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地址-预可研报告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上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说课内容:
九年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小
数乘整数》第1页例1,练习一的第1~4题
。
一、说教材简析与教学资源整合
(一)、教材与教学资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小数加法和整数乘法),从丰富
多彩的校内外生活中,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小数乘整
数知识的学习。这样能促进学生利用
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小数乘整数
的算式,能根据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中,
并为学生继续学习小数乘小数奠
定基础。
2、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
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果将活生
生的学习场景呈现给学生,
部分学生完全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
自主探究学习并掌握这一新知识,但他们的这种掌握通常是零
散的,
不系统的,部分学生甚至会以以往的旧知相混淆——如小数加、减法
竖式中和、差的小数
位数的确定与小数乘整数竖式中的小数位数的确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定。
3、教学资源、教具与教学设备:
根据学校所具备的网络条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通过远
教资
源和网络,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一同在多媒体教室,共同完成
本节课,多媒体课件对
小学生既适用又简便、直观、形象,如选择恰
当的时机使用,选好切入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
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
会“做数学”和“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
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
br>数乘整数的乘法,并能应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
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的兴
趣。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以及认真仔细
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
是:小数乘整数的计
算法则的推导。
(四)、教学手段: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在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
准备的练习题进行练习等教学手段,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
节课的教学内容,
达成预期的目的。
二、说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
《课标》指出:数
学课里的计算课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的计算,
更重要的是算法的探索过程与算理的归纳,而这种归纳实
际上是一种
不完全归纳,这是通过这种不完全归纳的经历,体现其价值。新知的
构建,都是在原
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环环相扣、渐进深入。
所以我在新授之前设计了课前复习,复习了整数乘
整数的计算法则,
再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自己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法。而且我
在练习设计中也形式多样、富有层次。
2、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教法的确定: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
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迁移、类推,采取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
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学习方法的指导: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
与可能出现
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我重点从以下方
面指导学生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
三、说教学实施:
(一)、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组织进行: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归纳
总结,巩固运用,课堂小结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复习引入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
让学生完成表格,并且说115×3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为学习新知做充分
的准备。
②、回忆因数
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表格第一行因数的变化,第二行因数不变,组织学生分组
讨论积有什
么变化规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
缩小)10倍
、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
倍、1000倍……。
设计
意图: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找规律的过程,
并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
题中的规律,这样对后
面的新课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③、如把上式115×3写成11.5×3,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课题:
小数乘整数(板书 )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数学活
动来解决问题。
2、探究新知
①、师生共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到商店买风 筝的情景,出现对话。售货员说:
“蜻蜓风筝每个3.5元,”小明说:“我买三个,要付多少钱?”学 生
经过分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甲用加法算: 3.5+3.5+3.5=10.5 。
学生乙用乘法算:3个3.5连加,可以写成3.5×3 。
师问: 3.5×3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说表示3个3.5连加,乙说表示3.5的3倍是多少。
师 引导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纳出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
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 和的简便运算。(板书
意义)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 br>地使用教材,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
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的发展。
讨论回答练习一第1题,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②、师生共同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上式3.5×3=10.5,
为了验证该结
果是否正确,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a、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将小数因数转化成整数因数来计算?
b、转化后积有什么变化?
c、要得到原题的积怎么办?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及<
br>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寻找自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
让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
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
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设计意图:把连加结果作用于乘法计算方法的探讨,有利于3.5
×3与35×3的联系,通过
结果的比较让学生深入推导小数乘整数的
计算方法。
3、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计算方法。
4、巩固运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我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逐步深化,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①、根据149×23=3427填结果。
14.9×23=( )
1.49×23=
( )
149×0.23=( )
149×2.3=
( )
( )×(
)=3.427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②、教科书第1页的“做一做”。
③、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4题应用题。
5、课堂小结
采取提问的方式。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
方法?
6、课外作业
练习一第2、3题
7、板书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
意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
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卖风筝每个3.5元,买3个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计算:
3.5+3.5+3.5=10.5(元)
用乘法计算: 3.5×3=10.5(元)
把3.5元看作35角
3.5 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 角
答:5米要用67.5元。
板书设计的作用,突出重点,使人一目了然,便于课堂小结。
四、说教学反思1、教学实施效果:
本节课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自己总结出小
数乘整数的
计算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方法较为恰当,学生参与学习的
精心筛选,助您
成功
积极性较高。
2、教学目的的达成
本节课我突出把小数乘整
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过程的指导,这
样可以让学生很快的接受新知识掌握技能,从而突破了重点难点。同
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
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
的情感价值观得到体现。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在探究新知
的过程中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还
有待于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不是很好。课堂结构不够紧凑。要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力度,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4、教学中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学习新知的方法非常重要
,学习贵在方法,如果我们每上一节课都
能精心组织、策划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天长日久教师会教
的轻
松,学生也会学的更轻松。
2.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
乘小数》。它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
,教
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p>
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
混合运算和分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
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
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
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
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
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
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
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
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
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
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取向,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
进行探
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
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
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
设条件,积极营造
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
习中来感
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
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
算式
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
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
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
因
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
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
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
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
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
应有
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
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
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
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
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
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
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
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
要得到原
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
以通过单位换算
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
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
否合理,从而确
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
方法
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
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四、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宣传
栏上的玻璃面积,既复
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
定的
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
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
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
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
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
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
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
识自己去探
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
不断产生认知
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0.8×1
.2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
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
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
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
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
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
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
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
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0.8×1.2
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
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
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
法、
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
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
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
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
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
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
面前谈
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
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
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
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
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
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
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
习题,课
本第4页的做一做。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
置,以更一步强化
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
律。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例题4的内容。通过例题4
的学习进一步
加深小数乘小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堂课的内容,接着安排几
道练习题加于
巩固。并且在内容的最后安排了二个应用题,使学生在
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
数学知识应用于生
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
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
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
注学
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
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
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
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
有基础上
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
到培养和发展,使
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3.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积的近似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取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是在前
面取
小数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用的方法同取小数的近似
值一样,不同的是小数乘法要在计算完后
对乘积用“四舍五入”法保
留一定的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取小数乘
法积的近似值与小数乘法的估算有相同的地方也有
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是找一个接近于准确值的近似
值,不同的是
估算是为了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近似数后才计算;而取小数乘
法积的近似值
则是把计算出来的结果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基于以上
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维度设
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
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积的
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
方法。教学难点是: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
才
能让学生想学、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扮演一个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根据小学生从
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
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使抽象的内
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
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
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为此我把本节课的教法定为自主探<
br>究,合作交流及练习法。
五年级学生直观形象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自<
br>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
概括出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
些数学规律。“积的近似值”的学习适
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我
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取小数的近似值过渡到取小
数积的近似值,这一过程
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真正做
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使学生既
学到了
知识,又培养了技能。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今
天我们继续学
习新知识。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以前学的旧知识。
(一)、测评反思:
本环节主要是复习利用“四舍五入”法将小数按要求取近似
值,为后面教学新知识作准备。
(二)、情景激励:
师:又到了该交水费的时间了,请同学们帮助王奶奶算算,她家
上个月应缴水费对少元? 本环节通过独立尝试,计算水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
到教学中。
(三)、导学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例1
2.小组汇报自学情况,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积得近似值的问题来自于生活,计算的过程
中应根据实际需要
确定保留几位小数,计算钱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切纪要正确使用
约等号。
3.跟踪练习一:课前让同学们调查了自己上个月用水的吨数,请
同学们用这个信息,算一算你
们家上个月该缴多少元水费?
4.出示例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5.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6.师对重点问题加以强调并小结: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7.跟踪练习二: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是
人的45倍,
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感觉到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针对
现实问题提出保留两位小数的解决问题方案。
(四)、精炼达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外作业:
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并加深对于积的近似值方法
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
积得近似值
例1:1.75×8.5≈14.88(元) 例2:
0.47×3286≈1544(千
克)
答:王奶奶应缴14.88元。
答:3286千克大约榨油1544
千克。
方法:先求出积,再根据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4.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第九册数学---
小数乘法第四
框题《连乘 乘加 乘减》。
一、教材分析:小数乘法第四框题《连乘 乘加
乘减》是本册教
学重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
义和性质,
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小
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更复杂计算做准备。为此,
要求学生必须扎扎实
实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我教学本节课的主导思想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
已有的知识结构等实际状况,
重视过程教学和整体性教学。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
集整理)
学生从原有知识出发,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加深理解新知识。有目
的地组织安排教学
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
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活
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充分
相信
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
生在看、找、想、算的
过程中学习本课的知识点,达到教学的目标,
具体体现以下几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2、主动探究,
在活动中感悟; 3、合作交流,在练习中升华。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
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
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理解《连乘 乘加 乘减》的意义,
理解掌握《连乘 乘加
乘减》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能正确进行口算和笔算,使学生认识小数连乘与
整数连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迁移
类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连乘 乘加
乘减》的意义,掌握小数《连乘 乘加 乘减》的计算方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教材难点是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小学生
好奇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
律,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尝试法,操作法,发现法,讨论法
等
。
学法指导: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法。我重视观察,
比较,动手实践,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
的多种感官,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
发展的形
成过程。
三、说教学环节:在新课标的倡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节
课的教学我分为六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铺路搭桥,兴趣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让学生
填写书中的表格
因数 1.2 1.02 1.002 1.0002
因数 0.4 0.4 0.4
0.4
积
谁能说说,在表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充分
感知”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一规律。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巧妙设疑。
同学们请看15×4×2=多少 老师现在把这道题改成
1.5×0.4×
0.2,你会做吗?通过变式,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
精心
筛选,助您成功
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然后交待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
br>学习,同学们要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小数连乘的意义,理解掌握小
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
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第三环节,操作观察,发现规律。
1、出示例六,1.3×0.2×1.1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3×0.2=0.26
0.26×1.1=0.286这个
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计算吗?<
br>1.3乘以0.2再乘以1.1表示什么意思呢?
你能说出下列算式表示什么?
2.7×1.5×0.1 5.8×0.4×1.2 3.1×1.2×0.3
1.6×1.1×0.5
小结:
小数连乘的意义是什么?
小数连乘的意义与什么算式的意义相同?(小数连乘的意义与整
数连乘的意义相同。)
说明整数乘法的意义也适用于小数乘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采用发现法来组织教
学,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3、填空,并讲出道理。
4、小结,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
学生得出计算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方法。
①观察以上题,你发现
积的小数位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有关,被乘
数和
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是什么?(积的小数位
数是被乘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a收集整
理)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讨论,把学生引
导(ben
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在学生理解算
理的
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
能力。
四、阅读书本,质疑问难: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为了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由部
分理解到整体回顾,形成体系,我让学生阅读9页的内容,提出尚存
的疑虑,做到及时反馈。
五、巧设练习,发展智能:
练是数学课的重要特征,我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智能。
1.说出下面各算式中积应有几位小数
25.4×3.6×1.2
2.37×1.02×0.12 0.15×0.3×3.1
1.032×2.4×1.01
3.506×2.03×0.1 0.017×2.1×
0.001
2.在积的适当位置上添上小数点
观察:积的小数位数是多少位?为什么?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4×1=
18×5×1= 2.5×0.4
×2=
0.25×0.4×0.1= 0.18×0.5×0.1=
0.025×0.4×2=
注意:计算的结果,小数部分的位数.列
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思
维过程既有展开,又有压缩,突出重点
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梳理概括,形成体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此
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使所学知识归结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从
而培养了学生语言概括能
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全部内容。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接下来,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
到小数》,我仍
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
本课的教学
进行一下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
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
算和简便算法,以及
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
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
探索并理
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
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
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
达
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
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
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
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
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
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
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四、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
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
练,——质疑总结,反思评
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
,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
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
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
式来表示出
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
数乘法中,可以
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
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
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
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
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
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
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
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
没有说服力,
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
组的例子,也
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
多让几
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
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
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 你
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
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
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
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
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
算式之间的关系,
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
他同学的
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
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
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
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
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
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
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
进行简算。)
然
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
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
目的。学生
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
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
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
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
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
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
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
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
价方
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
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
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
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
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
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
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
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批评指
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以整数说课稿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
第二页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小数的意
义、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的。在生活中学生对小
数除法也有初步的接触并有一定的认识。它是在整数除法意义基础上
的进
一步扩展,同时,也是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
运算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
基础。
第三页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地
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
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四页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
的重
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方法。难点是:理解商
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第五页四、教学策略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
《课标》指出:数学课里的计算课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的计算,更重要的是算法的分析过程与算理的归纳。新知的构建,都是在原有知
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环环
相扣、渐进深入。所以我在新课前设
计了课前复习。
(二)教法的确定: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呢?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
这节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要方式进
行新课教学。利用教材情
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
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
来求解简单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并应
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现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
br>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实际,重点从以下方
面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第六页五、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组织进行:复习导入,情境引领、探究新
知,归纳总结,巩固运用,课堂小结
第七页(二)教学实施策略:
1、复习引入
36÷3 =
54÷6 = 120÷6 =
2、填空
0.2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7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1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2.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设计意图:
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
以整数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第八页2、情境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
教材中“体育锻炼”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
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
系。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列式,让学
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
样。
(2)适时点拨,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
问题。
(3)关
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
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
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
整数除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
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
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
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
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
维的空间。
(6)对各
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种简便的算
法,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指导学生列出的竖式
22.4÷4后,老师用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
问学生22÷4会计算吗?学生算出后,
提问这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20个个十分之一或者2个一,这
是把
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问学生:24
又表示什么呢,学生讨
论后回答:24个十分之一。教师接着问:用
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是6个
十分之一)
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前面点上小数点)最后引
导学生说出在竖
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第九页2、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73.8÷9 =4.2
3、课堂练习 6.25÷5=
26.4÷4= 14.7÷7= 43.5÷15=
第十页4、回顾小结
让学生畅谈收获,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之,本课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多,以计算
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
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
件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交流和
探索,去发现和小数除法的算
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
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
发展。
第十一页5、课后反思
由于本人是新手,对一些教育理念的认识比较浅显,课堂教学中可能<
br>存在的许多不足。例如:对课堂的整体把控、对学生引导、教师的基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本技能及课堂用语凝练有待提高。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点评
和指导。
第十二页6、教学中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自己的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
织、引导学
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我们精心的备好每节课,上
好每节课,引领
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的学习。达到学生学会新知的
目的。
2.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内容。
小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
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
小
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
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后,就迫切想知道如果除数是
小数该怎样计算呢?疑问产生了
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运用旧知将其转
化,迁移为新知的能力。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感到困惑的不是计算问
题,而是小数点的移位问题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确定本课时教
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
:理解除数是小数除法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
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
己的思考过程。
4情感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
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
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数是小数的算理及应用
二、说教法
商不变性质是本节新、旧知识
的转点,在教学前应先检查学生的
掌握情况,从而将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所以本节适用“尝试法”来<
br>进行教学,从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尝试法、迁移法)
三、说学法
在实
际教学时,我强调依例题情境引导观察、比较、分析、理解、
概括出来乘法分配律,以亲身经历贯穿学习
全过程,重视学生的成功
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
本节
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
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
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多
思、多说、多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
/p>
新课程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要应遵循
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
律,强调从学生的有知识经验出发,数学活动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结合这一理念,我在
教学过程
的设计有如下的设想。
(一)、促进知识的迁移
数学学习的特点就
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就象走台阶一样,有
了一层的基础就可以不断向更高的一层迈进。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其
关键之处就是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因此,除数是整数的除
法计算是学习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所以课前的复习就变得非常
必要。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
则的关键是利用“商不变的性
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
法则进行计算。
先
利用20页上的填表,复习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即商不变的性质,为“转化”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做了铺垫,然后引疑,
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冲动。
(二) 感知身边数学
创设情景:(出示:学校买了一捆练习本,每个练习本要0.85
元,买练习本用去7.65元,一共买来了多少个练习本?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
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中合理改编教材中的情景,既向学生进行
了
美德教育,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校园活动实际,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
系起来,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
和冲动)
(三)享受探究乐趣
第一步:尝试学习,明确算理
首先设
问引路:7.65÷0.85,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想一
想,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请大家
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再把自
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讨论明确算理。
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7.65和0.85”都换成“分”作单位来进行计
算。
第二种方
法是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
进行计算,这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
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
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
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
题的商。
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教师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在教师的
引导下,让
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
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完成“
做一做”第一题。
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通过矫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
除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步,积极引导,总结算法。
在学生尝试完成例5、例6之后,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
法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究新知时,先给
学生提供思维方
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
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
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组织、引导
学生利用旧知获取新知,
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
解
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
练习先易
后难,注重反馈中的交流,展示与评价。学生在评价中
品味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更好地促进对本
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分享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于本课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
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鼓励学生
从数
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五、教学设计反思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转化的数学思想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3、应用数学的意识
3.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中截取近似值有积的近似值和商的近似值,一般
是采取“四
舍五入”法截取,前面已学过积的近似值截取,对商的近似值截取,
有一个初步的了
解,在教学时,通过结合实例教学,要求学生明确截
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当小数除法有时碰到永远
除不尽或有时虽
然除尽,但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这就需要取商的近似
值),初步学
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进一步
体验学习数学的目的,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
活实践。
二、 说学生的认识
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已基本掌握,也已学习了
积的
近似值的截取,对商的近似值的截取也能略知一二,但在实际操作中
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
: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除到百分位,就看百
分位上的数直接截取,应看千位上的数是用“四舍法”或“
五入法“再
来截取,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感到更加困难了,如:有一堆煤
共有100吨,
用一辆载重3吨的汽车来运,几次能运完?学生计算得
100÷3=33次……1吨,往往是根据已学的
知识用“四舍法”把余数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吨直接舍去,直观地取整数3
3次,这样出现了这堆煤还留有一部
分,学生这种直观地思考忽略了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
三、 说指导学生学习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揭露认知上的矛盾。
1、
简单回顾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设计让学生求6.8496 保
留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 )。
设计的这个数字既有四舍,也
有五入,还有保留三位“五入”
后的数字变化,可以说一题中涵概了许多知识分量。
2、
生活实例引入,在探索中求知:
(1)例1
我们五(一)班期中考试,全班总分是5089分,
请你算一算他们班的平均分有多少分?
不告诉学生人数,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
养,他们当然能够计算这题的平均分:5089÷
55
尝试计算后,学生发现此题不能除尽,得5089÷
55=92.52727……(分)
此时教师归纳: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小数除法不能除
尽时,我们按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
小数位数,取它的近似值,应是多少分?(五入法 92.5分)。
整个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
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
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3、反馈练习:
(1)要求学生从下列每组中自由任选一题进行计算(板演和自
练)
a、保留一位小数 49.6÷3 3.85÷0.76
b、保留两位小数 4.84÷25 38.36÷12
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在黑
板上,并指名说说截取商的近
似值的方法,肯定对的,找出错误原因,加以纠正,然后由学生互相
去讨论,总结商的近似值的取法,最后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加明
确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要保
留一位,要看第二位,也就要除到
第二位。这个方法是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本课教学<
br>的重点所在。语文教学需要感悟,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学生的感悟,
感悟方法,感悟规律。
(2)我国的原煤产量1981年是6.2亿吨,1991年达到10.9
亿吨,19
91年的原煤产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a、学生读题后,问你读题
后想到什么?教给学生读数学题
的方法,读了题目,学生应该知道用除法计算,并且是不能除尽,要保留一位,需要除到第二位。让学生养成先通盘考虑,然后进行计算
的好习惯。培养习惯应该是数学
课的重要任务,不能只授知识,无素
质、习惯的培养。
计算后,强调一些细节问题
: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
竖式的正确书写及答案中写上“约”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4、巩固练习:
(1)按要求在下表里填上商的近似值:这个表是书本的试一
试,我把它放到巩固练习处理,因为这个题
,不仅仅是保留方法的训
练,还有计算技巧的素质培育。所以在学生对保留有更深的认识后再
练
习,是练习层次性的体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43÷19
0.487÷2.5
a、学生练习,比一比谁最快。
b、计算并介绍好的方法(可能出现)。
①先除到百分位保留一位小数,再列式除到千分位,保留两位小
数,以此类推。
②先
除到百分位(第二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再在原式上继续
往下除,保留两位小数以此类推。
③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数,先直接除到万分位(第四位小数)然后
再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进行
保留。
c、通过学生的方法介绍后,问学生认为哪一种方法,既快又
简便,并说出为什么。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第③种方法简便,因为他从全局出发只列一个竖式,而且
保留小
数时,只要一位一位往下看,也不易出错。
(2)为了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应用性,我还设计了一题生活性
题目:
7个小朋友合
买了一份的礼物,去看望生病住院的老爷爷,请小
虹去商店买了76.5元的礼品,每个人应掏多少钱?
这题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保留多少位小数,但涉及到钱,应该最
多也是两位小数,元、角、分,
除到10.929,说说应付给小虹多少
元呢?可以教给学生许多做人的知识,应付11元,不能太小气
而付
10.9元,但作为小虹应该找给其余小朋友0.1元,不能多拿。这样
就很好地落实了素
质教育的要求,不能光在知识中打圈。
通过以上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速度,巩固商的近似值的截
取方法,进一步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观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
要从实际出发去思考、探索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
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调动学生学
习数
学的积极性。
(3)开放题练习:
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得到近似值是1.4,这个小数
可能是多少?
设计意图:
想到这是个两位小数:1.35、1.36、……1.43、1.44。
再启发学生:使他们想到是个无数位的小数:只要十分位是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3、百分位上是5到9的小数或十分位是4、百分位是0到4的小数
都行。
通过开放题的设计训练,使学生很好地进行了创新的意识培养。
5、最后作业练习。(略)
4.循环小数说课稿
范学军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
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节:《循环小数》,
在教材的第27-28页例8和例9。
2、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
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
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
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
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
br>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p>
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
概念并介绍循环
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
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
商会有哪些情况”。
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
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
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
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
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
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
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
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高观察、
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
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
环”,进而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四、教法、学法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
索和
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
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
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
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
学生学习,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说教学程序: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星期二
、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
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 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
(板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
、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
断重复出现”,(完整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
不断的
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
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循环)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出示乌龟和蜗牛图,提供信息:乌龟6分钟爬70米。蜗
牛11
分钟爬9.4米。问学生:你们知道乌龟、蜗牛的速度各是多少吗?
让学生根据信息独立计算,同时请两名学生板演。
讲评:1、先让学生观察70÷6的竖式。
① 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商不断重复出现 。
② 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
③ “6”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的)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11.66…,让学生说出“…”表示的含义。
再让学生观察9.4÷11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6和5,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和4
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
③“5”和“4”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
④商怎么写?
2、小结并揭示课题:像11.66…、0.85454…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
它取个名字?(循环小数)
3、 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
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融
合成一句话:从某一位起。
(2)
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
数字。
(3)
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教师
完整板书概念。
4、在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们看书
学习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
(2)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3)怎样读循环小数?
学生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并将它写成简便形
式。
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
2、计算下面各题,哪些题的商是无限小数,用循环小数表示出来。
5.7÷9
5÷8 6.64÷3.3
(四)从辨析探索中,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两个数
相除,
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小组讨论后再看书,自学什么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五)从练习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创新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
小数。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 ⑥ 0.00909……。
有限小数有( ),
无限小数有( ),
循环小数有( )。
2、解决问题
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
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结: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它的近似值。
3、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
位上的数呢?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然后结束本课。
5.连除、除加、除减说课稿
课题六:连除、除加和除减
教学内容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教科书第33页的例11、例12和
“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八的
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计算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和小数除法中的简便计
算.
教具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名学生回答.
4.8÷0.06 72÷0.8
54÷0.6 0.49÷0.7
0.8×0.06 0.04×1.2
3.9+0.7 1.8-0.9
2.做教科书第33页上的复习题.
先让学生
看一看题目,想一想每道题都含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
哪一步,然后再计算出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做了整数的连除、除加和除减的题目,(教师板
书)小数
的连除、除加和除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1.教学例11.
教师出示例11,先让学生审题,再指名列式.并说出列式的依据。
教师提出问题:“算式中有几步什么运算?先算什么?”
2.做第33页中间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审题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然
后让学生做题,集体订正.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3.教学例12.
(1)复习.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①560÷35 ②1200÷3÷4 <
br>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在整数除法中学过的一些简便算法,想一想这
两道题应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计
算.教师巡视时,注意学生使用的
算法.然后再指名回答,为什么第①题不写成560÷5÷7,而要写
成
560÷7÷5?(因为560÷7÷5的第一步计算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求
出商,所以要写
成560÷7÷5.)
(2)教学例12.
教师出示例12.
教师:这道题跟刚
才的复习题有没有相似之处?能不能用简便算
法计算?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4.做第33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先让学生审题,并提示:思考时要联系前面的
复习题和例11
的计算方法.做完后,教师指名回答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然后,教
师提问:“
为什么要将4.5÷18写成4.5÷9÷2,而不写成4.5÷2÷9?
为什么要将930÷5÷0.
6写成930÷3?”(为了使计算变得简单或能
口算.)
教师:“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应注
意些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根据题目的特点应用已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有关规律,把题目中比较繁
的计算转化成比较简单的计算,有些还可以口算.
三、巩固练习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做练习八的第1题中第一行的两道小题.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做练习八的第3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数.订正时,问一问“为什么在第1小题中
第1个小方框里要填7?”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6.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
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
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
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
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
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
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
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
br>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
教学目标: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用乘法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
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化。
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二、说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
生活情境和感兴
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对数学产
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
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
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
资
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
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法。有意识地引
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
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
望,增强信
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
逐步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
的广播操入手,通过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的,
加深学生对行列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几个几。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从一个小方阵,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三个
大方阵,让学生通
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形成一道完整
的解决问
题。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题多
解的思维。当然,此时的教师不是以旁观者的
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
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
差异
,此题的教学,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并能掌握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而其余学生只
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种方法
即可。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题放手
让学生自己
来探索,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第三题
安排了一题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并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数
学日记的形式来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来拓
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
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
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在两年的新课程数学教学
发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学生拿到题目后,总是很茫然,或是有
些学生
知道该怎么解决,但让他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却很困难,那么他还不是
真正地懂应该怎么做
。拿到这一课时,我问了一些教过老教材的教师,
她们认为以前教老教材时,用先提中间问题的方法来教
,学生普遍掌
握得比较好,思路很清晰。于是在本课中,我借鉴了老教材的一些做
法,把传统的
方法引进了新课程课堂,在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以后,
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一来想给后进的学生一个
引领,当然最大的目
的还是想把学生混乱的思维整理出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地
说,进一
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
这里只是想尝试一下。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说课稿
授课教师:熊开英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
册,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内容。关于《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小学数
学教材分两次
进行了集中编排。二年级(上册)教材曾经安排过一次
“观察物体”,那时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
)的前面、后面、
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本单元
精心筛选
,助您成功
继续教学“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
表示看到的形状。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
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
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
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
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
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
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
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
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
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
、分
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
中的一些常
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
本节课中,应多
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
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四、说教法:
1、教法的选择: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本节课的
教学中重点突破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并能概括这一规律。选择“引导探究法”,创设
贴近学生生活、生动
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
察、猜
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具准备: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
动性,教具的
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除了准备多媒体课件,还准备了一些
简单的立体图
形,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
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
自主地获取新知,
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3、教学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要强
化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强化方法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
分
参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以问题
引导,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及时参与,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学生的学习水平。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
以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
“探究学习法”,目的是
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
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组合作观察药箱和
其他立体图形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
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操作
。然
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观察物体,你有什么
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
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启发、
引导,学
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比赛:快速抢答。下列照片中分别是什么?(教师出示电话照片)
师:同样一个物体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相
信学习本节课后,你一定会
有个准确的答案。(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学生在看了前两张照片后,并不能准确辨认出是什么物体,
而是从
第三张照片来判断是电话。学习新知前,设一个悬念,从而激发学生
的学习欲望。]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
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
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一)教学例1。(观察有特殊标记的物体)
出示小药箱让学生观察。(强调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
面)
1、
学生汇报结果:
2、教师小结:对于有特殊标记的物体,它的正面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至少能
看到物体的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从不同的角
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现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也可能是
一样的。因
此要确定一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要从多角度去观察。
(二)构筑空间想象力。(认识无特殊标记的物体)
1、出示长方体、圆柱体、正方体、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像这种没有特殊标记的物体制,它正对着观察者
的面
就是正面,上面和侧面是相对正面而言的。从不同的角度观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察物体所看到的现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也可能是一样的。因此要
确定一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要从多
角度去观察。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的。在任
一位置,一次最多只能看到(
)个面。
2、小法官巧判断: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都能看到3个面。
( )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正方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球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四、(小游戏)猜猜
老师拿的可能是什么?(让学生看见老师手
中拿的长方体的一个正方形面,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体,并说说
理由)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
(一)教学例1
师:同桌之间拿出
准备的一个长方体,数一数有几个面?[学生亲自
动手数一数,来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
师: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生1:我看到了三个面,是正面、上面和左面。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生2:我看到的也是三个面是正面、上面、右面。
生3:我看到了两个面,是正面和上面。
生4:我看到了一个面,是正面。
师:同
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能否找到一个位
置一次看完所有的面呢?(学生自由观察)
师:找到了吗,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观察结果。
生汇报观察结果。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没错,我们无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能
看完一个物体的所有的面。
师:在一个位置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可以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
自主获得学习的体验。]
生1:我看到5个面。
生2:我看到了4个面。
生3:我看到了3个面。
师:请看到5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把你看到的5个面分别指给同学们
看一看[该同学边指边说,而且头部来回晃动着看,并不是在一个位
置上看。]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师: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选一个固定的位置,而不能左
右动起来观
察。既然你能看到5个面,那请你把这5个面上的图案及具体内容分
别读给大家听。
[因为学生们准备的立体图形都是包装盒,上面有图
案及具体说明文字。]
生1:我只看到了
三个面的具体内容,其它两个面我只看到了一小部
分。[该同学准备的包装盒小,眼睛的余光看到了其它
两个面的一小
部分。]
师:既然只看到了其它两个面的部分内容,并不能说是两个面完整的<
br>面。说一说,你看到了几个完整的面?
生1:三个完整的面。
师:我们重新观察一下这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生齐答:三个面。(师板书: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班级小药箱(课
件出示),从正面、左面、上面
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生1:从正面我看到了带有“小药箱”字样的的长方形。
生2:从左面我看到了一个长方形。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生3:从上面我看到了有 “+”图样的长方形。[学生边说,师边演
示课件,
让学生进一步辨认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体
会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形状也不同。]
师:如果长方体的前面为正面,其它的面分别是什么面?如果右面为
正面,其它的面是什么面?
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答后,师小结:这里的正面、左面、上面都是
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
br>师:刚才我们可以准确地辨认观察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那你能把
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吗?填写
观察实验报告:
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正面 上面
右面
正方体图
圆柱体图
球体图
集体对照后。
师问:如果 降低高度
,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正方形)(课件出
示)[为下一步猜物体打下伏笔。]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师:刚才我们观察并且把看到的形状准确地画了下来,如
果我们只看
到了物体的一个面,你能猜出它可能是什么物体吗?(课件出示)
生1:如果我们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为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可能是正
方体。
生2:这个物体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的长方体的某个面也是正方形
的。
生3:可能是圆柱体。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现在老师又带来了两个立体图形,你<
br>们认识吗?指名说。(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生:球体和圆柱体。
师:同学们请仔细
观察,根据主题图来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
哪个方向看到的,可以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同学研究
,共同解决。
[放手让小组同学试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1:我们认为第一幅图是从左面看到的,因为球体在左侧,圆柱
体在右侧,左面看到的就是
小组2:我们认为第二幅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因为球体和圆柱体的上
面就是两上圆形。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小组3:我们认为第三幅图是从正面看到的,我们是根据
位置和圆柱
的侧面图形来判断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想一想,从右面会看到什么
图形呢,
从后面呢?[在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后,进一步拓展了知识,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
解决,知识也由浅至深,增加了难度,使学生的思
维由具体变得更加抽象。]
生1:从右面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圆柱体的侧面,那就是长方形。而球
体则被圆柱体挡住了。
生2:从后面看,我们会看到和正面正好相反的图形。
师:(课件出示)我们看另外两个立体
图形(一个放倒的圆柱体和一
个正方体),你能判断出下面的这些图形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吗?
生独立完成。集体对照答案。
师:刚才我们根据物体的一个面,猜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立体图形,
现在我们从正面看到了如下图形(课件出示),你能猜出这两体物体
可能是什么立体
图形吗?[学生根据刚才的判断,会很快得出答案
的。]
三、全课总结: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在课的开始,我们知道三张照片都是同一部电话,现在你
能用这节课
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为什么第三照片很容易看得出,而前两张
却不能了吗?(
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希望从现在起我们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
子。
[思考]:
本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
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
如,在判断例2中的几
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实物摆一摆,体验从
不同
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
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自由地观察长方体,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
看到了长方体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
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
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
合作空间。
在学习知识的深浅度上,我先让学生判断了较容
易,很浅显的问题,
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逐步加深。经过判断、画形状、猜,让学生亲
身体验
了获取知识的过程。
本节课,我并没有把练习单独拿出来完成,而是摆练结合,新知与反
馈结
合,让学生学习的新知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大邱庄镇津美小学 高永华
一、说教材。
《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小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
方程》中的第一节。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律,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已经
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学生理解本
单元所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本单
元知识又是学生进入代数知识学习的入门知识,是学习方程的基础。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
,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
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
转折
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
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知
道字母所表示的不同取值范围。
过程方法目标:
1、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
数的简明性。
2、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数学的简约之美。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
验。
教学重点: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
程。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属于“程序性知识”,依据学生的
认知特点,采用建构主义教学
策略,具体实施方法是情境体验法。即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
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
解知识、掌握知识。
2.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方法是属于 “陈
述性知识”,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有益于学生
接受的方式。
首先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简写规则,然后在运用中加强理解与认
识。 学法: <
br>学习方式多样: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概括、应用与反思等,
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理解
。探索过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
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
三、说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
象思维过渡。因此本课的教学构
想是:首先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
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悟
到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再通过学生合作讨论,从中体
会用字母表示数字,运算定
律,计算公式具有简明易记和便于应用的
优势。最后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数的平方与乘号省略的简写法。总
体体
现“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运用实践”的教学思
路。 具体流程如下:
(一)、预习导学: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认识字母,然后找寻生
活中的字母,从而体验字母在生
活中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继而导入
本课。 (二)、精讲点拨: 活动一:说儿歌。 儿歌是学生喜闻
乐见的,通过儿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师生合作说《数青蛙》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
只青蛙
二张嘴„„),然后问学生:这个儿歌能说完吗?为什么?
2、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把它说完?(a只青蛙a张嘴„„)
3、
让学生思考“这里的字母a可以代表哪些数?”
4、除了用字母a,
你还想用哪个字母来说说这个儿歌?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就儿
歌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发现其
中的规律,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同时还要明确字母所表示的取值范
围。
活动二:猜年龄。
从猜年龄游戏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1、先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猜不准确,然后猜同学的年龄。
2、告诉学生老师比××大26岁,让
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由同学
的年龄,不断推算出老师的年龄。当他在某一岁时老师的年龄是多少,
列出算式。并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x+26)
3、这里的x代表什么,x
+26呢?通过看这个算式你能知道什么?
让学生明白了x+26不仅代表老师的年龄,还表示老师比同
学大26
岁,由此发现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老师的年龄,还可以表示
老师与同学之间的
年龄关系;发现不仅x在变,x+26的结果也在跟
着变,但x+26之间的关系却永远不变,即用字母
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不变。
4、这个字母
x表示的范围又是多少?让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年
龄应有个范围。
猜年龄这一活动是从一般到个别,帮助学生进一步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理解x
表示一个具体的岁数,x+26也表示一个具体的岁数,进而帮
助学生真正理解x+26既表示老师年龄
,也表示老师与同学的年龄关
系,从而突破重点。 活动三:算一算。
通过摆小棒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想一想需要几根小
棒,摆2个、3个、
甚至更多个同样的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列出算式并填在表中。
用
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
先引导学生说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再尝试用字母表示,再展示
讲解,讲解时告诉学生: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
记作“。”,也可以省略不
写。
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以及式子中同时有数字和字母
时的书写方法:告诉学生
,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在计算公式
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出示课件正方形)老师直接告知数学上
正方形
边长,面积及周长用字母表示的规定。让学生试着用字母表示出正方
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介绍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
面。
本环节的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
知不仅用字母直接表
示一个量,同时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使学生进一步体
会了字
母表示数的意义。同时反复感悟字母表示数的不同取值范围,
促进学生对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的理解,而
且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简
洁明了的表述规律和公式,使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
用
,从而突破了难点。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三)、当堂训练:在这个环节
中我注重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与层
次性。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四)、
总结评价 四、课后反思 1、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教师观念的改变,
重视学生的主体
作用,强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符合学生实
际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的活动设计得有实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解
决“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
题,还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
“主动学”的问题,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3、学生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
视学生的
差异性,不能把一堂课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结果,更主要的是方法
和兴趣的引导上。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2.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简
易方程》。下面我将从教材、
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分析。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
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和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它
起着
承前启后的作用。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
术知识和已具有初步的
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这一部分内
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
力的过
程,为以后学习解稍复杂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
础。
3.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⑴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
义,并
能进行辨析,并会应用等式性质解答简易方程。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辨析,帮助
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
程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
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
(1)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二 、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 “ 直观教学法 ” 、
“ 演示操作法 ” 、
“ 观察法 ” 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
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
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
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
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
、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
和归纳出结论。
2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
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
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
三 、说学法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为了使学生获取
“解方程” 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
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
特定的数
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
习知识的自信心。
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
发现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
计划突破
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激趣导入,动手操作
针对 “解方程” 这节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上课开始,我借助多媒体,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天平,杯
子,水,然后提问学生:利用这些工具,你能称出一杯水的重量
吗?分组讨论后,点名让学生说说他的想法并展示操作的过程,
我再借助课件出示学生说的方法,紧接着
让学生利用上节课学习
的“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列方程,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
入手,引
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
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
br>让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x的值是多少,然后我随着学生的回答演
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课件的
演示引出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
程,同时出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接着抛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组内交流:“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
不同?根据学
生的回答总结出:“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
它是一个
演变过程。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借助课件出示例1,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该怎么根据题意列方程,
之后
分组讨论,汇报求解的过程,我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同时根据学
生的回答补充、强调一些细节问题,比如
解方程的格式、要验算等等。
我的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
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
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
己的观点。
3、拓展延伸
课件显示:解方程 x-2=15, 提示学生这是一个减法的方
程,能
根据我们学习的加法方程的步骤来解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做,然后
我再点评,补充强调
细节问题。通过这道例题,学生对解简易方程就
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4、归纳小结
解方程的步骤:
(1)先写“解:”。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
数(0除外),使方程左
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3)求出X的值。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4)验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 、基础性练习:
P57“做一做”
2
、综合练习:
练习十一第2题
安排这两层练习,目的是让学生
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
概念的不同以及解方程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
给予当堂指导。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归纳总结
这节课,
你学懂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设计概括了
整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而且体现了教师始终把学生
放在主体地位,为
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
更有助于
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
应用题作好铺垫。
2、布置作业
用x 30 60 18自己设计一道方程,并且求方程的解。
布置这
题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设计练习,进行再创造,发展
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
、说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例1:
X+3=9
X
‐2=15
解: X+3-3=9-3
解:X—
2+2=15+2
X=6
X=17
验算: 方程左边= 6+3=9
方程右边= 9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3.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说课稿
元谋县老城小学苴那希望小学 罗云才
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
的重点、难点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学
生初步掌握的列方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以及
前阶段学习的简易方程
为基础,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想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
种题型的
题目用方程来解,思路较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要求两
个未知数的
(和倍、差倍)应用题。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学会设1
倍为X,另一个数为几X。
能力目标: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
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初步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
已
知条件来检验方程的解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说教学、学法
1、 创设生活情境,把问题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
生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
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意识
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
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从<
br>中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皆生活的思想。数学是从生
活中来,后运用到生活中。我在这一
环节中组织了学生进行常
见的口算练习。
2、迁移原知,为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新课程理念表明:数学教学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
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
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
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
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的相互
融化
与转化,并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课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
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3都具有
迁移的作用,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利用这一原理可直接让学生进
行探究性学习。把发
现知识内在联系的 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
3、重视指导,为新知建构提供条件
《课标》提出:“数学是人们对实现世界定性把握和定
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
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
过程。”数学学习中的这一形成过程,需要老师的“授
之以渔”。
为此,我从比较直观、易懂的线段图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旧知,建构与新知的联系
口算测评
我利用图及文字引导让学生认识
了解谁是一份数,谁是几
份数感性的认识了设谁为X,那么,另一个就是几X,他们的和
是几X
,差又是几X。
出示尝试题
第二阶段是通过情境的创设。由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然后自己解答的形式展开。教学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
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采用了先
让学生尝试解答后分析、归
纳、概括的方法。主要强调:一是设谁为X?也就是找关键句确
定单
位“1”。二是找等量关系,即列方程的依据。然后列方程
解答,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解题是要养成自觉检
验的习惯。渗透
学习目的性教学。
第三阶段是实现教学例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在分析、归纳
、
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生对尝试题的理解,掌握,升华,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题之间的
相同和不同点,让学生先找找数
量关系,然后根据数量关系解题。
第四阶段是巩固练习,通过
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掌握
解题思路,理清解题方法。在这中间安排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
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列举了我们农村现
实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例子让学生仿佛练习,解答
。
4.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说课稿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69页的
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联系熟悉的购买水果的生活情境,引导
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
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
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
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感受列方程解题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
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
br>2、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感知数学与生活问题的密切联
系,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
验。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四、教具准备:小研究(自学卷)、画图用的尺子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自然引入
1、课前互动,轻松谈话
师:今天,有那么多老师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上课,让我们用最热烈
的掌声欢迎他们。(掌声)看到那么多的老师,你们心情怎样?
生:兴奋、激动、紧张。 <
br>师:老师也一样很紧张。要不我提议:让我们用掌声为自己打打气、
加加油,告诉自己,我是最棒
的!(掌声)好,现在不紧张了。我们
可以上课了吧!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回忆购买水果的生活情境,问:同学们有没有买过水果?在购
买水果的过程中,会出现什
么数学问题?(生答)
师:这不,家里来客人了,于是“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子,
已知梨子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出多少
元?”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解答)
生:我的列式是:2.4×2 +
2.8×2 = 10.4
师:能不能说说本题的数量关系?
生补充:苹果的总价 +
梨子的总价 = 总钱数
师:很棒。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的列式是:(2.4+2.8)×2 = 10.4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师:能补充说说数量关系吗?
生:我找的数量关系是:(苹果的单价 +
梨子的单价)×2 = 总钱数,
请问我说对了吗?
(其他同学均用掌声表示赞同)
师:,好!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购
买水果的实际问题。
(二)积极探索,合作交流
1、理解图意,提取信息
结合书本的图提供的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师:看了书本提供的信息,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生汇报师补充完
成)
板书:妈妈
买了苹果和梨子各2千克,共付出10.4元。已知梨子每
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
2、初步感知,理解题意
读题,师: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生答,要求重点理解“各”是什么意思。
师:对照复习题,看看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生:复习题只要求用算术方法解决,而例题则要求用方程的方法解决。
两道题的已知数和未知数
的位置变化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化。
3、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说明:上课前一天先发给学生自学完成前置小研究,具体设计附后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面)
A:交流想法,碰撞思维
请学生根据小研究,说说自己对题目
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说说:(1)
你是怎样分析的?(2)你找的等量关系式是怎样的?(3)你是怎样
找到等量关系式的?
B、小组汇报,落实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代表愿意上台汇报自己的方法?”(学生说自己的方
法,教师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要求:
(1)组长分好工:1人主讲、2人补充,1人评价。
(2)注意
组织好语言:先齐读题目,再说说读完题目后你知道了什
么?求什么?把要求的设为未知数X。
(3)重点分析:你是怎样找出等量关系式的?说说自己的分析过程。
(4)汇报完毕再问问:谁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补充?谁还有别的方
法?
组1:我是
这样分析的:题目中说共付10.4元,就是说2千克苹果
和2千克梨子一共的价钱是10.4元。根据
这句话,我找的等量关系式:
2千克苹果的价钱 + 2千克梨子的价钱 = 总价钱
方程为: 2X + 2×2.8 = 10.4
谁还有别的方法来找等量关系式?
组2:我们组是画示意图帮助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式的。请看我的图:
我把1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子看成一份, 2X元 (2×2.8)元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有这样的有两份,所以等量关系式列为:
(苹果单价 + 梨子单价)×2 = 总价 10. 4元
组3:我用的是画线段图的方法找到等量关系式的:
C、教师补底,点拨提升:
注意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点拨,最后总结提升:
(1)对比上面的两种等量关系,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列方程解应用题特别需要提醒同学注意什么?
4、看书质疑,提高认识
看书本69页,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不懂的地方?有什么疑
问?
【设计理念:
通过看书回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同
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
力】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练习的具体内容如下)
1、看图列出方程,不用计算。
2、6个易拉罐、9个饮料瓶,每个的价钱都一样,一共是1
.5元。每
个多少钱?(列方程解)
3、小红买了《科学家》和《发明家》丛书各一套,两套
丛书的本数
相同,共花了22元。已知《科学家》丛书每本2.5元,《发明家》丛
书每本3元
,问:每套丛书有多少本?(列方程解)
4、编题目:根据方程5(X+8)= 400
,编一道用方程解决的应用题。
5、趣味数学——鸡兔同笼问题:小敏的妈妈去姥姥家了,走的时候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p>
把家里的鸡和兔子放到一个笼子里,然后告诉小敏:鸡有2只脚,兔
有4只脚。笼子
里现在共有42只脚,有11个头。猜一猜,鸡和兔子
各有几只?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最棒,值得学习?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妈妈买了苹果和梨子各2千克,共付出10.4元。已知梨子每千
克2.8元,
苹果每千克多少元?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苹果的总价 + 梨子的总价=
总钱数 (苹果单价+梨子单价)×数
量=总钱数
2x + 2×2.8 =
10.4 (x + 2.8) ×2 =
10.4
2x + 5.6 = 10.4
(x + 2.8) ×2
÷2=10.4÷2
2x+ 5.6-5.6 =
10.4-5.6 x +
2.8=5.2
2x
x=2.4
x
= 2.4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
4.8
答:苹果每千克2.4元。
教学反思:
一、课前自学,促进研究
课前设计小研究,引领学生自学,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因为有小研究
作为学生课前自学的依据,学生呈现了分析问题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和
思路
。比如:画示意图、线段图和找关键句、关键词等方法来理解。
理解应用题三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在本节课
中都呈现出来了,这充分体
现了学生的研究精神,也呈现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
二、课中交流、促进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同学们在相互探讨与研
究中,明白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课堂交流热烈、有效。
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过
程中,思维变得更开阔了,方法变得更多
了。记得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
换一
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
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
种思想,甚至更多。”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
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三、课后总结、促进提升
应用题的教学,应该注重总结和提升。解决完一种类型的题目,就应
该让学生回顾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总结用
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和用方程
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总结和评
价自己与同伴上课的表现,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
,关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总之,本课我利用我校总结的应用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收到了非常
好的效果。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平
行四边形面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积的计算》,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说课的理
解与设计,
他们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的
内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
顺序贯穿始终的。平行四
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
面积的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
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转化思想,在数方格法的基础上,用割补法,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
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计算公式,
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
程,在理解的基础
上掌握公式。本节课是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延伸
和后面学习三角形面积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依据,因此
这节课的内容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整个单元学习的重
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
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他们主
动性还比较欠缺,课堂精神容易分散
,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
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结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动手活动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利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用好已有知识,参与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平行四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考虑,预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应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
想,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
探索的精
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及小学五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身心发
展特点,本节课设定的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
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到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二、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但是你决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句话也道出了教学的
灵魂在于主体探究。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
且要让学生
“知其所以然”。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
用了 “探究教学法、合作
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利用知识迁移及剪、
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
与长方
形的等积转化,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
长和宽的关系,把握
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
化成长方形面积。
(二)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设定了以下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br>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感知了学习平
行四边形的内容,同时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有着独特
的感受和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
式,从何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我
设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意图:为所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学知识做好铺垫 (二)情景设疑,引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
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
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
个
情境“同学们,创新小学的操场上有两个花坛,你能比较出他们的大
小吗?”学生自然会联想
到是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但是也产生了认
知冲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会求,从而导入新课。
(三)引导探索,提出猜想
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算出前面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
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数和数的结果,组织学生对数的结果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发现不难看出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宽和高、面
积相等。)再让学生说一说(你还能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猜想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考题进入探究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的思维之中。
本环节教师呈现带有方格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凭借独立思考,同桌
交流互评
的渐进过程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再亲历和体验中初步感悟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得做到
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为
后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公式做好铺垫。
(四)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提出一个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
长方形来计算?(湛透转换
思想,把已知转化成未知)其次:我组织
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不同的情况,给予肯定。)再次:小组讨论
,观
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2、拼
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拼成长
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 最后,通过多媒
体的直观演示,
显示平移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等积转化的思想渗透
开
来。通过转化,在旧知基础上生长,而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与生成,
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
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推导出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为了了
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检验他们能否学以致用,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
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我设计有针对性、层
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
题、拓展题),是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设计如下: 1、
算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显示图形)
意图:培养学生迅速利用公式代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 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长是6米,高4米,如果每平方米的花夲需
要50元,那么买花夲1000元够吗?(课件显示) 意图:1、加强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2、联系生活让学生根据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
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变,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20平
方厘米。
(
)
意图:加强对概念的辨析 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高进行计算,加强对知
识的理解与掌握。
4、(拓展延伸)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
等吗?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能够画出多少个这样的平
行四边形?
(见课本83页第5题)
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画出几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
边形,怎样画最快?
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揭示等地登高的平行四边形
面积相等的概念。
(六)共同反馈,自主总结
只用自己领悟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在总结这一环节,
向学
生提出“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你还有什么疑惑?通过
与同学的沟通,你获得了什么?”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
信心,培养
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结构清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可以很好得帮
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 方 形 的 面
积=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
S=a×h
或者S
=a · h 或者S =ah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
学第
九册第五单元84-85页的内容。
一、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
长
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
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三角形面积计
算的教学着重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出三角形面积
计算的
公式,从而加深三角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
力,提高学生运用几
何初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根据本节内容的教学特点,应注意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引导
学生运
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因此,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三角
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
推
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确定这部分的教学
重点是
掌握并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的推导过程,弄清为
什么要除以2。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理清三角形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
边形之间的
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说教学设计与特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件主要有以下二方面的特点:
1、课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攻克了教学的难
点。
2、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下面我说说我的设计意图。
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三道复习题。
因为这节课的教学
难点是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三角形面积计算
公式的推
导是建立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之上的,学生必须通过观察、比
较才能推导出来的。因此我把用两个完全一样
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
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以动态的形式演示
给学
生看,让学生通过观察电脑的演示能很好地理解旋转、平移的方
法,使空间概念比较薄弱的小学生能直观
地感受到图形的拼摆过程,
从而攻克了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与实施
㈠、引探准备
1、 复习旧知
(1)说说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指出一个三角形的底和相对应的高。(图形略)
(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就近找到知识的
发展点,密切新旧知识的联
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正迁移。)
2、 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看看你胸前的红领巾,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吗?要裁一
条这样的红领巾要多少布料
呢?今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三角形面
积的计算。(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创设问题情景,体现“数学来
源
于生活”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㈡引探过程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分五步走。
第一步: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学生认识“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为下面的操作铺垫)
2、启发学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
么图形的?
3、出示问题:“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
个我们已经
学过的图形吗?”
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
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动手操作。
5、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拼成的各种图形,并汇报实验结果,集体交流。
6、教师把学生拼成的图形都演示出来。
(在以上这一步的教学中我采用实验发现法、直
观演示法和讨论法,
我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
作,交
流讨论后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学
生的成就感。体现了“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二步:概括归纳,推导公式。
1、观察你们的实验结果,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什么图
形?
2、每个三
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能
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把除
精心筛选,助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