛和蜗牛说:“你们这么聪明,就奖励你
们几道题,看你 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你们想接受这个挑战吗?”(出示题目,
学生分男女生竞赛。)
要求: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
男 女
3÷8 4÷3
14.2÷11 0.4÷9
10÷9 2÷4
1÷7 5÷6
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蜘蛛和蜗牛的爬行速度很慢,有一种动物它奔跑
起来的 时速像火车一样快,想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猎豹奔跑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平均每分钟奔跑多少千米?(结
果保留两位小数)
(独立做后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的?)然后学习用四舍五入
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的方法 。
【设计意图: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
究的乐 趣,感受到数学的美。】
(五)简单运用,理解深化。
1、找出循环小数
0.3333… 1.48383… 4.2525 0.1875875…
2、阅读数学小知识并做习题。
3、做题卡(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 求做到人
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
获。让 好学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第一题是基
础题,找出循环小数。第二题综 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 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
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也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填“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
数”,渗透“循环小 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
不是循环小数”的思想。第二题综合题,通过 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近似


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
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异议和疑问,在本节课的最后,我 设计了一
个问题:“同学们对循环小数还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
提出: “循环小数是否还有其他记法?除到哪一步就可以判断商是循环小数?”
等问题时,我对学生进行充分的 肯定,并随机将这两个问题抛给学生,将其设计
成课外探究作业。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老师提出这些问 题。这样的作业为学生
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为下一节课做了充分< br>的准备。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
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
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点然智慧的火花。
五、板书设计:
谁 爬 得 快
循环小数

73÷3=24.333… 9.4 ÷11=0.85454…
本节课的板书 是边教学边完成的。通过板书把重点和难点系统、有条理地
展示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还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重点和难
点,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六、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1、师生互动。
2、作业。
﹝1﹞实践作业:在生活中找一找循环的现象(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
﹝2﹞ 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
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电视广告说课稿
瓜州县西湖乡向阳小学 陈小英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电视广告”这一计算电视广告费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小数四则运算
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 一过程中体会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并能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br>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基础上进
行的,整数四则混合 运算顺序在小数四则运算运算中同样适用,也为将来进一步


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自主体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
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较好,具有比较扎实的小数四则运算
的计算技能,在解决实 际问题思维比较活跃中,但容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 教
学目标
1.通过计算电视广告每秒 多少元,学习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其运算
顺序是一样的。。
2.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利用学过的小数
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电视广告的教学情境
1.(多媒体)展示电视广告
师:电视广告对 消费者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许多厂家对自己的产品需要
投入巨额的电视广告费。比如,某公司在 地方电视台黄金档插播一条30秒的广
告宣传自己的产品,每天播出一次,连播两周共付人民币35.7 万元。
2.问题情境
师:看完这个报道有什么感受或者问题? 生1:什么叫黄金档?
生2:我知道,黄金档就是大约晚上七点到九点的时候。 师:哦,那时候看电
视的观众人数比较多,广告效果应该比较好,所以叫做黄金档。
生3:电视广告费好贵啊!
师:确实挺贵的,我现在很想知道一个问题,你们呢? 生4:老师,我也很想
知道一个问题,平均一秒钟多少钱? (二)自主解决问题,体验运算顺


序 1.自主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也很想知道这个问 题,更能体现出这个广告究竟有多贵。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汇报。
生1:14×30=420(秒),35.7÷420=0.085(万元)。 板书算式。 师:能解释
一下吗?
生1:14×30=420(秒),每天播出30秒,两周共14天, 这样先算出一共播出
多少秒,再用37.5万元除以420就是平均一秒的钱。
师:为什么要用37.5除以一共播出的秒数呢? 生2;因为37.5万元是420秒
所用的钱。 2.体验运算顺序
师:可以用综合算式表示吗? 生2把综合算式写在黑板上:
37.5÷(14×30)
=35.7÷420 =0.085(万元)
师:0.085万元是多少钱?
生3:也就是850元,只要把 0.085乘10000,也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就可
以了。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4:还可以先用37.5÷14=2.55(万元),然后2.55÷30=0.085(万元)。
板书算式。
生5:我还有一种方法:37.5÷14÷30 =2 .55÷30 =
0 .085(万元)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有什么联系吗? 生:其实是一种方法,
生5用的是综合算式。


师:看来小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 (三)运用
运算顺序
1.运用运算顺序计算
师:在电视广告费用的计算中我们 清楚了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觉得在计
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在计算的时候 ,没有括号的时候,要注意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
果只有乘、除法或者是加、减法就得按从左 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就要先
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我们就来试一试吧。第71页第1题:
5.4÷(2.7×4) 9.4×〔0.96÷(5.4÷0.9)〕 全班反馈
2.运用运算顺序解决问题 (1)买牛奶
师:我们需要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许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都是生活中
的小主人,爸爸 妈妈的好帮手,我们先来买牛奶的问题吧。
第71页第2题:小华家四月份每天预订3袋牛奶,按批 发价共付85.5元,零售
价每袋1.10元,这样每袋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元?
师:你打算先算什么?
生:应该先算批发价一袋多少元。 独立解答,全班反馈。 (2)买冰棍 第72
页第3题 (3)付水、电、煤气费 第72页第2题。
师:能看明白这个表格的意思吗?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1:什么叫千瓦
时?
生2:用煤气的时候那个单位是什么? 师:有谁知道吗?
生3:千瓦时是用电的单位,煤气的单位好像叫立方米。 师:是叫立方米,用


电的单位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度”。 师:谁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表
格的意思?
生4:小红家四月份用了水17吨,交了62 。9元,五月份用了15吨,需要我们
计算五月份要交多少钱;四月份用电96千瓦时,交了42。24 元,五月份用了
85千瓦时要交多少钱;四月份用煤气25立方米,交43.7元,五月份用了20立< br>方米,要交多少钱。
独立解答,全班反馈。
(四)总结。
五、教学反思
1.在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积累很多课本中没有的数学知识,我们要 充
分利用,如本节课中的“千瓦时”、“立方米”的认识,
虽然是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但由学生来介绍,同学们会感到很亲切。
2.在生活情境中 研究数学问题,如让孩子做生活的小主人、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运用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买牛奶”、“交 水、电、煤气费”等,既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 br>3.本节课由于计算量比较大,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紧张,如果在教学开始时,
注意对运算顺序的 总结,在解决问题中侧重四则的应用,就会给学生留出更多的
时间思考。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网-新加坡签证费用


公开选拔面试-洪荣宏


韩国大使馆签证查询-信访维稳


战争泪-云南招考频道网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关于爱的话题作文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都会计考试


想象篇作文-幼儿园卫生保健计划


过年放假-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