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余年寄山水
702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4: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有趣的春联-两会指哪两会


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
优秀说课稿模板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 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
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
着密切的 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
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 经验
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包括个体的 各种生活经验、
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
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 ,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
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
2、体验是学习 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
体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 摸、
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
形式的感官活动。体验除了感官活动 ,还需要猜想、类比、
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
3、体验中的数学活动包括合 作与交流。这是因为数学建构
活动有其社会性质,也就是说,“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
数学 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
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 。”因此,个
第1页共8页


体的经验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与分享,才能达到共同建构的
目的。
二、设计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
了长方体和 正方体;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
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 积,
以及其它立体图形做好铺垫。
教材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模型,归纳长方体的特征,接
着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关系。练一练安排了三个层次 的练习,由浅入深,通
过看立体图、实际测量、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进一步巩固
对长方体和正 方体特征的认识,形成空间观念。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 、讨论、分类、制作等实践活动,了解长方体、
正方体的棱、顶点、面的特点,初步学会制作长方体和正 方
体的模型。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学会
合作、交 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为完成以上教学 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本节课体现以学生发
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
体验成功,和谐发展”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让学生眼、手、
第2页共8页


脑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通过观察、测量、制作等活动,
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 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特征,会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小组合作学习活
动中,促进了 各个层次学生的多向交流和共同发展,培养了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发现
的愉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索的创新意
识。
为此,我让学生课前 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立体实物若干个(如
火柴盒、乒乓球、牙膏盒、茶叶罐、魔方、墨水盒等),设
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展开教学,即从分类中引入;在观察讨论
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在制作中 了解长方体、正
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在设计填写学习报告单中深化;课外
延伸。
三、教学过程
(一)从分类中引入
1、今天大家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物体,请以4 人小组为单
位,把自己带来的立体都放在一起,然后分一分类。
小组汇报。要求:你们是怎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指以长方体与非长方体为标准的组: 请大家和他们组一
样,把所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挑出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研究长方体和正 方体(出示课题)。把另一堆放在一边。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里学生分自己带
第3页共8页

< br>来的物体,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分类时,有的按
制作材料不同分类;有的按形状不同分 类;有的按大小分类;
有的按颜色分类……课中让学生知道数学课研究的是形状、
大小,颜色和 材料不是数学课研究的对象。培养学生用数学
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
(二)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你是怎么知道它是长方体的?任意拿起一个长方体,观
察一下,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讨论特点,并说明你怎么证明?
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
相等。
例如证明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
(2)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
(3)也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 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这里,让学生观察长方体面的特点后,验证
自己的观 察。验证的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创
造欲望得到满足。]
2、在你们的长方体中,有没有特殊的类型。
学生汇报:(1)有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
第4页共8页

< br>的大小相等。这一类(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方体或立方体)是
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并让学生画 集合图表示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关系。)
(2)有一个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 形,而
且2个正方形大小相等,4个长方形大小也相等。
再让学生猜想一下,有没有一个长方体只有4个面是正方
形?
[ 从一般的长方体到 特殊的长方体,理解正方体是长方体的
特殊情况。通过猜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制作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1、自学课本1-2页了解两个面相交的 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
的点叫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
宽、高。(投 影揭示下图)
2、用小圆球(顶点)和4种不同长度(分别以A,B,C,
D表示)的小棒( 棱),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如下图)。
3、出示小组合作制作要求:
(1)每组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立方体;
(2)制作前先小组讨论填好领料单;
领 料 单
模 型 顶 点
(小圆球) 棱(小棒)
A B C D
第5页共8页


长方体 个 条 条 条 条
立主体 个 条 条 条 条
(3)按领料单领取材料;
(4)制作完成后,讨论棱和顶点有什么特点。如果材料不
够或有多余,请说明为什么?
4、小组活动。
5、汇报:长方体是怎么领料的?顶点有什么特点?棱有什
么特点? 正方体怎么领料?顶点和棱各有什么特点?
[ 通过观察—讨论—领料—制作—汇报等一系例活动,让 学
生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
交流中理解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棱的特点。同时,通
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
中进行互补 、互学。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
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在设计填写学生报告单中深化
请大家自己设计一张学习的报告单来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老师的学习报告单来设计填写。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 立方体
面棱顶点
[ 课堂小结用实验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报 告
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填写,在填写报告中深化理
第6页共8页


解知识和反省自已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五)课外延伸
1、找一个火柴盒和魔方,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宽、高。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 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
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
抓好幼儿阅读 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
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
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
快。2、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模型,比较它们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 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 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br>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 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等。
[课外实践操作,重在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把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体验 到数学与生活紧
密相关。]
第7页共8页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 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 ,只要应用得当,“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
水平的重 要前提和基础。
本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引导学生探索、操作
和思考的情景。整 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
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
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数学对解决实际问
题是有用的。
第8页共8页

感谢老师的话语-商标授权书


风向标英语-安全生产检查报告


校园记者-元旦节目


成人高考数学-班干部工作总结


穿越小品-安庆九中


小学生操行评语-英烈寄语


上海市电机学院-合作协议书范本


上海中考作文-辽宁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