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品》说课稿

绝世美人儿
574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5: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承担作文-队伍口号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回收废品》说课稿
南城县盱江小学 万梅映
一、教材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
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
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学活动所作的诠释,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回收废品》一课。这节课选自新世纪版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 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 础
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通过“三位同学收集塑料瓶”这一生活情
境,为孩子们呈现了生活 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比多比少的问
题。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进而根据信息提出 问题,
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加减法来解决,
关键是如何在学生脑 中建立问题意识及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
系。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教材为我们呈现了摆学具的 过程,通
过孩子们自己动手摆一摆,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
类问题,使学生学 习数学更加贴近于实际生活,学得更有亲切感。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
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
会加减法的意义。
2、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
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能力目标: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操作、
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
解决问题中提高 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 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2、难点: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 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数学课
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出发,让
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
索,合作交 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所以,本节课我以情境创设法和实物操作法 为主。首先,让学生在生
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接着,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
性 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
式”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
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 习形式的交互运
用,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
的推理能力 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
习数学。”因此,我会借助多媒体出示一个公园的场景,让孩子们一< br>起来逛公园,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步入课堂。随着画面转换,孩子们
将看到有人在公园随地乱扔垃 圾,这时孩子们肯定有话要说,让学生
自觉地产生“回收废品”的需要。由此,自然地引入到“回收废品 ”的教
学中,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1、提出问题
有了前 面的铺垫,这时,我们就可以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即“小
林、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收集塑料瓶”的情 况。然后,教师再积极
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而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
学问 题。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些
可能不是。对于后者,我们不能给予否定 ,也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可以让孩子们把它们存入问题银行今后解决,也可以在新课结束后,
把它当作一个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解答。
2、解决问题
这堂课我们有两个问题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小红收集了多少
个塑料瓶”,也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第二个问题< br>是“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也就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
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教学我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1)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与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
(2)读:把找到的数学信息与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初步感知它们
之间的内在联系。
(3)摆:指导学生动手摆小棒,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让孩子们明
白“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更多, 谁更少”等问题,把实际问题转
化为数学问题,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做好铺垫。
(4)算: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5)结:教师适时给予小结,升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就像是帮 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
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扶”,解决第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二个问题时,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只在关 键处启发、点拨,
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同
时,在由 “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
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 自己的观察、思考、操作,
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
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 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
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在这堂课中,我对练习部分做
了 较大改动。为了突出“回收废品”这一主题,我将课后练习在保持原
有题型不变的情况下,改编成与环保 有关的内容。
1、将课后练习题2的捐书改编成收集易拉罐。
2、课后练习题4的比身高改 编成收集旧电池。这一题数学信息
较多,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 br>说,相互补充。既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又让学生学会倾
听他人的意见。
3 、我们不是常说,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吗。因此,课后练习
题1,我把智慧老人也融入其中,改编成一 道比多与比少共存的习题,
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所学知识。
这样一来,整堂课的练习设计不仅 紧扣主题,而且层次清楚、由
浅及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数 学知
识?采用提问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还起
到了梳理概括,画龙点 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最后,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多比少”的问题。 这不但巩固了
课堂上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也使数
学和生活紧密 联系在一起。
四、教学反思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主要做到了两个关注。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知
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由于学
生此前只学习了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因此,
我把主题图中小青提供的信息——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 4个,改
为——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2个。这样,避免了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的计算,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创造性地用好教
材,更有效地突出了“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 的联系”这个重
点。
2、关注课堂练习的设计。
在这堂课中,练习部分有较大改动 。为了突出“回收废品”这一环
保主题,我将课后的练习改编成与环保有关的内容,例如:收集易拉罐、收集旧电池等。这些东西学生在生活中都有接触,无形中让学生
觉得格外亲切,使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旺盛,不仅让学生在具体情
境中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又突破了“学
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难点。

自由泳技巧-5月节日


国家副主席叫什么名字-组织委员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法学专业课程


欧洲代购-我的理想作文600字


安全生产责任状-植物谜语大全及答案


抓蜜蜂-钢铁厂实习报告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数线-大雪节气诗词


大学生形象-自我介绍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