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换算》说课稿

别妄想泡我
531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5: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漯河五高-初中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小学优秀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换算》说课
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角分的换算》讲的是人民币的单位,分与角、角与元之
间的进率,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教材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
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 遇到的事情。学生也常常会遇到买门
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掌握元、
角、分之间的进率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应该找回多少钱”。
因此,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教材56页的例题重点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对照着
人民币的实物图,引导学 生一分一分地数,一角一角地数,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1角=10分”、“1元=10角”。因此教学
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
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教学难 点是说出几元化成 几
角(几角化成几分),或几角聚为几元(几分聚为几角)的
想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教学最初,我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独立使用
人民币 购物的机会应该很少,对人民币的面值大小和人民币
单位之间的进率应该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做了一个 前测,
只出了3个小题。
第1页共5页


(一)、前测试题:
1、在○里填上“>”“<”“=”
1元○1角 1角○1分 1元○1分
2、老师要把1角钱换成几分几分的硬币,
你应该给我( )分才和我的钱同样多。
3、1个生字本5角钱,你有1元钱,售货
员阿姨应该找给你多少钱?
(二)、测试结果:
第三题的正确率是100%,都知道要找回5角钱。第二题正
确率是43.75%(
32人受测,14人正确),18个出错的学生给我几分的都有。
第一题是65.63%(
32人受测,21人正确),11个出错的学生都填的“=”。
(三)、测试结果分析: < br>通过测试我了解到学生很清楚1元=10角,证明平时有这个
购物积累。有一些孩子不清楚1角= 10分,我想是因为现实
生活中“分”已经使用得越来越少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购物
经验。对 于学生不知道1元大于1角,1角大于1分,而填
等于号原因有两个,一是不知道人民币三个单位的大小 ,还
有就是受到了“数字1”的干扰,没有考虑后面单位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
第2页共5页


1、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理解单位的大小。
2、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3、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引导学生在换钱的游戏中体
会出元、角、分的进率。在解决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
灵活思考,从多角度、采取多种
方法解决问题。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元、角、分的进率。
⑴ 认识1角=10分
①师:(举起1角纸币 )这是…,我想把它换成以分为单位
的零钱,你能换给我吗?
②生思考换钱,老师找典型的收上来几份,追问学生为什么
给老师这么多?
③当孩子 已经知道1角=10分之后,再把没有反馈的换法也
一一说出来,巩固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⑵认识1元=10角
因为在前测中学生对1元=10角已经很清楚了,所以我直接
借 助课件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是1元,然后创设了一
个让学生用1元钱买一瓶8角钱的酸奶,问要找 回多少钱的
第3页共5页


情境。从而引到换钱的游戏中,问学生把1元换成以 角为单
位的零钱有多少种换法。
⑶1元=100分
探究1元=100分的目的是为 了引导学生领悟人民币单位之间
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因为把1
元换 成100分太麻烦,所以我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网说课稿单元 )了元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2、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一层次的练习我设置的比较简单,只是单名数之间的转
换,(如:7角=( )分等)我注意引导学生说出 “你是怎样
想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
了 “可以这样想”的填空 ,(可以这样想:1角=( )分 7
角就是( )个10分 就是( )分)最开始扶着学生理解,
慢慢过渡到独立思考。
3、学数学用数学
第二层次的 练习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1元钱买
学具,你打算怎么花掉这1元钱。在这个活动中,即巩固 了
1元=10角的进率,又让孩子体会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
系。我还适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不 乱花钱的教育。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 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 们又
第4页共5页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 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
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 br>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 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 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 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等。我自己认为本课的设计做到了以学
生为主体,做到了引导学 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体会知识
之间的相互联系,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是轻松的、
和谐的。
第5页共5页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


仰恩大学教务部-寸金桥


为自己喝彩-教师研修总结


华工教务处-河南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天体物理学-房屋出租合同下载


敲门砖-河南理工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国产凌凌漆经典台词-什么像什么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