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巡山小妖精
738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5: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哈尔滨工程大学分数线-开国大典读后感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汶上集镇董口小学 董效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7号,来自汶上董口小学 的董效光。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能多给予指导,提出宝贵意 见,谢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 音》教学单元的第二课,
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声音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 时的不
同现象,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并能通过借助其他物体
来 观察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学生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概念。本节课是本单
元最重要的一节课, 只有认识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才能继续研究声音高低、强弱的
变化;才能探究音高的变化;才能认识 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了解耳的构造以及
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等一系列有关声音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并
且懂团结、会协作。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对声 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
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 声音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
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 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
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 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
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 br>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我把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分成 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二个目标: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第三个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学生以以前的生活经验,是很容易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的:大 多数
学生认为声音是通过敲打、碰撞、拍打……等产生的。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设计几个循序
渐进 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过程。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五、教法、学法
教法:用了谈话法, 设疑引入法,观察法法,比较法。声音本身就比较抽象和复
杂,单用语言和图画难以说清楚,所以我选择 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把声音和图画结合起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来做成课件。用比较法让学生区分声音的高低。用实验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
力。 < br>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这节课,学生先要对这节课的内容有兴趣,我用
了谈话设疑来调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要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来感受
声音的高低特点。还要通过自己动 脑,动手操作,与同学交流才能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要有好奇心,关心周围的声音,多了解乐器的发音原 理。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锣、音叉、装水的水槽
学生分小组准备:鼓、豆子、钢尺、皮筋、绿叶
学生可以应用鼓、钢尺、皮筋、绿叶等这些实 验材料,经历让物体发出声音、探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这一科学探究 活动,对学生主动
探索新知、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七、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模式
为:激发兴趣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多种猜想——引导学生设计验证——小组 合作,实
验——交流评价形成结论——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2、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3、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4、归纳总结,促进建构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 ,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
们带来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 。”(播放声音)生听后,汇报听
到了的声音:风声、雷声、下雨声、流水声等。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 声音, “唤醒”
了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然后再让学生模仿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学生模仿后,教师
点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风声、雨
声、流水 声倾诉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歌声、笑声、音乐声描绘着人们的欢乐;还有鸟
叫、虫鸣……不绝于耳,构 成一个奇妙的王国。”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猜谜语”的
心理特点入手,创设了声音这么一个情景,为 新课教学创造了最佳的学习氛围,有利于
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接着教师谈话:“ 关于声音你已经知道了
什么?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1、使物体发出声音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1)做实验前谈话: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你能不能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让
物 体发出声音来呢?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好了鼓、钢尺、皮筋,请你想个办法
让它们发出声音。在 没做之前,请大家共同来看一下要求。(课件出示)
①小组内分工要明确,开动脑筋想办法使鼓、钢 尺、皮筋发出声音,实验前讨论
怎样做,做完一个实验再做下一个实验。
②仔细观察,注意观察物体发声前什么样,发声时有什么变化?每个实验要重复
地做几次,力求准确。
③用你喜欢的方式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④实验完成后,用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实验了。
(2)学生分组活动,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课堂上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 这太简单了,于是他们会不以为然地乱敲
乱打,所以教师应提前提出要求:“我们不是看哪个小组同学制 造的声音响,而是看哪
组能想更多的办法来使物体发声。”活动中填写记录表。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说,并 且要
进行评价,小组间互评,交流他们使上面三种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3)学生进行短暂 的活动后,教师接着提出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
样产生的”。这时学生的回答还是在他们已 有的经验基础上作出的。学生们的解释可能
会是“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和“声音是由于物体 运动产生的”。当然,这
样的解释并没有探究到声音的本质。此段教学中,教师不能刻意让学生去观察物 体的振
动现象,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概括,将自己的解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4)在刚才的实 验中,有的学生会发现: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
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 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就是学生没
有发现,老师在此教学阶段也应该提出。教师谈话:“为什 么弯曲、按压的方法不能使
物体发出声音呢,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会做出一些猜测,学生现 在的猜测
是前面的“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和“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不能解
释的,教学中要刻意让学生充分讨论和质疑,产生强烈的认识冲突,从而引发学生进一
步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再做实验,仔细观察后交流汇报(教师需要适时引导):观察发声的鼓面、
钢尺和橡皮筋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有可能会说“这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时都会动。”
有的学生会说颤动。这时教师要 告诉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更为准确。板书:振动
教师谈话:“我们通过实验看见了发声的尺子在振动、 橡皮筋发声在振动,那么其
他物体发出声音是不是也在振动呢?鼓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吗?能感觉到吗? 你能想
出一个办法看见鼓发声时在振动吗?
学生应该可以想出一些方法,如果想不到了,教师适时给予指引。(把豆子放到
鼓上,看到豆子的跳动)
本环节要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先推测,再验证。这一环节
是让学生通过 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引导学生经历声音由钢尺、皮筋发声
时的可见现象到鼓发声时候的不 可见,发现利用媒介来证明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让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由原来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变,初步了解“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而产生 的”这个概念。
2、观察发声物体
(1)教师出示音叉;然后,教师谈话:用轻而短促的力 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
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你听到声音了吗?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你能想一个 办法证
明音叉在振动吗?
学生有可能说让每位同学都来摸一摸,教师可以给予肯定,但为了让 全班学生都看
清,还是引导学生用实验来证明——把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自由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之后教师给予总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
皮筋、铁钉等 )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师演示钢尺发音时在振动、 皮筋发声时在振动)音叉在振动,这也是音叉发声的原因。
师完善板书:物体 振动 产生 声音)
(2)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物体都是有形状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固体,(师板书: 固
体)你瞧,老师这里的水槽里面有一些水,你能想办法使水发出声音来吗?为什么会有
声音了 呢?(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师板书:液体)
其实发声的物体有很多很多的,比如说刮大风的天气 我们都能听得到呼呼的响声,
下面你能把矿泉水瓶吹响吗?(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师板书:气体)
“观察发声物体”这部分实验的设计意图是: 击打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
变化的活 动。使学生们认识到正是由于音叉的振动才引起了水面的波动。这组材料的选
择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从而加深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来的”概念的理解。
并延伸到液体、气体振动,意在给学生一个完 整的物体概念。
(三)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1、引言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小天 使听说咱们在这里上一节非常生动
的科学课,也来到了我们今天的课堂上。它想请同学们来试一试,看看 哪一位同学能把
绿叶吹响。为什么绿叶会响呢?
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固体、液体、气体振 动都能产生声音,那你有什么办法让
发出声音的物体马上不发声?(演示锣、皮筋、钢尺)
此 处设计几个活动的目的重在延伸,通过学生吹绿叶使学生亲身体验“振动发声”,
并拓展到固体、液体、 气体三种物体都能振动发出声音,从而实现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
方法双向发展,并促进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与完整性。
(四)归纳总结,促进建构
1、教师质疑:在实验当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吗?关于声音你还有什么问题?
这里设计两三分钟 的时间,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让学生谈谈在实验当中有哪些独
特发现,并进一步想要了解哪些知识,意 在延伸,为后面的几课打好基础。
2、本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节科学课的实验探究,通 过自己动手实验我
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画重点标记)其实关于声音还有好多秘密呢,
比如在我们人的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呢?(耳朵)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将进一步去了解,只要我们肯动脑、动手,就 会揭晓更多的秘密!
就会有更多的小小科学家诞生!
(五)板书设计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固体

物体 液体 振动 产生 声音

气体
采用了总分总式的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
知体系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为给学生足够发展的空间,促使他们自主探索学习,我安排以下两个作业:
1、在二十 一世纪的某一年,美丽的地球上将迎来太空客人,他们没有声音概念,
请你为他们写一本有关声音的小册 子,向他们介绍一些关于声音的知识。
2、在学校或家的附近找出“不想听到的”那些噪声,描 述出噪音的来源,你能想
出什么办法来减少这些噪音?

新西兰梅西大学排名-领导干部学习计划


预备党员转正程序-广西大学商学院


家长的评语-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中国卫生考试中心-装修合同范本


世界奢侈品排行榜-比较法


北京吉利大学论坛-史上最严高考


尖叫的海棠-难忘的教师节


科文学院-人大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