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

温柔似野鬼°
687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5: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社会学考研-留学考雅思还是托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三角形
的认识
一、 说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
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 是学生学习几何
的重要基础。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
识是在学习了线段、 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
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
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
基础和 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
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
三角形进行分类。
2、 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
力。
3、 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
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
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
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 、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
第1页共9页


片。
二、 说教法、学法 < br>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
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 于对象之上的动作,
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
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
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
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
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 式,体现如下的教学理
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
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
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 应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协同学习 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
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
教师的四导 (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养学生的四自(自
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能力,使学生得到自 我发
展。
(3)协同效应强化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受到各种因素
的影响,针对传 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
习,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促进良好学习状态的产生,
第2页共9页


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 说教学过程
根据 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
协同教学实验,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联合会进行教 学。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目标定向
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复习旧知,提 问设
疑等手段,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为学生学习新课作知识
上、方法上、心理上的准备,然 后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习
目标。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抓准知识的生长点去引导。在《三
角形的认 识》中,学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
特点和角的分类的知识
(电脑演示),这些 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三
角形的认识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老师出示红领巾
问:红领巾的外形是什么图形?当学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
我马上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 形的认识(板
书),对于三角形你认为应该学些什么?由于学生在学习角
的认识中懂得了什么是 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角的分
类等知识,所以,他们很快便自行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②它有什么特
点③怎样分类?这样,在目标定向这一环节就 充分体现了学
生的主体性。
第二阶段:操作实践,探求新知
第3页共9页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习看作一种活动,他反
复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 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
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
是引 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
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又是实验 直观几何
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通过对图
形的特征的观察和实践活动 的验证,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 引导操作,学习新知
在学习三角形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时,我要求同桌的同学配
合分颜色围图 形,他们围出了以下这样的一些图形:
红 色 绿 色 橙 色 紫色
红色、绿色、橙色围 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围成三角
形,如果把这些小棒都看作是线段的话,你能说说什么是三
角形吗?由于学生有了活动、实验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能说
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 书),并能说出
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顶点和角等(电脑演示),通过
观察,得出了三角形 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板书)。通过让学
生判断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2、 操作演示,应用新知
生活处处有数学,任何的一个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
理。学生有了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后,我请他们举例说说日常
第4页共9页


生活中有哪些三角 形,学生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但如何把
这些生活原型再现于课堂,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呢?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生活原理再现在学生的面前,
并提出了这样的一
个问题:为 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它究竟
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让每组的同学都拉一拉三角形与平行
四边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了三角形不易变形
的特征(板书),再通过修椅子的活 动录像得以证实,这样,
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
变成了活动 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
3、 小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进行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更使逻辑思维正确地进
行,概念必须明确,而要做到概念 明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弄
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已基本弄清了三
角形的内涵 。接着,再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
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个个事物,当一个 个
事物多得不用枚举,或者不必要枚举时,可以用一类类事物
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状各种各样, 大大小小各不相同,不胜
一一枚举,但可以按它的内角或它的边分类。这节课我们先
按角对三角 形分类,上课前,同学们都剪了一个自己认为最
特别的三角形,我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别在角内 写
上角的名称,然后在小组中,把同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
第5页共9页

< br>看可以分成几类,然后让小组汇报,有的说:三角形的角有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有一个直角、 两个锐角的及三个都
是锐角的。除了这三个情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通
过小棒的演示, 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况的三角形,然
后我再请个别小组把他们组中的三角形,按这三类分好,贴< br>在黑板上,接着让同学对第一类三角形进行起名,然后再通
过比较分析,得出钝角三角形这个既简 单又能突出这类三角
形特征的名字。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起名的方法,给另两类
三角形起名。
至此,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依从一定的规律,以三角形的
载体,通过自己运作,进行了一次逻 辑思维训练,然后通过
阅读课本和观看电脑演示,系统一整理已学的知识,再让他
们在组内说说 学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过看三角
形的其中一个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
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 只知道一个角是锐角的
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须是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阶段:互测互评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
的知识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基本性、提高性 、综合性、拓展
性的练习与检测,使学习得以巩固,并在应用知识的同时,
第6页共9页


对照目标检测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与调节
(边电脑演示)。最后,我 出示了一组拼组图形(电脑演示),
让学生观察,这些拼组图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让他们
利用组内的三角形拼组一些有趣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分别
用到了哪些三角形。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聪明
才智能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系统建构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 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 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 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 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br>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 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这一阶段的总结 评
价是必要的,是对整一节课在知识上、方法上、态度上的总
结与评价,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评,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此外
第7页共9页


还应对本节学习的知识质颖解惑,把旧 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
系统中。形成知识网络,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知识上、方法
上的准备。 < br>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
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
学”“医学”“武学”等科 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 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不谓显赫,也 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 念都具有了。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 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 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 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第8页共9页


“院长、西席、讲席”等。
至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
限,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
第9页共9页

美国平均工资-运动会总结


告家长书-个人履历表


51劳动节-祖国在我心中征文


雨中背影-故乡美


论语十则原文-描写秋天景色的段落


法制教育手抄报资料-衡水二中高考


平方公里符号-中秋晚会节目单


问候语图片-社会实践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