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别妄想泡我
813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6: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查询-学生会外联部职责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 P36 页的《乘法分配
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
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
学重点,也是本 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
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 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
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 行简便计算的
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
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 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
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标: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 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 用
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目标
使学 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尘埃,感受数
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 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
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自主发现规律,抽象归纳,并能用符号、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
交流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根 本目标,
也是我们每一堂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获得
必要的 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我采用了
以下的方法:
(一)说教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谁知规律,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
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 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说学法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新课程标准指出学 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我先
出示了学生的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乘法
分配律 。合作交流,体会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开工,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 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
提升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意识。通过学生多思、多说、 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
个过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五一就要举行艺术节的比赛了,为 了这次艺术节,教师和同学们都花了很多
的精力,这不,我们学校教舞蹈的老师正利用星期天,去为舞蹈 组的小演员们挑
选漂亮的演出服呢?(课件出示商店场景)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充满现实的 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
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 验和理解走进课
堂。
(二)展开探索过程
1、 初步感知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买这些些服装,叶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呢?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
板书:65×5+45×5 (65+45)×5
请生交流解题思路,并比较哪种解法更简便。
(4)列成等式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 这两种解法虽列式不同,但都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在
这两个算式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得数是相 等的呢?
小结:虽然这两个算式样子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就可以把两
个算式写 成一个等式。
2、 类比展开
(1) 提出类比问题:如果叶老师选择选择的是另两 种服装,买的数量都
是6件、或8件的,你还能用两种方法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2) 要求:每一小组编一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比一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交流反馈,相机板书:
32×6+65×6 (32+65)×6
32×8+65×8 (32+65)×8
32×6+45×6 (32+45)×6
32×8+45×8 (32+45)×8
(4) 观察算式,引导列成等式,仿照等式随意举例
像这样的情况,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其中的规律呢?大家不妨再举几个例子,



再算一算。
举例,小组交流,挑选几组板书。
【设计意 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引
导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通 过观察、类比列举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
所初步感知,形成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掌握了一学习数 学的方法。
3、 体验感悟
(1)观察这些算式,或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算式,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学生有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2)修改算式,感悟规律
通过观察,同学们 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
一些算式,根据你刚才的观察,你觉得这些算式 中,哪两个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就
把它们挑出来,如果有争议可以算一算来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
(3+4)×6 3×6+4×6
3×17+3×5 3×(17+5)
20×(5+13) 20×5+5×13
(13+7)×4 13×4+7
(13+7)×4 13×4+7
交流反馈有哪几组等式。让生想办法修改那些不能组成等式的,使它们变成
等式。
【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类比列
举、观察感悟、反思纠错等多种 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动活泼地
建构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
4、 揭示规律
(1) 游戏“交朋友”
课件出示:(80+20)×4,谁是它的好朋友? (80和20打着伞,一块去和4
交朋友,4可最热情了,它和80握握手,又和20握握手,多公平啊 ,80和20
高兴地把伞都丢掉了)
出示:6×(10+20),(A+100)×5,(42+45)×▲,请生帮它们交朋友。
(2) 揭示规律
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 示
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
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
再求和。
任何事物都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看,你们反着读一读用字母表示的等式,你
能给下面两个算式找到朋友 吗?35×8+65×8 9×18+9×282
【设计意图】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要比生活更 重要。数学毕竟不是生活
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经验进行重组、加工,逐步抽象打手成数学模型,
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它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所以,前
面的教学环节是 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有所感悟,但不能
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时,及时数学 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小结规律,使教学



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三)巩固内化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__里填入合适的数
(1)、(15+23)×2=____×2+_____×2
(2)、(37+12)×16=37×____+12×____
(3)、___×___+___×___= ( 16+26)×8
(4)、(125+11)×8=____×____+____×_____
(5)、276×38+276×62=____×(___+___)
如果计算的话,(4)、(5)你会选择左边的算式还是右边的算式进行计算,
为什么?

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2×15+4×15=(2+4)×15„„„„„„( )
订正:
(2)5×(20+6)=5×20+6„„„„„„„„( )
订正:
(3)8×23+8×27=8×23+27„„„„„„„„( )
订正:
(4)9×(6×4)=9×6+9×4„„„„„„„„( )
订正:

3、应用题
一块长方形的桌面,长68厘米,宽32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

*4、用简便方法计算(任选一题)
①(125+9)×8 ②128×31-28×31 ③43×5+46×5+11×5


小结: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 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大
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 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
度。基本练习形式多样,达到了双基训练扎实的效果。 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
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识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 、
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
(四) 总结回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收获”既有知识的习得,也有情感上的感受及所得,反思的



效果很明显。
(五) 课堂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例:短袖衫 裤 子 夹克衫 乘法分配律:
32元 45元 65元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
65×5+45×5 =(65+45)×5
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 325+225 = 110×5
= 550(元) =550(元)
其他购买方案:
32×6+65×6 =(32+65)×6
32×8+65×8 =(32+65)×8
32×6+45×6 =(32+45)×6
32×8+45×8 =(32+45)×8
〔a+b〕×c=a×c+b×c




关于风景的作文-名校课堂


八大处中学-大写九怎么写


海南教育厅-2017年元旦放假安排


扬中教育信息网-个人自评


第三军团-国家公祭日手抄报


大众传媒学院-梧州人事网


贴春联的由来-大学生军训感言


2010入党申请书-关于星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