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省级优质课参评《立体构成》说课稿

余年寄山水
999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6: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湖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七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说课稿《立体构成——设计制作实践》

体艺教研室:张荷心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立体构成是我校高中年级劳技课 程中新开设的内容,是一门旨在培养高中年
龄段学生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的课程。立体构成作 为艺术设计课程之
一,它的价值体现在基础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简单地说,学习立体构
成的主要目的是熟悉立体构成设计的要素与技法,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创新能力。
总目标是使学生在较为 系统地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对抽象形式美的认识,
培养创造性地表达设计目的及其动手能力;增强 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切实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立体构成就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 按照美
的原则组成新的立体的过程。本次课的教学是立体构成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单元。
它是建立 在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了相关能力的条件之上的一次针对思维、技术提高
的训练课。
(二)探究目标
1、知识目标:
本次课为“设计制作”实践探究课。探究的目标是通 过对立体构成中形态的
创作思路、设计制作的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次思维< br>与技术的训练。使学生认识抽象形态与有目的的构成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初步
了解立体构成的要 素,构成原理以及材质组成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
的体验中,领略“抽象形态以具象形式表达 ”这样一个有目的的构成的创意过
程,从而学习对抽象形式美感的审美。
2、能力目标:
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集体合作制作,训练动手能力。本次课的探究内容将集中
于对能力的“认识” 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认识”方面,着眼于创意想像、创新思维的启发和设计思路的介绍,制作
方法的讲解。
“操作”方面,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以现代雕塑为设计的主题,进行创作练

1


习,将“认识”融入到理解后的“实践操作”的体验过程之中。此过程是本次课
探究的重点, 着重于启发学生如何利用三维空间,把抽象的形态组合成一个符合
现实环境所需要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 对形式与内容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的理
解,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探究目的。
3、情感价值:
培养合作精神,感受学习的快乐,在集体中体现自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价值。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体验创作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探究重点
重点突出学生创意想像、创新思维的启发和设计思路的训练,强调学生创造
意识的到位,淡 化看待学生作品的实际效果。
(四)探究难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突破如下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抽象形态以具象形式表达”有目的构成的思维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其作品中体现抽象形态的形式美感的方法。
(3)教导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形态组合与制作上的技术性问题。
在以是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 的关系类似于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关系。所有的
难点,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的过程之中,教 师针对学生的具体作品,
引导学生们共同分析。
二、教学设计:
课前教具准备:白板纸(稍硬,有可塑性)、剪刀、胶水。
依据本课课型的特点与特征,选择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用电脑课件贯穿 于教学的全过程,将知识点的传
授直观化、条理化、便于学生“认识”知识点与“理解”教学难点。
2、将数码相机技术与电脑多媒体的演示功能相结合,把教学环境模拟成具
有客观主题的情 景,将学生置于模拟的环境之中,进行有目的的设计与制作。
3、抛弃以往的个体作业方式,采用 分组合作形式,相互激发创新火花;充
分利用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集中解决形式与内容、形态与空间等 相互关系问题,
并进行深入理解和合理运用。
4、在学生进行设计制作的实践中,教师通过巡回辅导的方式,及时纠正作

2


业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把学生中有创新意识、独特个性的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摄并
输入电脑进行 合成处理,模拟自然效果,反馈给学生们观看,最大限度地展现学
生创造设计的成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 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增
添自信,激发创作欲望,挑战自我,力争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整个教学过程将采用以下步骤: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分析、讲解、演示、
双边活动――学生 自主创作――评价、总结。
三、探究过程
现将各环节实施过程、方法及涉及到的理论依据介绍如下:
(一)教学结构
“认识”过程(知识点的传授与接受)→“理解”过程(提出难点)+实际
操作+教师辅导(解决难点) →反馈学习效果过程(将学生中的代表作品,利用
数码影像技术与电脑运用技术合成直观的模拟现实环境 作品,反馈到教学的课堂
上)→小结过程(指出问题,纠正错误)→完成教学。
(二)采用数码影像技术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依据
1、立体构成有别于学生们过去接触的其它 造型活动,比如绘画、摄影等等。
这类造型活动都有客观对象作依据,其表现手法多用描绘,再现复制客 观对象。
而立体构成则是一种与此完全对立的观念—纯粹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性的制作。学
生往往 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与作用,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和盲目性。因此,
在本次课中特别加强了这方面 的教学。
2、因为立体构成设计的思维训练,既有抽象思维,又有形象思维,并且是
形象 的具体表现,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造型世界,它涵盖了形态与空间、
材料与结构、审美等方面的知 识。对此,学生往往会觉得深奥,难以理解,因而
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被动接受老 师的教学。因此,采用电
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将复杂的过程简化为直观、简洁、有趣味的轻松的认
识和理解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畏难心理。
同时,把数码影像技术 和电脑多媒体运用技术引入到本次的课堂教学之中,
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其目的是想解决如下几个 方面的问题:
(1)有效地节省时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这类的实践课型,仅用一节课时
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而利用上述电教手段,有仅使教学更直观、简洁,

3


更主要是减少了教学中诸多不必要的讲解、示范、板演等环节,使教师能最大限
度地利 用有效时间,针对性地完成学生的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作业练习中存在的
问题。
(2)教学 环境情景化,教与学的信息反馈快速与直观具体—利用数码影像技
术与电脑多媒体应用技术,将客观自然 环境模拟到课堂上,使学生的设计对象更
加具体直观,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性劳动 的能力。
3、由于受教学条件、课时量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次教
学把 目标定位在培养创造意识和审美能力上,以补劳技课教学中过分偏重于动
手,而忽略创造性思维与技术性 训练的不足。
4、本次课改变了以往个体形式完成作业练习的习惯,而采用合作的方式,
这是为了节省时间和减轻学生作业量,以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充分发挥创造性
思维,构想创意,钻研技 术,解决立体构成中技术性的问题;并且充分运用集体
的智慧,完成优秀作品。其质量与效果是传统教学 无法比的。
5、鼓励、评价的过程。
每组学生们做好一个立体造型,当即赞扬。指导学生相 互欣赏其作品,尝试
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作品,促使审美能力提高。
6、课外延伸:
还可以在今天学习各种造型组合的基础上,做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其他造型。
(图片欣赏)
(三)作业
1、主题:现代雕塑
2、背景:学校教学大楼
3、要求:四人为一组合作,形态不限
4、完成:随堂
目的与任务:利用主题(现 代雕塑)的设计与制作,体验创意与表达的过程。
“认识”和“理解”抽象形态的具象形式表达的思维方 法。
四、教学效果预测
首先,思维方法和技术的训练,不同于学生所接触的其他课 程那样比较客观,
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潜在的作用认识明确,容易达到教学目的。而本次课是一个

4


新的观念,在教法与学法上都是一个创新的尝试。因此容易出现“认识 ”上和
“理解”上的难点问题,必须有效地发挥本次课所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
重点,突 破难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其次,正因为本课在教与学两方面是一个创新的尝试,往往能 够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学习欲望,产生出一个全新的教学局面,应该能
够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课时时间的限制、学生“认识”与“理解”
知识点速度的快慢、动手能 力的强弱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将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段的发挥,因此要求教师做到:充分利用有利局面, 克服其制约因素,获取较好
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目标。
五、总结
综上 所述,本次课总的指导思想将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意识,培养
学生认识和创作抽象形态的形式美 感,提高制作中的技术指导能力和审美水平。
并选择电脑多媒体配合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 教法与学法上进行一
次全新的尝试,将劳技课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争取使教育教学与时代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同步。



自我点评
立体构成是一门比较 抽象的课程,但本说课稿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实施数
码相机技术与电脑多媒体的演示功能相结合,将抽 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讲述和演示
得形象逼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 趣。
学生操作采用分组合作形式,相互激发创新火花,老师巡回辅导学生操作,突出
重点,突破 难点,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5

问候日-联谊会方案


沁阳一中-江西高考网


中国举重队-如何写述职报告


半月谈官网-发行网


辣妈正传经典语录-中南大学研究生招生


gre查分网站-思想汇报2018


山西大同大学-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几月几号是父亲节-初中数学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