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549次浏览
2020年08月13日 21: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男性增大-生意经网



第2课时扇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
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
3~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
统计 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
据和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
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
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
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 信
息。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
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
点呢?
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
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
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
先出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
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小黑板中
点出相关部分。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
数据?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
获得哪些信息?这些又是什么时
1 31


候的数据?
教师:耕地、森林、果园的
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 有
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
请你们算一算。
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
教师: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
图,你想说些什么?看看谁的发
现最多,最有价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
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退耕还
林”前与2006年底相比土地 的变
化情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
的作用。
教师:刚才同学们 在小组内
部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发现,现在
哪位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进行发
言?
请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
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对比两幅扇形统计< br>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
项目发生了变化。有没有没发生
变化的量呢?(小黑板重 点强
调:土地总面积没发生改变)也
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
的土地总面积。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的发现
思考: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
积的减少会给这个村庄带来 怎样
的变化?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
面对2006年底的统计图你又会作
哪些思考?
(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
题。
教师:观察扇形统计图,你
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
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
析。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
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
2 31


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的两个
扇 形统计图的圆都代表相同的含
义——土地总面积,(小黑板点
出“课堂活动”第2题——改变题
目增加两个参数——美国、俄罗
斯的面积和人口)现在呢?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统计
图,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引导:重点分析中国人
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
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扇形统计
图,引导学生对比。
(1)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
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从1996年到
2006年,工业用地、居住用地、
绿化用地分别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
议。
(3)议一议:你对这种变化
有什么看法?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
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综合:统计活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2页例1,第
72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三种
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
3 31

< p>
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和反映情况,能利用统计图的特
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
计图来表示数据,并能利用统计
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
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
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 在学校
已经学习了6年时间,同6年前
刚进校时相比我们自己有哪些变
化?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进
行适时引导。
教师:是啊,随着年龄的增
长我们 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
我们的身体也在发生着变化,今
天我们就利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
识来展示我们的身高变化吧!
板书课题:综合统计活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汇总搜集的资料,填写
统计表。
教师:我们课前已经 从医务
室的档案里查到了自己这6年来
的身高数据,现在我们以小组为
单位互相交换自 己的身高资料,
一起填写书71页的统计表
(一)。比一比哪组同学协作得
最好,完成 得更快。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并
指导速度比较慢的小组合理进行
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合作
中,有的小组团队协作意识很
4 31

< br>强,而且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两
个同学为一个单位,本单位填好
后立即与另一组的两个同 学互换
资料。这样既合理地安排了时
间,同时又避免了合作中的混
乱。
(2)完成每组中平均数的计
算。
教师:现在我们再次以小组
为单位,借助 我们手中的计算
器,计算出组内同学在每个年级
时的平均身高。想一想我们该怎
样合理 地安排人员,才能更快更
准确地计算出平均身高?
引导:两人一组,同时计算
同一个年级的平均身高,以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
(3)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
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引导:在刚才的合作
中, 我们进行了有效合理的安排
——谁与谁同时计算一、二年
级,谁与谁同时计算三、四年
级……这样既节约时间,又保证
了数据的准确性。现在我们想要
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分别计算
出同学们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
高,大家想想又应该怎样合理地
安排呢?如何有效利用 其他小组
整理的结果呢?
让同学各抒己见,教师梳理
出合理的方案。
教师 :正像同学们所想的那
样。我们首先要计算出自己小组
同学在各年级的身高总数,然后
指定各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我
们就指派各对应小组成员同时计
算。
指派计算各个年级的平均身
高计算的小组,每个小组依次汇
报本组各年级的身高总数。
汇报计算的结果完成教科书
71页统计表(二)。
(4)制作统计图。
5 31


教师:根据同学们在各个年
级时的平均身高制作成统计图。
三种 统计图你会怎么选?(强调
为什么不会选择扇形统计图,从
而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反映部分属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实际上关于平均
身高的统计图我们既可以选择条
形统计图又可以选择折线统计
图,因为它们都能直观看出数量
的多少。两种统计图有什 么区别
呢?(强调折线统计图突出的特
点是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
况。)
(5)看图和看表分析
教师: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得
哪些信息?
学生各抒己 见,教师引导学
生重点观察平均身高每一年各是
多少,平均身高在发生怎样的改
变?
教师:6年来全班同学的平
均身高增加了多少?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能否发
现小学身高增长的关键期是什么
时候?此时你会给学校伙食团长
以及家长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
生注重锻炼和营养搭配。
(6)然后解决教科书72页
第(4)题的第②个问题。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现在班
上有多少个同学的身高不低于全
班的平均身高?(回顾最简单的
数据收集方法——点数 )算一算
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
么?(综合统计活动)你有什么
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如果我们想把全班同
学按现在的身高分成5组,你们
会 怎么分?每组的统计结果又怎
6 31


样表示?
学生充分发表自 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可以按从最低到最高
的身高分出相等的5段,然后统
计出每段中 的人数。
根据学生的想法完成第三个
统计表。
身高(CM)
综合应用:设计“六一”
庆祝活动方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六一活动”情境,综
合运用 比例尺、可能性等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
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六一”情景,引入
新课
1.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年的“六
一”节将是你们小学成长中的最后
7 31
()~()()~()()~()()~()()~()
人数(人)
教师:对于这 一个身高资料
你认为还可以选择哪种统计图进
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回
答在WO RD中自动生成扇形统计
图,并进行分析)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小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 个儿童节,你们想为自己的童
年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吗?有什
么好的提议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适时引导开展庆祝活动。
2.揭示课题
教 师:刚才,有不少同学提
到想搞庆祝活动,那么今天我们
就来设计一个“六一庆祝活动方
案”,行吗?
板书课题:设计“六一”庆祝
活动方案
二、团结合作,共谋策略
1.了解活动涉及的各个方面
(1)研究需要筹备的活动。
教师:要进行活动方案的设
计首先就要弄清楚需要作好哪些
准备?安排哪些项目?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适时引导并梳理出相关内
容。
①文艺表演节目——唱歌、
跳舞、小品、游戏等;
②场地的安排和布置;
③抽奖活动;
④记录活动——照相。
(2)拟定活动安排时间表。
教师 :我们首先应制作一个
合理的时间表。根据同学们各自
上报的节目及节目所需时间我们
一同制作活动安排表。
9:00宣布活动开始
9:00~9:05请老师、学校
领导讲话
9:05~9:10第一个节目:
竖笛合奏《乘着歌声的翅膀》
9:10~9:20第二个节目:
歌伴舞《拜访春天》
9:20~9:30第三个节目:
钢琴独奏《清晨,我们踏上小
路》
9:30~9:45第四个节目:
小品《孙悟空三难小聪聪》
9:45~9:55抽奖活动
8 31


9:55~10:15第五个节目:
舞蹈《算一算》
10:15~10:45第六个节
目:游戏《推小车》、《吹气球
比赛》
10:45颁奖,活动结束
(3)照相费用计算
教师: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
由承担照相任务的同学为每个节
目拍摄一张照片,并给每位表演
者赠送一张照片,按照这样的 方
案算一算,如果每张照片0.5
元,那么照相大致需要花多少
钱?
学生根据之前统计的参与节
目的人数进行独立的计算。集体
汇报。
(4)抽奖设计
教师:活动中进行的抽奖活
动,如果我们按一等奖20%,二
等奖30%,三等奖50%的方案来
设计。大家能想到哪些抽奖形
式?
学生充分发 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梳理出①摸彩球(红黄蓝各
2个、3个、5个),②制作彩色
转盘 (红黄蓝各占20%,30%,
50%)。
(5)场地安排
教师:我们的活动场地 安排
如果能够在纸上画出来的话那就
更好了!能行吗?首先应确定平
面图的什么?(强 调比例尺应该
合理)
教师引导:除活动场地外,
我们再按同样的比例尺确定出观众席的位置范围,关于黑板的布
置我们可以选用其他的比例尺来
呈现。
将学生分两个大组,一组制
作活动场地平面图,另一组制作
黑板布置平面图。
作业布置
设计一个“毕业晚会的活动方
9 31


案”。
教学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
么?(扇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收
获?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第1课时数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7~78页例1,课
堂活动及练习十七的第1,2,
3,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知
识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
习整 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
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
读、写法。
2.熟练掌握 数的改写的方
法,会正确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
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一
个较 大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
3.能正确比较整数、分数、
小数的大小。
4.通过对数 的知识进行全面
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
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
结构。
教学重点
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
数的改写和省略以及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知识,引出课题
(1) 教师:同学们,从今天
开始我们将要对小学阶段所学的
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2)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
内讨论一下,我们学了哪些数?
你对这些数有哪些了解?
10 31


反馈:抽几名同学谈谈自己
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 答板
书:整数、分数、小数、百分
数、负数。
二、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小黑板出示书77页例1提
供的“生活中的数”)
1.梳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教师:从这张统计表中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随后
教师抽学生回答所获得的各种信
息。
教师:你能读出表中的数
吗?
先抽学生读,再全班读表中
的整数。
教师:我们现在读的这些数
都是什么数?
教师:那读这些多位数时要
注意些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读多
位数时 要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
地读;读亿级和万级时要在后面
加上“亿”和“万”。每一级末尾的< br>“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几
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教师:我们读的这几个数都
已经很大了,那有没有最大的整
数、最小的整数?
在这里使学生掌握整数的个
数是无限的。
教师引导学生在下面带有箭
头的直 线上标出1,2,3,4……
和-1,-2,-3,-4……体会整数个
数的无限性。
(2)教师指着分数一列:会
读这一列数吗?(全班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些分数表示
的意义吗?自己任选一个来说一
说。
教师:这些分数都是把什么
看成单位“1”?
引导学生小结:所以分数的
11 31


意义其实就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
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的数。
教师:那你知道这些分数的
分数单位各是什么?每个分数各
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抽几名学生回答后小结:分
数单位就是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教师:分数可以怎样分类?
反馈整理并板书如下:
分数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
(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
母(大于或等于1)。
(3)教师指着百分数这一
列:这一列数是我们这学期认识
的百分数,咱们读一读。(全班
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些百分数表
示的意义吗?自己任选一个来说
一说。
小结: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
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
数。
教师:百分数还可以叫什
么?
教师:为什么百分数还可以
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教师出示3个数:50%,
12,12kG。这三个数有区别吗?
百分数能写成分数形式吗?
学生反馈后,教师引导:百
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
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
又叫百分比。而分数即 可以表示
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如12;
还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如
12kG,因此 它和百分比是有区别
的,所以,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
数形式,而用“%”来表示。
2.复习数的改写和省略
(1)教师:这4个国家的陆
地面积你能用“万”作单位来 表示
吗?翻开书78页,在书上写一
12 31


写。
学生在书上写,抽4名同学
写到黑板上。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
考:用“ 万”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
是什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集
体交流。
(2)教师:现在我们要把这
4个较大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
到万位,应该怎样做?
学生思考后写在作业本上,
抽4名学生上台写。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说一
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用四舍五
入法精确到万位?
(3)观察前两次写数结果,
小组讨论:这4个数改写成用
“万”作单位和用四舍五入法精确< br>到万位有什么不同?集体交流。
(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所以得
到的是一个精确值,用“ =”;而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
数要改变数的大小,所以得到的
是一个近似值 ,用“≈”。)
(4)教师:现在请你们完成
书上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在书上写,抽2名学生
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引导生
生评价。
3.复习十进制计数法、计数
单位
(1)教师:我们的整数和小
数采用的是什么计数方法?
教师: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呢?你知道哪些计数单位?小组
讨论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完
整数位表,用小黑板展示。
(2)教师运用小黑板在数位
表下出示中国人口数和美国人口
数,启发学生思考:在
1267430000这个数中 ,3在什么
数位?表示3个什么?2在什么
数位,表示2个什么?在
13 31 < /p>


28155000这个数中,两个5分别
在什么位置?表示的含义各是什
么?相同吗?
(3)小黑板出示书上练习十
七第6题。引导学生明白数字“3”
因为 所在数位不同而表示的不同
意义。
4.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按人口多少,4
个国家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反馈:中国排第一,美国第
二,俄罗斯第三,加拿大第四。
教师:你是怎么比较人口数
的大小的?
反馈1:一个学生说,中国
人口数肯 定排第一,因为它是10
位数,而其他三个数都是9位
数。整数部分位数多的数肯定比
位数少的大。其他三个数位数相
同,因此从最高位开始比,如果
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
反馈2:如果有学生用表中
的百分率直接进行比较,教师一
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出示“按面积大小,4
个国家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一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 体评议。
三、夯实基础,巩固提高
小黑板出示书上78~79页的
课堂活动
(1)教师:自由朗读出车票
及产品说明书上的数。
反馈:学生自由朗读后,教
师抽生读。
教师:这些数哪些表示数量
的多少?哪些表示排列顺序和编
码?
(2)教师:找一找生活中表
示数量多少、排列顺序及编码的
数。
反馈:学生谈生活中的数。
作业布置
2.教师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
3.在书上完成练习十七第3
14 31



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第1课时平面图形(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4页平面图形的
认识,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一
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平面
图形的基本特征,明确概念间的
区别和联系。
2.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理清平面图形间的相互联
系,初步感受事物间的相互联
系,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
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明确
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字卡若 干(线段、射
线、直线、角、三角形、长方
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
形、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谈话激趣
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
理话题。
2.迁移导课
教师:生活中我们很多 地方
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
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共
同整理和复习有关 平面图形的基
础知识。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整理
复习
15 31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平面图形的搜集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
们小学阶段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
形呢?
学生回忆 搜集小学阶段学过
的平面图形。(随着学生回忆教
师黑板上板书,小学阶段学过的
平面 图形:线段、射线、直线、
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师:看来我们学过的平面
图形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重点
来整理和复习这些平面图形的特
征。
大家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各
自的特征吗 ?咱们看着黑板,小
组内互相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都
有什么样的特征。
3.分类整理
(1)小组活动。
16 31
教师: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
联系和区别呢 ?老师给黑板上的
图形编上了号,咱们动手来整理
一下(只写编号就行了),写在
作业 本上。在整理的过程中要注
意体现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
学生在本子上进行整理。
(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黑板上整
理)
平面图形线
①线段
②射线
③直线
④角
⑤三角形
四边形
⑦长方形
⑧正方形
⑥平行四边形
⑨梯形
⑩圆


(2)对比交流。
展示整理结果,并说明整理
的依据 ,其他小组发表意见,争
论辨析,互相评价,共同建构比
较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
4.沟通联系
(1)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梯形、平行
四边形、长方形、 正方形等四边
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在图
上表示出来?
(2)交流。
小组发表意见,通过学生互
评、争论,明确四者之间的联
系,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体
会事物既是变化的又是联系的。
(3)举一反三。
几类四边形之间有这样的关
系 ?那么三角形又有几类,它们
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完
成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 br>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
角形)
角呢?(锐角、直角、钝
角)(并把黑板上的板书补充完
整)
线呢?(直线 、射线、线
段)有关直线的内容我们还学习
了哪些知识?(平行线、垂线)
什么是平行 线?垂线?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小黑板出示第110页1题)
教师:注意第5题,对轴对
称图形的掌握情况,和第6题对
三角形拼图准确判断。
2.完成教科书第104页的
课堂活动1,2题
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作业第110页第
2,3题
教学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
17 31


什么收获?
师生 共同完善黑板上的知识
树,四边形除了黑板上的几种之
外还有吗?同学们认为还有哪些
地方不完整?为什么?小学阶段
我们只是研究了一小部分规则的
平面图形,其余的平面图形在今
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平面图形(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页的内容,课
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二十一第5
题。
1.通过整理,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理解常
见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 算公式
间的联系,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
学思想。
2.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
表达能力。
3.通过整理,培养高年级学
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有条理的数
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理
解公式间的联系。
理解公式间的联系,渗透转
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
将教科书第105页的整理图
示制作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 br>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平面
图形的认识,回顾了常见平面图
形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来 复
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希望
通过复习,同学们能够进一步理
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理解公式
间的联系。
板书课题:周长和面积的整
18 31


理与复习
二、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请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平
面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
(2)教师梳理:围成一个图
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
形的周长。
2.请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平
面图形的面积
(1)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
(2)教师梳理:物体的表面
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
它们的面积。
3.实例感知周长和面积概念
的区别
(1)指出课桌面或教室里其
他物体表面的周长和面积。
(2)请学生说一说周长和面
积有什么区别。
(3)教师梳理:周长是指围
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
它应使用长度单位。而面积是指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
大小,它应使用面积单位。
三、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提出整理内容及要求
(1)整理内容
整理出我们研究过的平面图
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2)整理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有条理
地进行整理,要求简洁明了。
2.自主整理、组内交流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整
理。
(2)四人小组 内交流整理结
果,推选出一份最优整理方案,
并作好汇报准备。教师巡视,有
意识地筛 选汇报小组。
3.小组汇报、全班梳理
(1)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小黑板展示)
(2)师生共同梳理出教科书
19 31


第105页上的整理图示,小黑板
中暂不出现图示中的公式推导箭
头。
(3)请学生一起读一读梳理
出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公式。
四、回忆公式推导过程,理
解公式间的联系
1.回忆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
积公式推导过程
(1)学生回忆、全班交流。
(2)教师梳理:面积计算公
式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
基础的,正方形可以看做长和宽
相等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可以
通过割补平移转化成长方形,圆
也可以通过分割转化成 长方形。
实际上,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
圆的面积的研究,都是转化成之
前学过的长方 形来推导的。(在
整理图示小黑板中加上第一排推
导箭头)
20 31
2.回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公式推导过程
(1)学生回忆、全班交流。
(2)教师梳理:在研究三角
形的面积时,我们是把两个完全
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br>形来进行推导的;在研究梯形的
面积时,我们也是把两个完全一
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来
进行推导的;也就是说,三角形
和梯形的面积的研究,都是转化
成之前学过的平 行四边形来推导
的。(在整理图示小黑板中加上
第二排推导箭头。)
3.梳理提升
实际上,我们在学习很多数
学新知识时,都是把新知识转化
成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研究 的,
这种思想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转
化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
常运用。
五、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可以拼成一个()。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2CM2,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是()CM2。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0.5DM,高是3CM,面积是()
CM2。
(4)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
一条直角边是6CM,面积是
()。
(5)一 个梯形的上底是
2.3CM,下底是2.7CM,面积是
25CM2,高是()CM。
(6)一个圆的半径是
2CM,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
2.教科书第106页课堂活动
第2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作图。
21 31
(3)集体订正。(同学们可
能出现 了多种画法,只要两个图
的面积相等都是正确的)。
(4)梳理提升:同学们要想
画 得又对又快,有两个办法:一
个办法是把两个图形的底画得相
同,三角形的高画成平行四边形< br>高的2倍,这样两个图形的面积
就一定相等;另一个办法是把两
个图形的高画得相同,三 角形的
底画成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这
样两个图形的面积也相等。
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一第5题
教学小结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
获。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第1课时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7~118页例1,
第119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
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的
初步知识,加深学生对统计的意
义及其应用的理解。 < br>2.培养学生会看、会分析、
会制作简单统计图表的能力和综
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2008年奥运
会将在北京举行,我国运动 员在
各个项目中夺冠的可能性有多
大?最终能夺到多少金牌、银牌
和铜牌呢?这里面涉 及统计与概
率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
习统计与概率。
板书课题:统计复习
二、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点,形成知识网
教师:有关统计的知识你还
记得哪些?请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汇报,并请其他同学
补充。
学生:统计活动要经历确定
任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过
程。
学生:收集 数据的途径很
多,比如可以上网查询数据,可
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
获取数据 。
学生:收集数据有两种情
形,一是收集静态的数据,如全
校各班人数;二是收集动 态数
据,比如统计各种车的车流量,
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收集。
学生:经过整理后的数据可
以用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用统计
22 31


图表示。
学生:统计表可以分为单式
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学生:统计图可以分为条形
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
图。
学生:条形 统计图的优点是
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
计图的优点是不但可以看出数量
的多少 ,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
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容易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生
活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
的统计图。
学生:在统计过程中有时需
要用到平均数,用总数÷总份数=
平均数。
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相
互补充构建知识网,教师板书在
黑板上,可让学生做笔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原始数据
教师:这是我国运动员在第
25~ 28届奥运会上获奖情况,请
根据这些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
表。
2.学生独立完成书第118页
上的统计表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比
如合 计一列中的数据表示什么?
总计一行中的数据表示什么?
3.学生展示所填的统计表
请学生说说总计是怎样求
的?合计是怎样求的?集体订
正。
4.体会统计表的优势
教师:把前面的原始数据制
成这个统计表之后,与前面的原
始数据相比较有什么优势?
学生:能清楚地看出每一届
奖牌总数和这四届金牌、银牌和
铜牌总数各是多少。
5.学生完成书第118页上的
绘制统计图
23 31


教师:请利用这四届奥运会
的金牌数和银牌数制成条形统计
图或者折线统计图。
可以 让一半的学生制条形统
计图,一半的学生制折线统计
图。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一
格 代表2枚比较合理,注意别忘
了标图例。
6.学生展示绘制的条形统计
图和折线统计图
分别结合条形统计图和折线
统计图的特点说说从图中发现了
什么?
学生:从 条形统计图中明显
看出28届奥运会的金牌数最多,
25,26届奥运会的金牌数同样
多,27届奥运会银牌数最少……
学生: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
看出金牌数呈上升趋势,银牌数
呈下降趋势……
7.结合上面统计表和统计图
说说自己的感想

8.根据这四届奥运会的获奖
情况,预测2008年奥运会的获奖
情况
四、课堂活动
1.完成第119页课堂活动第1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并
估计、计算小组内上月的平均用
电量。
(2)汇总各小组的平均用电
量,估计并计算全班上月的平均
用电量。
2.复习扇形统计图
(1)出示第119页课堂活动
第2题。
教师:这是什么统计图?学
法交流占百分之几?怎样求?从
这幅统计图上明白了什么?
(2)学生自己解决第2题的
3个问题。
(3)学生汇报解题方法,集
体订正。
24 31


教师 :求学法交流的播放时
间是多少实际上是求2时的35%
是多少?求特长展示播放时间比
音乐欣赏多百分之几可以用哪些
方法?
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1~4

2.拓展练习
同学去参观歌乐山烈士陵
园,从学校到烈士陵园的行程情
况如下图:
(1)经过()时到达歌乐山
烈士陵园。
(2)()到()这段时间停
车休息,休息了()时。
(3)汽车前2时的平均速度
是多少?最后1时的平均速度是
多少?哪个时间段汽车行驶得最
快?
(4)请你用语言描述同学们
乘车去歌乐山烈士陵园的行程情
况。
教学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
收获?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提
醒大家需注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概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0页例2和
第121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
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
熟练地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
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
且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 、分析
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
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
25 31


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
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老师的盒子里有5
个球, 从中摸出1个球,如果摸
到的球是红色就可获得奖品。你
希望里面的球是些什么颜色,为
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装些什
么颜色的球?为什么?刚才的活
动涉及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可能性”。
板书课题:概率复习。
二、回顾整理有关可能性的
知识
(1)教师:有关可能性的知
识你还记得哪些?请在小组内交
流。
(2)请学生汇报,并请其他
同学补充。
26 31
学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
有大小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
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 br>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
的,还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
的。
三、教学例2
1.复习体会简单事件发生的
三种可能性
教师出示一副扑克,当众从
中取走J,Q,K和大小王。
教师:现在从中任抽一张,
请你判断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
(1)抽到的牌上的数比11
小。
学生:一定发生,因为剩下
的所有扑克点数都比11小。
(2)抽到的牌是黑桃Q。
学生:不可能发生,因为所


有的Q都被拿走了。
(3)抽到的牌是方块2。
学生:有可能发生,因为方
块2还在老师手中。
2.复习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有多少种
教师:从老师手中的扑克中
任意抽取一张,会有哪些可能的
结果呢?
教师:按照花色分有黑桃、
红桃、方块和梅花四种可能性。
教师:按照数字分有1到10
共十种可能性。
3.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

教师:抽到各种牌的可能性
究竟是多少呢? 请大家独立完成
第120页“算一算”的5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
流。 < br>学生: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
14,因为一共只有四种花色的扑
克;还可以这样理解,一共 有40
张扑克,其中有10张黑桃,所有
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
学生:抽到5的 可能性是
110,因为按照数字分只有1到
10这10种可能,5占其中的一
种,所以 抽到5的可能性是
110;也可以这样理解,40张扑
克中有4张5,抽到5的可能性
是110。
学生: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
是140,因为在40张扑克中只有
1张梅花A。
学生:抽到A和抽到梅花A
的可能性不一样大,因为抽到A
的可能性是110,抽到梅花A的
可能性是140。
学生:在40张牌中任意抽1
张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在10
张黑桃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
能性也是110。
四、完成课堂活动
27 31


(1)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
困难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1到20
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别
是哪些?
(2)集体交流。
学生:摸到奇数的可能 性是
12,摸到偶数的可能性是12,摸
到质数的可能性是25,摸到合数
的可能性是 1120。
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三的第5,6,7
题。
教学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有
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有什么
要提醒大家需注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28 31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
的综合运用能力。
2.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一些
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培养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
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学生调查了解有关商品房交
易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小学即
将毕业,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
已 经具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的能力,今天就请大家来帮老
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前大家< br>都去做了相关的调查了解,你都
了解到了些什么?
二、教学“王老师买新房”


1.出示房屋平面图
教师:这是王老师选中的一
套商品房的平面图, 请你根据这
幅图的数据算出这套新房的面积
有多大。
2.学生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学生:整套房子是由一个长
方形和一个半圆形组成,所以用
长方形的面积加上半圆形的 面积
就是这套房子的总面积。
房间:(3+3+5)×(5+
3)=88(M2)
阳台:3.14×2×2÷2=6.28
(M2)
一共:88+6.28=94.28
(M2)
3.计算第2题
如果这套房 子每平方米1800
元,王老师按揭这套房子,首付
了44052元,剩下的向银行贷
款,需要贷多少元?
教师提醒:在商品房交易中
一般把阳台单价按照房子单价的
一半计算。
学生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学生:要求需要贷款多少
元,应该先求到这套房子的总< br>价,再扣除首付部分,即:
1800×88+6.28×1800÷2-44
052=120000(元)
4.计算第3题
王老师如果选用规格为
50 CM×50CM的地砖铺地,每块
地砖单价20元,购买地砖至少要
多少元?(需要铺地砖的面 积约
占总面积的85%)
学生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学生:先求大约需要多少块< br>地砖,再求总价。即:
94.28×85%÷(0.5×0.5)大约等于
321块,3 21×20=6420(元)。
5.拓展
根据平面图中数据,你还能
提出什么问题?请提出问题并解
29 31


答。
学生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6.小结
教师:非常感 谢大家,帮王
老师解决了买新房中的数学问
题。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
感想?
作业布置
教学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
获?
板书设计

30 31





31 31

中秋节的月亮-退伍军人简历


护理专业自我评价-生日空间留言


天冷关心短信-元旦节目


湖南招生考试信息网-小班班级工作计划


湖南人事网-外国诗两首


世界无烟日是几月几日-山西高考招生考试网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福建交通学院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学生入党申请书