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说课稿模板三篇

萌到你眼炸
973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5: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锦州医巫闾山-南宁人事考试网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说课稿模板三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年 龄的特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活动
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 优质说课
稿模板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 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利用竖
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多
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
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将小棒或计数器抽象成竖式的经验,那么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在于理解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写进位“1”。
三、说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 手操作小棒和计数器,交流各种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
解进位加法竖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 算理,并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
算,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 组讨论并交流学习成果,培养解决问题以及与
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和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2.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 9



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创设一个班级图书角的情境,出示 主题图。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分别
有23本、11本、18本。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由 此提出一个用加
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样设计,一题多用,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
学 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环节二:主动探究,引入新知。
在*环节所列算式当中,23+18这 一算式是学生没接触过的。由此我让学生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自主探究,思考多种计算 方法(预设会出
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这三种方法),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并探
讨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后汇报交流成果。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单根小棒够了十根该怎么办?计数器 个位上的珠子拨到
十个以后该怎么办?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后该怎么办?
这就直观 的反映出在竖式计算当中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且借
助学具为竖式中的进位小“1”找到了表 象支撑,有助于对算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五、说特色
1.把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四能”,即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2.把直观模型、动手操作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几何直观理解抽象
的算理。
一、教材理解
对于教材,我们是这样理解的:“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
起进行教学,让学 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
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 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做一做”让学
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 在发现问题、
2 9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
二、目标设计背景
本课的例题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计算,编排上与加法类似,例题依据场景引出减法算式,使学生从中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考虑到学
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 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
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 、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含义。2、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用自己 的话
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算式,减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
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用自己的
话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算式,减法算式的含义。
三、目标达成策略和方法
对于目标设计,我是这样思考的
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 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
景: 新课开始,我就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拿出4根
笔,把其中的一根奖励给昨天作 业完成的好的学生,受奖励的学生拿走一根
笔。根据刚才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我手中还剩几根笔的问题?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9



2、启发教学法: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我手里有 4根笔,
奖励学生了一根,看见老师这幅图怎么列示?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我反复的重复
我的动 作,孩子们反复的说,然后我问:怎样列示?生异口同声地答道:4-1=3,
为什么?生:因为有4根 ,去掉了1根,还剩下3根。你们同意吗?那这里的4
指的是什么?1指的是什么?等号后面的3指的是 什么?孩子们对答如流。看着孩
子们精彩的表现,我都不知奖励谁呢?3、探究交流教学法:出示教材上 的主题
图是一个小丑娃娃手里原来有4只气球,飞走了一个,根据刚才的已经掌握的
情况,出示 这幅主题图,让同桌之间说说这幅主题图的含义,相互交流,并用
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了刚才的 情境作为铺垫,学生能很顺利的看明白主
题图的含义,并能顺利的解决这一问题。
4、动手操 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摆小棒,先
摆出4个小棒,然后任意拿走几个小棒, 让小朋友数一数还剩下几个小棒,进
一步建立减法的含义,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列出算式,然后 让同学们
初步感受减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和“=”,正确读出算式。
四、重点目标达成的详细设计
*层次认识减法,理解含义。
这里分两个步骤进行。 *步,通过手中的铅笔演示,4根铅笔奖励了表现好
的学生一根,手里还剩下3根铅笔。然后引导学生提 出我手中还剩几根铅笔的
问题。提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步,通过出示主题图,4个气
球飞走1个蓝气球,手里还剩下3个气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感
受,然后全班交流 。*后教师说明: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就是从4里面去掉
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 表示去掉)列出算式。4-1=3,然后让同
学们初步感受减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 ”号和“=”,正确读出算
式。
第二层次深入体会减法的含义。
学生自己动手摆小 棒,先摆出4个小棒,然后拿走任意个小棒,让小朋友
数一数还剩下几个小棒,进一步建立减法的含义。 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两个人一
个摆一个说,然后一起列式)。
4 9



意图: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选几组学生在全班展示, 一个学生摆小棒,一个学生说过程,列式。(原来
有3个小棒,拿走了2个,还剩几个?3-2=1)
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减法含义的同时,提问算式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数字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有少数学生不太会说减法算式的含义, 那么我就启发他摆一
步说一步,然后举生活中的实例,比如从他们爱看的动画片里寻找启示,让他
们深刻体会“拿走了、飞走了、去掉了、跑了、丢了”以后,还剩多少要用减法
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减法
飞走了几个气球?
4-1=3
-减号=等于号
读作:4减1等于3
五、作业设计
1、“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减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一个学生说5以 内减法算式,一个学生摆小棒并说说含义。意图:使学
生更深刻的理解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减法算式,培养 学生逆向思维。
本节课从身边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把握重点,尊重学生的实际,把教学
内容 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季节以及生活问题呈现出来,使学生
5 9



感知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自主探索,认识减法,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达到*优化。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60-61
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前后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方位感 不强,不一定
能准确的加以判断。而“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前、后”的位置,就需要考虑学生的
年龄特征,通过大量 的活动来完成。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
这 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方向 与位置做好铺垫。
3、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年龄的特征,本节课 我确定了如下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 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
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良好习 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 生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描
述物体的“前、后”位置,而教学难点定为让学生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6 9



5、教具准备方面,(我选用)多媒体课件 、小红花、动物图片等、课前还为
学生准备了卡丁车图片作为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知识出发,创 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一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用形象来思维
的。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 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创设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贯穿于整节课,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 ”这一
情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同时,<<数学课 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注重
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 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
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
三、说教学设想
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充分挖掘现场资源来启发学生学习,采用
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自主的空间中
观察、操作,在问 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
学生将通过说、找、摆、做、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前后”位置关系的认
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结果是——对!小兔子 骄傲自满,
结果输给了小乌龟。小兔子为此很不服气,今天,又找到了乌龟,非要再赛一
次,乌 龟明白,这次小兔子肯定不会睡大觉了,就对小兔子说:“比赛可以,但
这次的路线必须有我来定。”小 兔子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现在我们就到赛场去
看一看。
7 9



(二)观察交流,获取新知
同学们,今天森林老虎给我打电话说森 林王国有一场运动会,邀请我们一
年级二班的同学去观看。还等什么,赶紧去看看吧:百米赛跑都快要开 始了,
我用电脑出示动物赛跑图,问:同学们,你们看到哪些小动物?老师*喜欢小兔
子(我把 小兔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子的前面、后面有
哪些小动物?学生在观察中很容 易发现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
同时也可能有学生会发现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和小鹿, 后面是小乌龟和小蜗
牛。只要回答合理,我都给予表扬说“你真棒”、“观察得真仔细”等等,并用小红
花作为奖励。
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
问题的积极心态。同时,动态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
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 学问题,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其它
的同学,这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自 主权。然后,我激发兴
趣,看完了紧张的百米赛跑,可惜我们错过了卡丁车比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时利用笑笑发来的短信
2号车排在*前面,3号车排在4号车的后面,1号车在*后面。 请各小组同学根据短信的内容,利用手中的卡丁车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
摆一摆。小组交流汇报,然 后请一组同学到前面利用图片边说边摆。这里我会
给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评价。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看视 频回放,让学生对照自
己摆的对不对。
卡丁车大赛的情境新颖时尚,同学们团结合作,认识字 的同学读信息,其
他同学摆图片,在小组内观察与交流中,解决了这样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
题 ,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结合实际,启发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让中间一 横排同学起立,说说前后分别是谁,向后
转再说一说前后分别是谁,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发生了变 化,前后顺序
就变了。然后我继续问学生:前在哪儿?后在哪儿?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办?学
生可能会说(小脸)对着就是前。
8 9



(后背 )对着就是后。方向转一转,前后就(改变)。*后根据问题和学生的回答
编出下面这首儿歌:
小朋友们告诉我,前、前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小脸)对着就是前。
小朋友们告诉我,后、后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后背)对着就是后。
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样?动脑想一想。
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就会(改变),就会(改变)
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意义,体
验到前后的相对性,同时更深一层理解到以什么为标准,确定 前后的重要性,
既考查了学生是否掌握“前后”概念意义,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使学
生再次获得愉快、成功的数学情感体验。
(四)拓展应用,培养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多 媒体课件出示小明和同学们去儿童乐园买票的情境
图。在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前面有几个人? 后面有几个人?一共有多
少个人在买票?之后,我出示了一道排队的思考题作为这节课的拓展延伸。在教
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发散思 维的能力。五、说板书设计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少,对直观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采用了这种图文< br>结合的板书,使教学内容更加美观实用,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9 9

无什么无什么的成语-武汉人事网


株洲二中-元旦手抄报内容


浙江省考试院成绩查询-美联银行


华侨大学招生简章-党章的学习心得


婚礼策划案-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党的发展历程-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经典个性签名-团日活动主题


学做人-国庆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