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下册

萌到你眼炸
512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19: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选调生-幼儿园夏季育儿知识






2013--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年级:初一级部
备课人:佘玉星
时间:2014. 02
使用人:


2013--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初一 (3)班有学生48人,初一 (4)班有学生4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
学生未能发挥出真实水平。优秀 临界生以及及格临界生的提升潜力较大。全班优
秀学生不多不够拔尖,成绩中层的学生占据大部分。学生 好动,对数学学习的积
极性普遍不够高,学生好动,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提升空间< br>较大。两班的整体成绩均不够理想。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切合《标准》的课程目标,有以下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提供大量 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
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 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
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 学习主题,并展开
数学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立了“做一做”、 “想一想”、“议
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
学”的过程。
5.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第五章: 基本平面图形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活动,
理解两点确定一条 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2.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 表示,因
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
系有一 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
法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及画法
3.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学会线段中点的简
单应用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过 程,
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符号感,会根据指数运算的性质进行相应的运算。
2.经历探索单 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则(其
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的过程, 理解整式乘法的算理,会进行简单的整
式的乘法的运算。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的能力,发 展有条理的思
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零指数幂及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体验指数概念的扩充方式,发展合
情推理的能力。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让学生学会如何说理。
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 知识解释生
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
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
学习 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频数与频率,数据的波
动等。
2. 在具体教学素材的选取上,本章进一步体现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保证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多样化,因次教材有意识
的安排了一些立体 和习题,以条形统计图,折线图,扇形统计图等多种方式呈现
数据。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
象思维。
2、能发现实际情境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
3、能从表格、图象中分 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
达,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
合对变量之间关 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5、体验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发展对数学的认识。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充分体现培优扶困的实施,提高优秀人数和及格人数,减少低分人数,切实
做到:
1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
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 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尽量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2、精心设计练习,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对 作业严格要求,及时检
查,认真批改,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找出原因,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培养学生独< br>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坚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 习有
积极性,了解学生装学习数学的特点,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坚持学习 ,多听课,多模仿,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教育教学方法。
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5、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多开展数学
活动课,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 识面,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才能,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6、开展 “一帮一”活动,实行以优带差点的帮助方法,多利用课余时间加
强辅导,从基础知识补起,力求使学生 一课一得,力求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7. 课前充分备好课,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体现出培扶,分层次教育。
8.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9.大胆地深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0.重视基础知识过关和单元 测试过关工作,及时进行单元总结,做好平时
的查漏补缺工作,不遗漏知识盲点。
重点知识的 培训,尤其要在选择题、填空题多下功夫。在课堂上、课后对他
们多加注意,及时纠正错误。抓好每次单 元过关测试工作,抓好时机,多表扬,
树立信心。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单元课题 周次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乘法公式









1-3




4-10
1.线段、射线、直线
2.比较线段的长短
3.角 4.角的比较
5.多边形和圆的
初步认识 回顾与思考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同底数幂的除法
4.零指数幂与负正数指数
5.整式的乘法
6.平方差公式
7.完全平方公式
8.整式的除法
回顾与思考
期中考试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性质
4、用尺规作图
回顾与思考

复习考试








整式的乘法和除
法;公式的应用



平方差公式
和完全平方
差公式



线



线




11—12
平行线的判定与
特征

灵活运
用其判定与
特征进行推
理和计算












13-14
1、数据的收集
2、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表示
4、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调查方式和统统计图的绘
计图 制





15-17
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
的关系 变量的理解和变量的
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三种表示方法 三种表示方
间的关系 法
3、用图象式表示变量之
间的关系
回顾与思考
做综合试卷和单元
复习试卷










18-19




第五章 基本平面图形单元备课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
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2.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

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
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 数形结合的思想.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会用直尺

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及画法

3.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学会线段中点的简单应用

4.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

互相垂直。会画垂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掌握垂线的性质。

5.从生活实际中感知“垂线段最短”,并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垂直、平行、角等有关内容,做到
学以致用。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锐角、钝角、直角及大小

的认识;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认识度、分、秒,
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

表示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3.会用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画图的基本技能.积累

操作活动的经验。
4.发展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 生自主学
习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
4. 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感受图形 世界的丰富多彩,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能通过角的测量、
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 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体会
角的大小,发展几何直觉。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 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线段、射线、直线 1课时
2.比较线段的长短 1课时
3.角 1课时
4.角的比较 1课时
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1课时
回顾与思考 1课时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课时内
容计划



§5.1线段、射线、直线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
们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
力,用运动的观点看 待几何图形.
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是重点.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可请5~6位学生发言).
2.教师总结: 铅笔、尺子、桌子边沿等都有长度,是可以度量的,它们都
是直线的一部分,此时给出直线的概念“直线 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着的.”继
而提问“无限延伸”怎样解释,教师可形象的归纳出“直线是无头无尾 、要多长
有多长.”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一下.
再提问: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数轴)
3.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给出线段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
部分叫做线段.”
4.教师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一条线段,然后擦掉一部分,只剩
下一条射线,先看它 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后给出射线的定义:“直线上的一点
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二)、正确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
1.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 但前面必须加“直
线”两字,如:直线l;直线m,直线AB;直线CD.(板书表示出来)
2.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用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
必须加“线段”两字.如:线 段a;线段AB.(板书表示出来)
3.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 线上的一
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射线OA.(板书表示出来)
(三)、运动变化,找出联系
1.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端点的个数,0个,1个,2个.
2.教师通过图示将线段 变化为射线、直线.指出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的,
静止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变化的.
(1) 先画出线段AB,然后向一方延长,成为一条射线,再向相反的方向延长,
成为一条直线.告诉学生:线 段向一方延长就会成为射线,向两方延长就会成为
直线.因此,直线、射线都可以看作是由线段运动而成 的.
(2)再画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找一点,擦掉一点一旁的部分,就成为一
条射线,在 射线上再找一点,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成为一条线段.



(四)、回到实际,巩固概念
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的事例.如:手电筒的光线,灯
泡发出的光线等.
2.练习:
(1)如图1-1,A,B,C,D为直线l上的四个点.

问:图中共有几条线段?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
(2)如图1-2,A,B,C为平面 上的三个点,分别画出过点A,B;点A,C;
点B,C的三条直线.
(3)如图1-3,P 是直线l外一点,A是直线L上一点.过P,A作一条直线;
过A作一条射线.
(4)如图1-4,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五)、小结
1.教师提问:(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
(2)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本节课应该理解哪几个关键词?
(4)在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完善和补充,并 进一步强调三者之间的关
系.同时指出这三个概念是平面几何的基础.
2.再设问:直线还有什么性质呢?为下节课讲直线的性质埋下伏笔.
(六)、练习设计
课本第4页 第2,3题。
(七)、板书设计
§4.1线段、射线、直线
(一)知识回顾 (二)观察发现
(三)例题解析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练习设计

(八)、教学后记















一、课题 §5.2比较线段的长短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 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
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 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
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
也是难点.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 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
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
表示.这就是数 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 br>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
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 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
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1-6. < br>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
观和形象.也可以用 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 比
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 量得AB=××cm,CD=××cm,
所以 AB=CD(或AB<CD或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 br>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
小与比较数的大 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1.如图1-7,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 小.并比较
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
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 ______.
3.如图1-9,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
等分点. 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
(1)AB=______+______+______.( 2)AB-a=______+______.
(四)、小结
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 的长度?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
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
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
两种方法.
七、练习设计
p.18,1.2题.p21,2.3.4题.
八、板书设计
§5.2比较线段的长短
(一)知识回顾 (二)观察发现
(三)例题解析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课题 5.3 角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角的相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画角、量角等实践活动,体验角的特征和角
的大小的意义。
2.联系生活实践,感受时钟中的数学。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表示、度量,会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引导、归纳、探索。
四、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白板课件),三角板,圆规,卡片等。
学生:和角有关的实物,量角器。
五、教学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课的引入联
问题:你能在下列生活中的图片中找到音乐中演示课件。 系学生的生
角吗? 学生观察,回答思活现实与数
考。 学现实(小学
教师总结: 在我们的生已学过角)。
活中处处存在着角,这因为在学生
节课我们在小学的基原有的认知
础上更深入地学习角。 结构中对角
已有所认识,
所以这个活
动是建立在
学生已有的

经验基础之
上。 通过观察
图片,激起学
生主动回忆、
联想,激发学
生的学习愿
望。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探索角的第一种
定义
问题:
(1)你会画出角的图形
吗?与同伴交流,所画的
角有什么共同特征?
(2)你能给角下个定义
吗?
(3)举出生活中角的例
子。

活动二:探索角的另一种
定义(旋转角
度)
问题:
(1)你能在下列图片中找
到角的形象吗?



(2)举出生活中动角的例
子。


(3)从旋转的角度理解
平角、周角的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动手画角,小组交
流,找出角的共同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2)
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
善,归纳出角的第一个定
义。
教师指出两条射线的
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
点,这两条射线是这个角
的边。
教师提出问题(3)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
流,解答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观察图片,感受动
角。
教师归纳出角的另一
个定义。
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
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
而形成的。
教师提出问题(2)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
言。
教师用课件动画提出问
题(3),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动手画角、小组
合作等实践活动,亲身体
验角的特征。









将 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
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
中,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
理解,记忆。让学 生体验
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
界的有效手段,从而使学
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
的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
题,并能在数学活动中发
挥积极作用。


活动三:角的表示 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师联系实际,既
提出问题:你能用适当 的方式表示前面生共同归纳出四种表培养了学生
所画的角吗? 示方法。 动手操作的
实践能力,又
1、用三个字母表示时,培养了学生
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的学习兴趣。
写在另两个字母的中突破本节课
例: 将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间.∠AOB 的难点。课堂
出来: 2、角还可以用它的顶气氛活跃,师
点字母来表示.如∠o生共同归纳
A
C
A
(顶点处只有一个角) 出角的四种
α 3、角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法,并通
来表示,一个数字表示过适当的练
需在角内靠近顶点处习,巩固了新
o

o
B
B
画上弧线.如∠1 知.
(1) (2) 4、角可以用希腊字母
问:图中的角能用∠O表示吗? α来表示.如∠α

练一练:将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
示出来: 生: 图(1)就可以
表示为∠O
B
图(2)就不行,
因为以O为顶点的角不
止一个.

B
1
α

2

D A C E



∠1 ∠B

∠ACB ∠BAC

∠ABC


练一练学生口答完成

活动四

做一做:请用量角器测量出前面所画角
的度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量法和读
法。


学生动手做,然后互相
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1)请一位同 学上台
介绍量角器用法。“一
对中,二合线,三读数”
的操作要领。对学生的
既培养了学
生动手操作
的实践能力,
又培养了学
生与他人交
流的能力 。激





回答给予掌声鼓励。
(2)请一名学生上台
用白板中的量角器功
能展示他的结果。

活动五 生:(1)把一个周角360
阅读P9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
(1) “度”是怎么规定的? “分”是怎的角,一度记作1° ;
么规定的? “秒”是怎么规定的? 把1°的角60等分,每
(2)1°=__,1′=__ 一份的角叫做一分的
(3)角的度量单位是____进制. 角,一分记作1′;把
练一练(1)把18º15 ′化为用度表示1′ 的角60等分,每一
的角。 份的角叫做一秒的角,
(2)93.2º 化成用度、分、秒一秒计作1″
表示的角。 (2)60′,60″.
学生操练课本P111,2 (3)60;

练一练由学生独立完
成, 两位同学到黑板上
计算,并作讲解,巩固
度、分、秒之间的换算
关系。

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

活动六:
生活中的数学
分别确定四个城市相应钟表上时
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同学们大组讨论,非常
激烈,又一次把课堂气
氛推向高潮。
设:经过x分钟时针与
分针重合,
6x-0.5x=210

5.5x=210
归纳: x≈38
(1)、时钟的钟面被分成____大每晚7:38分 焦点
格, 访谈
每大格占____度.
(2)、时钟的钟面被分成____小
格,每小格占____度.
(3)、分针每小时转_____度,每分

阅读也是要
培养学生的
一种能力
(小学已学
过有关时间
的 时、分、秒
及其换算,角
也是六十进
制,与时间相
似,所以设计
为阅 读内容)

注意作业的
书写格式,其
他同学做在
作业本上,教师行间巡视
并作评价,对
两位同学的
讲解表示肯
定,掌声鼓
励,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抓住本节课
的重点
从日常生
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
以本节课的
知识为载体,
建立数学模
型,再利用数
学模型去解
决实际问题,
体现了数学
来源于实践,
反过来又应
用于实 践的
辨证唯物主


钟转____度
(4)、时针每小时转____度,每分
钟转____度

问题: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中央
电视台一套的“焦点访谈”的播出时间
是在每天晚的7点3 8分!
那为什么选在7:38开始播出
呢?这时间能突出“焦点”的含义吗?


活动六:
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
教师课前准备好三类卡 片,每
类卡片上分别写者角的相关概念内
容、角的表示方法有关内容、度、
分、秒有关 内容。
义观点。
上一章一
元一次方程
应用已提及
时钟上的追及问题,这儿
的设计体现
了知识的延
续性。

由一名学生抽出 一张
卡片,表述卡片内容并
回答,其他同学来评判
是否正确。说对了的同
学所 在小组的同伴就
可以再补充它还有哪
些特征、性质、应用等
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K,看看哪组答得
最多说的最准)
这种形式的
小结,激发了
学生 的主动
参与意识,调
动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从
而使小结活
动不流于形
式而具有实
效性,为学生
提供更好的
空间以梳理
自己在本节
课中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P11 第2,3题
教学反思
















一、课题 §5.4角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和、差、倍、分的作法,掌握角的和、差、倍、分的作
法和计算.
3.使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以及数学表达式.
4.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角的两种比较方法、角的和、差、倍、分的作法和计算、角的平分线
定义.
难点是角平分线定义的各种数学表达式.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类比联想,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前面 学习了线段的概念之后,紧接着就学习了比较线段的大小以及线段的
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类似的,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比较角的
大小,以及角的和、差、 倍、分的画法问题.(板书课题)
2.类比联想,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生共同回忆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和、差、倍、分的画法.
(2)分组讨论,发现方法.
提出问题:如图1-26(a),试比较∠AOB和∠COD的大小并画出∠AOB+∠COD.
教师让学生讨论,动手画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
(a)角大小比较的方法:重叠法和度量法.
(b)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
3.角的大小可以有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和度量法.
(1)重叠比较法:由线段的重叠 比较法知,将要比较的两条线段一端重合,
再看另一端的位置.
角的比较也类似,提问谁能用 两个三角板演示一下,然后总结,在比较角的
大小的过程中,要让角的顶点和角的一条边都重合,看另一 条边落在角内还是
角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如图
1-26(b.)
记作:∠AOB=∠COD
记作:∠AOB>∠COD
记作:∠AOB<∠COD
(2)度量法:因为角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度数,度数大的角大于 度数小的角,
通过角的度数来比较角的大小.(注意写法)
例1 如图1-27,比较∠AOB与∠CDE的大小.
因为 量得∠AOB=35°,∠CDE=65°.
所以 ∠CDE>∠AOB.


4.角的和、差、倍、分也可以有两种方法:作图法和度量计算法.
(1)作图法:在图中作出两个角的和、差、倍、分.
例2 已知∠AOB,∠CED且∠AOB>∠CED,如图1-28.
求作(i)∠AOB与∠CED的和; (ii)∠AOB与∠CED的差; (iii)∠CED
的二倍.
教师在黑板上以草图的形式为学生演示,依照线段的和、差、倍 、分的作法,
从而发现作图中的问题,怎样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由于这个基本作图没学,
因此 作图法暂时不能具体操作,所以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法只有度量计算法.
(2)度量计算法.
依然选用例2,解法如下
解:量得∠AOB=50°,∠CED=20°,
∠AOB与∠CED的和是70°.
∠AOB与∠CED的差是30°.
∠CED的二倍是40°.
练习(1)如图1-29,∠AOB=130°,∠AOE=50 °,∠OEA=60°,求∠BOE,∠
OEB.
(2)如图1-30,量出∠BAC,∠A BD,∠BDC,∠ACD的度数,并求出四个角的
和,∠BAC与∠ACD的和.
(3)如图1-31,已知∠A=∠B=25°,若∠A+∠B+∠BCA=180°,求∠ACE.
二、角平分线的概念
教师提问:1.回忆怎样求线段的中点.
2.怎样平分一个角.
总结:在现阶段只能用度量法解决这两个问题,由于在求一个角的几分 之
几的情况中,最特殊的就是求一个角的二分之一,它的地位相当于求线段的中点,
因此我们下 面重点研究角的二等分.将线段二等分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由
此,我们得一个新的概念——角平分线 .
角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
的平分线.
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条线 段.如图1-32,它
是由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因为角的两边都是射线.
2.当一个角有角平分线时,可以产生几个数学表达式.
练习:
1.画一个三角 形ABC,然后作出这三个角的平分线.观察它们是否交于一
点,如果交于一点,则交点的位置在哪里?
2.如图1-33,若∠AOB=∠COB=∠DOC,进行下列填空.
(1)∠AOD=( )+( )+( );
(2)∠AOB=( )∠AOD;
(3)∠AOD=( )∠COB;
(4)∠DOB=( )=( )+( ).
(三)、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和主要的思维方法?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全面,或者比较零散,教师最后给以归纳.
1.学习的内容有三个:(1)比较角的大小.(2)角的和、差、倍、分.(3)角平分


线的概念.
2.学习了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
七、练习设计 1.用量角器量出图1-34中各角的度数,并比较∠B与∠CAE,∠ACD与∠
BAC的大小.
2.如图1-35,1-36,∠AOD=∠BOC=90°,∠COD=42°,求∠AOC,∠AO B.
3.如图1-37,OC是∠AOB的角平分线,∠CAO=90°,∠CBO=90°,比较∠
ACO与∠BCO的大小.
八、板书设计
§5.4角的比较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
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
设计

教学反思:









5.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
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
形、圆。
难点: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多媒体显示平面图形拼图及课题渐变动画。(Flash)


引言:新的一天,新的开始。让我们走进生活,进一步研究生活中的平面
图形。
(二)、合作探究
1、认识多边形
(1)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图片1、图片2(蜂房)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告诉伙伴,你发现了图片中哪些是你熟悉的平面
图形?”
②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线段、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
扇形并画出图形。
学生活动:有的说三角形,有的说长方形,有的说正方形……(如学生能看
出五边形、线段和扇 形最好,如发现不了,师要启发引导)。
说明: 让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
我们身边。
过度语: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不可以动手把上面的图形作出来呢?
(2) 做一做。(据屏幕提示)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动手,你的到了怎样的规律?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减去一个角是四边形,四边形减去一个角
是五边形……
说明: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在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
展与变化。
(3) 想一想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三角形……六边形等都是多边形,你能用自己的语< br>言描述它们的特征吗?”

②启发引导: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线按怎样规律组成?
学生活动:生自由组合或小组进行探究、交流
说明: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感知的知识内容,有 利于学生进行开放性学习,有
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


2、认识圆
多媒体显示:打开扇子的动画、小狗、绳子运动及轨迹(Flash)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打开的扇子、狗绳扫过的区域是什么?”
②圆与多边形区别在哪儿?
③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圆的特征。
④教师总结: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
成的图形叫做圆(circle).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center of a circle),线段OA
称为半径(radius).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 (arc),由一条弧和经
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sector).定点在 圆心的角叫做
圆心角
学生活动:学生合作交流
说明:本环节难度较大,学生可多次补充。
很多同学可能想不出构成扇形的线段关系是该弧所在圆的半径,教师应适时引
导。
3、探究规律
(1)想一想
幻灯片显示图片1
教师活动:①提出问题“圆被分割成几个扇形?”
②提出问题“告诉伙伴,你是怎样发现的?”
③提出问题“谁能找出更好的规律?”
学生活动:①根据自己的发现自由发言。②小组研究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发言 ,同学生一起得到规律,以圆中任意一半径为始
边其他半径为另一边可组成有几个扇形,依次以其他半径 为始边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发言以圆中任意一半径为始边其他半径为另一边可组成
有3个 扇形。其他每个半径都是3个扇形,所以12个。
学生活动:学生大胆发言
(2)想下去
幻灯片显示图片2
教师活动:①积累学生发言结果,对每位同学都不否认,
图片
11


②让同学自己谈论得出准确个数。并引导学生知道怎么数出来的?
学生活动: 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不断的讨论,最终可以得出30个扇
形,并说出如何得到的
(3)练一练
幻灯片显示:问题1、任意从多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
其余 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能看出什么规律呢?与同
伴交流你是怎么发现的?


问题2观察图中的小猫,你能看出它是由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拼成的,与同
伴交流你的方法。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认真读图,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
规律。
② 学生回答小猫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可能出现不同意见。如果有不同
意见,教师进行引导,你是怎样数的 ?
学生活动:①学生观察讨论。②发表不同意见。
活动小结:做任何事情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规律。思维的空间自由翱翔
4、设计创意 < br>幻灯片显示――我能行:以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
可能多地构思初独特且 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如: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教师活动:①限制条件必须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
②巡视、观察学生做的情况。
③利用展台展示学生丰富的作品。
④点评学生作品,和学生一道把解说词设计的更贴切、更诙谐。
学生活动:①学生自己自由设计创作图案②欣赏同伴作品。
(三)、回顾思考: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总结交流,尽可能补充完整。
(四)、课外活动:

攀高峰
本环节设计三道作业题:
1、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 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n边
形分割成多少三角形?
2、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
3、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
四、课后反思: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0
1.如果点A在点B北偏东40的方向上,那么点B在点A的( )
0000
A.北偏东50 B.南偏西50 C.南偏西40 D.南偏东40

2.图是一块手表早上8时的时针、分针的位置,那么分针与时针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
000 0
A.60 B.80 C.120 D.150
3.如图所示,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
=AC-DB =AD-BC =
11
AB-BD =AB
23




A C D B
第3题图



第2题图
4.在∠AOB内部任取一点C,作射线OC,则一定存在( )
A.∠AOB﹥∠AOC B.∠AOC﹥∠BOC C.∠BOC﹥∠AOC D.∠AOC=∠BOC
5.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0.25=900 B.1.5=90 C.1000=(
00
5
00
) D.125.45=125.45
18
6.直线
l
外一点P与直线
l
上三点的连线长分别是4 厘米、5厘米、6厘米,则点P到直线
l

最短的线段长度是( )
A.4厘米 B.5厘米 C.不超过4厘米 D.大于6厘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是平角
B.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
C.若∠AOB=2∠BOC,则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
D.若点P使PA=PB,则P是AB的中点
8.如果由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6条对角线,那么这个多边形边数是( )
A. 7 B.9 C.5 D.4
9.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
A.直线A B.直线AB C.直线ab D.直线Ab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一点P只能作一条直线。 B、射线AB和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
C、直线AB和直线BA表示同一条直线 D、射线
a
比直线b短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A、0 B、1 C、2 D、3
A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B.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12.下面表示
ABC
的图是 ( )
B
A
C
C

B
A
A
A B C D
C
A

B
13.平面上有不同的三点,经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共可以画( )。
A、1条 B、2条 C、3条 D、1条或3条
14.如图,四条表示方向的射线中,表示北偏东60°的是( )







15.如图,从点O出发的5条射线,可以组成的角的个数是( )。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O

A

B

C

D


E

第15题图
16.如图,∠AOB=120°,AO⊥DO BO⊥CO,则∠COD的度数是( )。
A、30°
B、40°
C、45°
D、60°
A
C
D
B
第16题图
O
17.如果线段AB=7.2
cm
, 点C在线段AB上,且3AC=AB。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则MC=( )
A、1.2
cm

B、2.4
cm

C、3.6
cm

D、4.8
cm

A
2.4
3.6
C
M< br>7.2
B
18.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AB=4
cm
,BC= 5
cm
,则AC=( )。
A、1
cm
B、9
cm
C、1
cm
或9
cm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墙上,木条就可能绕着钉子旋转,原因是
___。所以把一根木条钉牢在墙壁上至少需要________个钉子,其理论依据是_______ __
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直线a上有3个不同的点A、B、C,以这些点为端点的线段有________条,
射线有________条,图中共有___________条直线。
3.如图所示,点O在直线AB上,OC⊥OD,若∠1=40,则∠2=__________ 4.将一张长方形的白纸,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D到D,E到E处,并且BD与BE在同
一条 直线上,那么∠ABC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


E C
a C D

A B C D
2 1

第2题图 A
C A O B

D B
第3题图
D B E

第4题图

O A

第5题图


00
5.如图所示,∠AOC=∠BOD=78,∠B OC=35,则∠AOD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
6.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其依据是 。
7.时钟表面5点时,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是_ 度。
8. 6.25°= ° ′ ″。

三、解答题
1.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1) 连接线段AB;


A
·
B
·
(2)画射线OA,射线OB;
(3)在线段AB上取一点C,在射线OA上取一点
D(点C、D不与点A重合),画直线CD,使直线
·O
CD与射线OB交于OB交于点E。
2.计算
000
(1) 180-231757 (2)193726×9










0


3.如图所示,线段AD=6㎝,线段AC= BD=4㎝,点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求线段
EF的长。


A E B C F D

0
4.如图,已知∠1=6 5
0
15,∠2=7830,求∠1+∠2的度数和∠3的度数。




2
3 1







00
5.如图,∠AOC=80,∠BOC=50,OD平分∠BOC,求∠AOD的度数

A
C

D

O B








6.如图,已知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且AC=BD,E是线段BC的中点。
(1) 点E是线段AD的中点吗?请说明理由;
(2) 当AD=20,AB=6时,求线段BE的长度.



A B E C D







7.已知线段a,线段b(a﹥b),求作线段AB=2a-b;(要求:用 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a b





8.已知:如图,A,B,C在同一条线段 上,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且AM
=5
cm
,CN=3
cm
。求线段AB的长。









AMCN
B
9.已知:如图,
AOB1 50
,OC平分
AOB
,AO⊥DO,求
COD
的度数。

























D
B
C
A
O


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单元备课)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过
程,发展 抽象、概括能力和符号感,会根据指数运算的性质进行相应
的运算。
2.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单 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
则(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的过程,理解整式 乘法的算理,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乘法的运算。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
括的能力,发 展有条理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零指数幂及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体验指数概念的扩充方式,发
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本章的重点是整式的乘法,这是由整式的乘法地位和作用所决定,
因而要有针对性的加 强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本章的难点是零指数与负指数。
正整数幂的运算法则是在底数是有理数的基础上讨论的,幂的运算把
乘除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加减运算,把 乘方运算转化为指数的乘法运算。
它既是对有理数运算的综合,又是从数到式的抽象,法则中的字母,< br>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整式。
本章的关键是单项式的乘法。整式的乘法在运算过程 中,最终都
要转化成单项式的乘法,而单项式是有理数与字母的积(包括乘方)
组成的代数式, 所以解决单项式的乘法问题,应抓住两点:其一是系
数与系数之间的乘除,其二是字母的幂与字母的幂的 乘法。而系数与
系数的乘法,是有理数的乘法,字母的幂与字母的幂的乘法,要按照
同底数幂的 乘法法则进行。
6.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课时
6.2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2课时
6.3 同底数幂的除法 2课时
6.4 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 1课时
6.5 整式的乘法 3课时
6.6 平方差公式 2课时
6.7 完全平方公式 2课时
6.8 整式的除法 2课时
回顾与总结 2课时
共计 17课时















1.对于运算法则的建立,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给
学生留下 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他们经历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数量关
系并运用符号进行表示的过程。并在观察、 分析、比较、猜想、归纳的
数学活动中,发现有关运算的规律,并总结出法则。在这一过程中,学
生不仅可以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同时真正的理
解法则的来源和本质,使他们感 觉到这些法则的建立并非难事,他们自
己都能做到。



乘法法则等有关符号演算的法则和性质及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和
负整数指数幂中底数范围的规定等 的理解。在具体的计算中不要简单的
试说出每一步的算理,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 达
2.对于学生运算技能的培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幂的运算法则、整式

要求学生记忆各种运算法则,而要关注学生运用法则的过程。让学生尝

能力,体会运算及转化思想的重要作用。



符号 运算对于数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运算技能是学生学习本
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中必须适当地 、分阶段地提供一些必要的
训练,使学生能熟练的准确地进行基本的符号运算,但要避免机械的重
复和过多、过繁琐的运算,如在多项式相乘中仅要求一次式相乘,不宜
再做扩展。
3.教学 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合情推
理进行推测,利用符号间的运算验证和解 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有条理
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节 同底数幂的乘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通过“同底数幂的乘 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
的认知规律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n
1.
a______________,其中a叫做_____,n叫做______,
a
叫做______。
324
n
2.
2_______

(3)________

10________

二.教材解读
1.计算下列各式:
(1)
1010(1010)(10101010)______

(2)
10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
1010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m、n都是正整
数)。
(4)通过(1)(2)(3)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n
mn
2.
33
等于什么?
()()
(2)(2)
呢?(m、n都是正整数)
mn
49
24
1
5
1
5
mn


3

< br>33
解:
33(333)(333)3
 

m个3n个3
mn个3
mnmn< br>
11
()
m
()
n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
(2)
m
(2)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如果m、n都是正整数,那么
aa
等于什么?为什么?
mn
a
m
a
n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mn
归纳:
a · a
= (
m、n
为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


数 .
4.
aaa
______________
5.例题观摩
(1)
(3)(3)(3)
6.实践练习:
38
(1)
55
=_________________ (2)
xx_____________

3255n
52
5712
mnp
3
12
(2)
b
3m
b
m1
b
3mm1
b
4m1

(3)
777_____________
(4)
(c)(c)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下列各式(结果以幂的形式表示):
34 7
(1)(
a+b
) · (
a+b
) (2)(
x-y
)(
y-x
).


mnm+n
2.110=16,10=20,求10的值.



2
m
+17-
m12
3.如果
x
·
x =x
,求
m
的值.



模块三 形成提升
57
1.(1)
xx
(2)
(x)x
(3)
(b)(b)
(4)
x
2334m1
x
m1
(
m
1)



335
2.(1)(
m-n
)(
n-m
) (2)(
x-y
)(
x-y
).



mmm+n
3.已知a=3,a=8,则a的值。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节知识点:
a
m
· a
n

= (
m、n
为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
数 .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性质,进一步体会幂的乘方。
2、了解幂的乘方运算性质,能利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自主探索冪的 乘方运算性质的过程,能用代数式和文字准确表达性质;通过由特殊到
一般的猜想与说理、验证,培养说 理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冪的乘方运算性质。
【学习难点】冪的乘方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幂的意义:
a
表示______个______连乘,其中a是________,n 是_______.
2.
a · a
= (
m、n
为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3.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
(1)
1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33
=__________________
(3)
1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4)
333
=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读教材
1. 你知道
10
2
44222
45234
mn
n
< br>等于多少吗?
3
2

10

=
10
2
3
10
2
10
2
(根据幂的意义)
(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
23
=
10
222
=
10
=
10
6

2.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
(1)
6
2

=( )×( )×( )×( )=
6

6


4
 
23





a



(2)
(a)
=( )×( )×( )=
am2



a



(3)
(a)
=( )×( )=
a
mn







a


 (4)
(a)
=( )×( )×……×( )×( )=
a
即:
a
m
n
=_______________(m、n为正整数) 。冪的乘方,_______ 。


3.例题观摩
(1)
(5)5
3232

5
6
(2)
(y
2
)
3
yy
23
yy
6
yy
61
y
7


4.实践练习:计算:⑴
10
(5) x·x
43

3
5

a
2

4
2

a
32

⑷ -

x

m
3
4
m

(6)
(a
3
)
6
(7)x·x+(x)
4
(8)(-a)·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43
解:(1)
10
(3)
a
m
3

3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a
4
m

4
2

=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⑷ -

x

43
432 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a
3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x·x+(x)(8)(-a)·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已知
a
m
243
2,a
n
3
( m、n是正整数).求
a
3m2n
的值.



2.已知
2x5y30
,求
432
的值。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计算:

10
3
3

4
xy


x
3

2



x
m

5


a
3

3
3

a
5

3
8
(5)
p

p

(6)
a
2


x
(a
3
)
2
(7)
t
m

2
t
(8)
x
4



x


6
2.已知
3x4y60
,求
816



mn
3.已知
q4,q16,

q
2m2n

y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节知识点:
a
< br>m
n
=_______________(m、n为正整数) 。冪的乘方,_______ 。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

【学习目标】
1.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让学 生领会这个性
质,并能应用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探究合作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 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
综合能力;在逆用公式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
【学习难点】正确区别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异同.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幂的意义:
aaaa
=________(左边有n个a).
mn
2. 同底数幂相乘

aa
= (
m、n
为正整数)( 不变,指数______)。
3.冪的乘方,_______ 即
a
二.解读教材
1.做一做

m
n
=_________________(m、n为正整数)
(1)

35

=( )×( )×( )×( )=
3
4
m

5



(2)

35

=( )×( )×……×( )×( )=
3
(3)

ab

=( )×( )×……×( )×( )=
a
n
5



b


积的乘方:对于任意底数a、b与任意正整数n,
(ab)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a
(

)
b
(

)

即积的乘方等于 。
积的乘方公式的逆用:a
(

)
b
(

)
=

2.例题观摩
333
(1)

2a

(2)a8a

3
4
(2)

3xy

3

x

y

81x

y



n

(3)
3a
2

m
_ 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练习
6343
(1)(ab) (2)(-a) (3)(-2x) (4)(ab)


7 2; 3253
(5)(-xy) (6)(-3abc) (7)[(-5)] (8)[(-t)]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用简便方法计算: < br>
2

4

3

2
5

20112011


0.125

(3)







(1)
3
5




(2)

8


3

5

4

3

2




2.已知

x

5


y

3
,求
xy< br>2
5nnnn
nn

2n
的值。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计算

1
2

(2)
(
1
ab
2
c)
2
(3).-2x
2
y
3
(1).

xy
3

2

3

(4)[-4(x-y)]
3
23



(5)
p
2
q




2.计算

m
(6)
(3a
23
)(a
2< br>)
2
a
2
(7)

3x
3


2x

2
2

3


2

22
(1)
235
(2)


3



200
(3)
200
(3)
2
4
3
2
5
3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节知识点:
1.积的乘方:对于任意底数a、b与任意正整数n,
(ab)
n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
b
(

)

即积的乘方等于 。
2.积的乘方公式的逆用:a
(

)
b
(

)
=

n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同底数幂的除法(1)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 .
2.会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进行计算.
3.知道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方都等于1.知道负指数的意义。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学习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同底数幂相乘,_____不变,______相加.
aa a
(2)幂的乘方,______不变,______相乘.
(a)a
n
m n
mn




m,n
是正整数)


m,n
是正整数)

(3)积的乘方等于积 中各因数乘方的______.
(ab)ab
二.解读教材
1.你知道
1010
怎样算吗?
先将幂还原成大数再用分数的约分来计算:
129
(
n
是正整数)
10
12
1010........10< br>1010
9
1010101000

1010.. .......10
10
129
2.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
m>n< br>)
mn

(1)1010;

(2)(3)(3);

(3)()();


4

aa

mnmnmn
1
2
1
2
(1)10
m
10
n
=
10
m个 10
1010

1010
m-n

 
n
1010

.........10
10
(mn)个10

n个10
m
1010

10

(2)(3)
m
(3)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3)()
m
()
n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4

a
m
a
n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
aaa
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实践练习:
mnmn
(
a
≠0,
m,n
是 正整数,且
m
>
n
)。即:同底数
(1)a
7
a
4
;

(2)(x)
7
(x)
2
;

(3)m
8
m
2
;


(4)(xy)
5
(xy);

(5)b
2m2
b
2
;

(6)(mn)
8
(mn)
3
;

(1)< br>aaa
74



a


(2)(x)
7
(x)
2


x









 


(3)m
8
m
2
m
(5)b
2m2
b
2


3.做一做:




(4)(xy)
5
(x y)













(6)(mn)
8
(mn)
3









10
4
=10000, 2
4
=16

10
()
=1000, 2
()
=8

10
()
=100, 2
()
=4

10
()
=10, 2
()
=2

4.猜一猜:
(1)下面的括号内该填入什么数?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
()()
10=1 2=1

1


2
()()
1
10=0.01 2=

4
()()
1
10=0.001 2=
8
10
()
=0.1 2
()
=
(2)你有什么发现?能用符号表示你的发现吗?
0
归纳 :
a
_______(其中a________);
a
p
(其中
a

(3)你认为这个规定合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实践练习:
1.计算:用小数或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各数:
(1)1 0
4
(1)
10
4
(2)5
0
3
 2
;(3)1.610
4


11
0.0001

4
10000
1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议一议:计算下列各式,你有什么发现?与同伴交流
(1)7
4
 7
6
;(2)3
1
3
4
;
11
(3 )()
4
()
2
;
22
(4)(5)
0(5)
2
(1)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计算
(1)
x



x

3
5
2
422

1
x
(2)
-2


-3.14

-< br>
-

(3)

a
n1

< br>
a
n

a


2

3
-1
3
0


2.解答题
(1).

ab



0
(2).若
(2xy5)
无意义,且
3x2y10
,求x,y
的值
2n3


ba



ab


2n2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计算:
(1)a





a


(2)

xy



xy


(3)(c)
3
2
2
3
3
5
(c)
3

(4)(xy)
m3
(xy)
2

(7)< br>
ab
2



ab
2


(8)

mn



nm


32
32



2.若
3a,3b,求3
xy2xy
的值。




模块四 小结反思
mn
1.本节知识点:同底数幂的除法:
a
÷
a
=

( m,n都是 ,对
a
什么要
求: )。
用文字叙述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_________ 。
0
2.
a
_______(其中a________)
3.
a
p

(其中
a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同底数幂的除法(2)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交流、合作,加深对较小数的认知,发展数感。
2.能用科学技术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 毫米;另外规定,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2.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 式
_________
,其中
a

n
的取值范围:____ ____,
n
为正整数.
3.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1米=1,000,000, 000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000,000,000=__________________ 。
二.解读教材
1.正的纯小数的科学记数法表示:
0.00001
1
5

10
5
10
0.001= = 0.000 000 001= =
0.000 000 0072= =
规律:
0.0

......0110
n

 
n个0
归纳:一般地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表示成
a10
n
的形式,其中
1a10
,n
为负整数,
n
等于非零的数 前面的连续零的个数。
2.例题观摩: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 (2)0.9 (3)0.
(1)
0.000000000

1110
10个0
10
(2)
0.92.910


n个0

(3)
0.000000000

1295

10



个0
3.实践练习: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0072 (2)0.00000861 (3)0.03425
解:(1)=__________ (2) =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大多数花粉的直径约为20微米到50微米,这相当于多少米?



2.估计下例事物的大小
(1)一只猫的体长大约是多少千米?(约为35厘米)
(2)一个鸡蛋的重量约多少吨?(约为60克)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把下列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① 0.000 000 001 65;
② 0.000 36微米,相当于多少米?
③ 600纳米,相当于多少米?
2.冠状病毒的直径为1.2×10
2
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米
3.人的头发直径为70微米=______ _米
4.将
5.6210
用小数表述为( )
A.0. B.0.
C.0.000000562 D.0.2
5.在日本核电站事故期间,我国某监测点检测到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浓度为
0.0 000963贝克立方米。数据“0.000096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节知识点:一般地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
中 ,n为负整数,
n
等于非零的数前面的连续零的个数。
我的困惑: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四节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a
0
的意义,并掌握a
0
=1(a≠0);
2.使学生理解a
-n
(n是正整数)的意义,并掌握a
-n

1
(a≠0,n是正整数);
a
n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幂的运算律对于整数指数都成立,并会正确运用.
过程性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引进a
0
、a
-n
(n是正整 数)规定的必要性,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2.使学生在复习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律时,体会 到它对0指数幂、负整数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也适用,能把运算律一起记住,并会正确运用.
情感态度目标
简洁的内容,在形式上尽可能做到活泼,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形成 和发展学生
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
重点和难点
重点: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难点: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的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 在§21.1中介绍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a
m
÷a
n
=a< br>m-n
时,有一个附加条件:m>n,即
被除数的指数大于除数的指数.当被除数的指数 不大于除数的指数,即m=n或m>n时,
情况怎样呢?


二、探究归纳
先考察被除数的指数等于除数的指数的情况.例如考察下列算式:
5
2
÷5
2
,10
3
÷10
3
,a
5
÷a
5
(a≠0).
一方面,如果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来计算,得
5
2
÷5
2
=5
2-2
=5
0

10
3
÷10
3
=10
3-3
=10
0< br>,
a
5
÷a
5
=a
5-5
=a
0
(a≠0).
另一方面,由于这几个式子的被除式等于除式,由除法的意义可知,所得的商都等于1.
概括 由此启发,我们规定:
5
0
=1,10
0
=1,a
0
=1(a≠0).
这就是说: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注 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
我们再来考察被除数的指数小于除数的指数的情况,例如考察下列算式:
5
2
÷5
5
,10
3
÷10
7

一方面,如果照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来计算,得
5
2
÷5
5
=5
2-5
=5
-3

10
3
÷10
7
=10
3-7
=10
-4

另一方面,我们可利用约分,直接算出这两个式子的结果为
5
2
5
2
1
55
5

23

3

5555
25
10
3
10
3
1
10107

3


44
10101010
37
概括 由此启发,我们规定
5
3

一般地,我们规定
11
4
10

3

4

51 0
a
n

1
(a≠0,n是正整数).
n
a< br>这就是说,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n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三、实践应用
1.判断正误:
(1) a
6
÷a
2
=a
3
; (2)(-a)
3
÷(-a)
2
=a; (3)a
6
÷a
2
=a
4
; (4)a
3
÷a=a
4

(5)(-c)
4
+c
2
=-c
2
; (6)(-c)
4
÷(-c)
2
=c
2
; (7)a
5
÷a
4
=0; (8)5
4
÷5
4
=0;
(9)x
3n
÷x
n
=x
2n
; (10)x
3n
÷x
n
=x
3
. (答案:3,6,9正确,其余错误.)
2.在括号内填写各式成立的条件:
(1)x
0
=1; ( )(2)(x-3)
0
=1; ( )(3)(a-b)
0
=1; ( )


(4)a
3
·a
0
=a
3
; ( )(5)(a
n
)
0
=a
n·0
; ( )(6)(a
2
-b
2
)
0
=1. ( ) (答案:x≠0;x≠3;a≠b;a≠0;a≠0;a
2
≠b
2
或|a |≠|b|.)
例1 计算:

1

(1)8÷8; (2) 10; (3)

10
1


3

1010-2
0
例2 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1) 10
-4
; (2)2.1×10
-5

< br>现在,我们已经引进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
么,在§ 14.1“幂的运算”中所学的幂的性质是否成立呢?与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判断下
列式子是否成立:
×
(1) a
2
·a
-3
=a
2+(-3)
; (2)( a·b)
-3
=a
-3
·b
-3
; (3)( a
-3
)
2
=a
-32

分析 (1)一方面,
aa

a
1

23
a
2
1

3

,另一方面,a
2+(-3)
=a
-1,由刚才所学公式
a
a
1
,所以可得a
2
·a
-3
=a
2+(-3)

a
3
(2)一方面,
(ab)
11
11
33
ab
3


,另一方面,
3
333
(ab)ab
ab
所以可得 ( a·b)
-3
=a
-3
·b
-3

1
1

1

32
a
6

6
, (3)一方面,
(a)

3


6
,另一 方面,
a
a
a

a

32
2
所 以可得 ( a
-3
)
2
=a
-32

×
概括 当a、b都不等于0时,下列运算律成立:
(1)同底数幂的乘、除法
a·a=a
mn
mnm+n
(m,n都是整数);
a÷a=a
(2)幂的乘方
m-n
(m,n都是整数);
(a)=a(m,n都是整数);
(3)积的乘方
(ab)=ab(n是整数).
例3 计算下列各式,并且把结果化为只含有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

(1) (x
-5
y
2
z
-1
)
2
; (2)(a
2
b
-2
)
-1
(a
3
b
4)
3


nnn
mnmn
四、交流反思
1.进行有关0次幂和负整数幂的运算要注意底数一定不能为0,特别是当底数是代数式时,


要使底数的整体不能为0;
2.在正整数幂的基础上,我们又学习了零次幂和 负整数幂的概念,使指数概念推广到整数的
范围;
3.对0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规定的合 理性有充分理解,才能明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
质对整数指数幂都是适用的.
五、检测反馈
1.计算:

1

-2
(1)(-0.1); (2)

; (3)2; (4)

2003

0
0

1




2

2
2.计算:

1

(1)5÷25; (2)(-117); (3)4; (4)





4

1040-2< br>2
3.计算下列各式,并且把结果化为只含有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
(1)(x
-3
yz
-2
)
2
; (2)(a3
b
-1
)
-2
(a
-2
b
2
)
2
; (3)(2m
2
n
-3
)
3
( -mn
-2
)
-2




我的困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 整式的乘法(一)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2.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3.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学习难点】单项式乘法法则有关系数和指数在计算中的不同规定。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复习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 幂相乘,_____不变,______相加.
aaa
(2)幂的乘方,______不变 ,______相乘.
(a)a
n
mn
mn




m,n
是正整数)


m,n
是正整数)

(3)积的乘方等于积 中各因数乘方的______.
(ab)ab
mn
(
n
是正整数)
(4)同底数幂相除,_____不变,指数_____.
aaa





2.计算下列各题:
55 23 223
n
2
n
-1
(1)(-
a
) (2)(-
ab
) (3) (-2
a
)(-3
a
) (4) (-
y
)
y

解: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解读教材
1. 七年级三班举办新年才艺展示,小明的作品是用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的两幅剪贴
画,如 右图所示,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各
留有
1
x
米的空白.
8
(1) 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_______平方
米;第二幅是_________平方米。
(2) 若把图中的1.2
x
改为
mx
,其他不变,则
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又 是_______平方米;第二幅又是_________平方米。
2.做一做
232
(1)3
ab
·2
ab
和(
xyz
)·
yz
又等于什么?你是怎样计算的?
3a
2
b2ab
3


32

a
2
abb
3
___ _______

22



xyz
yzx

yy


zz

___ ________
(2)如何进行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 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______、________分别相
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______不 变,作为积的_________。
(3)在你探索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运算律和运算法则?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例题观摩
1
(1)3xy
2
(xy)

(2)6xy
2
z(3xyz)
2

3
解:原式 =

3


xx

yy
原式=_________________
2


1

3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练习
(1)
5x2xy
(2)
3ab(4b)
(3)
3ab2a
(4)
(2xy)(4xy)

322232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计算
(1)
(2a



2.若单项式
-3x
2m
n1n2
1
22
1
23
b)(3a
n
b)(a
2
c )
(2)(

abc) ·(

abc)·(12ab)
23
1
y
2

x
4
y
3m2n
的和是单项式,求它们的积。
3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计算
23
(1)
3x5x
(2)
(5ab)(2a)
(3)
(2x)(2xy)

2232

(4)
(xyz)(xy)
(5)(1.3×10)×(-1.3×10)
85
23223



2.若
a
m1n2
b



a
2n12m
b
ab
,求m+n的值。
59




模块四 小结反思
一、本节知识点: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 ______、________
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______不变,作为积的_____ ____。
二、我的困惑:


第五节 整式的乘法(2)

【学习目标】
⒈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知道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多项式.
⒉会进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以及含有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混合运算.
⒊通过例题教学,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掌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学习难点】熟练地运用法则,准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把它们的______、________分别相乘,其
余字母连同它的______不变,作为积的 _________。
2.计算:(1)
3ab2abcabc
(2)< br>(
2
1
3
2
1
33
mn)(2m2
n)
4

2
解:原式=____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br>3.多项式
xyzxyz
的项数是__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 ______.
二.解读教材
1.小颖作了一幅画,所用纸的大小如图所示,她在纸的左、 右两边各留了
幅画的画面面积是多少?
法一:先表示出画面的长和宽,由此得到画面的面积为
223
1
xm
的空白,这
8
x(mx
1
x)

4

2
法二:先求出纸的面积,再减去两块空白处的面积, 由此
到画面的面积为
mx
1
2
x

4
由此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等式.
式子的左边是一个单项式与一个多项式相乘,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
1
x)
=_____ _______,再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或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得到
4
11
xm xxx
=__________,即
x(mxx)
=____________ __。
44
x(mx
2.
ab(abc2x)

c(mnp)
等于什么?你是怎样计算的?
2
ab(abc2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c
2
(mnp)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________用单项式去乘多
项 式的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积__________。
3.例题观摩
(1)
3ab(2ab5ab)
(2)
(-4mn)(2n3mn)

22
=
3ab2ab3ab5ab
=
4mn2n4mn3m4mn n
2222

2

2

2
< br>2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践练习
(1)
a(amn)
(2)
b(b3aa)
(3)
4(efd)efd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 已知
xy3,求xy(xy3xyy)的值



2.
若2x
2
23725
22222
y(x
my3xy
3
)2x
5
y
2
6x
3
y
n
,求m,n的值.




模块三 形成提升
2
1.计算 ⑴
(4x)(3x1)

(ab
2
2ab)ab

2
3
1
2



2a
2(abb
2
)5a(a
2
bab
2
)
(4)
(2x)6x(x2xx)



33
2.已知a+2b=0,求a+2ab(a+b)+4b的值.



2532
3.化简求值:-ab·(ab- ab-b),其中ab=-2。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节知识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________用单项式
去乘多项式的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积__________。
我的困惑: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23332


第五节 整式的乘法(3)

【学习目标】
⒈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⒉通过导图中的问题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结果.
⒊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简单的多 项式乘法的运算,达到熟练地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的目的.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形成过程以及理解和应用.
【学习重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的正确应用.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___ ___、________分别相乘,其
余字母连同它的______不变,作为积的________ _。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________用单项式去乘多项 式的
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积________。
(3mn)(mmnn)
3.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读教材
图1-1是一个长和宽分别为< br>m,n
的长方形纸片,如果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
a,b
,所得
长方形( 图1-2)的面积可以怎样表示?
222

法一:长方形的长为(
m+a< br>),宽为(
n+b
),所以面积可以表示为_________;
法二:长方 形可以看做是由四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mn,mb,
an,ab,< br>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长方形可 以看做是由上下两个长方形组成的,上面的长方形面积为
b(m+a)

下面的长方形 面积为
n(m+a)
,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________,根据上节课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结果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四:长方形可以 看做是由左右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左边的长方形面积为
m(b+n)

右边的长方形面 积为
a(b+n)
,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_________,根据上节课单
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结果等于________________.
由于求的是同一个长方形的面 积,于是我们得到:
(ma)(nb)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 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________乘另一个多


项式的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积________。
3.例题观摩
(1)
(4x)(0.5x)

解:原 式=
40.54

x



x

0.5

x



x


=
2

4x



0.5x

x

2
=
24.5xx

4.实践练习

(x
2
2)(x3)

(x3y)(x7y)

(x2y)
2

原式=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若
xmx36( xa)(xb)
,且
a,b,m
为整数,则
m
的值可能取多少个 ?





2.若
(xpxq)(x2 x3)
的展开项中不含
x
2

x
3
的项,求p

q
的值.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计算

(2x1)(x3)

(x4)(x1)

(y4)(y2)

(a1)
2



22
2
(2x-1)(x5)(x5)(x3)
2.计算:


3.若
(mxy)(xy)2xnxyy,

m,n
的值



22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节知识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先用一个多项式的________乘另
一个多项式的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积_____ ___。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节 平方差公式(1)

【学习目标】
1.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 经历探 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了解“特殊到一般”的
认识规律和数学发现的方 法;
3.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领悟数学发现的成功感,感受数学发现学习的乐趣。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难点】公式的理解与正确运用。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 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________乘另一个多项式
的__________ ,再把所得的积________。符号表示:(
m+b
)(
n+a
)= mn+ma+bn+ba
二.解读教材
1.计算下列各题
(1)

x2

x2

(2)

12y

12y

(3)

x3y

x3y


原式=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再举一些类似的多项 式相乘的情形,并计算验
证自己的猜想.
归纳:平方差公式:(a+b)(a-b)=___ ______,即两数___与两数_____的积,等于它们的平
方差。
★公式的结构特点 :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_____,即两数___与这两数__的积;右边是两数
的_______.
2.例题观摩: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5+6
x
)(5-6
x
) (2)(-
m
+
n
)(-
m

n

22
解:原式=
5

6x

解:原式=

m

n

22
=
2536x
=
m


2
2
n
2


3.实践练习: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a
+2)(
a
-2); (2)(-3
a
+2< br>b
)(-3
a
-2
b
) (3)(-
x
-2
y
)(-
x
+
2y

原式=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a1

a1

a1

2


22
2.(
a+b
)(
a
b
)(
a
+
b

3.
(2x5)(2x5)2x(2x3)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计算
(1).
(mn)(mn)
(2).
(x2y)(x2y)
(3).
(x5)(x5)



(4).
(m3n)(m3n)
(5).
(7x



2.已知
(xa)(x2)xmx2
,求m的值?



22
3.已知
xy8,xy4
,求x-y的值
1
3
1
3
2
11
y)(7x
2
y)

22
2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节知识点:平方差公式:(a+b)(a-b)=_________,即两数___与两数_____的积 ,等于它
们的平方差。
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节 平方差公式(2)
【学习目标】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
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难点】公式的应用及推广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平方差公式:(a
+
b
)(
a
-
b
)=
______ _____。
即两数___与两数_____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
差。
2.公式的 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______,即两数___与这两数___的积;右边是两数
的___ _____.
3.应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项:
1)注意平方差公式的适用范围;2)字母
a

b
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3)注意计算过程
中的符号和括号
二.解读教材
1.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如图1-3,边长为
a
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
b
的小正方形.









(1)请表示图1-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_______.
(2)小颖将阴影部分拼成了一个 长方形(如图1-4),这个长方形的长是_____、宽是________,
它的面积是_____ ____.
比较(1)(2)的结果,你能验证平方差公式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 计算下列各组算式,并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
7×9= 11×13= 79×81=
8×8= 12×12= 80×80=
(1)从以上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你能说明它的正确性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 例题观摩
例1: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1)102×98 ; (2)118×122
解:原式=(100+2)×(100-2) 原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练习:计算:(1)704×696 ; (2)9.9 ×10.1
解:原式=(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例2: 计算:
222
(2)
a

a
+
b
)(
a-b
)+
ab
; (2)(2
x
-5)(2
x< br>+5)-2
x
(2
x
-3)
解:原式=
aab
422
2

22

ab
22
解:原式=

2


2
4x
2
6 x

=
aabab
=_________________
=
a
=_________________
实践练习:计算:
(1)(
x
+ 2
y
)(
x
-2
y
)+(
x
+1)(x
-1); (2)
x

x
-1)-
(x)(x)

解:原式=_____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求代数式
( xy)(xy)(xy)(x3xy)
的值其中
x2,y


2. 计算
24
(1)
(21)(21)(21)(21)
(2)
(x)(x)(x)(x
248
22
22
4
1
3< br>1
3
1

2
1
2
1
4
1
2
1
)

16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69×71


(4)(
y
+2)(
y
-2)(
y
+4) (5)
10099989721

2
(2)40×39 (3)
2009-20082010

2
3
1
3
2
222222




2.计算
(2x1)(2x1)(4x1)(16x1)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节易知识点:平方差公式的逆用:_________=(a+b)(a-b)
我的困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第七节 完全平方公式(1)

【学习目标】
1.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正确运用公式
【学习难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及几何意义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平方差公式:(
a
+
b
)(
a
-
b
)=
___________。即两数___与两数_____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
差。
2.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 两个二项式的______,即两数___与这两数___的积;右边是两数
的________.
二.解读教材
1.(1)观察下列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222< br>(
m
+2)=(
m
+2)(
m
+2)=
m< br>+2
m
+2
m
+4=
m
+2×2
m
+4=
m
+4
m
+4
2222
(1+3
x
)=(1+3
x
)(1+3
x
)=1+1×3
x
+1×3
x
+9
x
=4+2×1×3
x
+9
x
=1 +6
x
+9
x

(2)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一公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用图1-5解释这一公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
a

b
)=?你是怎样做的?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和:___________________ 完全平方差: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点:左边是二项式( 两数和(差))的平方;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
(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语言描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两倍.
顺口溜:首平方,尾平方,乘积2倍放中央
2.例题观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22
(1) (2
x
−3) (2) (4
x
+5
y
)
2
原式=

2x

22x33
原式=

4x

24x5y

5y

222
2
=
4x4x9
=
16x40xy25y

22
3.实践练习:计算
2
(1)
(4x5y)
(2)
(m3n)
(3)
(mn)(mn)(mn)

2
1
3
22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2
(1)
(ab3)(ab3)
(2)
(x5)(x2)(x3)




22
2.已知
ab10,ab24
。(1)求
ab
(2)求
(ab)

2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 计算:
(1)
(a3b)
(2)
(x5y)
(3)
(m2n)



(4)

2x3y4

2x3y4

(5)
(x2y)(x2y)(x4y)

22
22
1
3
2






2.已知
xy4,xy2
,分别求
x
2
y
2

x
4
y
4





模块四 小结反思
22
本节知识点:1.完全平方公式:(
a
+
b
) =_______________(
a
-
b
) =
_______________

2. 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点:左边是二项式(两 数和(差))的______;右边是两数的_______
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______ ___。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节 完全平方公式(2)

【学习目标】
1.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说出公式的结构特征,知道公式中的字母既可以代 表数,也可以
代表式。
2.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在多项式、单项式的混合运算中,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说出公式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会在多项式、单项式的混合运算中,正确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22
1.完全平方公式:(
a
+
b
) =_______________ (
a
-
b
) =
_______________

2. 想一想:
(1)两个公式中的字母都能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全平方公式在计算化简中有些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两数和或差的完全平方公式,能够计算多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吗?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解读教材
1.做一做
有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 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
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 就给每个孩子两块糖,来三个,就
给每人三块糖,……
1) 第一天有
a
个男孩一起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__
2) 第二天有
b
个女孩一起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_
_
3) 第三天这(
a + b
)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____


_
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例题观摩
例1: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22
(1) 102 (2) 197
22
(1)分析:把 102 改写成 (
a
+
b
) 还是(
a−b
)
2
?
a、b
怎样确定?
22
解:102 =(100+2)
22
=100+2×100×2+2
=1000+400+4
=10404
22
(2)分析:把 197 改写成 (
a +b
) 还是(
a−b
)
2
?
a、b
怎样确定?
2 2
解:197 =(200-3)
22
=200-2×200×3+3
=4000-1200+9
=38809
3.实践练习:利用整式乘法公式计算:
22
(1) 96 ; (2) 203
解:原式=_____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例: (
a+b
+3)(
a+b
-3)
2222
解:原式=[(
a+b
)+3][(
a+b
)-3]=(
a+b
)-3=< br>a
+2
ab
+
b
-9
温馨提示:将(a+b)看作一个整体,解题中渗透了整体的思想
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22
(1)(
a
-
b
+3)(
a
-
b
-3) (2)(
ab
+1)-(
ab
-1)
解:原式=_____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
9a24ab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_

3.已知
(xy)20,(xy)40
,求下列各式的值.
(1)求
x
2
y
2
(2)求
xy






22
2


模块三 形成提升
22
1.计算(1)
299
(2)
19.8
(3)
1.42.62.82.6
22



(4)

abc

abc

(5)(
x
-2)(
x
+2)-(
x
+1)(
x< br>-3)



2.填空
(1)
ab____(ab)
(2)
ab____(ab)

(3)
(3x1)
=__________ (4)
4x _____
2
222222
2
11
(2x)
2
42

222
3. 已知
:a+b
=5,
a b
=-6,求下列各式的值:(1)(
a+b
) (2)
a
+
b



4.若
x
11
2
,求
x
2

2
的值。
xx





模块四 小结反思
22
本节知识点:1.完全平方公式:(
a
+
b
) =______________ (
a
-
b
) =
_______________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节 整式的除法(1)

【学习目标】
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难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除法法则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mn
1.同底数幂的除法:
a
÷
a
=

( m,n都是 ,对
a
什么要求: )
用文字叙述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_________

< p>
2.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______,相同字母的__分别相乘 ,
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_____,作为_____的因式.
二.解读教材
1. 下雨时,常常是“先见闪电,后闻雷鸣”,这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快的缘故.已知光在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为 3.0×10
8
米秒,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0米秒,你知道光速
是声速 的多少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 你能计算下列各题吗?如果能,说说你的理由.
232522
(1)
xyx
(2)
8mn2mn
(3)
abc3ab

42< br>x
4
yxxxxy
xxyx
2
y
(1)原式=
2

xx
x
(2)原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归纳: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___ _____、_________分别相除后,作为_____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
含有的___ _____,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______的一个因式。
3.例题观摩
53222
(1)
15abc3abc
(2)

3ab



3ab

< br>75
解:原式=

153

aa
5
< br>2

b
3
b
2
c
2
c
原式=

3ab


75

=
5a
52
b
31
c
21
=

3ab


2
=
5abc
=
3a6abb

4.实践练习
(1)
2abab
(2)
6332
3222
1
32
1
2
xyxy< br>
4816
解:原式=_____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3
(3)
3mn

mn

(4)
2x
2
y
2

3
6x
3
y
2

解:原式=_____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为
7.210mm
,长为
210mm
,宽为
210mm
,求这个长方体
的高。
24387


2.已知
6a


m5m
b(2ab
n
)3a
7
b
,求
m
n
的值。 < br>3.已知
ax
3m
y
12
(3x
3
y2n
)4x
6
y
8
,求
(2mna)
 n
的值。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计算
(1)
2rs(4rs)
(2)

xy



xy

(3)
5x
22

3

2y
3
2
(25x
4
y
5
)





2.计算:
(1)
ab(



3.在一次水灾中,大约有2.5×10
5
个人无家可归.假若一顶帐篷占地100
m
2
,可以安置40
个床位,为了安置所有无家可归的人,需要多少顶帐篷 ?这些帐篷大约占多大地方?估计你
学校的操场可以安置多少人?要安置这些人,大约要多少个这样的操 场?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节知识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________、_______ __分别相除后,作为_____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
有的________,则连同它的指数 一起作为______的一个因式。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3
1
2
ab)2ab
(2)
( 3x
2
y)
3
(7xy
2
)21x
4
y
3

2


第八节 整式的除法(2)

【学习目标】
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难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除法法则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mn
1.同底数幂的除法:
a
÷
a
=

( m,n都是 ,对
a
什么要求: )
用文字叙述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_________
2.单项式除 以单项式的法则:单项式相除,把________、_________分别相除后,作为_____
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________,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______的一个因式。
二.解读教材
1.计算下列各题,说说你的理由
(1)

adbd

d
(2)
ab3aba
(3)
xy2xyxy

23

分析:类比有理数的除法
1

例如(21 0.14)7(210.14)30.023.02
7
1

类比得到(1)(adbd)d(adbd)________
d

1

(2)(a
2
b3ab)a(a
2
b 3ab)________
a

1

(3)(xy
3
2xy)xy(xy
3
2xy)________
xy

归纳: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______ ___分别除以_________,再把所得的
_______相加。
3.例题观摩
(1)

6ab8b

2b
(2)

27a
3
3
15a
2
6a3a
2

=

6ab



2 b



8b



2b
=
27a
2



3a



15a



3a

< br>
6a



3a


=
3a4
=
9a5a2

4.实践练习
(1)
9x15xy

223

3xy
(2)


6x

4
y
2
2xy
2

1

1

xy


< br>xy


2

2

解:原式=__________________ 原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3a2ab
,一条直角边长为2a,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

2


2.已知实数a、b、c满足
a9b6a6b1 00


6a
m2
b
n2
4a
m1
b
n1
2a
m
b
m
2a
m
b
m
的值。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计算
(1)
5m
3
n
2
6m
2
3m
(2)
6a
2
b5a
2
c
2
3a
2




(3)
6c
2
dc
3
d
3
2c
2
d
(4)
4x
2
y3xy
2
7xy




2.计算
(1)
(6xy24xy3xy)(3xy)




(2)
(8ab4ab16ab)(2ab)



模块四 小结反思
本节知识点: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 运算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_________分别除以
_________,再 把所得的_______相加。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382632
634222
22




< br>
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
回顾与思考
【学习目标】

巩固整式运算公式,能熟练运用整式的运算公式,并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难点】
熟练运用整式的运算公式
【学习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一)整式的加减法则< br>本章知识结构:
1、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
(二)幂的运算法则




2、幂的乘方法则
3、积的乘方的法则
4、同底数幂相除 的法则
1、单项式和单项是相乘的法则
(三)整式的乘法
2、单项式和多项是相乘的法 则
3、多项式和多项是相乘的法则
(1)平方差公式
4、公式
(2)完全平方 公式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四)整式的除法
考点呈现
考点1 幂的运算性质
例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6
·(-a
3
)=a
18
B.(-b
3

5
=-3b
8

C. (a
2
b)
4
=a
10
b
3
D.(ab)
12
÷(ab)
10
=a
2
b
2
6555
分析:根据幂的运算性质可知(-a)(·-a
3
)= a< br>6
(·-a
3
)=-a
6+3
=-a
9
,( -b
3
)=(-1)(b
3
)=-b
3×5
=-b
15

(a
2
b)
4
=(a
2

4
b
4
=a
8
b
4
,(ab)
12
÷(ab)
10
=(ab)
12-10
=(ab)
2
= a
2
b
2
,所以选项D正确.
解:选D.
温馨提示:对 于幂的各种运算性质,一定要分清指数的变化特征,避免混淆.另外,在计算
选项D时,把ab看做一个 整体,也就是看做底数,因此,它实际上是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考点2 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温馨提示:解决这类问题应注意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中“底数不为 0”的前提条件,同
时还要注意符号处理.
考点3 整式的乘法
例4 先化 简,再求值:(-2x
2

2
-(x
2
+1)(4x
2
-5)-x(x+11),其中x=-2.
分析:根据整式的乘法法则对原式进行化简,再代入求值即可.
解:原式=4x
4< br>-(4x
4
+4x
2
-5x
2
-5)-x
2
-11x=4x
4
-4x
4
-4x
2
+5x
2
+5-x
2
-11x=-11x+5.
当x=-2时,原式=-11×(-2)+5=22+5=27.
温馨提示:在解决单项式与 多项式相乘以及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时,要防止出现漏乘,
并且要细心处理每项的符号.


考点4 乘法公式
例5 计算:(x+3y)
2-2(x+3y)(x-3y)+(x-3y)
2
的结果为____.
分析:本题可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展开后化简,也可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
解 :方法1:原式=x
2
+6xy+9y
2
-2(x
2
-9y
2
)+x
2
-6xy+9y
2
=x
2
+ 6xy+9y
2
-2x
2
+18y
2
+x
2
-6xy+9y
2
=36y
2
.
方法2:原式=[( x+3y)-(x-3y)]
2
=(6y)
2
=36y
2
.
温馨提示:解这类题时,一是要注意乘法公式的正确使用,确保化简的结果正确;二是注意
公式 的逆向运用,本题显然逆用公式计算比较简便.
考点5 整式的除法
例6 先化简(4 ab
3
+8a
2
b
2
)÷(-4ab)-(2a+b)(2 a-b),然后再选取你喜欢的一对a,b的
值代入求值.
分析:化简本题时,主要分两部分 :对于(4ab
3
+8a
2
b
2
)÷(-4ab)采用多项 式除以单项式的
方法计算;对于(2a+b)(2a-b)采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最后合并同类项即可. 在选取a,b的值时,
要注意ab≠0,即a,b都不能为0.
解:原式=-b
2
-2ab-(4a
2
-b
2
)= -b
2
-2ab-4a
2
+b
2
=-4a
2
-2ab.
当a=2,b=1时,原式=-4×2
2
-2×2×1=-16-4=-20. 温馨提示:在进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要特别注意多项式每项的符号与除式的符号.本题
是开放性 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在选取a,b的值时,一定要注意a,b的取值范围.
考点6 定义新运算型
例7 先规定一种新运算“§”,a§b=a
2
+ab+(b-1)
2,根据这个新运算,可得(2x-1)§(x+3)
= ____.
分析:根据规定的新 运算a§b=a
2
+ab+(b-1)
2
,把它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四则运算( 2x-1)
2
+
(2x-1)(x+3)+(x+3-1)
2
,然后 进行计算即可.
解:(2x-1)§(x+3)=(2x-1)
2
+(2x-1)( x+3)+(x+3-1)
2
=4x
2
-4x+1+2x
2
+6x-x-3+x
2
+4x+4=7x
2
+5x+2.
温馨提示:解决这类问题其关键是根据规定的新运算法则把待求式转化为我们学过的运算.




误区点拨
易错点1 混淆幂的运算性质
例1 下列计算:①x
3
·x
9
=x
27
;②(- 2m
2
n)
3
=-2m
6
n;③(a-b)
9÷(a-b)
3
=(a-b)
3
.其中正确
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错解:选D.
剖析:①是幂的乘法运算,应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x
3
·x
9
=x
12
,而错解是把指数运算弄
成指数相乘了;②是积的乘 方运算,应该是(-2m
2
n)
3
=(-2)
3
m
6
n
3
=-8 m
6
n
3
,而错解是忘记把2和n分别乘方了;③幂的除法运算,应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b)
9
÷(a-b )
3
=(a-b)
6

错解却弄成指数相除了,以上错误的原因是对 幂的运算性质混淆不清造成的.
正解:A.
易错点2 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时出现漏乘
例2 计算:⑴ab(b+b
2
)-b
2
(ab-a+1)= _____.
⑵(a-b)(a+5b)的结果为_____.
错解:⑴原式=ab
2
+ab
3
-ab
3
+ab
2
=2ab
2

⑵原式=a
2
-5b
2
.
剖析:⑴单项式 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要相乘,错解中,单项
式-b
2
与 多项式ab-a+1相乘时,只是-b
2
与ab、-a分别相乘,却漏掉了-b
2与1相乘;⑵同样多项
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求是先用其中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 一项,再把所得的
积相加,而错解中只是两个多项式的首项与首项相乘,末项与末项相乘,即a与a相乘 ,-b与
5b相乘,漏掉了a与5b相乘和- b与a相乘.以上两个小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由于漏乘造成错误.
正解:⑴原式=ab
2+ab
3
-ab
3
+ab
2
-b
2
= 2ab
2
-b
2
.
⑵原式=a
2
-ab+5ab-5b
2
= a
2
+4ab-5b
2
.
易错点3 乘法公式的结构掌握不牢
例3计算:⑴(2x+3y)(3y-2x)= _____.
⑵(4x-5y)
2
=_____.
错解:⑴原式=(2x)
2< br>-(3y)
2
=4x
2
-9y
2
.
⑵错解 1:(4x-5y)
2
=(4x)
2
-4x·5y+(5y)
2=16x
2
-20xy+25y
2
.
错解2:(4x-5y)
2
=(4x)
2
-(5y)
2
=16x
2
-25y
2
.
剖析:⑴平方差公式是(a+b)(a-b)=a
2
-b
2
,本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没能很好地把握平方差


公式的结构特征,顺序颠倒; ⑵完全平方公式是(a-b)
2
=a< br>2
-2ab+b
2
,错解1把中间项的2漏掉
了,错解2干脆把中间项 都漏掉了,错误的原因是未能把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
正解:⑴原式=(3y+2x)(3y-2x)= (3y)
2
-(2x)
2
=9y
2
-4x
2
.
⑵(4x-5y)
2
=(4x)
2
-2·4x·5y+(5y)
2
=16x
2
-40xy+25y
2
.
易错点4 科学记数法的意义理解不清
例4 传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1里=500米),那么它的百亿分之一
是( )
A. 5.4×10
-6
米 B.0.54×10
-7
米 C.54×10
-5
米 D. 5.4×10
-3

错解:选B或C.
剖析:把绝对值小于1的数 写成a×10
n
的形式的要求是a是一个只有整数位数一位的数,即:
1≤|a|<1 0,而选项B中的|a|<1,选项C中的|a|>10,都不符合科学记数法a×10
-n
中 a的要求,
错解的原因是对科学记数法的意义没能正确理解.
正解:因为1里=500米,所以108 000里=108 000×500米=54 000 000米,所以,54 000 000
米百亿分之一=54 000 000÷10 000 000 000=5.4×10
7
÷10
10
=5.4×10
-3
( 米),故选A.
易错点5 在整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混乱
例5 计算:x
2
y
2
÷x·xy的结果为_____.
错解:原式=x
2
y
2
÷x
2
y=y.
剖析:在进行整式的乘除混合运算时,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即先做除法(x
2
y
2
÷x=xy
2

再做乘法(xy
2
·xy=x
2
y
3
),错解的原因是违背了这一混合运算的顺序,造成了运算顺序的混乱而
出现错误.
正解:原式=xy
2
·xy=x
2
y
3
.
方法点拨
1.逆用幂的运算性质求值
例1 已知a
m
=2,a
n
=4,求a
3m-n
的值.
分析:a
3m-n
的指数是3m与n的差,它是同底数幂的除法的结果的形式,于是就有a3m-n
=a
3m
÷a
n

再逆用幂的乘方法则化成( a
m

3
÷a
n
,代入求出结果.
解:因为a< br>m
=2,a
n
=4,所以,a
3m-n
=a
3m÷a
n
=(a
m

3
÷a
n
=23
÷4=2.
点评:逆用幂的运算法则是解相关问题的技巧性方法.
例2 计 算:(-0.125)
115
×(2
115

3
+(
5
)
2013
(2
3
)
2012
的结果为_ ____.
135


3115
分析:按常规计算比较繁琐, 经观察发现,若把(2
115
)转化为(2
3
),(
5
)< br>2013
化成(
5
)
2012

5

131312
可逆用积的乘方法则计算.
解:原式=(-0.125)
115×(2
3

115
+(
5
)
2012

5
(
13
)
2012

13135
=(-0.125)
115
×8
115
+
5
(
13

5
)
2012
=(-0.125×8)
115
+
5
(1)
2012

1351313
=(-1)< br>115
+
5
=-1+
5
=

8
.
131313
点评:对于这类特殊问题,逆用幂的运算性质,可简化运算过程.

3.利用整式的乘法确定积中不含某项字母系数的值
例3 若关于多项式(x-1)(-kx+1)的乘积中不含一次项,则k的值为_____.
分析:因题中要求不含x的项,即该项系数的和为0.
解:(x-1)(-kx+1)=-k x
2
+kx+x-1=-kx
2
+(k+1)x-1,因为积中不含x的项, 所以k+1=0,所
以k=-1.
点评: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不含某项的意义,即相乘后合并同类项使其系数为0.
4.巧用乘法公式求值
例4 计算:2013
2
-2012×2014-1001
2
的结果为_____.
分析:本题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若按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会 使运算过程很繁琐,注意到若把2013
2
-2012×2014化为2013
2-(2013-1)(2013+1), 1001
2

为(1000+1)2
,然后利用乘法公式,可使运算大大的简化.
解: 2013
2
- 2012×2014-1001
2
=2013
2
-(2013-1)(201 3+1)-(1000+1)
2
=2013
2
-(2013
2
-1
2
)-
(1000
2
+2×1000×1+1
2)= =2013
2
-2013
2
+1-1000
2
- 2000-1=-1 002 000.
点评: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式子的特点,把它转化为易于利用乘法公式求解的形式.
5.巧用“被除式=除式×商式+余式”求解
例5 已知多项式2x
3
-4 x
2
-1除以多项式A,得商式为2x,余式为2x-1,则多项式A=__.
分析:由“被除式=除式×商式+余式”可得“除式=(被除式-余式)÷商式,将除式2x
3
-4x
2
-1、
商式2x、余式2x-1,代入即可求出除式A的值. 解:根据题意得,A=[2x
3
-4x
2
-1-(2x-1)]÷2x= (2x
3
-4x
2
-1-2x+1)÷2x=(2x
3
-4 x
2
-2x)÷2x=x
2
-2x-1.
点评:明确“除式=(被除式-余式)÷商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中考链接
1.(2012年浙江衢州)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a
2
+a
2
=3a
4
B.a
6
÷a
2
=a
3
C.a
6
·a
2
=a
12
D.(-a
6

2
=a
12
2.(2012年江苏苏州) 若3×9
m
×27
m
=3
11
,则m的值为( )
A.2 B.3 C.4 D.5
3.(2012年山东泰安)已知一粒米的质量是0.000 021千克,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21×10
-4
千克 B.2.1×10
-6
千克 C. 2.1×10
-5
千克 D.2.1×10
-4
千克
4.(20 12年江苏南通)计算:|-2|+(-2)
2
+(7-π)
0
-(
1

-1
.
3
5.(2012年贵州贵阳)先化简,再求值:2b
2
+(a+b)(a-b)-(a-b)
2
,其中a=-3,b=
1
.
2
答案:1. D 2. A 3. C 4. 4. 5. -3.
点拨:1. 选项A是整式的加法,结果为3a
2
,选项B是同底数幂 的除法,其结果为a
4
;选
项C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其结果为a
8
; 选项D是幂的乘方,结果为a
12
.
2. 先逆用幂的乘方性质转化为以3为底数的 幂相乘,再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计算后,
根据指数相等列出方程求解.3×9
m
× 27
m
=3×3
2m
×3
3m
=3
1+5m
=3
11
,所以1+5m=11,解得m=2.
3. 根据科学记数法的定义,科 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
n
,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
确定a的值以及n的 值.在确定 n的值时,看该数是大于1或等于1还是小于1,当该数大于1
或等于1时,n为它的整数 位数减1;当该数小于1时,-n为它第一个有效数字前0的个数(含
小数点前的1个0).0.000 021第一个有效数字前有5个0,从而0.000 021= 2.1×10
-5
,故选C.
4. 根据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方、零整数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分别进行计算,再 把
所得的结果相加即可;原式=2+4+1-3=4.
5. 先运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式子,然后把a,b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求值.
原式=2b< br>2
+a
2
-b
2
-(a
2
-2ab+b2
)= 2b
2
+a
2
-b
2
-a
2
+2ab-b
2
=2ab,当a=-3,b=
1
时,原式=-3.
2







第六章 练习题
1.计算x·2x
7
的结果为( )
A.2x
7
B.2x
8
C.7x
7
D.7x
8

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x+2x=3x
2
B.(xy)
9
=x
9
y C.(x
5

5
=x
25
D.x
30
÷x
10
=x
3

3.有下列计算:① (x-2y)
2
=x
2
-2y
2
;②(2x-y)
5
÷(y-2x)
2
=(2x-y)
3
;③(-3x
2y
3

2
÷x
4
y
6
=-3.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若(2x-5)(2x+1)=4x
2
- kx+p,则(k-p)
2
的值为( )
A.9 B.28 C.102 D.169
5.计算x(-x-11)=____,(-1-4x)(1-4x)=____.
6.计算 :(a-b+1)
2
=(a-b)
2
+____=a
2
-2 ab+____.
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 000 000 216=____. 8.若m
x
=4,m
y
=1,m
z
=2,m
3 x+2y-z
=____.
9.计算下列各题:
⑴(-a
2
b< br>3

4
·ab
2
÷a
7
b
13

⑵x
2
y(5xy-1)-5xy(x
2
y+x);
⑶(x+1)(x+9)-(x-4)
2
; ⑷[(a+3)(a-3)+(a-3)
2
]÷(-2a);
⑸(-0.5)
-2
-(2013-π)
0
+|-12|.
10.已知x(x-1)-(x
2
-y)=-3,求x
2
+y
2< br>-2xy的值.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x+y)=1, (x-y)=49,求x+y与xy的值.


2222
(2)已知abab14ab,求a、b的值
例2:




2
例3:化简求值:(1)
(a2)(a1) (a1),其中a
2222
3

2



(2)
(3m2n)(3m2n)(3m2n)9(mn),其中 m,n
22
1
2
1

2




2232
例4:已知(a+pa+8)与(a-3a+q)的乘积中不含 a和a项,求p、q的值




三.随堂练习
1. 计算:(每题5分,共25分)

(1)
(2x3y6)2(x3y2)
(2)
(3x2y)
2
(3xy)(3xy)



(3)
(2ab)(2ab)(4a
2
b
2
)
(4)
(4a
4
8a
3
6a
2
) (2a
2
)a(12a)



(5)
2()


2. 化简求值:
(x1)(x 1)(x1)
2
(2x1)(x2)
,其中x=



3.如图1所示,边长为a的大
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
如图2是由图1中阴影部分拼成
的一个长方形。
(1)请你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
积: 、 ;
(2)请问以上结果可以验证哪个乘法公
式? ;




5
1
2
4
(

3)
0

2

3
a
ab
b
图1
b
图2

(3) 试利用这个公式计算:
(21)(2
2
1)(2
4
1)(2< br>8
1)(2
16
1)(2
32
1)1



期中复习和检测

香山公园作文-清明节感受


小学生风景作文-排球比赛总结


上海高招热线-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端午节的祝福语


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校长个人总结


立法会-春考分数线


浙江理工大学三位一体-中秋祝语


我的梦作文-中宣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