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特色介绍教案
中国工商银行招聘-汶川大地震资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特色介绍教案
一、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
领域,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保留了10
0以
内数的认识,精选了100以内的加、减计算,提前安排了乘
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
口诀。各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
也作了调整,使教学内容更易为儿童所接受。
100以内数的认
识不再按照数数、读写、比大小的顺序安排,
而重新分成三段。第一段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结合教学整十
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段认识几十几,结合教学几十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第三段教
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
大小比较。这样安排,学生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先认识
整十数,再
认识介于整十数之间的几十几,可以加深对数的
大小关系的认识;把口算和认数相结合,可以用数的组成
作
为口算的基础,使口算可以进行,通过口算又可以加深对数
的组成的认识。在这里安排的口算
内容又成为两位数加、减
口算和笔算的基础。
本册中安排的加、减计算只有两位数加、减整十
数和两位数
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没有安排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和口算。这是因为考虑到
一年级学生对于动笔列竖式计算困
难较大,也不乐意,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思考过程
比
较复杂,宜于安排在笔算之后。本册中的加减口算内容又
第 1 页
分为两个
单元安排,分别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
(不进位、不退位)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
退位)。
这样分散安排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突出了学生探索的
不同重点,前者重点是感悟
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这
一条重要的算理,后者重点解决加、减计算的进位、退位问
题。
由于一年级下册不教学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就腾出了时间
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部分乘法口诀
。由于用小九九表教学
乘法口诀,2~6的乘法口诀句数不多,容易记忆,用口诀计
算表内乘法
也比较容易,所以安排在一年级学习是可行的。
这样安排还可以使学生在同一学期学习不同的运算,增加
对
所学知识的新鲜感。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材安排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
三
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在学生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符合儿童感
知事物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发展规律。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材安排的
统计内容是让学生探索收
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继续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认识简单
的统计表,
培养统计观念。
教材还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培养学生的
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
极情感。
第 2 页
二、
精心选取教学素材
供数学教学用的素材应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应该符合学生
的年龄特征和生
活经验,应该蕴含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基
于这种认识,本册教材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
br>趣、有数学内涵的素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
理特点,教材主要从学生的学校生活、
家庭生活和童话世界
中选取学习素材,例如,数全班学生人数,计算生物组养金
鱼的数量,认识
黑板、课桌、卫生红旗等物体面的形状,统
计本小组同学几种文具的个数和家中电器的件数,计算爸爸<
br>比自己大几岁,动物运动会,小猫钓鱼等。此外,教材还开
始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实际中
选取素材,如在商店
里买东西、计算饲养场里的家禽只数、统计一个月里各种天
气的天数等。这
样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
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br>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使他们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加对数学的亲近
感。
教材还注意同一单元采用的素材相对集中。如加和减(一)的
主要素材是有关汽车的座位数问题,加和减(二)的主要素材
是三个学生的画片张数,乘法口诀的主要素
材是儿童乐园里
各项活动的人数。素材相对集中,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
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
第 3 页
教材还注意素材的思想性,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
br>渗透。如让学生说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为妈妈折生日纸鹤
等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关心家人
、尊敬长辈的传统道
德教育。又如计算成人牙齿比乳牙多多少颗,结合场景图比
较三个地方的温
度,把写在毛毛虫身上的数学问题变成写在
蝴蝶身上的算式等都承载了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 注意改变呈现方式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
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
学习活动的线索,教
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
方式的改善。
本册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体现创设问题情
境学生主动探索
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
活动等多种形式,
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
开数学学习。教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
生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 <
br>例如,在教学数的计算时,一般是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
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再主动探索
计算方法,经历在问
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欲望运用自己的学习策略设法计算在相
第 4 页
p>
互交流中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
练习过程中反思、校正、提
高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
思想方法不同而可能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材积极提倡算
法
的多样化。有的计算内容用列举卡通人物的不同想法和算
法的形式,反映教材编者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计算
方法的预
测,启示教师这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的计算内容
不出现计算方法,只提出在
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算的要
求,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有的教学内容先扶后放,例如
教学乘
法口诀时,对2、 3的乘法口诀,在学生自己图列式
计算的基础上示范性地出示全部口诀,而4、
5的乘法口诀
则留一部分让学生自己填写,6的乘法口诀就全部由学生自
己独立填写出来。 <
br>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用
不同的方式呈现认识图形的过程。长方
形、正方形和圆是通
过观察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个面抽象出来
的,引导学生经
历对积木分类分化出要研究的物体观察物体
的一个面抽象出图形给予图形名称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此类图形的实例的过程,由直观到抽象,初步认识这三种平面图
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则让学生自己动
手制造出来把一张
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把两个完全一
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经历折、拼
图形得到一个新图形给予图形名称出示含有此类图形的一
第 5 页
些实物全面认识此类图形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初步认识
这两种平面图形。
再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材用一系列的统计活动呈现教
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统计活
动中学习统计知识,感
受统计思想。本册教材中统计的教学重点是收集和整理数
据,让学生在自
主探索、比较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方法。例题是统计散乱放置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
br>三种学具的个数,以一人报名称三人作记录的方法随机统
计,教材呈现了三个学生的不同记录方法
,并要求讨论谁记
得既清楚又方便。这样安排,在于启示教师在教学数据收集
的过程中也要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 关注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核心概
念所涉及的数学意识,
是学习者对数学研究对象带有感性色彩的感受、体验和理
解,这些感受、
体验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选择有用的策略。这些数学意识从属于学习者个体,不像前<
br>人总结出来的、普遍认同的数学基础知识那么明显,但却是
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重要
学习内容,是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
本册教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
认数单元的教学中,
让学生利用对铅笔、木块、小棒等实物的观察并借助计数器
理解100以内
数的意义,安排一些用100以内的数表达交流
第 6 页
信息的活动,结合
现实情境学习数的大小比较,用多些、少
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表示数量的悬殊情况,组织猜数游戏加深对数序和数的大小的理解。在认数和计算
教学中加强了估计和估算。例如,让学生
在数轴上填写整十
数后看一看80接近100还是接近30?想想六十几比六十大还
是小?比七
十呢?在学生初步理解多些、少些等词语的含义后
按要求做一些选择数值的练习,这些都是以后进行估算
的基
础。教学加、减计算结果的估算时,先示范65+30得九十几,
然后让学生由模仿估算发
展到说出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
十多,再发展到你能说出哪几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
得数
比50大吗?本册教材中的估算不但有序,而且量多。认
数中安排了15道估算题,加、减口算中安排了
7大题50小
题,这些估算练习除了有助于形成估算意识、发展数感外,
还有利于学生对是否需
要进位、退位的把握,起到了对计算
结果的预测、监控和检验作用。
本册教材十分注意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在认识
每种图形时,教材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使学生在头脑
中
形成实物的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互相转换;还让学
生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活动进行图形的
变换,形成
和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经
历统计过程,在填写完统
计表后,提出你从表里知道了什么
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
第
7 页
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从统计的结果
可以了解情
况,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初步培养统计观念。
五、 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十
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
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为此本册教材作了如下安排:
1. 改造应用题。
传统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主要弊
端是不给学生提供从
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把
整理好的已知条
件和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是在
做作业,而不是在解决问题;另外,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儿童<
br>的思考,让学生沿袭固定的解题思路反复模仿训练,降低了
开启智力的功能。本册教材对应用题作
了改造,使其成为解
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部分。首先,不单独安排应用题单元,能
直接根据四则运
算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的,安排在引入计算
内容的起始位置,既是解决问题,又使计算源于生活实际。<
br>而对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例题。其次,不教学
成人思考出来的解题
思路,在给学生充分提供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让他们凭自己
的经验,用自己
的策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
多少的实际问题前,教材在练习中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把公鸡<
br>与母鸡、苹果与梨排列好,让学生凭对图形的观察,填写母
第 8 页
鸡比公鸡多几只,公鸡比母鸡少几只,苹果比梨多几个,梨
比苹果少几个。到教学例题红花片比蓝花片多
几个时,学生
就会想到把两种花片排一排的办法,进而发现在排好的花片
中,一个蓝花片对着一
个红花片,最后剩下5个红花片,于
是建立数学模型13-8,把现实问题抽象成了数学计算题。最后,在想想做做和练习中,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安排
了一定数量的题目,而其中许多题目需要
学生从反映生活实
际的画面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
学生感到这就是在
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做作业。
2. 安排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中安排的实践
活动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例如在我们认识的数中安排学生到校园里看一看、走一走、
数一数,用数来描述景物的数量,描述一段距离的长度。认
识人民币的教材是以购物活动为主线编写的,
在小小商店的
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参与购物活动,经历付钱、找钱等购物过
程,产生对购物的体验
。假日小队和快乐的队日活动都用情
境图展现内容丰富的小队活动场面,前者在教材中用文字表
达了9条信息,提出了5个具体问题,后者只用文字表述3
条信息,提出1个具体问题。教材如此安排,
很显然不是把
这两次活动设计成综合练习,而是启示教师引导学生身临其
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
第 9 页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此外,本册教材还十分关注学生情感
、态度方面的发展和对
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从更高的层次上
为学生的终身
发展奠定基础。
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