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余年寄山水
687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7: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拇哥-教师节笑话



1 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
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 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积
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 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
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 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
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 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
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的一 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 感受图形的美。通过
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
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 的
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
三 角形、圆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重点难点: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
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行四边形: 4条边都是直直的,其中一组对边是倾斜的
三角形: 有3条直直的边 3个角
圆 : 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圆圆的
三、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
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 ,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完成练习一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四、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
观察结果。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 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
什么想问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3、5、6、7题。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行四边形: 4条边都是直直的,其中一组对边是倾斜的
三角形: 有3条直直的边 3个角
圆 : 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圆圆的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摸
一摸”“搭一搭”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 一个真切的体验,也学得生动、有趣。


第2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 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
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
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
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w W w .x K b 1 .c o M
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
第二个图形( 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
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 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
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学生回答。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 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
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 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
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
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 ,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X k B 1 . c o m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 新朋友——
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 ,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
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 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
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 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
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 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
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 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完成P3“做一做”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4、7、8及思考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想一想”“猜一猜”“拼一拼”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手、
眼、口、脑等 多种感官的合力作用,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拼图能力,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3课时:七巧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 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
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通过摆给出的图 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
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最大?
②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 (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 (课件闪动平行
四边形,让学生观 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四边形”)
(3)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
三、拼一拼,练一练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
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5 +1 + 1=7(块)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①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②集体展示。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布置作业
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

板书设计:
七巧板



5 + 1 + 1 =7(块)
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组织学生进 行拼图比赛,学生参与积
极性空前高涨,学生“玩”得很开心,拼组出来的图形也五彩缤纷。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 20 以内的退位
减法”;二是用“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
数学”。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 20 以内的进
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 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 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
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 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 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口算题。


单元课时安排:
13 课时。


第1课时 十几减9(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 法”和“想加算减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
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 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
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 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
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 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
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1~5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点数法
方法二:破十法
方法三:平十法
方法四:想加算减法
教学反思:
教学中十分注重学法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 化的过程中,体会“破十法”
和“想加算减法”的优越性和简便性。


第2课时 十几减9(二)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
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 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
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6、7、8、9及思考题。

教学反思:
这节练习课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练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
把学生的各种算 法综合比较,找到适合自己的最方便、快捷、容易理解的计算方法。


第3课时 十几减8、7、6(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 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
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
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英文请假条-树立志向的名言


村官报名入口-寒假生活小结


什么是离岸公司-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师德师风学习总结-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河南警察学院地址-重庆大学招生网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北京心理咨询师考试


升职演讲稿-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我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竞选部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