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优质版]
上海海事大学考研论坛-朝花夕拾读后感300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本册内容结构图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
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
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
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
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
1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
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
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
教学重难点
区别这些图形。
教具学具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等。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教 学 设 计
二、探究新知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形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形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教
学
过
程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
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
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
形、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
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
短;正方
形是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师有3个角,3条边;平行
四边形有4条边;圆没有角的…
…
如果学生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
相等,4个角一样……
(3)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一个
2
面—长方形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
”,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
—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
圆。
(2)记忆想象。
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贴在
黑板上。
②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
形名称,学生想)
③让学生闭眼,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图形,由学
生判断它的表面的形状。
④出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和圆的物体。
(3)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物体。
先两人一组说说,再集体交流。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你身边
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可在小组里说说,老师巡视指导,要防止学生把立
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如有的学生经常说:“铅笔
盒
是长方形的。”或者说;“铅笔盒的一面是长方体。”
老师要及时纠正,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述
能力。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
图形。
先让学生自由想象,利用所学的图形画他们想画的
东西,老师不要干涉。
最后把画出
来的图片展览、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
什么,都用了哪些图形。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先让学生自由观察画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后
老
师提要求把图中的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
形四边形涂成下面各自对应的颜色(或涂你喜欢的颜
色,注意相同的图形涂相同的颜色)。
4、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
先让学生自己填,然后老师组织检查交流。
5、练习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图,自己完成,然后老师组
织检查交流。
6、练习一的第6题,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的关系。
3
(1)老师说要求。
(2)学生动手画。
(3)集体交流。
哪个题争议较大,可拿实物亲自画画。
2、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 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3页例2和“做一做”、第4页的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4、5题。
1.通过
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
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每一组一袋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一幅七巧板、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
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
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探究新知
教
学
过
程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
,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
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
了,回忆一
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
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
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
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
教 学 设 计
4
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
方形的纸做
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
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
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
形,你能试着用这
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
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
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
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
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
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
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
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
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
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
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
性化的学习,充分发展个人的学习潜能。
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
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
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
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
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
”“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
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
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
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
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
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
,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
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
”“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
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
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5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十几减9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10、第 11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难点
2、理解“破十法 ”和“想加算减”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
课件、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
十6
9十9
9十2 9十5 9
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
13
9十( )=14
9十( )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
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
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
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
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6
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
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
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
板书
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
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
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
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
方法进行计算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
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
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
教材第11、第12页的内容。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
高计算能力。
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 学 设 计
7
15 (2)9+( )18
15-9=( ) 18-9=
( )
(3)9+(
)=14 (4)9+( )=
17
14-9=( )
17-9=
(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
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
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
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
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
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
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
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5、第6、第8、第9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5、第6、第8、第9题
1、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计算。
8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3-9=
7+6= 4+8= 18-10= 4+9=
17-9= 14-9= 18-6=
11-9= 17-10=
5+9= 4+15= 2+9= 16-9= 18-9=
2、用8、9、10、17中的三个数写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
减法算式。(首先判断从这四个数
中选择哪三个数,再
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3、在○里填上“+”或“-”。
9○8=1 13○10=3 7○5=2 9○8=17 13○9=4
7○9=16 14○9=5 7○5=12 14○9=5
二、探究新知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15-9=
2、(1)做加法 (2)做减法
3、在○里填上“>”“<”或“=”。
13-9○9 2+5○16-9
4+8○12-9
7-5○12 12-10○10-10 6-5○19-10
15-9○6 7-1○15-9 17-9○4+0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7-9-4= 16-9-3= 10-10+9= 12-9+5=
17-7-9= 14+4-9= 8+59= 4+7-9=
5、看图列式计算。
车上原来有14人,下去9人。车上还有多少人?
三、思维训练
☆+☆=18
△+☆=10 △+□=15 ☆=? △=? □=?
2、十几减8、7、6
第一课时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重难点
9
教具学具
课件、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
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
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
一种方法比较快,
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
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
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
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
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
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
8)计算时
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
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
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10
第二课时
十几减8的练习及练习三第第1、第2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十几减8的练习及练习三第第1、第2题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熟练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口算卡片、小棒、图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基本练习
1、看谁都能算对。
12-8
12-9 8+6 14-8 16-9 8+9
13-8 14-8 11-8
15-8 17-8 15-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选取有代表性的题
目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破十法”
“想加算减法”。
2、找朋友。
14-8 4 13-9
12-8 5 15-9
15-8 6 16-9
13-8 7 14-9
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再把这几个算式重新整
理,可以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把得数相同的归为一类。
方法二:把减数相同的归为一类。
3、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老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三的第2题。
2、算一算,填一填。
三、思维训练
育红小学一(1)班有20人去秋游。有17座的车2辆,
有6座的车2辆,有4座的车2辆。
(1)可以怎样租车?
(2)怎样租车空座位最少?
第三课时
教材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难点
2、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12-8
12-9 3+8 14-8
4+9 15-8 16-8 17-9
2、导入新课。出示例3.
图中有什么?两个小朋友都给大家提出了问题?你们
能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为什么这样列式?
(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用减法计算)
列式:13-7= 13-6=
(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
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
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①依靠摆学具,算出答案。
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
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3中的10减去7,等于3,再把3和13中的另一
部分合起来就是7,所以13-6=7,红的有6条。
同理:先用13中10减去6,等于4,再把
4和13中的
另一部分合起来就是7,所以,13-6=7,黑的有7条。
④想加算减,算出答案。
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
式,即
7+6=13,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13-7=6,13-6=7.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
“破十法”和“想加算
减”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
2、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集体订正)
3、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算式)
老师追问:看到这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呢?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12
(还可以想到:8+5=13 13-5=8 13-8=5等)
4、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3题。
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12-6 13-6 15-7 14-6
12-7 14-7 15-6 15-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15 6+□=12 9+□=16
9+□=15 5+□=12
4+□=11
四、思维训练
1、一(1)班有14名同学参加校春季运动会。我们班
男生有7名参加,女生有多少人参加?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续减法”“点
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最简便。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5—第10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十几减7、6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5—第10题
1、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练、正确地口算十几减7、7的退位减法。
口算题卡、图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基本练习
8+4
7+9 7+6 9+3 6+5 16-9 13-6 16-7
12-9
11-5 12-7 13-7 12-6 11-6 12-8
教
学
过
程
2、口算接力。
小组内合作完成,每人做一道题,其他同学进行判
断,
看一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通过学习交流,解决问
题)
(1)7+8-6
5+10-6 10-9+9 16-7+8
(2)10-2+9 4+3+9
14-7+5 10+5-6
3、看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1)16-8=8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14-7=7
也让学生说说算法。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13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三的第5题。
2、练习三的第6题。
3、练习三的第7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4、4+6+8-9=
8-4-3+10=
12-9+3-6= 15-7+2-2=
5、练习三的第8题。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
6、练习三的第10退。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用一个
算式表示吗?你还能想到什么?
3、十几减5、4、3、2
第一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17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1、初步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难点
2、掌握“破十法”。
教具学具
小棒、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出示卡片。填一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板书12-5=□ 11-4=□
12-4=□ 11-3=□
12-3=□ 11-2=□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十几减9、8、7、6,计算十几
减9、8、7、6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破十法”
怎样运用“破十法”计算13-9呢?
先用13中的10减去9等
于1,再把1和13中的另一
部分3合起来就是4,所以13-9=4.
生:“想加算减法‘。
怎样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11-8呢?
因为8+3=11.所以11-8=3,11-3=8.
怎样运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上面两组算
式呢?
(2)举例计算12-5=□
①用“破十法”计算。
先用12中的10减去5等于5,再把5和12中的另一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14
部分2合起来就是7,所以12-=7.
②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因为5+7=12,所以12-5=7
(3)如何计算其他几道算式呢?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①计算12-4= □
老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
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②计算其他几道算式。
学生自己算,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然后统
一订正,老师给出答案。
2、教材第1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统一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11-5 12-5 13-5 14-5
11-4 12-4 13-4 14-4
11-2 11-3 11-8 11-7
2、连一连。
12-7 11-3
11-2 13-8
15-8 13-4
16-8 11-4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17页思考题。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方法:“破十法” “想加算减法”等。
第二课时
十几减5、4、3、2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四第、第5、第8—10题。。
1、运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巩固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口算卡片、数字卡片等。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7-8
7+8 13-6 12-7 14-5 8-7 9+8 18-9
7+4
14-4 13-4 13+7 11-5 17-9 16-7
2、用3、、11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15
1、做减法。
①14分别减去7、6、5、4、3、2.
②17分别减去0、9、4、8、7、10.
2、你能写出多少个得数是“6”的算式?
3、在○填上“+”或“-”。
7○7=14 16○8=8 9○5=14 15○8=7 9○7=2
4○7=11 13○5=8 18○8=10 15○6=9 4○3=7
4、在○填上“>”“<”或“=”。
13-7○6 14-9○2+4
6+9○18-4 5+7○10
7+7○7-7 3-8○8 12-8○0+4
13-4○4+3 15-6○8
三、思维训练
1、□-8<5,□里最大可以填几?
2、14-□>5,□里最大可以填几?最小可以填几?
4、综合应用
第一课时 学数学 用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0页的内容。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使学生
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
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从已知的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我们班有13名同学会游泳,有6名同
学会下
棋,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谁能回答这个问
题,请列出算式。
会游泳和会下棋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13+6=19(人)
会游泳的同学比会下棋的同学多几人?13-6=7(人)
会游泳的同学与会下棋的同学相差几人?13-6=7(人)
会下棋的同学比会游泳的同学少几人?13-6=7(人)
老师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
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你愿意试着选择合适的有用条件,来解答吗?今天的课
上我们就来比一比。
板书题目:学数学 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动态出示图。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16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很多小朋友在踢球。
(2)学生边说,老师便用电脑显示。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
(有3个已知条件)
要求学生:叙述题意
已知条件:①有16人踢球。②现在来了9人。③我们
队踢进了4个。
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怎么解答呢?
通过摆小棒可列出减法算式16-9=7(人),所以还有7
人没来。其中的条件③没有用上。
解答正确吗?
没来的人加上已经来的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要
求学生口算,完整地解答问题。
2、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已知条件:①有14只鸡。②有5只鸭。③公鸡有6只。
问题:母鸡有几只。
怎么解答呢?怎样列式?
生:14-6=8(只)
要求学生口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我们班有20名同学,参加书法组的有15名,其中
男生有8名,女生有多少名参加?
2、小白兔共采了14个松果,已经吃了4天,共吃了9
个。小白兔还剩几个松果?
四、思维训练
一(1)班有19名同学,有12人在玩捉迷藏,捉住了
6人,还有几人没捉住?
五、板书设计
学数学 用数学
(1)在应用题里,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
部分,用减法计算。
(2)明确问题要求的是什么,来选择所需的条件解答。
第二课时 学数学
用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练习五的第1、第2、第4题。
1、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解答步骤。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够独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17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5-4 10+10 13-4 15-7-7
12-8 11-6 13-13 16+4-9
13+6 15-7 17-9
4+13-8
13-6 5+7 16+3 5-5+5
2、比较大小,在○填上“>”“<”或“=”。
16○13 20○19 7○17
16○19
3、姐姐买了11个灯笼,送给弟弟4个,还剩几个?
4、小刚画了12只熊猫,又画了4只,一共画了多少只?
反馈调节应及时到位,要学生列式
后说一说,为什么这
样列式(或者说为什么用减法(加法)计算)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
么。
(1)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他还要写
几个字?
(2)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已
经写了几个。
2、练习五第2题。
要求学生说出解答本题要用到的已知条件有哪几个?
没有用到的有哪个。
3、练习五第4题。
四、思维训练
1、同学们擦玻璃,先擦了15块,还剩17块,又擦了
9块,还剩多少块没擦?
2、☆和△分别代表多少。
☆+☆=18 ☆=( )
△-☆=6
△=(0
思
第三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1页的内容。
1、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相连。
1、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具学具
学具卡片
18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口算。
16-9 1+8 15-3 7+8 8+9 18-6 9-4 3+10
13-5 17-9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出示图。
板书: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1)学生探索,动手操作。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摆的过程。
(2)小组讨论,思考
三个问题:①谁和谁比?②谁的
多,谁的少?③多的分成几部分?是哪几部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从摆的卡片可以看出,小华的●数和小雪的○数比,,小华的多,小雪的少。“小华的●数多”可以分成两部
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
是比小雪
多的部分。
小华的●数中,表示和小雪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是几
个,表示比
小雪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是几个。
(表示和小雪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是7个,表示比小雪
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是5个)
(4)根据我们推理过程,思考怎样列算式。
12-7表示从12个里面去掉同样多的7个,就求出小华
比小雪多几个。
板书:12-7=5(个)
2、摆一摆,算一算。
摆10个△和7个○,△比○多几个?
学生摆后回答:△和○比,△多,○少。△可以分成两
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部分是7个,另一部分时
比○多的部分是3个。从10个△里去掉
和○同样多的
7个,就求出△比○多几个。
10-7=3(个)
3、教材第21页“做一做”。
(1)学生探索,动手操作。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摆的过
程。
学生边说边摆。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①谁和谁比?②谁多,谁少?③多的怎么分?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
学
过
程
19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通过摆学具卡片,知道了兔的只数和
羊的只数比,兔多,
羊少。表示兔的○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羊同样
多的部分,是9个;
另一部分时比羊多的部分,是6
个。羊比兔少几只,也就是兔比羊多几只。所以兔比羊
多6只,
羊比兔少6只。
(4)用数学方法列式解答。
15-9表示从15个里面去掉同样多的9个,就求出兔比
羊多几只,也就是羊比兔少几只。
板书:15-9=6(只)
(5)比较两个问题。
两个问题都是在求两数相差多少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
比另一个数少几也
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
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有电冰箱9台,电视机18台,电视机比电冰箱多几
台?
2、我们班有女生9人,男生13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四、思维训练
有12支钢笔,8支铅笔。
钢笔比铅笔多()支。
铅笔比钢笔少()支。
第四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五的第5、第7、第9题。。
1、进一步掌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
问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这两类问题。
2、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
1、会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2、能正确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课件、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基本练习
填空。
5比4多()。
16比8多()。
8比10少()。 6比11少()。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20
1、练习五第5题。
2、练习五第7题。
3、练习五第9题。
三、思维训练
1、有11棵松树,7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多多少棵?
2、被□盖住的数字分别是几?
□4 1□
- □ - 7
8
5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4页的内容。
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3、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沟通联系,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进行复习
1、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比一比,赛一赛。
老师任意指一道题,学生说得数,也可以让学生任意指
题,其他学生说得数。
(2)学生分组完成。找出得数是2、3、4、5、6、7、
教
学
过
程
8、9的算式分别是什么?
提醒学生可以把得数都相同的算式用相同颜色的彩笔
标出来。
引导学生在找算式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规律。(斜着看)
学生汇报、交流。
(3)老师提问: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么排列的?你还
发现了什么规律?
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呢?第二列呢?第五
列呢?
学生: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
几减9)。
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2(十几减8)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21
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十几减5)
横着看,第一行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呢?第二行呢?
学生:第一行都是11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
再加上1就可以了。
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
2就可以了。
(4)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2、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进行
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脱式口算表,把得数是2、3、4、5、6、7、8、9的算
式分别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二、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沟通联系
1、老师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之
间的联系。
2、请你根据7+9=16这个算式,说出两个相应的减法算
式。
16-7=9
16-9=7
让学生任意说一个加法算式,其他同学说出两个相应的
减法算式。
三、出示挂图
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出示2题挂图。
老师谈话:“小精灵”特别爱动脑筋,并给我们提出了
几个问题。(出示问题)
同学们回答从图上获得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1)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答案。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
从作业评比表中看到小丽得了12朵红花,小林得了9
朵红花。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①谁和谁比?
②谁的多,谁的少?
③多的部分分成几部分?是哪几部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4)列式12-9=3(朵),并要求学生回答。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多少个差是7的算式?
2、游戏,对口令。
例如:学生甲出示“7”,学生乙快速反应“3”(凑十)
学生甲出示“12-6”,学生乙说得数“6”。
学生甲出示“□>9”,学生乙快速说出任意一个大于
22
9的数。
……
3、用8、7、15这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
算式。
4、13-5-2= 7+7-6= 16-9-0 16-8-8 18-7-9
四、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5 15-□>6
2、说一说,哪只杯子里的水最多,哪只杯子里的水最
少。
第二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练习六部分习题。
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
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联系,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1、口算。
7+5 12-5 8+6
18-9 12-4 6+9
14-5 16-8 5+8 14-6 2+9
7+7
2、说一说,再计算。
老师出示图,学生说出图意,再列式计算。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把差是6、7……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1)差是6、7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来的可以
看减法表。
学生可能说出:
6-0=6,7-1=6,8-2=6,17-11=6……引导
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
的?哪些是新学
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2)差是7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3)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的第5题。
先分析题意,再列式口算,然后把得数填入括号中。
老师提问:在什么时候用加法计算,什么时候用减法计
算?
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
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
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23
少)几,也用减法计算。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把意思表达清楚。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六的第1题。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7○7=10
17○9=8 10○10=0
16○3=19 9○8=1 8○3=11
14○6=20 9○8=17 11○4=7
3、在□里填数。
□+7=16 □+8=14 17=8+□
12-□=7 13-□=8
7=14-□
4、练习六的第4题
四、思维训练
练习六的第8题。
第三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六部分习题。
1、对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能熟
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沟通联系,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口算卡片、挂图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对比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6 6+5 8+7 9+4 6+7
5+6 7+8 4+9
13-7 11-5 15-8 13-9 13-6
11-6 15-7 13-4
2、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出示挂图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11分别减去6、7、8、9得数是多少。
15分别减去9、8、7、6得数是多少。
2、按得数涂色(把得数相同的涂成一种颜色)
5+7 6+5 13-6 7+4 14-6 11-4 9+2 8+4
15-8 3+8 12-4 3+9 15-7 17-9 15-3
三、思维训练
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16人,到站后下去9人,又
上来7人,现在
公共汽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24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新知识点:
1、
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
2、 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3、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教学要求:
1、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2、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3、
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建议:
1、 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
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
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
活动起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
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
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分类、整理
一课时
分类、整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7页的例1及练习七的第1、第3题。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数一数再填空。并比一比多
少。
2、看图,数一数,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
球有()个。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
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气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25
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
个。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形状的气球,并数出每种形状的
气球各有几个。
教师板书
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引导学生说出)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1)分小组互相说说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2)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
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
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
该肯定。
(如有的学生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七的第1题。
2、练习七的第3题。
四、思维训练
1、把水果和蔬菜进行分类。
2、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3、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
五、板书设计
分类、整理
1、分类的方法:
(1)单一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以各个事物之间共有的某
一种属性作
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它的分类结果
是一定的,不可改变的。
(2)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
性 ,我们分别以某个属性为标准进行不
同的分类。不
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分类的依据。
(1)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
状等)进行分类。
(2)根据事物的功能和用途(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
可以吃,可以玩,可以用)进行分类。
(3)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2、统计表
一课时 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第2、第4、第6题。。
1、巩固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整理。
2、通过分一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难点
26
教具学具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公园中人物镜头,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分成两类。
生1: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生2: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教师板书)
提问: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小组内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
老师组织集体交流,可以按出生在前半年、后半年,还
可以按学号分等。
2、练习七第2题。
3、练习七第4题。
4、练习七第6题。
四、思维训练
1、数一数,分一分,填一填。
2、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组填一填。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新知识点:
1、数数、数的组成及读数和写数。
2、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综合应用。
4、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
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
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 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 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7
4、 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
事物,并进行
简单的估计和计算。
教学建议:
1、 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
历
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
参与观
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为此,老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①选取、提
供每次活动
的素材。②指定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③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
应的数学概念。
如“比大小”的教学,通过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
引导学生概括出比
大小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打下坚实的基础。④对学生进行爱护
学习资源的教育。
2、 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还处在认数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它
的基本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
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制,这是引领本单元
内容的两个概念,其他的概念如
计数单位“一”“十”“百”,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都是由
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它们的含义的。
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使
学生理解:①一个一个地数,
每满十个,就应向十位进一;一十一十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百位进一,
由此引出计算单位“一(个)”
“十”“百”。②每个数的大小是由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
的,掌握数位的这个基本内涵,
并能根据数位的意义正确读数和写数。
3、
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单元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体现
在:①结合现实素材,感受100以内的数,并能进行估计。②体会100
以内各数在日常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③会用100以内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此外,老师
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创设一些培养学生简单数感的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举
实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制定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带领学生做“抢100”的游戏等。
1、数数 数的组成
第一课时 数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34页例1及教材第35页“做一做”。
1、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
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
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
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2、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程。
教具学具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今天的数学课,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
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
提示:有100颗星星。
2、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百羊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28
春天,地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一群可爱的小羊来到草
地上。
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你是怎么估测的?
3、揭示题目——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数数方法。
(1)课件出示(100只羊),你想不想知道图中
一共
有多少只可爱的小羊?数一数,悄悄告诉同桌。
(2)学生数完后汇报。
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
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完成例1)
(1)每个小组桌上都有几种东西?请选出你喜欢
的一
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
就看出是100?
(2)小组合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学生汇报:
甲组:一根一根地数,十根放一堆。
乙组:两根两个地数,二十根放一堆。
丙组:五根五根地数,十根扎一捆。
丁组:也可以……
(3)很多同学选择了10
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
数,觉得这样既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
扎一捆,一
共有多少根小棒?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小结:10个十是一百。这句话还能怎样说?(一
百里
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一百;2个五十是一
百……)
3、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
(1)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1名上台演示)
五十七根小棒,再添一根是几根?(
五十八根)又得到
一根,下一个数就是五十九了,接着数六十、六十一……
七十二。
(2)要想清楚地看出有五十七根小棒,怎样做?(引
导学生十根小棒放一堆或扎一捆)
(3)提示学生:五十九后面的数是几?六十九呢?
一名学生任意说出一个100以内的数,
集体边拍手边接
着往下数。练习几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
4、学生摆一摆,数一数,做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
2题。
29
5、课间操
(1)数数接力赛。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分组以接力赛方式数一数,数到老
师说停时,数得最多的小组获胜。 (2)两个人说定一个100以内的数,其他人猜这是一
个什么数。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示同伴所
猜数与说定
的数比较是大了,是小了,还是接近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找出数学教材的第23、第36、第50、第79、第87、
第100页。
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100页有多厚。
四、思维训练
摆火柴,数一数,每条线各有几根火柴,哪条线的火柴
最多?哪条线的火柴最少?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第二课时 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35页的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八第4题。
1、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小棒、计数器。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100以内的数。
2、看图数数。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有几瓶牛奶,有几瓶酸奶的。
牛奶35瓶:每箱牛奶有10瓶,3箱就是30瓶,再数5
瓶就是35瓶。
酸奶52瓶;每箱酸奶有10瓶,5箱就是50瓶,再数2
瓶就是52瓶。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
老师板书题目: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
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
老师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30
根?”
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每捆10根(就是七十根);
摆四十
六根时,先摆四捆,每捆十根(就是四十根)再
摆六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
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七十里面有7个十,四十六里面有鱼4个十和6个一。
(2)老师摆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
整十数的小棒,
让学生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
个十和几个一。
2、教学第35页的“做一做”。
学生看图数数,再说说数的组成。
三十五根小棒,三十五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再次利用准备题(牛奶图),说一说数的组成。
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52里面有(5)个十
和(2)个一。
3、同桌
进行一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
另一人说出这个两位数及这个两位数的组成。(两个人交替进行)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想一想,填空。
2、找朋友。
9个十和6个一。 96
7个十和3个一 73
10个十 100
3、练习八的第4题。
五、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第三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36页内容及练习八的第5题。
1、让学生不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进一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教学重难点
2、区分“数位”与“位数”,“数位”与“位置”。
教具学具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从一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从一数到一百的不同数法)
计数器、小棒、数位表。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 学 设 计
31
2、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
四十八
六十九 二十七 八十八
3、想一想,写一写。
(1)3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8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老师出示例3.
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为
什么这样摆。(4个十十40,2
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就是27,3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就
是3
3)
老师提问:4捆应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7根
呢?为什么在计数器上这样摆呢?
(1)表示四十:
4捆也就是40根小棒,这里的“4”表示4个十,在计
数器的十位上拨4颗算珠。
写作:40.
读作:四十。
学生边拨边叙述: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算珠,在相应
位置上写出40,并读出来。
老师继续提问:“4”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
(2)表示二十七。
2捆也就是
20根小棒,这里的“2”表示2个十,在计
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算珠。7根小棒,这里的“7”表示7个一,在个位上拨7颗算珠。
写作:27
读作:二十七。
学生边拨边叙
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算珠,7个一
在个位上拨7颗算珠,在相应位置上写出27,并读出
来。
老师继续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7”在哪个数位
上?分别表示什么?
(3)表示三十三。
3捆也就是30根小棒,这里的“3”表示3个十,在计
数器的
十位上拨3颗算珠。3根小棒,这里的“3”表
示3个一,在个位上拨3颗算珠。
写作:33
读作:三十三
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前面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后面
的“3”在个位
上表示3个一,所以两个“3”的意思不一样。
学生边拨边叙述。
教师谈话:树上有42只鸟,你能用小棒摆出来吗?
请你试着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并写一写,读一读。
老师指名学生板演(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
颗算珠,2个一在个位上拨2颗算珠。
32
2、比较“24”与“42”。
老师出示图
谁能说一说“24”和“4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数字2和4.
不同点:数字2和4所在的数位不同,这两个数的读法
和写法不同。
“24”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个位上是4,表示
4个一。
“42”的十位上是4,表示4个十;个位上是2,表示
2个一。
(学生还有可能回答出这两个数的大小也不同,等等)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图读数、写数,并说一说数的组成。
2、利用计数器,摆一摆、说一说。
(1)一年级有男生79人,女生81人。
(2)停车场里有36辆大汽车,48辆小轿车。
(3)花园中有菊花85盆,月季花100盆。
(4)小白兔拨了40个萝卜,小灰兔拨了51个萝卜。
五、板书设计
读数和写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第四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37页内容及练习八第6题。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引导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在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器、小棒。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
学
过
程
一、学前准备
1、数一数。
(1)从七十六开始,往后连续数出7个数。
(2)从七十六开始,往后两个两个地数,数出7个数。
(3)从六十开始,五个五个地数,一直数到一百。
(4)从四十开始,十个十个地数,一直数到九十。
(5)从四十开始,十个十个地数,一直数到一百。
2、摆一摆,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33
(1)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2)3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十十50。
(4)()个一和()个十合起来是42.
(5)100里面有()个十。
(6)4个十和6个一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在计数器上表示100.
利用数位表、数字卡片来摆一摆,说一说。
可以由一名学生说一个数,其他学生摆;也可以由
一名
学生摆,其他学生读出这个数。再说一说百位上的数字
表示什么。
2、对着数位
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
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每个数
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然后在书上填空。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3、学生归纳数的读法和写法,老师板书。(读数和写
数,都从高位起)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图读数、写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2、填空。
(1)十位是8,个位是2,这个数是()。
(2)2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3)10个一是(),100里面有()个十,()个一。
(4)百位是1,个位和十位都是0,这个数是()。
3、我写数,你来读。
同桌之间,一人读数,另一人来写。
四、思维训练
1、下面哪根铁丝最长。
2、把11个苹果放在3个盘子里,要使每盘的苹果都是
单数,可以怎样放?
五、板书设计
读数和写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2、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第一课时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41页的内容和练习九第1、第2题。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2、进一步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
3、进一步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培
34
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2、探索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
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百数图。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你知道100以内数的哪些知识?还
想知道什么?学习什么知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它能帮助大家学到
更多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出示例4的100
以内的数目
表。
通过这位朋友的帮助,我们共同学习100因为数的顺
序。
老师板书:100以内数的顺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老
师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讲秩
序、讲规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定,做事情才不会影响到他人。生活中的数也是这样的,它们有大小、
有顺序,各有不同却又相互联系。
想一想,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互相说一说。
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②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③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都相同。
④从右上到左下这一斜行数中(10除
外)十位上的数
从1开始,逐渐增加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
开始逐渐减少到1. <
br>对于学生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要随着学生的回答,电脑
动态显示;学生没有回答出来的,老师可以
用同样的方
法进行提示。
(2)学生填满表中空格(见教材第41页)复习100
以
内各数的顺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的表,有
什么规律。
学生甲:从左往右,再从上往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1
—100)填的数。
学生乙:从上往下,再从左往右,先填个位是1的数,
再填个位是2的数,以此类推。
……
2、完成教材第41页的第(1)题。
按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
的理解。
说一说,十位是3的数与个位是3的数有什么区别。
(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这样的数都是三十几的数;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35
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都是几十三的数)
举例说明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
数,它的个位和十位
上的数都表示什么。(如“77”的个位上的“7”表示
7个一;十位上也
是“7”,这个“7”表示7个十)
3、完成教材第41页的第(2)题
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你从表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排列。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交流。
4、完成教材第41页的第(3)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按数的顺序连线。
2、按要求排队。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7、23、96、69、72、
25、38.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6、46、56、16、96、
36、76.
3、按“100以内数目表”的规律填数。
四、思维训练
1、用10枚棋子摆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正三角
形)
2、用8枚棋子围成一个正方形。
3、用棋子围成一个正方形,如果每条边上都有4枚棋子,一共需要多少枚棋子?如果每条边上都有5枚棋子
呢?
五、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100以内的数按顺序数,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相
邻的两数,后面的
数比前面的数大1,反之小1.
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表
示的意
义不一样,十位上的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表示
几个一。
第二课时
数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42页的内容和练习九第3题。
1、利用前面所学知识,主动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以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2、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大小。
教具学具
教
计数器、数位表、小棒。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 学 设 计
36
学
过
程
一、学前准备
1、按规律填数。
2、照样子写出相邻的数。
37、38、39、()
()、70、()
()、49() ()、99、()
3、填空。
(1)从()到()是一位数;从()到()是两位数;
100是()位数。
(2)十位是3的两位数有()个。
(3)比69多1的数是(),比69少1的数是()。
(4)3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老师出示例5图,请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
学生甲:根据小棒图来比,只看整捆的左边有4捆,右
边有3捆,所以42大于37.
学生乙: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后面,所以42
大于37.
学生丙:根据数
的组成来比,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
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37.
老
师引导,如果没有这幅图,怎么来比较这两个两位数
的大小呢?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
学生丁:用计数器来比较大小。
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2)完成例5图下面题。
小组合作,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方法一:在数位顺序表中23在25 前边,所以23<25.
方法二:23和25的十位都
是2,表示2个十,不能比
较出谁打、谁小,再看个位,23的个位是3,25的个位
是5,所
以23<25。
(3)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
法。
学生小
结: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
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
br>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此外,上述概括的内容是比较两位数大小
的一般方法,
应鼓励学生有多种比较方法,而且能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
2、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第2题。
37
学生独
立完成后,说一说离开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物,
自己是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里填上“>”“<”或“=”。
51○49
90○100 73○37 64○63 67○76 65○56
2、写出5个大于70而小于85的数。
3、写出小于100而大于40的个位是3的5
个数。
四、思维训练
把卡片正确地放在○里。
58、98、60、79、38
○<○<○<○<○
五、板书设计
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1)数位多的数大于数位
少的数。
(2)如果数位相同
,就从高位比起,高位上的数大,
这个数就大;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下
一位数
大的那个数就大。
第三课时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43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第4题。
1、进一步感
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
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与
教学重难点
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
课件、、数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游戏“找朋友”。
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 100
56后面的第4个数
71
7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 17
个位是3,十位是9
93
百位是1,个位和十位都是0, 60
2、猜一猜。
小明说:“我们一(1)班的人数比35多,比40少。”
一(1)班可能有()人。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38
(1)课件出示例6.
先出示有58个红球的瓶子。
请学生估一估
,有多少个红球。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告
诉学生估测的一般方法:先数出10个,再估一估瓶子
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个。
用这样的方法先估出瓶子中大约有红球60个,然后自
主学生5
个5个(或2个2个)地数,每数5个,就将
5个红球放入一个瓶中,直至最后数得红球是58个。
接着分别出示有15个蓝球和10个黄球的瓶子。让学生
把这3个数按顺序排列出来。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58>15>10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0<15<58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把
几个数连接起来,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像58
比15大,15比10大,58也比10大,可以用“>”连
接,你还能把这些数的大
小关系说的再明确些吗?
(2)小组合作,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
得多”说
一句话。比一比,哪组说得对,哪组说得多。
集体汇报、交流。
甲组:15比10多一些,10比15少一些。
乙组:58比10多得多,10比58少得多。
丙组: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
2、教材第43页“做一做”。
根据水果的个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
得多”说一说。
例如,65比25多得多,25比65少得多;25比30少
一些,30比25多一些。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多一些”和“少
一些”进行比较,将“多得多”和“少得多”
进行比较
(横向)在此基础上再将“多一些”和“多得多”与“少
一些”和“少得多”进行比较
(纵向)。
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用“多一
些”或“少一些”来表述;
两个数相差较大的情况下,
应该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
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根据图意,说一说你可以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2、判断。
(1)100比9多得多,比99少一些。()
(2)73比69多一些,69比73少一些。()
(3)79比16多得多,比80少一些。()
39
(4)25比19多一些,比100少得多。()
3、选择。(①多一些②少一些③多得多④少得多)
(1)76比8(),比81()。
(2)97比93(),比3()。
四、思维训练
1、看谁算得最巧妙。
7+8+3= 19-6-9== 14-8+8=
2、用今天学的知识说一句话。(49和94比;9和48
比)
3、综合应用
一课时 用数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46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3题。
1、灵活运用100以内的数数方法。
2、理解10个一是十,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理解灵活数数的方法,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课件、数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抓一把豆子,自己数一数,看看怎样数比较快。
2、7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56是有()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例7.
先出示珠子图
让同学们数一数有多少个珠子。(58个)
老师:如果没每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怎么穿呢?
生1:可以每10个圈在一个圈中。
学生动手画圈。
生2:画了5个圈,还剩8个珠子,8个不够圈一个圈,
所以能穿5串。
生3:可以
利用数的组成来分,58里面有5个十和8
个一,8个一不够1个十,所以能穿5串。
老师板书两位同学的穿法。
老师: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
学生动手圈珠子,老师巡视,给出答案。
2、教材第46页做一做。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40
(1)学生自己动手圈,老师引导。指名剩下的
2块不
够装一袋。所以只能装满8袋。
(2)利用数的组成来分,82是由8个十和2个一组成
的,所以只能装满8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的第1题。
2、练习十的第2题。
3、练习十的第3题。
四、思维训练
36个苹果,全部装在袋子中,要使每袋中装的个数和
用的袋子数相同,可以怎样装?
4、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一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4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部分习题。
1、使学生深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
2、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计数器、小棒、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2个一和8个十合起来是()。
78的个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
表示()个()。
3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00里面有()个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出示例8.售货员将写字本分两次给了老师,先给3包
(3个10本
),再给2本。根据此活动,要求学生提
出一个数学问题。
如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老师接过2本,桌子上有多
少本?
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
“求一共买了多少本”和“老师
接过2本,桌子上有多少本”的问题,逐一引导列出算
式并解答
。
甲:“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可以是30+2,也可以
是2+30.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
计算。(把两部分合起来
用加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41
计算30+2或2+30时,根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
2个一组成32,和是32.
乙:“桌子上有多少本?”列式是32-2.说一说为什么
用减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
,求另一部分,用
减法计算)
计算32-2时。根据百以内数的组成,从3个十和2个
一中去掉2个一,得3个十,差是30.
2、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先摆小棒,摆完后对照摆的小棒再写算式。
将算式与操作对照起来,让学生自己感悟整十数加一位
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并学会计算。
3、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一的第3题。
2、练习十一的第5题。
四、思维训练
1、小白兔送给小黑兔3个蘑菇之后,它们篮子里的蘑
菇就同样多了,
原来小白兔和小黑兔篮子里的蘑菇相差
多少个?
2、小刚说自己邮票的张数比13多得多,比
90少一些,
个位上的数是8,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小刚有
几张邮票?
五、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摆一摆 想一想
一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51页的内容。
1、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
上进
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数上,得到不同的数,并能从
教学重难点
中发现规律。
教具学具
教
学
过
程
圆片、数位表、计数器、小棒、数字卡。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分别用小棒、计数器摆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数的
组成。
四十八 三十
七十六 一百
教 学 设 计
42
老师引导学生从“分与合”的不同角度来说数的组成。
2、用数字卡、数位表再摆出48、30、76、100这几个
数。
二、探究新知
1、教材第51页的第一部分。
(1)教师演示: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2颗算珠。
说一说这2颗算珠分别表示什么。
(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十位上的“2”表示2
个十)
(2)老师提问:“能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吗?”
学生先自己摆,再以小组为单位,4个人
相互交流,然
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在小组内交流时,指定学生在数位
表上写出这些数。
学生甲:两个圆片都放在个位,表示个位上数字是2,
这个数就是,。
学生乙:两个圆片都放在十位,表示十位上数字是2,
这个数就是20.
学生丙:十位和个位各放一个圆片,表示十位和个位的
数字都是1,这个数就是11.
(学生到讲台前,边摆边说,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的数
位表中写数。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也可以请其
他同学
提出不同意见)
老师提问:还有其他答案吗?(没有了)
怎样能做到既不重复 、又没有遗漏地摆出所有答案
呢?
一共有2个●,先把2个圆
片分别都放在个位和十位上,
再把这两个圆片分开放在十位和个位上,这样就能把答
案找全。
2、教材第51页的第二部分。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你们能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
吗?”
老师提示学生:①4个人要
先明确各自的分工(是摆圆
片,还是负责记录)②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学生甲:为什么三个圆片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3,而摆
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30?
学生乙:记录摆出的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丙: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既没有重复,又没有遗
漏?
在学生集体活动中,老师
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
应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的基础上,也参与到活动
中去。 <
br>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开始可能是无序的,要鼓励、引导
他们通过观察和不断探索,自己发现摆圆片
的方法和规
律,使操作走向有序化。
学生甲:三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说明个位上数字是3,
这个数就是3;都放在十位上,这个数就是30;把三个
圆片分成2和1,分别在十位和个位上
放2个和1个圆
片,就是21;把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位置交换,就是
43
12.(3、30、21、12)
学生乙:先把三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然
后依次从个位
上拿出一个圆片摆到十位上,直到所有的圆片都摆到十
位上,就得到了不同的4个
数(3、12、21、30);也
可以从十位摆起(30、21、12、3)。
学生丙:根据
数的组成来摆圆片,把各个数位上数相加
的3的数有4个(相应的加法算式是0+3、3+0、2+1、
1+2)(3、30、21、12)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能用4个●摆出不同的数吗?5
个●呢?”
学生汇报自己摆圆片的过程和结果。
老师板书:4个●(4、13、22、31、40)
老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不摆,你知道5
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不同的数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适当提示。如果学生能说
出来,老师可以直接板书,再追问:“你是怎么
想的?”
老师板书:5个●(5、14、23、32、41、5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6个、7个和8个圆片分别摆出不同的数。
如果不能直接说结果,还可以继续摆,边摆
边找规律;
也可以先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再写出这些数。
2、用9个圆片怎样摆出不同的数?10个、11个呢?
学生在用11个圆片摆的时候,可能
出现个位或十位上
有10个(甚至11个)圆片的情况,在读数时会遇到困
难,老师要引导学生
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数读不出来,使
学生知道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包括百位上的数)都不
能超过
10.
3、老师出示图,让学生观察图中哪些是用1个圆片表
示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的数……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新知识点: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
3、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4、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单价。
5、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要求:
1、
为学生提高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
空无物,必须依托我国发行的各
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
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
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用真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是不合适的。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改用模拟的人
民币来学习比较恰当。
2、 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单
元的教学,从主题图开始,包括例1至例7七个例题,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
44
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本单元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例1的教学设
计时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小值
的人民币。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
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把认识各种面
值的人民币的活动
落到实处。又如,例2的教学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
系。这些内容
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
生在活动
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和1元、1角和1分的币值的大小。
3、
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
物品的单价用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来表示。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
明了和使用的方便。教学
时,不必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有关概念,只需让学生知道:①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
数表示几元,小数点
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②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
长期的生产实践
和商品交换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1、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52页、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
br>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人民
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
民币。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课件、模拟钱币。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实物出
示模拟钱币。
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
书)
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教材第52页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购物图和游乐园购票图。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画面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自己某一次购物、乘车或
游玩时用了多少钱。
(2)再让学生观察第4幅图。
看到这幅图,请说一说小朋友在干什么。
“存钱是为了什么?”
“你有零花钱吗?”
“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老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今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45
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题目)。
2、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的品种,使学
生对
我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由于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
值的人民币的。
(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图案中的“小黑
点”——盲文的数等)
(3)老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甲组: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另一类。
乙组:把分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元币分成一类。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①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②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和5角)
③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老师提问: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
(4)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
3、教学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老师出示1枚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该拿出几个1
角币,才能换1元?
学生可以边摆手中的学具,边回答。
老师用课件重复上述过程,先在左边摆一个1元硬币,<
br>再在右边将10个1角币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
观察这个等边三角形中1角币是如何排列的
?(从上往
下数每行排列的个数分别是1、2、3、4)接着在1元
币和10个1角币之间写一
个醒目的等号,并配以声音
出示,最后写上人民币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式:1元=10
角
(2)师生做换钱游戏。
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
学生甲:用10个1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学生乙:用2个5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学生丙:用1个5分的,5个1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学生丁:用5个2分的可以换1个1角的。
老师提问:1角=()分 10分=()角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角=10分
10分=1角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做一做”的第1题。
2、练习十二的第1题。
3、练习十二的第2题。
4、“做一做”的第2题。
46
四、思维训练
在○里填上“>”“<”或“=”,并说明理由。
4元○4角 70角○7元
3元○49角
五、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分=1角
第二课时
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54页的内容。
1、进一步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模拟钱币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1元=()角 10角=()元
2、请你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学生到台前来,边摆边说。
学生甲:1张5角的。
学生乙:5张1角的。
学生丙:50个1分的、
学生丁:1张1角和40个1分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使学
生对
我国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么多种大面值的人民币的
(如颜色、大小、图案等)
2、教学例4.
(1)师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一张5元的可以换(
)张1元的.
一张10元的可以换( )张1元的.
老师分别出示面值是5元、10元的
人民币,并提问:
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怎么换?
学生把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老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展示
自己的结果,并说出思考的过程。
5元是5个1元,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的。
10元是10个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的。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47
(2)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一张10元可以换()张5元的。
请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
老师再出
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
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与同桌兑换。学生说自己
的思考过程时,可以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
考。
20元是2个十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十元。
50元是5个十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十元。
100元是10个十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十元,
(2)张50元。
(4)还可以想到什么?
一张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一张10元的。
一张100元可以换一张50元,一张10元和2张20元
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摆一摆,认一认。写一写。
2、换钱游戏。
一张5元可以换()张1角。
四、思维训练
1、盒子里有3个红球,1个白球,7个黄球。如果摸一
个球,一定是
红球吗?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
2、小蜗牛从地上往大树上爬,先爬了5米,又往回爬
了
1米,再往前爬5米,又往回爬1米。想一想,小蜗
牛一共爬了多少米,此时离地面有多远。
2、简单的计算
第一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57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2、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1、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及计算。
教学重难点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算理。
教具学具
教
学
过
一、学前准备
模拟人民币、商品标价签、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 学 设 计
48
程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你对人民币有了哪些认识“
人民币的单位是
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
分,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你还想学习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板书题目:简单的
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摆出1元2角。(老师板书:
1元2角)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
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摆法。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让学生上台来,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1张1元和2张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张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
元2角。
学生乙:12张1角。
从12张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
元2角。
(2)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
0角,1
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及1元2角=12
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
考12角=()元()角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
元(2)角
(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做完后可让学生说
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1元是10角,3元就是30角,3元9角是30角加上9
角,即3元9角=(39)角
10角是1元,20角是2元,还有6角,所以26角=(2)
元(6)角
或者3元
9角币4元少1角,就是比40角少1角,也
就是9角。26角币30角少4角,就是比3元少4角,<
br>也就是2元6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醒目的出示5种商品的单价。
(1)买这两个要多少钱?
5+8=13(角)
13角=1元3角
(2)向日葵花比小太阳花贵多少钱?
1元=10角
10-6=4(角)
(3)买一个向日葵花和一只小鸟要多少钱?
1元+3元1角=4元1角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49
教材第57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或“=”
45角○5元4角
2元3角○23角
30角○1元3角 7元1角○17角
2、练习十三的第7题。
第二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58页内容及练习十三第4、第8题。
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答的加、减法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模拟人民币、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模拟购买玩具的活动。
活动中老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汇报、交流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出示教材第59页第2题的表格。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模拟购物活动。
老师提问: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种杂志?
生1:画报和连环画。
生2: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老师:“正好”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老师总结“正好”在这里的意思。
请同学们回答是怎样算的。
生1:6+7=13(元)
生2:5+8=13(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三的第4题。
2、练习十三的第8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58页“做一做”。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50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新知识点: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4、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5、连加、连减运算式题。
教学要求: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
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有时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
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
够的重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
识是人
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
体
的情景中学习计算。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的情景,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br>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实物、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
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写字”“发饮料”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景提出计
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
有利
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
到问题能
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
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
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
式。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或数学活
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
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
口算方法(教材第62页))时,借助发书的场景,让学生进入情景,并从中发现
“一共有多少本书”
“左边有多少本”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
以根据整十
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为了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新的
计算问
题(教材第62页“做一做”)。之后,让学生看图,通过思考,想出得数。教学中,老师根据实
际情况
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
空
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
br>渐领悟数学,促进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
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
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律,
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
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
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以
外,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
能力。
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讲究练习形式。
练习要以课内为主。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联系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
练。
(3)多进行口头练习。
51
小学生书写有一定的困难,并且
速度较慢,减少书面练习,多进行口头练习,可以增大练习容量,
也减轻了学生的书写负担。同时,口头
练习的形式多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
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第一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
法
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
容,还
专门设计编排了需要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
创设发现数
学问题的情景,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的方法,
让学生参与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不断让学生运用
数学知识解决身边
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
应用意识的形成。同时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活动成功后,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
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62页内容及练习十四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2、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图片、课件、小棒。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小黑板出示口算题,学生读题说出得数。
3+2 2+7 6-3 9-4
5+1 7-2 5+1 8-5
2、口答下面各题。
(1)80里面有几个十?
教
学
过
程
(2)50里面有5个几?
(3)多少里面有7个十?
(4)6个十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①学生看电脑演示,老师描述。
开学了,老师要为同学们发书。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②演示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老师提问:从电脑上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52
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该怎
样分析呢?
(
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求一共有多少本,就是
把左边和右边的本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10+20)
板书:10+20
④演示有30本书,老师把其中左边的一包发给一位同
学。
老师提问:从电脑上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30本书,其中一位同学搬走10本)
⑤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算一算现在还剩多少本?该怎样
分析呢?
(有30本数,从30本里去掉10本,求还剩多少本。
用减法计算,列式为30-10)
板书:30-10
(2)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提问:10+20和30-10这两道题该怎样算呢?请同
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算法后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甲: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0加20,因为1
0里面有
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上2个十就是3个
十,所以10加20等于30
;30减10,因为30里面偶3
个十,10里面有1个十,用3个十减去1个十,是2
个十,
所以30减10等于20.
学生乙:我们组通过摆小棒进行计算。先摆一捆表示1
个十,再摆
上两捆表示2个十,合起来就是三捆是3
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
2、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按图说图意并独立计算,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40+20是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就是60,所以
40+20=60
60-20是6个十减2个十,是4个十,就是40.所以
60-20=40
60-40是6个十减4个十,是2个十,就是20,所以
60-40=20
3、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比一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纵向一组一组地说出计算
方法。
(3加2我是这样想的:3个一加上2个一是5个一,3
53
加2等于;30加20表示3个十加上2个十十5个十,
30加20等于50)
比较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从题目本身比较,上面每道题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
br>下面每道题是几十加几十或者几十减几十,从计算方法
上看,上面每道题几个一与几个一相加、相
减,下面每
道题是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相减)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四的第3题。
2、计算下面各题。
20+50 20+30
70-50 30+60 40+10
20+60 90-30 80-70 40+30
10+20
四、思维训练
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人,组长的
后面有4人,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五、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的结果末尾添上
一个0.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练习十四的第1、第2、第4、第5题。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1、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2、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8-7
3+2 50+40 30+50
80-70 30+20 90-60
80-30
2、让学生说一说8-7和80-70是怎么算的。
3、口答。
30里面有()个十。
90里面有9个()。
7个十是()。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个十。
2个十十()。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54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1+3+4和9-4-3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
把这两道题改为10+30+40和90-40-30
板书:10+30+40
90-40-30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10+30+40和90-40-30
与1+3+4和9-4-3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是整十数连加、连减)
2、让学生试算这两道题,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自己
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1
0+30+40先算10加30等于40,再算40加40等于
80;90-40-30先算90减40
等于50,再算50减30等
于20)
3、把10+30+40和90-40-30与1+3
+4和9-4-3这两道
题从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什
么。
(通过比较,发现它们都是连加、连减式题,分两步来
计算,运算顺序相同,10+30+40和90-
40-30是把几个
十连加、连减,而1+3+4和9-4-3是把几个一连加、连
减)
三、综合练习
1、猴妈妈有50个花生,小棕猴要20个,小黄猴哟啊
10个,猴妈妈还剩多少个花生?
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
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条件)
学生说图意。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列出算式:50-
20-10、50-10-20.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这样列式,并让其他学生判断这样列式可不可以,
说一
说自己的想法。
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告诉学生随着今后
对数学知
识的学习,今天这样的计算也可以用一个式子
来完成,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2、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图文题)
出示第一个问题:卖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
钱?学生独立解答并说一说算法。
(卖一件上衣需要的50元和买一条裤子需要的30元合
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0+30=80
)
出示第二个问题: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后订正答案。(付给
售货员100元,应找
回20元)
出示第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进行发散
思维训练。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计算下面各题。
40+10-20 17-9+8
70-10-20 80-50+60 12-7+20
30+40-10 20+30+40
5+4-2 7+6-3 40-30+10
55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64页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分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体会,主动学习的习惯。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图片、小棒等。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比一比,填一填。
2、口答下面各题。
8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6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9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口算下面各题。
5+3+40
2+6+70 60+20+5 20+40+9
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65
等于60加5)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我
看到了小林和小红在比赛写字,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
还要写2个字。小红才写了20
个字)
出示两个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老师提问: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仔细观察画面,要想
解决每一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要想求“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从画面上发现小
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把
已经写的25
个和还要写的2鹅合并起来,列式为25+2)
板书:25+2
(要
想求“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把小林已
经写的25个和小红已经写的20个合起来,列式是<
br>25+20)
板书:25+20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56
(2)研究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
①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小
结)
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5+20十四两位数加整十数。
②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怎样算?
小组交流,汇报谈论结果。
甲组同学通过摆小棒计算这两道题。
25+2=27
先算5加2等于7,把单根 和单根的合并;再算20加
7等于27.
25+20=45
先算20加20等于40,把整捆的和整捆的合并;再算
40加5等于45.
乙组同学用分解法计算这两道题。
25+2=27
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
5加2也就是再加上2个
一,把5个一和2个一合并是7个一,再用2个十加7
个一是27.
25+20=45
25里面2个十和5个一,25加20也就是再加上2个十,,
把
2个十和2个十合并是4个十,再用4个十加5个一
是45.
丙组同学通过讨论,发现:25
加2就是在25的个位上
加上2,25加20就是在25的十位上加上2.
③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讨
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两位数
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计算方法上不同,加一
位数是加几个一,在个位上加几;加整十数时加几个十,<
br>在十位上加几)
2、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进行计算,订正结果时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让学
生比较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2题。
2、计算下面各题。
43+5 24+60 23+70 32+20
77+2 35+50
91+8 80+9
四、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
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时,
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
和几
个十相加。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五第5、第6题。
5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等。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6+2 70+29 60+15 48+50 4+81
91+7
23+40 9+20 20+23 15+3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8+6 7+9 8+4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用课件演示联欢会场景。
老师描述:在联欢会上,同学们唱
歌跳舞表演节目,老
师给他们搬来了饮料。(出示桌上有一箱饮料24瓶,
零散是有9瓶,一名
女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
多少瓶?”
(2)求“一共有多少瓶?”
①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板书:24+9
②分小组套讨论怎样计算24+9.
③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甲组代表回答:24+
9可以这样算,先把24凑成30,从
9根里面取出6根,凑成30根后,再用30根加上剩下
的3根,是33根,所以24+9=33;也可以先把9分成6
和3,用24加6等于30,再用30加
3等于33,。因此
算出了有33瓶。
老师板书:24=6=30
30+3=33
乙组代表回答:24+9我们是这样算的,通过摆小棒,
把单根的合并,4加9是13根,满了
10根打一捆,
20+10=30.30+3=33.所以24+9=33;还可以先把24分成
20和4,4+9=13,再用20+13=33,通过摆小棒想到了24+9
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
的回答,
老师板书:4+9=13
20+13=33
丙组代表回答:24+9我
们是这样算的,因为9接近10,
把9看成10来算,先用24+10=34,因为多加了1,再
用34-1=33.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58
老师板书:24+10=34
34-1=33 24+9=33
同学们分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24+9=33.
2、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老师板书: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下面各题。
26+7 2+39
6+18 26+9 57+5
29+4 48+5 9+83 37+9 25+6
3、哪道题计算错了,把它改正过来。
55-2=53 64+7=61
4+2763 34+6=94
3+88=91 74+7=82 38-3=35
四、思维训练
46+8 46+7 8+53 7+53
29+5
29+4 5+37 4+37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在用个位上的数加一位数后,还要加
上整十数。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十五部分习题。
1、进行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和
算理。
2、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重难点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学具
题卡、课件、信箱。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26+3 57+5 29+4 26+7
48+5 9+83 49+7 6+18
说一说26+7和9+83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7题。
(1)出示课件,老师描述;
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鸭和小鹅,它们在池塘里快乐
地游玩着。
教 学
设 计
59
观察这个画面,你看到了什么?(25只鸭和8只鹅)
看到这些鸭和鹅,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一共有多少
只)
板书:鸭和鹅一共有多少只?
(2)用数学知识解决上面的问题。学生独立解答,解
答后交流方法。
(有25只鸭
、8只鹅,把鹅的只数和鸭的只数合起来,
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计算,列式是
25
+8=33,所以鸭和鹅一共有33只)
老师板书:25+8=33(只)
2、练习十五的第1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老师订正结果。再让学生观察体会,
左
边三个加数不相同,每个数都加上相同的数“6”,
得数相同吗?(得数也不相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一
个加数(6或34)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得数也随着
变化。
3、练习十五的第10题。
分给每个同学几张题卡,制作写有得数的信箱。要求学
生
投递时认真计算,投准信箱,不要把“信件”投错地
方。同时,可以选出检查员把关,及时查处投错的“
信
件”。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五第第1题。
2、练习十五第第2题。
3、练习十五第第9题。
四、思维训练
☆和△分别代表什么数?
☆+☆=40 ☆=()
△-☆=72
△=()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十五部分习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
确率。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数学卡片、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五第8题。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过
教 学 设 计
60
程
订正答案后,说一说下面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25+6=
(把25分成20和5,先用5+6=11,再用20+11=31)
(把6分成5和1,先用25+5=30,再用30+1=31)
2、“用数学”。(练习十五第4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回收箱中原有56节旧电池,小男孩又放进9节)
求现在有多少节旧电池?
(2
)小组讨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
件?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3)学生回答:根据画面,原来有56节旧电池,又放
进9节,求现在有多少节,就是用原来
的56节和又放
进去的9节合并,就可求出现在有多少节,即56+9=65
(节)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五的第12题。
2、练习十五的第13题。
3、练习十五的第15题。
四、思维训练
平平和芳芳都集邮。平平给了芳芳3枚后
,两人的邮票
同样多。原来平平的邮票比芳芳的多几枚?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第一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69页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重难点
2、渗透到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具学具
课件、挂图、小棒等。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73=()+3
94=()+90 54=50+()
68-8=() 49=()+()
82=()+()
2、任意说一个两位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有几个十
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演示。老师描述。
教 学 设 计
61
两位小朋友正在统计图书室的各种图书。
让学生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有35本
故事书,借出2本,有35本动漫书,借
出20本)
出示两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动漫
书?
(2)怎样解决这个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请同
学们思考这两个问题。
(要解
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就是用35
本减去借出的2本,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本。用减法计<
br>算,列式为35-2)
板书:35-2
(要解决第二个问题,还剩多少本动漫书,就
是用35
本减去借出的20本,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也用减法计算,列式为35-2
0)
板书35-20
(3)探究算法。
老师提问:同学们会计算上面的题吗?大家可以先用小
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通过摆小棒,计算上面两道题的。
(先摆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根小棒
,从35根小棒里
面去掉2根,也就是从5根里面去掉2根小棒,还剩3
根小棒,和3捆合起来
是3捆3根,是33根)
学生甲: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发现计算35-2,可以
把35分成
30和5,先用5-2=3,再用30+3=33。
老师板书:5-2=3
30+3=33
学生乙:我是这样摆小棒的,先摆上3捆和5根小棒表
示35根,从小棒里面
拿走2捆表示减20,3捆小棒拿
走2捆还剩1捆小棒,与5根合并是15根小棒。
根据摆小
棒的过程,我发现35-20,就是把35分成30
和5,先用30-20=10,再用10+5=15
.
老师板书:30-20=10
10+5=15
(4)比较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先比较35-2和35-20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35-2是两位数减一位数,35-2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从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35-2和35-20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35-2和3
5-20从计算方法上比较,都要把35分解成
30和5,35-2就用分解的5去减2,35-20就
用分解的30
去减20)
(5)再次体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解答,并说一说第1列第2道题的计算方法。
老师板书:6-4=2
20+2=22
62
3、判断对错,并说说错在哪儿。
①37+2=57(
×)(37+2应在7加上2,把7个一和2
个一合并)
②66-50=61(×)(66减
50,是减5个十。所以要用6
个十减5个十是1个十,66减50等于16)
③98-20
=96(×)(98减20,是减2个十。所以要用9
个十减2个十是7个十,98减20等于78)
④39-9=30(√) 39-30=9(√)66-5=61(√)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思维训练
从10颗棋子摆成一个三角形,你能移动其中的3颗,
使三角形颠倒过来吗?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数的个位上减几;两位数减
整十数,在两位数的十位上减几。
第二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70页内容及练习十六第4题。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
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小棒等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11-2 13-8
17-9 14-5
15-7 12-3 16-8 13-7
老师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两位数减一
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我们来做几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7-3 95-4 66-6
老师谈话:将上面的三道题改
为27-8、95-9和66-7,
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计算这三道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
什么
?(如果把两位数分解,分解出的一位数都比要减
的数小,不能直接进行计算)
同学们发现两
位数个位上的数都要比要减的数小,如果
直接减,够不够减?(不够减)这三道题该怎样进行计
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63
减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列出减法算式。
出示例2图。
让学生仔细看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看
到了共有36个
足球,其中一个男生借走8个)
问题:还剩多少个足球?
老师提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共有36个足球,借走8个,从36个里面减去8
个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个足球。列式是3
6-8)
板书: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动手摆小棒,分组讨论36-8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
(先摆
3捆6根表示有36根小棒,6根里面不够减8
根,不能用6减8,打开1捆和6根合并,是16根,<
br>从16跟里面去掉8根,再和另外2捆合并是28根)
还有没有其他摆小棒的方法?(从6根单
根的里面不够
拿8根,就打开1捆从里面拿8根,还剩2根,再和2
捆还有6根合并,是28根
小棒)
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36-8的计算方法。
说一说你的方法。
方法一:16-8=8
20+8=28
方法二;10-8=2
26+2=28
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计算出36-8=28.选择你喜欢的方
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订正。
3、练习十六第4题。
出示第4题图,理解图意,从图中找出解决问题所必需
的信息
。独立解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从图中看出要解决的问题是还缺多少把椅子。要解决
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是有48为家长来开会,已经搬
了30把椅子,就是从48里面去掉30,用减
法计算。
列式为48-30=18,还缺18把椅子)
板书:48-30=18(把)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1题。
四、思维训练
下
面每组三个数相加的和分别是12,15,18.只许移动
其中两个数,使每组的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你会吗?
(2、4、6) (3、5、7) (1、8、9)
五、板书设计
64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十几,用十几减一位数,再用几
十加上所得的差。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练习十六部分习题。
1、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数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数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2、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写有算式题的卡片等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7-3
54-4 74-7 37-8 54-6
74-3 69-0 58-40
37-20 78-9
2、说一说37-9、60-2的计算过程。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六第9题。
出示第9题图。用六边形外面的数作为被减数,分别减
去6和
8.六边形外面的被减数要遮挡住,每次只出示
一题。要求学生看题说得数,对于口算较困难的学生要<
br>求说算法。
2、练习十六第7题。
要求学生看书上彩图,弄清图意。两人一组说一说
,怎
样解决提出的问题。(从图中看到要解决问题所需要的
信息:湖边有22只船,划走7只。
求还剩多少只,就
是用总数减去划走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式为
22-7)
板书:22-7
22-7怎样算?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练习十六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观察70连续减7和90连续加9后,所得的差有什么特
点?
(90连续减9后,这
些数十位上的数是按照9、8、7、
6、5、4、3、2、1的顺序排列的,而个位上的数是按
照0、1、2、3、4、5、6、7、8的顺序排列的;十位上
的数依次减1,个位上的数依次加1)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因为减去9,可以看做先减
10,再在个位上加1.
引导学生继续往下算,有发现了什么?18-9=9 9-9=0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65
从90里面连续减几个9以后差是0?
(从90里面连续减10个9以后差是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下面各题。
74-5 67+2 45-6 79-40
48+50 96-6
98-5 83-30 80-4 30-9 30+9
78-20
2、练习十六第11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73页思考题。
第四课时 认识小括号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74页内容及练习十七部分习题。
1、掌握用连减法解决问题。
2、认识小括号。
3、感受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1、灵活运用小括号。
教学重难点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等。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口算。
10-5-2 3+6+8 12-5-3
老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20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
减混合运算,同学们知道怎样运算吗?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
算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图。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共有10个星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出现问题:还剩几个☆?
老师提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先剪掉2个,就从总数10个中减去2个,列式为10-2,再剪掉3个,就再减去3,列连减式为0-2-3
板书:10-2-3
怎样计算呢?
生1:10-2=8 8-3=5,所以10-2-3=5
学生说,老师板书。
生2:先算一算剪掉几个,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求共剪掉
几个,列式为2+3=5,再算还剩几个,从总数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66
10中减去共剪掉的5个,就是还剩下的,列式为10-5=5
学生说,老师板书。
老师:要想先算2+3,就要把2+3用小括号括起来,有
小括
号的,计算时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教材第74鹅“做一做”。
老师点名让学生口述每道题先算什么,然后由学生自己
完成算式得数,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七的第1题。
2、练习十七的第2题。
3、练习十七的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一群小猴去摘桃,一共摘了64个,他们吃了6个,路
上掉了5个,还剩多少个桃?
第五课时 运用连加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77页内容及练习十八部分习题。
1、掌握用连加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掌握用连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2、知道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星星图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口算。
8+6 12+4
3+3 4+8 10+6 12-7 13-8 5+5+5+5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
出示例4图。
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有个小朋友爱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出示问题: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老师提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知道了哪些条
件?
生1:我们知道有3人折小
星星,每人折了6个,解决
这个问题用连加法,把3人折的小星星合起来,就是他
们一共折的,
列式为6+6+6
板书:6+6+6=18(个)
生2:我知道每人折了6个小星星,有3人在折,所以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67
2人折的小星星为6+6=1
2(个),3人折的为12+6=18
(个),所以我们可以列表解答。
学生上台演示。
人数
星星数
1
6
2
12
3
18
老师给予鼓励。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的第1题。
四、思维训练
小明每天做5道奥数题,他3天一共做了多少道?
第六课时
运用连减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材第78页内容及练习十八部分习题。
1、掌握用连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掌握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掌握用连减法解决问题。
课件、小圆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
12-2-6
11-5 13-5-3 14-4-6 18-9 22-2-20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
出示例5图。
让同学们数一数共有多少个橘子。
生:共有28个橘子。
出示题共有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有28个橘子,每9个装一袋。
老师提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求可以装满几袋?、老师提问:怎么解答呢?
生1:可以9个9个地圈,圈了3个圈后,还剩1个,
1个小于9个,不能装满一袋,所以可以装满3
袋。
学生说,老师板书。
生2:可以用连减法解答,28-9=19,19-9=10,1
0-9=1,
所以只能装满3袋,还剩1个。
问:解答正确吗?
我们来用加法验证一下,3袋装27个,加上剩下的1
个,正好28个,所以解答正确。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68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78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的第3题。
四、思维训练
练习十八的第8题。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81页第1—第3题及练习十九第1—第3题。
1、引导学生归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形成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1、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重难点
2、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性和准确性。
教具学具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减法
1、整理100以内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图。
老师谈话: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减法计算?(整十数加
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又分成哪两种类型?(两位数加一位数
分不进位和进位两种类型)
本
单元学习了哪些减法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
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
法)
整十数也是两位数,我们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纳为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那
么本单元所学知识就形成了一
个知识结构图。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2、理清算理、弄清算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把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
得数表示几个十。
69
50+20=70 5个十加上2个十是7个十。
60-20=40
6个十减去2个十是4个十。
(2)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加一位数
在两位数
的个位上加几,加整十数在两位数的十位上加
几。
34+2=36
34+20=54
这样算:4+2=6 这样算:30+20=50
30+6=36 50+4=54
(3)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
十数。减一位数
在两位数的个位上减几,减整十数在两位数的十位上减
几。
57-3=54 57-30=27
这样算:7-3=4 这样算;50-30=20
50+4=54 20+7=27
(4)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加)。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
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一位数,用所得的和再加整十
数。
5+35=40 8+6=54
这样算:5+5=10
这样算:8+6=14
10+30=40
40+14=54
48+6=54 74+9=83
这样算:4+6=10 这样算:4+9=10
44+10=54 70+13=83
74+9=83
这样算:1+9=10
73+10=83
(5)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把两位数分成几十
和十几,用十几减一位数,再用几十加所得的差。
24-6=18 24-6=18
这样算:14-6=8
这样算:10-6=4
10+8=18
14+4=18
73-9=64 73-9=64
这样算:13-9=4 这样算:10-9=1
60+4=64 63+1=64
3、教材第81页第1题。
(1)在计算出得数以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算式中的
7和2可以直接相加。
(2)在计算出得数以后,让学生说一说57+9和75+9
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
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8 36+7 59+2
50+16 39+40 47+50
46-9 82-5 65-7 97-60
62-40 58-30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1页第2题。
2、教材第81页第3题。
3、练习十九的第1题。
70
三、思维训练
1、练习十九的第2题。
2、练习十九的第3题。
第二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81页第4题及练习十九部分习题。
1、进一步掌握利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
2、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提问题的学习习惯。
1、正确利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2、根据所给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8-5 36+40
46+4 62+7 64-8 20+50
35+9 80-30 70-9
53-6 38+7 95-30
2、30+24+5 60-(20-6)
44-20+7 62+8-40
二、复习“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1、教材第81页第4题。
(1)出示彩图,根据图意,说出获取的信息。(获取
的
信息是有4张乒乓球桌,每张桌子有4人在进行双打)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一共有多少人在打乒乓球)
老师提问:怎样解答呢?
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解决问题的方法。
4+4+4+4=16(人)
桌子数
人数
1
4
2
8
3
12
4
16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2、练习十九第8题。
出示彩图,根据图意,说出获取的信息。
(从图上知道了小清跳了50下,兰兰跳了56下)
怎样求兰兰比小清多跳了几下、
(兰兰和小清比,兰兰跳的多,小清跳的少,兰兰跳的
56下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清跳的下数同样
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清跳的下数多的部分
,从
56下里面去掉50下,就可以知道兰兰比小清多跳几下)
板书:56-50=6(下)
3、一年级两个班投沙包比赛。各班得分如下:
71
一班
40分
二班
45分
(1)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一班得了40分,二班得了45分)
(2)两人一组,一人提出问题,另一人解答。
①两个班一共多少分?
(把一班得的分数和二班得的分数加起来,就可以求出
两个班
一共得了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0+45=85
分)
板书:40+45=85(分)
②一班比二班少得多少分?45-40=5(分)
③二班比一把多得多少分?45-40=5(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九的第7题。
2、练习十九的第10题。
第七单元 找规律
新知识点:
1、 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
稍复杂的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要求:
1、
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字美的意识。
教学建议:
1、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宜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教学。
2、 宜采取小组
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的重点可以是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
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这部分内容除了适合用实物进行操作外,还比较适合用电脑进行教学。在电
脑上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
象,创造出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
感。
找规律
第一课时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85页内容及练习二十第1题。
1、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1、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72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课件出示:黑板上边挂着一串美丽的花环。
黑板上这串美丽的花环是怎样排列的?
老师还有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有一定规
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节
课就
让我们一起找规律吧。
板书: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同学们举行联欢会的情境图。
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都看到了什么。(画面上的
同学
们在开联欢会。会场十分漂亮,有漂亮的灯笼和彩花,
还有彩旗。同学们围成圈在跳舞,他
们十分开心)
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你发现了什么(第1、第3、第
5、第7面……旗子的颜
色一样,第2、第4、第6、第
8面……旗子的颜色一样)
再请学生说一说彩花是怎样排列的?
灯笼呢?
再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是怎样站的?(一个女孩,一个
男孩,又一个女孩,一个男孩……)
2、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看片,要求学生边摆边说。
3、教材第85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答案。涂上合适的颜色,说一说
你是怎样涂色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二十的第1题。
2、画一画。
第二课时 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86页内容。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
学
过
程
1、通过观察、拼摆,由图形的变化规律探讨出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1、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数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2、掌握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
教
学
过
一、学前准备
小棒、学具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 学 设 计
73
程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规律,发现规律。
(从图形中去看形状的变化、数量的变化,发现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2,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从什么变化形成规律的。(从数
量的变化形成规律)
(1)第一组:用碗摆的。
碗的个数是怎样变化的?(碗的个数是2、3、2、3……
这样变化的)
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
观察图下面的数字,发现是按2、3、2、3……这样的
规律变化的。
(2)第二组:母鸡和小鸡图。
(这一组是按1只母鸡、3只小鸡的顺序排列的。从数
量上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是按1、3、1、3……
的规律变化的)
老师板书。
2、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
观察这些图形,你也用学具卡片来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图形的变化规律。
用小棒摆图形
图形是从什么变化形成规律的?(从形状的变化形成规
律的)
观察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
小棒的根数是怎样变化的?(4、3、4、3……这样变化
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2题。
2、练习二十第3题。
第三课时 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87页内容及练习二十部分习题。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出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理解找数字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计算找数字排列的规律。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教 学 设 计
74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填一填。
2、观察1题中每组图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有什么共
同点?
(每列的图形和数字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在重复出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
(1)出示例3(1)第一组图。
让学生观察第一组图形的变
化,并与两习题相比,有什
么新的发现?也可以先让学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要求
学生一边说一
边摆。
(摆3个正方形,摆6个正方形,摆9个正方形,摆
12个正方形……)
这行图形的爱恋还是在重复出现吗?与前面图形的排
列相同吗?
再来看这些图形下面所对应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
是什么?从这列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图形下面对应的数字,表示的是拼这个图形所需
要的正方形的个数。这行数字是按3、6
、9、12……的
顺序排列的)
这行数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几?算一算。
6-3=3 9-6=3 12-9=3
(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3,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
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
老师板书。
相邻的两数相差3,就是这行数的规律。
试着往下填一填,后面的数应怎样排列。
3、6、9、12、()、()、()、()
(2)出示例3第二组图
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看一看图中对应的数字,找一
找这行数的规律。
(相邻的两个数相差2)
这行数每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2.
填完整。
(3)这两行数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这两行数,每
行数相邻两数的差都相等)
2、教学例3(2)。
观察这两行数,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第一行数,每相邻两个数相差5,第二行数,每相邻
两个数相差4)
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例3(2),并在书上填空。集体
订正答案,老师板书。
3、教学例4.
观察这幅图,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第1朵花中:40+50=90
第2朵花中:30+40=70
75
第3朵花中:20+40=60
所以这组图中每朵花中3个数是按下面花瓣上
的数与
右上方花瓣上的数的和等于左上方花瓣上的数的规律
排列的。根据这个规律克得出后面两
个花瓣上所缺的
数。
板书;40+40=80 50-40=10
4、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下一个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2题。
2、练习二十的第5题。
四、思维训练
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第四课时 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材第88页内容及练习二十部分习题。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小圆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思
一、学前准备
出示一串美丽的珠子。
有一串珠子,不小心被弄断了,丢失了一颗珠子,你知
道丢失的是哪一个珠子吗?请你猜猜看。
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要给予表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出示例5.
这串美丽的手链掉了2颗珠子,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
这串手链是按怎样的规律穿的。
(这串手链是按2颗○、1颗●、2颗○、1颗●……
穿起来的)
老师提问:掉的是哪两颗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代替掉了的珠子,把手链连起来。
教师板书。
生:因为手链是按2颗○、
1颗●、2颗○、1颗●……
穿起来的,所以上面□代替1颗●,下面□2颗○。
2、教材第88页“做一做”。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76
小组讨论,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二十的第4题。
2、练习二十的第9题。
第八单元 总复习
一、100以内的数
着重复习100
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
的100以内数的相关
内容。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以
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计算包括:20以内退
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
数。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应熟练掌握;
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不作
计算速度要求,只要正确就可以;对于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
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
再说一说解题的思
路。
三、元、角、分
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四、图形
复
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平面图形说出每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结合生
活实践认识
平面图形。
五、分类整理
根据不同事物间的特征分类统计。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