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
英语病假条-业务员简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
1.知识目标:初
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
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
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联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
学有好奇心
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
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第19~20页
教学、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朋友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
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
、合作星。)
学具:每组1块小黑板,1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
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学习新知
1.教师:
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
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
1 10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
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
迷藏的游戏。
3.教师: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
br>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会自信地说: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
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活动中已告诉的
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
4.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
题,又
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
拉近画面并
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生1:丢手绢的活动中,
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
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
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
?
2 10
生3:我们来看捉
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
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
6.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
识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会很自信地说:能。)
教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
组合作得最愉
快、最成功。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
(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教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
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
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
<
br>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捉迷藏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3-6=
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必须从参
加捉迷藏的13人中
去掉找人的6个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别代表什么?
3 10
学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总人数,6代表找人的6个人,7代表
藏起来的人数。
b.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踢足球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6-9=
7。
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
,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
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学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4:
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
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c.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丢手绢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8+6=
14
学生1:你为什么用加法?
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玩丢手绢的一共有多少
个人,必须把8个
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就是总人数,所以用加法。
学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别代表什么?
4 10
学生4:8代表要女同学的人数,6代表男同学的人数,14代表
参
加丢手绢游戏的总人数。
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小组进行
评价,能够说明白
的小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
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
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学习新知
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
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
、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
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并解决数学
问
题。]
巩固反馈 深化新知
1.看到同
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来咱们班作客,都等急
了,让我们再把小动物请出来,好吗?(课件出示:
第20页的小动物
图)
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5 1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
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可以把学生
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
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还有几条小鱼?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
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知识应用 体验成功
6 10
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
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
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吗?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
1.观察小旗。
2.观察其中两个组的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
分)
小结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
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
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
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
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
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
它。
7 10
[评析:通过观
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用
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进一步让学生感知
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提出课后建议 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教师:留一个课下作业,请同学
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
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
19页第二单元的用数学。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20以内的加减法和上学
期所学的用数学知
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用数学内容,教科
书上呈现的足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图中提供了许多资
源信息,其
中,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小朋友是我人,求藏起来几人?还有
8个女同学和
6个男同学玩丢手绢的游戏和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
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再计
算。我认为这幅主题
图设计得非常好,它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场面,画面生动
形象,
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1.学习新知阶段:由于学生在上学期已
经多次学习过有关用数学
的知识,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
息,
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把主题图中藏起来几人?这个问
题去掉了。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主题图制作成课件,采
8 10
用邀请小客人的
形式引出活动情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
搜集信息,试着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再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任选
一个问题来解答,并列出算式。最后通过小组汇报、交流、提问等形
式讲明:解
答问题时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巩固练习阶段:这一阶段分三个
层次:首先,完成做一做中的
习题。教科书上做一做中提供的是一幅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情境图
(快乐的小河边)。其中包括15只小鹿,15只小鸟,13条小鱼等信
息,而且小鹿有站着不动的,
有飞快奔跑的;小鸟有落在树上休息
的,有在天空飞翔的;小鱼有集中在一起觅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
这一些素材都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
了背景和空间。但是我认为
这幅情境图中,有的信息处理得不是太
好。例如:小鸟中飞走了8只这个信息,出现得太生硬,制约了学
生
的思维。我认为这个信息不如不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通过观察图意
自己搜集信息得出,因为
学生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所以我在处理这
幅主题图时,就把飞走了8只这个信息去掉了。只给学生两个
信息:
有15只小鹿和15只小鸟。这样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就更大了。教师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
值的问题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进
行同学互评、订正。其次,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
现实生活中,
都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室内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可以观察小旗
(按颜色来分
),观察其中两个组的学生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
以按男女来分),也可以观察听课老师的人数这时
才真正达到了在现
实生活中用数学的目的。最后再通过课下作业:观察家里的物品,给
爸爸妈妈
提个数学问题,来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9 10
3.课堂总结阶段: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
情况进行总结,教师随机引出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
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专家评析
《标准》中指出: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
学的发展来看,数
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
来,才能
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
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
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
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教师灵活地运用了教科书上所
创设
的情境图,图上的资源信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富有童趣,给
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教师放手让学
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学
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
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学会利用
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
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练习
时,充分利用书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解决问题,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评价能力。整堂课,学生都在积
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
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